Ⅰ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有wifi么
有啊~~
1.各个楼都有,操场有,就是走道的地方都没有(甬道),食堂没有!
2.按流量算钱的,不过学校每个月给1G的免费网,不看视频的情况下,基本上够了
3.学校有内网,下电影不花流量。。。
4.基本上没什么了。。。
Ⅱ 考研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专业的东西,Linux与嵌入式系统
这篇文章指引了我,希望它也能指引你
近些年来,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在国内可谓如火如荼,很多公司都急需嵌入式系统方面的开发人员。然而,在高校中,嵌入式系统的教学却较为滞后,很多高年级的本科生和刚入学的研究生都苦于不知从何学起。在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和教学经验,简要介绍嵌入式系统的学习方法,力求能帮助初学者找到一条入门之路。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学习嵌入式系统,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嵌入式系统,否则费力去学,却不知所学为何物,岂不惘然?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很多,这也是困扰嵌入式系统学习的一个因素。笔者根据自己开发和教学过程中的理解,以及对各种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进行总结,提出了嵌入式系统的简单定义:嵌入式系统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简称,这个定义突出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和普通计算机系统的共性。下表列出了嵌入式系统的一些典型的
应用:
智能机器人(S D R 4,火星登陆车)
娱乐和消费电子(Gameboy Advance,Sony PSP)
网络通信产品(Smartphone)
军用设备(军用PDA )
汽车(车载导航,自动驾驶,娱乐系统)
智能仪器(虚拟仪器)
安全防护(防火,防盗)
环境保护(探空气球)
银行和商业消费(ATM)
以火星登陆车为例来分析一下嵌入式系统的定义。火星登陆车虽然听起来感觉在技术上有些高不可测,但是本质就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应用,其核心就是一个计算机系统,而这个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同传统的计算机系统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两者的显着不同之处就在于,用于火星登陆车的计算机系统被安装到了火星登陆车上。当然,一个计算机系统能够被安装在火星登陆车上,是需要进行很多特殊设计的。但是从本质上讲,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概念还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系统学习的重点也在计算机系统上。一方面,学习者需要牢固掌握计
算机系统本身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学习嵌入系统的开发过程同传统计算机系统开发过程的差别。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很多学习者本来就没有从事过完整计算机系统的开发,高校的教学是以程序设计为中心的,计算机系统的构成,操作系统的原理,编程语言等课程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程序设计,在现有的计算平台上来设计实现各种应用,学生一般没有机会学习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如何构建,并亲身参与到构建的每一个过程。而对于嵌入式系统而言,从事平台开发的人就是要亲自去开发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这个过程包括
l 需求分析
2 硬件设计
3 驱动程序
4 Bootloader & BSP (板级支持包)
5 操作系统的移植
6 应用程序的开发
7 性能检查
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需求去建立满足某种特殊行业需求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让学生学会如何构件硬件平台,进行硬件设计,选择能够满足应用要求的最佳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并完成Bootloader,BSP 和驱动程序的编写,移植,调试等过程。为了满足行业需求,最终要在所建立的系统上编写调试相应的应用程序,并进行性能的测试和检查。
你是谁,你需要学习哪些东西?
如果你的工作只是需要在PC 机上编写一个图片浏览程序,那么你就没有必要去了解当系统收到一个ARP 请求包后应该如何回应。同样的道理,嵌入式系统的学习也是有很多方面的。就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而言,基本上需要四种不同的工作:系统设计工作,硬件设计工作,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移植工作和应用程序设计开发工作。
系统设计工作
在系统的设计阶段,系统分析师将根据需求确定系统的硬件的基本构成,根据系统的需求选择使用那种处理器,使用哪种操作系统,使用那些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分析师往往是较为完整的参与过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全过程,对于系统应用的行业较为了解,对于嵌入式系统
本身的开发流程十分清楚的人。
硬件设计工作
系统硬件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系统分析师的设计结果,进行硬件原理图的设计。通常需要硬件设计人员熟悉嵌入式系统的硬件构成。硬件设计人员需要了解常用的嵌入式系统处理器,存储器(Flash,SDRAM),以太网MAC芯片,音频/ 视频编解码芯片,电源管理芯片,总线接口电路 (USB, PCI),液晶显示模块,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CPLD),无线网络通信模块(Bluetooth, WLAN,GPRS)等硬件电路构成元素的基本工作原理,连接使用方法,使用注意事项,基本调试方法等内容。在网络上能找到很多公司的评估板的原理图,对于这些原理图要仔细研究,摸清处理器同存储器,网卡,液晶模块等器件的连接方法和原因。通过对这些电路的研究,能够较快地了解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构成,这些电路同实际产品中的电路虽有一定差别的,特别是对于手持设备,但这些差别不影响初学者学习嵌入式系统的硬件设计基本构成。
以上这些知识,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积累,需要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对于刚刚接触嵌入式系统硬件开发的学生来讲,一般不可能全部了解这些知识,但也不会是通通一无所知。笔者结合自己开发和教学的经验认为:首先应该选定一款主流且较为简单的嵌入式系
统处理器,比如基于ARM7TDMI 内核的AT91M40800,S3C44B0 等嵌入式系统处理器,学习32 位RISC 处理器的编程模型,指令集。高校教学中,单片计算机课程一般以8051系列单片为核心讲解,由于现代32位处理器的结构和开发方式同8 位单片机有着较大的差别,学习者还是需要花一点力气来研究以下32 位处理器的。以ARM处理器为例,学习者就需要理解处理器的多种工作模式,备份寄存器,RISC 指令集的特点,MMU 和虚拟地址,中断处理过程等内容。在学习指令集的过程中,最好能够每学习几条指令,就使用这几条指令在模拟器上实验以下,观察处理器执行的结果。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习者对于指令本身的学习能够取得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另外也是对开发工具本身的一种学习。接着,就可以开始学习片上资源的使用和配置方法。这时就需要一个方便使用的开发板,学习者能够通过JTAG 仿真器将开发板同调试PC 机相连,进行程序的下载,调试。特别是要仔细研究系统的初始化过程和中断处理的过程。在开发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应自己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分析缩小问题可能产生的范围,最终找到问题的所在。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持一种解决问题的信心,面对困难如何处理,往往能够决定最终系统是否能够调试成功。然后,学习者可以开始仔细学习处理器同存储器的连接,存储空间的配置,各种外扩器件,如网卡,AC97声卡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中往往需要使用可编程器件,学习者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学习使用常用的可编程器件(C P L D / F P G A ),常用的有Xilinx和Altera公司的产品。进行系统硬件原理图设计,就需要使用原理图设计的E D A 工具,常用的E D A 原理图设计工具主要包括Cadence公司的Capture,Protel公司的Protel99 SE等。接下来就可以参照评估板的电路图,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开始进行原理图的绘制了。在原理图绘制过程中,一定要搞清评估板电路连接的原因,对于一时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切不可蒙混过关。例如,有些处理器的地址线是以字节位单位的,而另一些处理器的地址线则是以两个字节为单位的,当连接16 位的存储器的时候,切不可想当然的把处理器的A 0 直接连接到存储器的A 0 上面。另外,学生还应具有一定的P C B 板图绘制能力,因为在现阶段,很多公司还不能完全把原理图的设计工作和PCB 的绘制工作分开,往往要求硬件设计人员既能进
