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安全產品

計算機網路安全產品

發布時間:2022-08-23 08:21:00

『壹』 保護計算機網路安全是所有網路使用者都應該共同維護的。以下不屬於保護計算機網路安全和信息安全的產品是

1.防火牆2.防病毒軟體3.信息加密軟體

『貳』 什麼計算機網路安全

計算機網路安全不僅包括組網的硬體、管理控制網路的軟體,也包括共享的資源,快捷的網路服務,所以定義網路安全應考慮涵蓋計算機網路所涉及的全部內容。參照ISO給出的計算機安全定義,我認為計算機網路安全是指:「保護計算機網路系統中的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不因偶然或惡意的原因遭到破壞、更改、泄露,使網路系統連續可靠性地正常運行,網路服務正常有序。」

『叄』 網路安全設備有哪些

1、防火牆

防火牆技術是通過有機結合各類用於安全管理與篩選的軟體和硬體設備,幫助計算機網路於其內、外網之間構建一道相對隔絕的保護屏障,以保護用戶資料與信息安全性的一種技術。

防火牆技術的功能主要在於及時發現並處理計算機網路運行時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數據傳輸等問題,其中處理措施包括隔離與保護。

同時可對計算機網路安全當中的各項操作實施記錄與檢測,以確保計算機網路運行的安全性,保障用戶資料與信息的完整性,為用戶提供更好、更安全的計算機網路使用體驗。

主要是在兩個網路之間做隔離並需要數據交換,網閘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

『肆』 網路安全產品銷售許可制度兩個許可證

摘要 一、許可辦理依據

『伍』 信息安全類產品分幾類

一、物理安全產品(physicalsecurityproct):

採用一定信息計算實現的,用以保護環境、設備、設施以及介質免遭物理破壞的信息安全產品。包括:

1,環境安全,區域防護、災難防護與恢復、容災恢復計劃輔助支持

2,設備安全,設備防盜、設備防毀、防線路截獲、抗電磁干擾、電源保護3.介質安全-----介質保護、介質數據安全

二、主機及其計算環境安全類():

部署在主機及其計算環境中,保護用戶計算環境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信息安全產品。包括:

1,身份鑒別,電子信息鑒別(主機)、生物信息鑒別(主機)

2,計算環境防護,可信計算、主機入侵檢測、主機訪問控制、個人防火牆、終端使用安全

3,防惡意代碼,計算機病毒防治、特定代碼防範

4,操作系統安全,安全操作系統、操作系統安全部件

三、網路通信安全類():

部署在網路設備或通信終端上,用於監測、保護網路通信,保障網路通信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信息安全產品。包括:

1,通信安全,通信鑒別、通信保密

2,網路監測,網路入侵檢測、網路活動監測與分析

四、邊界安全類(boundarysecurityproct):

部署在安全域的邊界上,用於防禦安全域外部對內部網路/主機設備進行攻擊、滲透或安全域內部網路/主機設備向外部泄漏敏感信息的信息安全產品。包括:

1,邊界隔離,安全隔離卡、安全隔離與信息交換

2,入侵防範,入侵防禦系統、網路惡意代碼防範、可用性保障(抗DoS)

3,邊界訪問控制,防火牆、安全路由器、安全交換機

4,網路終端安全,終端接入控制

5,內容安全,信息內容過濾與控制。

(5)計算機網路安全產品擴展閱讀:

安全指標

1、保密性

在加密技術的應用下,網路信息系統能夠對申請訪問的用戶展開刪選,允許有許可權的用戶訪問網路信息,而拒絕無許可權用戶的訪問申請。

2、完整性

在加密、散列函數等多種信息技術的作用下,網路信息系統能夠有效阻擋非法與垃圾信息,提升整個系統的安全性。

3、可用性

網路信息資源的可用性不僅僅是向終端用戶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資源,還能夠在系統遭受破壞時快速恢復信息資源,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信息安全

『陸』 計算機網路安全有那些類容

網路安全概述

網路安全的定義

什麼是計算機網路安全,盡管現在這個詞很火,但是真正對它有個正確認識的人並不多。事實上要正確定義計算機網路安全並不容易,困難在於要形成一個足夠去全面而有效的定義。通常的感覺下,安全就是"避免冒險和危險"。在計算機科學中,安全就是防止:

未授權的使用者訪問信息

未授權而試圖破壞或更改信息

這可以重述為"安全就是一個系統保護信息和系統資源相應的機密性和完整性的能力"。注意第二個定義的范圍包括系統資源,即CPU、硬碟、程序以及其他信息。

在電信行業中,網路安全的含義包括:關鍵設備的可靠性;網路結構、路由的安全性;具有網路監控、分析和自動響應的功能;確保網路安全相關的參數正常;能夠保護電信網路的公開伺服器(如撥號接入伺服器等)以及網路數據的安全性等各個方面。其關鍵是在滿足電信網路要求,不影響網路效率的同時保障其安全性。

