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无线网络 > 无线通信中网络抗干扰的定义

无线通信中网络抗干扰的定义

发布时间:2023-02-05 16:10:35

A. 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的基本分类包括哪些

1.同频干扰同频干扰是指相邻两个或几个基站的覆盖重叠区内,接收点场强是来自各基站信号场强之和。应当注意:根据"无线寻呼技术体制"的要求,数字寻呼机的灵敏度应不低于5μV/M,汉字寻呼机的灵敏度应不低于10μV/m。据理论计算,当发射天线高度增加1倍时,信号场强也增加1倍;而当有效发射功牵增加1倍时,信号场强则增加40%.要使通信距离增加l倍,须提高天线4倍,或增大功率16倍。由此可见,天线架得越高.就越容易造成同频干扰。功率也并非调得越大越好,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必要时可采用定向天线。在调整时延时也应考虑到各基站天线高度不同所造成的影响。2.互调干扰这是由于不同频率的两个或多个射频信号在某台发射机功放末端经非线性作用产生了新的等于另-频点的频率分量而引起的。3.杂散干扰杂散干扰主要是指由于发射机倍频器的滤波特 性不好,而使一些二次和三次谐波分量在发射机输出 级输出,产生杂波辐射信号。4.邻道干扰邻道干扰是指相邻的或者邻近波道之间的干扰。

B. 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

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1】

【摘要】数字通信作为当今远程通信的主要手段,是通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通信受环境和自身因素影响,在应用中会受到各种干扰技术影响;尤其是开放性系统,通过透明转发器,很容易被恶意干扰。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深入抗干扰技术,不断增强抗毁性和抗干扰能力。

本文结合我国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对卫星通信可能遭受的干扰以及常用的抗干扰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阐述。

【关键词】卫星通信抗干扰扩频技术军事处理

在军事应用中,卫星通信由于传输质量好、覆盖领域广、配置快速、建网便利、通信投资和通信距离没有太大联系、到达点不被地理条件影响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它不仅解决了大容量、宽频带、高速率的处理,在传输和交换过程中,还能为战时需求提供抗干扰、保密的通信保障和指挥,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一、卫星通信可能遭受的干扰

在卫星通信中,上行链路可能承受的干扰源主要有:车载、固定式干扰机、舰载移动、机载干扰与干扰卫星等,而机载式、干扰卫星、伞挂式、飞航式干扰机就会对下行链路造成干扰。

当下行链路被干扰时,相对于卫星转发器的干扰源,虽然在距离和功率上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在信号辐射与覆盖面积上仍然存在很大局限。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干扰类型,有多种分类方法。

根据形成方式可以分成搅拌式、压制式干扰;根据引导方式又可以分成:定频守候、重点搜索、连续搜索、跳频跟踪、扩频跟踪与转发式干扰;根据频谱形式又可以分成:阻塞、部分频带、扫频式干扰等;根据发射控制又可以分成:自动和人工干扰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有源抗干扰技术已经在0.5GHz到20GHz之间,甚至更高,干扰功率已经上百千瓦,峰值功率可以在106W级之上,并且还可以生成多种形式的干扰。

二、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

1、天线抗干扰技术

由于卫星通信分布在不同的空间、地域,极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干扰,所以必须实现卫星覆盖的灵活优化,让接收天线能最大限度的接收信号。

天线抗干扰技术作为卫星通信最常用的措施,主要包括:自适应凋零、多波束与智能天线技术。

MBA(多波束)天线可以根据战场变化发射天线指向,让波束波及领域随着用户变化而变化,也可以恰当选择卫星天线波束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

经过过年的研究历程,多波束天线主要有:反射式、透射式与直接辐射MBA。

自适应凋零天线,在敌我双方频率、幅度、空间范围不同的基础上,通过自适应加权的方式,优化、控制天线阵方向图;通过在干扰源产生深度凋零,减少信号干扰,让凋零深度达到25dB到30dB的范围。

