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連接 > 在計算機網路中同步技術主要包括

在計算機網路中同步技術主要包括

發布時間:2024-04-19 10:43:54

㈠ 誰有計算機網路第五版期末試題的給我來一份 快要考試了,跪求!!!!

計算機網路 第五版 期末考試 (1)2011-07-04 11:13
第一章

1.三網:電線網路,有線電視網路,計算機網路

2.計算機網路為用戶提供的最重要的兩個功能:連通性,共享性

3.網路是由若干結點和連接這些結點的鏈路組成。

4.網際網路是世界上最大的互連網路。

5.網路把許多計算機連接在一起,網際網路把許多網路連接在一起。

6.網際網路發展的三階段:

(1)從單個網路ARPANET向互聯網發展的過程。

(ARPANET:網際網路之父,第一個投入運行的分組交換網)

(2)建成了三級結構的網際網路。(internet 互聯網或網際網路)

(3)逐漸形成了多層次的ISP結構的網際網路。(網際網路服務提供商)

7.網際網路體系結構委員會(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設有兩個工程部:

網際網路工程部IETF(engineering task force),網際網路研究部IRTF

8.制訂網際網路的正式標准要經過以下四個階段:

網際網路草案,建議標准,草案標准,網際網路標准。

9.網際網路的組成:邊緣部分,核心部分

10.在網路邊緣部分的端系統中運行的程序之間的通信方式分為:

客戶伺服器方式(C/S方式),對等方式(P2P方式)。

11.客戶和伺服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客戶程序,伺服器程序)

本來是指計算機進程(軟體)。

12.客戶是服務請求者,伺服器是服務提供者。

13.客戶程序:①被客戶調用後,在通信時主動向遠地伺服器發起通信(請求服務)。因此客戶程序必須知道伺服器程序的地址。②不需要特殊的硬體和很復雜的操作系統

14.伺服器程序:①是一種專門用來提供某種服務的程序,可同時處理多個遠地或本地客戶的請求。②系統啟用後即自動調用,並一直不斷的運行著,被動的等待並接受來自各地客戶的通信請求。因此伺服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戶程序的地址

15.路由器是實現分組交換的關鍵部件,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

16.分組交換的特點:分組交換採用存儲轉發技術。①在發送報文前,先將較長的報文劃分成一個個更小的等長的數據報。②在每一個數據報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組成的首部後,就構成一個分組。③路由器收到一個分組,先暫時存儲起來,在檢查首部,查找路由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適的介面轉發出去,把分組交給下一個路由器。④這樣一步步的以存儲轉發方式,把分組交付給最終的目的主機。

17.計算機網路,根據不同的作用范圍分為:

①廣域網(WAN wide area network) 幾十到幾千公里

②城域網(MAN metropolition) 5~50km

③區域網(LAN local) 1km左右

④個人區域網(PAN) 10m左右

18.不同使用者的網路:公用網,專用網

19.法律上的國際標准:OSI/RM (開放系統互連基本參考模型reference model)

事實上的國際標准:TCP/IP

20.網路協議: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

由以下三要素構成:

①語法:數據與控制信息的 結構或格式

②語義:需要發送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 以及 做出何種響應

③同步: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21.分層可以帶來的好處:各靈結易能

①各層之間是獨立的 ②靈活性好 ③結構上可分割開

④易於實現和維護 ⑤能促進標准化工作

22.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各層及其協議的集合。

23. OSI 7層: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 運輸層 會話層 表示層 應用層

TCP/IP 4層:網路介面層 網際層 運輸層 應用層

五層協議:物理層 數據鏈路層 網路層 運輸層 應用層

24.應用層:直接為用戶應用進程提供服務。

運輸層:負責向兩個主機中進程之間的通信提供服務。

傳輸控制協議TCP 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網路層:負責為分組交換網上的不通主機提供通信服務。

數據鏈路層:將網路層交下來的IP數據報封裝成幀,在兩個相鄰結點之間的鏈路上「透明」的傳送幀中的數據。

物理層:透明的傳送比特流。

25.實體:任何可以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體或軟體進程。

協議:控制兩個對等實體(或多個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協議和服務的關系:在協議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面一層所提供的服務。

協議和服務的區別:①首先,使用本層服務的實體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 看見下面的協議。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實體是透明的。

②其次,協議是「水平」的,服務是「垂直」的。

26. everything over IP: TCP/IP協議可以為各式各樣的應用提供服務。

27. IP over everything: TCP/IP協議允許IP協議在各式各樣的網路構成的互聯網上運行。

第二章

1.根據信號中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方式的不同,信號可分為:

模擬信號(連續信號),數字信號(離散信號)

2.從通信雙方消息交互的方式來看:單向通信(單工通信),

雙向交替通信(半雙工通信),雙向同時通信(全雙工通信)。

3.基帶信號:來自信源的信號

4.基帶調制:交換後的信號仍然是基帶信號

5.帶通信號:經過載波調制後的信號

6.最基本的帶通調制方法:調幅(AM),調頻(FM),調相(PM)

7.奈氏准則:在任何信道中,碼元傳輸速率是有上限的,傳輸速率超過此上限,就會出現嚴重的碼間串擾問題,使接收端對碼元的判決(或識別)成為不可能。

8.信噪比:信號的平均功率/雜訊的平均功率 即S/N

9.香農公式:C = W log2(1+S/N) b/s

表明:信道的帶寬或信道中的雜訊比越大,信息的極限傳輸速率就越高。

10.導向傳輸媒體:①雙絞線(屏蔽雙絞線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非屏蔽雙絞線UTP)②同軸電纜 ③光纜(多模光纖,單模光纖)

11.最基本的復用:頻分復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時分復用TDM

12.脈碼調制PCM(pulse code molation)體制:由於歷史上的原因,PCM有兩個互不兼容的國際標准,即北美的24路PCM(簡稱T1,V=1.544Mb/s)和歐洲的30路PCM(簡稱E1,V=2.048Mb/s,我國採用的)

13.寬頻接入技術:

①x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數字用戶線)

用數字技術對現有的模擬電話用戶線進行改造

②光纖同軸混合網(HFC網,hybrid fiber coax)

③FTTx技術: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纖到家),FTTB(光纖到大樓),

FTTC(curb光纖到路邊)

