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電腦網路欄位是什麼決定的

電腦網路欄位是什麼決定的

發布時間:2022-07-24 07:49:38

Ⅰ 求白話解釋,ip是由什麼決定的電腦的型號會影響到ip的數字構成嘛ip是怎麼實現與地址的綁定的呢

ip是由上端服務提供者隨機分配和提供的,為了方便管理,每個區域都有一個ip段,無論是內網還是外網都是如此,所以那些查ip的軟體才能知道你的ip在什麼地方。電腦的型號跟ip的構成沒有任何關系。
每一個電腦,移動的終端的網路設備都有一個全世界唯一的身份代碼,這個代碼叫做MAC地址,這個編號是唯一的,不重復的。那麼如果網路設備支持,將某一個ip指定到這個mac地址上即可。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家使用路由器假設了區域網,我們可以將筆記本電腦和台式機的ip都設置成為靜態的,比如192.168.0.100,192.168.0.101.這樣無論什麼時候路由器只要識別了是你的機器就會將這兩個ip地址分配給你了。如果是外網的話基本不支持,adsl每次撥號的ip都會變化,小區寬頻的ip是固定的,你沒法改變。

1.沒法改變的是外網ip,這個是網路提供商給你分配的。
2.可以改變和綁定的是內網(區域網)的ip

計算機網路中的網路要素包括

.計算機網路的協議三要素

答:三要素是:1,語法:關於諸如數據格式及信號電平等的規定;2,語義:關於協議動作和差錯處理等控制信息;3,定時:包含速率匹配和排序等。
你還可以了解更多啊!
計算機網路

1.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定義。

答:廣義的觀點: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結合,實現遠程信息處理或進一步達到資源共享的系統;資源共享的觀點: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連接起來,並且各自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的集合;對用戶透明的觀點:存在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資源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來調用完成用戶任務所需要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實際上這種觀點描述的是一個分布式系統。

2. 計算機網路的拓樸結構。

答:計算機網路採用拓樸學的研究方法,將網路中的設備定義為結點,把兩個設備之間的連接線路定義為鏈路。計算機網路也是由一組結點和鏈路組成的的幾何圖形,這就是拓樸結構。

分類:按信道類型分,分為點---點線路通信子網和廣播信道的通信子網。採用點——點連線的通信子網的基本結構有四類:星狀、環狀、樹狀和網狀;廣播信道通子網有匯流排狀、環狀和無線狀。

3. 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

答:將計算機網路的層次結構模型和分層協議的集合定義為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4.計算機網路的協議三要素

答:三要素是:1,語法:關於諸如數據格式及信號電平等的規定;2,語義:關於協議動作和差錯處理等控制信息;3,定時:包含速率匹配和排序等。

5.OSI七層協議體系結構和各級的主要作用

答:七層指:由低到高,依次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各層作用分別是:

物理層:向上與數據鏈路層相連,向下直接連接傳輸介質。提供一些建立、維持和釋放物理連接的方法,以便能在兩個或多個數據鏈路實體間進行數據位流的傳輸。

數據鏈路層:通過差錯控制、流量控制等,將不可靠的物理傳輸信道變成無差錯的可靠的數據鏈路。將數據組成適合正確傳輸的幀形式的數據單元,對網路層屏蔽物理層的特性和差異,使高層協議不必考慮物理傳輸介質的可靠性問題。

網路層:決定數據在通信子網中的傳送路徑,控制通信子網中的數據流量並防止擁塞等,提供建立、維護和終止網路連接的手段。網路層是通信子網的最高層。

傳輸層:為源主機到目的主機提供可靠的、有效的數據傳輸,這種傳輸與網路無關,傳輸層是獨立於物理網路的。其上層協議不必了解實際網路,就可將數據安全可靠地傳送到目的地。

會話層:建立、維護和同步進行通信的高層之間的對話。服務主要是:協調應用程序之間的連接建立和中斷;為數據交互提供同步點;協調通信雙方誰可在何時發送數據;確保數據交換在會話關閉之前完成等。