星载智能天线是在自适应天线的基础上,在信号入口处控制干扰。

它的基本思想是天线阵能产生多个子波束覆盖地面,并且每个子波束都能自动调整零点和指向,让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从国外应用现状来看,直接辐射相控阵已经广泛应用到卫星天线中,而高频通道和天线单元数目要比透射式和反射式多,所以透射式和反射式称为了MBA的最佳选择。

2、扩频抗干扰技术

从无线通信的角度来看,无线阵列与扩频相结合的技术,基本上能满足抗干扰要求。

但是从卫星通信来说,扩频技术在抗干扰中拥有更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和用户干扰对应的位置没有太大关联,所以更具有顽健性。

目前,扩频技术已经成为卫星通信中最基本的抗干扰技术,主要包括跳频和序列扩频技术和组合形式。

使用直接性序列扩频,能让接收端在接扩后成为窄带信号,原来频带相对较窄的部分变成宽带信号,当大部分能量滤除时,不断增强信干比。

DS直接序列扩频由于提出较早,理论相对成熟并且容易实现,因此在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中被广泛应用。

跳频在卫星通信中使用了载波频率,由于载频会花费大量时间,所以在突发性传输中具有很大的抗干扰能力。

在扩频相对较宽的部分,直接序列没有跳频实用。

跳频/直扩混合扩频技术在直接性序列扩频的条件下,添加了载波跳变的功能,由于具有FH与DS的双重功能,所以更能持久有效的进行抗干扰。

三、结束语

卫星通信中的抗干扰技术作为一项系统复杂的技术,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卫星通信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和实际情况,探索多种通信体制,提高组网灵活性与应用成果。

参考文献

[1]谷春燕,陈新富,易克初等.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趋势[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4,26(12):1793-1797

[2]柴焱杰,孙继银,李琳琳等.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综述[J].现代防御技术,2011,39(3):113-117

[3]王甲琛,王凡.卫星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与扩频技术[J].硅谷,2010,(5):8,119

卫星通信中的干扰及处理措施【2】

【摘要】 目前,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在卫星通信过程中常常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影响了卫星通信信号的正常传输。

本文针对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进行分析,得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对卫星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卫星通信 干扰 处理措施 趋势

一、前言

卫星通信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然而在卫星通信中的干扰有自然原因也有一定的人为原因,本文对卫星通信中的常见干扰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旨在通过分析探讨把造成卫星通信干扰的因素尽可能的降低或者避免。

二、卫星通信中的常见的干扰及其处理措施

(1)地面干扰。

地球站设备的杂波干扰。

产生干扰的原因包括:设备杂散指标不合格,工作载波中带有杂波或谐波;调制器、上变频器输出电平过高,或者“功放”工作非线性,出现频谱扩散;上变频器、功放的工作点设置不当,造成载波噪声。

处理措施:处理好这类干扰需要严格做好设备的人网验证测试,确保杂波功率限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认真研究设备的使用操作说明,正确设置设备的工作点、调整或更换设备,对设备进行合理匹配组合,消除超标杂波;严格按照入网测试时标定的功率电平工作,定期进行各环节测试;设备更新时先通电经测试确认指标合格再投人使用。

(2)电磁干扰。

由于地面存在着大量的微波、雷达、无线电视、调频广播、寻呼业务、工业电噪声等,这些干扰源串入用户站,通过上行链路发射上星造成上行干扰或串人下行链路造成接收干扰;用户站设备接地不良,接地电阻过高;电缆屏蔽性能差,电缆插头接地不良;链路电平配置不合理。

处理措施:所有的卫星地球站在选址时都已经进行过环境电磁测试,都应该符合建站要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扩张,一些原来处于市郊、电磁环境比较好的地球站受到干扰会越来越多。

