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網的IP地址是192.168開頭的,將IP地址的後面兩端地址更換一個即可。例如:一個網段的IP設置為192.168.1.1~192.168.1.254,另一個網段設置為192.168.2.1~254。
將所有電腦設置在同一個組中即可,如都設置在MSHOME或WORKGROUP。
Ⅱ 什麼操作系統適用於雙核計算機
按說操作系統與計算機的雙核、單核沒有關系。當然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雙核的計算機運轉速度會好。所以vista和 xp 均可以。如果想趕時髦,自己的機子配置也高,那就選vista 吧!否則,看你的喜愛了。
Ⅲ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系統
計算機網路系統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指將多個具有獨立工作能力的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由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資源共享和數據通信的系統。按照地理位置分布和通訊速率可分為區域網、廣域網、互聯網等。
Ⅳ 計算機「雙核」是什麼意思啊
什麼是雙核處理器呢?雙核處理器背後的概念蘊涵著什麼意義呢?簡而言之,雙核處理器即是基於單個半導體的一個處理器上擁有兩個一樣功能的處理器核心。換句話說,將兩個物理處理器核心整合入一個核中。企業IT管理者們也一直堅持尋求增進性能而不用提高實際硬體覆蓋區的方法。多核處理器解決方案針對這些需求,提供更強的性能而不需要增大能量或實際空間。
雙核心處理器技術的引入是提高處理器性能的有效方法。因為處理器實際性能是處理器在每個時鍾周期內所能處理器指令數的總量,因此增加一個內核,處理器每個時鍾周期內可執行的單元數將增加一倍。在這里我們必須強調一點的是,如果你想讓系統達到最大性能,你必須充分利用兩個內核中的所有可執行單元:即讓所有執行單元都有活可干!
為什麼IBM、HP等廠商的雙核產品無法實現普及呢,因為它們相當昂貴的,從來沒得到廣泛應用。比如擁有128MB L3緩存的雙核心IBM Power4處理器的尺寸為115x115mm,生產成本相當高。因此,我們不能將IBM Power4和HP PA8800之類雙核心處理器稱為AMD即將發布的雙核心處理器的前輩。
目前,x86雙核處理器的應用環境已經頗為成熟,大多數操作系統已經支持並行處理,目前大多數新或即將發布的應用軟體都對並行技術提供了支持,因此雙核處理器一旦上市,系統性能的提升將能得到迅速的提升。因此,目前整個軟體市場其實已經為多核心處理器架構提供了充分的准備。
多核處理器的創新意義
x86多核處理器標志著計算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這一重要進步發生之際,正是企業和消費者面對飛速增長的數字資料和互聯網的全球化趨勢,開始要求處理器提供更多便利和優勢之時。多核處理器,較之當前的單核處理器,能帶來更多的性能和生產力優勢,因而最終將成為一種廣泛普及的計算模式。多核處理器還將在推動PC安全性和虛擬技術方面起到關鍵作用,虛擬技術的發展能夠提供更好的保護、更高的資源使用率和更可觀的商業計算市場價值。普通消費者也將比以往擁有更多的途徑獲得更高性能,從而提高他們家用PC和數字媒體計算系統的使用。
在單一處理器上安置兩個或更多強大的計算核心的創舉開拓了一個全新的充滿可能性的世界。多核心處理器可以為戰勝今天的處理器設計挑戰提供一種立竿見影、經濟有效的技術――降低隨著單核心處理器的頻率(即「時鍾速度」)的不斷上升而增高的熱量和功耗。多核心處理器有助於為將來更加先進的軟體提供卓越的性能。現有的操作系統(例如MS Windows、Linux和Solaris)都能夠受益於多核心處理器。在將來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時,多核心處理器可以為合理地提高性能提供一個理想的平台。因此,下一代軟體應用程序將會利用多核處理器進行開發。無論這些應用是否能幫助專業動畫製作公司更快更節省地生產出更逼真的電影,或開創出突破性的方式生產出更自然更富靈感的PC機,使用多核處理器的硬體所具有的普遍實用性都將永遠地改變這個計算世界。
雖然雙核甚至多核晶元有機會成為處理器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改進之一。需要指出的是,雙核處理器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處理器能耗的極限!性能增強了,能量消耗卻不能增加。根據著名的湯氏硬體網站得到的文件顯示,代號Smithfield的CPU熱設計功耗高達130瓦,比現在的Prescott處理器再提升13%。由於今天的能耗已經處於一個相當高的水平,我們需要避免將CPU作成一個「小型核電廠」,所以雙核甚至多核處理器的能耗問題將是考驗 AMD與Intel的重要問題之一。