第六章

1.域名系統 DNS:基於的運輸層協議:TCP或UDP 埠:53

com(公司企業) gov 政府部門 e 教育機構 mil 軍事部門

採用劃分區的方法來提高系統運行效率

域名是按照自右到左逐漸減小的多層排列方式。

2.文件傳送協議 FTP協議:基於的運輸層協議:TCP 埠:21

3.簡單文件傳送協議 TFTP:基於的運輸層協議:UDP 埠:69
4.遠程終端協議 TELNET: 基於的運輸層協議: TCP 埠:23

5.統一資源定位符 URL :是對可以從網際網路上得到的資源的位置和訪問方 法的一種簡潔的表示。

HTTP協議: 基於的運輸層協議:TCP 埠:80

6.簡單郵件傳送協議 SMTP

發送郵件使用SMTP

讀取郵件使用POP3和IMAP

㈡ 璁$畻鏈虹綉緇滄妧鏈鍖呭惈鐨勪袱涓涓昏佹妧鏈鏄璁$畻鏈烘妧鏈鍜岋紙錛

閫氫俊鎶鏈銆傝$畻鏈虹綉緇滄妧鏈鏄閫氫俊鎶鏈涓庤$畻鏈烘妧鏈鐩哥粨鍚堢殑浜х墿銆

1銆佽$畻鏈烘妧鏈鐨勫唴瀹歸潪甯稿箍娉涳紝鍙綺楃暐鍒嗕負璁$畻鏈虹郴緇熸妧鏈銆佽$畻鏈哄櫒浠舵妧鏈銆佽$畻鏈洪儴浠舵妧鏈鍜岃$畻鏈虹粍瑁呮妧鏈絳夊嚑涓鏂歸潰銆傝$畻鏈烘妧鏈鍖呮嫭錛氳繍綆楁柟娉曠殑鍩烘湰鍘熺悊涓庤繍綆楀櫒璁捐°佹寚浠ょ郴緇熴佷腑澶澶勭悊鍣(CPU)璁捐°佹祦姘寸嚎鍘熺悊鍙婂叾鍦–PU璁捐′腑鐨勫簲鐢ㄣ佸瓨鍌ㄤ綋緋匯佹葷嚎涓庤緭鍏ヨ緭鍑恆

2銆侀氫俊鎶鏈錛屽張縐伴氫俊宸ョ▼錛堜篃浣滀俊鎮宸ョ▼銆佺數淇″伐紼嬶紝鏃хО榪滆窛紱婚氫俊宸ョ▼銆佸急鐢靛伐紼嬶級鏄鐢靛瓙宸ョ▼鐨勯噸瑕佸垎鏀錛屽悓鏃朵篃鏄鍏朵腑涓涓鍩虹瀛︾戙傝ュ︾戝叧娉ㄧ殑鏄閫氫俊榪囩▼涓鐨勪俊鎮浼犺緭鍜屼俊鍙峰勭悊鐨勫師鐞嗗拰搴旂敤銆傞氫俊宸ョ▼鐮旂┒鐨勬槸錛屼互鐢電佹嘗銆佸0娉㈡垨鍏夋嘗鐨勫艦寮忔妸淇℃伅閫氳繃鐢佃剦鍐詫紝浠庡彂閫佺錛堜俊婧愶級浼犺緭鍒頒竴涓鎴栧氫釜鎺ュ彈絝錛堜俊瀹匡級銆

鎵╁睍璧勬枡錛

鍒嗙被錛

璁$畻鏈虹綉緇滃寘鎷璁$畻鏈哄拰緗戠粶涓ら儴鍒嗐

鍏朵腑璁$畻鏈哄張縐扮數瀛愯$畻鏈猴紝淇楃О鐢佃剳錛屾槸涓縐嶈兘澶熸寜鐓х▼搴忚繍琛岋紝鑷鍔ㄣ侀珮閫熷勭悊嫻烽噺鏁版嵁鐨勭幇浠e寲鏅鴻兘鐢靛瓙璁懼囥傜敱紜浠跺拰杞浠舵墍緇勬垚錛屾病鏈夊畨瑁呮搷浣滅郴緇熺殑璁$畻鏈虹О涓鴻8鏈恆傚父瑙佺殑褰㈠紡鏈夊彴寮忚$畻鏈恆佺瑪璁版湰璁$畻鏈恆佸ぇ鍨嬭$畻鏈虹瓑錛岃緝鍏堣繘鐨勮$畻鏈烘湁鐢熺墿璁$畻鏈恆佸厜瀛愯$畻鏈恆侀噺瀛愯$畻鏈虹瓑銆

鑰岀綉緇滃氨鏄鐢ㄧ墿鐞嗛摼璺灝嗗悇涓瀛ょ珛鐨勫伐浣滅珯鎴栦富鏈虹浉榪炲湪涓璧鳳紝緇勬垚鏁版嵁閾捐礬錛屼粠鑰岃揪鍒拌祫婧愬叡浜鍜岄氫俊鐨勭洰鐨勩傛墍浠ヨ$畻鏈虹綉緇滄槸鎸囧皢鍦扮悊浣嶇疆涓嶅悓鐨勫氬彴璁$畻鏈虹郴緇熷強鍏跺栭儴緗戠粶閫氳繃閫氫俊浠嬭川浜掕仈,鍦ㄧ綉緇滄搷浣滅郴緇熷拰緗戠粶綆$悊杞浠跺強閫氫俊鍗忚鐨勭$悊鍜屽崗璋冧笅,瀹炵幇璧勬簮鍏變韓鍜屼俊鎮浼犻掔殑緋葷粺.

鍙傝冭祫鏂欐潵婧愶細鐧懼害鐧劇-璁$畻鏈虹綉緇滄妧鏈

鍙傝冭祫鏂欐潵婧愶細鐧懼害鐧劇-閫氫俊鎶鏈

㈢ 計算機網路基礎知識(一)

參考:計算機網路 謝希仁 第7版

一、現在最主要的三種網路
 電信網路(電話網)
 有線電視網路
 計算機網路 (發展最快,信息時代的核心技術)
二、internet 和 Internet
 internet 是普通名詞
泛指一般的互連網(互聯網)
 Internet 是專有名詞,標准翻譯是「網際網路」 世界范圍的互連網(互聯網)
使用 TCP/IP 協議族
前身是美國的阿帕網 ARPANET
三、計算機網路的帶寬
計算機網路的帶寬是指網路可通過的最高數據率,即每秒多少比特。 描述帶寬也常常把「比特/秒」省略。
例如,帶寬是 10 M,實際上是 10 Mb/s。注意:這里的 M 是 106。
四、對寬頻傳輸的錯誤概念
在網路中有兩種不同的速率:
 信號(即電磁波)在傳輸媒體上的傳播速率(米/秒,或公里/秒)
 計算機向網路發送比特的速率(比特/秒),也叫傳輸速率。 這兩種速率的意義和單位完全不同。
寬頻傳輸:計算機向網路發送比特的速率較高。 寬頻線路:每秒有更多比特從計算機注入到線路。 寬頻線路和窄帶線路上比特的傳播速率是一樣的。
早期的計算機網路採用電路交換,新型的計算機網路採用分組交換的、基於存儲轉發的方式。 分組交換:
 在發送端把要發送的報文分隔為較短的數據塊
 每個塊增加帶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構成分組(包)
 依次把各分組發送到接收端
 接收端剝去首部,抽出數據部分,還原成報文
IP 網路的重要特點
 每一個分組獨立選擇路由。
 發往同一個目的地的分組,後發送的有可能先收到(即可能不按順序接收)。  當網路中的通信量過大時,路由器就來不及處理分組,於是要丟棄一些分組。  因此, IP 網路不保證分組的可靠地交付。
 IP 網路提供的服務被稱為:
盡最大努力服務(best effort service) 五、最重要的兩個協議:IP 和 TCP
TCP 協議保證了應用程序之間的可靠通信,IP 協議控制分組在網際網路的傳輸,但網際網路不保證可靠交付.
在 TCP/IP 的應用層協議使用的是客戶伺服器方式。
 客戶(client)和伺服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兩個應用進程。
 客戶伺服器方式所描述的是進程之間服務和被服務的關系。
 當 A 進程需要 B 進程的服務時就主動呼叫 B 進程,在這種情況下,A 是客戶而 B 是伺服器。
 可能在下一次通信中,B 需要 A 的服務,此時,B 是客戶而 A 是伺服器。
注意:
 使用計算機的人是「用戶」(user)而不是「客戶」(client)。
 客戶和伺服器都指的是進程,即計算機軟體。
 由於運行伺服器進程的機器往往有許多特殊的要求,因此人們經常將主要運行伺服器進程的
機器(硬體)不嚴格地稱為伺服器。
 例如,「這台機器是伺服器。」 意思是:「這台機器(硬體)主要是用來運行伺服器進程(軟體)。」  因此,伺服器(server)一詞有時指的是軟體,但也有時指的是硬體。
六、總結
 網際網路(Internet)是世界范圍的、互連起來的計算機網路,它使用 TCP/IP 協議族,並且它的前身是美 國阿帕網 ARPANET。
 計算機網路的帶寬是網路可通過的最高數據率。
 網際網路使用基於存儲轉發的分組交換,並使用 IP 協議傳送 IP 分組。
 路由器把許多網路互連起來,構成了互連網。路由器收到分組後,根據路由表查找出下一跳路由器的
地址,然後轉發分組。
 路由器根據與其他路由器交換的路由信息構造出自己的路由表。
 IP 網路提供盡最大努力服務,不保證可靠交付。
 TCP 協議保證計算機程序之間的、端到端的可靠交付。
 在 TCP/IP 的應用層協議使用的是客戶伺服器方式。
 客戶和伺服器都是進程(即軟體)。客戶是服務請求方,伺服器是服務提供方。
 伺服器有時也指「運行伺服器軟體」的機器。