行原理图设计又能进行板图设计。即使是PCB设计和原理图设计分开的公司,也需要原理图设计者能为PCB 的设计者对于不同的信号提出布板要求。
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移植工作
现代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同传统8 位单片机系统的开发相比,一个显着的区别就是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广泛使用。在拿到焊接完毕的电路板,并进行基本的测试后,就要进行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的移植工作了。首先要进行的Bootloader的编写和移植工作。Bootloaer相当于PC系统的BIOS。对于有些嵌入式操作系统,如uc/OSII 没有bootloader同样可以开发调试。但是对于Windows CE和嵌入式linux系统而言Bootloader就是必须的了。本文以
Windows CE 为例,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Windows CE 系统的移植工作主要就是BSP(板级支持包)的开发过程。B S P 将具体的硬件差异同操作系统的核心隔离开来,主要由Bootloaer ,OAL (OEMAbstraction
Layer)和设备驱动程序三部分组成。WindowsCE系统中Bootloader叫做Eboot。Eboot被写入系统的引导Flash。系统启动时运行 Eboot,完成通过网卡将调试PC 机中Windows CE 操作系统映像下载到目标系统的S D R A M 中并开始执行的功能。对于一个系统移植人员,首先需要阅读文档,了解Windows CE系统Bootloader和BSP的基本概念和开发过
程。(呵,还要做这工作啊,我还没想到(初学^_^))Windows CE的开发系统Platform Builder提供了详细的文档和例程,开发人员需要仔细的阅读文档和例程。搞清楚各个函数之间的调用关系。在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打通串口,使得目标板能够通过PC 机串口向调试PC 机发送数据。由于A R M 系统的仿真器比较昂贵,而且操作系统的调试往往不使用JTAG 调试器进行单步调试。所以能从串口观察程序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对于调试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串口打通之后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就是网卡芯片的调试。刚刚接触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人往往没有直接在寄存器级上使用网卡芯片的经验,而网卡芯片的说明一般都较为简短,这就要求开发者学习一些以太网的基础知识,对以太网的 MAC 层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另外,各种网络调试(抓包)工具的使用也能大大降低系统调试的难度。系统的O A L 需要根据具体硬件的不同做出相应的修改,这个部分可次参照文档进行,在调试过程中根据串口的信息分析出错的地方。要充分发挥跨文件字符串搜索工具的功能,在浩如烟海的源文件中找到出错的位置。当然,随着开发者对系统文件目录结构的熟悉和了解,错误定位的速度会不断加快。Windows CE 的驱动程序相对而言是比较好写的。程序结构较为简单,学习者可参照 http://msdn.microsoft.com/library/default.asp MSDN Home > MSDN Library >Mobile and Embedded Development > Embedded Operating
System Development > Columns SPOT the Geek and WindowsCE Drivers 这篇文章。
应用程序的开发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同在PC 机上开发应用程序的区别不是很大。对于W i n d o w s C E 系统而言,Microsoft已经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开发工具。特别是.NET Compact Framework 的使用,使得基于Windows CE.NET Compact Framework的应用程序有了跨平台性。开发人员可以使用Windows 的C# 语言直接在PC 上进行CE .NET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模拟调试,也可将目标系统同PC 机相连,进行联机调试。现在有很多系统支持J2ME(JAVA 的嵌入式系统版本) ,这使得JAVA 在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中占有较大的
优势。另外,作为专业的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人员,还需要充分了解面向对象技术和设计模式等方面的知识,当然作为初学者可以先不深入研究这方面的内容。
常用嵌入式系统处理器和操作系统
处理器
常用嵌入式系统处理器主要包括A R M 处理器,Power PC 处理器,基于MIPS 内核的嵌入式处理器,软核处理器(如Alter 的Nios和Xilinx的MicroBlaze等)和D S P(数字信号处理器)等。
A R M 处理器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性能功耗比。A R M 处理器被广泛的应用在手机,P D A 等领域,其中较为着名的有Intel 公司生产的基于ARM 内核的XScale系列处理器。由于所有公司生产的基于ARM 内核的处理器具有相同的编程模型,在手持和电池供电的系统中,基于A R M 的嵌入式系统处理器往往被首先选用。PowerPC (简称PPC)处理器具有较强的运算性能和数据吞吐能力,在网络和数据通信领域基于PPC 的嵌入式系统处理器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Motorola公司生产的MPC860/MPC8260 被大量地应用在嵌入式网络产品中。MIPS 处理器的特点表现在十分强大的处理能力上。作为高性能处理器,MIPS 处理器适用于网络、企业及高级消费类电子应用,特别是在机顶盒系统中,MIPS 处理器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随着可编程器件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人们能够根据需要定制处理器,并方便的将针对某种特殊应用定制的处理器方便的在可编程器件内部实现。除了处理器外,计算机系统还需要许多其他构成部分,比如在多通道媒体数据处理系统中,经常需要使用可编程器件来实现高速的数据处理功能,使用软核DSP 来实现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同时还需要处理器进行事务处理,软核处理器将可编程器件,D S P 同处理器结合在一起,为系统级设计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D S P (数字信号处理器)有别于通用处理器,集中表现在其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能力上。在DSP 内部提供了硬件乘累加器,处理器在设计上对于特殊的寻址方式做了优化,一些DSP 还支持零耗循环(Zero OverheadLoop)。为了方便嵌入式系统设计,主流DSP 一般也都提供了丰富的外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A D I 公司的Blackfin 系列DSP 和TI 公司的DM64X 系列DSP,两种处理器都提供了丰富的片上外设,非常适用嵌入式系统应用。
操作系统
Window CE.NET/5.0
作为Microsoft的产品,Window CE.NE/5.0提供了功能完备的平台开发工具Platform Builder和应用开发工具Embedded Visual C++/Visual Studio 2003。Windows CE由于拥有广大使用者所熟悉的windows 界面,系统提供了众多驱动程序,并且有完备的文档支持。对于应用开发而言,熟悉Windows 系统开发的程序员很容易转到WindowsCE 应用程序的开发。Windows CE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VxWorks
VxWorks 是由Windriver(风河)公司出品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大名鼎鼎的火星登陆车就是使用了VxWorks。Windriver 为VxWorks 提供了集成开发环境tornado。
υC/OSII
υC/OS是由Jean Labrosse设计编写的开放源代码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笔者最早接触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就是它。阅读并深入理解υ C/OS 的源代码对于理解实时系统是大有裨益的。
ARM Linux
ARM linux是由Russell King和其他开发者开发移植的用于ARM 处理器的linux操作系统。 ARM Linux系统在GNU GPL下发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
http://www.arm.linux.org.uk/docs/whatis.shtml的介绍。
υ CLinux
υ Clinux 是适用于没有MMU 的嵌入式处理的LinuxOS 版本。υ Clinux 同样在GNU GPL 下发布,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
http://www.uclinux.org/index.html
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Bootloader如何写入Flash ?
