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谷歌電腦網路有多快

谷歌電腦網路有多快

發布時間:2022-12-15 01:11:50

⑴ 谷歌的量子計算機到底有多快

谷歌日前宣布該公司推出的D-Wave量子計算機在解決問題時能夠比其他任何計算機都快出一億倍,並且能夠極大地推動人工智慧的進步。

⑵ 谷歌光纖的網速有多快

1、前家用光纖寬頻最高是100M,
2、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TU/e)和美國中佛羅里達大學(通常簡稱UCF)的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成功讓新型光纖以255TB/S的速度進行傳輸,這是通信網路現有帶寬的20倍以上。
光纖是光導纖維的簡寫,是一種由玻璃或塑料製成的纖維,可作為光傳導工具。傳輸原理是『光的全反射』。
全反射:又稱全內反射,指光由光密介質(即光在此介質中的折射率大的)射到光疏介質(即光在此介質中折射率小的)的界面時,全部被反射回原介質內的現象。

⑶ 谷歌瀏覽器為什麼

1. 每個tab獨佔一個進程。
由於採用多進程架構,一個站點的載入速度較慢不會拖累對其它站點的訪問,如果用戶打開的一個站點包含有載入速度較慢的Java廣告,Java代碼本身將被隔離起來,網頁的其它部分不會受到影響。

2. 採用了webkit內核

WebKit十分單純,並能有效率的運用內存

3. JavaScript V8引擎

⑷ 谷歌瀏覽器和火狐瀏覽器哪個快知乎

幾款主流的瀏覽器實際性能非常接近,基本上可以說沒什麼區別,所以打開同樣的網頁,速度是差不多的,即使有區別,用戶也體會不到其中區別。

⑸ 為什麼谷歌chrome瀏覽器速度這么快

因為谷歌瀏覽器用的是WebKit 開源的內核,他對js代碼進行了優化,所以能將瀏覽速度提升很快。

⑹ 谷歌伺服器的計算能力比我們現在用的個人電腦快多少

無限大倍 ,谷歌的伺服器海了去了,數都數不清。

谷歌說的不是你的電腦系統在他的雲伺服器上運行,而是你的軟體在運伺服器上運行。現在谷歌的谷歌文檔就是一個例子,也是雲得一種初級應用,不需要office軟體,完全在線編輯存儲。

⑺ 谷歌瀏覽器為什麼這么快

谷歌瀏覽器與高速
瀏覽器的許多方面都可以提速,而谷歌瀏覽器追求的就是全方位的速度和響應性。
快速啟動
在您雙擊谷歌瀏覽器圖標後,谷歌瀏覽器會在幾秒內從桌面上啟動。
快速載入網頁
谷歌瀏覽器由 WebKit 開放源代碼呈現引擎強力驅動,能瞬間載入網頁。
快速運行網路應用程序
就內在機制而言,谷歌瀏覽器配備了 V8,這是我們為了高速運行復雜網路應用程序而構建的更加強大的 JavaScript 引擎。 在每個新版本中,谷歌瀏覽器都致力於改進 JavaScript 性能。 由於我們日常使用的網路應用程序日趨動態化,這就要求瀏覽器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快速構建和更改網頁上的元素。此功能是由 Mozilla 的 Dromeao DOM 核心測試檢測的。與 JavaScript 性能一樣,谷歌瀏覽器也在不斷提高每個新版本的 DOM 核心性能分數。

⑻ Google的搜索速度為什麼這么快

是啊!!
有N條1000M光纖,N個伺服器級的硬碟組成陣列!

1.1 前互聯網搜索時代

在互聯網發展初期,網站相對較少,信息查找比較容易。然而伴隨互聯網爆炸性的發展,普通網路用戶想找到所需的資料簡直如同大海撈針,這時為滿足大眾信息檢索需求的專業搜索網站便應運而生了。

所有搜索引擎的祖先,是1990年由Montreal的McGill University學生Alan Emtage、Peter Deutsch、Bill Wheelan發明的Archie(Archie FAQ)。當時World Wide Web還未出現。Archie是第一個自動索引互聯網上匿名FTP網站文件的程序,但它還不是真正的搜索引擎。Archie是一個可搜索的FTP文件名列表,用戶必須輸入精確的文件名搜索,然後Archie會告訴用戶哪一個FTP地址可以下載該文件。

