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中糾錯碼有哪些

計算機網路中糾錯碼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12 05:56:10

『壹』 計算機網路都是怎樣運行的

鑒於計算機網路規模巨大、聯系面廣、涉及因素多,通常要劃分成各種特定問題,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或弱化次要因素,並進行概括、抽象,建立典型化模型來加以研究
組建計算機網路時,首先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和理論問題。目的是在滿足應用需求和客觀約束條件下,以最少的投入(包括人力 、物力、財力、時間等),設計、建造一個安全、可靠 、有效、運行良好 、適應性強、易管理、易維護、易改造、易擴充的計算機網路,並預計回答資金回收期限以及可能獲得的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問題。優化設計分為 3個階段 :① 需求分析與規劃階段。應對需求和環境進行調查 ,收集 、整理必要的資料與數據,包括應用目的、信息格式、通信量、響應時間、差錯率、可靠性要求、選用的標准,以及現有設備、用戶分布、地理環境、自然條件 、氣象特徵、外界影響等 ,目的是明確需求、找出關鍵環節、規劃項目的總體輪廓。②網路總體設計階段。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應根據應用需求,確定網路的總體框架和重要的網路參數,必須對一些重要的關鍵問題做出抉擇,如選用何種拓撲結構,設備的選型、安置和連接方法,通信介質的選擇、線路布局和容量分配,通信規程以及路由、流量和差錯控制技術,網路業務的種類、服務質量及高層協議的選擇等。③設計方案評測階段。根據評測目標。建立各種數學模型(如預測模型、優化模型、性能評價模型等),以便對網路的性能、費用、工期時限、效益概算、資金回收期限等進行分析與評價,給出技術與經濟可行性結論。如果結論達不到預計要求,應視情況,部分或全部進行重新網路優化設計。
網路體系結構編輯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是一組用於規劃、設計、組建計算機網路所需遵循的原則和依據,包括層次結構、功能劃分、協議規范、過程描述等內容。對計算機網路發展最有影響的網路體系結構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建議的開放系統互連(OSI)參考模型 。它是通過體系模型、服務定義和協議規范3 個抽象級別,逐步深入、逐步細化加以制定和描述的。體系結構模型是OSI 最高級別的抽象,它從功能和概念級上建造了一個抽象的、具有層次結構的體系模型,刻畫了開放系統的整體性能 、結構要素 、行為特徵、層次關系 、數據格式等內容 。OSI 體系結構模型由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運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等7層組成。服務定義是OSI低一級別的抽象,它更詳細地定義每層提供的服務,規定各層的外特性和層間抽象介面,但不涉及是否實現和如何實現的細節。協議規范是 OSI最低級別的抽象,它精確地定義某層實體為了協同工作和交互活動所需傳送控制信息的語義和語法,以及採用什麼樣的規程去分析、解釋和加工它們。體系結構模型進一步發展趨向是研究、制定網路應用體系結構模型,目的是為網路用戶創造良好的運行環境和開發環境。例如,一些網路專家在 OSI模型的基礎上,提出開放應用體系結構(OAA)模型的設想。OAA由操作環境和開發維護環境兩部分組成。
路徑選擇編輯
早期計算機領域中幾個熱門研究課題,成果多、文獻量大。路徑選擇的主要目的是在網路中選擇最佳路徑 ,將源站點發送的報文信息高速、有效地傳送到目的站點,其側重點是提高網路服務質量、減少延遲時間、降低傳輸費用。衡量路徑選擇演算法好壞的標准包括:①報文信息以最短的時間、最短的路徑或最少的費用,傳送到目的地。②演算法簡單、易於實現、適應性強(能適應網路故障和結構變化所帶來的影響)。③不過重增加網路和結點的開銷(包括處理機時間、存儲容量 、信息傳輸量等)。④有助於改善網路性能、保持穩定的吞吐率、降低平均傳輸延遲時間、均衡網路負載等。典型路徑選擇演算法有擴散式路徑選擇、隨機式路徑選擇、固定路徑選擇、自適應路徑選擇等。
控制內容編輯
流量控制和擁擠控制
流量控制和擁擠控制的目的是控制網路和各條通信線路上的信息流通量,保持網路處於穩定的工作狀態,以便提高網路吞吐率、減少平均延遲時間,其側重點是改善網路工作效率和資源利用率,防止擁塞和死鎖現象發生。流量控制可分為相鄰結點間流控、源結點與目的結點間流控、主機與結點間流控、主機與主機間流控四種類型。常用的控制方法有限定傳輸速率、拒收重傳、暫停發送、限定接收發送窗口大小、預約緩沖區等。用於擁擠控制的方法有預約緩沖區、限制管道流量、入網許可證、反向抑制等。
差錯控制
也是網路設計中的重要研究課題,其目的是根據應用要求、線路質量、設備性能和外界環境等因素,選擇適當的控制機制和方法,查出並糾正信息傳輸中的差錯,將其減少到允許程度之內。計算機網路中,通常採用兩種基本策略來處理信息傳輸中的差錯:①使用糾錯碼。即在要發送的信息報文中附加上足夠多的冗餘信息,使接收方不僅能夠查出、而且能夠糾正信息報文中的差錯。因信息冗餘量過大,且控制復雜,通常用於單向傳輸場合,或用作輔助措施。②使用檢錯碼。即在要發送的信息報文中附加一定的冗餘信息,使接收方能夠查出信息報文中的差錯(但不知什麼樣的差錯),並通知發送方重傳原來的信息報文。通信規程和網路協議通常採用這種方法。
協議工程編輯
計算機網路領域中最活躍的研究課題之一 ,目的是把軟體工程的原理和方法用於計算機網路協議的描述、實現和驗證工作 。協議工程的主要研究內容包括3 個方面:①協議形式化描述及其形式化描述語言。②協議軟體的自動生成技術及其開發維護工具。③協議一致性測試技術及其測試工具 。協議工程的研究有助於加深理解計算機網路協議,有助於提高協議軟體的生產效率,有助於改善網路協議軟體的維護管理水平。但是,協議工程與軟體工程相比,無論在研究、開發、應用的深度和廣度上說,均有距離,尚有廣闊的開拓、發展前景。