表示層:把源端機器的數據編碼成適合於傳輸的比特序列,傳送到目的端後再進行解碼,在保持數據含義不變的條件下,轉換成用戶所理解的形式。

應用層:為用戶的應用進程訪問OSI環境提供服務。

6.TCP/IP協議體系結構

答:TCP/IP是一個協議系列,目前已飲食了100多個協議,用於將各種計算機和數據通信設備組成計算機網路。

TCP/IP協議具有如下特點:1,協議標准具有開放性,其獨立於特定的計算機硬體與操作系統,可以免費使用;2,統一分配網路地址,使得整個TCP/IP設備在網路中都具有惟一的IP地址。

分層:應用層(SMTP, DNS, NFS, FTP, Telnet, Others)、傳輸層(TCP,UDP)、互聯層(IP,ICMP, ARP, RARP)、主機——網路層(Ethernet, ARPANET, PDN ,Others)。

傳輸控制協議TCP:定義了兩台計算機之間進行可靠數據傳輸所交換的數據和確認信息的格式,以及計算機為了確保數據的正確到達而採取的措施。

IP協議:

7.計算機網路常用的傳輸介質及光纖傳輸的類型與特點

答:有:1,有線介質,包括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2,無線介質,包括無線電傳輸系統,紅外線,微波。

雙絞線:將兩根相互絕緣的導體按一定的規格將它們纏繞在一起製成。

同軸電纜:由兩個同心圓導中間填充絕緣材料製成。

8.計算機網路的交換技術種類和各自的特點

答:數據交換的種類有:線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虛電路,數據報),快速交換(ATM(非同步傳輸模式),FR(幀中繼))。

線路交換:在一對需要進行通信的設備(結點)之間提供一條暫的專用的傳輸通道。工作步驟:線路建立,數據通信,電路拆除,釋放相關資源。

報文交換特點:1,在源與目的結點之間無須建立專用通道,對網路的故障適應能力較強;2,沒有建立和拆除電路的時間延遲;3,線路利用率較高,可以進行速率上的調整;4,可靠性較高;5,每個節點對報文進行全面的處理,如果傳輸出錯,要重發整個報文。

分組交換(packet switching):傳輸的信息是報文分組,將一個長的報文分割成若干個分組來傳輸。

高速交換:ATM(非同步傳輸模式):把線路交換跟分組交換相結合。以固定長度(53位元組:信元頭5位元組,正文48位元組)。FR(幀中繼):採用永久虛電路,只要接收完幀的目的地址(不是指向本結點就立即轉發幀)若傳輸出錯,則給下游結點發送錯誤指示,要它終止接收,並要求上游重發該幀。

9.以數據報為例敘述交換技術的工作過程

10.CSMA/CD匯流排型網路的拓樸結構,幀結構及其基本工作過程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

拓樸結構:?

11.令牌環網的拓樸結構,幀結構及其基本工作過程

12.計算機網路流量控制的目的和流量控制的級別

目的:1,防止網路因過載而引起吞吐量下降和延時的增加;2,減少擁塞,避免死鎖;3,在互相競爭的用戶之間公平合理地分配資源。

四種級別:1,相鄰結點間的流量控制,2,源結點和目的結點間的流量控制;3,主機與源結點間的流量控制;4,源主機與目的主機間的流量控制。

13.關於源路由網橋的概念和工作原理(P102)

源路由網橋(IEEE802。5工作組選用的網橋,面向令牌環網):是指源站點要提供偵傳送的路由信息,該路由信息(Routing Information)設置在該幀的頭部,用於標識幀的傳輸路徑(面向連接的網橋)。

工作原理:源站要向目的站通信前,必須尋找通向目的站的路徑(實際上是建立連接的過程:源站首先向全網廣播一個「探測幀」,該幀每經過一個網橋,網橋把自己相關路由信息寫入該探測幀,為該到達目的站時,該數據包就記錄下一張它所經過的路徑圖(路由表)。目的站會使這個探測幀返回(實際由目的站發出一個應答幀)當源站接收到應答幀時,則可以說連接已建立)。

14.關於透明網橋的概念和工作原理(P99)

所謂透明網橋是指網橋的操作過程對其埠上連接的網段上的工作站是「透明的」,換句話說,工作站用戶並不知道網橋的存在。

15.路由器的基本工作過程及其作用

基本工作過程:

A, 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它的傳輸單位是分組(packet),又稱數據包

B, 當路由器接收到一個包時,首先進行拆包,把數據鏈路層的信息去掉,讀取網路層的信息

C, 根據包的目的地址(指向)進行:本地提交(本網是目的結點所在網路);分組轉發(選擇轉發路由)

D,數據安全性檢查(轉發檢驗)

E, 通過安全檢查後,則進行打包,(封裝)加入數據鏈路層的信息,轉發該包。

基本功能:

1, 協議轉換

2, 路由選擇

3, 支持多協議的路由選擇

4, 流量控制

5, 分組的分段與組裝

6, 網路管理功能

(未完成)16.路由選擇演算法的分類和理想路由選擇演算法應具有的特點

路由演算法有:距離矢量演算法和鏈路狀態演算法。

距離矢量演算法:以某一參考點到達目的結點的距離作為度量的演算法。這里的距離指該路徑上所經歷的最少網關(也指路由器)數。

鏈路狀態演算法:實際上是一種「最短路徑優先」的演算法。

特點:?

17.距離向量演算法和RIP的工作過程(p110)

距離向量演算法的基本思想:以某一參考點到目的結點的距離作為演算法的度量。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協議工作過程:1,初始化(啟動RIP協議);2,路由表交換路由信息;3,路由表更新(最知線路優先)。(P113)

18.路由器的主機名和埠配置使用方法

配置主機名(路由器):每台路由器主機的預設名Router。假設把它配置為路由器R2則輸入命令:

router (config) #host name Router (R2)

顯示:Router R2 (config) #

埠配置(埠地址配置):

① Router R2 (config) # interface eithernet 0

② Router R2 (config-if) # ip address 200.111.50.1 255.255.255.0

配置埠的IP地址:200.111.50.1

相應的子網掩碼:255.255.255.0

③ Router R2 (config ) # interface serial 0 (0是串列口)

④ Router R2 (config-if)# ip address 128.120.1.1 255.255.255.0

19.奈奎斯特和香農定律原理

(離散信號的信道容量)奈奎斯特定律:C = 2 F log2 L (bps) 每秒的信道容量,信道的最大傳輸速率

C:信道容量。 F:帶寬。 L:符號的離散取值。

(連續信號的信道容量)香農定律:C = F log2 (1+S/N)

S:通過的信號平均功率。 N:雜訊(干擾信號)的功率。所謂雜訊是指干擾信號(雜訊)在所有頻率上的強度都一樣。 S/N:採用信噪比來代替。 SNR 其單位是分貝。DB

分貝值 = 10 log10 (S/N) 分貝值是可測量的。則可利用分貝值得到S/N。

20.計算機網路中常用的編碼技術

(1) 單極性不歸零編碼(NRZ)

(2) 曼徹斯特編碼(Manchester Encoding)

(3) 差分曼徹斯特編碼

21.畫圖說明頻移鍵控法的工作原理

22.PCM技術的基本工作步驟

1, 取樣: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采樣測量模擬信號幅值

2, 量化:將取樣點測量的信號幅值分級取整

3, 編碼:將量化的結果(整數據)用二進制數表示出來

23.非同步傳輸的編碼結構

也叫「起/停方式」:每傳送1個字元(5bit/8bit)都在字元前面加入一位開始位(「0」表示使用停電平表示傳送開始),而在代碼校驗(奇/偶)後面跟隨停止位(1位,3/2位或2位,用「1」高電平表示,代表字元傳輸結束)

以ASCII碼的A字元為例(11位非同步碼結構)

A字元:41H = 1000001 編碼後:01000001111

24.HDLC的幀結構和基於比特流的傳輸控制流程規程的主要特性

HDLC(High Data Link Control)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基於比特傳輸的控制規程。主要特徵如下:

① 通信方式:全雙工

② 差錯控制:循環冗餘碼(CRC)

③ 同步方式:同步

④ 電碼:隨機碼(任意二進制編碼)