一、IP 網路是虛擬網路
 IP 網路是虛擬的。在 IP 網路上傳送的是 IP 數據報(IP 分組)。
 實際上在網路鏈路上傳送的是「幀」,使用的是幀的硬體地址(MAC 地址)。
 地址解析協議 ARP 用來把 IP 地址(虛擬地址)轉換為硬體地址(物理地址)。
二、IP 地址的表示方法
IP 地址的表示方法有兩種:二進制和點分十進制。
IP 地址是 32 位二進制數字,為方便閱讀和從鍵盤上輸入,可把每 8 位二進制數字轉換成一個十進制數字,並 用小數點隔開,這就是點分十進制。
三、網際網路的域名
網際網路的域名分為:  頂級域名  二級域名  三級域名

 四級域名
四、域名伺服器 DNS (Domain Name Server)
網際網路中設有很多的域名伺服器 DNS,用來把域名轉換為 IP 地址。
五、電子郵件
發送郵件使用的協議——簡單郵件傳送協議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接收郵件使用的協議——郵局協議版本 3 POP3 (Post Office Protocol version 3) 注:郵件的傳送仍然要使用 IP 和 TCP 協議
六、統一資源定位符 URL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 URL 用來標識萬維網上的各種文檔。
 網際網路上的每一個文檔,在整個網際網路的范圍內具有惟一的標識符 URL。  URL 實際上就是文檔在網際網路中的地址。
七、超文本傳送協議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萬維網客戶程序與伺服器程序之間的交互遵守超文本傳送協議 HTTP。
八、結束語
 IP 地址是 32 位二進制數字。為便於閱讀和鍵入,也常使用點分十進制記法。  個人用戶上網可向本地 ISP 租用臨時的 IP 地址。
 域名伺服器 DNS 把計算機域名轉換為計算機使用的 32 位二進制 IP 地址。  發送電子郵件使用 SMTP 協議,接收電子郵件使用 POP3 協議。
 統一資源定位符 URL 惟一地確定了萬維網上文檔的地址。
 超文本傳送協議 HTTP 用於萬維網瀏覽器程序和伺服器程序的信息交互。
 超文本標記語言 HTML 使萬維網文檔有了統一的格式。
 IP 電話不使用 TCP 協議。利用 IP 電話網關使得在普通電話之間可以打 IP 電話。

一、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根據提供服務的覆蓋面積大小以及所擁有的 IP 地址數目的不同,ISP 也分成為不同的層次。
二、兩種通信方式
在網路邊緣的端系統中運行的程序之間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劃分為兩大類:C/S 方式 和 P2P 方式
(Peer-to-Peer,對等方式)。
三、網際網路的核心部分
網路核心部分是網際網路中最復雜的部分。
網路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網路邊緣中的大量主機提供連通性,使邊緣部分中的任何一個主機都能夠向其 他主機通信(即傳送或接收各種形式的數據)。
網際網路的核心部分是由許多網路和把它們互連起來的路由器組成,而主機處在網際網路的邊緣部分。
在網際網路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之間一般都用高速鏈路相連接,而在網路邊緣的主機接入到核心部分則通 常以相對較低速率的鏈路相連接。

主機的用途是為用戶進行信息處理的,並且可以和其他主機通過網路交換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則是用 來轉發分組的,即進行分組交換的。
在網路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實現分組交換(packet switching)的關鍵構件,其任務是轉發收到的分組,這是網路核心部分
最重要的功能。
四、電路交換
電路交換必定是面向連接的。 電路交換的三個階段:建立連接、通信、釋放連接。
五、網路的分類
 不同作用范圍的網路
 廣域網 WAN (Wide Area Network)
 區域網 LAN (Local Area Network)
 城域網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個人區域網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 從網路的使用者進行分類
 公用網 (public network)
 專用網 (private network)
 用來把用戶接入到網際網路的網路
 接入網 AN (Access Network),它又稱為本地接入網或居民接入網。
注:由 ISP 提供的接入網只是起到讓用戶能夠與網際網路連接的「橋梁」作用。
六、計算機網路的性能指標
 速率
 帶寬
 吞吐量
 時延(delay 或 latency)
 傳輸時延(發送時延) —— 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 畢所需的時間。
 傳播時延 —— 電磁波在信道中需要傳播一定的距離而花費的時間。 注:信號傳輸速率(即發送速率)和信號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處理時延 —— 交換結點為存儲轉發而進行一些必要的處理所花費的時間。
 排隊時延 —— 結點緩存隊列中分組排隊所經歷的時延。 總時延 = 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處理時延
 時延帶寬積
 利用率 —— 分為信道利用率和網路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被利用的(有數據通過)。  網路利用率——全網路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權平均值。 注:信道利用率並非越高越好。
七、網路協議(network protocol) 簡稱為協議,是為進行網路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其組成要素有以下三點:
 語法  語義  同步
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
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八、實體、協議、服務和服務訪問點
實體(entity)——表示任何可發送或接收信息的硬體或軟體進程。 協議——是控制兩個對等實體進行通信的規則的集合。
 在協議的控制下,兩個對等實體間的通信使得本層能夠向上一層提供服務。  要實現本層協議,還需要使用下層所提供的服務。
 本層的服務用戶只能看見服務而無法看見下面的協議。
 下面的協議對上面的服務用戶是透明的。
 協議是「水平的」,即協議是控制對等實體之間通信的規則。
 服務是「垂直的」,即服務是由下層向上層通過層間介面提供的。 同一系統相鄰兩層的實體進行交互的地方,稱為服務訪問點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九、TCP/IP 的體系結構
路由器在轉發分組時最高只用到網路層,而沒有使用運輸層和應用層。

