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路最早出現於20世紀50年代,最早的計算機網路是通過通信線路將遠方終端資料傳送給主計算機處理,形成一種簡單的聯機系統。隨著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路也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單機到多機的發展過程。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令人矚目,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建立的遠程網,80年代迅速興起的區域網,到90年代先進的、能夠提供足夠帶寬的交換式網路技術的產生、普及與應用,以及ATM、千兆乙太網、全光纖網等高速網路技術的誕生與發展;從僅有4個節點的遠程網發展到覆蓋全國乃至全世界的大型互聯網。
目前,計算機網路技術已廣泛應用於辦公自動化、企業管理與生產過程式控制制、金融與商業電子化、軍事、科研、教育信息服務、醫療衛生等領域。在我國,計算機網路也正在迅猛地發展。據CNNIC 2005年1月的統計,我國上網計算機總數達4160萬台,上網人數已有9400萬人,建立的網站已達66萬個,連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國的帶寬為74429Mbps。計算機網路正在改變著人們的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
⑵ 網際網路利用什麼連接各計算機網路
電磁波通信:可以理解為通過載波來通信的方式.通信線路也可以載波啊.以上兩種一個無線通信技術,一個是傳輸介質.也可以理解成有線通信.如果非要區分來開的話,一個是有線一個是無線.當然我也不曉得你是想問什麼,所以給你解釋下
現在的網際網路的連接方式.現在不再是最初的那種單一的線路連接方式了.
傳統的單一的線路連接方式,主要是通過電平,就是通過電壓的高低來區分信號,通過電壓的高低來區分0和1 進而進行通信.
我們現在粗分下現在連接方式吧:
1.主幹網:光纖 有線
2.地區:光纖 有線
3.小區:千兆電纜. 有線
4.小區寬頻到家: 百兆電纜. 有線
5.ADSL寬頻:通過電話線. 有線
6.衛星連接:因為有時候海底光纖有可能會斷.為了保證兩個大區域網路之間網路不斷.所有用衛星來進行應急. 無線
手機上網:無線.電磁波
電腦上網:有線,一般是通過網線上網,
信號傳輸原理:
光纖:數字--電信號--光--電信號--數字信號.
無線:數字--電信號--電磁波--電信號--數字信號
⑶ 描述乙太網設備的連接方式
乙太網是當今現有區域網採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准,組建於七十年代早期。Ethernet(乙太網)是一種傳輸速率為10Mbps的常用區域網(LAN)標准。在乙太網中,所有計算機被連接一條同軸電纜上,採用具有沖突檢測的載波感應多處訪問(CSMA/CD)方法,採用競爭機制和匯流排拓樸結構。基本上,乙太網由共享傳輸媒體,如雙絞線電纜或同軸電纜和多埠集線器、網橋或交換機構成。在星型或匯流排型配置結構中,集線器/交換機/網橋通過電纜使得計算機、列印機和工作站彼此之間相互連接。
乙太網具有的一般特徵概述如下:
共享媒體:所有網路設備依次使用同一通信媒體。
廣播域:需要傳輸的幀被發送到所有節點,但只有定址到的節點才會接收到幀。
CSMA/CD:乙太網中利用載波監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方法(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以防止 twp 或更多節點同時發送。
MAC 地址:媒體訪問控制層的所有 Ethernet 網路介面卡(NIC)都採用48位網路地址。這種地址全球唯一。
Ethernet 基本網路組成:
共享媒體和電纜:10BaseT(雙絞線),10Base-2(同軸細纜),10Base-5(同軸粗纜)。
