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线网络 > 无线网络工程知识点总结

无线网络工程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2023-01-23 19:49:57

⑴ 网络工程具体学哪些课程核心内容是什么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英语、电路分析、电子技术基础、C语言、VB程序设计、电子CAD、高频电子技术、电视技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网络与办公自动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子系统设计工艺、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等课程。
课程分类介绍:
①数学:
高等数学 ----(数学系的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讲的主要是微积分,对学电路的人来说,微积分(一元、多元)、曲线曲面积分、级数、常微分方程在后续理论课中经常遇到。
概率统计 ---- 凡是跟通信、信号处理有关的课程都要用到概率论。
数学物理方法 ---- 有些学校研究生才学,有些学校分成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数学物理方程(就是偏微分方程)。学习电磁场、微波的数学基础。
还可能会开设随机过程(需要概率作基础)乃至泛函分析。
②理论:
电路原理 ---- 基础的课程。
信号与系统 ---- 连续与离散信号的时域、频域分析,很重要但也很难
数字信号处理 ----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分析、信号的数字变换、数字滤波器之类。
基本上这两门都需要大量的算法和编程。
通信原理 ---- 通信的数学理论。
信息论 ---- 信息论的应用范围很广,但电子工程专业常把这门课讲成编码理论。
电磁场与电磁波 ---- 天书般的课程,基本上是物理系的电动力学的翻版,用数学去研究磁场(恒定电磁场、时变电磁场)。
③电路:
模拟电路 ---- 晶体管、运放、电源、A/D、D/A。
数字电路 ---- 门电路、触发器、组合电路、时序电路、可编程器件,数字电子系统的基础(包括计算机)。
高频电路 ---- 无线电电路,放大、调制、解调、混频,比模拟电路难
微波技术 ---- 处理方法跟前面几种电路完全不同,需要电磁场理论作基础。
④计算机:
微机原理 ---- 80x86硬件工作原理。
汇编语言 ---- 直接对应CPU指令的程序设计语言。
单片机 ---- CPU和控制电路做成一块集成电路,各种电器中都少不了,一般讲解51系列。
C c++语言 ----(现在只讲c语言的学校可能不多了)写系统程序用的语言,与硬件相关的开发经常用到。
软件基础 ----(计算机专业的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方法+软件工程)也可能是几门课,讲软件的原理和怎么写软件。
详细课程介绍:
①c语言
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是计算机应用人员应掌握的一种程序设计工具。
c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至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有点,有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因此,c语言特别适合于编写系统软件。
c语言诞生后,许多原来用汇编语言编写的软件,现在可以用c语言编写了。
初学是切忌过早的滥用c的某些容易引起错误的细节,如不适当的使用++和--的副作用。学习程序设计,一定要学活用活,不要死学不会用,要举一反三,在以后的需要时能很快的掌握一种新语言。
②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作为一一门科学,高等数学有其固有的特点,这就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抽象性是数学最基本、最显着的特点--有了高度抽象和统一,我们才能深入地揭示其本质规律,才能使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严密的逻辑性是指在数学理论的归纳和整理中,无论是概念和表述,还是判断和推理,都要运用逻辑的规则,遵循思维的规律。所以说,数学也是一种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数学这门科学的广泛应用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到了现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更加拓宽,现代数学正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同时也广泛和深入地渗透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学好高等数学对我们来说相当重要。然而,很多学生对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程感到困惑。要想学好高等数学,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首先,理解概念。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弄清楚了它是如何定义的、有什么性质,才能真正地理解一个概念。
其次,掌握定理。定理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分为条件和结论两部分。对于定理除了要掌握它的条件和结论以外,还要搞清它的适用范围,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在弄懂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要特别提醒学习者的是,课本上的例题都是很典型的,有助于理解概念和掌握定理,要注意不同例题的特点和解法法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作适量的习题。作题时要善于总结---- 不仅总结方法,也要总结错误。这样,作完之后才会有所收获,才能举一反三。
第四,理清脉络。要对所学的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及时总结知识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对进一步的学习有所帮助。
③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是通信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其中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通信、自动控制、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等领域。
本课程针对网络课程的特点,采用了图、文、声、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使内容生动活泼,易于理解。课程以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学生自学为主,结合教师答疑,学生讨论等形式使该课程体现出交互性、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等特点。
本课程从概念上可以区分为信号分解和系统分析两部分,但二者又是密切相关的,根据连续信号分解为不同的基本信号,对应推导出线性系统的分析方法分别为:时域分析、频域 分析和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分解和系统分析也是类似的过程。
本课程采用先连续后离散的布局安排知识,可先集中精力学好连续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内容,再通过类比理解离散信号与系统分析的概念。状态分析方法也结合两大块给出,从而建立完整的信号与系统的概念。
本课程除了大纲要求的主要内容外,还给出了随机信号通过线性系统分析,离散傅立叶变换、FFT等内容以扩展知识面。
④电路分析
电路分析是高等工科院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不仅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基础,而且对发展学生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线性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理、含有理想运放的电路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稳态分析、含有互感的电路、三相电路、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路、双口网络、一阶电路的时域分析、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及其应用、状态变量法、非线性电阻电路等。
⑤微机原理
微机原理的侧重点是介绍指令系统和接口,它对于了解微机的硬件原理非常重要,如果需要利用微机进行控制、通信,则微机原理是必修的课程。因此,绝大多数专业都将微机原理列为主干课程之一。
C语言被认为是介于高级语言与汇编之间的一种编程语言,也称为中级语言,很多操作系统就是用C实现的,如Unix、Linux、minix等,很多底层的通信程序、驱动程序、加密程序等也都是用C编写的,其重要原因就在于C语言非常接近汇编语言,换句话说,C语言离计算机的硬件很近,但同时C语言编程又要比汇编方便得多,故很多人喜欢C语言。
一般来说,学习微机原理并不需要C语言的基础,而要真正学懂、学通C语言,微机原理是必须具备的基础,如C中的指针操作,就需要对微机的存储器的结构有所了解。
不幸的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是先修C,再修微机原理,笔者认为这实在是误人子弟,不利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另外,有些人认为,微机原理作为一门联系硬件与软件的一门重要课程,在高校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是与该门课程地位不相称的。
⑥通信原理
通信作为一个实际系统,是为了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语音和图像)。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论体系,即编码理论、调制理论与检测理论。
在通信原理的课程中,有多处要用到信息论的结论或定理。信息论已成为设计通信系统与进行通信技术研究的指南,尤其是它能告诉工程师们关于通信系统的性能极限。
信道中存在噪声。在通信过程中噪声与干扰是无法避免的。随着对噪声与干扰的研究产生了随机过程理论。对信号的分析实际上就是对随机过程的分析。
在通信工程领域,编码是一种技术,是要能用硬件或软件实现的。在数学上可以存在很多码,可以映射到不同空间,但只有在通信系统中能生成和识别的码才能应用。编码理论与通信结合形成了两个方向: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
调制理论可划分为线性调制与非线性调制,它们的区别在于线性调制不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非线性调制要改变调制信号的频谱结构,并且往往占有更宽的频带,因而非线性调制通常比线性调制有更好的抗噪声性能。
接收端将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分开,还原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之为解调或检测。
作为通信原理课程,还包含系统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同步和信道复用。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只有接收信号与发送信号同步或者信号间建立相同的时间关系,接收端才能解调和识别信号。信道复用是为了提高通信效率,是安排很多信号同时通过同一信道的一种约定或者规范,使得多个用户的话音、图像等消息能同时通过同一电缆或者其他信道传输。
在通信原理之上是专业课程,可以进一步讲述通信系统的设计或深化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技术。要设计制造通信系统,了解原理是必要的,但只知道原理是不够的,还必须熟悉硬件(电路、微波)与软件(系统软件与嵌入式软件),这是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另一分支的课程体系结构。
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从内容上主要分为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部分。重点是数字通信的调制、编码、同步等内容。
配合完成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完成必要的习题作业。期间开设一些验证性实验,同时使用SystemView实验教学,使学生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通信系统实际工作的情况。
由于学生通信原理的认识难度,教师加强了该课程的多媒体CAI教学,形象直观的图示辅助教学。利用课程组研制成功的电子教案的演示文稿与以难点仿真为主的图示辅助教学软件开展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正在研究与开发成功网上实验教学软件,把教学仪器的使用、重要实验仪器的仿真模拟实验上网,以进一步适应教学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 总之,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CAI课件、综合设计和网络教学的手段,使学生在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⑦数字电路
数字电路基础教程从最基本的门电路讲起,直到各类常见的触发器、编码器、译码器、存储器、时序电路等等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教程耐心的阐述了各类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比如什么真值表、什么是竞争冒险现象、各种进制中为什么计算机要采用2进制,为什么我们常用的是16进制等等基础的知识,直到让我们可以海阔天空,看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可以明白数字电路的由来,发现它并不神秘,甚至要比模拟电路更简单!有了这些基础性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自学和分析其他高深的复杂数字电路知识。
⑧模拟电子电路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模拟电子电路是中央电大理工科开放专科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该课程不仅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解决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二、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为电路分析基础,本课程为学习后续课程(如“现代电子电路与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等 )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特点
1.知识理论系统性较强。学习本课程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作铺垫且又是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2.基础理论比较成熟。虽然电子技术发展很快,新的器件、电路日新月异,但其基本理论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系。有限的学校教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把学习重点放在学习、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分析、设计方法上。
3.实践应用综合性较强。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讨论的许多电子电路都是实用电路,均可做成实际的装置。