電信行業的具體網路應用(結合典型案例)

電信整個網路在技術上定位為以光纖為主要傳輸介質,以IP為主要通信協議。所以我們在選用安防產品時必須要達到電信網路的要求。如防火牆必須滿足各種路由協議,QOS的保證、MPLS技術的實現、速率的要求、冗餘等多種要求。這些都是電信運營商應該首先考慮的問題。電信網路是提供信道的,所以IP優化尤其重要,至少包括包括如下幾個要素:

網路結構的IP優化。網路體系結構以IP為設計基礎,體現在網路層的層次化體系結構,可以減少對傳統傳輸體系的依賴。

IP路由協議的優化。

IP包轉發的優化。適合大型、高速寬頻網路和下一代網際網路的特徵,提供高速路由查找和包轉發機制。

帶寬優化。在合理的QoS控制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光纖的帶寬。

穩定性優化。最大限度的利用光傳輸在故障恢復方面快速切換的能力,快速恢復網路連接,避免路由表顫動引起的整網震盪,提供符合高速寬頻網路要求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從骨幹層網路承載能力,可靠性,QoS,擴展性,網路互聯,通信協議,網管,安全,多業務支持等方面論述某省移動互聯網工程的技術要求。

骨幹層網路承載能力

骨幹網採用的高端骨幹路由器設備可提供155M POS埠。進一步,支持密集波分復用(DWDM)技術以提供更高的帶寬。網路核心與信息匯聚點的連接速率為155M連接速率,連接全部為光纖連接。

骨幹網設備的無阻塞交換容量具備足夠的能力滿足高速埠之間的無丟包線速交換。骨幹網設備的交換模塊或介面模塊應提供足夠的緩存和擁塞控制機制,避免前向擁塞時的丟包。

可靠性和自愈能力

包括鏈路冗餘、模塊冗餘、設備冗餘、路由冗餘等要求。對某省移動互聯網工程這樣的運營級寬頻IP骨幹網路來說,考慮網路的可靠性及自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鏈路冗餘。在骨幹設備之間具備可靠的線路冗餘方式。建議採用負載均衡的冗餘方式,即通常情況下兩條連接均提供數據傳輸,並互為備份。充分體現採用光纖技術的優越性,不會引起業務的瞬間質量惡化,更不會引起業務的中斷。

模塊冗餘。骨幹設備的所有模塊和環境部件應具備1+1或1:N熱備份的功能,切換時間小於3秒。所有模塊具備熱插拔的功能。系統具備99.999%以上的可用性。

設備冗餘。提供由兩台或兩台以上設備組成一個虛擬設備的能力。當其中一個設備因故障停止工作時,另一台設備自動接替其工作,並且不引起其他節點的路由表重新計算,從而提高網路的穩定性。切換時間小於3秒,以保證大部分IP應用不會出現超時錯誤。

路由冗餘。網路的結構設計應提供足夠的路由冗餘功能,在上述冗餘特性仍不能解決問題,數據流應能尋找其他路徑到達目的地址。在一個足夠復雜的網路環境中,網路連接發生變化時,路由表的收斂時間應小於30秒。

擁塞控制與服務質量保障

擁塞控制和服務質量保障(QoS)是公眾服務網的重要品質。由於接入方式、接入速率、應用方式、數據性質的豐富多樣,網路的數據流量突發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網路對擁塞的控制和對不同性質數據流的不同處理是十分重要的。

業務分類。網路設備應支持6~8種業務分類(CoS)。當用戶終端不提供業務分類信息時,網路設備應根據用戶所在網段、應用類型、流量大小等自動對業務進行分類。

接入速率控制。接入本網路的業務應遵守其接入速率承諾。超過承諾速率的數據將被丟棄或標以最低的優先順序。

隊列機制。具有先進的隊列機制進行擁塞控制,對不同等級的業務進行不同的處理,包括時延的不同和丟包率的不同。

先期擁塞控制。當網路出現真正的擁塞時,瞬間大量的丟包會引起大量TCP數據同時重發,加劇網路擁塞的程度並引起網路的不穩定。網路設備應具備先進的技術,在網路出現擁塞前就自動採取適當的措施,進行先期擁塞控制,避免瞬間大量的丟包現象。