对于接收用户站来说,所处的环境更是复杂多样,受到电磁干扰随处可见。

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常检查所有设备接地是否可靠、机房总接地电阻满足设备要求、站内连接室内外设备的电缆必须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应采用双屏蔽电缆,接头连接良好;发现干扰及时分析判断,查出干扰来源点,缩小查找范围;采取简易可行、不影响业务的测试方法和措施排除干扰。

我们曾对几个反映广东卫视节目接收不好的地方进行过实地测试,发现这些地方都是由于附近都有相近频率微波干扰所致。

因此,有条件的站应定期对自己周围环境进行测试,特别是对自己所用的频率范围,如C波段上行6GHz、下行4GHz左右,1GHz左右,70MHz中频等频率进行重点监测。

(3)日凌干扰。

每年的春分和秋分前后,当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地球站天线在对准卫星的同时也会对准太阳。

此时太阳的强烈辐射噪声会使正常的卫星通信接收受到影响,即为日凌干扰。

严重的可能会导致中断,通常称为日凌中断。

处理措施:对于日凌干扰,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来避免,一般卫星运营商的业务监测部门都会把各地的日凌时间表发送给用户或者放在网站上,以便用户提前做好准备。

(4)互调干扰。

一般存在于上行站处于多载波工作状态时,由于功放容量储备不足,回退不够,三阶互调分量超过规定;或上行发射功率超标,使卫星转发器被推至非线性工作区,导致下行时互调特性恶化。

处理措施:严格配合卫星入网验证测试,确保上行时三阶互调抑制比满足要求;确保各载波在调制器、上变频输出、功放输入电平严格相等并在功放的线性工作区,加强上行载波监视。

(5)相邻信道干扰。

用户载波频率分配与相邻信号的频带出现重叠,没有足够的保护带宽;用户载波频谱特性不符合要求,噪底过高或出现副瓣。

在入网测试时必须保证上行载波频谱在分配频带范围之内,并确保载波的调制特性符合卫星公司的技术要求。

处理措施:在多载波同一转发器使用时也会出现交调干扰,为避免交调干扰,转发器必须工作在足够的回退点。

现在我们国内大多数省台上星节目都是几个节目共用一个转发器,因此同一转发器用户相互之间也应该加强沟通,互相监测,不要随意加大上行功率,以保证转发器工作在线性。

(6)设备故障干扰。

设备故障所引起的干扰是卫星通信最常见的干扰之一,主要分为卫星故障和地面设备故障两大类,而地面设备故障又分很多种情况。

①卫星故障干扰。

卫星故障指的是通信卫星的整星或者某转发器失效或者故障。

由于卫星处在恶劣的太空环境,受太阳风暴等宇宙高能粒子“轰击”,卫星的控制器件可能会误操作或者损坏,卫星的姿态也可能受到影响。

虽然现代通信卫星大多关键器件都有备份且可以及时切换,但是仍可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

出现了这种情况,如果是整星故障且不能恢复,就只能转星。

如果只是涉及到某个转发器,可以采取换转发器的方法。

②地面设备故障干扰。

由于地球站的中频电缆接头松脱、虚接、电缆破裂等原因,使中频电缆的收发隔离不好,将接收到的中频信号通过上行中频电缆又重新转发到卫星上,从而对其他用户产生干扰。

这些干扰在地球站接收频段内的信号很弱时,加上地球站的收发有一定的隔离,通常不会在卫星频谱上显示出来,也就不会对其他用户构成干扰。

但是当卫星上有某个用户功率较大时,中频收发隔离不好的地球站就会把这个载波二次转发上来。

处理措施:要避免中频转发干扰就要找到它。

假定转发器带宽为常见的36MHz,经地球站的ODU或者下变频器,只有ODU或者下变频器设定频率+20~30MHz的载波能够进入中频电缆,即使中频上行频率没有设在70MHz,也只能影响到相邻的转发器。