⑤ 信息長度:可變區

⑥ 速率:2400bps以上

⑦ 發關方式:連續發送,即發送方送出一個信息幀後,不等接收方的應答,則繼續發關隨後的幀,接收方的應答信號是利用全雙工的另一信道在它發送給發送方的信息幀的控制欄位中夾帶回「已收到某編號的信息幀」(期待接收某個編號的幀)這表明此號幀以前的信息幀已正確接收。如果發現傳輸出錯,則請求重傳該號幀及其隨後的幀。

HDLC的幀結構:

F
A
C
I
FCS
F

同步標志(01111110) 地址 控制欄位 正文 循環冗餘碼 標志

25.計算機網路中使用的循環冗餘碼校驗的工作原理

26.多路復用的基本思想和種類

多路復用原理:就是讓一條線路復用成多個子信道來使用

種類有:

1, 頻分多路復用(FDM):分割線路的帶寬,形成多個子信道(頻度)

2, 同步時分多路復用(TDM):分割線路的傳輸時間形成多個子信道(一個時間片)時隙

3, 統計時分多路復用(STDM):分割線路的傳輸時間。但動不是固定給用戶分配時間片,而是需要傳送時,才給它分配時間片。

4, 波分多路復用(WOM):光纖上使用分割的是信號光的波長

27.頻分多路復用的工作原理

28.時分多路復用的種類和各自的工作特性

29.會話層的同步方法

為了控制信息流同時能夠從軟體或操作失誤中恢復過來,會話層允許在數據中插入同步點,當出現故障時,找到故障處的前一個同步點並從該同步點進行恢復,這個過程稱為再同步。對話過程中可以插入次同步點,如果傳輸中出了故障,控制流可以退回到對話中的一個或多個次同步上進行恢復。主同步點必須被確認,次同步點不需要確認。

30.表示層的局部語法和傳送語法

局部語法:某一具體計算機所使用的語法稱為局部語法。局部語法的差異使得同一數據對象在不同的計算機中被表示成不同的比特序列。

傳送語法:符全傳送過程要求的語法。數據以傳送語法的形式在網路中傳送,發送方將符合自己局部語法的比特序列轉換成符合傳送語法的比特序列。

31.交換機的交換結構和各自的特點

交換結構有:軟體執行交換結構、矩陣交換結構、匯流排交換結構、共享存儲器交換結構。

軟體執行交換結構:藉助CPU和RAM的硬體環境,用特定的軟體來實現埠之間的幀交換。所有功能均由軟體來實現,操作靈活,但隨著端品數和增加,CPU的負擔加重。

矩陣交換:採用硬體方法進行交換。優點是利用硬體交換,結構緊湊,交換速度快,延遲時間短,缺點是隨著埠的增加,監控和管理變得困難。

匯流排交換:對匯流排的帶寬要求較高,造價高,但性能也好。

存儲交換:結構簡單、容易實現,但通過RAM操作會產生延時。

32.交換機的組成和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大多數交換器都有一塊背板,把各種板卡插在其上面,實現相應連接,交換器的主要部件包括控制、邏輯、陣列、及埠四個。

1, 控制部件:其作用是控制、管理交換器,識別連接到各埠的區域網的類型,並自動地進行交換器的測試

2, 邏輯部件:其作用是讀取輸入數據幀的目的地址,並以此目的地址與埠地址表中的內容進行比較,找出該目的地址對應的埠號,批示陣列部件按通對應的(輸出埠)矩陣開頭(來接到輸出埠)

3, 陣列部件:一旦接收到邏輯部件的指令時,啟動源埠(輸入)與目的埠(輸出)之間的交叉連接,並保持該連接直到該幀全部傳送完

4, 埠部件:可以看成一組物理介面

33.交換機的轉發率和過濾率

交換器的過濾率是在某段時間內(通常為1秒)所解釋多少幀的目的地址,這種能力稱為過濾率。

轉發率是指在某段時間內(1秒)所轉發幀的數目,稱為轉發率。

34.如何使用交換機、集線器、路由器、防火牆和常用傳輸介質組建企業網路

35.關於VLAN的定義和其主要功能(P87)