Archie工作原理與現在的搜索引擎已經很接近,它依靠腳本程序自動搜索網上的文件,然後對有關信息進行索引,供使用者以一定的表達式查詢。由於Archie深受用戶歡迎,受其啟發,美國內華達System Computing Services大學於1993年開發了另一個與之非常相似的搜索工具,不過此時的搜索工具除了索引文件外,已能檢索網頁。

當時,「機器人」一詞在編程者中十分流行。電腦「機器人」(Computer Robot)是指某個能以人類無法達到的速度不間斷地執行某項任務的軟體程序。由於專門用於檢索信息的「機器人」程序象蜘蛛一樣在網路間爬來爬去,因此,搜索引擎的「機器人」程序就被稱為「蜘蛛」程序。由於專門用於檢索信息的Robot程序象蜘蛛(spider)一樣在網路間爬來爬去,因此,搜索引擎的Robot程序被稱為spider(SpiderFAQ)程序。世界上第一個Spider程序,是MIT Matthew Gray的World wide Web Wanderer,用於追蹤互聯網發展規模。剛開始它只用來統計互聯網上的伺服器數量,後來則發展為也能夠捕獲網址(URL)。

世界上第一個用於監測互聯網發展規模的「機器人」程序是Matthew Gray開發的World wide Web Wanderer。剛開始它只用來統計互聯網上的伺服器數量,後來則發展為能夠檢索網站域名。

與Wanderer相對應,1993年10月Martijn Koster創建了ALIWEB(Martijn Koster Annouces the Availability of Aliweb),它相當於Archie的HTTP版本。ALIWEB不使用網路搜尋Robot,如果網站主管們希望自己的網頁被ALIWEB收錄,需要自己提交每一個網頁的簡介索引信息,類似於後來大家熟知的Yahoo。
1993年底,一些基於此原理的搜索引擎開始紛紛涌現,其中最負盛名的三個是:Scotland的JumpStation、Colorado大學Oliver McBryan的The World Wide Web Worm(First Mention of McBryan's World Wide Web Worm)、NASA的Repository-Based Software Engineering(RBSE)spider。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使得檢索所有新出現的網頁變得越來越困難,因此,在Matthew Gray的Wanderer基礎上,一些編程者將傳統的「蜘蛛」程序工作原理作了些改進。其設想是,既然所有網頁都可能有連向其他網站的鏈接,那麼從跟蹤一個網站的鏈接開始,就有可能檢索整個互聯網。然而Jump Station和WWW Worm只是以搜索工具在資料庫中找到匹配信息的先後次序排列搜索結果,因此毫無信息關聯度可言。而RBSE是第一個在搜索結果排列中引入關鍵字串匹配程度概念的引擎。

1993年2月,6個Stanford(斯坦福)大學生的想法是分析字詞關系,以對互聯網上的大量信息作更有效的檢索。這就是Excite。後來曾以概念搜索聞名,2002年5月,被Infospace收購的Excite停止自己的搜索引擎,改用元搜索引擎Dogpile

1994年1月,第一個既可搜索又可瀏覽的分類目錄EINetGalaxy(Tradewave Galaxy)上線。除了網站搜索,它還支持Gopher和Telnet搜索。

1994年4月,Stanford兩名博士生,美籍華人Jerry Yang(楊致遠)和David Filo共同創辦了Yahoo。隨著訪問量和收錄鏈接數的增長,Yahoo目錄開始支持簡單的資料庫搜索。因為Yahoo!的數據是手工輸入的,所以不能真正被歸為搜索引擎,事實上只是一個可搜索的目錄。搜索效率明顯提高。(Yahoo以後陸續使用Altavista、Inktomi、Google提供搜索引擎服務)

1994年初,Washington大學CS學生Brian Pinkerton開始了他的小項目Web Crawler(Brian Pinkerton Announces the Availability of Webcrawler)。1994年4月20日,Web Crawler正式亮相時僅包含來自6000個伺服器的內容。Web Crawler是互聯網上第一個支持搜索文件全部文字的全文搜索引擎,在它之前,用戶只能通過URL和摘要搜索,摘要一般來自人工評論或程序自動取正文的前100個字。(後來web crawler陸續被AOL和Excite收購,現在和excite一樣改用元搜索引擎Dogpile)