㈣ 計算機網路問題,概念有點混。不要復制。謝謝啊

題主的第一個問題應該是非同步傳輸和同步傳輸的區分吧?那麼我先回答第一個!
先來理解一下他們存在的必要性吧。

在網路通信過程中,通信雙方要交換數據,需要高度的協同工作。為了正確的解釋信號,接收方必須確切地知道信號應當何時接收和處理,因此定時是至關重要的。在計算機網路中,定時的因素稱為位同步。同步是要接收方按照發送方發送的每個位的起止時刻和速率來接收數據,否則會產生誤差。通常可以採用同步或非同步的傳輸方式對位進行同步處理。

1. 非同步傳輸(A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非同步傳輸將比特分成小組進行傳送,小組可以是8位的1個字元或更長。發送方可以在任何時刻發送這些比特組,而接收方從不知道它們會在什麼時候到達。一個常見的例子是計算機鍵盤與主機的通信。按下一個字母鍵、數字鍵或特殊字元鍵,就發送一個8比特位的ASCII代碼。鍵盤可以在任何時刻發送代碼,這取決於用戶的輸入速度,內部的硬體必須能夠在任何時刻接收一個鍵入的字元。

非同步傳輸存在一個潛在的問題,即接收方並不知道數據會在什麼時候到達。在它檢測到數據並做出響應之前,第一個比特已經過去了。這就像有人出乎意料地從後面走上來跟你說話,而你沒來得及反應過來,漏掉了最前面的幾個詞。因此,每次非同步傳輸的信息都以一個起始位開頭,它通知接收方數據已經到達了,這就給了接收方響應、接收和緩存數據比特的時間;在傳輸結束時,一個停止位表示該次傳輸信息的終止。按照慣例,空閑(沒有傳送數據)的線路實際攜帶著一個代表二進制1的信號,非同步傳輸的開始位使信號變成0,其他的比特位使信號隨傳輸的數據信息而變化。最後,停止位使信號重新變回1,該信號一直保持到下一個開始位到達。例如在鍵盤上數字「1」,按照8比特位的擴展ASCII編碼,將發送「00110001」,同時需要在8比特位的前面加一個起始位,後面一個停止位。

非同步傳輸的實現比較容易,由於每個信息都加上了「同步」信息,因此計時的漂移不會產生大的積累,但卻產生了較多的開銷。在上面的例子,每8個比特要多傳送兩個比特,總的傳輸負載就增加25%。對於數據傳輸量很小的低速設備來說問題不大,但對於那些數據傳輸量很大的高速設備來說,25%的負載增值就相當嚴重了。因此,非同步傳輸常用於低速設備。

2. 同步傳輸(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同步傳輸的比特分組要大得多。它不是獨立地發送每個字元,每個字元都有自己的開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們組合起來一起發送。我們將這些組合稱為數據幀,或簡稱為幀。

數據幀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組同步字元,它是一個獨特的比特組合,類似於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於通知接收方一個幀已經到達,但它同時還能確保接收方的采樣速度和比特的到達速度保持一致,使收發雙方進入同步。

幀的最後一部分是一個幀結束標記。與同步字元一樣,它也是一個獨特的比特串,類似於前面提到的停止位,用於表示在下一幀開始之前沒有別的即將到達的數據了。

同步傳輸通常要比非同步傳輸快速得多。接收方不必對每個字元進行開始和停止的操作。一旦檢測到幀同步字元,它就在接下來的數據到達時接收它們。另外,同步傳輸的開銷也比較少。例如,一個典型的幀可能有500位元組(即4000比特)的數據,其中可能只包含100比特的開銷。這時,增加的比特位使傳輸的比特總數增加2.5%,這與非同步傳輸中25 %的增值要小得多。隨著數據幀中實際數據比特位的增加,開銷比特所佔的百分比將相應地減少。但是,數據比特位越長,緩存數據所需要的緩沖區也越大,這就限制了一個幀的大小。另外,幀越大,它占據傳輸媒體的連續時間也越長。在極端的情況下,這將導致其他用戶等得太久。

同步傳輸方式中發送方和接收方的時鍾是統一的、字元與字元間的傳輸是同步無間隔的。

非同步傳輸方式並不要求發送方和接收方的時鍾完全一樣,字元與字元間的傳輸是非同步的。

同步與非同步傳輸的區別

1,非同步傳輸是面向字元的傳輸,而同步傳輸是面向比特的傳輸。

2,非同步傳輸的單位是字元而同步傳輸的單位是楨。

3,非同步傳輸通過字元起止的開始和停止碼抓住再同步的機會,而同步傳輸則是以數據中抽取同步信息。

4,非同步傳輸對時序的要求較低,同步傳輸往往通過特定的時鍾線路協調時序。

5,非同步傳輸相對於同步傳輸效率較低。
-----------------------我是優雅分割線--------------------

虛電路虛電路又稱為虛連接或虛通道,虛電路交換是分組交換的兩種傳輸方式中的一種。在通信和網路中,虛電路是由分組交換通信所提供的面向連接的通信服務。在兩個節點或應用進程之間建立起一個邏輯上的連接或虛電路後,就可以在兩個節點之間依次發送每一個分組,接受端收到分組的順序必然與發送端的發送順序一致,因此接受端無須負責在收集分組後重新進行排序。虛電路協議向高層協議隱藏了將數據分割成段,包或幀的過程。

信元交換又叫ATM(非同步傳輸模式),是一種面向連接的快速分組交換技術,它是通過建立虛電路來進行數據傳輸的。
信元交換技術是一種快速分組交換技術,它結合了電路交換技術延遲小和分組交換技術靈活的優點。信元是固定長度的分組,ATM採用信元交換技術,其信元長度為53位元組。信元頭5位元組,數據48位元組。
交換技術方面,經歷了: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信元交換的過程。
在信元中包括CRC校驗和,其生成公式為X^8+X^2+X+1,校驗和只是對信元頭進行校驗。
ATDM信元傳輸採用非同步時分復用(Asynchronous Time Division Multioles),又稱統計復用(Statistic Multiptx)。信息源隨機地產生信息,因為信元到達隊列也是隨機的。高速的業務信元來得十分頻繁、集中,低速的業務信元來得很稀疏。這些信元都按順序在隊列中排隊,然後按輸出次序復用到傳輸線上。具有同樣標志的信元在傳輸線上並不對應某個固定的時間間隙,也不是按周期出現的,信息和它在時域的位置之間沒有關系,信息只是按信頭中的標志來區分的。而在同步時分復用方式(如PCM復用方式)中,信息以它在一幀中的時間位置(時隙)來區分,一個時隙對應著一條信道,不需要另外的信息頭來表示信息的身份。
VPI欄位用於選擇一條特定的虛通路,VCI欄位在一條選定的虛通路上選擇一條特定的虛電路。當進行VP交換時,是選擇一條特定的虛通路。
若在交換過程中出現擁塞,該信息被記錄在信元的PT中。

