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習計算機網路得原理,應用等各種知識得比較好得書籍
強烈推薦計算機網路第四版Andrew STanenbaum 著 潘愛民 譯 徐明偉 審學習計算機網路得原理,應用等各種知識得比較好得書籍
⑵ 計算機網路的第5版
原書名: Computer Networks, Fifth edition
原出版社: Pearson Ecation
作者: Andrew S.Tanenbaum David J.Wetherall
譯者: 嚴偉 潘愛民
叢書名: 世界著名計算機教材精選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2274629
上架時間:2012-3-13
出版日期:2012 年3月
開本:16開
頁碼:739
版次:5-1 《計算機網路(第5版)》是國內外使用最廣泛、最權威的計算機網路經典教材。全書按照網路協議模型自下而上(物理層、數據鏈路層、介質訪問控制層、網路層、傳輸層和應用層)有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並結合internet給出了大量的協議實例。在講述網路各層次內容的同時,還與時俱進地引入了最新的網路技術,包括無線網路、3g蜂窩網路、rfid與感測器網路、內容分發與p2p網路、流媒體傳輸與ip語音,以及延遲容忍網路等。另外,本書針對當前網路應用中日益突出的安全問題,用了一整章的篇幅對計算機網路的安全性進行了深入討論,而且把相關內容與最新網路技術結合起來闡述。
《計算機網路(第5版)》的適用對象非常廣泛。由於本書的重點立足於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原理,同時兼顧了internet體系結構與tcp/ip協議等內容,因此對於學習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本書都是絕佳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本書每章後面給出了大量練習題,有助於教師根據教學目的酌情安排課後練習。此外,本書對於從事網路相關技術研究和網路應用開發的廣大科研工作者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現在這本書已經更新到第5版了。它的每個版本映襯著人們使用計算機網路的不同階段。當第1版在1980年問世時,網路還只是學術上的一種好奇心體現。但到1988年出版第2版時,網路已經被大學和大型企業用於學術研究和商業應用。當第3版於1996年出現時,計算機網路,尤其是網際網路(Internet)已成為千百萬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到2003年出版第4版時,人們利用無線網路和移動電腦訪問網頁和Internet早就司空見慣。現在,正值第五版出版之際,計算機網路的重心已偏向內容分發(尤其是通過CDN和對等網路獲取視頻的應用),而且行動電話已成為網際網路上的小型電腦。 第5版新增內容 第5版相比以前的版本改變甚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David J. Wetherall教授成為了本書的合作者。David教授具有豐富的網路背景,他在城域網的設計領域磨礪了20多年,研究范圍涉及網際網路和無線網路。他是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終身教授,一直講授和研究計算機網路以及過去十年間相關主題的內容。 當然,書中還有許多內容是隨著計算機網路世界的不斷變化而更新的。其中,修訂和新增內容有: * 無線網路(802.12和802.16)。 * 智能手機使用的3G網路。 * RFID和感測器網路。 * 使用CDN的內容分發。 * 對等網路。 * 實時媒體(存儲的、流式的以及實況的)。 * 網際網路電話(IP語音)。 * 延遲容忍網路。 更詳細的每章變化如下所示。 第1章是全書的概述,其功能與第4版相同,但內容已被修訂,並更新到計算機網路的最新狀態。網際網路、行動電話網路、802.11、RFID和感測器網路作為計算機網路實例被加以討論。有關乙太網的起源以及電纜塔接器已被刪除,同時被刪除的內容還有關於ATM的材料。 第2章涵蓋了物理層的內容,擴展了數字調制(包括廣泛用於無線網路的OFDM)和3G網路(基於CDMA)兩部分內容。同時還討論了一些新技術,包括光纖到戶和電力線聯網。 第3章內容涉及點到點鏈路,在兩個方面有所改進。有關錯誤檢測碼和糾正碼的內容已被更新,並且還簡要描述了實際上非常重要的現代編碼技術(例如,卷積碼和LDPC碼)。現在給出的協議實例是SONET和ADSL上的數據包交換。遺憾的是協議驗證部分內容被刪掉了,因為它實在是很少被使用。 在第4章MAC子層中,基本原理是永恆的,改變的只是技術。重新組織了有關網路實例的章節部分,包括千兆乙太網、802.11、802.16、藍牙和RFID。同時更新的還有LAN交換的覆蓋范圍,包括VLAN。 第5章的網路層涵蓋的內容與第4版相同,但修訂了許多地方。不僅更新了材料,還增加了深度,特別是在服務質量(實時媒體有關)及互聯網路方面都有所加強。BGP、OSPF和CIDR相關章節和組播路由同樣也有很大擴展,而且還增加了選播路由的新內容。 第6章傳輸層也做了不少修訂,補充、修改和刪除了一些內容。新增加的內容包括針對延遲容忍網路和一般擁塞控制的描述。修訂後的內容更新和擴展了TCP的擁塞控制。而針對面向連接的網路層的描述則被刪除,因為這些內容現在很少能見到。 第7章應用層內容也得到了很大更新和擴充。DNS和電子郵件部分的內容與第四版類似,但過去的幾年間Web的使用、流媒體和內容分發方面有了很大的發展,因此,關於Web和流媒體的相關章節內容已被更新到了最新狀態。新增的一個全新小節覆蓋了內容分發,包括CDN和對等網路的內容。