⑵ 网络工程师考试知识点:网络互联技术

2017网络工程师考试知识点:网络互联技术

网络互联技术包括网络互联概述、TCP/IP协议、路由器基础、路由协议、HDLC和PPP、帧中继、访问控制列表、网络地址转换、ISDN以及局域网交换等。

网络互联技术

o 网络互联的模式

n LAN与LAN互联

n 工作层次:下三层

n 设备:HUB、桥、交换机、路由器

n 要求:高宽带

n LAN与WAN互联

n 工作层次:四层都有

n 设备:路由器、网关

n 要求:可靠的连接

低的延时

网络互联设备

o 中继器(或HUB)

n 工作模式

n 作用

n 功能局限

o 网桥

n 工作模式

n 作用

n 功能局限

o 交换机

n 工作模式

n 作用

n 功能局限

o 路由器

n 工作模式

n 作用

n 功能局限

o 网关

n 工作模式

n 作用

n 功能局限

局域网互联技术

o HUB互联

o 网桥、交换机互联

n 生成树协议

n 作用

n 工作过程

n 确定一个根端口:可以人为指定,默认为地址最小的网桥为根

n 确定其他网桥的根端口:到达该网桥花费最小的根端口

n 对每一个LAN确定一个惟一的指定桥和指定端口

o 路由器互联技术

n 路由协议

n 被路由协议

网络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为了保证网络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安全、可靠和高效地运行、不受外界干扰,对网络系统设施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为此,网络管理的任务就是收集、监控网络中各种设备和设施的工作参数、工作状态信息,显示给管理员并接受处理,从而控制网络中的设备、设施,工作参数和工作状态,以实现对网络的管理。

o 网络管理的三个方面

n 了解网络

n 识别网络对象的硬件情况

n 判别局域的拓扑结构

n 确定网络的互连

n 确定用户负载和定位

n 运行网络

n 配置网络

n 配置网络服务器

n 网络安全控制

n 网络维护

n 常见网络的故障和修复

n 网络检查

n 网络升级

网络管理功能

o 配置管理

n 自动发现网络的拓扑结构,构造和维护网络的配置。监视网络被管对象的状态,完成网络关键设备配置的语法检查,配置自动生成和自动配置备份系统,对于配置的一致进行严格的检验。

n 配置信息的自动获取

n 自动配置、自动备份及相关技术

n 配置一致性检查

n 用户操作记录功能

o 性能管理

n 过滤、归并网络事件,有效地发现、定位网络故障,给出排错建议与排错工具,形成整套的故障发现、告警与处理机制。

n 性能监视

n 阈值控制

n 实时性能监控

n 网络对象性能查询

o 故障管理

n 采集、分析网络对象的性能数据,监测网络对象的性能,对网络线路质量进行分析。同时统计网络运行状态信息,对网络的使用发展做出评测、估计,为网络进一步规划与调整提供依据。

n 故障监测

n 故障报警

n 故障信息管理

n 排错支持工具

n 检索/分析故障信息

o 安全管理

n 结合使用用户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传输、存储的保密与完整性机制,以保障网络管理系统本身的安全。维护系统日志,使系统的`使用和网络对象的修改有据可查。控制对网络资的访问。

n 网络本身的安全

n 网络管理员身份的认证

n 管理信息存储和传输的加密与完整性

n 网络管理用户分组管理与访问控制

n 系统日志分析

n 网络对象的管理

n 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

n 告警事件分析

n 主机系统的安全漏洞检测

o 计费管理

n 对网络互连设备按IP地址的双向流量统计,产生多种信息统计报告及流量对比,并提供网络计费工具,以便用户据自定义的要求实施网络计费。

n 计费数据采集

n 数据管理与数据维护

n 计费政策制定

n 政策比较与决策支持

n 数据分析与费用计算

n 数据查询

;

无线网络技术及特点

无线网络技术及特点

无线网络因其灵活性强、可扩展、可移动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可以说现阶段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无法离开无线网络系统。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无线网络技术及特点,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无线网络技术及特点 篇1

一、无线网络的分类

1.无线个域网

无线个人区域网(或无线个域网)。就是在个人工作地方把属于个人使用的电子设备用无线技术连接起来,整个网络的范围大约为10米。

2.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络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入。