初学者一般都会遇到如何将程序写入处理器的问题。对于不同的处理器,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Intel的Xscale处理器可以使用Intel公司提供的JFlash工具烧写。对于具有JTAG 调试工具软件的处理器,可以使用如下思路:编写一段程序,这段程序能将位于SDRAM/SRAM 固定地址中的数据写入Flash 中。烧写时,首先,将这段软件下载到SDRAM 中,然后通过调试软件将要写入Flash的数据下载到S D R A M / S R A M 的某个固定地址开始的缓冲区,然后通过调试器开始执行程序,将数据写入Flash。除此以外,网络上还提供了很多专用的写Flash的工具,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现在明白了我在学的那个BF533为什么先下个flashProgramer.dxe先了)
什么是arm-elf-gcc?
arm -elf-gcc是一个交叉C语言编译器。我们在PC平台下编译程序,编译器运行的处理器同生成的代码将要运行的处理器相同。但是,在PC 机上编译ARM 程序时,编译器运行的处理器同生成的代码运行的处理器不同,这种编译器叫做交叉编译器。其中的elf是指编译器生成的目标文件格式。(其实我们平时用的单片机编译器如GCC—AVR等已是交叉编译器了,我到现在才弄清楚什么是交叉编译器)
走了哪条编译路径?
系统程序和驱动程序往往包含很多的编译选项,很多选项都是在编译时通过命令行定义的,如果想知道编译的是那一段程序可以使用如下的方法:
#ifdef PLAT_AAA
#error Code for Platform AAA
#else
#error Code NOT for Platform AAA
#endif
这样在编译的时候就知道,编译的是哪一条路经了。对于支持#pragma message( “I am here”)的编译器也可使用#pragma message预编译指令。
我怎么知道那段代码在那个文件中?
系统编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在多个文件中搜索字符串,在windows平台下可以使用平台提供的多文件字符串搜索工具。在linux平台下,可以使用grep来搜索字符串。Grep 的搜索功能十分强大,支持正则表达式搜索,熟练使用grep对于阅读系统和驱动程序代码是很有
帮助的。
系统是从那个文件开始运行的?
对于W i n d o w s C E 系统,一般从
W I N C E 4 2 0 \PLATFORM\YourPlatform\KERNEL\HAL 目录的某个汇编文件中。对于Linux 系统版本不同会存在一定差异,以arm处理器为例,一般会在linux2.4.x\arch\arm\kernel的head-armv.S中。
程序执行到了那里?
可以在程序中插入如下代码来实现
printf( “I am here %s, %d\n”,__FILE__, __LINE__);
代码将打出printf语句所在的文件名和行号。
推荐书目
Jean J.Labrosse MicroC/OS-II The Real-Time Kernel,Second Edition
这本书是笔者接触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入门书,在国内能够买到中文版。这本书较为清楚地讲述了实时系统的概念,各个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特别是公开了实时系统内核的源代码,仔细研究定会受益匪浅。有个小的提示,对于初学者,这本书可以先不看第一章,直接从
第二章看起。
Abraham Silberschatz, Peter Baer Galvin,Greg Gagne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无论是计算机还是电子工程专业都有很多学生对于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都没有搞清,很少有学生有完整的系统编程经验。Operating SystemConcepts这本书对操作系统的感念讲述只能用经典来形容。对于嵌入式系统有兴趣深入研究的同学,首先
要把基础打好,这本书就成了必读之物了。
Andrew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
提起Andrew S. Tanenbaum 学习计算机的同学一定都知道OPERATINGSYSTEMs: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这本书,笔者对于Tanenbaum 这样的教授由衷佩服。网络协议栈是嵌入式系统中的支柱性组成部分。愿意致力于网络深层技术研究的同学,这本书将你们建立一个坚实的网络基础。
Karim Yaghmour Building Embedded Linux Systems
本书详尽的介绍了嵌入式linux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和如何去建立各个部分。全书篇幅较小,可谓短小精悍。即可以作为嵌入式linux 系统的入门读物,又是开发过程各个部分的指南。
Advanced RISC Machines Ltd (ARM) ARM7 TDMI
Data Sheet
Advanced RISC Machines Ltd (ARM) ARM920T
Technical Reference Manual
学习嵌入式系统不了解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嵌入式处理器怎么行? ARM7 TDMI 的 data sheet是学习ARM编程模型,指令集的好东西。在嵌入式系统中,M M U (内存管理单元)是很重要的部分,又是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部分。ARM920T Technical Reference Manual 正好可以帮你讲解这方面的内容。
Perter Van Der LinDen Expert C Programming
嵌入式系统级编程最常用的语言还是C 。很多同学都自认为自己的C 语言学的很好,那好,就看看这本书吧,找找自己和Experts差距。
注:这篇文章是我在2004年第12期的学习园地看到的。文章的作者是袁通
作者简介
袁通,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师,曾于2 0 0 4 年以访问学生身份工作于微软亚洲研究院。
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就迫不及待得贴出来,因为确实是写的好啊。我搞嵌入式一年多了,从8051到ARM,学习过,彷徨过,高兴过,郁闷过。。。近来甚至有放弃的想法,终归到底是对嵌入式开发认识不全面造成的,一开始就一头钻到技术里,学习各种技术,最终迷失在自己一手造成的泥坑里。这篇文章非常清晰的讲述了嵌入式开发的方方面面,对我这样迷惑的人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
嵌入式开发与桌面开发既有不同,又有非常大的联系,而且十分注重实际操作能力。搞桌面开发的人在一开始接触嵌入式的时候,通常转换不过来,这主要体现在定位上。如文中所说,你是谁,你要做什么?我对硬件的了解仅限于编程领域,PCB设计一窍不通,但并不能说你不懂硬件就不能从事嵌入式开发。一个系统的开发设计方方面面,在自己感兴趣和熟悉的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才是最主要的。
1。硬件设计: 需要有硬件设计的经验,对各种嵌入式器件有很好的了解。
2。系统移植:需要汇编经验,操作系统原理以及底层驱动的了解
3。应用程序:需要桌面编程经验
Ⅲ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的学院条件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和通州分校坐落于北京市长安街东端,古运河源头。校园占地 200 余亩,建筑面积 62000 平方米。拥有风格持重的综合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办公楼、电教楼等主体建筑;拥有先进完善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等教学设施;拥有强化实践教学的电子工程设计、网络工程、土木工程、汽车维修、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模拟法庭等专业实训教室;拥有宽敞明亮的学生宿舍楼、餐饮楼等配套生活设施;拥有可承接高标准比赛的游泳馆、体育馆、跆拳道馆和铺设了人工草皮、塑胶跑道、带遮阳看台的正规体育场等运动场所。校内绿草茵茵,环境清幽,为莘莘学子徜徉学海提供了良好条件。
Ⅳ 北京工业大学2018新生男女宿舍条件图片及分配规则说明
北京工业大学2018新生男女宿舍条件图片及分配规则说明
北京工业大学新生男女宿舍条件:
中蓝条件比较好,4人间,而且都是下面电脑桌,上面床的,女生每间寝室还有卫生间和大壁橱。
校内北区1、2、3、4号楼,按照惯例,新生应该是搬进当年毕业生空出的宿舍。那么今年(2009年)入学的学生应该是在1、2、3、4号宿舍楼。1、2是女生楼,3、4是男生楼。1、2和3、4中间夹着3、4、5食堂。(4食堂还带着个小食堂,连接着3、4食堂,俗称3.5食,有不少低价菜。)
10是女生楼,11是男生楼,和1、2、3、4号楼差不多。除此之外,地面和中蓝一样,是瓷砖地面,比较好清洁。
北京工业大学师哥师姐说宿舍条件
1、宿舍还好吧,今年新生估计要住老楼了,一号二号宿舍楼,中蓝公寓和10号11号还有研究生的还不错
2、住宿还行吧,6人间和4人间都有,而且学校环境挺好的,当然比中国石油好啊。就业什么的,自己跟着老师多做课题,就没问题了,而且北京机会其实挺多的
3、那就是夏天热,宿舍通风差,晚上总比外边热!