1.2 互聯網搜索時代

最早現代意義上的搜索引擎出現於1994年7月。當時Michael Mauldin將John Leavitt的蜘蛛程序接入到其索引程序中,創建了大家現在熟知的Lycos。同年4月,斯坦福(Stanford)大學的兩名博士生,David Filo和美籍華人楊致遠(Gerry Yang)共同創辦了超級目錄索引Yahoo,並成功地使搜索引擎的概念深入人心。從此搜索引擎進入了高速發展時期。目前,互聯網上有名有姓的搜索引擎已達數百家,其檢索的信息量也與從前不可同日而語。比如最近風頭正勁的Google,其資料庫中存放的網頁已達30億之巨!

隨著互聯網規模的急劇膨脹,一家搜索引擎光靠自己單打獨斗已無法適應目前的市場狀況,因此現在搜索引擎之間開始出現了分工協作,並有了專業的搜索引擎技術和搜索資料庫服務提供商。象國外的Inktomi,它本身並不是直接面向用戶的搜索引擎,但向包括Overture(原GoTo)、LookSmart、MSN、HotBot等在內的其他搜索引擎提供全文網頁搜索服務。國內的網路也屬於這一類,搜狐和新浪用的就是它的技術。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們是搜索引擎的搜索引擎。

Lycos(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Center for Machine Translation Announces Lycos)是搜索引擎史上又一個重要的進步。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Michael Mauldin將John Leavitt的spider程序接入到其索引程序中,創建了Lycos。1994年7月20日,數據量為54,000的Lycos正式發布。除了相關性排序外,Lycos還提供了前綴匹配和字元相近限制,Lycos第一個在搜索結果中使用了網頁自動摘要,而最大的優勢還是它遠勝過其它搜索引擎的數據量:1994年8月--394,000 documents;1995年1月--1.5 million documents;1996年11月--over 60 million documents。(註:1999年4月,Lycos停止自己的Spider,改由Fast提供搜索引擎服務)

Infoseek(Steve Kirsch Announces Free Demos Of the Infoseek Search Engine)是另一個重要的搜索引擎,雖然公司聲稱1994年1月已創立,但直到年底它的搜索引擎才與公眾見面。起初,Infoseek只是一個不起眼的搜索引擎,它沿襲Yahoo!和Lycos的概念,並沒有什麼獨特的革新。但是它的發展史和後來受到的眾口稱贊證明,起初第一個登台並不總是很重要。Infoseek友善的用戶界面、大量附加服務(such as UPStracking,News,adirectory,and the like)使它聲望日隆。而1995年12月與Netscape的戰略性協議,使它成為一個強勢搜索引擎:當用戶點擊Netscape瀏覽器上的搜索按鈕時,彈出Infoseek的搜索服務,而此前由Yahoo!提供該服務。(註:Infoseek後來曾以相關性聞名,2001年2月,Infoseek停止了自己的搜索引擎,開始改用Overture的搜索結果)
1995年,一種新的搜索引擎形式出現了——元搜索引擎(A Meta Search Engine Rounp)。用戶只需提交一次搜索請求,由元搜索引擎負責轉換處理後提交給多個預先選定的獨立搜索引擎,並將從各獨立搜索引擎返回的所有查詢結果,集中起來處理後再返回給用戶。第一個元搜索引擎,是Washington大學碩士生Eric Selberg和Oren Etzioni的Metacrawler。元搜索引擎概念上好聽,但搜索效果始終不理想,所以沒有哪個元搜索引擎有過強勢地位。

DEC的AltaVista(2001年夏季起部分網友需通過p-roxy訪問,無p-roxy可用qbseach單選altavista搜索,只能顯示第一頁搜索結果)是一個遲到者,1995年12月才登場亮相(AltaVista Public Beta Press Release)。但是,大量的創新功能使它迅速到達當時搜索引擎的頂峰。Altavista最突出的優勢是它的速度。而Altavista的另一些新功能,則永遠改變了搜索引擎的定義。AltaVista是第一個支持自然語言搜索的搜索引擎,AltaVista是第一個實現高級搜索語法的搜索引擎(如AND,OR,NOT等)。用戶可以用AltaVista搜索Newsgroups(新聞組)的內容並從互聯網上獲得文章,還可以搜索圖片名稱中的文字、搜索Titles、搜索Java applets、搜索ActiveXobjects。AltaVista也聲稱是第一個支持用戶自己向網頁索引庫提交或刪除URL的搜索引擎,並能在24小時內上線。AltaVista最有趣的新功能之一,是搜索有鏈接指向某個URL的所有網站。在面向用戶的界面上,AltaVista也作了大量革新。它在搜索框區域下放了「tips」以幫助用戶更好的表達搜索式,這些小tip經常更新,這樣,在搜索過幾次以後,用戶會看到很多他們可能從來不知道的的有趣功能。這系列功能,逐漸被其它搜索引擎廣泛採用。