㈤ 計算機網路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的技術

3. 網路技術

3.1 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拓撲結構

·OSI/RM

·應用層協議(FTP、TELNET、SNMP、DHCP、POP、SMTP、HTTP)

·傳輸層協議(TCP、UDP)

·網路層協議IP(IP地址、子網掩碼)

·數據鏈路層協議(ARP、RARP、PPP、SLIP)

·物理地址

3.2 編碼和傳輸

3.2.1調制和編碼

·AM、FM、PM、QAM

·PCM、抽樣

3.2.2 傳輸技術

·通信方式(單工/半雙工/全雙工、串列/並行、2線/4線)

·差錯控制(CRC、海明碼、奇偶校驗、比特出錯率)

·同步控制(起停同步、SYN同步、標志同步、??同步)

·多路復用(FDM、TDM、WDM)

·壓縮和解壓縮方法(JEPG、MPEG、MH、MR、MMR、遊程長度)

3.2.3 傳輸控制

·競爭系統

·輪詢/選擇系統

·基本規程、多鏈路規程、傳輸控制字元、線路控制

·HDLC

3.2.4 交換技術(電路交換、儲存轉發、分組交換、ATM交換、??中繼)

3.2.5 公用網路和租用線路

3.3 網路

3.3.1 網路分類

·按地域范圍分類(LAN、MAN、WAN)

·按服務分類(網際網路、企業內部網)

·按傳輸媒體分類(電話、數據、視像)

·按電信網分類(駐地、接入、骨幹)

3.3.2 LAN

·LAN拓撲(匯流排型、星型、令牌匯流排)

·訪問控制系統(CSMA/CD、令牌環、令牌匯流排)

·LAN間的連接、LAN-WAN連接、對等連接、點對點連接

·高速LAN技術(千兆乙太網)

·無線LAN

3.3.3 MAN常用結構

3.3.4 WAN與遠程傳輸服務

·租用線路服務、線路交換服務、分組交換服務

·ISDN、VPN、幀中繼、ATM、IP連接服務

·衛星通信服務、移動通信服務、國際通信服務

3.3.5 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概念(網際互連設備、TCP/IP、IP路由、DNS、代理伺服器)

·電子郵件(協議、郵件列表)

·Web(HTTP、瀏覽器、URL、HTML、XML)

·文件傳輸(FTP)

·搜索引擎(全文搜索、目錄搜索、智能搜索)

·QoS、CGI、VoIP

3.3.6 接入網與接入技術

3.3.7 網路性質

·有關線路性能的計算(傳輸速度、線路利用率、線路容量、通信量、流量設計)

·性能評估

·排隊論的應用

3.4 網路通信設備

3.4.1 傳輸介質和通信電纜

·有線/無線介質(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電波、光、紅外線)

·分配線架(IDF)、主配線架(MDF)

3.4.2 各類通信設備

·線路終端設備、多路設備、交換設備、轉接設備

·線路連接設備(數據機、DSU、NCU、TA、CCU、PBX)

3.5 網路連接設備

·網際連接設備(網卡、網橋、生成樹網橋、源路由網橋、路由器、中繼器、集線器、交換機)

3.6 網路軟體系統

3.6.1 網路操作系統

·網路操作系統的功能、分類和特點

·網路設備驅動程序(ODI、NDIS)

·網路通信的系統功能調用(套接字API)

·RPC

·TP Monitor

·分布式文件系統

·網路設備共享

3.6.2 網路管

·網路管理的功能域(安全管理、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計費管理)

·網路管理協議(CMIS/CMIP、SNMP、RMON、MIB-II)

·網路管理工具(ping、traceroute、NetXray、Analyzer、Sniffer)

·網路管理平台(OpenView、NetView、SunNet、Manager)

·分布式網路管理

3.6.3 網路應用與服務

·WWW

·FTP文件傳輸

·電子郵件

·Telnet

·信息檢索

·視頻點播

·網路會議

·遠程教育

·電子商務

·電子政務

·CSCW和群

4.網路安全

4.1 安全計算

4.1.1 保密性和完整性

·私鑰和公鑰加密標准(DES、IDES、RSA)

·認證(數字簽名、身份認證)

·完整性(SHA、MDS)

·訪問控制(存取許可權、口令)

4.1.2 非法入侵和病毒的防護

·防火牆

·入侵檢測

·VPN、VLAN

·安全協議(IPSec、SSL、ETS、PGP、S-HTTP、TLS)

·硬體安全性

·計算機病毒保護

4.1.3 可用性

·文件的備份和恢復

4.1.4 安全保護

·個人信息控制

·匿名

·不可跟蹤性

4.1.5 LAN安全

·網路設備可靠性

·應付自然災害

·環境安全性

·UPS

4.2 風險管理

4.2.1 風險分析和評估

4.2.2 應付風險對策

·風險預防(風險轉移、風險基金、計算機保險)

·意外事故預案(意外事故類別、應付意外事故的行動預案)

4.2.3 內部控制

·安全規章制度

·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

5.標准化知識

5.1 標準的制定和獲取

5.1.1 標準的制定和獲取過程

5.1.2 環境和安全性評估標准化

5.2 信息系統基礎設施標准化

5.2.1 標准

·國際標准(ISO、IEC)與美國標准(ANSI)

·國家標准(GB)

·行業標准與企業標准

5.2.2 開放系統(X/Open,OSF,POSIX)

5.2.3 數據交換標准(EDIFACT、SETP、XML)

5.2.4 安全性標准

·信息系統安全措施

·計算機防病毒標准

·計算機防非法訪問標准

·CC標准

·BS7799標准

5.3 標准化組織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IEC、IETF、IEEE、IAB、W3C)

·美國標准化組織

·歐洲標准化組織

·中國國家標准化委員會

6.信息化基礎知識

·信息化意識

·全球信息化趨勢、國家信息化戰略、企業信息化戰略和策略

·企業信息化資源管理基礎知識

·互聯網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

·個人信息保護規則

7.計算機專業英語

·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基本詞彙

·能正確閱讀和理解計算機領域的英文資料

考試科目2:網路系統設計與管理

1.網路系統分析與設計

1.1 網路系統的需求分析

1.1.1 應用需求分析

·應用需求的調研(應用系統性能、信息產業和接收點、數據量和頻度、數據類型和數據流向)

·網路應用的分析

1.1.2 現有網路系統分

·現有網路系統結構調研(伺服器的數量和位置、客戶機的數量和位置、同時訪問的數量、每天的用戶數。每次使用的時間、每次數據傳輸的數據量、網路擁塞的時間段、採用的協議、通信模式)

·現有網路體系結構分析

1.1.3需求分析

·功能需求(待實現的功能)

·通信需求(期望的通信模式)

·性能需求(期望的性能)

·可靠性需求(希望的可靠性)

·安全需求(安全性標准)

·維護和運行需求(運行和維護費用)

·管理需求(管理策略)

1.2 網路系統的設計

1.2.1 技術和產品的調研和評估

·收集信息

·採用的技術和產品的比較研究

·採用的技術和設備的比較要點

1.2.2 網路系統的設計

·確定協議

·確定拓撲結構

·確定連接(鏈路的通信性能)

·確定結點(結點的處理能力)

·確定網路的性能(性能模擬)