所以查找的目标应该首先考虑本转发器,其次是相邻的转发器。

查找的方法是让用户将上行功放电源关闭,看本转发器上单载波旁边的转发干扰是否消失。

消失了,可以再反复关开几次进行验证。

仍然存在,就可以继续查找其他用户。

注意,有时候一个转发器上会同时有几个转发干扰存在,特别是存在VSAT用户的时候。

找到产生干扰的用户以后,应该让该用户检查收发中频电缆,必要时应该更换,直到彻底解决问题。

三、卫星通信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卫星通信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服务水平也越来越高,虽然卫星通信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困难,遭受了很大挫折,但是卫星通信的前景依然让人看好。

卫星通信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国防发展密切相关,未来卫星通信将沿着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化这“三化”方向前进,针对卫星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而言,我们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频段频谱的利用率,同时将IP与ATM技术相结合去建立卫星宽带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国家信息高速公路;要进一步去实现建立小型化、智能化、经济化未来的卫星通信网,实现移动用户间可以利用卫星进行通信。

而不再需要基站;如果将卫星与Internet网络相连,实现卫星互联网技术,这样就可以利用宽带卫星进行双向传输,并且下载和地面网络反馈的速度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同时也大大减轻了频谱拥挤现象以及抗干扰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卫星通信系统受到的干扰是多种多样的,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目前的研究技术对这些存在的干扰只能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并不能完全避免和解除,通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尽可能的保障卫星通信的正常畅通。

参 考 文 献

[1] 王仲民. 卫星通信技术的新发展[J]. 通信学报,2011,27(8)

[2] 鲁春丛. 中国卫星通信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研究[J]. 电信科学,2012(12)

[3] 丁龙刚. 卫星通信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C. 无线通信系统中,干扰的基本分类包括哪些

无线和移动通信系统的干扰主要有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带外干扰、互调干扰和阻塞干扰

D. 无线通信中,抗干扰的技术有哪些

CDMA,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保守机密

说起CDMA采用的扩频技术,起源要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当时的技术初衷是为了防止敌方的干扰,解决在战场电子干扰环境中进行清晰通话的难题。CDMA由此成为当时美军得心应手的无线保密通信技术。由于扩频通信所具有的不可比拟的优点,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和计算机无线网等许多领域。

扩频技术明显的优点就在于它的抗干扰能力特别强。无线电波在传播的过程中,除了直接到达接收天线的直射信号外,还会有各种反射体(如大气对流层、建筑物、高山、树木、水面、地面)等引起的反射和折射信号被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和折射信号的传播时间比直射信号长,它对直射信号产生的干扰称为多径干扰。多径干扰会造成通信系统的严重衰减甚至无法工作。而扩频技术的原理,正是利用这种多径干扰传播的时间比无线电波长,来很大程度地抑制掉这种干扰。同时,CDMA采用的直序扩频技术还有一种更先进的接收技术。它可以实现多径分集接收,使信号强度更高,不仅避免了多径干扰还增强了接收信号强度。

除此外,CDMA的通信信号极具隐蔽性。由于信息信号经过扩频调制后频谱被大大扩展,使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大大降低,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谱密度比接收机噪声低,即信号完全淹没在噪声中,这样对其它同频段电台的接收不会形成干扰,信号也就不容易被发现,进一步检测出信号就更难,所以有非常高的隐蔽性。CDMA,守护你的个性空间

CDMA133移动电话是扩频通信技术在数据通信领域一个典型应用,充分发挥了扩频通信技术的各种优越性。随着CDMA网络技术的升级,移动无线网络、漫游无线接入必已经开始成为现实,话音、数据、图像的多业务移动应用也开始得到巨大的发展和应用。

CDMA的超强保密性能是以扩频技术为基础的。CDMA手机在通信过程中,用户所使用的地址码(伪随机码)各不相同,在接收端只有与之完全相同的用户才能接收到相应的数据,对非相关用户来说是一种背景噪声。目前CDMA所使用的伪随机码是长码(242-1),任何人无法窃取系统随机分配给用户的伪随机码,且此码在每次通话后更换。CDMA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使用者再也不必担心手机变成别人窥探自己秘密的工具了。无论是军队官兵,还是党政领导,或者是商业巨头,还有普通用户,在拥有一部CDMA手机之后,都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CDMA不仅仅引导了手机时尚,更改变了无线通讯的历史,为千千万万的使用者创造了一个无比美好的生活!