1997年,AltaVista發布了一個圖形演示系統LiveTopics,幫助用戶從成千上萬的搜索結果中找到想要的。

然後到來的是HotBot。1995年9月26日,加州伯克利分校CS助教EricBrewer、博士生PaulGauthier創立了Inktomi(UCBerkeley Announces Inktomi),1996年5月20日,Inktomi公司成立,強大的HotBot出現在世人面前。聲稱每天能抓取索引1千萬頁以上,所以有遠超過其它搜索引擎的新內容。HotBot也大量運用cookie儲存用戶的個人搜索喜好設置。(Hotbot曾是隨後幾年最受歡迎的搜索引擎之一,後被Lycos收購)

Northernlight公司於1995年9月成立於馬薩諸塞州劍橋,1997年8月,Northernlight搜索引擎正式現身。它曾是擁有最大資料庫的搜索引擎之一,它沒有Stop Words,它有出色的Current News、7,100多出版物組成的Special Collection、良好的高級搜索語法,第一個支持對搜索結果進行簡單的自動分類。(2002年1月16日,Northernlight公共搜索引擎關閉,隨後被divine收購,但在Nlresearch,選中"World Wide Web only",仍可使用Northernlight搜索引擎)

1998年10月之前,Google只是Stanford大學的一個小項目BackRub。1995年博士生LarryPage開始學習搜索引擎設計,於1997年9月15日注冊了google.com的域名,1997年底,在Sergey Brin和Scott Hassan、Alan Steremberg的共同參與下,Bach Rub開始提供Demo。1999年2月,Google完成了從Alpha版到Beta版的蛻變。Google公司則把1998年9月27日認作自己的生日。

Google在Pagerank、動態摘要、網頁快照、Daily Refresh、多文檔格式支持、地圖股票詞典尋人等集成搜索、多語言支持、用戶界面等功能上的革新,象Altavista一樣,再一次永遠改變了搜索引擎的定義。

在2000年中以前,Google雖然以搜索准確性備受贊譽,但因為資料庫不如其它搜索引擎大,缺乏高級搜索語法,所以使用價值不是很高,推廣並不快。直到2000年中資料庫升級後,又借被Yahoo選作搜索引擎的東風,才一飛沖天。

Fast(Alltheweb)公司創立於1997年,是挪威科技大學(NTNU)學術研究的副產品。1999年5月,發布了自己的搜索引擎AllTheWeb。Fast創立的目標是做世界上最大和最快的搜索引擎,幾年來庶幾近之。Fast(Alltheweb)的網頁搜索可利用ODP自動分類,支持Flash和pdf搜索,支持多語言搜索,還提供新聞搜索、圖像搜索、視頻、MP3、和FTP搜索,擁有極其強大的高級搜索功能。

Teoma起源於1998年Rutgers大學的一個項目。Apostolos Gerasoulis教授帶領華裔TaoYang教授等人創立Teoma於新澤西Piscataway,2001年春初次登場,2001年9月被提問式搜索引擎Ask Jeeves收購,2002年4月再次發布。Teoma的資料庫目前仍偏小,但有兩個出彩的功能:支持類似自動分類的Refine;同時提供專業鏈接目錄的Resources。

Wisenut由韓裔Yeogirl Yun創立。2001年春季發布Beta版,2001年9月5日發布正式版,2002年4月被分類目錄提供商looksmart收購。wisenut也有兩個出彩的功能:包含類似自動分類和相關檢索詞的Wise Guide;預覽搜索結果的Sneak-a-Peek。

