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9 張動圖讓明白網路性能的四大指標:帶寬、時延、抖動、丟包
在網路世界中,描述網路性能好壞,需要運用專業的術語,即帶寬、時延、抖動、丟包四大指標。帶寬指的是數據傳輸率,即在規定時間內從一端傳輸到另一端的數據量,單位為bps。帶寬的好比公路寬度,網速則如車流速度。1bps與3bps帶寬的差別,就如同3車道與6車道道路,交通流量不同。帶寬的表示單位有bps、Kb、Mb、Gb等,而網速則用B、KB、MB、GB表示。帶寬與網速的進率均為1024。1位元組等於8比特,因此Kb轉化為KB時,需除以8。理論帶寬與實際帶寬之間,還受到計算機性能、網路設備質量、資源使用情況、網路高峰期、網站服務能力、線路衰耗、信號衰減等多因素影響。
時延則是指報文從A傳輸到B所需的時間。例如快遞從深圳寄往北京所需的時間,即為時延。時延概念包括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發送時延為電腦或網路設備將數據包隊列發至鏈路上所需時間;處理時延為網路設備如交換機、路由器解析報文所需時間;排隊時延是網路設備在接收到多個報文時,將報文放入緩存隊列等待處理的時間;傳播時延為報文在實際鏈路上傳輸所需時間。時延可以分為往返時間,即ICMP請求報文從發送端到達接收端,然後返回的時間。
抖動是指報文傳輸過程中的時延偏離預期,即不穩定的時延。網路抖動主要表現為最大延遲與最小延遲的時間差。例如,觀看視頻時,時延變化明顯,引起卡頓或流暢變化。網路抖動受環境變化影響,如干擾、網路擁塞等。
丟包則指數據包在傳輸過程中未能到達目的地,如同快遞丟失包裹。丟包率表示丟失的數據包數量與總發出數據包數量的比例。丟包可能由設備網卡處理能力不足、網路擁塞等因素引起。丟包率是衡量網路穩定性的重要指標,低丟包率意味著網路性能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