資源預留。對非常重要的特殊應用,應可以採用保留帶寬資源的方式保證其QoS。

埠密度擴展。設備的埠密度應能滿足網路擴容時設備間互聯的需要。

網路的擴展能力

網路的擴展能力包括設備交換容量的擴展能力、埠密度的擴展能力、骨幹帶寬的擴展,以及網路規模的擴展能力。

交換容量擴展。交換容量應具備在現有基礎上繼續擴充多容量的能力,以適應數據類業務急速膨脹的現實。

骨幹帶寬擴展。骨幹帶寬應具備高的帶寬擴展能力,以適應數據類業務急速膨脹的現實。

網路規模擴展。網路體系、路由協議的規劃和設備的CPU路由處理能力,應能滿足本網路覆蓋某省移動整個地區的需求。

與其他網路的互聯

保證與中國移動互聯網,INTERNET國內國際出口的無縫連接。

通信協議的支持

以支持TCP/IP協議為主,兼支持IPX、DECNET、APPLE-TALK等協議。提供服務營運級別的網路通信軟體和網際操作系統。

支持RIP、RIPv2、OSPF、IGRP、EIGRP、ISIS等路由協議。根據本網規模的需求,必須支持OSPF路由協議。然而,由於OSPF協議非常耗費CPU和內存,而本網路未來十分龐大復雜,必須採取合理的區域劃分和路由規劃(例如網址匯總等)來保證網路的穩定性。

支持BGP4等標準的域間路由協議,保證與其他IP網路的可靠互聯。

支持MPLS標准,便於利用MPLS開展增值業務,如VPN、TE流量工程等。

網路管理與安全體系

支持整個網路系統各種網路設備的統一網路管理。

支持故障管理、記帳管理、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五功能。

支持系統級的管理,包括系統分析、系統規劃等;支持基於策略的管理,對策略的修改能夠立即反應到所有相關設備中。

網路設備支持多級管理許可權,支持RADIUS、TACACS+等認證機制。

對網管、認證計費等網段保證足夠的安全性。

IP增值業務的支持

技術的發展和大量用戶應用需求將誘發大量的在IP網路基礎上的新業務。因此,運營商需要一個簡單、集成化的業務平台以快速生成業務。MPLS技術正是這種便於電信運營商大規模地快速開展業務的手段。

傳送時延

帶寬成本的下降使得當今新型電信服務商在進行其網路規劃時,會以系統容量作為其主要考慮的要素。但是,有一點需要提起注意的是,IP技術本身是面向非連接的技術,其最主要的特點是,在突發狀態下易於出現擁塞,因此,即使在高帶寬的網路中,也要充分考慮端到端的網路傳送時延對於那些對時延敏感的業務的影響,如根據ITU-T的標准端到端的VoIP應用要求時延小於150ms。對於應用型實際運營網路,尤其當網路負荷增大時,如何確保時延要求更為至關重要,要確保這一點的關鍵在於採用設備對於延遲的控制能力,即其延遲能力在小負荷和大量超負荷時延遲是否都控制在敏感業務的可忍受范圍內。

RAS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

RAS是運營級網路必須考慮的問題,如何提供具有99.999%的業務可用性的網路是網路規劃和設計的主要考慮。在進行網路可靠性設計時,關鍵點在於網路中不能因出現單點故障而引起全網癱瘓,特別在對於象某省移動這些的全省骨幹網而言更是如此。為此,必須從單節點設備和端到端設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Cisco7500系列路由器具有最大的單節點可靠性,包括電源冗餘備份,控制板備份,交換矩陣備份,風扇的合理設計等功能;整體上,Cisco通過提供MPLSFRR和MPLS流量工程技術,可以保證通道級的快速保護切換,從而最大程度的保證了端到端的業務可用性。

虛擬專用網(VPN)

虛擬專用網是目前獲得廣泛應用,也是目前運營商獲得利潤的一種主要方式。除了原有的基於隧道技術,如IPSec、L2TP等來構造VPN之外,Cisco還利用新型的基於標準的MPLSVPN來構造Intrane和Extranet,並可以通過MPLSVPN技術提供Carrier'sCarrier服務。這從網路的可擴展性,可操作性等方面開拓了一條新的途徑;同時,極大地簡化了網路運營程序,從而極大地降低了運營費用。另外,採用Cisco跨多個AS及多個域內協議域的技術可使某省移動可隨著其網路的不斷增長擴展其MPLSVPN業務的實施,並可與其他運營商合作實現更廣闊的業務能力。

服務質量保證

通常的Internet排隊機制如:CustomerQueue,PriorityQueue,CBWFQ,WRR,WRED等技術不能完全滿足對時延敏感業務所要求的端到端時延指標。為此,選用MDRR/WRED技術,可以為對時延敏感業務生成單獨的優先順序隊列,保證時延要求;同時還專門對基於Multicast的應用提供了專門的隊列支持,從而從真正意義上向網上實時多媒體應用邁進一步。

根據以上對電信行業的典型應用的分析,我們認為,以上各條都是運營商最關心的問題,我們在給他們做網路安全解決方案時必須要考慮到是否滿足以上要求,不影響電信網路的正常使用,可以看到電信網路對網路安全產品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網路安全風險分析