Gigablast由前Infoseek工程師Matt Wells創立,2002年3月展示pre-beta版,2002年7月21日發布Beta版。Gigablast的資料庫目前仍偏小,但也提供網頁快照,一個特色功能是即時索引網頁,你的網頁剛提交它就能搜索(註:這個spammers的肉包子功能暫已關閉)。

Openfind創立於1998年1月,其技術源自台灣中正大學吳升教授所領導的GAIS實驗室。Openfind起先只做中文搜索引擎,曾經是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鼎盛時期同時為三大著名門戶新浪、奇摩、雅虎提供中文搜索引擎,但2000年後市場逐漸被Bai和Google瓜分。2002年6月,Openfind重新發布基於GAIS30Project的Openfind搜索引擎Beta版,推出多元排序(PolyRankTM),宣布累計抓取網頁35億,開始進入英文搜索領域,此後技術升級明顯加快。

北大天網是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文編碼和分布式中英文信息發現"的研究成果,由北大計算機系網路與分布式系統研究室開發,於1997年10月29日正式在CERNET上提供服務。2000年初成立天網搜索引擎新課題組,由國家973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基金資助開發,收錄網頁約6000萬,利用教育網優勢,有強大的ftp搜索功能。

2000年1月,超鏈分析專利發明人、前Infoseek資深工程師李彥宏與好友徐勇(加州伯克利分校博士)在北京中關村創立了網路(Bai)公司。2001年8月發布Bai.com搜索引擎Beta版(此前Bai只為其它門戶網站搜狐新浪Tom等提供搜索引擎),2001年10月22日正式發布Bai搜索引擎。Bai雖然只提供中文搜索,但目前收錄中文網頁超過9000萬,可能是最大的的中文資料庫。Bai搜索引擎的其它特色包括:網頁快照、網頁預覽/預覽全部網頁、相關搜索詞、錯別字糾正提示、新聞搜索、Flash搜索、信息快遞搜索。2002年3月閃電計劃(Blitzen Project)開始後,技術升級明顯加快。
1.3 搜索引擎大事記

1990年, McGill University學生Alan Emtage、Peter Deutsch、Bill Wheelan發明Archie(Archie FAQ)。

1993年,美國內華達System Computing Services大學開發了另一個與Archie非常相似的搜索工具,不過此時的搜索工具除了索引文件外,已能檢索網頁。

1993年,Matthew Gray開發的World wide Web Wanderer,是世界上第一個用於監測互聯網發展規模的「機器人」程序。

1993年10月,Martin Koster創建了ALIWEB,它是Archie的HTTP版本。
1993年底,一些基於此原理的搜索引擎開始紛紛涌現,其中以Jump Station、The World Wide Web Worm和Repository-Based Software Engineering(RBSE)spider最負盛名。

1994年1月,第一個既可搜索又可瀏覽的分類目錄EINetGalaxy(Tradewave Galaxy)上線。除了網站搜索,它還支持Gopher和Telnet搜索。

1994年初,Washington大學CS學生Brian Pinkerton開始了他的小項目Web Crawler(Brian Pinkerton Announces the Availability of Webcrawler)。1994年4月20日,Web Crawler正式亮相。

1994年4月,Stanford兩名博士生,美籍華人Jerry Yang(楊致遠)和David Filo共同創辦了Yahoo。隨著訪問量和收錄鏈接數的增長,Yahoo目錄開始支持簡單的資料庫搜索。因為Yahoo!的數據是手工輸入的,所以不能真正被歸為搜索引擎,事實上只是一個可搜索的目錄。

1994年7月,Michael Mauldin將John Leavitt的蜘蛛程序接入到其索引程序中,創建了大家現在熟知的Lycos。1996年底,美國在線收購了Excite20%的股份,美國在線搜索引擎也自然由Excite提供。

1995年,一種新的搜索引擎形式出現了——元搜索引擎(A Meta Search Engine Rounp)。第一個元搜索引擎,是Washington大學碩士生Eric Selberg和Oren Etzioni的Metacrawler。

1995年9月26日,加州伯克利分校CS助教EricBrewer、博士生PaulGauthier創立了Inktomi(UCBerkeley Announces Inktomi),1996年5月20日,Inktomi公司成立,強大的HotBot出現在世人面前。