·確定可靠性措施

·確定安全性措施(安全措施的調研,實現安全措施的技術和設備的評估)

·網路設備的選擇,制定選擇標准(成本、性能、容量、處理量、延遲),性能指標的一致性,高級測試的必要性,互連性的確認。

1.2.3 新網路業務運營計劃

1.2.4 設計評審

1.3 網路系統的構建和測試

1.3.1 安裝工作

·事先准備

·過程監督

1.3.2 測試和評估

·連接測試

·安全性測試

·性能測試

1.3.3 轉換到新網路的工作計劃

2 網路系統的運行、維護管理、評價

2.1網路系統的運行和維護

2.1.1 用戶措施

·用戶管理、用戶培訓、用戶協商

2.1.2 制定維護和升級的策略和計劃

·確定策略

·設備的編制

·審查的時間

·升級的時間

2.1.3 維護和升級的實施

·外部合同要點

·內部執行要點

2.1.4 備份與數據恢復

·數據的存儲於處置

·備份

·數據恢復

2.1.5 網路系統的配置管理

·設備管理

·軟體管理

·網路配置圖

2.2 網路系統的管理

2.2.1 網路系統的監視

·網路管理協議(SNMP、MIB-2、RMON)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性能(LAN控制器)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故障

·利用工具監視網路安全(入侵檢測系統)

·性能監視的檢查點

·安全監視的家查點

2.2.2 故障恢復分析

·故障分析要點(LAN監控程序)

·排除故障要點

·故障報告撰寫要點

2.2.3 系統性能分析

·系統性能要點

2.2.4危害安全的對策

·危害安全情況分析(調查損失情況,收集安全信息,查找原因)

·入侵檢測要點

·對付計算機病毒的要點(查殺病毒措施)

2.3 網路系統的評價

2.3.1 系統評價

·系統能力的限制

·潛在的問題分析

·系統評價要點

2.3.2 改進系統的建議

·系統生命周期

·系統經濟效益

·系統的可擴充性

·建議改進系統的要點

3.網路系統實現技術

3.1 網路協議

·商用網路協議(SNA/APPN、IPX/SPX、AppleTalk、TCP/IP)

·商務協議(XML、CORBA、COM/DCOM、EJB)

·Web服務(WSDL、SOAP、UDDI)

3.2 可靠性設計

·硬體高可靠性技術

·軟體高可靠性技術

·系統維護高可靠性技術

·容錯技術

·通信質量

3.3 網路設施

3.3.1 xDSL數據機

3.3.2 ISDN路由器

·介面

·功能(非通信控制功能、NAT功能)

3.3.3 FRAD(幀裝配/拆除)、CLAD(信元裝配/拆裝)

·介面

·功能

3.3.4 遠程訪問伺服器

·功能和機制

3.3.5 辦公室個人手持系統(PHS)

·數字無繩電話的功能特性

3.3.6 中繼式HUB

·倍速集線器(功能和機制)

3.3.7 L2、L3、L4及多層交換機功能和機制

3.3.8 IP路由器功能和控制

3.3.9 虛擬網(功能與機制)

3.3.10 與其他協議的共存(多協議路由器、IP隧道)

3.4 網路應用服務

3.41 地址服務

·機制、DHCP、IPv6(機制和傳輸技術)

3.4.2 DNS(功能、機制)

·域名、FQDN

3.4.3 電子郵件(功能、機制)

·SMPT、POP、MIME、IMAP4、LDAP

·郵件列表

·Web Mail

3.4.4 電子新聞(功能和機制、NNTP)

3.4.5 Web服務(功能和機制、HTTP)

3.4.6 負載分布(Web交換)

3.4.7 電子身份驗證(功能、機制、認證授權、電子證書)

3.4.8 服務機制

·服務供應商、供應商漫遊服務、撥號IP連接、CATV連接、IPD電話、網際網路廣播、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移動通信、EZweb、主機服務提供者、EDI(規則、表單、Web EDI)、B2B、B2C、ASP

、數據中心

4.網路新技術

4.1 光纖網

·ATM-PDS、STM-PDS

·無源光網PON(APON、EPON)

4.2 無線網

·行動電話系統(WLL、WCDMA、CMDA2000、TD-SCDMA)

·高速固定無線接入(FWA)

·802.11a、802.11b、802.11g

·微波接入(MMDS LMDS)

·衛星接入

·藍牙接入

4.3 主幹網

·IPoverSONET/SDH

·IPoverOptical

·IPoverDWDM

4.4 通信服務

·全天候IP連接服務(租用線路IP)

·本地IP網(NAPT)

·IPv6

4.5 網路管理

·基於TMN的網路管理

·基於CORBA的網路管理

4.6 網格計算

㈥ 在計算機網路的物理層中,同步通信與非同步通信的區別是什麼

串口通信的分類
串口通信可以分為同步通信和非同步通信兩類。同步通信是按照軟體識別同步字元來實現數據的發送和接收,非同步通信是一種利用字元的再同步技術的通信方式。
2.1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是一種連續串列傳送數據的通信方式,一次通信只傳送一幀信息。這里的信息幀與非同步通信中的字元幀不同,通常含有若干個數據字元。如圖:
單同步字元幀結構
+-----+------+-------+------+-----+--------+-------+-------+
|同步|數據 |數據 |數據 | ... |數據 |CRC1|CRC2|
|字元|字元1|字元2|字元3| |字元N| | |
+-----+------+-------+------+-----+--------+-------+-------+
雙同步字元幀結構
+-----+--------+------+-------+---+-------+-------+--------+
|同步 |同步 |數據 |數據 | ... |數據 |CRC1|CRC2|
|字元1|字元2|字元1|字元2| |字元N| | |
+-----+--------+------+-------+---+-------+-------+--------+
它們均由同步字元、數據字元和校驗字元(CRC)組成。其中同步字元位於幀開頭,用於確認數據字元的開始。數據字元在同步字元之後,個數沒有限制,由所需傳輸的數據塊長度來決定;校驗字元有1到2個,用於接收端對接收到的字元序列進行正確性的校驗。
同步通信的缺點是要求發送時鍾和接收時鍾保持嚴格的同步。
2.2非同步通信
非同步通信中,數據通常以字元或者位元組為單位組成字元幀傳送。字元幀由發送端逐幀發送,通過傳輸線被接收設備逐幀接收。發送端和接收端可以由各自的時鍾來控制數據的發送和接收,這兩個時鍾源彼此獨立,互不同步。
接收端檢測到傳輸線上發送過來的低電平邏輯"0"(即字元幀起始位)時,確定發送端已開始發送數據,每當接收端收到字元幀中的停止位時,就知道一幀字元已經發送完畢。
在非同步通行中有兩個比較重要的指標:字元幀格式和波特率。
(1)字元幀,由起始位、數據位、奇偶校驗位和停止位組成。如圖:
無空閑位字元幀
+--+---+---+---+---+--+--+--+--+--+--+--+---+---+---+--+--+
|D7|0/1| 1 | 0 |D0|D1|D2|D3|D4|D5|D6|D7|0/1| 1 | 0 |D0|D1|
+--+---+---+---+--+--+--+--+--+--+--+--+---+---+---+--+--+
奇偶 停 起 奇偶 停 起
校驗 止 始 校驗 止 始
位 位 位 位
有空閑位字元幀
+---+---+--+--+--+--+--+--+--+--+---+---+---+---+---+---+--+
| 1 | 0 |D0|D1|D2|D3|D4|D5|D6|D7|0/1| 1 | 1 | 1 | 1 | 0 |D0|
+---+---+--+--+--+--+--+--+--+--+---+---+---+---+---+---+--+
空 起 奇偶 停 空 閑 位 起
閑 始 校驗 止 始
位 位 位 位
1.起始位:位於字元幀開頭,佔1位,始終為邏輯0電平,用於向接收設備表示發送端開始發送一幀信息。
2.數據位:緊跟在起始位之後,可以設置為5位、6位、7位、8位,低位在前高位在後。
3.奇偶校驗位:位於數據位之後,僅佔一位,用於表示串列通信中採用奇校驗還是偶校驗。
(2)波特率,波特率是每秒鍾傳送二進制數碼的位數,單位是b/s。
非同步通信的優點是不需要傳送同步脈沖,字元幀長度也不受到限制。缺點是字元幀中因為包含了起始位和停止位,因此降低了有效數據的傳輸速率。
幫你查的,我不知道是嗎,希望對你有用