通俗的讲CDMA是从军方转过来的所以要比GSM保密

E. WIFI有哪些抗干扰的技术

1、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见缝插针
面对无线标准之间的干扰问题,人们想到了电子战中采用抗干扰技术——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开始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军重要的无线保密通信技术。它主要是通过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对信息比特流进行解编,将窄带频段的数字信息流扩宽、从而能用比窄频宽许多的频道来传输数据。虽然扩频的频道很宽,但功率很低,这让直接序列扩频具有不错抗干扰的优势。比如信号扩频宽度为100倍,窄带干扰基本上不起作用,而宽带干扰的强度降低了100倍,如要保持原干扰强度,则需加大100倍总功率——当然这实质上是难以实现的。因信号接收需要扩频编码进行相关解扩处理才能得到,所以即使以同类型信号进行干扰,在不知道信号的扩频码的情况下,由于不同扩频编码之间的不同的相关性,干扰也不起作用。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通过占用宽带频谱资源通信来改善了抗干扰能力,是否浪费了频段?其实正相反,扩频通信提高了原有频带的利用率。传统WiFi无线通讯是窄频通讯,即是将频谱分成数个使用信道,然后于每个通道内利用提高强度作法来传递信号。由于频带很窄,它很容易被其它频率相同之高功率窄频讯号所掩盖,就好像讲话时有重型卡车经过,因此同一频率只允许一个系统进行传输,若有第二个系统使用将造成共挤出现相互重迭干扰的状况。这样另一个系统须使用不同频率的信道。但由于功率强的缘故,不同频率相邻有时仍会产生干扰,因此为了不同信道避免相邻干扰,每个信道间会有类似防火通道功效的防护频段,即是闲置不用的频率区段来避免相邻干扰,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等于是浪费了本就有限的频段资源。直接序列扩频就是要利用这些闲置的频段资源——因为扩展信号功率要低许多。
不过,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也存在与存在与其它DSSS系统相重迭的风险,最可能产生数据丢失。因此针对这个缺点,开发者们采用一些补救措施来弥补。
2、自动变换信道
如果面对高速路堵车,你会怎么做?不多人会选择在下一个高速出口出去另寻它路!而“改变信道”也是WiFi 抗干扰的另一个备案是! 网络监视就是这种类似措施。 一些WiFi设备的DSSS系统会引入一种轮询协议,当射频干扰增加、在一定数量的发送尝试失败或接收到错误数据封包以后,主设备可自动切换到另一个“干净”信道。但改变信道虽然是一种在特定频率上解决持续干扰的有效方法,但干扰更倾向于不断变化且时有时无,而且AP执行的改变信道操作需要将连接的客户端脱离并再次关联。这将引起语音和视频类应用的中断,并导致由于相邻AP为防止同信道干扰且变换信道而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改变信道并不被认为是最适合用户的一种抗干扰方法,不过却往往成为一些无线设备吹嘘的本钱!
3、波束形成技术技术,给无线导路
其实任何无线抗干扰技术都是希望让数据流能准确传输到接收端,那么我们能不能直接将WiFi信号直接定向一名用户并监视该信号确保以最高吞吐率传输呢?答案是肯定的!波束形成(Beamforming)技术成为了WiFi最新的抗干扰技术。
天线发射或接收信号时所形成的诸如“笔形波束”、“扇形波束”等等并不是在空间中真实地存在,事实上是在不同的方向随着信号放大倍数的不同(倍数大时,我们称其为增益),形成了一个信号增益与方向的关系曲线。而波束成形技术就是一种通过控制阵列天线各个单元的相位和幅度以便形成在空间满足一定分布特性的波束,并且能够改变其扫描指向的技术——通过系统控制波束的形成和扫描,达到单元相位的改变,从而使波束的指向、形状和个数等很快地改变。通俗地说,波束成形技术就像是把散射的光线集成起来形成一条更加强大的“激光束”一样,这样可以使得无线局域网接入点更加“集中精力”,从而使得其可以被WiFi客户端更好地接收,提供更好更加连贯的吞吐量,并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不过,抗干扰技术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就如同一条4车道的高速路,一旦遇到今年的十一黄金周疯堵的情况,任凭你车技有多高,“腾挪”的位置也是非常有困难的——2.4GHz频段无疑也是这种情况。因此另辟新的高速路打开新的通道势在必行。这时5.8GHz无线连接技术的出现给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希望。
延伸阅读:功率越大,抗干扰越强?