第8章的安全依然包括針對保密性和真實性的對稱密鑰和公共密鑰加密。實際上使用的安全技術相關內容也已經得到更新,包括防火牆和VPN;而且還增補了802.11安全和Kerberos V5新內容。 第9章重新列出了建議的參考讀物和一個超過300個引用的最新書目。其中超過一半的讀物是2000年或稍後發表的文章和書籍,其餘的都是一些經典論文。
⑶ 計算機網路的作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姓名:(美) 特南鮑姆 (Tanenbaum A.S.)
作品:《計算機網路》 《分布式操作系統》 《分布式系統:原理與範例》 《計算機網路》 《結構化計算機組成》
譯者簡介
潘愛民,浙江海寧人,獲得了南開大學數學學士學位,清華大學工學碩士學位,以及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他從中學時代開始接觸計算機編程,經歷了從DOS到Windows各種版本的發展歷程。潘愛民於1994年開始在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從事計算機應用方向的研究和開發工作,2000年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2002年擔任北京大學計算機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室主任。曾經長期從事軟體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工作,並且撰寫了大量的軟體技術文章,1999年曾經是《微電腦世界》雜志社的合作專家。他著寫了《COM原理與應用》(1999年出版),翻譯了多部關於軟體開發技術的經典名作,如《Visual C++技術內幕》(第四、六版)、《C++ Primer中文版》(第三版)、《COM本質論》、《Effective Java中文版》等。
⑷ 北航961計算機基礎專業課都考什麼961計算機基礎的指定教材是什麼
961計算機基礎綜合共包括三門課程的內容: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技術,分別佔60分,50分、40分。所有課程均不指定參考書。
961計算機基礎的指定教材為:
1.《計算機組成與設計——軟體與硬體介面》DavidA.Patterson,John L.Hennessy
2.操作系統實用教程(第三版),任愛華,清華大學出版社。
現代操作系統(Modern Operating System)
(The 3rd Edition), 陳向群, 馬洪兵 等譯,Andrew
S. Tanenbaum 著,機械工業出版社。
3.《計算機網路》(第6版),電子工業出版社 謝希仁編著,,2013
《計算機網路》(第5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Andrew S. Tanenbaum,嚴偉,潘愛民譯,
關於復習資料的獲取方式:
1. 北航官方在後勤印刷部(操場南)會提供真題,3元一份,沒有答案。
此類真題存在三個問題:a.真題年份並不齊全,一般只有5年左右;b.真題沒有答案,讓同學們做的沒有信心。c.不方便,印刷廠工作日上班且只能在現場。
2. 從自己能聯繫到的往屆學長學姐處獲取
前提是能聯繫到合適的學長學姐。一般自己的學長學姐都是免費贈送的,個別的除外。由於資料已被使用過,優點是有學長的筆記,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不過缺點也是由於有筆跡,使用會有不便,對處女座強迫症患者是無法接受的。並且無法獲得最新的資料,還有就是學長學姐會很忙,各種問問題不方便,也會不好意思。
3. 網上各種搜羅,現在各種論壇會有零星的資料,用心和時間是可以獲取到一些資料的,但是由於資料不會很全,也比較浪費時間和精力。不是很推薦
4.各種渠道購買,此處建議買有第三方平台保障的,如某寶。當遇到不好的資料,或者不當的賣家自己的權益有保障。有很多同學轉賬給所謂的學長,被騙被坑的。一定要多張個心眼,仔細辨別。如果選到好的資料還是很不錯的選擇,雖然花了錢,但是有更新,有服務。專業課復習最重要的是把真題研究透徹,課本過後利用北航本科的內部習題來鞏固知識點,復習過程中還需要有學長來及時進行答疑。這方面400+學長可以幫到你。
⑸ 電子科技大學的通信與信號系統的初試的科目和復試的科目是啥各自的教材用的是哪一個版本