㈦ 跪求山東農業大學《計算機網路》試題,多謝,明天就要考試了,急急急急急急!!!!!!!!!

一、填空題
第一章
(1)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與通信技術高度發展、緊密結合的產物,網路技術的進步正在對當前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著重要影響。
(2) 從資源共享觀點來看,計算機網路是以能夠相互共享資源的方式互連起來的自治計算機系統的集合。
(3)從計算機網路組成的角度看,典型的計算機網路從邏輯功能上可以分為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兩部分。資源子網向網路用戶提供各種網路資源與網路服務,通信子網完成網路中數據傳輸、轉發等通信處理任務。
(4) 計算機網路拓撲是用通信子網中結點與通信線路之間的幾何關系來表示網路的結構。網路拓撲反映出網路中各實體之間的結構關系,它對網路性能、系統可靠性與通信費用都有重大影響。
(5) 根據通信子網中通信信道類型,網路拓撲可以分為兩類:廣播信道通信子網的網路拓撲與點—點線路通信子網的網路拓撲。採用廣播信道通信子網的拓撲構型主要有四種:匯流排弄、樹型、環型、無線通信與衛星通信型。採用點—點線路的通信子網的拓撲有四類:星型、環型、樹型和網狀型。
(6) 計算機網路按覆蓋范圍可以分為三類:區域網、城域網與廣域網。區域網用於有限范圍內的各種計算機互連成網;城域網設計的目標是滿足幾十千米范圍內大量企業、機關、公司的多個區域網的互連需求;廣域網覆蓋的地理范圍從幾十千米到幾千千米,可以覆蓋一個國家、地區或橫跨幾個洲。廣域網的通信子網主要使用分組交換技術,將分布在不同地區的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
第二章
(1) 數據通信技術是網路技術發展的基礎。數據通信是指在不同計算機之間傳輸字元、數字、語音、圖像的二進制代碼0、1序列的過程。目前,數據通信中應用最廣泛的編碼標準是ASCII碼。
(2) 信號是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電信號的表示形式。按照在傳輸介質上的傳輸類型,信號可以分為兩類: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數據通信系統相應也可以分為兩類:模擬通信系統和數字通信系統。
(3) 設計數據通信系統首先要確定:採用串列通信還是並行通信方式。串列通信方式只需要在收發雙方之間建立一條信道 ;並行通信方式需要在收發雙方之間必須建立並行的多條信道。
(4)按照信號傳送方向與時間的關系,數據通信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單工通信、半雙工通信與全雙工通信。在單工通信方式中,信號只能一個方向傳輸;在半雙工通信方式中,信號可以雙向傳送,但一個時間只能向一個方向傳輸;在全雙工通信方式中,信號可以同時雙向傳輸。
(5) 數據通信中同步技術是解決通信的收發雙方在時間基準上保持一致的問題。數據通信的同步主要包括兩種:位同步與字元同步。
(6) 傳輸介質是網路中連接收發雙方的物理通路,也是通信中實際傳輸信息的載體。網路中常用的傳輸有: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纜、無線與衛星通信信道。傳輸的介質的特性對網路中數據通信質量的影響很大。由於光纖具有低損耗、高傳輸速率、低誤碼率與安全保密性好的特點,因此是一種最有前途的傳輸介質。
(7) 頻帶傳輸是指利用模擬信道通過數據機傳輸經過轉換的數字信號的方法;基帶傳輸是指利用數字信道直接傳輸數字信號的方法。
(8) 數據傳輸速率是描述數據傳輸系統的重要技術指標之一。數據傳輸速率在數值上等於每秒鍾傳輸構成數據的二進制位數,單位為位/秒(記做bps)。
(9)多路復用技術是解決在單一物理線路上建立金條並行信道的問題。多路復用可以分為三種類型:頻分多路復用FDM、波分多路復用WDM與時分多路復用TDM。
(10) 網路數據交換主要採用分組交換技術。在採用存儲轉發方式的廣域網中,分組交換可以採用數據報方式或虛電路方式。數據報是指同一報文的不同分組可以通過通信子網中不同的路徑,從源結點傳送到目的結點的方法。虛電路是指同一報文的所有分組,都通過預先在通信子網中建立的邏輯鏈路傳輸的方法。
第四章
(1) 區域網與廣域網的一個重要區別是覆蓋的地理范圍不同。由於區域網直盯進覆蓋有限的地理范圍,因此它的通信機制與廣域網完全不同,從「存儲轉發」方式改變為「共享介質」方式與「交換方式」。
(2) 區域網在網路拓撲結構上主要分為匯流排型、環型與星型結構三種:在網路傳輸介質上主要採用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與無線介質。
(3) 從介質訪問控制方法的角度看,區域網可以分為共享介質式區域網與交換式區域網兩類。
(4)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區域網是乙太網,它的核心技術是隨機爭用共享介質的訪問控制方法,即帶有沖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CSMA/CD方法。
(6) 交換式區域網從根本上改變了「共享介質」工作方式,通過交換機支持連接到交換機埠的結點之間的多個並發連接,實現多結點之間數據的並發傳輸。
(7) 隨著交換式區域網技術的發展,交換式區域網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共享介質式區域網,交換技術的發展為虛擬區域網提供了技術基礎。
(8) 無線區域網是傳統區域網的補充。無線區域網使用的是無線傳輸介質,按傳輸技術分為紅外線區域網、擴頻區域網和窄帶微波區域網。目前,比較成熟的無線區域網標準是IEEE802.11標准。
第五章
(1)IEEE 802標准面向普通乙太網、快速乙太網與千兆乙太網的物理層,針對不同的傳輸制定相應的物理層標准。
(2)網卡是組建區域網的基本部件。按網卡支持的傳輸介質與傳輸速率,網卡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3)集線器是共享介質乙太網的中心連接設備。使用集線器與雙絞線的乙太網組網方法可分為:單一集線器、多集線器級聯與堆疊式集線器結構。在實際的組網應用中,常單一集線器、堆疊式集線器與多集線器級聯結構相結合。
(4)使用雙絞線組建乙太網是目前主流的組網方式。在使用非屏蔽雙絞線組建符合10BASE-T標準的乙太網時,需要使用以下基本硬體設備:10Mbps集線器、帶RJ-45介面的乙太網卡、雙絞線、RJ-45連接頭。
(5)快速乙太網的組網方法與普通乙太網相似。在組建快速乙太網時,需要使用以下基本硬體設備:100Mbps集線器或交換機、10Mbps集線器、10/100Mbps自適應乙太網卡與10Mbps乙太網卡、雙絞線或光纜。