關於多核處理器,從全球范圍內看,AMD在對客戶的理解和對輸出最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方面的理念走在Intel的前面,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就一直計劃著這一重大進展,它第一個宣布了在單處理器上安置多個核心的想法。
Ⅳ 簡述計算機網路的兩級體系結構和特點
結構:
計算機網路系統就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聯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通過計算機的互聯,實現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從而實現計算機系統之間的信息、軟體和設備資源的共享以及協同工作等功能,其本質特徵在於提供計算機之間的各類資源的高度共享,實現便捷地交流信息和交換思想。
特點:
計算機網路系統是由網路硬體和網路軟體組成的。在網路系統中,硬體的選擇對網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網路軟體則是挖掘網路潛力的工具。
①計算機網路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計算機資源的共享。計算機資源主要是指計算機硬體、軟體與數據。
②互連的計算機是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多台獨立的「自治計算機」。連網的計算機既可以為本地用戶提供服務,也可以為遠程用戶提供網路服務。
③連網計算機之間遵循共同的網路協議。
Ⅵ 計算機中使用雙核處理器的作用
計算機中使用雙核處理器的作用:
為了提高電腦的計算能力,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兩個運算核心,就是雙核處理器(DualCoreProcessor)。
雙核簡單來說就是2個核心,核心(core)又稱為內核,是CPU最重要的組成部分。CPU中心那塊隆起的晶元就是核心,是由單晶硅以一定的生產工藝製造出來的,CPU所有的計算、接受/存儲命令、處理數據都由核心執行。各種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邏輯結構,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執行單元、指令級單元和匯流排介面等邏輯單元都會有科學的布局。
為什麼用雙核處理器?
出於技術挑戰,雙核被強加給產業,而產業並沒有事先做好准備。英特爾和AMD採用這項技術的真正原因,不是因為雙核是一種突然出現的一種優秀創意。實際上,晶元廠商本可以非常滿足地不斷推出速度越來越快的單核處理器。但是,這種做法是不可行的,因為隨著時鍾速度超過3GHz,單核處理器開始消耗過多的功率。確實,英特爾在2005年取消了計劃中的4.0GHz 「Tejas」處理器,因為該晶元的功耗可能超過100W。隨著功耗的上升,超快單核晶元的冷卻代價也越來越高,它要求採用更大的散熱器和更有力的風扇,以保持其工作溫度。利用雙核方案,既可以繼續改善處理器性能,又可以暫時避開功耗和散熱難題。
AMD商業解決方案主管Margaret Lewis表示:「這是因為,作為處理器廠商,這是我們能夠在一定的功耗范圍內提高性能的唯一途徑。」 此外,有些人認為雙核並不是萬能葯。正如2005年6月發表的文章《深入了解雙核》所言:「從我們的立場來看,雙核並不是新東西;它只是改頭換面的老產品(對稱多重處理)……在單一處理器基礎上建立的雙處理器系統所面臨的同樣的性能問題仍然存在。」 但是,這作為一種簡單的解釋,基本上足夠了。Lewis補充道:「物理定律沒有改變;我們只是想出了如何進一步改進的方法。」
Ⅶ 什麼叫雙核系統
雙核就是2個核心
核心(Die)又稱為內核,是CPU最重要的組成部分。CPU中心那塊隆起的晶元就是核心,是由單晶硅以一定的生產工藝製造出來的,CPU所有的計算、接受/存儲命令、處理數據都由核心執行。各種CPU核心都具有固定的邏輯結構,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執行單元、指令級單元和匯流排介面等邏輯單元都會有科學的布局。
