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心理學書單
心理學推薦書單
你是否知道,身體能改變心理,一個高能量的身體姿勢能幫助人調整到最佳狀態?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學推薦書單,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學與生活》
作者:理查德 格里格、菲利普 津巴多
我國心理學界有不少教師多年來一直在用本書英文版作為教學的第一參考用書。但遺憾的是,由於版權方面以及一百多萬字繁重的翻譯量等原因,致使本書一直沒有一個中譯本。懷著對我國心理學的基礎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學心理學系18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據自己的研究專長和興趣各選取一部分,精心翻譯。正如王壘教授所言:「這部教材的翻譯是北大心理學系的教授們集體智慧和團隊凝聚力的結晶。」
《親密關系》
作者:羅蘭·米勒
在愛與被愛的過程中,我們都曾經歷過痛苦、恐懼,也體驗過狂喜與極樂,我們渴望建立永恆真摯的親密關系,卻又害怕再度受傷。本書是克里斯多福·孟繼《找回你的生命禮物》後,又一力作。他告訴我們如何穿透自我障礙,用愛釀造幸福秘方——沒有人能年復一年地活在火辣、熱情、浪漫的親密關系之中,但我們能在親密關系的旅途中,學習面對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質,學習接受和放手,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梁。
《現代性與自我認同》
作者:安東尼·吉登斯
本書提出了一個解釋現代性及其與自我關系的新框架。作者延續了他在《現代性的後果》一書中提出的觀點,認為「極盛」或「晚期」現代性是一種後傳統的秩序,其特徵是一種發展了的制度反身性。在當下,現代制度的全球化趨勢伴隨著一種日常生活的轉型,而這種轉型又對個人行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於是,自我變成了一種「反身性規劃」,經由一種可被修改的有關自我認同之敘述而實現和維持。作者試圖通過本書向讀者說明,自我的反身性規劃乃是一種控制形式,它與現代制度所體現出來的「對未來的殖民」的總方向並行不悖。然而,這種控制形式也帶來了一種質疑上述總方向的趨勢,也為晚期現代性的新政治議題提供了實質內容。
《烏合之眾》
作者:古斯塔夫·勒龐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細致描述了群體心理的一般特徵,分析了人們在群聚狀態下的心理、道德、行為特徵。解釋了為何群體往往呈現出「盲目」、「沖動」、「狂熱」、「輕信」的特點,而統治者又是如何利用群體的這些特點建立和鞏固自身統治的。
《人間游戲:人際關繫心理學》
作者:伯恩
《人間游戲》是溝通分析之父艾瑞克·伯恩的經典著作,自出版至今,已被譯成十多種文字,暢銷全球四十餘年。
評論家說: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有創造力的、最有影響力的、最受歡迎的、得到最廣泛認可的心理學書籍。」
作家說:
「它糾正了一種誤傳,說小說家或劇作家憑借他們直覺的創作,對生命的揭示比任何心理醫生都多。」
讀者說:
「在讀了《人間游戲》以後,我開始知道周圍有多少人在玩游戲……由此,我對他人和自己的行為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文化與組織:心理軟體的力量》
作者:霍夫斯泰德
沙因提出的關於企業文化的概念和理論為大多數研究者所接受,埃德加·沙因也因此成為企業文化研究的權威。沙因教授還提出了關於企業文化的發展、功能和變化以及構建企業文化的基本理論,他把組織文化劃分成三種水平:
(1)表面層,指組織的明顯品質和物理特徵(如建築、文件等可見特徵);