轉發器或集線器:集線器或轉發器是用來接收網路設備上的大量乙太網連接的一類設備。通過某個連接的接收雙方獲得的數據被重新使用並發送到傳輸雙方中所有連接設備上,以獲得傳輸型設備。
網橋:網橋屬於第二層設備,負責將網路劃分為獨立的沖突域獲分段,達到能在同一個域/分段中維持廣播及共享的目標。網橋中包括一份涵蓋所有分段和轉發幀的表格,以確保分段內及其周圍的通信行為正常進行。
交換機:交換機,與網橋相同,也屬於第二層設備,且是一種多埠設備。交換機所支持的功能類似於網橋,但它比網橋更具有的優勢是,它可以臨時將任意兩個埠連接在一起。交換機包括一個交換矩陣,通過它可以迅速連接埠或解除埠連接。與集線器不同,交換機只轉發從一個埠到其它連接目標節點且不包含廣播的埠的幀。
乙太網協議:IEEE 802.3標准中提供了以太幀結構。當前乙太網支持光纖和雙絞線媒體支持下的四種傳輸速率:
10 Mbps – 10Base-T Ethernet(802.3)
100 Mbps – Fast Ethernet(802.3u)
1000 Mbps – Gigabit Ethernet(802.3z))
10 Gigabit Ethernet – IEEE 802.3ae
乙太網簡史:
1972年,羅伯特•梅特卡夫(Robert Metcalfe)和施樂公司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同事們研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套實驗型的乙太網系統,用來實現Xerox Alto(一種具有圖形用戶界面的個人工作站)之間的互連,這種實驗型的乙太網用於Alto工作站、伺服器以及激光列印機之間的互連,其數據傳輸率達到了2.94Mbps。
梅特卡夫發明的這套實驗型的網路當時被稱為Alto Aloha網。1973年,梅特卡夫將其命名為乙太網,並指出這一系統除了支持Alto工作站外,還可以支持任何類型的計算機,而且整個網路結構已經超越了Aloha系統。他選擇「以太」(ether)這一名詞作為描述這一網路的特徵:物理介質(比如電纜)將比特流傳輸到各個站點,就像古老的「以太理論」(luminiferous ether)所闡述的那樣,古代的「以太理論」認為「以太」通過電磁波充滿了整個空間。就這樣,乙太網誕生了。
最初的乙太網事一種實驗型的同軸電纜網,沖突檢測採用CSMA/CD 。該網路的成功,引起了大家的關注。1980年,三家公司(數字設備公司、Intel公司、施樂公司)聯合研發了10M乙太網1.0規范。最初的IEEE802.3即基於該規范,並且與該規范非常相似。802.3工作組於1983年通過了草案,並於1985年出版了官方標准ANSI/IEEE Std 802.3-1985。從此以後,隨著技術的發展,該標准進行了大量的補充與更新,以支持更多的傳輸介質和更高的傳輸速率等。
1979年,梅特卡夫成立了3Com公司,並生產出第一個可用的網路設備:乙太網卡(NIC), 它是允許從主機到IBM終端和PC機等不同設備相互之間實現無縫通信的第一款產品,使企業能夠以無縫方式共享和列印文件,從而增強工作效率,提高企業范圍的通信能力。
乙太網和IEEE802.3:
乙太網是Xerox公司發明的基帶LAN標准。它採用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協議(CSMA/CD),速率為10Mbps,傳輸介質為同軸電纜。乙太網是在20世紀70年代為解決網路中零散的和偶然的堵塞而開發的,而IEEE802.3標準是在最初的乙太網技術基礎上於1980年開發成功的。現在,乙太網一詞泛指所有採用CSMA/CD協議的區域網。乙太網2.0版由數字設備公司、Intel公司和Xerox公司聯合開發,它與IEEE802.3兼容。
乙太網和IEEE802.3通常由介面卡(網卡)或主電路板上的電路實現。乙太網電纜協議規定用收發器將電纜連到網路物理設備上。收發器執行物理層的大部分功能,其中包括沖突檢測及收發器電纜將收發器連接到工作站上。
IEEE802.3提供了多種電纜規范,10Base5就是其中的一種,它與乙太網最為接近。在這一規范中,連接電纜稱作連接單元介面(AUI),網路連接設備稱為介質訪問單元(MAU)而不再是收發器。
1.乙太網和IEEE802.3的工作原理
在基於廣播的乙太網中,所有的工作站都可以收到發送到網上的信息幀。每個工作站都要確認該信息幀是不是發送給自己的,一旦確認是發給自己的,就將它發送到高一層的協議層。