3.无线城域网

无线城域网络是指用户在一定的城区多个场所之间建立无线连接,不必花费很高的费用铺设光缆、电缆和对外租用线路。此外,在有线网络宽带的租赁线路不能完好使用时,WMAN可以充当备用网络使用。WMAN 的使用是通过无线电波、红外线光波传送数据。尽管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各种不同技术,如多路多点分布式服务 (MMDS) 和本地多点分布式服务 (LMDS),但负责制定网络宽带无线访问标准的 IEEE 802.16 技术人员仍在开发规范以便实现这些技术的标准化。

4.无线广域网络

无线广域网络是指用户通过远程公用网络或者专用用户网络建立的无线网络技术。其主要是通过使用由无线服务供应商负责维护的若干天线基站或者卫星系统,可以覆盖广大的地理区域。目前的无线网络技术被称为第二代系统(我们俗称为2G)。第二代系统(2G)包括移动通信全球系统(GSM)、蜂窝式数字分组数据(CDPD) 和码分多址 (CDMA)。目前正努力从 第二代(2G )网络向第三代 (3G) 技术过渡。

二、无线网络的特点分析

1.更具灵活性

无线网络可以更方便地照顾到有线网络不能顾及的地方,而且架设很方便。对经常需要变动网络布线结构和用户需要更大范围移动计算机的地方,使用无线局域网可以克服线缆限制引起的不便性,对于时间紧、需要迅速建立通讯而使用有线网架设不便、成本高或耗时长的情况也可使用无线局域网。

2.速度只有百兆,但使用更方便

千兆有线网虽然在骨干网络中早已跨入应用主流,但在实际家庭或小型办公应用中,百兆有线网络仍是绝对主流。所以从实际应用来看,目前的无线网络已能提供接近与有线网络的速度。虽然这种速度的保障对距离的要求更为苛刻,但便利性和性能间的矛盾对目前的整个网络技术来说,都是需要突破的。

3.安全性已能保障普通应用

现在的无线产品已能提供多重安全防护。支持64/128/152位WEP数据加密,同时支持WPA、IEEE 802.1X、TKIP、AES等加密与安全机制。支持SSID广播控制,支持基于MAC地址的访问控制,再配合强大的防火墙特性,可有效防止入侵,为无线通信提供强大的安全保护。

4.价格虽高于有线,但已可接受

对于普通的家庭用户和小型办公用户来说,无线的主要比较对象就是百兆有线家庭网络。同样以组建一个4台电脑的小型家庭无线网络为例,其投入可分为两类。组建Ad-Hoc对等网络,不需要投入无线AP,只需要购买无线网卡。以已有笔记本电脑集成有两块无线网卡为例,还需要为其它电脑购买两块网卡。虽然一些11M的产品60-80元就能拿下,但54M产品仍需要100元以上。

如果组建Infrastructure中心式无线网络,那么无线AP就是必需。由于市场中单纯性SOHO级无线AP已被淘汰,所于集无线AP和宽带路由器与一身的无线路由器成为必选。

三、无线网络主流技术及特点分析

1.无线宽带

Wi-Fi俗称为无线宽带,就是IEEE 802.11b的别称,它是一种短程的无线传输技术,能够在几百米的地理范围内支持互联网接入的一种无线电信号。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IEEE 802.11a 和IEEE 802.11g等标准的出现, IEEE 802.11 这个标准已被统称作无线宽带(即Wi-Fi)。从实际应用上来说,要使用无线宽带(Wi-Fi),用户先要有 与Wi-Fi 相互兼容的用户端装置。

无线网络技术及特点 篇2

1.前言

通信网络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从传统的布线网络发展到了无线网络,作为无线网络之一的无线局域网WLAN(WirelessLocalArea Network),满足了人们实现移动办公的梦想,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自由天空。

2.WLAN的概念

WLAN是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在一定的局部范围内建立的网络,是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无线多址信道作为传输媒介,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的功能,能够使用户真正实现随时、随地、随意的宽带网络接入。

3.WLAN的特点

WLAN开始是作为有线局域网络地延伸而存在的,各团体、企事业单位广泛地采用了WLAN技术来构建其办公网络。但随着应用的进一步发展,WLAN正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局域网技术发展成为“公共无线局域网”,成为国际互联网INTERNET宽带接入手段。WLAN具有易安装、易扩展、易管理、易维护、高移动性、保密性强、抗干扰等特点。

4.WLAN的标准

由于WLAN是基于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结构中,逻辑链路控制(LLC)层及其之上的应用层对不同的物理层的要求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因此,WLAN标准主要是针对物理层和媒质访问控制层(MAC),涉及到所使用的无线频率范围、空中接口通信协议等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

4.1IEEE802.11X

(1)IEEE802.11

1990年IEEE802标准化委员会成立IEEE802.11WLAN标准工作组。IEEE802.11(别名:Wi-Fi(WirelessFidelity) 无线保真)是在1997年6月由大量的局域网以及计算机专家审定通过的标准,该标准定义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规范。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信号特征和调制,定义了两个RF传输方法和一个红外线传输方法,RF传输标准是跳频扩频和直接序列扩频,工作在2.4000~2.4835GHz频段。

IEEE802.11是IEEE最初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用户与用户终端的无线接入,业务主要限于数据访问,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由于它在速率和传输距离上都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IEEE802.11标准被IEEE802.11b所取代了。

(2)IEEE802.11b

1999年9月IEEE802.11b被正式批准,该标准规定WLAN工作频段在2.4-2.4835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1Mbps,传输距离控制在50-150英尺。该标准是对IEEE 802.11的一个补充,采用补偿编码键控调制方式,采用点对点模式和基本模式两运作模式,在数据传输速率方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11 Mbps、5.5 Mbps、2 Mbps、1 Mbps的不同速率间自动切换,它改变 了WLAN设计状况,扩大了WLAN的应用领域。

IEEE802.11b已成为当前主流的WLAN标准,被多数厂商所采用,所推出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办公室、家庭、宾馆、车站、机场等众多场合,但是由于许多WLAN的新标准的出现,IEEE802.11a和IEEE802.11g更是倍受业界关注。

(3)IEEE802.11a

1999年,IEEE802.11a标准制定完成,该标准规定WLAN工作频段在5.15-8.825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54Mbps/72Mbps(Turbo),传输距离控制在10-100米。该标准也是IEEE 802.11的一个补充,扩充了标准的物理层,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独特扩频技术,采用QFSK调制方式,可提供25Mbps的无线ATM接口和10Mbps的以太网无线帧结构接口,支持多种业务如话音、数据和图像等,一个扇区可以接入多个用户,每个用户可带多个用户终端。

IEEE802.11a标准是IEEE802.11b的后续标准,其设计初衷是取代802.11b标准,然而,工作于2.4GHz频带是不需要执照的,该频段属于工业、教育、医疗等专用频段,是公开的,工作于5.15-8.825GHz频带需要执照的。一些公司仍没有表示对802.11a标准的`支持,一些公司更加看好最新混合标准――802.11g。

(4)IEEE802.11g

目前,IEEE推出最新版本IEEE802.11g认证标准,该标准提出拥有IEEE802.11a的传输速率,安全性较IEEE802.11b好,采用2种调制方式,含802.11a中采用的OFDM与IEEE802.11b中采用的CCK,做到与802.11a和802.11b兼容。