(6)千兆位乙太網的組網方法與普通乙太網相似。在組建千兆乙太網時,網路帶寬分配合理是很重要的,需要根據網路規模與而已選擇兩級或三級結構。網路主幹部分通常使用千兆位乙太網交換機。
(7)結構化網路布線系統是指預先按建築物的結構,將所有可能旋轉計算機或外部設備的位置都預先布線,然後根據實際所連接的設備情況,通過調整內部跳線裝置將所有計算機或外部設備連接起來。
第六章
(1)網路操作系統是具有網路功能的操作系統,用於管理網路通信與共享網路資源,協調網路環境中多個結點中的任務,並向用戶提供統一、有效的網路介面的軟體集合。網路操作系統經歷了對待結構向非對等結構的發展過程。
(2)非對等結構網路操作系統分為兩個部分:網路伺服器與工作站。網路伺服器採用高配置、高性能的計算機,以集中方式管理區域網的共享資源。網路工作是配置比較低的微型機,為用戶訪問網路資源提供服務。
(3)網路操作系統的基本功能包括:文件服務、列印服務、資料庫服務、通信服務、網路管理服務與Internet服務等。
(4)Windows操作系統是Microsoft公司開發的網路操作系統,它是目前流行的、具有很多版本的一種網路操作系統。常見的Windows操作系統主要包括:Windows NT、Windows 9x、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Server2003與Windows Server 2008等。
(5)NetWare操作系統是Novell公司開發的網路操作系統,它是早期流行的、具有很多版本的操作系統。近年來,NetWare操作系統的用戶越來越少。
(6)UNIX操作系統是很多公司或研究機構自行開發的,它是一系列流行的、具有很多的網路操作系統的統稱。常見的UNIX操作系統主要包括:Solaris、FreeBSD、OpenServer與UNIXWare。
(7)Linux操作系統是很多公司、研究機構或個人自行開發的,它是一系列開源的、具有很多的網路操作系統的統稱。常見的Linux操作系統主要包括:RedHat、Mandrake、Slackware、SUSE、Debian與紅旗Linux等。
第七章
(1)網路互連是將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網路連接起來,以構成更大規模的互連網路系統,實現更大范圍內互連網的資源共享。
(2)網路互連的類型主要有:「區域網-區域網」互連、「區域網-廣域網」互連、「區域網-廣域網-區域網」互連,以及「廣域網-廣域網」互連。
(3)根據網路層次的結構模型,網路互連的層次可以分為:數據鏈路層互連、網路層互連與高層互連。
(4)網橋是在數據鏈路層上實現網路互連的設備,它能夠互連兩個採用不同數據鏈路層協議、傳輸介質與傳輸速率的網路。
(5)路由器是在網路層實現多個網路互連的設備。在一個大型的互連網路中,經常用多個路由器將多個區域網與區域網、區域網與廣域網互連。路由器能夠為不同子網計算機之間的數據交換選擇適當的傳輸路徑。
(6)網關是在傳輸層及以上各層實現多個網路互連的設備,它能夠實現不同網路協議之間的轉換功能。
(7)第三層交換是指在網路層通過硬體來實現路由選擇功能。
第八章
(1)Internet又稱為網際網路,它是全球性的、最有影響力的計算機互連網路,也是世界范圍的信息資源寶庫。從Internet結構的角度來看,它是使用路由器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數以千萬的計算機網路互連起來的網際網。
(2)TCP/IP協議是Internet中計算機之間通信必須遵循的一種通信協議。
(3)Internet地址能夠唯一確定每台計算機的位置。Internet地址有兩種表現形式:IP地址與域名。
(4)WWW是最愛用戶歡迎的一種Internet服務類型,它對推動Internet技術發展與應用直到重要作用。電子商務、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都建立在WWW服務的基礎上。
(5)電子郵件是應用廣泛的一種Internet服務類型,它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快捷、方便的通信手段。
(6)Internet接入方式主要分為兩種類型:電話網接入和區域網接入方式。電話網接入方式又可以分為兩種類型:撥號接入與寬頻接入方式。
(7)Intranet是利用Internet技術建立的企業內部信息網路,它已經成為當前網路信息系統的基本模式。Internet伺服器主要有以下幾種:WWW伺服器、資料庫伺服器與電子郵件伺服器。
(8)電子商務是通過電信網路進行的生產、營銷、銷售與流通活動,它不僅包括基於Internet的網上交易活動,還包括所有利用網路與信息技術來擴大宣傳、降低成本、增加價值和創造商機的商務活動。
第九章
(1)網路安全技術研究的基本問題包括:網路防攻擊、網路安全漏洞與對策、網路中的信息安全保密、網路內部安全防範、網路防病毒、網路數據備份與災難恢復。
(2)網路安全服務應該提供保密性、認證、數據完整性、防抵賴與訪問控制等服務。
(3)制定網路安全策略需要研究造成信息丟失、系統損壞的各種可能,並提出對網路資源與系統的保護方法。
(4)防火牆根據安全規則來檢查、過濾網路之間傳送的數據分組,以便確定這些數據分組的合法性。
(5)企業內部網通過將防火牆與用戶身份認證、數據加密與防病毒等技術相結合,保護網路系統與資源不被破壞或非法使用,以增強網路信息系統的安全。
(6)網路管理是指對網路應用系統的管理,它包括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安全管理、記賬管理等基本功能。

閱讀全文

與在計算機網路中同步技術主要包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8p滿信號網路慢 瀏覽:252
大山裡的通訊網路在哪裡 瀏覽:959
維修電腦網路連接不上 瀏覽:278
無線網路比有線網路容易受攻擊 瀏覽:601
華為路由網路數據咋設置 瀏覽:59
裝了網路如何激活 瀏覽:941
中國聯通無線網路的賬號和密碼 瀏覽:810
網路的飛行模式在哪裡關 瀏覽:737
計算機網路由通信子網構成什麼 瀏覽:745
如何充分發揮網路意見領袖的積極作用 瀏覽:328
控制鍵盤網路控制多少錢一台 瀏覽:528
網路跳線不能超過多少米 瀏覽:521
沒有網路能進路由器後台嗎 瀏覽:911
2021年網路安全宣傳周開幕 瀏覽:518
我和老婆同用電信網路哪個好 瀏覽:296
看視頻網路連接異常解決方法 瀏覽:944
聯通網路wifi怎麼連接 瀏覽:134
古劍奇譚網路版如何進 瀏覽:503
路由器和貓拆掉後就沒有網路了 瀏覽:623
筆記本有線網路無限共享 瀏覽:111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