『貳』 技術維護的筆試題

不知道你是網管維護,還是數據維護,維護也分很多類的,先給你這些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 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x.25協議是一種( )

A.報文交換協議 B.電路交換協議

C.幀交換協議 D.報文分組交換協議

2.在有互連的開放系統中,位於同一水平行(同一層)上的系統構成了OSI的( )

A.對等層 B.物理層

C.傳輸層 D.網路層

3.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中不包括( )

A.差錯控制 B.流量控制

C.路由選擇 D.MAC地址的定義

4.在ISO/OSI參考模型中,實現端到端的通信功能的層是( )

A.物理層 B.數據鏈路層

C.傳輸層 D.網路層

5.10BASE-T規定的電纜傳輸距離最大約達( )

A.1000米 B.500米

C.200米 D.100米

6.MODEM的作用是實現( )

A.數字數據和數字信號間的轉換

B.數字數據和模擬信號間轉換

C.模擬數據和模擬信號間的轉換

D.模擬數據和數字信號間的轉換

7.下列網路互聯設備中,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設備是( )

A. 網關 B.交換機

C.集線器 D.路由器

8.ARP是實現( )

A.由MAC地址到IP地址的轉換

B.由IP地址到MAC地址的轉換

C.由域名到IP地址的轉換

D.由IP地址到域名的轉換

9.TCP要實現流量控制和阻塞控制須採用( )

A. 許可證法 B.丟棄分組法

C.預約緩沖區法 D.滑動窗口技術

10.DNS協議的重要功能是( )

A.自動獲取IP地址

B.自動獲取域名地址

C.將IP地址解析為域名地址

D.將域名地址解析為IP地址

11.下列IP地址中屬於B類地址的是( )

A.129.20.3.1 B.127.30.2.3

C.193.100.12.1 D.224.0.1.1

12.Windows NT網路操作系統屬於( )

A.客戶機/伺服器模式 B.集中式

C.對等式 D.分布式

13.ISDN中一個B通道的帶寬為( )

A.10Kb/s B.16Kb/s

C.64Kb/s D.128Kb/s

14. 一個網路的子網掩碼為255.255.255.248,則該網路能夠連接的主機數為( )

A.2 B.3

C.6 D.8

15. TCP協議建立連接,採用握手機制的次數為( )

A. 2次 B.3次

C.4次 D.5次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空1分。共2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16.按照距離劃分,計算機網路可以分成三類 、 和廣域網。

17. HDLC的數據傳輸方式有三種分別是正常響應方式(NRM)、 和 。

18.計算機網路系統的邏輯結構可以分成兩個子網 和 。

19. ISO/OSI參考模型中,同層對等實體間進行信息交換時必須遵守的規則稱為 ,相鄰層間進行信息交換時必須遵守的規則稱為 。

20.自適應路由選擇演算法可分孤立式、 和 三種。

21.IEEE802區域網標准中,數據鏈路層劃分為兩個子層: 和 。

22.乙太網100Base-T,表示其傳輸速率為100Mbps,傳輸介質為 ,物理上採用 型的拓撲結構。

23.按照路徑選擇演算法,連接LAN的網橋通常分為 和 。

24.在計算機網路中,當接收方的接收能力小於發送方的發送能力時,必須進行流量控制,

常用的兩種流量控制策略是 協議和 協議。

25.在計算機網路中常用的糾錯碼是 ,常用的檢錯碼是 。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26.常用的傳輸介質有哪些?

27.簡述分組交換網中防止阻塞的方法有哪些?

28.簡述計算機網路系統的拓撲結構有哪些?

29.簡述CSMA介質訪問控制技術的工作原理?它包括哪三種演算法?

30.基於Web的客戶機/伺服器應用模式的框架包含哪些部分?