在採用CSMA/CD傳輸介質訪問的乙太網中,任何一個CSMA/CDLAN工作站在任何一時刻都可以訪問網路。發送數據前,工作站要偵聽網路是否堵塞,只有檢測到網路空閑時,工作站才能發送數據。
在基於競爭的乙太網中,只要網路空閑,任一工作站均可發送數據。當兩個工作站發現網路空閑而同時發出數據時,就發生沖突。這時,兩個傳送操作都遭到破壞,工作站必須在一定時間後重發,何時重發由延時演算法決定。
2.乙太網和IEEE802.3服務的差別
盡管乙太網與IEEE802.3標准有很多相似之處,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別。乙太網提供的服務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一層和第二層,而IEEE802.3提供的服務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第一層和第二層的信道訪問部分(即第二層的一部分)。IEEE802.3沒有定義邏輯鏈路控制協議,但定義了幾個不同物理層,而乙太網只定義了一個。
IEEE802.3的每個物理層協議都可以從三方面說明其特徵,這三方面分別是LAN的速度、信號傳輸方式和物理介質類型。
⑷ 電腦有幾種連接網路的方式
1、ISDN以前曾叫「一線通」,在56K撥號的年代,ISDN可以同時實現上網和打電話,因為它有兩個56K的通道,可以分別用於電話和撥號上網,兩者互補干擾,也可以同時用於撥號上網,等於獲得112K,但是不能同時打電話了。這種方式現在比較少見了
2、ADSL,非對稱數字服務線路,屬於xDSL的一種,目前應用比較普遍,特點是上行帶寬和下行帶寬不對稱,下行帶寬大,上行帶寬小,比較適合普通用戶的瀏覽要求。它實際也是通過改造過的電話線路,使用分線器分出一部分,也可以同時上網和打電話。這種方式屬於獨享帶寬。這種方式由電信運營商提供,比如北方的網通或南方的電信
3、有線寬頻,是通過現有的有線電視線路傳輸的寬頻技術,因為有線電視線路除傳輸電視信號以外,還有很多空餘的帶寬,於是被用來傳輸網路的數字信號。這種方式屬於共享帶寬,也就是說同時上網的人多了,每人分得的帶寬就小了。
⑸ 怎樣連接家裡的寬頻(有線的)
連接家裡有線寬頻的操作方法為:
1、在電腦的桌面上找到寬頻連接圖標,滑鼠右鍵打開菜單,找到連接選項,並點擊選擇。
⑹ 手機上網問題,聯通接入點3gwap和3gnet區別
一、方式不同
1、3gwap:使用WAP網路技術實現網路連接的方式。
2、3gnet:使用CMNET網路技術實現網路接入方式。
二、許可權不同
1、3gwap:只能訪問WAP網站,不過CMWAP使用HTTP代理協議和WAP網關協議可以訪問到Internet。
2、3gnet:可以獲得完全的Internet訪問權。
三、特點不同
1、3gwap:同時也為其他移動數據業務提供數據傳輸服務,例如MMS業務的發送和提取。
2、3gnet:適用於所有協議,也是標準的TCP/IP協議。
⑺ 網路接入方式有哪幾種啊
1. 撥號連接
(1)普通撥號方式
(A)以這種方式撥號上網需要一個設備:MODEM
它是英文數據機的縮寫。中文俗稱「貓」。因為普通的電話網路,傳輸的是模擬信號,而電腦處理的是數字信號。如果把數字信號轉變成模擬信號的過程叫做調制,相反的過程就是解調。數據機就擔當這個作用。它分為內置式與外置式兩種。內置MODEM是插在電腦主板上的一個卡;很多品牌電腦都預裝了內置MODEM,如果是後來添加,很多人會選擇外置式MODEM。預裝的內置MODEM通常已經安裝好了驅動程序,只須將電話線接頭(俗稱水晶頭,因為它白色透明)接入主機箱後面的MODEM提供的介面就是。外置MODEM是將電話線接頭插入MODEM,隨設備自帶了一條MODEM與電腦的連接線, 該連接線一端接MODEM,一端接電腦主機上的串列介面,你可以參閱隨設備的說明書。至於驅動程序的安裝,MODEM都是所謂的PnP設備(plug and play,即插即用),windows會自動探測與安裝。總之,不需要什麼專業知識,新手都可以搞得掂的。
(2)一線通(ISDN)