1995年9月,Northernlight公司於成立於馬薩諸塞州劍橋,1997年8月,Northernlight搜索引擎正式現身。它曾是擁有最大資料庫的搜索引擎之一,它沒有Stop Words,它有出色的Current News、7,100多出版物組成的Special Collection、良好的高級搜索語法,第一個支持對搜索結果進行簡單的自動分類。

1995年博士生LarryPage開始學習搜索引擎設計,於1997年9月15日注冊了google.com的域名,1997年底,在Sergey Brin和Scott Hassan、Alan Steremberg的共同參與下,Bach Rub開始提供Demo。1999年2月,Google完成了從Alpha版到Beta版的蛻變。Google公司則把1998年9月27日認作自己的生日。

1997年,Fast(Alltheweb)公司創立於,是挪威科技大學(NTNU)學術研究的副產品。1999年5月,發布了自己的搜索引擎AllTheWeb。

1998年,Rutgers大學的Apostolos Gerasoulis教授帶領華裔TaoYang教授等人創立Teoma於新澤西Piscataway,2001年春初次登場,2001年9月被提問式搜索引擎Ask Jeeves收購,2002年4月再次發布。

1998年1月,Openfind創立,其技術源自台灣中正大學吳升教授所領導的GAIS實驗室,2002年6月,Openfind重新發布基於GAIS30Project的Openfind搜索引擎Beta版。

1997年10月29日,北大天網作為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中文編碼和分布式中英文信息發現"的研究成果,由北大計算機系網路與分布式系統研究室開發,正式在CERNET上提供服務。2000年初成立天網搜索引擎新課題組,由國家973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基金資助開發,收錄網頁約6000萬,利用教育網優勢,有強大的ftp搜索功能。

2000年1月,超鏈分析專利發明人、前Infoseek資深工程師李彥宏與好友徐勇(加州伯克利分校博士)在北京中關村創立了網路(Bai)公司。2001年8月發布Bai.com搜索引擎Beta版(此前Bai只為其它門戶網站搜狐新浪Tom等提供搜索引擎),2001年10月22日正式發布Bai搜索引擎。

2001年春季韓裔Yeogirl Yun創立Wisenut,發布Beta版,2001年9月5日發布正式版,2002年4月被分類目錄提供商looksmart收購。

2002年5月1日,網路帝國美國在線(AOL)與Google簽約,全面採用Google的搜索引擎並顯示Google所有賣出的網站排名結果。

2002年12月24日,雅虎稱公司同意以大約2.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搜索軟體公司Inktomi。

2003年1月18日,Google收購博客網站Blogger.com開發團隊——網上出版軟體開發商PyraLabs。

2003年2月19日,Overture服務公司表示,計劃以1.4億美元現金加股票從CMGI公司手中收購門戶網站AtaVista。

2003年2月26日,Overture同意以1億美元收購位於挪威的FastSearchandTransfer公司的網路搜索部門。

2003年4月15日,新浪與中國搜索聯盟結成戰略同盟,至此,中國已有數百家網站結成搜索聯盟,以迎接國際巨頭Google挺進國內市場後的巨大壓力。

2003年4月21日,第二大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商AskJeeves公司宣布對其Ask.com網站進行升級。AskJeeves是僅次於Google的第二大搜索引擎,也是互聯網上第五大搜索基地(Google、雅虎、微軟、AOL、Askjeeves)。

2003年6月18日,微軟公司表示其正在加大研發新型互聯網搜索引擎技術的力度,包括對一款功能更先進的技術原型進行測試。

2003年7月13日,網路推出圖象搜索,新聞搜索兩大搜索功能,以此來帶動搜索流量。同時,輔以網路的搜索風雲榜,使得網路的信息搜索及信息評估的作用更加突出

2003年7月15日,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雅虎宣布,以16.3億美元收購在網路搜索服務上的競爭對手—Overture公司,以期在同Google的競爭中取得優勢。