瞄準網路存在的安全漏洞,黑客們所製造的各類新型的風險將會不斷產生,這些風險由多種因素引起,與網路系統結構和系統的應用等因素密切相關。下面從物理安全、網路安全、系統安全、應用安全及管理安全進行分類描述:

1、物理安全風險分析

我們認為網路物理安全是整個網路系統安全的前提。物理安全的風險主要有:

地震、水災、火災等環境事故造成整個系統毀滅

電源故障造成設備斷電以至操作系統引導失敗或資料庫信息丟失

電磁輻射可能造成數據信息被竊取或偷閱

不能保證幾個不同機密程度網路的物理隔離

2、網路安全風險分析

內部網路與外部網路間如果在沒有採取一定的安全防護措施,內部網路容易遭到來自外網的攻擊。包括來自internet上的風險和下級單位的風險。

內部局網不同部門或用戶之間如果沒有採用相應一些訪問控制,也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或非法攻擊。據調查統計,已發生的網路安全事件中,70%的攻擊是來自內部。因此內部網的安全風險更嚴重。內部員工對自身企業網路結構、應用比較熟悉,自已攻擊或泄露重要信息內外勾結,都將可能成為導致系統受攻擊的最致命安全威脅。

3、系統的安全風險分析

所謂系統安全通常是指網路操作系統、應用系統的安全。目前的操作系統或應用系統無論是Windows還是其它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統以及其它廠商開發的應用系統,其開發廠商必然有其Back-Door。而且系統本身必定存在安全漏洞。這些"後門"或安全漏洞都將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因此應正確估價自己的網路風險並根據自己的網路風險大小作出相應的安全解決方案。

4、應用的安全風險分析

應用系統的安全涉及很多方面。應用系統是動態的、不斷變化的。應用的安全性也是動態的。比如新增了一個新的應用程序,肯定會出現新的安全漏洞,必須在安全策略上做一些調整,不斷完善。

4.1 公開伺服器應用

電信省中心負責全省的匯接、網路管理、業務管理和信息服務,所以設備較多包括全省用戶管理、計費伺服器、認證伺服器、安全伺服器、網管伺服器、DNS伺服器等公開伺服器對外網提供瀏覽、查錄、下載等服務。既然外部用戶可以正常訪問這些公開伺服器,如果沒有採取一些訪問控制,惡意入侵者就可能利用這些公開伺服器存在的安全漏洞(開放的其它協議、埠號等)控制這些伺服器,甚至利用公開伺服器網路作橋梁入侵到內部區域網,盜取或破壞重要信息。這些伺服器上記錄的數據都是非常重要的,完成計費、認證等功能,他們的安全性應得到100%的保證。

4.2 病毒傳播

網路是病毒傳播的最好、最快的途徑之一。病毒程序可以通過網上下載、電子郵件、使用盜版光碟或軟盤、人為投放等傳播途徑潛入內部網。網路中一旦有一台主機受病毒感染,則病毒程序就完全可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擴散,傳播到網路上的所有主機,有些病毒會在你的系統中自動打包一些文件自動從發件箱中發出。可能造成信息泄漏、文件丟失、機器死機等不安全因素。

4.3信息存儲

由於天災或其它意外事故,資料庫伺服器造到破壞,如果沒有採用相應的安全備份與恢復系統,則可能造成數據丟失後果,至少可能造成長時間的中斷服務。

4.4 管理的安全風險分析

管理是網路中安全最最重要的部分。責權不明,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及缺乏可操作性等都可能引起管理安全的風險。

比如一些員工或管理員隨便讓一些非本地員工甚至外來人員進入機房重地,或者員工有意無意泄漏他們所知道的一些重要信息,而管理上卻沒有相應制度來約束。當網路出現攻擊行為或網路受到其它一些安全威脅時(如內部人員的違規操作等),無法進行實時的檢測、監控、報告與預警。同時,當事故發生後,也無法提供黑客攻擊行為的追蹤線索及破案依據,即缺乏對網路的可控性與可審查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站點的訪問活動進行多層次的記錄,及時發現非法入侵行為。

建立全新網路安全機制,必須深刻理解網路並能提供直接的解決方案,因此,最可行的做法是管理制度和技術解決方案的結合。

安全需求分析

1、物理安全需求

針對重要信息可能通過電磁輻射或線路干擾等泄漏。需要對存放絕密信息的機房進行必要的設計,如構建屏蔽室。採用輻射干擾機,防止電磁輻射泄漏機密信息。對存有重要資料庫且有實時性服務要求的伺服器必須採用UPS不間斷穩壓電源,且資料庫伺服器採用雙機熱備份,數據遷移等方式保證資料庫伺服器實時對外部用戶提供服務並且能快速恢復。