(2)應然層,為於表層下面,主要指價值觀;
(3)突然層,位於最內部,是組織用以對付環境的實際方式。
《大連接》
作者:克里斯塔基斯等
本書是繼《六度分隔》之後,社會科學領域最重要的作品。作者發現:相距三度之內是強連接,強連接可以引發行為;相距超過三度是弱連接,弱連接只能傳遞信息。
本書講述了社會網路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對人類現實行為的影響,如對人類的情緒、親密關系、健康、經濟的運行和政治的影響等,並特別指出,三度影響力(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能影響到你)是社會化網路的強連接原則,決定著社會化網路的功能。
本書提出大量看似不可思議的,卻又得到實踐檢驗的觀點:肥胖是可以傳染的;婚姻可以延長人們的壽命;人們會僅僅因為別人自殺就決定自殺;大多數人的堅果過敏症是由於心理因素造成的;你所以為的自由戀愛其實是包辦婚姻……
拓展:女生讀的戀愛心理學書
1.《戀愛心理學》
這本書要公開和你分享的內容有:戀愛的.多發時機和多發地、男性和女性在不經意間會喜歡上的異性類型、拉近彼此距離的約會技巧和約會秘笈、讓戀愛升華的戀愛原理、保持夫妻和戀人關系穩定的心理學、出軌的心理原因以及戳穿謊言的方法……讀完這本書,可以對自己的愛情觀以及戀愛中的對方心理有一個了解。
2.《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
這本書是全球暢銷的兩性情感書籍,該書作者約翰·格雷是心理學博士,他用了整整7年時間,咨詢調查了25000人,首先推出了《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該書一經出版,立刻轟動了世界。
作者以男女來自不同的星球這一新鮮、生動、形象的比喻作為他的全部實踐活動的理論支撐點:即男人和女人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無論是在語言上還是在情感上,都是大不相同的。這一比喻貫穿著他的這本通俗的暢銷讀物之始終。他認為男女天生具有差異,相處的過程不是要消除差異,而是要坦然接受兩者的分別,互相理解,增進感情。
3.《愛的五種語言》
《愛的五種語言》值得婚前的戀愛男女閱讀,更值得已婚的夫妻閱讀,在離婚率高漲的今天,這本書實在是無價的。《愛的五種語言》持續50周出現在《出版者周刊》的暢銷書排行榜上,被譯成20種文字在全球發行,十年間銷售突破了100萬冊。
如果愛情是一則神話,那麼這本書可以使美夢成真;如果愛情是一顆蜜糖,那麼這本書將教你如何防潮防腐,讓愛情進入婚姻永不褪色,永葆如新。
4.《愛上雙人舞》
「雙人舞」這個比喻,用來形容兩性關系十分巧妙貼切。在親密關系中,只有雙方步調一致,有共同的目標,才能跳出完美的舞曲。
這本書的作者李中瑩老師,被認為是華人界NLP學問功力最高的導師之一,NLP是神經語言程序學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 的英文縮寫。這本書絕不是一本簡單的情感書籍,而是從實用和技巧的方向給出了諸多建議,被眾多讀者看作是指導兩性關系的工具書。
5.《愛情筆記》
這是一本不像小說的小說,是一本以例子為主的工具書。作者阿蘭·德波頓生於1969年,畢業於劍橋大學,是英倫才子型作家。這是他的第一本書,也是第一本他的小說。
他以自己的感情經歷為原型,主體內容是現代社會里的一場真實簡單又平凡的白領愛情故事。他認真思辯自己的感覺,忠實記下與女友交往中的各個細節,特別是心理和哲學層面的思考 ,文字生動,處處機鋒,不僅有極大的閱讀樂趣,閱畢更令人回味無窮。
這本書不僅在才情上令人叫好,深度邏輯上更是多數愛情小說所沒有的。
有人說,身體的心跳是生命動力的開始,而愛情則帶給了我們靈魂層面的心跳。無論你是在愛中,愛過,或是正在期待,了解一些愛情心理學書籍,能讓你更加細膩地感受愛情,更加優雅從容地享受愛情。
;② 社會網路(一):思維和節點
鄭路老師社會網路課簡易思考和總結