4、北工大是市属高等院校,不是教育部直属的大学,是所工科院校,如果不是很喜欢这专业,到了大一下学期末有机会转专业校风嘛,还行学校内部的宿舍条件一般,我们这届刚好赶上住在了校外的`中蓝公寓,我是大你一届的,我也不知道你们是住哪栋公寓,学校的食堂吗,很是另毕业的学长们怀念的哦
5、我是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的通州分校和我们是在一个校区的学校不大但是挺清净的周围该有的都有宿舍条件一般好像第一年住校外第二年之后回校内住校风很好实验室和教学设备全还有游泳馆老师好像和本科也有一样的教学质量应该挺高的我个人认为通州分校不错
6、我们09级还没有空调和独立沐浴间哈,不过好像研究生宿舍有空调。学校的住宿条件一般吧,有6人间,也有4人间,有些宿舍中间还有一张小桌子。学校食堂有好几个,就在宿舍楼下,挺方便。有时候懒得下楼了叫外卖也可以。学校还有个专门供叫外卖的网站,叫“开吃吧”,网址自己网络吧,可以搜藏一下,对于懒货吃货们很有帮助
7、北京工业大学收北京人很多,基本上去那儿的都是北京人,有的学科很厉害。学校的校园环境很好,伙食也不错,但有的学科一般。有人说去那北京孩子太多,学不了什么,都在比吃比穿……而且他收理科较多,文科不一定好,所以还是考虑考虑吧……
8、学习氛围这方面得看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本科生学习风气一般靠下,北京的孩子太多;硬件设施挺好,两个标准操场,奥运会的体育馆,学校建筑物内已经全部实现无线上网,图书馆藏书量一般,面积也凑合,南北两个,食堂很多个,但节假日营业的少,饭菜质量一般,价格中上,浴室也是南北两个,但关门比较早,本科生宿舍有空调,是6人间。
Ⅳ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ip号段是多少啊
Ⅵ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内网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离二外近。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到二外
乘342,382,388,488,639,648,731,815,846,855
在周家井站上车,经过2站,在第二外国语学院站下车
北京工业大学到二外
乘649(疃里三区-双龙小区),
在北京工业大学站上车,经过11站,在茶家坟站下车
Ⅶ 在计算机网络组网方法和应用模式上,无线局域网与有线局域网有哪些差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门科学深深的吸引着我们这些同学们,上计算机系已经有近三年了,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我一直认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门专业,在本科阶段是不可能切分成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因为计算机科学需要相当多的实践,而实践需要技术;每一个人(包括非计算机专业),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技术都很容易(包括程序设计),但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掌握许多其他专业并不"深究"的东西,例如,算法,体系结构,等等。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可以很容易地做一个芯片,写一段程序,但他们做不出计算机专业能够做出来的大型系统。今天我想专门谈一谈计算机科学,并将重点放在计算理论上。
计算机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从数学谈起:
记得当年大一入学,每周六课时高等数学,天天作业不断(那时是六日工作制)。颇有些同学惊呼走错了门:咱们这到底念的是什么系?不错,你没走错门,这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我国计算机科学系里的传统是培养做学术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的人(方向不见得有问题,但是做得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而计算机的理论研究,说到底了,如网络安全,图形图像学,视频音频处理,哪个方向都与数学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也许是正统数学家眼里非主流的数学。这里我还想阐明我的一个观点: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从实际生活当中抽象出来的理论,人们之所以要将实际抽象成理论,目的就在于想用抽象出来的理论去更好的指导实践,有些数学研究工作者喜欢用一些现存的理论知识去推导若干条推论,殊不知其一:问题考虑不全很可能是个错误的推论,其二:他的推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原型,不能指导实践。严格的说,我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政治课上学的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是指导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航标(至少我认为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当本着这个方向)。
其实我们计算机系学数学光学高等数学是不够的(典型的工科院校一般都开的是高等数学),我们应该像数学系一样学一下数学分析(清华计算机系开的好像就是数学分析),数学分析这门科学,咱们学计算机的人对它有很复杂的感情。在于它是偏向于证明型的数学课程,这对我们培养良好的分析能力极有帮助。我的软件工程学导师北工大数理学院的王仪华先生就曾经教导过我们,数学系的学生到软件企业中大多作软件设计与分析工作,而计算机系的学生做程序员的居多,原因就在于数学系的学生分析推理能力,从所受训练的角度上要远远在我们之上。当年出现的怪现象是:计算机系学生的高中数学基础在全校数一数二(希望没有冒犯其它系的同学),教学课时数也仅次于数学系,但学完之后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难道都是学生不努力吗,我看未见得,方向错了也说不一定,其中原因何在,发人深思。
我个人的浅见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对数学的要求固然跟数学系不同,跟物理类差别则更大。通常非数学专业的所谓"高等数学",无非是把数学分析中较困难的理论部分删去,强调套用公式计算而已。而对计算机系来说,数学分析里用处最大的恰恰是被删去的理论部分。说得难听一点,对计算机系学生而言,追求算来算去的所谓"工程数学"已经彻底地走进了误区。记上一堆曲面积分的公式,难道就能算懂了数学?那倒不如现用现查,何必费事记呢?再不然直接用Mathematics或是Matalab好了。