虽然802.11a较适用于企业,但WLAN运营商为了兼顾现有802.11b设备投资,选用802.11g的可能性极大。

(5)IEEE802.11i

IEEE802.11i标准是结合IEEE802.1x中的用户端口身份验证和设备验证,对WLANMAC层进行修改与整合,定义了严格的加密格式和鉴权机制,以改善WLAN的安全性。IEEE802.11i新修订标准主要包括两项内容:“Wi-Fi保护访问”(Wi-Fi Protected Access:WPA)技术和“强健安全网络”(RSN)。Wi-Fi联盟计划采用 802.11i标准作为WPA的第二个版本,并于2004年初开始实行。

IEEE802.11i标准在WLAN网络建设中的是相当重要的,数据的安全性是WLAN设备制造商和WLAN网络运营商应该首先考虑的头等工作。

(6)IEEE802.11e/f/h

IEEE802.11e标准对WLANMAC层协议提出改进,以支持多媒体传输,以支持所有WLAN无线广播接口的服务质量保证QOS机制。

IEEE802.11f,定义访问节点之间的通讯,支持IEEE802.11的接入点互操作协议(IAPP)。

IEEE802.11h用于802.11a的频谱管理技术。

4.2HIPERLAN

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的宽带无线电接入网络(BRAN)小组着手制定Hiper(HighPerformanceRadio)接入泛欧标准,已推出HiperLAN1和HiperLAN2。HIPERLAN1推出时,数据速率较低,没有被人们重视,在2000年,HIPERLAN2标准制定完成,HIPERLAN2标准的最高数据速率能达到54Mbit/s,HIPERLAN2标准详细定义了WLAN的检测功能和转换信令,用以支持许多无线网络,支持动态频率选择、无线信元转换、链路自适应、多束天线和功率控制等。该标准在WLAN性能、安全性、服务质量QOS等方面也给出了一些定义。

HiperLAN1对应1EEE802.11b,HiperLAN2与1EEE082.11a具有相同的物理层,他们可以采用相同的部件,并且,HiperLAN2强调与3G整合。HIPERLAN2标准也是目前较完善的WLAN协议。

4.3HomeRF

HomeRF工作组是由美国家用射频委员会领导于1997年成立的,其主要工作任务是为家庭用户建立具有互操作性的话音和数据通信网,2001年8月推出HomeRF2.0版,集成了语音和数据传送技术,工作频段在10GHz,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Mbps,在WLAN的安全性方面主要考虑访问控制和加密技术。

HomeRF是针对现有无线通信标准的综合和改进:当进行数据通信时,采用IEEE802.11规范中的TCP/IP传输协议;进行语音通信时,则采用数字增强型无绳通信标准。

除了IEEE802.11委员会、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和美国家用射频委员会之外,无线局域网联盟WLANA(WirelessLAN Association)在WLAN的技术支持和实施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WLANA是由无线局域网厂商建立的非营利性组织,由3Com、Aironet、Cisco、Intersil、Lucent、Nokia、Symbol和中兴通讯等厂商组成,其主要工作验证不同厂商的同类产品的兼容性,并对WLAN产品的用户进行培训等。 4.4 中国WLAN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信息产业部正在制订WLAN的行业配套标准,包括:《公众无线局域网总体技术要求》和《公众无线局域网设备测试规范》。该标准涉及的技术体制包括IEEE802.11X系列(IEEE802.11、802.11a、IEEE802.11b、IEEE802.11g、 IEEE802.11h、 IEEE802.11i)和HIPERLAN2。信息产业部通信计量中心承担了相关标准的制订工作,并联合设备制造商和国内运营商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工作,同时,信息产业部通信计量中心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建成了WLAN的试验平台,对WLAN系统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兼容性和安全可靠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测评。

此外,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公司批准成立的“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www.chinabwips.org)”在移动无线IP接入、IP的移动性、移动IP的安全性、移动IP业务等方面进行标准化工作。2003年5月,国家首批颁布了由“中国宽带无线IP标准工作组”负责起草的WLAN两项国家标准:《信息技术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MAC)和物理(PHY)层规范》、《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求 第11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MAC)和物理(PHY)层规范:2.4GHz频段较高速物理层扩展规范》。这两项国家标准所采用的依据是ISO/IEC8802.11和ISO/IEC8802.11b,两项国家标准的发布,将规范WLAN产品在我国的应用。

5.WLAN网络结构

一般地,WLAN有两种网络类型:对等网络和基础结构网络。

对等网络:由一组有无线接口卡的计算机组成。这些计算机以相同的工作组名、ESSID和密码等对等的方式相互直接连接,在WLAN的覆盖范围的之内,进行点对点与点对多点之间的通信通信。

基础结构网络:在基础结构网络中,具有无线接口卡的无线终端以无线接入点AP为中心,通过无线网桥AB、无线接入网关AG、无线接入控制器AC和无线接入服务器AS等将无线局域网与有线网网络连接起来,可以组建多种复杂的无线局域网接入网络,实现无线移动办公的接入。

6.WLAN应用

作为有线网络无线延伸,WLAN可以广泛应用在生活社区、游乐园、旅馆、机场车站等游玩区域实现旅游休闲上网;可以应用在政府办公大楼、校园、企事业等单位实现移动办公,方便开会及上课等;可以应用在医疗、金融证券等方面,实现医生在路途中对病人在网上诊断,实现金融证券室外网上交易。

对于难于布线的环境,如老式建筑、沙漠区域等,对于频繁变化的环境,如各种展览大楼;对于临时需要的宽带接入,流动工作站等,建立WLAN是理想的选择。

6.1销售行业应用

对于大型超市来讲,商品的流通量非常大,接货的日常工作包括定单处理、送货单、入库等需要在不同地点的现场将数据录入数据库中。仓库的入库和出库管理,物品的搬动较多,数据在变化,目前,很多的做法是手工做好记录,然后再将数据录入数据库中,这样费时而且易错,采用WLAN,即可轻松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在超市的各个角落,在接货区、在发货区、货架、中仓库中利用WLAN,可以现场处理各种单据。

6.2物流行业应用

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各个港口、储存区对物流业务的数字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个物流公司一般都有一个网络处理中心,还有些办公地点分布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对于那些运输车辆、装卸装箱机组等的工作状况,物品统计等等,需要及时将数据录入并传输到中心机房。部署WLAN是物流业的一项现代化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6.3电力行业应用

如何对遥远的变电站进行遥测、遥控、遥调,这是摆在电力系统的一个老问题。WLAN能监测并记录变电站的运行情况,给中心监控机房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也能够将中心机房的调控命令传入到各个变电站。这是WLAN在电力系统遍布到千家万户,但又无法完全用有线网络来检测与控制的一个潜在应用。

6.4服务行业应用

由于PC机的移动终端化、小型化,一个旅客在进入一个酒店的大厅要及时处理邮件,这时酒店大堂的InternetWLAN接入是必不可少的;客房Internet无线上网服务也是需要的,尤其是星级比较高的酒店,客人可能在床上躺着上网,客人希望无线上网无处不在,由于WLAN的移动性、便捷性等特点,更是受到了一些大中型酒店的青睐。