1.用網路思維思考問題
很多事情從網路視角解釋和個體視角解釋是不同的,我們常常放大了個體的主觀性而忽略了網路(環境,與他人的連接)對個體判斷和行為的影響,在社會網路中,我們常常會發現:網路的影響往往大於個體自己,每個人在做決定時很多時候是受到他人和環境的影響更大。
網路由兩個基本要素組成: 網路 = 節點 + 連接
2.節點:中心度 ---3個維度的判斷
(1) 度中心度 :自己直接連接的數量,直接連接的數量越多,度中心度越大。
(2) 中介中心度 :其他節點連接時經過和過渡的數量,即作為其他節點連接的中介的次數,作為中介的次數越多,中介中心度越大。
(3) 特徵向量中心度 :直接連接或者作為中介連接的其他節點自身的影響力,即連接的對象越厲害,特徵向量中心度就越高。
一個人影響力的大小或者重要性可以從3個維度看:他直接認識的人的數量,有多少人通過他而相互連接,他連接的人有多麼牛。
3.結構洞- -作為兩個或多個節點的連接和鏈接渠道
結構洞:信息優勢 + 控制優勢
4.多重網路---穿越多個網路,構建新的網路
後來者居上的方法:構建新的網路並占據有利位置。
③ 怎麼連接互聯網
蘋果手機怎麼連接互聯網
一、做法:
1、進行Wi-Fi連接的前提是周圍有無線網路,
點擊就可以連接上的無線熱點,輸入密碼後點
擊加入就可以正常連接Wi-Fi。
2、接著輸入密碼;
3、Wi-Fi連上後,若是想去配置一下,就直接
點擊連接上的那個無線熱點。這裡面可以斷開
連接,並且可以配置靜態IP等,這樣就可以連
上互聯網了。
二、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
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
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
接一起的網路結構。互聯網並不等同萬維網,
萬維網只是一建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
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
之一。
(3)社會網路如何強連接擴展閱讀:
1、互聯網,又稱網際網路,根據音譯也被叫
做網際網路、英特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
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
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且巨大的全球化網路,
在這個網路中有交換機、路由器等網路設備、
各種不同的連接鏈路、種類繁多的伺服器和數
不盡的計算機、終端。
2、計算機網路是由許多計算機組成的,要實
現網路的計算機之間傳輸數據,必須要做兩件
事,數據傳輸目的地址和保證數據迅速可靠傳
輸的措施,這是因為數據在傳輸過程中很容
易丟失或傳錯,Internet使用一種專門的計算
機語言(協議),以保證數據安全、可靠地到達
指定的目的地。
3、互聯網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在互聯
網上可以聊天、玩游戲、查閱東西等。更為重
要的是在互聯網上還可以進行 廣告宣傳和購
物。互聯網給現實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網民
在互聯網上可以在數字知識庫里尋找自己學
業上、事業上的所需,從而幫助網民的工作與
學習。
可借鑒參考資料:網路-互聯網。
④ 如何看待社交中的強弱關系(期刊總結)
來說社交中的強弱關系,那麼首先來說下社交關系。
社交關系是指社會上人與人的交際往來,是人們運用一定的方式(工具)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意識,以達到某種目的的社會各項活動。當今時代,經濟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顯得更加重要。因為我們只有不斷地與各類人員進行交往和信息溝通,才能不斷地豐富自己、發展自己、擴充自己。(網路)