VLAN(virtual LAN)虛擬區域網:建立在物理交換機之上的,它利用軟體進行邏輯工作組的劃分和管理。

36.X.25的協議體系結構

X.25協議是CCITT關於公用數據網上以分組方式工作的DTE與DCE之間的介面標准,其功能是為公用數據網在分組交換方式下提供終端操作,它不涉及通信子網的內部結構。

層次結構:自下至上分別稱為物理級、幀級、分組級。

37.幀中繼的基本工作原理

38.ATM的協議參考模型(P141)

39.ATM交換技術的特點

特點:

(1) 採用面向連接的工作方式。

(2) 採用非同步時分多路方式

(3) 網路沒有逐段鏈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

(4) 信頭功能簡單

(5) 小的信元長度

40.ATM交換虛連接的工作過程(P132)

41.什麼是ISDN,定義了哪些設備和介面

ISDN是用來解決一些小的辦公室或撥號用戶需要比傳統電話撥號服務能提供更寬傳輸帶寬的應用,同時ISDN也可用來提供線路備份。

42.IP地址結構和子網劃分的作用

結構:每個IP地址共有32位,分為4段,以X。X。X。X表示,每個X為8位,取值為0~255。分為網路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其中網路地址表示一個網路,主機地址用來表示這個網路中的一台主機。

子網劃分作用:

Ⅲ 網路地址是什麼

在計算機領域中,網路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網路地址(Network address)則是互聯網上的節點在網路中具有的邏輯地址,可對節點進行定址。IP地址是在互聯網上給主機編址的方式,為每個計算機分配一個邏輯地址,這樣不但能夠對計算機進行識別,還能進行信息共享。

地址協議

Internet依靠TCP/IP協議,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不同硬體結構、不同操作系統、不同網路系統的互聯。在Internet上,每一個節點都依靠唯一的IP地址互相區分和相互聯系。IP地址是一個32位二進制數的地址,由4個8位欄位組成,每個欄位之間用點號隔開,用於標識TCP/IP宿主機。

每個IP地址都包含兩部分:網路ID和主機ID。網路ID標識在同一個物理網路上的所有宿主機,主機ID標識該物理網路上的每一個宿主機,於是整個Internet上的每個計算機都依靠各自唯一的IP地址來標識。

IP地址構成了整個Internet的基礎,它是如此重要,每一台聯網的計算機無權自行設定IP地址,有一個統一的機構——IANA負責對申請的組織分配唯一的網路ID,而該組織可以對自己的網路中的每一個主機分配一個唯一的主機ID,正如一個單位無權決定自己在所屬城市的街道名稱和門牌號,但可以自主決定本單位內部的各個辦公室編號一樣。

Ⅳ 電腦的IP是由什麼決定的同一介面上網,電腦不同,(只有電腦不同),IP地址相同嗎

IP地址就是一個身份識別碼。在用一個網路中這個識別碼是不可以相同的。即在同一個網路中,同一時間,IP地址不能重復。例如:公網上的IP不會重復。但是在不同的私網里IP地址可以重復。另外IP地址可以是動態的,你用過這個IP之後。斷開網路或者關機了,這個IP
可以被其它人使用。
就像學號一樣:同一個班級里,學號不會相同。每個人有唯一的學號對應。但是不同的班級,學號可以相同。而且班級里的同學退學了,那麼他的學號可以由新來的同學使用。

Ⅳ 電腦的網速取決於什麼

電腦的網速取決於下列幾條:
1、寬頻的速度,這個由寬頻營運商根據申請的寬頻帶寬在伺服器上進行鎖定的,申請的帶寬越高,數據傳輸速度就快,比如100M的就比50M的快。
2、主機的配置,主機配置低的話在進行數據交換的時候速度也慢,相同的寬頻,如果主機配置不一樣速度也不一樣。(包括網卡配置,網卡有10M的,也有100M的,現在主流都是1000M網卡)
3、寬頻線的傳輸距離,如果使用的電腦與貓之間的距離增加將會降低網速,主接線端於電腦間距離不宜超過10米,也就是說,從信號放大器到你的ADSL貓之間的距離不要超過10米,否則會影響網路傳輸速度。
4、寬頻線線質量也會影響網速,盡量選擇有金屬屏蔽的寬頻線,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其它電氣設備對網路信號的影響。
5、要做好ADSL MODEM的散熱,現在數據機質量都不錯,一般不會由質量問題影響網路速度。但是廠家往往只注重外型漂不漂亮,而忽視了散熱問題,導致有些Modem用上1,2個小時後就會燙手,這時你就要注意一下散熱了,盡量放到通風乾燥的地方,有條件自己打造一個散熱設備,或是買一個散熱性比較好的Modem。
6、對系統進行優化,可以加快系統運行速度,系統運行快了,對網路數據的處理自然也就快了。
7、寬頻線的製作也很重要,如果製作的時候選擇線芯的方法不正確會導致信號損失加大而降低網速。