在机场和车站是旅客候机候车的一段等待时光,这时打开笔记本电脑来上上网,何尝不是高兴的事儿,目前,在北美和欧洲的大部分机场和车站,都部署了WLAN,在我国,也在逐步实施和建设中。

6.5教育行业应用

WLAN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对教与学的时时互动。学生可以在教师、宿舍、图书馆利用移动终端机向老师问问题、提交作业;老师可以时时给学生上辅导课。学生可以利用WLAN在校园的任何一个角落访问校园网。WLAN可以成为一种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

6.6证券行业应用

有了WLAN,股市有了菜市场般的普及和活跃。原来,很多炒股者利用股票机看行情,现在不用了,WLAN能够让您实现实时看行情,时时交易。股市大户室也可以不去了,不用再为大户室交纳任何费用。

6.7展厅应用

一些大型展览的展厅内,一般都布有WLAN,服务商、参展商、客户走入大厅内可以随时接入Internet。WLAN的可移动性、可重组性、灵活性为会议厅和展会中心等具有临时租用性质的服务行业提供了盈利的无限空间。

6.8中小型办公室/家庭办公应用

WLAN可以让人们在中小型办公室或者在家里任意的地方上网办公,收发邮件,随时随地可以连接上Internet,上网资费与有线网络一样,有了WLAN,我们的自由空间增大了。

6.9企业办公楼之间办公应用

对于一些中大型企业,有一个主办公楼,还有其他附属的办公楼,楼与楼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需要通信,如果搭健有限网络,需要支付昂贵的月租费和维护费,而WLAN不需要,也不需要综合布线,一样能够实现有限网络的功能。

7.WLAN安全

WLAN应用中,对于家庭用户、公共场景安全性要求不高的用户,使用VLAN(VirtualLocalAreaNetworks)隔离、MAC地址过滤、服务区域认证ID(ESSID)、密码访问控制和无线静态加密协议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可以满足其安全性需求。但对于公共场景中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仍然存在着安全隐患,需要将有线网络中的一些安全机制引进到WLAN中,在无线接入点AP(Access Point)实现复杂的加密解密算法,通过无线接入控制器AC,利用PPPoE或者DHCP+WEB认证方式对用户进行第二次合法认证,对用户的业务流实行实时监控。这方面的WLAN安全策略有待于实践与进一步探讨并完善。

;

⑷ 网络工程师考试知识点有哪些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考试包含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共两个科目,各科目考试知识点有所不同。基础知识考试题型为客观选择题,应用技术考试题型为主观问答题。
网络工程师属于软考中级资格考试,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中各科目的考试知识点范围如下: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
1.计算机系统知识
1.1硬件知识
1.1.1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部件
·指令系统
·处理器的性能
1.1.2存储器
·存储介质
·主存(类型、容量和性能)
·主存配置(交叉存取、多级主存)
·辅存(容量、性能)
·存储系统(虚拟存储器、高速缓存)
1.1.3输入输出结构和设备
·中断、DMA、通道、SCSI
·I/O接口
·输入输出设备类型和特征
1.2操作系统知识
1.2.1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分类
·多道程序
·内核和中断控制
·进程和线程
1.2.2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进程的状态及转换
·进程调度算法
·死锁
·存储管理方案
·文件管理
·作业调度算法
1.3系统管理
1.3.1系统配置技术
·系统构架模式(2层、3层及多层C/S和B/S系统)
·高可用性配置方法
·RAID技术
1.3.2系统性能
·性能设计
·性能指标、性能评估
1.3.3系统可靠性
·可靠性度量
·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评估,RAS
2、系统开发和运行基础知识
2.1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2.1.1需求分析和设计
·需求分析和管理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模块设计、I/O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2.1.2测试评审方法
·测试方法
·评审方法
·测试设计和管理方法(注入故障、系统测试)
2.1.3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制定项目计划
·质量控制计划、管理和评估
·过程管理(PERT图、甘特图、工作分解结构、进度控制、关键路径)
·配置管理
·人员计划和管理
·文档管理(文档规范、变更管理)
·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
2.2系统维护
·维护的类型
·维护过程管理
·硬件维护,软件维护
3、网络技术
3.1网络体系结构
3.1.1网络拓扑结构
3.1.2网络分类
·LAN、MAN、WAN
·接入网、主干网
3.1.3 ISO OSI/RM
3.2TCP/IP协议
·应用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TCP、UDP)
·网络层协议IP
·数据链路层协议
3.3数据通信基础
3.3.1信道特性
3.3.2调制和编码
·ASK、FSK、PSK、QPSK
·抽样定理、PCM
·编码
3.3.3传输技术
·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串行/并行)
·差错控制
·同步控制
·多路复用
3.3.4传输介质
·有线介质
·无线介质
3.3.5线路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DSU、DCU)
3.3.6物理层
3.4局域网
·IEEE体系结构
·以太网
·网络连接设备
·高速LAN技术
·VLAN
·无线LAN、CSMA/CA
3.5网络互连
·网际互联设备
·交换技术
·接入技术
3.6因特网
·因特网概念
·Internet服务
·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
3.7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和特点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ODI、NDIS)
·Windows2003
·ISA 2004
·RedHat Linux
3.8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的功能域
·网络管理协议
·网络管理命令
·网络管理工具
·网络管理平台
·分布式网络管理
4、网络安全
4.1安全技术与协议
4.1.1保密
·私钥加密体制
·公钥加密体制
4.1.2安全机制
·认证
·数字签名
·完整性
·访问控制
4.1.3安全协议
4.1.4病毒防范和入侵检测
4.2访问控制技术
5、标准化知识
5.1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标准化
5.1.1标准
·国际标准(ISO、IEC)与美国标准(ANSI)
·标准(GB)
·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
5.1.2安全性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
·CC标准
·BS7799标准
5.2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
·美国标准组织
·欧洲标准化组织
·中国标准化委员会
6、信息化基础知识
全球信息化趋势、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
·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基础知识
·企业信息化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7、计算机专业英语
·具有工程师所要求的英语阅读水平
·掌握本领域的基本英语词汇
考试科目2:网络系统设计与管理
1.网络系统分析与设计
1.1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
1.1.1应用需求分析
·应用需求的调研
·网络应用的分析
1.1.2现有网络系统分析
·现有网络系统结构调研
·现有网络体系结构分析
1.1.3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
·通信需求
·性能需求
·可靠性需求
·安全需求
·维护和运行需求
·管理需求(管理策略)
1.2网络系统的设计
1.2.1技术和产品的调研和评估
·收集信息
·采用的技术和产品的比较研究
·采用的技术和设备的比较要点
1.2.2网络系统的设计
·确定协议
·确定拓扑结构
·确定连接(链路的通信性能)
·确定节点(节点的处理能力)
·确定网络的性能
·确定可靠性措施
·确定安全性措施
·结构化布线系统
·网络设备的选择,制定选择标准
·通信子网的设计
·资源子网的设计
1.2.3新网络业务运营计划
1.2.4设计评审
1.3网络系统的构建和测试
1.3.1安装工作
1.3.2测试和评估
1.3.3转换到新网络的工作计划
2.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评价
2.1网络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2.1.1用户措施
·用户管理、用户培训、用户协商
2.1.2制定维护和升级的策略和计划
·确定策略
·设备的编制
·审查的时间
·升级的时间
2.1.3维护和升级的实施
·外部合同要点
·内部执行要点
2.1.4备份与数据恢复
·数据的存储与处置
·备份
·数据恢复
2.1.5网络系统的配置管理
·设备管理
·软件管理
·网络配置图
2.2网络系统的管理
2.2.1网络系统的监视
·网络管理协议(SNMP、MIB-2、RMON)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性能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故障
·利用工具监视网络安全(入侵检测系统)
·性能监视的检查点
·安全监视的检查点
2.2.2故障恢复分析
·故障分析要点(LAN监控程序)
·排除故障要点
·故障报告撰写要点
2.2.3系统性能分析
·系统性能要点
2.2.4危害安全的对策
·危害安全情况分析
·入侵检测要点
·对付计算机病毒的要点
2.3网络系统的评价
2.3.1系统评价
·系统能力的限制
·潜在的问题分析
·系统评价要点
2.3.2改进系统的建议
·系统生命周期
·系统经济效益
·系统的可扩充性
3.网络系统实现技术
3.1网络协议
·商用网络协议(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
·商务协议(XML、CORBA、COM/DCOM、EJB)
·Web服务(WSDL、SOAP、UDDI)
3.2可靠性设计
·硬件高可靠性技术
·软件高可靠性技术
·系统维护高可靠性技术
·容错技术
·通信质量
·RAID
3.3网络设施
3.3.1 xDSL调制解调器
3.3.2FRAD(帧装配/拆除)、CLAD(信元装配/拆装)
·接口
·功能
3.3.3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
·命令行接口配置
·Web方式访问交换机和路由器
·VLAN配置
·VOIP配置
·路由协议的配置
·广域联网
·DTP、STP、RSTP
3.3.4远程访问服务器
·功能和机制
3.3.5多层交换机功能和机制
3.3.6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
3.4网络应用与服务
3.4.1IP地址
·IPv4、IPv6
·动态分配和静态分配
·DHCP服务器的原理及配置(Windows、Linux)
3.4.2网络系统管理
·网络管理命令
·Linux系统
·Windows系统
·Windows活动目录
·Windows终端服务与远程管理
3.4.3DNS
·URL
·域名解析
·DNS服务器的配置(Windows、Linux)
3.4.4电子邮件服务器配置(Windows、Linux)
3.4.5WWW
·虚拟主机
·WWW服务器配置(Windows、Linux)
·WWW服务器的安全配置
3.4.6代理服务器的配置(Windows、Linux)
3.4.7FTP服务器
·FTP服务器的访问
·FTP服务器的配置(Windows、Linux)
3.4.8网络接入与服务
·HFC、ADSL、FTTx+LAN、WLAN、移动通信
·服务供应商
·因特网广播、电子商务、电子政务
·主机服务提供者、数据中心
3.5网络安全
3.5.1访问控制与防火墙
·ACL命令
·过滤规则
·防火墙配置
3.5.2数字证书
3.5.3 VPN配置
3.5.4 PGP
3.5.5病毒防护
4.网络新技术
4.1光纤网
·无源光网PON(APON、EPON)
4.2无线网
·移动电话系统(WCDMA、CMDA2000、TD-SCDMA)
·微波接入(MMDS LMDS)
·卫星接入
·蓝牙接入
4.3主干网
·IP over
SONET/SDH
·IP over Optical
·IP over DWDM
4.4通信服务
·全天候IP连接服务(租用线路IP)
·IPv6
4.5网络管理
·基于TMN的网络管理
·基于CORBA的网络管理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猎考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下方免费复习资料内容介绍:2022年下半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二期模考试卷(论文)
格式:DO大小:1090.5KB 2022下半年软件设计师考前几页纸
格式:DO大小:169.26KB
资格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⑸ 网络工程师上午考试知识点有哪些