我在系里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给学弟学妹们推荐参考书。中文的数学分析书,一般都认为以北大张筑生老师的"数学分析新讲"为最好。万一你的数学实在太好,那就去看菲赫金哥尔茨的"微积分学教程"好了--但我认为没什么必要,毕竟你不想转到数学系去。吉米多维奇的"数学分析习题集"也基本上是计算型的东东。书的名气很大,倒不见得适合我们,还是那句话,重要的是数学思想的建立,生活在信息社会里我们求的是高效,计算这玩意还是留给计算机吧。不过现在多用的似乎是复旦大学的《数学分析》也是很好的教材。
中国的所谓高等代数,就等于线性代数加上一点多项式理论。我以为这有好的一面,因为可以让学生较早感觉到代数是一种结构,而非一堆矩阵翻来覆去。这里不得不提南京大学林成森,盛松柏两位老师编的"高等代数",感觉相当舒服。此书相当全面地包含了关于多项式和线性代数的基本初等结果,同时还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又比较深刻的内容,如Sturm序列,Shermon-Morrison公式,广义逆矩阵等等。可以说,作为本科生如能吃透此书,就可以算高手。国内较好的高等代数教材还有清华计算机系用的那本,清华出版社出版,书店里多多,一看就知道。从抽象代数的观点来看,高等代数里的结果不过是代数系统性质的一些例子而已。莫宗坚先生的《代数学》里,对此进行了深刻的讨论。然而莫先生的书实在深得很,作为本科生恐怕难以接受,不妨等到自己以后成熟了一些再读。
正如上面所论述的,计算机系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你学习的目的应该是:将抽象的理论再应用于实践,不但要掌握题目的解题方法,更要掌握解题思想,对于定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应用,而是掌握证明过程即掌握定理的由来,训练自己的推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达到了学习这门科学的目的,同时也缩小了我们与数学系的同学之间思维上的差距。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很重要,可惜大多数院校讲授这门课都会少些东西。少了的东西现在看至少有随机过程。到毕业还没有听说过Markov过程,此乃计算机系学生的耻辱。没有随机过程,你怎么分析网络和分布式系统?怎么设计随机化算法和协议?据说清华计算机系开有"随机数学",早就是必修课。另外,离散概率论对计算机系学生来说有特殊的重要性。而我们国家工程数学讲的都是连续概率。现在,美国已经有些学校开设了单纯的"离散概率论"课程,干脆把连续概率删去,把离散概率讲深些。我们不一定要这么做,但应该更加强调离散概率是没有疑问的。这个工作我看还是尽早的做为好。
计算方法学(有些学校也称为数学分析学)是最后一门由数理学院给我们开的课。一般学生对这门课的重视程度有限,以为没什么用。不就是照套公式嘛!其实,做图形图像可离不开它,密码学搞深了也离不开它。而且,在很多科学工程中的应用计算,都以数值的为主。这门课有两个极端的讲法:一个是古典的"数值分析",完全讲数学原理和算法;另一个是现在日趋流行的"科学与工程计算",干脆教学生用软件包编程。我个人认为,计算机系的学生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计算机系的学生为什么要学这门课,我是很偏向于学好理论后用计算机实现的,最好使用C语言或C++编程实现。向这个方向努力的书籍还是挺多的,这里推荐大家高等教育出版社(CHEP)和施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联合出版的《计算方法(Computational Methods)》,华中理工大学数学系写的(现华中科技大学),这方面华科大做的工作在国内应算是比较多的,而个人认为以这本最好,至少程序设计方面涉及了:任意数学函数的求值,方程求根,线性方程组求解,插值方法,数值积分,场微分方程数值求解。李庆扬的那本则理论性过强,与实际应用结合得不太紧。
每个学校本系里都会开一门离散数学,涉及集合论,图论,和抽象代数,数理逻辑。不过,这么多内容挤在离散数学一门课里,是否时间太紧了点?另外,计算机系学生不懂组合和数论,也是巨大的缺陷。要做理论,不懂组合或者数论吃亏可就太大了。从理想的状态来看,最好分开六门课:集合,逻辑,图论,组合,代数,数论。这个当然不现实,因为没那么多课时。也许将来可以开三门课:集合与逻辑,图论与组合,代数与数论。(这方面我们学校已经着手开始做了)不管课怎么开,学生总一样要学。下面分别谈谈上面的三组内容。
古典集合论,北师大出过一本《基础集合论》不错。 数理逻辑,中科院软件所陆钟万教授的《面向计算机科学的数理逻辑》就不错。现在可以找到陆钟万教授的讲课录像,http://www.cas.ac.cn/html/Dir/2001/11/06/3391.htm自己去看看吧。总的来说,学集合/逻辑起手不难,普通高中生都能看懂。但越往后越感觉深不可测。
学完以上各书之后,如果你还有精力兴趣进一步深究,那么可以试一下GTM系列中的《Introction to Axiomatic Set Theory》和《A Course of Mathematical Logic》。这两本都有世界图书出版社的引进版。你如果能搞定这两本,可以说在逻辑方面真正入了门,也就不用再浪费时间听我瞎侃了。
据说全中国最多只有三十个人懂图论。此言不虚。图论这东东,技巧性太强,几乎每个问题都有一个独特的方法,让人头痛。不过这也正是它魅力所在:只要你有创造性,它就能给你成就感。我的导师说,图论里面随便揪一块东西就可以写篇论文。大家可以体会里面内容之深广了吧!国内的图论书中,王树禾老师的"图论及其算法"非常成功。一方面,其内容在国内教材里算非常全面的。另一方面,其对算法的强调非常适合计算机系(本来就是科大计算机系教材)。有了这本书为主,再参考几本翻译的,如Bondy & Murty的《图论及其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翻译的《图论和电路网络》等等,就马马虎虎,对本科生足够了。再进一步,世界图书引进有GTM系列的"Modern Graph Theory"。此书确实经典!国内好象还有一家出版了个翻译版。不过,学到这个层次,还是读原版好。搞定这本书,也标志着图论入了门。
离散数学方面我们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有个世界级的专家,叫邵学才,复旦大学概率论毕业的,教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最后转向离散数学,出版着作无数,论文集新加坡有一本,堪称经典,大家想学离散数学的真谛不妨找来看看。这老师的课我专门去听过,极为经典。不过你要从他的不经意的话中去挖掘精髓。在同他的交谈当中我又深刻地发现一个问题,虽说邵先生写书无数,但依他自己的说法每本都差不多,我实在觉得诧异,他说主要是有大纲的限制,不便多写。这就难怪了,很少听说国外写书还要依据个什么大纲(就算有,内容也宽泛的多),不敢越雷池半步,这样不是看谁的都一样了。外版的书好就好在这里,最新的科技成果里面都有论述,别的先不说,至少是"紧跟时代的理论知识"。