Ⅵ MAC地址和IP地址是什麼決定的

Mac地址是有物理網卡決定的,IP地址是有網路設備決定的。
Mac地址:
MAC(Media Access Control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地址,意譯為媒體訪問控制,或稱為物理地址、硬體地址,用來定義網路設備的位置。在OSI模型中,第三層網路層負責 IP地址,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則負責 MAC地址。因此一個主機會有一個MAC地址,而每個網路位置會有一個專屬於它的IP地址。
IP地址:
P是英文Internet Protocol的縮寫,意思是「網路之間互連的協議」,也就是為計算機網路相互連接進行通信而設計的協議。在網際網路中,它是能使連接到網上的所有計算機網路實現相互通信的一套規則,規定了計算機在網際網路上進行通信時應當遵守的規則。任何廠家生產的計算機系統,只要遵守IP協議就可以與網際網路互連互通。正是因為有了IP協議,網際網路才得以迅速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開放的計算機通信網路。因此,IP協議也可以叫做「網際網路協議」。

Ⅶ 電腦的物理IP是由什麼決定

網卡物理地址存儲器中存儲單元對應實際地址稱物理地址,與邏輯地址相對應。
網路中的地址分為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兩類,與網路層的IP地址 傳輸層的埠號以及應用層的用戶名相比較,區域網的MAC層地址是由硬體來處理的,叫做物理地址或硬體地址。IP地址傳輸層的埠號以及應用層的用戶名是邏輯地址由軟體來處理。MAC地址應該就是物理地址. 大多數區域網通過為網卡分配一個硬體地址來標識一個聯網的計算機或其他設備.所謂物理地址是指固化在網卡EPROM中的地址,這個地址應該保證在全網是唯一的。IEEE注冊委員會為每一個生產廠商分配物理地址的前三位元組,即公司標識。後面三位元組由廠商自行分配,一個廠商獲得一個前三位元組的地址可以生產的網卡數量是16777216塊。而一塊網卡對應一個物理地址。也就是說對應物理地址的前三位元組就可以知道他的生產廠商。 例如固化在網卡中的地址為002514895423,那麼這塊網卡插到主機A中,主機A的物理地址就是002514895423,不管主機A是連接在區域網1上還是在區域網2上,也不管這台計算機移到什麼位置,主機A的物理地址就是002514895423。它是不變的,而且不會和世界上任何一台計算機相同。

Ⅷ ip地址是電腦決定的嘛

你好,對於你提出的問題,一一解答如下:
1、電腦ip地址,簡單的理解:是互聯網為區分不同電腦主機而設定的,也就是說ip地址是由運營商,比如電信分配的,區域網內的ip地址既可以由人為指定,也可以由路由器自動分配。ip地址的本身信息很多,比如可以區分該網路是a類網路還是b類網路,有興趣可以看看網路基礎等類型的書籍。
2、網卡本身有個物理地址,是不同網卡相互區分的唯一標示,與ip地址沒有聯系
3、帶寬指的是個人或單位接入相應的互聯網,所能使用的最大帶寬數,一般用比特標示bit,一般個人接入互聯網,帶寬由所使用的套餐決定,比如6m網路,其一般最大速度為1024*6/8=768kb/s
4、2台電腦用同一wifi,實際上區域網,一般由路由器自動分配ip地址,因此在區域網內顯示的ip不一樣,至於在外網看來都ip地址是一樣的,因為都是來自於運營商電信分配給用戶的ip地址,即路由器連接adsl時候,路由器作為一台小型電腦工作,由運營商分配給路由器的地址是唯一的~~~
請採納。