31.比較秘密密鑰加密體制和公開密鑰加密體制的不同特點。

四、應用及設計題(本大題共5小題,第32小題10分,第33、34小題各5分,第35小題8分,第36小題7分,共35分)

32.要在一條帶寬為4KHZ的信道上實現56KBPS的數據傳輸,則至少需要多大的信噪比(不需要換算成分貝)?其中傳輸信號至少要有多少個穩定狀態?

33.畫出比特流01100101的頻移鍵控編碼和曼徹斯特編碼的信號圖。

34.假設要發送的信息為10110011,採用的CRC生成多項式為G(X)=X4+X+1,求該信息的循環冗條碼。

35.已知衛星信道的數據率為1Mb/s,每一幀長為2000bits,取衛星信道的單程傳播時延為0.25秒。如果忽略誤碼率、確認幀長和幀處理時間,試計算下列情況下的可以獲得的最

大信道利用率。(結果採用百分比,保留小數點後1位)

(1)停——等協議

(2)連續ARQ協議,WT=7,WB=l

36.長度為100位元組的應用層數據,從上至下依次傳遞給傳輸層、網路層和數據鏈路層的乙太網,已知乙太網幀的封裝欄位長取18位元組,試求最後從網路介面傳送出至少多少位的比特序列?信道有效利用率為多少?

『叄』 計算機網路中檢錯碼與糾錯碼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檢錯碼:只檢錯不糾正
糾錯碼:發現錯誤並給以糾正
常見的有奇偶校驗碼、海明校驗碼和循環冗餘校驗碼(CRC)

『肆』 一些網路通信的題,

區域網、城域網
http://..com/question/101750615.html?si=1

『伍』 計算機網路中差錯控制方法

一、總的方法折疊:
1、前向糾錯。實時性好,單工通信採用。
2、自動重發請求(ARQ)。強調檢錯能力,不要求有糾錯能力,雙向通道採用。
3、混合糾錯。上述兩種方式的綜合,但傳輸設備相對復雜。

二、分類方法折疊:
1、差錯檢測是差錯控制的基礎。能糾錯的碼首先應具有差錯檢測能力,而只有在能夠判定接收到的信號是否出錯才談得上是否要求對方重發出錯消息。具有差錯檢測能力的碼不一定具有差錯糾正能力。由於差錯檢測並不能提高信道利用率,所以主要應用於傳輸條件較好的信道上做為誤碼統計和質量控制的手段。
2、自動請示重發ARQ和前向糾錯FEC是進行差錯控制的兩種方法。
一在ARQ方式中,接收端檢測出有差錯時,就設法通知發送端重發,直到正確的碼字收到為止。ARQ方式使用檢錯碼,但必須有雙向信道才可能將差錯信息反饋到發送端。同時,發送方要設置數據緩沖區,用以存放已發出的數據以便於重發出錯的數據。
二在FEC方式中,接收端不但能發現差錯,而且能確定二進制碼元發生錯誤的位置,從而加以糾正。FEC方式使用糾錯碼,不需要反向信道來傳遞請示重發的信息,發送端也不需要存放以務重發的數據緩沖區。但編碼效率低,糾錯設備也比較復雜。
3、差錯控制編碼又可分為檢錯碼和糾錯碼。
檢錯碼只能檢查出傳輸中出現的差錯,發送方只有重傳數據才能糾正差錯;而糾錯碼不僅能檢查出差錯而且能自動糾正差錯,避免了重傳。
4、演播的檢錯碼有:奇偶校驗碼、循環冗餘碼。
在實際通信網中,往往在不同的應用場合採用不同的差錯控制技術。前向糾錯主要用於信道質量較差、對傳輸時延要求較嚴格的有線和無線傳輸當中;差錯檢測往往用於傳輸質量較高或進行了前向糾錯後的通路的監測管理之中>自動請求重發則多用於象計算機通信等對時延要求不高但對數據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文件傳輸之中。

『陸』 請問在計算機網路中檢錯碼和糾錯碼的區別

檢錯碼:只檢錯不糾正
和糾錯碼:檢錯並糾正
謝謝,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計算機網路中糾錯碼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賣產品需要多少錢 瀏覽:505
怎麼讓家裡的網路快速如新 瀏覽:512
單位網路安全要求會議 瀏覽:678
全國網路安全軍民融合 瀏覽:523
筆記本網路本地連接好還是無線 瀏覽:823
網路貸款多少錢利息 瀏覽:501
沈陽哪裡能網路搶票 瀏覽:975
智慧屏看電視需要連接網路嗎 瀏覽:857
怎麼看電腦可不可以連xbox網路 瀏覽:278
華為家庭網路信號全覆蓋 瀏覽:313
施樂無線網路連接設置 瀏覽:46
我的移動網路密碼 瀏覽:797
如何提高網路文化出海 瀏覽:111
新網路詞在哪裡有 瀏覽:427
計算機網路重點簡答題 瀏覽:173
開數據但網路連接超時 瀏覽:325
移動接網路的路由器怎麼更換 瀏覽:1002
上海美猴網路怎麼樣 瀏覽:506
3g網路哪個運營商快 瀏覽:921
在校園如何使用有線網路 瀏覽:29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