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計算機網路:二層廣播域和三層廣播域什麼區別分別是什麼(希望詳細一點~)
在計算機網路中, 為方便學習, 既不使用是國際標准但不流行的七層模型, 也不使用流行但分層不夠明確的的TCP/IP模型, 而專門創造了用於學習的五層模型, 從下到上依次是: 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 其中第二層是數據鏈路層, 第三層是網路層.
所謂二層廣播域是指在數據鏈路層實現的廣播的廣播范圍(一般用於使用乙太網協議的本地網), 也就是幀的廣播范圍. 由於幀使用MAC地址作為定址手段(這里我們假設使用的是廣泛使用的乙太網), 當把目的MAC地址的所有地址位都置1之後, 我們可以實現該層的廣播. 這時, 使用中繼器、集線器等物理層設備連接在一起的設備都能聽到該幀, 檢查目的MAC地址發現是廣播地址, 然後接收該幀. 那麼如何分隔廣播域呢? 只需使用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設備(如網橋、交換機等, 注意路由器等更高層設備也具備處理數據鏈路層的幀的能力)即可分隔該層的廣播域, 因為工作在物理層的設備無法訪問幀的地址, 也就不會處理幀, 只是單純地進行轉發, 而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設備能夠解析幀的內容, 能對幀進行處理.
所謂三層廣播域是指網路層的廣播范圍(一般用於使用IP協議的區域網), 也就是分組的廣播范圍. 由於分組使用IP地址(這里我們假設使用的是廣泛使用的網際網路)作為定址手段, 因此同上面的原理一樣只要不接觸網路層設備(如路由器)或更高層設備(如工作在傳輸層的網關)就會一直轉發廣播分組.
想要知道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廣播的細節需要研讀計算機網路一書, 只看上述回答還是會出現其他各種各樣的問題.
2. 計算機網路地址,廣播地址
eg1: 掩碼255.255.255.224,即172.16.22.38/27,所以
網路地址為172.16.22.32;廣播地址172.16.22.63。有效范圍172.16.22.33~172.16.22.62。允許分配的IP主機數62-33+1=30個。
eg2:掩碼255.255.255.252,即10.10.14.23/30,所以
網路地址為10.10.14.20,廣播地址10.10.14.23。有效ip范圍10.10.14.21,10.10.14.22。允許分配的IP主機數為22-21+1=2個。
至於演算法,書上、網上都很多,多看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