從雙核技術本身來看,到底什麼是雙內核?毫無疑問雙內核應該具備兩個物理上的運算內核,而這兩個內核的設計應用方式卻大有文章可作。據現有的資料顯示,AMD Opteron 處理器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考慮到了添加第二個內核,兩個CPU內核使用相同的系統請求介面SRI、HyperTransport技術和內存控制器,兼容90納米單內核處理器所使用的940引腳介面。而英特爾的雙核心卻僅僅是使用兩個完整的CPU封裝在一起,連接到同一個前端匯流排上。可以說,AMD的解決方案是真正的「雙核」,而英特爾的解決方案則是「雙芯」。可以設想,這樣的兩個核心必然會產生匯流排爭搶,影響性能。不僅如此,還對於未來更多核心的集成埋下了隱患,因為會加劇處理器爭用前端匯流排帶寬,成為提升系統性能的瓶頸,而這是由架構決定的。因此可以說,AMD的技術架構為實現雙核和多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AMD直連架構(也就是通過超傳輸技術讓CPU內核直接跟外部I/O相連,不通過前端匯流排)和集成內存控制器技術,使得每個內核都自己的高速緩存可資遣用,都有自己的專用車道直通I/O,沒有資源爭搶的問題,實現雙核和多核更容易。而Intel是多個核心共享二級緩存、共同使用前端匯流排的,當內核增多,核心的處理能力增強時,就像現在北京郊區開發的大型社區一樣,多個社區利用同一條城市快速路,肯定要遇到堵車的問題。
HT技術是超線程技術,是造就了PENTIUM 4的一個輝煌時代的武器,盡管它被評為失敗的技術,但是卻對P4起一定推廣作用,雙核心處理器是全新推出的處理器類別;HT技術是在處理器實現2個邏輯處理器,是充分利用處理器資源,雙核心處理器是集成2個物理核心,是實際意義上的雙核心處理器。其實引用《現代計算機》雜志所比喻的HT技術好比是一個能用雙手同時炒菜的廚師,並且一次一次把一碟菜放到桌面;而雙核心處理器好比2個廚師炒兩個菜,並同時把兩個菜送到桌面。很顯然雙核心處理器性能要更優越。按照技術角度PENTIUM D 8XX系列不是實際意義上的雙核心處理器,只是兩個處理器集成,但是PENTIUM D 9XX就是實際意義上雙核心處理器,而K8從一開始就是實際意義上雙核心處理器。
雙核處理器(Dual Core Processor):
雙核處理器是指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兩個運算核心,從而提高計算能力。「雙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構的高端伺服器廠商提出的,不過由於RISC架構的伺服器價格高、應用面窄,沒有引起廣泛的注意。
最近逐漸熱起來的「雙核」概念,主要是指基於X86開放架構的雙核技術。在這方面,起領導地位的廠商主要有AMD和Intel兩家。其中,兩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考慮到了對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組件都直接連接到CPU,消除系統架構方面的挑戰和瓶頸。兩個處理器核心直接連接到同一個內核上,核心之間以晶元速度通信,進一步降低了處理器之間的延遲。而Intel採用多個核心共享前端匯流排的方式。專家認為,AMD的架構對於更容易實現雙核以至多核,Intel的架構會遇到多個內核爭用匯流排資源的瓶頸問題。
雙核與雙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AMD和Intel的雙核技術在物理結構上也有很大不同之處。AMD將兩個內核做在一個Die(晶元)上,通過直連架構連接起來,集成度更高。Intel則是將放在不同Die(晶元)上的兩個內核封裝在一起,因此有人將Intel的方案稱為「雙芯」,認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雙核」。從用戶端的角度來看,AMD的方案能夠使雙核CPU的管腳、功耗等指標跟單核CPU保持一致,從單核升級到雙核,不需要更換電源、晶元組、散熱系統和主板,只需要刷新BIOS軟體即可,這對於主板廠商、計算機廠商和最終用戶的投資保護是非常有利的。客戶可以利用其現有的90納米基礎設施,通過BIOS更改移植到基於雙核心的系統。
計算機廠商可以輕松地提供同一硬體的單核心與雙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環境穩定性的客戶能夠在不中斷業務的情況下升級到雙核心。在一個機架密度較高的環境中,通過在保持電源與基礎設施投資不變的情況下移植到雙核心,客戶的系統性能將得到巨大的提升。在同樣的系統佔地空間上,通過使用雙核心處理器,客戶將獲得更高水平的計算能力和性能。
Ⅷ 計算機網路的系統組成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氣)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雖然網路類型的劃分標准各種各樣,但是從地理范圍劃分是一種大家都認可的通用網路劃分標准。按這種標准可以把各種網路類型劃分為區域網、城域網、廣域網和互聯網四種。區域網一般來說只能是一個較小區域內,城域網是不同地區的網路互聯,不過在此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這里的網路劃分並沒有嚴格意義上地理范圍的區分,只能是一個定性的概念。