社交關系按用戶之間的聯系和互動頻率分強關系和弱關系,並且這兩種關系都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並且某些時候是可以轉化的,那麼下面來分別介紹下社交中的強關系和弱關系的相關理論,並且加以小案例說明。
一、弱關系連接理論
弱關系連接理論的提出者是馬克·格蘭諾維特,在他的理論中把認識時間長短、互動頻率、親密性、互惠性服務的總和定義為關系的強度。弱關系則是發生頻率少、親密度低的一類社會關系, 也是相處時間少、情感度低、親密度小、互惠服務少的 一類社會關系, 反之則是強關系。
這類關系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比如通過同事和朋友認識的人,還有你加入的某些興趣小組中交流的成員、以及一起去抱團遊玩的驢友等。這類關系中,有些人是可以和你發展為強關系的,但是是有觸發條件的,也有可能最後就是沒關系,就像一句話中所說,一個人的出現就是為了給你上一節人生的課,這里放在最後總結。
那麼弱關系連接有幾個特徵呢,從剛才的小例子中,我們也可以看出:
廣泛性:這是因為形成弱關系的個體基數大,除了關系親密的親戚、朋友、同事等, 其他人都有可能與自己形成弱關系。弱關系產生的幾率非常高,就比如說火車上和你坐一起的陌生人,地鐵上給你讓座的小哥哥,這就產生了弱關系。
異質性:主要是指存在弱關系的個體在文化、思想、教育、收入、愛好、社會地位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正是因為廣泛性,這里的關系並沒有達到各個方面相互匹配的程度。
中介性:弱關系可在群體之間建立紐帶聯系,維持著不同群體成員之間的聯系。
非結構化:弱關系是較少結構化的,可以履行橋接不同群體或子群並向網路不同部分傳遞信息的角色。
弱關系連接的作用
信息傳遞:提供信息傳遞通道、弱關系比強關系更能充當跨越其社會界限去獲得信息和其他資源的橋,使人們接觸不同的社會圈子,可以跨越更大的社會距離而觸及更多的人。
與相似度高的信息網路相比,弱關系可形成一個允許信息在更大范圍內得到廣泛傳播的社會結構框架,在此框架內,信息傳遞不僅速度極快,而且可獲得低成本和高效能 的傳播效率。
人際交往:
弱關系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可以快速 擴展個體的社會網路,因為有更多弱關系的社會網路要比較 少弱關系的社會網路的覆蓋范圍要廣, 〔24〕可以較好地組織起 來進行集體活動。 〔25〕由虛擬網路產生的弱關系可以增進實際 生活中的社交關系,促進信息的分享與傳遞。 〔26〕由於弱關系 對新群體的形成不會施加任何網路約束,所以它有利於新群 體的形成, 〔27〕並增強群體成員的穩定性和信任感,開拓新的 弱關系和逐漸擴大人際情報網路規模。
二、強關系理論
強關系是兩個行動者通過長期的合作建立起來的社會關 系,比如親密的同事關系、朋友關系和家庭關系。強能在多種 社會背景下長期合作,了解與支持夥伴的需求,提供某種意義 的情感支持、歸屬感和個人特性,並在相互關繫上自願投 資。 〔31 -32〕強關系是在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身份、收入水 平等社會經濟特徵相似的個體之間發展起來的。
強關系理論的特點:
長期性:即常常是通過雙方 長期的合作、交流等方式建立起來的,且是多元的。
穩定性:即雙方之間至少有一個以上的共同聯系人,多重關系的交叉 可形成閉合的三角形關系,這樣的關系既牢固又穩定。
中 介性:往往是個人與外界發生聯系的基礎與出發點,網路中的 知識流常常發生在強關系之間, 強關系可以充當沒有聯系 的個人之間的網路橋梁。 對於廣泛的非物質資源(如社會 身份)來說,強關系是必要的通道。
高信用度:包含著彼此 之間的某種信任、穩定、合作與默契,一旦建立強關系後,較易 再次獲得。
強關系的作用:
從信息傳遞來看,強關系是一種重要的可直接利用的信 息來源,可作為社會融合的一種重要動力,那些擁有市場准入 優勢的人們可以通過強關系獲益。 強關系可以減少機會風 險和促進復雜知識的轉移, 是更重要的知識傳播渠道。 求職渠道更多地是通過強關系而非弱關系建立的,特別是當 有關工作機會信息引起高度重視和不易得到時,強關系常常 比弱關系更重要。
在人際關系方面,強關系維系著群體或組織內部成員之 間的關系, 可在大部分人之間建立起信任、理解和包容, 有助於創業發起人比較容易地協調創業團隊成員的工作, 既對職位、名譽、權利變化的影響是無可替代的,也對組織 的發展至關重要,甚至是管理組織業務的社會基礎。
最後,總結強關系和弱關系是對立統一、相輔相成的,對於 促進信息共享和開放獲取都具有重要作用。
⑤ 馬克·格蘭諾維特的主要貢獻:弱連接理論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晚期,還是哈佛大學研究生的馬克·格拉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通過尋訪麻省牛頓鎮的居民如何找工作來探索社會網路。他非常驚訝地發現那些緊密的朋友反倒沒有那些弱連接的關系更能夠發揮作用。事實上,緊密的朋友根本幫不上忙。 Granovetter描述弱連接的論文被當年的《美國社會學評論》拒之門外而無人問津,直到多年之後才得到認可,並被認為是現代社會學最有影響的論文之一。
弱連接理論由美國社會學家馬克·格拉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於1974年提出。格蘭諾維特指出:在傳統社會,每個人接觸最頻繁的是自己的親人、同學、朋友、同事……這是一種十分穩定的然而傳播范圍有限的社會認知,這是一種「強連接」 (Strong Ties)現象;同時,還存在另外一類相對於前一種社會關系更為廣泛的,然而卻是膚淺的社會認知。例如一個被人無意間提到或者打開收音機偶然聽到的一個人……格蘭諾維特把後者稱為「弱連接」(Weak Ties)。
研究發現:其實與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關系最密切的社會關系並不是「強連接」,而常常是「弱連接」。「弱連接」雖然不如「強連接」那樣堅固(金字塔),卻有著極快的、可能具有低成本和高效能的傳播效率。
事實上,在信息的擴散傳播方面,弱連接起著同樣的作用。一個人的親朋好友圈子裡的人可能相互認識,因此,在這樣圈子中,他人提供的交流信息總是冗餘。比如,我從這個朋友或親戚聽到的,可能早已經在另一個朋友那裡聽說了,而他們之間也都相互交談過此話題。日常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事例。
弱鏈接在我們與外界交流時發揮了關鍵的作用,為了得到新的信息,我們必須充分發揮弱鏈接的作用。這些弱鏈接,或是熟人,都是我們與外界溝通的橋梁,不同地方的人通過弱鏈接可以得到不同的信息。最親近的朋友可能生活圈子和你差不多,你們的生活幾乎完全重合。而那些久不見面的人,他們可能掌握了很多你並不了解的情況。只有這些「微弱關系」的存在,信息才能在不同的圈子中流傳。弱鏈接的威力正在於此。
強連接關系通常代表者行動者彼此之間具有高度的互動,在某些存在的互動關系型態上較親密,因此,透過強連接所產生的訊息通常是重復的,容易自成一個封閉的系統。網路內的成員由於具有相似的態度,高度的互動頻率通常會強化原本認知的觀點而降低了與其它觀點的融合,故認為在組織中強連接網路並不是一個可以提供創新機會的管道。
⑥ 社會網路
什麼是網路?
簡單來講,網路的構成有兩個要素。
一個是節點;另一個是節點和節點之間的連接。
節點,一般指的是行動者,比如個人、群體、組織,也可能是城市或國家。
連接,反映的是節點間的某種互動關系。最常見的是人際關系,由此構成朋友網、討論網、拜年網等等。
在更加寬泛的意義上,網路的研究可以看成是一切互動形式的研究,從信息交流、情感支持、貿易往來、信用與資金的流動,到疾病的傳播、創新與文化要素的擴散,都可以作為網路分析的對象。
什麼是網路視角?