组合感觉没有太适合的国产书。还是读Graham和Knuth等人合着的经典"具体数学"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有翻译版。 抽象代数,国内经典为莫宗坚先生的"代数学"。此书是北大数学系教材,深得好评。然而对本科生来说,此书未免太深。可以先学习一些其它的教材,然后再回头来看"代数学"。国际上的经典可就多了,GTM系列里就有一大堆。推荐一本谈不上经典,但却最简
单的,最容易学的:http://www.math.miami.e/~ec/book/这本"Introction to Linear and Abstract Algebra"非常通俗易懂,而且把抽象代数和线性代数结合起来,对初学者来说非常理想,我校比较牛的同学都有收藏。
数论方面,国内有经典而且以困难着称的"初等数论"(潘氏兄弟着,北大版)。再追溯一点,还有更加经典(可以算世界级)并且更加困难的"数论导引"(华罗庚先生的名着,科学版,九章书店重印,繁体的看起来可能比较困难)。把基础的几章搞定一个大概,对本科生来讲足够了。但这只是初等数论。本科毕业后要学计算数论,你必须看英文的书,如Bach的"Introction to Algorithmic Number Theory"。
计算机科学理论的根本,在于算法。现在很多系里给本科生开设算法设计与分析,确实非常正确。环顾西方世界,大约没有一个三流以上计算机系不把算法作为必修的。算法教材目前公认以Corman等着的"Introction to Algorithms"为最优。对入门而言,这一本已经足够,不需要再参考其它书。
再说说形式语言与自动机。我看过北邮的教材,应该说写的还清楚。但是,有一点要强调: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的作用主要在作为计算模型,而不是用来做编译。事实上,编译前端已经是死领域,没有任何open problems,北科大的班晓娟博士也曾经说过,编译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如果为了这个,我们完全没必要去学形式语言--用用yacc什么的就完了。北邮的那本在国内还算比较好,但是在深度上,在跟可计算性的联系上都有较大的局限,现代感也不足。所以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去读英文书,不过国内似乎没引进这方面的教材。可以去互动出版网上看一看。入门以后,把形式语言与自动机中定义的模型,和数理逻辑中用递归函数定义的模型比较一番,可以说非常有趣。现在才知道,什么叫"宫室之美,百官之富"!
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关系有点奇怪。二三十年以前,计算机科学基本上还是数学的一个分支。而现在,计算机科学拥有广泛的研究领域和众多的研究人员,在很多方面反过来推动数学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孩子长得比妈妈还高了。但不管怎么样,这个孩子身上始终流着母亲的血液。这血液是the mathematical underpinning of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的数学基础),也就是理论计算机科学。原来在东方大学城图书馆中曾经看过一本七十年代的译本(书皮都没了,可我就爱关注这种书),大概就叫《计算机数学》。那本书若是放在当时来讲决是一本好书,但现在看来,涵盖的范围还算广,深度则差了许多,不过推荐大一的学生倒可以看一看,至少可以使你的计算数学入入门。
最常和理论计算机科学放在一起的一个词是什么?答:离散数学。这两者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它们在不少场合下成为同义词。(这一点在前面的那本书中也有体现)传统上,数学是以分析为中心的。数学系的同学要学习三四个学期的数学分析,然后是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泛函数等等。实变和泛函被很多人认为是现代数学的入门。在物理,化学,工程上应用的,也以分析为主。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出现,一些以前不太受到重视的数学分支突然重要起来。人们发现,这些分支处理的数学对象与传统的分析有明显的区别:分析研究的问题解决方案是连续的,因而微分,积分成为基本的运算;而这些分支研究的对象是离散的,因而很少有机会进行此类的计算。人们从而称这些分支为"离散数学"。"离散数学"的名字越来越响亮,最后导致以分析为中心的传统数学分支被相对称为"连续数学"。
离散数学经过几十年发展,基本上稳定下来。一般认为,离散数学包含以下学科:
1) 集合论,数理逻辑与元数学。这是整个数学的基础,也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2) 图论,算法图论;组合数学,组合算法。计算机科学,尤其是理论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是
算法,而大量的算法建立在图和组合的基础上。
3) 抽象代数。代数是无所不在的,本来在数学中就非常重要。在计算机科学中,人们惊讶地发现代数竟然有如此之多的应用。
但是,理论计算机科学仅仅就是在数学的上面加上"离散"的帽子这么简单吗?一直到大约十几年前,终于有一位大师告诉我们:不是。D.E.Knuth(他有多伟大,我想不用我废话了)在Stanford开设了一门全新的课程Concrete Mathematics。 Concrete这个词在这里有两层含义:
首先:对abstract而言。Knuth认为,传统数学研究的对象过于抽象,导致对具体的问题关心不够。他抱怨说,在研究中他需要的数学往往并不存在,所以他只能自己去创造一些数学。为了直接面向应用的需要,他要提倡"具体"的数学。在这里我做一点简单的解释。例如在集合论中,数学家关心的都是最根本的问题--公理系统的各种性质之类。而一些具体集合的性质,各种常见集合,关系,映射都是什么样的,数学家觉得并不重要。然而,在计算机科学中应用的,恰恰就是这些具体的东西。Knuth能够首先看到这一点,不愧为当世计算机第一人。其次,Concrete是Continuous(连续)加上discrete(离散)。不管连续数学还是离散数学,都是有用的数学!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计算机科学研究的范畴
前面主要是从数学角度来看的。从计算机角度来看,理论计算机科学目前主要的研究领域包括:可计算性理论,算法设计与复杂性分析,密码学与信息安全,分布式计算理论,并行计算理论,网络理论,生物信息计算,计算几何学,程序语言理论等等。这些领域互相交叉,而且新的课题在不断提出,所以很难理出一个头绪来。想搞搞这方面的工作,推荐看中国计算机学会的一系列书籍,至少代表了我国的权威。下面随便举一些例子。
由于应用需求的推动,密码学现在成为研究的热点。密码学建立在数论(尤其是计算数论),代数,信息论,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的基础上,有时也用到图论和组合学等。很多人以为密码学就是加密解密,而加密就是用一个函数把数据打乱。这样的理解太浅显了。
现代密码学至少包含以下层次的内容:
第一,密码学的基础。例如,分解一个大数真的很困难吗?能否有一般的工具证明协议正确?