601高等代數《高等代數》,北京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701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版。801機械設計(A)《機械設計》(第八版),濮良貴,高等教育出版社。802微機原理及應用(A1)《微機原理及應用》,黃冰,重慶大學出版社。803工程力學《理論力學》,哈工大理論力學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佔50%。《材料力學》,劉鴻文,高等教育出版社,佔50%。804設計基礎《設計概論》,楊先藝,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工業設計思想基礎》李樂山,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805信號分析與模擬電路《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三版),吳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數字信號處理教程》(第二版),程佩青,清華大學出版社《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二版),王衛東,電子工業出版社。806信號系統與電路(A)《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三版),吳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第二遲蔽版),王衛東,電子工業出版社。《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閻石,高等教育出版社。807微機原理及應用(A2)《微機原理及應用》,黃冰,重慶大學出版社。808自動控制原理(A)《自動控制原理》,胡壽松,科學出版社。809管理學(A)《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四版),周三多,復旦大學出版社。810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第四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逄錦聚、洪興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811數學分析《數學分析》,華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812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張耀燦、鄭永廷等,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813材料科學基礎(A)《材料科學基礎》,趙品,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814有機化學《有機化學》,任越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815固體物理《固體物理》,陳長樂,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816物理化學《物理化學簡明教襲盯程》第四版,印永嘉等,高等教育出版社。817電子技術綜合(A)《模擬電子技術》(第五版),康光華,高等教育出版社。《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閻石,高等教育出版社。818物理光學《光學教程》, 葉玉堂,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819基礎光學《光學》,郭永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820動畫概論《動畫概論》,賈否、路盛章,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821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第三版),丁元傑,機械工業出版社。822生物化學《生物化學》(第三版),王鏡岩、朱聖庚、徐長法,高等教育出版社。901機械設計(B)《機械設計》(第八版),濮良貴,高等教育出版社。902微機原理及應用(B1)《微機原理及應用》,黃冰,重慶大學出版社。903信號系統與電路(B)《信號與線性系統分析》(第三版),吳大正,高等教育出版社。《電路分析基礎》,王應生,電子工業出版社。904微機原理及應用(B2)《微機原理及應用》,黃冰,重慶大學出版社。905自動控制原理(B)《自動控制原理》,胡壽松,科學出版社。906管理學(B)《管理學》(第二版),許慶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908電子技術綜合(B)《模擬電子技術》(第五版),康光華,高等教育出版社。《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閻石,高等教育出版社。909材料科學基礎(B)《材料科學基礎》,趙品,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復試
201 工程力學 《理論力學》,哈工大理論力學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佔40%。
《材料力學》,劉鴻文,高等教育出版社,佔60%。
202 電子技術 《電工學》(下冊),秦增煌,高等教育出版社。
《電子技術》(第六版),秦增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3 專業設計 《用戶體驗與產品創新設計》(第一版),羅仕鑒,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204 通信原理(A) 《通信原理》(第六版),樊昌信 等,國防工業出版社