ISDN(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中文名稱是綜合業務數字網,中國電信將其俗稱為「一線通」。 它是八十年代末在國際上興起的新型通信方式。同樣的一對普通電話線原來只能接一部電話機,所以原來的撥號上網就意味著這個時候不能打電話。而申請了ISDN後,通過一個稱為NT的轉換盒,就可以同時使用數個終端,您可一面在INTERNET網上沖浪,一面打電話或進行其它數據通信。雖然仍是普通電話線,NT的轉換盒提供給用戶的卻是兩個標準的64KB/S數字信道,即所謂的2B+D介面。一個TA口接電話機,一個NT口接電腦。它允許的最大傳輸速率是128KB/S,是普通MODEM的三至四倍,所以,它的普及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傳統通信觀念的重大革新。裝機與通信費用與普通電話相近,近一兩年才在國內主要城市開通業務,同樣可到電信局的營業網點申請,當然也就成為目前撥號上網的首先方式。
3.ADSL:
ADSL是英文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非對稱數字用戶環路)的英文縮寫,ADSL技術是運行在原有普通電話線上的一種新的高速寬頻技術,它利用現有的一對電話銅線,為用戶提供上、下行非對稱的傳輸速率(帶寬)。
非對稱主要體現在上行速率(最高640Kbps)和下行速率(最高8Mdps)的非對稱性上。上行(從用戶到網路)為低速的傳輸,可達640Kbps;下行(從網路到用戶)為高速傳輸,可達8Mbps。它最初主要是針對視頻點播業務開發的,隨著技術的發展,逐步成為了一種較方便的寬頻接入技術,為電信部門所重視。通過網路電視的機頂盒,可以實現許多以前在低速率下無法實現的網路應用。
4.DSL:
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數字用戶環路)技術是基於普通電話線的寬頻接入技術,它在同一銅線上分別傳送數據和語音信號,數據信號並不通過電話交換機設備,減輕了電話交換機的負載;並且不需要撥號,一直在線,屬於專線上網方式。DSL包括ADSL、RADSL、HDSL和VDSL等等。
5.VDSL:
VDSL(Very-high-bit-rate Digital Subscriber loop)是高速數字用戶環路,簡單地說,VDSL就是ADSL的快速版本。使用VDSL,短距離內的最大下傳速率可達55Mbps,上傳速率可達19.2Mbps,甚至更高。
6.光纖接入網:
光纖接入網(OAN)是採用光纖傳輸技術的接入網,即本地交換局和用戶之間全部或部分採用光纖傳輸的通信系統。光纖具有寬頻、遠距離傳輸能力強、保密性好、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是未來接入網的主要實現技術。FTTH方式指光纖直通用戶家中,一般僅需要一至二條用戶線,短期內經濟性欠佳,但卻是長遠的發展方向和最終的接入網解決方案。
7.FTTX+LAN接入方式:
這是一種利用光纖加五類網路線方式實現寬頻接入方案,實現千兆光纖到小區(大樓)中心交換機,中心交換機和樓道交換機以百兆光纖或五類網路線相連,樓道內採用綜合布線,用戶上網速率可達10Mbps,網路可擴展性強,投資規模小。另有光纖到辦公室、光纖到戶、光纖到桌面等多種接入方式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FTTX+LAN方式採用星型網路拓撲,用戶共享帶寬。
8. ISDN:
ISDN綜合業務數字網是數字傳輸和數字交換綜合而成的數字電話網,英文縮寫為ISDN。它能實現用戶端的數字信號進網,並且能提供端到端的數字連接,從而可以用同一個網路承載各種話音和非話音業務。ISDN基本速率介麵包括兩個能獨立工作的64Kb的B信道和一個16Kb的D信道,選擇ISDN 2B+D埠一個B信道上網,速度可達64Kb/s,比一般電話撥號方式快2.2倍(若Modem的傳輸速率為28.8Kb/s)。若兩個B信道通過軟體結合在一起使用時,通信速率則可達到128Kb/s。
⑻ 最早的網路是什麼網
最早的網路是區域網。呵呵,好像是美國在做試驗的時候把兩台機器連接
,為了實現資源共享。然後有人又通過這種方式發明了電話撥號網路。
現在的IPV4都是美國的標准。
IP
v6是國際化了。大家都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