2、系統安全需求

對於操作系統的安全防範可以採取如下策略:盡量採用安全性較高的網路操作系統並進行必要的安全配置、關閉一些起不常用卻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用、對一些關鍵文件(如UNIX下:/.rhost、etc/host、passwd、shadow、group等)使用許可權進行嚴格限制、加強口令字的使用、及時給系統打補丁、系統內部的相互調用不對外公開。

應用系統安全上,主要考慮身份鑒別和審計跟蹤記錄。這必須加強登錄過程的身份認證,通過設置復雜些的口令,確保用戶使用的合法性;其次應該嚴格限制登錄者的操作許可權,將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圍內。充分利用操作系統和應用系統本身的日誌功能,對用戶所訪問的信息做記錄,為事後審查提供依據。我們認為採用的入侵檢測系統可以對進出網路的所有訪問進行很好的監測、響應並作記錄。

3、防火牆需求

防火牆是網路安全最基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防火牆可以實現內部、外部網或不同信任域網路之間的隔離,達到有效的控制對網路訪問的作用。

3.1省中心與各下級機構的隔離與訪問控制

防火牆可以做到網路間的單向訪問需求,過濾一些不安全服務;

防火牆可以針對協議、埠號、時間、流量等條件實現安全的訪問控制。

防火牆具有很強的記錄日誌的功能,可以對您所要求的策略來記錄所有不安全的訪問行為。

3.2公開伺服器與內部其它子網的隔離與訪問控制

利用防火牆可以做到單向訪問控制的功能,僅允許內部網用戶及合法外部用戶可以通過防火牆來訪問公開伺服器,而公開伺服器不可以主動發起對內部網路的訪問,這樣,假如公開伺服器造受攻擊,內部網由於有防火牆的保護,依然是安全的。

4、加密需求

目前,網路運營商所開展的VPN業務類型一般有以下三種:

1.撥號VPN業務(VPDN)2.專線VPN業務3.MPLS的VPN業務

移動互連網路VPN業務應能為用戶提供撥號VPN、專線VPN服務,並應考慮MPLSVPN業務的支持與實現。

VPN業務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業務承載網路(2)業務管理中心(3)接入系統(4)用戶系統

我們認為實現電信級的加密傳輸功能用支持VPN的路由設備實現是現階段最可行的辦法。

5、安全評估系統需求

網路系統存在安全漏洞(如安全配置不嚴密等)、操作系統安全漏洞等是黑客等入侵者攻擊屢屢得手的重要因素。並且,隨著網路的升級或新增應用服務,網路或許會出現新的安全漏洞。因此必需配備網路安全掃描系統和系統安全掃描系統檢測網路中存在的安全漏洞,並且要經常使用,對掃描結果進行分析審計,及時採取相應的措施填補系統漏洞,對網路設備等存在的不安全配置重新進行安全配置。

6、入侵檢測系統需求

在許多人看來,有了防火牆,網路就安全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防火牆是實現網路安全最基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防火牆可以對所有的訪問進行嚴格控制(允許、禁止、報警)。但它是靜態的,而網路安全是動態的、整體的,黑客的攻擊方法有無數,防火牆不是萬能的,不可能完全防止這些有意或無意的攻擊。必須配備入侵檢測系統,對透過防火牆的攻擊進行檢測並做相應反應(記錄、報警、阻斷)。入侵檢測系統和防火牆配合使用,這樣可以實現多重防護,構成一個整體的、完善的網路安全保護系統。

7、防病毒系統需求

針對防病毒危害性極大並且傳播極為迅速,必須配備從伺服器到單機的整套防病毒軟體,防止病毒入侵主機並擴散到全網,實現全網的病毒安全防護。並且由於新病毒的出現比較快,所以要求防病毒系統的病毒代碼庫的更新周期必須比較短。

8、數據備份系統

安全不是絕對的,沒有哪種產品的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但我們的許多數據需要絕對的保護。最安全的、最保險的方法是對重要數據信息進行安全備份,通過網路備份與災難恢復系統進行定時自動備份數據信息到本地或遠程的磁帶上,並把磁帶與機房隔離保存於安全位置。如果遇到系統來重受損時,可以利用災難恢復系統進行快速恢復。

9、安全管理體制需求

安全體系的建立和維護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很高的安全意識來保障。安全意識可以通過安全常識培訓來提高,行為的約束只能通過嚴格的管理體制,並利用法律手段來實現。因些必須在電信部門系統內根據自身的應用與安全需求,制定安全管理制度並嚴格按執行,並通過安全知識及法律常識的培訓,加強整體員工的自身安全意識及防範外部入侵的安全技術。

安全目標

通過以上對網路安全風險分析及需求分析,再根據需求配備相應安全設備,採用上述方案,我們認為一個電信網路應該達到如下的安全目標:

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網路安全與網路管理策略並加強培訓,提高整體人員的安全意識及反黑技術。

利用防火牆實現內外網或不信任域之間的隔離與訪問控制並作日誌;