⑼ 谷歌瀏覽器有什麼優點

以下的20點內容應該可以幫助你更加全面的了解谷歌的這款開源瀏覽器。

1. 谷歌Chrome是基於WebKit開發的,蘋果的Safari和谷歌的Android也都是基於這個該引擎開發的。

2. 谷歌Chrome目前為Beta版本,它現在還只能被用於Windows、Mac和Linux三個操作系統

3. 谷歌Chrome承諾將會更加穩定——每個瀏覽標簽將會使用獨立的進程,因此,即使有頁面出錯也不會導致整個瀏覽器崩潰。

4. 作為瀏覽器界面中最為重要的標簽將被放置於窗口之上,而之前的瀏覽器的標簽通常都位於地址欄下方。

5. 當打開新的標簽頁時,你還可以看到九個最常訪問的頁面的縮略圖以及最近的搜索項。

6. 你可以將標簽頁「撕下」並將其拖到桌面上,從而創建一個獨立的窗口或者將其添加到現有的窗口中。

7. 當標簽頁崩潰後,你會得到一個沮喪的表情圖標,這被稱作「沮喪標簽(sad tab)」

8. 每個標簽都有自己獨立的控制按鈕及URL地址欄,這被谷歌開發者稱為「Omnibox」。

9. Omnibox並不只是一個輸入網址的地方,它還能夠以你之前的訪問記錄為依據向你提供建議,同時根據你鍵入的關鍵詞向你推薦你尚未訪問的流行頁面。

10. 你可以通過Omnibox來搜索瀏覽器的歷史記錄並得到你之前訪問過但未收藏的頁面。

11. 自動完成功能只會參考你之前手動輸入的網址幫你完成網址的輸入工作。例如,你輸入一個字母y,並按下回車鍵,那麼瀏覽器將有可能把你帶到yesky.com而不會將你帶到你通過點擊所訪問的頁面,例如:http://soft.yesky.com/office/129/8289629.shtml

12. 一旦你通過維基網路或谷歌進行過某項搜索,那麼日後你就可以直接在地址欄輸入網站的名稱來到達該網站。

13. 谷歌Chrome還帶有隱私瀏覽模式。如果你創建了一個 「匿名窗口(incognito window)」,那麼通過這一窗口進行的瀏覽活動將不會在歷史記錄中留下任何痕跡,一旦你關閉該窗口,所有相關的cookies都將被刪除。

14. 谷歌Chrome承諾將提供更快的速度。由於每個標簽都有各自獨立的進程,因此每關閉一個標簽,該進程也會隨之終止,從而釋放內存。

15. 谷歌Chrome將配有全新的JavaScript虛擬機。谷歌表示,對於Gmail這種對JavaScript應用程序使用量較大的網頁而言,效率將會大大增強。

16. 谷歌Chrome還配有「任務管理器」,使用戶可以查看哪個網頁消耗了電腦最多的內存。其使用方法類似於Windows的任務管理器,你可以終止某個進程來釋放內存,不影響其他頁面的瀏覽。

17. 谷歌Chrome承諾將提供更高的安全性。例如,進程不會被寫到硬碟上。

18. 谷歌Chrome還會持續更新有關釣魚網站和惡意網站的信息,以便在用戶試圖訪問這類網站時發出警告。

19. 谷歌Chrome已經對幾百萬個網頁進行過測試,並通過其PageRank系統來確保瀏覽器優先測試那些最受歡迎的頁面。

20. 谷歌Chrome將會是一款完全開源的軟體,因此所有人都可以對其進行修改,人們可以改寫代碼,降低對隱私問題的擔憂。

閱讀全文

與谷歌電腦網路有多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賣產品需要多少錢 瀏覽:505
怎麼讓家裡的網路快速如新 瀏覽:512
單位網路安全要求會議 瀏覽:677
全國網路安全軍民融合 瀏覽:523
筆記本網路本地連接好還是無線 瀏覽:823
網路貸款多少錢利息 瀏覽:501
沈陽哪裡能網路搶票 瀏覽:975
智慧屏看電視需要連接網路嗎 瀏覽:857
怎麼看電腦可不可以連xbox網路 瀏覽:278
華為家庭網路信號全覆蓋 瀏覽:312
施樂無線網路連接設置 瀏覽:45
我的移動網路密碼 瀏覽:796
如何提高網路文化出海 瀏覽:110
新網路詞在哪裡有 瀏覽:427
計算機網路重點簡答題 瀏覽:173
開數據但網路連接超時 瀏覽:325
移動接網路的路由器怎麼更換 瀏覽:1001
上海美猴網路怎麼樣 瀏覽:506
3g網路哪個運營商快 瀏覽:921
在校園如何使用有線網路 瀏覽:297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