首先,網路科學強調連接的重要性。
在網路科學看來,比起節點自身的特徵或屬性,節點之間的關系對節點的影響更大。這種思維方式,在很多學科都掀起了認知革命。
比如說,市場營銷。傳統的市場營銷往往關注的是潛在消費者的個體特徵。推出一款新的手機,就會研究多大年齡段、什麼教育程度、多少收入、從事哪些職業的人更容易購買?然後,再給消費者做用戶畫像,選擇廣告渠道,制定營銷策略。
但實際上,研究發現,我們99%的決定或行為都是在他人影響下做出的,個人品味和喜好的決定作用非常有限。雖然社會告訴我們要做自己,不要隨波逐流、受他人影響,但其實,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受到我們身邊的朋友喜歡什麼,選擇了什麼品牌的影響,他們構成了我們的參照群體(reference group)。
比如說,有一個青春期的男孩子,父母想讓他學醫,老師覺得他是學計算機的料,但他卻想玩搖滾。原因很簡單,他喜歡的那個隔壁班的女孩子,最愛搖滾樂。
還有,我們熟知的孟母三遷的故事,表面上看是為了改變孩子成長的環境,更准確地說為了要改變他的同伴網路。如果你的小孩正在念書,你了解孩子身邊最好的朋友都是誰嗎?這可是做父母不可忽視的大問題。
第二,網路視角除了強調連接的重要性之外,還強調整個網路對節點的影響。
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是哪一家嗎?
是Facebook。Facebook的市值高達5000億美金,但奇怪的是Facebook並沒有什麼資產。它既沒有Apple的生產線,也沒有Amazon的物流,更沒有Goolge諸多的發明專利。那麼,Facebook為什麼這么值錢呢?為什麼資本市場給了Facebook這么高的評價呢?
這是因為Facebook最值錢的資產,不是生產線,不是大樓,也不是發明專利,而是它擁有的全球20億用戶的社會網路。擁有了這個網路,Facebook就能准確地洞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影響,就成為了世界上最精準、最高效的廣告平台。
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在接受《商業周刊》采訪時,講了這樣一段話,大意是說,可口可樂可以出最高的價格,請全世界最有創意的廣告師設計出一個廣告,告訴世人可口可樂有多麼美味;但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如果我們的好朋友在身邊喝了一口可樂,然後感嘆道它是多麼令人爽快,這對可口可樂來說,才是最有效果的廣告。Facebook的高明之處,就是它建立了一個網路,而大家都願意成為這個網路上的一個節點,相互連接起來。
第三,一個網路的整體結構特徵,不僅對每個節點會產生影響,對整個網路的生存和競爭力也至關重要。
我們之前以為,做生意,比拼的是經營者聰明的頭腦,優質的產品或服務。其實,很多生意之所以成功,靠的也是社會網路,比如傳統的老鄉網路。
你可能注意過,開復印店的人一般都操著相似的口音。對,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湖南省新化縣。據說,有超過20萬新化人在全國各地開復印店。不管你是在北京、上海,還是東北、拉薩,只要走進街邊隨便哪家復印店,都有75%以上的概率碰到新化人。
那麼,為什麼新化人能夠牢牢佔住這個市場,外人想進也進不了呢?這是因為新化人有一個絕招,就是他們建立了一個二手復印機國際貿易、復印機維修翻新的網路。這個網路里提供的知識、設備和資本,能夠幫助他們把成本降下去,把利潤提上來。在新化人開店之前,一台復印機的成本是十幾萬元,平攤到每次復印的成本就非常地高昂。新化人進來以後,居然就把復印的價格降到了一張只賣一毛錢。這條路蹚出來以後,新化人就開始以親帶親、以鄰帶鄰、以友帶友,把復印店開到全國各地。
其實,這種同鄉同業的現象並非特例。從新化人開復印店,到浙江桐廬人送快遞,再到青海人賣拉麵、安徽人搞裝修,他們成功的秘訣,借用美國社會學家沃爾特·鮑威爾(Walter Powell)的一句名言——既不是市場,也不是廠商,而是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