网络工程师属于软考中级资格考试,网络工程师考试包含两个科目,上午考试科目为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科目的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题型为客观选择题,满分为75分。
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上午考试科目为基础知识,考试时间安排在上午9:00-11:30,网络工程师基础知识科目考试知识点如下:
1.计算机系统知识;
1.1硬件知识;
1.1.1计算机组成;
计算机部件;
指令系统;
处理器的性能;
1.1.2存储器;
存储介质;
主存(类型、容量和性能);
主存配置(交叉存取、多级主存);
辅存(容量、性能);
存储系统(虚拟存储器、高速缓存);
1.1.3输入输出结构和设备;
中断、DMA、通道、SCSI;
I/O接口;
输入输出设备类型和特征;
1.2操作系统知识;
1.2.1基本概念;
操作系统的功能及分类;
多道程序;
内核和中断控制;
进程和线程;
1.2.2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
进程的状态及转换;
进程调度算法;
死锁;
存储管理方案;
文件管理;
作业调度算法;
1.3系统管理;
1.3.1系统配置技术;
系统构架模式(2层、3层及多层C/S和B/S系统);
高可用性配置方法;
RAID技术;
1.3.2系统性能;
性能设计;
性能指标、性能评估;
1.3.3系统可靠性;
可靠性度量;
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指标和可靠性评估,RAS;
2、系统开发和运行基础知识;
2.1系统开发基础知识;
2.1.1需求分析和设计;
需求分析和管理;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
模块设计、I/O设计、人机界面设计;
2.1.2测试评审方法;
测试方法;
评审方法;
测试设计和管理方法(注入故障、系统测试);
2.1.3项目管理基础知识;
制定项目计划;
质量控制计划、管理和评估;
过程管理(PERT图、甘特图、工作分解结构、进度控制、关键路径);
配置管理;
人员计划和管理;
文档管理(文档规范、变更管理);
成本管理和风险管理;
2.2系统维护;
维护的类型;
维护过程管理;
硬件维护,软件维护;
3、网络技术;
3.1网络体系结构;
3.1.1网络拓扑结构;
3.1.2网络分类;
LAN、MAN、WAN;
接入网、主干网;
3.1.3 ISO OSI/RM;
3.2TCP/IP协议;
应用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TCP、UDP);
网络层协议IP;
数据链路层协议;
3.3数据通信基础;
3.3.1信道特性;
3.3.2调制和编码;
ASK、FSK、PSK、QPSK;
抽样定理、PCM;
编码;
3.3.3传输技术;
通信方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串行/并行);
差错控制;
同步控制;
多路复用;
3.3.4传输介质;
有线介质;
无线介质;
3.3.5线路连接设备(调制解调器、DSU、DCU);
3.3.6物理层;
3.4局域网;
IEEE体系结构;
以太网;
网络连接设备;
高速LAN技术;
VLAN;
无线LAN、CSMA/CA;
3.5网络互连;
网际互联设备;
交换技术;
接入技术;
3.6因特网;
因特网概念;
Internet服务;
电子商务;
电子政务;
3.7网络操作系统;
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分类和特点;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ODI、NDIS);
Windows2003;
ISA 2004;
RedHat Linux;
3.8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的功能域;
网络管理协议;
网络管理命令;
网络管理工具;
网络管理平台;
分布式网络管理;
4、网络安全;
4.1安全技术与协议;
4.1.1保密;
私钥加密体制;
公钥加密体制;
4.1.2安全机制;
认证;
数字签名;
完整性;
访问控制;
4.1.3安全协议;
4.1.4病毒防范和入侵检测;
4.2访问控制技术;
5、标准化知识;
5.1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标准化;
5.1.1标准;
国际标准(ISO、IEC)与美国标准(ANSI);
标准(GB);
行业标准与企业标准;
5.1.2安全性标准;
信息系统安全措施;
CC标准;
BS7799标准;
5.2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
美国标准组织;
欧洲标准化组织;
中国标准化委员会;
6、信息化基础知识;
全球信息化趋势、信息化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和策略;
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个人信息保护规则;
远程教育、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基础知识;
企业信息化资源管理基础知识;
7、计算机专业英语;
具有工程师所要求的英语阅读水平;
掌握本领域的基本英语词汇。