第二,密码学的基本课题。例如,比以前更好的单向函数,签名协议等。
第三,密码学的高级问题。例如,零知识证明的长度,秘密分享的方法。
第四,密码学的新应用。例如,数字现金,叛徒追踪等。
在分布式系统中,也有很多重要的理论问题。例如,进程之间的同步,互斥协议。一个经典的结果是:在通信信道不可靠时,没有确定型算法能实现进程间协同。所以,改进TCP三次握手几乎没有意义。例如时序问题。常用的一种序是因果序,但因果序直到不久前才有一个理论上的结果....例如,死锁没有实用的方法能完美地对付。例如,......操作系统研究过就自己去举吧!
如果计算机只有理论,那么它不过是数学的一个分支,而不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事实上,在理论之外,计算机科学还有更广阔的天空。
我一直认为,4年根本不够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因为面太宽了......
这方面我想先说说我们系在各校普遍开设的《计算机基础》。在高等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教司明文规定的各专业必修课程要求。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学会简单的使用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表格处理功能和初步的网络应用功能。但是在计算机科学系教授此门课程的目标决不能与此一致。在计算机系课程中目标应是:让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清晰的把握计算机学科研究的方向,发展的前沿即每一个课程在整个学科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搞清各学科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应用领域。使学生在学科学习初期就对整个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以做到在今后的学习中清楚要学什么,怎么学。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的位置应当放在第二位或更靠后,因为这一点对于本系的学生应当有这个摸索能力。这一点很重要。推荐给大家一本书: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计算机文化》(New Perspective of Computer Science),看了这本书我才深刻的体会到自己还是个计算机科学初学者,才比较透彻的了解了什么是计算机科学。另外在厦门大学赵致琢老师的着作《计算科学导论》当中的很多经典理论都是在同类书籍中很难找到的。看看他也许你才会明白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为什么计算机科学叫计算科学更为准确。这本书在世界上也可成为精品级的着作。
一个一流计算机系的优秀学生决不该仅仅是一个编程高手,但他一定首先是一个编程高手。我上大学的时候,第一门专业课是C语言程序设计,念计算机的人从某种角度讲相当一部分人是靠写程序吃饭的。在我们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计算机系里一直有这样的争论(时至今日CSDN上也有),关于第一程序设计语言该用哪一种。我个人认为,用哪种语言属于末节,关键在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当年老师对我们说,打好基础后学一门新语言只要一个星期。现在我觉得根本不用一个星期,前提是先把基础打好。不要再犹豫了,学了再说,等你抉择好了,别人已经会了几门语言了。
汇编语言和微机原理是两门特烦人的课。你的数学/理论基础再好,也占不到什么便宜。这两门课之间的次序也好比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无论你先学哪门,都会牵扯另一门课里的东西。所以,只能静下来慢慢琢磨。这就是典型的工程课,不需要太多的聪明和顿悟,却需要水滴石穿的渐悟。有关这两门课的书,计算机书店里不难找到。弄几本最新的,对照着看吧。组成原理推荐《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清华大学王爱英教授写的。汇编语言大家拿8086/8088入个门,之后一定要学80x86汇编语言。实用价值大,不落后,结构又好,写写高效病毒,高级语言里嵌一点汇编,进行底层开发,总也离不开他,推荐清华大学沈美明的《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有些人说不想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也不想制造计算机,所以诸如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接口之类的课觉得没必要学,这样合理吗?显然不合理,这些东西迟早得掌握,肯定得接触,而且,这是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的少有的几项优势。做项目的时候,了解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不可能说,仅仅为了技术而技术,只懂技术的人最多做一个编码工人,而永远不可能全面地了解整个系统的设计,而编码工人是越老越不值钱。关于组成原理还有个讲授的问题,在我学这门课程时老师讲授时把CPU工作原理誉微程序设计这一块略掉了,理由是我们国家搞CPU技术不如别的国家,搞了这么长时间好不容易出了个龙芯比Intel的还差个十万八千里,所以建议我们不要学了。我看这在各校也未见得不是个问题吧!若真是如他所说,那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哪个方向都可以停了,软硬件,应用,有几项搞得过美国,搞不过别人就不搞了,那我们坐在这里干什么?教学的观念需要转变的。
模拟电路这东东,如今不仅计算机系学生搞不定,电子系学生也多半害怕。如果你真想软硬件通吃,那么建议你先看看邱关源的"电路原理",也许此后再看模拟电路底气会足些。教材:康华光的"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还是不错的(我校电子系在用)。有兴趣也可以参考童诗白的书。
数字电路比模拟电路要好懂得多。推荐大家看一看我们北工大刘英娴教授写的《数字逻辑》业绩人士都说这本书很有参考价值(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原因很明了,实用价值高,能听听她讲授的课程更是有一种"享受科学"的感觉。清华大学阎石的书也算一本好教材,遗憾的一点是集成电路讲少了些。真有兴趣,看一看大规模数字系统设计吧(北航那本用的还比较多)。
计算机系统结构该怎么教,国际上还在争论。国内能找到的较好教材为Stallings的"Computer Organization and Architectureesigning for Performance"(清华影印
本)。国际上最流行的则是"Computer architecture: aquantitative approach", by Patterson & Hennessy。
操作系统可以随便选用《操作系统的内核设计与实现》和《现代操作系统》两书之一。这两部都可以算经典,唯一缺点就是理论上不够严格。不过这领域属于Hardcore System,所以在理论上马虎一点也情有可原。想看理论方面的就推荐清华大学出版社《操作系统》吧,高教司司长张尧学写的,我们教材用的是那本。 另外推荐一本《Windows操作系统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这本书是我国操作系统专家在微软零距离考察半年,写作历时一年多写成的,教操作系统的专家除了清华大学的张尧学(现高教司司长)几乎所有人都参加了。Bill Gates亲自写序。里面不但结合windows2000,xp详述操作系统的内核,而且后面讲了一些windows编程基础,有外版书的味道,而且上面一些内容可以说在国内外只有那本书才有对windows内核细致入微的介绍,
如果先把形式语言学好了,则编译原理中的前端我看只要学四个算法:最容易实现的递归下降;最好的自顶向下算法LL(k);最好的自底向上算法LR(k);LR(1)的简化SLR(也许还有另一简化LALR)。后端完全属于工程性质,自然又是another story。