Ⅸ 四核和雙核電腦上網速度有什麼區別嗎
沒多少差別
網速的快慢主要取決於你的網路環境。要獲得高網速,首先網路內部環境要好,包括你的網卡、上網方式(LAN、ADSL、56KMODEM、ISDN等)、防火牆、ISP分配給你的帶寬(如2M
ADSL比1M
ADSL帶寬寬,下載速度理論上是1MADSL的兩倍)都要好。
Ⅹ 請問廣告上聯想電腦所說的雙核技術的指什麼啊
隨著近日英特爾、AMD推出各種雙核CPU新品,「雙核」概念在業內逐漸升溫。有意思的是,雖然都是雙核,英特爾和AMD確各談各的。英特爾大談雙核到桌面,AMD則直取雙核的伺服器市場。這兩個公司雙核到底有什麼不同呢?以下是關於雙核技術的背景資料,供大家參考。
雙核技術背景
雙核處理器是指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兩個運算核心,從而提高計算能力。「雙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構的高端伺服器廠商提出的,不過由於RISC架構的伺服器價格高、應用面窄,沒有引起廣泛的注意。
不同的構架
最近逐漸熱起來的「雙核」概念,主要是指基於X86開放架構的雙核技術。在這方面,起領導地位的廠商主要有AMD和Intel兩家。其中,兩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從一開始設計時就考慮到了對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組件都直接連接到CPU,消除系統架構方面的挑戰和瓶頸。兩個處理器核心直接連接到同一個內核上,核心之間以晶元速度通信,進一步降低了處理器之間的延遲。而Intel採用多個核心共享前端匯流排的方式。專家認為,AMD的架構對於更容易實現雙核以至多核,Intel的架構會遇到多個內核爭用匯流排資源的瓶頸問題。
AMD和Intel不同的體系結構
雙核與雙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AMD和Intel的雙核技術在物理結構上也有很大不同之處。AMD將兩個內核做在一個Die(內核)上,通過直連架構連接起來,集成度更高。Intel則是採用兩個獨立的內核封裝在一起,因此有人將Intel的方案稱為「雙芯」,認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雙核」。
從用戶端的角度來看,AMD的方案能夠使雙核CPU的管腳、功耗等指標跟單核CPU保持一致,從單核升級到雙核,不需要更換電源、晶元組、散熱系統和主板,只需要刷新BIOS軟體即可,這對於主板廠商、計算機廠商和最終用戶的投資保護是非常有利的。
客戶可以利用其現有的90納米基礎設施,通過BIOS更改移植到基於雙核心的系統。計算機廠商可以輕松地提供同一硬體的單核心與雙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環境穩定性的客戶能夠在不中斷業務的情況下升級到雙核心。在一個機架密度較高的環境中,通過在保持電源與基礎設施投資不變的情況下移植到雙核心,客戶的系統性能將得到巨大的提升。在同樣的系統佔地空間上,通過使用雙核心處理器,客戶將獲得更高水平的計算能力和性能。
移動雙核時代 第三代迅馳平台
2006-01-09 15:01:39 太平洋電腦網
2003年1月9日,Intel正式發布了新一代迅馳移動技術平台--Carmel;2005年1月19日Intel發布了第二代移動迅馳技術平台--Sonoma;今天,2006年1月9日,Intel發布第三代移動迅馳技術平台--Napa。簡單地說,Napa是Intel第三代移動技術平台的名稱,它由Intel 945系列晶元組、Yonah Pentium M處理器、Intel 3945ABG無線網卡模塊組成的整合平台,相對於我們已經非常熟悉的第二代迅馳Sonoma平台最大的技術提升有,系統匯流排速率提升到667MHz,Yonah處理器推出單、雙核技術並且採用65nm製程,Intel Pro/Wireless 3945ABG無線模塊則開始兼容802.11a/b/g三種網路環境。其中,Yonah Pentium M處理器開始引入雙核技術,是這次Napa發布的一項重點技術。
Yonah Pentium M處理器
在Napa平台裡面,最為消費者所矚目的莫過於採用了雙核技術的Yonah Pentium M處理器, Yonah Pentium M處理器是採用65nm製程新一代移動處理器,不過仍然採用Socket 479針腳。它除了引入雙核技術以外,同時前端匯流排速率提升至667MHz,因為雙核心的存在而使用的SmartCache技術、新一代電源管理技術,以及開始支持SEE3多媒體指令集。