温馨提示: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猎考网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下方免费复习资料内容介绍:2017上半年信息处理技术员下午真题(一)素材
格式:ZIP大小:13.64KB 2021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考前必备几页纸
格式:PDF大小:7486.74KB
资格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点内容、不清楚报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⑹ 28 张图详解网络基础知识:OSI、TCP/IP 参考模型(含动态图)


目录


1、网络协议


其实协议在我们生活中也能找到相应的影子。


举个例子,有 2 个男生准备追求同一个妹子,妹子来自河南,讲河南话,还会点普通话;一个男生来自胡建,讲闽南语,也会点普通话;另一个男生来自广东,只讲粤语;

协议一致,沟通自如

语言不通,无法沟通

你们猜猜?最后谁牵手成功了?答案肯定是来自胡建的那位,双方可以通过 普通话 进行沟通,表达内容都能理解。而来自广东的帅哥只会讲粤语,不会普通话,妹子表示听不懂,就无法进行沟通下了。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所讲的语言、认知、理解能力也就不同。为了使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能沟通自如,就需要大家协商,认识某一个语言或规则,彼此能互相理解,这个语言就是普通话。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可以这样理解:


把普通话比作“协议”、把聊天比作“通信”,把说话的内容比作“数据”。


相信这样类比,大家就知道,协议是什么了?


简单地说,就是程序员指定一些标准,使不同的通信设备能彼此正确理解、正确解析通信的内容。我们都知道计算机世界里是二进制,要么 1,要么 0,那为啥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呢?


也是因为协议,不同字段,不同组合,可以解析不同意思,这就依然协议,让协议来正确处理。


例如,我们使用手机连 WiFi 来刷抖音,使用的是 802.11(WLAN)协议,通过这个协议接入网络。如果你所连的 WIFI 是不需要手动设置 IP 地址,是通过自动获取的,就使用到了 DHCP 协议,这样你的手机算上接入了 局域网, 如果你局域网内有台 NAS 服务器,存放了某些不可描述的视频资源,你就可以访问观看了,但这时你可能无法访问互联网资源,例如,你还想刷会抖音,看看妹子扭一扭,结果出现如下画面:


出现这种画面,说明无法使用 互联网, 可能是无线路由器没有设置好相关协议,比如: NAT、PPPoE 协议(上网账号或密码设置错误了),只有设置正确了,就可以通过运营商(ISP)提供的线路把局域网接入到互联网中,实现手机可以访问互联网上的资源(服务器)。玩微信撩妹子、刷抖音看妹子。

网络协议示意图


延伸阅读

1、局域网:最显着的特点就是范围有限,行政可控的区域可以是一所高校、一个餐厅、一个园区、一栋办公楼或一个家庭的私有网络。

2、城域网:原本是介意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实际工作中很少再刻意去区分城域网和广域网了,所以这边不再介绍。

3、广域网:简单说就是负责把多个局域网连接起来,它的传输距离长距离传输,广域网的搭建一般是由运营商来。

4、互联网:把全世界上提供资源共享的 IT 设备所在网络连接起来,接入了互联网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这些资源了。

5、物联网:把所有具有联网功能的物体都接入互联网就形成了物联网。如空调联网,就可以远程控制空调; 汽车 联网,就可以远程获取行程数据。


总结一下吧!我们可以把电脑、手机等 IT 设备比喻做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大家都通过多种语言(网络协议)实现沟通(通信)。所有人要一起交流,就用普通话,大家都能理解。所有胡建人在一起,就用闽南语进行沟通,彼此也能理解。这么的方言,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世界里也有这么多协议,只是不同协议用在不同地方。


好奇的同学,可能就会问,那网络协议是由谁来规定呢?这就需要提到一个组织,ISO。这个组织制定了一个国际标准 ,叫做 OSI 参考模型,如下,很多厂商都会参考这个制定网络协议。

OSI 参考模型图


2、OSI 参考模型


既然是模型,就好比模范一样,大家都要向它学习,以它为原型,展开学习研究。前面我们也提到了一些协议,这么多协议如果不进行归纳,分层,大家学习起来是不是感觉很凌乱?


所以 OSI 参考模型就是将这样复杂的协议整理并进行分层,分为易于理解的 7 层,并定义每一层的 服务 内容,协议的具体内容是 规则 。上下层之间通过 接口 进行交互,同一层之间通过 协议 进行交互。相信很多网络工程师在今后工作中遇到问题,讨论协议问题还会用到这个模型展开讨论。所以说,对于计算机网络初学者来说,学习了解 OSI 参考模型就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

OSI 参考模型分层功能


7.应用层


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并规定应用程序中通信相关的细节,OSI 的最高层。包括文件传输、Email、远程登录等协议。程序员接触这一层比较多。

应用层示例图

6.表示层


主要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为上下层能够处理的格式。如编码、加密、解密等。

表示层示例图


5.会话层


即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通信连接(数据流动的逻辑通路),数据分片、重组等传输的管理。

会话层示例图

4.传输层


保证可靠传输,不需要再路由器上处理,只需再通信双方节点上进行处理,如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传输层示例图


3.网络层

主要负责寻址和路由选择,将数据包传输到目的地。

网络层示例图


2.数据链路层

负责物理层面上互连、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将0 、 1 序列比特流划分为具有意义的数据帧传输给对端。这一层有点类似网络层,网络层也是基于目的地址来传输,不同是:网络层是将数据包负责在整个网络转发,而数据链路层仅是在网段内转发,所以大家抓包会发现,源目 MAC 地址每经过一个二层网段,都会变化。

数据链路层示例图


1.物理层

负责 0、1 比特流(0、1 序列)与电压高低电平、光的闪灭之间的互相转换,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