通過防火牆的一次性口令認證機制,實現遠程用戶對內部網訪問的細粒度訪問控制;

通過入侵檢測系統全面監視進出網路的所有訪問行為,及時發現和拒絕不安全的操作和黑客攻擊行為並對攻擊行為作日誌;

通過網路及系統的安全掃描系統檢測網路安全漏洞,減少可能被黑客利用的不安全因素;

利用全網的防病毒系統軟體,保證網路和主機不被病毒的侵害;

備份與災難恢復---強化系統備份,實現系統快速恢復;

通過安全服務提高整個網路系統的安全性。

『柒』 計算機網路安全設備常用哪些

網路安全的設備主要是防火牆,防止外部網路對內網的訪問,當然有些防火牆包含了VPN的技術,就是加密的通道技術,現在有兩種,主要是IPSEC和SSL。那麼在這兩種加密的通道技術就包含了密碼學的東西,比如說IPSEC隧道技術中就用到了HASH演算法(MD5和SHA1),DES的演算法(3DES),具體的演算法你可以在網上查,目前還有一個是防水牆設備,是防止信息泄漏的,比如在內部網主機上,通過網路、存儲介質、列印機等媒介,有意或無意的擴散本地機密信息 ,總之安全設備有:防水牆、防火牆、虛擬專用網、入侵檢測系統等多種。
我知道的就這么多了

『捌』 簡述計算機的網路安全技術有哪些常用技術

計算機的網路安全技術常用技術有:

一、病毒防護技術

阻止病毒的傳播。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SMTP伺服器、網路伺服器、群件伺服器上安裝病毒過濾軟體。在桌面PC安裝病毒監控軟體。在防火牆、代理伺服器及PC上安裝Java及ActiveX控制掃描軟體,禁止未經許可的控制項下載和安裝。

二、入侵檢測技術

利用防火牆技術,經過仔細的配置,通常能夠在內外網之間提供安全的網路保護,降低了網路安全風險。入侵檢測系統是新型網路安全技術,目的是提供實時的入侵檢測及採取相應的防護手段,如記錄證據用於跟蹤和恢復、斷開網路連接等。

三、安全掃描技術

網路安全技術中,另一類重要技術為安全掃描技術。安全掃描技術與防火牆、安全監控系統互相配合能夠提供很高安全性的網路。

安全掃描工具源於Hacker在入侵網路系統時採用的工具。商品化的安全掃描工具為網路安全漏洞的發現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安全掃描工具通常也分為基於伺服器和基於網路的掃描器。

四、認證簽名技術

認證技術主要解決網路通訊過程中通訊雙方的身份認可,數字簽名作為身份認證技術中的一種具體技術,同時數字簽名還可用於通信過程中的不可抵賴要求的實現。

該種認證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種認證方式,用於操作系統登錄、telnet、rlogin等,但由於此種認證方式過程不加密,即password容易被監聽和解密。

五、應用安全技術

由於應用系統的復雜性,有關應用平台的安全問題是整個安全體系中最復雜的部分。下面的幾個部分列出了在Internet/Intranet中主要的應用平台服務的安全問題及相關技術。

同時,新發現的針對BIND-NDS實現的安全漏洞也開始發現,而絕大多數的域名系統均存在類似的問題。如由於DNS查詢使用無連接的UDP協議,利用可預測的查詢ID可欺騙域名伺服器給出錯誤的主機名-IP對應關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安全技術

『玖』 網路安全技術應用有哪些

1、瑞星

是國產殺軟的龍頭老大,其監控能力是十分強大的,但同時佔用系統資源較大。瑞星採用第八代殺毒引擎,能夠快速、徹底查殺大小各種病毒,這個絕對是全國頂尖的。但是瑞星的網路監控不行,最好再加上瑞星防火牆彌補缺陷。另外,瑞星2009的網頁監控更是疏而不漏,這是雲安全的結果。

2、金山毒霸

金山毒霸是金山公司推出的電腦安全產品,監控、殺毒全面、可靠,佔用系統資源較少。其軟體的組合版功能強大(毒霸主程序、金山清理專家、金山網鏢),集殺毒、監控、防木馬、防漏洞為一體,是一款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殺毒軟體。


3、江民

是一款老牌的殺毒軟體了。它具有良好的監控系統,獨特的主動防禦使不少病毒望而卻步。建議與江民防火牆配套使用。本人在多次病毒測試中,發現江民的監控效果非常出色,可以與國外殺軟媲美。佔用資源不是很大。是一款不錯的殺毒軟體。

4、NOD32

NOD32是ESET公司的產品,為了保證重要信息的安全,在平靜中呈現極佳的性能。不需要那些龐大的互聯網安全套裝,ESET NOD32就可針對肆虐的病毒威脅為您提供快速而全面的保護。