Yonah Pentium M雙核是Intel第一款在移動處理器產品裡面引入雙核技術的產品,它在一個處理器裡面植入了兩個核心單元,通過SmartCache技術共享2M L2二級緩存,根據處理任務的負荷程度,在兩個核心處理單元之間進行協調,然後分別同時進行指令運算,從而達到更高效的處理能力。雙核技術所解決的是,並發多任務運行時整體的性能。
雖然Yonah雙核Pentium M有兩個核心,但是緩存是通過SmartCache技術來共享使用2M L2緩存,而並沒有為兩個核心單獨設計二級緩存,因此匯流排速率同時提高至667MHz會相應減少處理器與晶元組之間通信存在瓶頸的可能性。
雙核心技術的引入,雖然性能方面獲得了絕對的提升,同時也提高了多任務並發運行的處理效率,但是作移動處理器產品來說,功耗有沒有得到相應的控制也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方面。Yonah Pentium M處理器的產品線當中,單核Yonah處理器的功耗還是與Dothan處理器一樣,而雙核Yonah普通版的最大運行功率達到了31W,超低電壓雙核Yonah Pentium M只有9W,低電壓單核15W,普通單核為27W,分別看看在Napa平台裡面各個晶元的最大功耗值:
晶元類型 最大功耗值
Yonah 雙核 31W
Yonah 單核 27W
Yonah 低電壓 15W
Yonah 超低電壓雙核 9W
Yonah 超低電壓單核 5.5W
Calistoga 945GM 7W
Calistoga 945PM 6W
Calistoga 945GMS 5.5-6W
ICH7-M 1.7-1.9W
3945ABG 1.35w
處理器的功耗比相應Dothan處理器保持同樣的水平,而雙核版的Pentium M處理器的功耗則有所提升,因此Intel引入了名為Intel Dynamic Power Coordination技術、Enhanced Intel Deeper Sleep節能技術,來使Napa平台可以更合理的根據用戶的應用來調整功耗,結合Intel SPeedstep自動調頻技術,Napa平台在整體功耗方面會相應到改善。
Intel Digital Media Boost也是Yonah處理器引入的一個新技術,其主要就是在SSE/SSE2 Micro Ops Fusion、SSE解碼器容量提高以及對SSE3指令集的支持,這一技術的引入,會增加Yonah處理器在多媒體應用方面的性能,對於家庭用戶來說,其娛樂性會得到改善,比如在視頻剪輯、視頻播放等應用上,性能以及效果都會得到提高。
Intel 945晶元組系列
Calistoga是移動Intel 945系列晶元組的代號,相比於Intel 915系列晶元組,Calistoga晶元組提供了系統匯流排至667MHz,支持DDR2雙通道內存,最高速率支持667MHz(PC5300),支持PCI-Express x16介面技術,Intel 945GM集成Intel Graphics Media Accelerator 950顯示單元,400MHz顯示核心,並且提升共享系統DDR2 667MHz內存為顯存。
Intel 945北橋相應地搭配ICH7-M南橋,支持6個PCI-Express x1介面,同時也支持PCI介面,SATA-300硬碟介面,最高支持3Gbps傳輸速率。另外,同樣支持HD Audio音頻技術。
有一個比較為消費者關心的是,Intel GMA950集成顯卡是否能夠支持Microsoft即將正式推出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統?經過安裝測試,在集成Intel GMA950顯示單元的Napa平台上仍然沒有辦法開啟Vista精緻的玻璃邊框效果,以及各種特效。
Intel Pro/Wireless 3945ABG無線模塊
Napa將使用Intel Pro/Wireless 3945ABG無線模塊,它支持IEEE 802.11a/b/g無線網路協議,並且在Napa中將一改在Sonoma以及之前的Carmel平台使用的PCI介面,開始使用PCI-Express x1介面,並且模塊的規格也轉為一種更小的迷你卡。
基於PCI-Express x1介面的WiFi迷你卡無疑最大的好處可以為機器節約一些資源,符合筆記本電腦機體尺寸向更便攜的方向發展,不過就目前來看,也有部分Napa平台的工程樣機仍然採用基於PCI介面的Intel 2200BG無線模塊,因此在未來Napa產品中,這兩種無線模塊會同時存在,需要一個過渡期來完成兩代無線模塊的交接。
兼容802.11a/b/g三種無線網路協議,可以使Napa有更為廣泛的應用領域,就隨著迅馳技術發展起來的無線網路市場來看,目前普遍的還是兼容802.11b/g雙模無線環境,而抗干擾能力更強的802.11a無線環境多用於一些特殊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