相信不少朋友认为无线强度越大越好,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因为很多设备和AP都是在同一频段,所以功率很大的时候会有互相干扰的情况发生,如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针对室内无线产品的功率的规定是不得超过100毫瓦。一些无线设备在干扰严重时会自动降低功率,从而更好地利用有限的信道数量。这就好比一条路前面堵车的时候,交通警察往往会采用限速措施通过降低车流速度来交通疏导。这种方法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抗干扰的目标,但是牺牲速率为代价来实现,并不是直接针对无线干扰问题的。
5GHz频段,能有效避免干扰吗?
相对于2.4GHz,更高的传输速度是5.8GHz的最大特征——即便802.11ac的入门级速度也可达到433Mbit/s,至少是现在802.11n速率的三倍。

不过,从技术上来看,5.8GHz也是采用直接序列扩频技术进行无线信号传播,在抗干扰技术方面基本继承了2.4GHz的插点。5.8GHz它之所以抗干扰性更强,是因为它是一个较纯净宽阔的无线传输频段——目前仅有部分高端无线路由器、高端数字无绳电话使用设备在不太拥挤或者说更“清洁”的5GHz频段上工作的,争用带宽的无线设备较少,因此速度也有保障。这就像一条刚刚开通8车道高速公路,车辆极少,你可以随心所欲地飙车。特别是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下5.8GHz产品可以稳定在一个频段,无需频繁调频,从而也降低了设备的能耗。
因此,采用5GHz频段无线产品只能暂时避免干扰的问题。随着5.8GHz设备的增加,未来采用5GHz频段也面临2.4GHz“堵车”的困局,当然也许到那时新的抗干扰技术已经出现了!
延伸阅读:为什么飞机上要求不能用手机?
相信不少朋友坐飞机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飞机起飞前被要求关掉手机!为什么这样呢?这都是无线干扰惹的祸!这还得从20年前说起。1991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出台规定,禁止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其中一条理由是: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有可能干扰机载电子系统。在美国国家航空宇航局的“飞行安全报告系统”记录着这么一起事故:一架波音737在一次夜航着陆时,定位器突然发生了大幅度偏转,且没有任何提示……后来根据调查是客舱有手机或类似设备干扰了定位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有关条例中均是建议“所有移动电话”在飞机离地后应禁止使用,而没有排除“开启飞行模式(或者离线模式)的移动电话”,因此后者也不幸地被列入了禁止范围。各航空公司在执行时,往往会遵照这一规定而禁止所有手机,并且还会强调“包括开启飞行模式的手机”。这一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其中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飞行模式”是智能手机才具有的功能,在条列制订后10年才出现的

F. 抗干扰的措施有哪些

抑制干扰的措施主要包括屏蔽、隔离、滤波、接地和软件处理等方法

1、屏蔽

利用导电或导磁材料制成的盒状或壳状屏蔽体,将干扰源或干扰对象包围起来从而割断或削弱干扰场的空间耦合通道,阻止其电磁能量的传输。按需屏蔽的干扰场的性质不同,可分为电场屏蔽、磁场屏蔽和电磁场屏蔽。