5、安全衛士360

360安全衛士是一款由奇虎公司推出的完全免費(奇虎官方聲明:「永久免費」)的安全類上網輔助工具軟體,擁有木馬查殺、惡意軟體清理、漏洞補丁修復、電腦全面體檢、垃圾和痕跡清理、系統優化等多種功能。

『拾』 計算機網路安全中安全工具有哪些

從技術角度看,計算機信息安全是一個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邊緣性綜合學科。我們首先介紹以下幾個概念。

計算機系統(computer system)也稱計算機信息系統(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是由計算機及其相關的和配套的設備、設施(含網路)構成的,並按一定的應用目標和規則對信息進行採集、加工、存儲、傳輸、檢索等處理的人
機系統。計算機信息安全(computer system
security)中的「安全」一詞是指將服務與資源的脆弱性降到最低限度。脆弱性是指計算機系統的任何弱點。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將「計算機安全」定義為:「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和採取的技術和管理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
遭到破壞、更改和泄露。」此概念偏重於靜態信息保護。也有人將「計算機安全」定義為:「計算機的硬體、軟體和數據受到保護,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
壞、更改和泄露,系統連續正常運行。」該定義著重於動態意義描述。

在美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的文獻中,給出了安全的五個屬性:可用性、可靠性、完整性、保密性和不可抵賴性。這五個屬性適用於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教育、娛樂、醫療、運輸、國家安全、電力供給及分配、通信等廣泛領域。這五個屬性定義如下:

可用性(Availability):得到授權的實體在需要時可訪問資源和服務。可用性是指無論何時,只要用戶需要,信息系統必須是可用的,也就是說信息
系統不能拒絕服務。網路最基本的功能是向用戶提供所需的信息和通信服務,而用戶的通信要求是隨機的,多方面的(話音、數據、文字和圖像等),有時還要求時
效性。網路必須隨時滿足用戶通信的要求。攻擊者通常採用佔用資源的手段阻礙授權者的工作。可以使用訪問控制機制,阻止非授權用戶進入網路,從而保證網路系
統的可用性。增強可用性還包括如何有效地避免因各種災害(戰爭、地震等)造成的系統失效。

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系統在規定條件下和規定時間內、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可靠性是網路安全最基本的要求之一,網路不可靠,事故
不斷,也就談不上網路的安全。目前,對於網路可靠性的研究基本上偏重於硬體可靠性方面。研製高可靠性元器件設備,採取合理的冗餘備份措施仍是最基本的可靠
性對策,然而,有許多故障和事故,則與軟體可靠性、人員可靠性和環境可靠性有關。

完整性(Integrity):信息不被偶然或蓄意地刪除、修改、偽造、亂序、重放、插入等破壞的特性。只有得到允許的人才能修改實體或進程,並且能夠判
別出實體或進程是否已被篡改。即信息的內容不能為未授權的第三方修改。信息在存儲或傳輸時不被修改、破壞,不出現信息包的丟失、亂序等。

保密性(Confidentiality):保密性是指確保信息不暴露給未授權的實體或進程。即信息的內容不會被未授權的第三方所知。這里所指的信息不但
包括國家秘密,而且包括各種社會團體、企業組織的工作秘密及商業秘密,個人的秘密和個人私密(如瀏覽習慣、購物習慣)。防止信息失竊和泄露的保障技術稱為
保密技術。

不可抵賴性(Non-Repudiation):也稱作不可否認性。不可抵賴性是面向通信雙方(人、實體或進程)信息真實同一的安全要求,它包括收、發雙
方均不可抵賴。一是源發證明,它提供給信息接收者以證據,這將使發送者謊稱未發送過這些信息或者否認它的內容的企圖不能得逞;二是交付證明,它提供給信息
發送者以證明這將使接收者謊稱未接收過這些信息或者否認它的內容的企圖不能得逞。

除此之外計算機網路信息系統的其他安全屬性還包括:

可控性:可控性就是對信息及信息系統實施安全監控。管理機構對危害國家信息的來往、使用加密手段從事非法的通信活動等進行監視審計,對信息的傳播及內容具有控制能力。

可審查性:使用審計、監控、防抵賴等安全機制,使得使用者(包括合法用戶、攻擊者、破壞者、抵賴者)的行為有證可查,並能夠對網路出現的安全問題提供調查
依據和手段。審計是通過對網路上發生的各種訪問情況記錄日誌,並對日誌進行統計分析,是對資源使用情況進行事後分析的有效手段,也是發現和追蹤事件的常用
措施。審計的主要對象為用戶、主機和節點,主要內容為訪問的主體、客體、時間和成敗情況等。