Ⅸ 電腦IP是什麼決定的,寬頻還是電腦本身

電腦IP要看你指的是區域網還是公網,區域網是自己設置的,公網是由寬頻連接決定的。服務商對接入網路時的電腦都會動態分配一個IP地址。也有用戶向服務商申請了靜態IP地址,就是固定IP,主要是一些用於做伺服器的電腦會申請,需要額外付費。

Ⅹ 計算機網路,UDP數據報的校驗和欄位是通過什麼來校驗源和目的IP的呢

其實這是一種加密技術用於對文件內容進行審計的方法,使用 精通讀文件把文件讀到內存中,再對文件內容作一個 MD5 校驗得到一串密碼,就是校驗和。

補充:

1、IP首部校驗和欄位是根據IP首部計算的校驗和碼,它不對首部後面的數據進行計算。ICMP、IGMP、UDP和TCP在它們各自的首部中均含有同時覆蓋首部和數據校驗和碼。
2、IP首部校驗和計算:
為了計算一份數據報的IP檢驗和,首先把檢驗和欄位置為0。然後,對首部中每個16bit進行二進制反碼求和(整個首部看成是由一串16bit的字組成),結果存在檢驗和欄位中。當收到一份IP數據報後,同樣對首部中每個16bit進行二進制反碼的求和。由於接收方在計算過程中包含了發送方存在首部中的檢驗和,因此,如果首部在傳輸過程中沒有發生任何差錯,那麼接收方計算的結果應該為全1。如果結果不是全1(即檢驗和錯誤),那麼IP就丟棄收到的數據報。但是不生成差錯報文,由上層去發現丟失的數據報並進行重傳。
3、TCP和UDP校驗和計算(兩者相同)
校驗和還包含—個96位的偽首標,理論上它位於TCP首標的前面。這個偽首標包含了源地址、目的地址、協議和TCP長度等欄位,這使得TCP能夠防止出現路由選擇錯誤的數據段。這些信息由網際協議(IP)承載,通過TCP/網路介面,在IP上運行的TCP調用參數或者結果中傳遞。

偽首部並非UDP數據報中實際的有效成分。偽首部是一個虛擬的數據結構,其中的信息是從數據報所在IP分組頭的分組頭中提取的,既不向下傳送也不向上遞交,而僅僅是為計算校驗和。
這樣的校驗和,既校驗了UDP用戶數據的源埠號和目的埠號以及UDP用戶數據報的數據部分,又檢驗了IP數據報的源IP地址和目的地址。(偽報頭保證UDP和TCP數據單元到達正確的目的地址。因此,偽報頭中包含IP地址並且作為計算校驗和需要考慮的一部分。最終目的端根據偽報頭和數據單元計算校驗和以驗證通信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沒有改變而且到達了正確的目的地址。

閱讀全文

與電腦網路欄位是什麼決定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個月通訊費和網路多少合適 瀏覽:952
蘋果手機解鎖後重新連接網路 瀏覽:701
如何查找網路文獻發布時間 瀏覽:438
山上無網路華為4G路由器 瀏覽:126
宿舍同一個網路為什麼別人不卡 瀏覽:21
陰陽師渠道服網路連接錯誤 瀏覽:996
承德網路營銷經理怎麼做 瀏覽:244
長安逸動plus網路是哪個營業廳 瀏覽:572
網路共享熱點限制 瀏覽:995
忘記網路密碼怎麼連接華為 瀏覽:184
無線網路機頂盒設計 瀏覽:758
三層無線網路實驗 瀏覽:327
家庭網路總是斷開怎麼回事 瀏覽:856
圓形網路線怎麼畫 瀏覽:166
共享電視網路錯誤怎麼辦 瀏覽:173
網路電話手錶哪個牌子最好 瀏覽:771
有移動硬碟如何變成網路服務端 瀏覽:785
周邊網路營銷軟體 瀏覽:721
移動網路和電信聯通有什麼區別 瀏覽:450
統帥無線網路電視怎麼升級 瀏覽:22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