推荐教材:Kenneth C.Louden写的"Compiler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即是《编译原理及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的译本)
学数据库要提醒大家的是,会用VFP,VB, Power builder不等于懂数据库。(这世界上自以为懂数据库的人太多了!)数据库设计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数据库实现则是典型的工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数据库是最典型的一门计算机课程——理工结合,互相渗透。另外推荐大家学完软件工程学后再翻过来看看数据库技术,又会是一番新感觉。推荐教材:Abraham Silberschatz等着的 "Database System Concepts".作为知识的完整性,还推荐大家看一看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数据仓库》译本。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教材还是来自Tanenbaum的《Computer Networks》(清华大学有译本)。还有就是推荐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问题讲得比较清楚,参考文献也比较权威。不过,网络也属于Hardcore System,所以光看书是不够的。建议多读RFC,http://www.ietf.org/rfc.htm里可以按编号下载RFC文档。从IP的读起。等到能掌握10种左右常用协议,就没有几个人敢小看你了。再做的工作我看放在网络设计上就比较好了。
Ⅷ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周边怎么样
呵呵 你好,我就是实验学院的,网吧(东成西就)离着很近,出学校门左转,在一个小胡同里,而且网速很快。这里上网的大部分是实验学院的学生,呵呵。
至于超市嘛,出校门左转,走5大概500米有一个物美超市。500米说近不近说远不远,只能溜达过去,物美超市那没有汽车站的。
在网吧旁边有一家小四川饭馆,很受工大学生的欢迎,那晚上能烤肉 呵呵。价钱也还行,呵呵。和网吧一样,在那吃饭的大部分也是工大的学生。呵呵 中午人还不少呢,当然旁边还有一些饭馆,像帝元烧烤之类的,呵呵。
学校旁边有个二道闸市场,来学校的路上,下车顺道可以去那买水果。很方便
学校对面有打印复印店,很近的,很多人去那里的,生意不错,打印1毛一张,复印8分一张。
希望对你有帮助,欢迎你来到工大!是大一的吗?我大三的 呵呵
Ⅸ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怎么样
学校不大 不过设施该有的都有 有无线就是很慢要花钱 可以插网线 网线很快 周边没什么东西 微偏僻 近出有一个大超市是新开的 往前走走大约一站 有物美 在前还有京客隆 洗澡的话 一般般吧 是在宿舍楼外面有点挤2块钱 学校外面也有5块
Ⅹ 2020年北京工业大学宿舍条件环境照片 宿舍空调相关配置介绍
高中奋斗了三年的同学们马上就要开始新的学习环境了,高考之后,从高考中“煎熬”出来的准大学生们即将开始新的大学生活。大学无疑是令人向往的,但是,对于大学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刚刚走出家人怀抱的新生们知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注意些什么呢?那些师兄师姐们曾经经历的,就是新生们马上要面对的。为了让即将走入大学的同学们有的放矢的度过新生阶段。
2018年北京工业大学大一新生入学指南和入学手册
2018年北京工业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EMS查询 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
2018年北京工业大学大一新生转专业条件及转专业考试流程注意事项
2018年北京工业大学大一新生军训主要项目和军训内容【完整版】
2018年北京工业大学大一新生入学必备物品清单(篇)
2018年北京工业大学大一新生入学考试科目及考试资料和内容解读
2018年北京工业大学大一新生选择社团注意事项 大学社团有哪些
北京工业大学 宿舍条件怎么样― 北京工业大学 宿舍图片
大学宿舍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 北京工业大学 宿舍条件
怎么样也就成了同学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 北京工业大学 招生信息网公布的 北京工业大学 宿舍条件:
北京工业大学 宿舍条件:
中蓝条件比较好,4人间,而且都是下面电脑桌,上面床的,女生每间寝室还有卫生间和大壁橱。
校内北区1、2、3、4号楼,按照惯例,新生应该是搬进当年毕业生空出的宿舍。那么今年(2009年)入学的学生应该是在1、2、3、4号宿舍楼。1、2是女生楼,3、4是男生楼。1、2和3、4中间夹着3、4、5食堂。(4食堂还带着个小食堂,连接着3、4食堂,俗称3.5食,有不少低价菜。)
10是女生楼,11是男生楼,和1、2、3、4号楼差不多。除此之外,地面和中蓝一样,是瓷砖地面,比较好清洁。
看完了官方公布的 北京工业大学 宿舍条件,我们有必要来看一下 北京工业大学 的学长学姐眼中的 北京工业大学 宿舍条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
宿舍还好吧,今年新生估计要住老楼了,一号二号宿舍楼,中蓝公寓和10号11号还有研究生的还不错
住宿还行吧,6人间和4人间都有,而且学校环境挺好的,当然比中国石油好啊。 就业什么的,自己跟着老师多做课题,就没问题了,而且北京机会其实挺多的
北京工业大学 收北京人很多,基本上去那儿的都是北京人,有的学科很厉害。学校的校园环境很好,伙食也不错,但有的学科一般。有人说去那北京孩子太多,学不了什么,都在比吃比穿……而且他收理科较多,文科不一定好,所以还是考虑考虑吧……
学习氛围这方面得看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本科生学习风气一般靠下,北京的孩子太多; 硬件设施挺好,两个标准操场,奥运会的体育馆,学校建筑物内已经全部实现无线上网,图书馆藏书量一般,面积也凑合,南北两个,食堂很多个,但节假日营业的少,饭菜质量一般,价格中上,浴室也是南北两个,但关门比较早,本科生宿舍有空调,是6人间。
那就是夏天热,宿舍通风差,晚上总比外边热!
我们09级还没有空调和独立沐浴间哈,不过好像研究生宿舍有空调。学校的住宿条件一般吧,有6人间,也有4人间,有些宿舍中间还有一张小桌子。学校食堂有好几个,就在宿舍楼下,挺方便。有时候懒得下楼了叫外卖也可以。学校还有个专门供叫外卖的网站,叫“开吃吧”,网址自己网络吧,可以搜藏一下,对于懒货吃货们很有帮助
我是 北京工业大学 实验学院的 通州分校和我们是在一个校区的 学校不大 但是挺清净的 周围该有的都有 宿舍条件一般 好像第一年住校外 第二年之后回校内住 校风很好 实验室和教学设备全 还有游泳馆 老师好像和本科也有一样的 教学质量应该挺高的 我个人认为通州分校不错
北工大是市属高等院校,不是教育部直属的大学,是所工科院校,如果不是很喜欢这专业,到了大一下学期末有机会转专业 校风嘛,还行 学校内部的宿舍条件一般,我们这届刚好赶上住在了校外的中蓝公寓,我是大你一届的,我也不知道你们是住哪栋公寓,学校的食堂吗,很是另毕业的学长们怀念的哦
北京工业大学全国排名,北京工业大学排名榜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重点专业排名有哪些,招生优势专业排行榜
北京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预计多少 历年各省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北京工业大学重点专业排名有哪些,招生优势专业排行榜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录取分数线及历年专业分数线统计表【文科 理科】
北京工业大学录取分数线及历年专业分数线统计表【文科 理科】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开学报到时间入学指南考试及转专业军训时间说明
北京工业大学开学报到时间入学指南考试及转专业军训时间说明
北京工业大学首场毕业生校园综合双选会举办
北京工业大学自主招生简章报名时间报名条件与注意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