認證:保證信息使用者和信息服務者都是真實聲稱者,防止冒充和重演的攻擊。

訪問控制:保證信息資源不被非授權地使用。訪問控制根據主體和客體之間的訪問授權關系,對訪問過程做出限制。

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在安全法律、法規、政策的支持與指導下,通過採用合適的安全技術與安全管理措施,維護計算機信息安全。我們應當保障計算機及其相關
的和配套的設備、設施(含網路)的安全,運行環境的安全,保障信息的安全,保障計算機功能的正常發揮,以維護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運行。計算機信息安全涉
及物理安全(實體安全)、運行安全和信息安全三個方面。

(1)物理安全(Physical Security )

保護計算機設備、設施(含網路)以及其它媒體免遭地震、水災、火災、有害氣體和其它環境事故(如電磁污染等)破壞的措施、過程。特別是避免由於電磁泄漏產生信息泄露,從而干擾他人或受他人干擾。物理安全包括環境安全,設備安全和媒體安全三個方面。

(2)運行安全(Operation Security )

為保障系統功能的安全實現,提供一套安全措施(如風險分析,審計跟蹤,備份與恢復,應急等)來保護信息處理過程的安全。它側重於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避免因
為系統的崩潰和損壞而對系統存貯、處理和傳輸的信息造成破壞和損失。運行安全包括風險分析,審計跟蹤,備份與恢復,應急四個方面。

風險分析是指為了使計算機信息系統能安全地運行,首先了解影響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的諸多因素和存在的風險,從而進行風險分析,找出克服這些風險的方法。

審計跟蹤是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所提供的審計跟蹤工具,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工作過程進行詳盡的跟蹤記錄,同時保存好審計記錄和審計日誌,並從中發現和及時解決問題,保證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可靠地運行。這就要求系統管理員要認真負責,切實保存、維護和管理審計日誌。

應急措施和備份恢復應同時考慮。首先要根據所用信息系統的功能特性和災難特點制定包括應急反應、備份操作、恢復措施三個方面內容的應急計劃,一旦發生災害事件,就可按計劃方案最大限度地恢復計算機系統的正常運行。

(3)信息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 )

防止信息財產被故意的或偶然的非授權泄露、更改、破壞或使信息被非法的系統辨識,控制。即確保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避免攻擊者利用系統
的安全漏洞進行竊聽、冒充、詐騙等有損於合法用戶的行為。本質上是保護用戶的利益和隱私。信息安全包括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安全,網路安全,病毒防護,訪
問控制,加密與鑒別七個方面。

網路信息既有存儲於網路節點上信息資源,即靜態信息,又有傳播於網路節點間的信息,即動態信息。而這些靜態信息和動態信息中有些是開放的,如廣告、公共信息等,有些是保密的,如私人間的通信、政府及軍事部門、商業機密等。信息根據敏感性可分為以下類別。

非保密的:不需保護。其實例包括出版的年度報告、新聞信件等。

內部使用的:在公司和組織內部不需保護,可任意使用,但不對外。實例包括策略、標准、備忘錄和組織內部的電話記錄本等。

受限制的:包括那些泄漏後不會損害公司和組織的最高利益的信息。例如客戶數據和預算信息等。

保密的:包括那些泄漏後會嚴重損害公司和組織利益的信息。例如市場策略和專用軟體等。保密數據根據其保密程度可分為秘密、機密、絕密三類。敏感性程度依次遞增這是按照泄漏後對公司和組織利益的損害程度來排序的。

計算機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的重點是維護國家事務、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尖端科學技術等重要領域的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

我國公安部主管全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工作。國家安全部、國家保密局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國務院規定的職責范圍內做好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的有
關工作。計算機信息系統實行安全等級保護。安全等級的劃分標准和安全等級保護的具體辦法,由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計算機信息系統的使用單位應當建立健
全安全管理制度,負責本單位計算機信息系統的安全保護工作。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安全產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vivoy67設置3g網路 瀏覽:743
無線網路安全監管找哪家 瀏覽:369
移動共享網路老是掉線怎麼辦 瀏覽:892
為家庭或辦公室設置無線網路 瀏覽:772
雅蘭仕網路盒怎麼安裝軟體 瀏覽:924
無線網路會因瀏覽的內容遭禁用嗎 瀏覽:86
網路安全大事件2 瀏覽:876
無線路由器改裝網路 瀏覽:274
網路商是什麼 瀏覽:930
廁所無線網路怎麼設置 瀏覽:18
gps測量儀器怎麼設置網路 瀏覽:640
wifi網路丟失怎麼開啟 瀏覽:766
如何看待網路暴力的狗 瀏覽:458
為什麼網路連上了又自動掉 瀏覽:629
4g網路卡怎麼辦理 瀏覽:963
網路信號截取設備 瀏覽:376
電視這么調連接網路 瀏覽:872
網路無線廣播通信系統網路架構圖 瀏覽:741
北海網路安全會議 瀏覽:539
移動卡的網路模式怎麼調 瀏覽:83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