2、隔离

把干扰源与接收系统隔离开来,使有用信号正常传输,而干扰耦合通道被切断,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常见的隔离方法有光电隔离、变压器隔离和继电器隔离等方法。

3、滤波

抑制干扰传导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干扰源发出的电磁干扰的频谱往往比要接收的信号的频谱宽得多,因此,当接收器接收有用信号时,也会接收到那些不希望有的干扰。这时,可以采用滤波的方法,只让所需要的频率成分通过,而将干扰频率成分加以抑制。

4、接地

将电路、设备机壳等与作为零电位的一个公共参考点(大地)实现低阻抗的连接,称之谓接地。接地的目的有两个:为了安全,例如把电子设备的机壳、机座等与大地相接,当设备中存在漏电时,不致影响人身安全,称为安全接地。

为了给系统提供一个基准电位,例如脉冲数字电路的零电位点等,或为了抑制干扰,如屏蔽接地等。称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包括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两种方式。



(6)无线通信中网络抗干扰的定义扩展阅读

在工业现场,在距离较远的电气设备、仪表、PLC控制系统、DCS系统之间进行信号传输时,往往存在干扰,造成系统不稳定甚至误操作。除系统内、外部干扰影响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仪器设备的接地处理问题。一般情况下,设备外壳需要接大地,电路系统也要有公共参考地。

但是,由于各仪表设备的参考点之间存在电势差,因而形成接地环路,由于地线环流会带来共模及差模噪声及干扰,常常造成系统不能正常工作。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对设备进行电气隔离,这样,原本相互联接的地线网络变为相互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的干扰也将大大减小。

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传感器应用中,广泛采用4~20mA电流来传输控制、检测信号。由于4~20mA电流环路抗干扰能力强,线路简单,可用来传输几十甚至几百米长的模拟信号。一般情况下,传输距离超过10米,就需要对电流信号进行隔离。

G. 路由器中的802.11保护间隔设置是什么设置为长和短有什么区别

H. 频率大抗干扰好还是小更抗干扰

频率大(高)抗干扰好。

原因:
上行的频率如采用高频率,功率就较大,对于MS而言,这样待机时间和通话时间就会缩短,耗电量很大,所以现在的MS终端的功率一般就在1W左右,就是这个原因。频率高,抗干扰能力就会越强,覆盖范围就会缩小。下行的频率比上行的频率高,主要是其比上行的功率要大。

抗干扰 :
用来对抗通讯或雷达运行的任何干扰的系统或技术 。
学术定义:
(1)抗干扰的定义是:结合电路的特点使干扰减少到最小。
(2)所谓抗干扰:是指设备能够防止经过天线输入端,设备的外壳以及沿电源线作用于设备的电磁干扰。

阅读全文

与无线通信中网络抗干扰的定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网络副业现状有哪些 浏览:841
用手机ping网络用什么软件 浏览:798
天门网络营销专家 浏览:99
网络连接好就是不可上网为什么 浏览:52
咋直接看网络密码 浏览:600
网络信号放大器怎么使 浏览:685
智能无线网络宽带路由器 浏览:475
网络版记帐软件 浏览:968
网络主播用哪个象棋 浏览:947
最好的手机网络测速 浏览:255
四川广电网络有多少m 浏览:287
逢良网络是什么 浏览:166
网络电视不通过wifi可以用吗 浏览:997
软件本地验证和网络验证哪个好 浏览:925
极佳是什么等级网络信号 浏览:457
如何投诉网络不良现象 浏览:953
网络安全视频正能量 浏览:71
手机网络不好怎么设置宽带密码 浏览:336
苹果手机连接网络为什么没办法用 浏览:233
网络安全动图讲解 浏览:59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