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共享經濟時代來臨了嗎
共,眾也。這是體驗經濟的時代,是兜售參與感的時代,共享即眾人參與。當下互聯網+催生了信息分享,而信用機制的建立正箭在弦上。
互聯網專車服務模式在中國的合法性與否我們不去過多的評論,但是其背後的共享經濟理念值得深思。對於某些物品來說,人們其實可以不必「佔有」,在需要時擁有「使用權」即可,既減少資源浪費迎合環保集約的理念,又減少費用支出降低人們生活成本。而這種理念和行為的實現基礎,「信息分享+信用機制」在中國已經開啟,共享經濟時代即將來臨。
信息分享——共享經濟的基礎
我國人口數量的持續增長和城市人口比例的不斷增加,形成了高密度的居住環境,迫切需要共享資源和服務。而信息技術和網路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數據開放和互聯網的普及,使人們得以將閑置物品信息分享到互聯網上,需求方據此發現供應方信息,再在第三方撮合下實現交易。理論上,基於共享經濟的租賃和交換模式可以包括方方面面,涵蓋搭車、共享房間、閑置物品交換等。網路技術的發展降低了交易成本,所有這些交換都可以通過網路,尤其是智能手機實現。
信用機制——共享經濟的關鍵
共享經濟是在陌生的個體之間通過第三方平台進行物品租賃和交換,除了信息分享等網路技術外,信用機製成為關鍵因素。舉例來說,旅遊住宿平台Airbnb,這個網站讓民眾出租自己的房子或是其中的一個房間,給當地觀光旅客。留在一個陌生人的家裡似乎缺少理性,但是Airbnb host的評價讓人們相互間產生信任。信譽資本促成了正面、積極的大眾共享合作性消費,實現個人財富和社會價值的增長,通過共享性消費革新傳統消費模式。
然而,這種共享經濟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目前,政府對這種共享經濟的監管尚處於「真空狀態」,缺少必要的政策法規支持,整個共享經濟遊走在法規的灰色地帶。而這種共享經濟對傳統商業模式也會帶來一定的沖擊。此外,同一個人在不同平台上信用評級可能不一樣,缺乏數據共享會損害平台和消費者的利益,而很多公司不願意放開自己的資料庫,如何實現信用評級的互聯互通是這種共享經濟面臨的難題。
不過,共享經濟的發展已經具備眾多利好因素:Uber 和 Airbnb將共享經濟的理念引入中國;CNNIC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49億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7.9%;央行正式批准芝麻信用、騰訊徵信等8家機構開展個人徵信工作。可以預見,共享經濟時代離我們不遠了。
B. 我國信息網路發展歷程
1.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遠程終端連接時代,始於20世紀60年代早期。這一時代的網路以主機為中心,終端設備如鍵盤和顯示器分布在不同位置,並與主機相連。用戶通過本地終端訪問遠程主機,但僅限於主機與終端之間的通信,子網之間無法互相通信。
2.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區域網階段,始於20世紀60年代中期。這一階段的網路特點是多台主機互聯,實現了計算機之間的通信。網路結構包括通信子網和用戶資源子網,使得終端用戶能夠訪問本地主機以及通信子網上所有主機的資源。這一時期,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技術得到應用。
3.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互聯網互聯階段,始於1981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制定的開放系統互聯基本參考模型(OSI/RM)。該模型的目的是實現不同製造商生產的計算機之間的互連。此外,TCP/IP協議的出現也標志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
4.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信息高速公路時代,以高速、多業務、大數據量為特點。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B-ISDN)以及技術如ATM、ISDN、千兆乙太網等成為此階段的關鍵。網路應用變得多樣化,如網上電視點播、電視會議、可視電話、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路圖書館等,體現了網路的交互性和高速性。
計算機網路定義為一組通過通信線路互聯的計算機和外部設備,在網路操作系統、管理軟體和通信協議的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這種網路系統將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集合成一個功能強大的整體,使得計算機之間能夠高效地交換信息和共享資源。簡而言之,計算機網路是由多台自主工作的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而成的集合體,它們通過這種方式實現資源共
C. 求中國互聯網發展史
1989年, 中國開始建設互聯網 --- 5年目標 --- 國家級四大骨幹網路聯網。1991年, 在中美高能物理年會上,美方提出把中國納入互聯網路的合作計劃。
1994年4月,NCFC率先與美國NSFNET直接互聯,實現了中國與Internet全功能網路連接,標志著我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的誕生。中國科技網成為中國最早的國際互聯網路。
1994年, 中國第一個全國性 TCP/IP 互聯網---CERNET示範網 工程 建成,並於同年先後建成。1994年, 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 中國科學技術網中國金橋信息網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
1994年, 中國終於獲准加入互聯網並在同年5月完成全部中國聯網工作。1995 年,張樹新創立首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瀛海威--老百姓進入互聯網。
2000年, 中國三大門戶網站搜狐、新浪、網易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2001 年,下一代互聯網地區試驗網在北京建成驗收。2002年, 第二季度,搜狐率先宣布盈利,宣布互聯網的春天已經來臨。2003年, 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CNGI 項目開始實施。
互聯網的作用:
互聯網是一個世界規模的巨大的信息和服務資源。它不僅為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簡單而且快捷的通信與信息檢索手段,更重要的是為人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資源和服務資源。
通過使用互聯網,全世界范圍內的人們既可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又可以獲得各個方面的知識、經驗和信息。互聯網也是一個面向公眾的社會性組織。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人們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
互聯網反映了人類所共賞的無私精神,互聯網也使人們學會如何更好地和平共處。互聯網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第一個世界性的圖書館和第一個全球性論壇。任何人,無論來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任何時候,他(她)都可以參加,互聯網永遠不會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