物理层示例图



OSI 为啥最后没有得到运用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 OSI 模型出现的比 tcp/ip 出现的时间晚,在 OSI 开始使用前,TCP/IP 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了。如果要换成 OSI 模型也不太现实。其次是 OSI 是专家们讨论,最后形成的,由于没有实践,导致该协议实现起来很复杂,很多厂商不愿意用 OSI,与此相比,TCP/IP 协议比较简单,实现起来也比较容易,它是从公司中产生的,更符合市场的要求。综合各种因素,最终 OSI 没有被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看看 TCP/IP 与 OSI 分层之间的对应关系及相应的协议:

4.应用层


从上图,可以知道 TCP/IP 四层模型,把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集成再一起了,该层的协议有:HTTP 、 POP3 、 TELNET 、 SSH 、 FTP 、 SNMP 等。


目前,大部分基于 TCP/IP 的应用都是 客户端/服务端 架构。一般我们把提供资源服务的那一侧叫服务端, 发起访问服务资源的这一侧叫客户端。

应用层


3.传输层


主要职责就是负责两端节点间的应用程序互相通信,每个节点上可能有很多应用程序,例如,登录了微信,又打开了网页,又打开迅雷看看,那数据到达后怎么正确传送到相应的应用程序呢?那就需要 端口号 来正确识别了。传输层中最为常见的两个协议分别是传输控制协议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面向连接 顾名思义,就是建立连接,什么时候建立连接呢?就是在通信之前需要先建立一条逻辑的通信链路。就跟我们平时打电话一样,得先拨通,通了之后即链路建立好了,这条链路只有你和对方可以在这条链路传播说话内容。挂电话后,这条链路也就断开了。


面向无连接 无连接,即通信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直接发送即可。跟我们以前写信很像,不需要管对方在不在?直接写信寄过去就可以了。

面向连接传输

面向无连 接传输


2.网络层


主要职责就是将数据包从源地址发送到目的地址。

在网络传输中,每个节点会根据数据的 IP 地址信息,来判断该数据包应该由哪个接口(网卡)发送出去。各个地址会参考一个发出接口列表, MAC 寻址中所参考的这张表叫做 MAC 地址转发表 ,而 IP 寻址中所参考的叫做 路由表 。MAC 地址转发表根据自学自动生成。路由控制表则根据路由协议自动生成。MAC 地址转发表中所记录的是实际的 MAC 地址本身,而路由表中记录的 IP 地址则是集中了之后的网络号(即网络号与子网掩码)。


1.网络接口层


在 TCP/IP 把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集成为 网络接口层 。主要任务是将上层的数据封装成帧发送到网络上,数据帧通过网络到达对端,对端收到后对数据帧解封,并检查帧中包含的 MAC 地址。如果该地址就是本机的 MAC 地址或者是广播地址,则上传到网络层,否则丢弃该帧。


封装与解封装


所谓的封装,其实就跟你寄快递的时候,给物品加上纸盒包装起来或者快件到站点,快递员贴一层标签的过程。在网络上,就是上层的数据往下送的时候,下层会添加头部,不过,只有在二层,不仅会加上头部,还会在上层数据尾部添加 FCS。


封装


所谓解封装,就如同你收到快件一样,一层一层地拆外包装,直到看到快件。网络也是,一层一层地拆掉头部,往上层传送,直到看到数据内容。

解封装


我们把应用层的数据封装传输层头部后的报文,称为


把段封装网络层头部后的报文,称为


把包封装以太网头部和帧尾,称为

⑺ 正规大学里的网络工程专业都学什么样内容呢

正规大学里的教学设备和教师水平都是非常高的,而社会培训班的则大多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教课的,学费十分贵,又十分烂。

⑻ 想成为网络工程师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网络工程师所学的知识很多,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windows服务,路由交换,SQL Server 数据库,动态网站开发,linux平台下的服务的搭建,网络安全,高级网络管理,基于大型企业的数据库,Oracle数据库,ASP.NET等.

⑼ 网络工程是什么内容是

网络工程是主要讲授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网络工程的专业知识及应用知识,内容包括: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离散数学、电路与电子学、数字逻辑电路、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现代交换原理、TCP/IP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组网原理、网络编程技术。

计算机网络管理、网络操作系统、Internet技术及应用、软件工程与方法学、数字信号处理、网格计算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9)无线网络工程知识点总结扩展阅读:

网络工程专业设立的背景是我国大学专业的设置经历了上一世纪五十年代学前苏联的“窄口小类”划分方式和文革后学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宽口大类”划分方式。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仅设置一个“技术教育科学技术”专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国统一按“宽口大类”设置专业,也暴露出专业过广、过泛,不太适应专业性较强的用人场合。

教育部在2001年11月下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后,我国本科专业数量又有了较大的增加。新开与计算机相关专业包括“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

⑽ 想成为网络工程师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工作。下面对网络工程师的工作内容和必备能力进行介绍。
网络工程师范围很广,基本包含以下几点
RS/SP/安全/JUNOS/MVO
1、网络基础知识和入门突破点训练
2、路由协议操作细节
3、互联网结构及设计
4、传统多层交换设计及部署
5、全路由园区网的设计及部署
6、组播协议及应用部署
7、IP服务质量
8、MPLS二层、三层VPN
9、MPLS流量工程
10、MPLS应用
1网络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1)利用网络测试分析仪,定期对现有的网络进行优化工源作。
(2)负责网络平台框架的布局和设置;如java软件工程师,java网络工程师。
(3)负责网络平台的运作方向以及平台维护管理等工作,如:网络运营工程师。
(4)负责机房内的网络联接及网络间的系统配置。
(5)负责系统网络的拓扑图的建立和完善,并做好系统路由的解析和来资料的整理。
(6)负责机房线路的布置和协议的规范工作。
(7)负责计算机间的网络联接及网络共享,并负责网络间安全性的设置。
(8)负责对网络障碍的分析,及时处理和解决网络中出现的问题。
(9)负责网络平台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向;如:网站商务工程师,电子商务工程师。

阅读全文

与无线网络工程知识点总结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光纤网络连接电脑不亮 浏览:624
广电网络宽带信号不好有感叹号 浏览:927
路由器网络连接线自营 浏览:138
电脑后面哪个是网络接口 浏览:960
小米手机的六个烂网络不卡的技巧 浏览:137
linkwifi网络设置 浏览:893
网络营销的策略论文 浏览:792
淮北无线网络覆盖 浏览:190
手机怎样解决网络中断的问题 浏览:328
这里的无线网络密码是什么 浏览:191
网络安全工程培训 浏览:840
华为手机锁屏微信怎么没网络 浏览:871
甘特图和网络图哪个好 浏览:922
无线路由器和电脑连接后没网络 浏览:362
网络数据传输速率多少 浏览:575
哪个网络记事本好 浏览:891
厂里面网络怎么搞 浏览:452
路由器网络播放器 浏览:354
网络流行词muw什么意思 浏览:266
苹果手表6还原后不能用蜂窝网络 浏览:83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