205 數字電碼禪州路+微機原理及應用 《微機原理及應用》,黃冰,重慶大學出版社,佔50%。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閻石,高等教育出版社,佔50%。
206 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電磁場與電磁波》(第四版),謝處方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微波技術與天線》,王新穩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7 光通信與光電子 《光纖通信》,劉增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光電子技術》,安毓英等,電子工業出版社。
208 通信電子電路及EDA技術(A) 《高頻電子電路》(第二版),王衛東,電子工業出版社,佔50%。
《verilog數字系統設計教程》(第二版),夏宇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佔50%。
209 控制專業綜合 《自動化儀表與過程式控制制》,施仁、劉文江,電子工業出版社。
《微型計算機控制技術實用教程》,潘新民 等,電子工業出版社。
210 離散數學+程序設計基礎 《離散數學》,邵學才,電子工業出版社。
《程序設計基礎》,吳文虎,清華大學出版社。
211 資料庫系統原理+程序設計基礎 《資料庫系統原理》,王珊、薩師煊,高等教育出版社。
《程序設計基礎》,吳文虎,清華大學出版社。
212 故事創意與命題論文 《動畫創作基礎》,賈否,清華大學出版社。
213 法理學 《法理學》(第三版),張文顯 等,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214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荊新,中國人大出版社。
215 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學》,吳健安,高等教育出版社。
216 管理信息系統 《管理信息系統》,黃梯雲,高等教育出版社。
217 產業經濟學 《產業經濟學》,蘇東水,高等教育出版社。
218 常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 張偉年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19 概率與數理統計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第二版,吳贛昌、徐安農、黃文韜、李郴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20 電子測量技術 《電子測量與儀器》,陳尚松 等,電子工業出版社。
《電子測量》,孫續 等,計量出版社。
221 電子技術綜合 《模擬電子技術》(第五版),康光華 等,高等教育出版社。佔50%。
《數字電子技術基礎(第五版)》,閻石,高等教育出版社。佔50%。
222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 《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高教出版社2010年版。
223 材料科學基礎 《材料科學基礎》,趙品主編,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24 金屬材料及熱處理 《工程材料》(第四版)(第1、2、3、8、9章),朱張校,清華大學出版社。
225 高分子化學 《高分子化學》,林尚安主編,科學出版社。
226 材料成型工藝基礎 《材料成型工藝基礎》,翟封祥主編,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
227 半導體物理 《半導體物理》,劉恩科,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228 機械設計基礎 《機械設計基礎》(第五版),楊可楨、陳光蘊、李仲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229 交通工程理論 《交通工程學》,王煒,東南大學出版社。
230 普通物理學 《大學物理學》(第二版-上下冊),王少傑、顧牡,同濟大學出版社。
231 計算機網路技術 《計算機網路》(第三版-中文版),Andrew S. Tanenbaum著,潘愛民譯,清華大學出版社。
《計算機網路》(第四版),謝希仁著,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232 醫學儀器綜合 《現代醫學電子儀器原理與設計》(第二版),余學飛,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33 儀器分析 《儀器分析》,孫鳳霞主編,化學工業出版社。
234 感測器原理及應用 《感測器原理與應用》,程德福 等,機械工業出版社。
235 數字信號處理 《數字信號處理導論》,胡廣書,清華大學出版社。
304 工業工程 《工業工程基礎》,范中志,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版。
305 項目管理概論 《項目管理概論》,宋偉,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第一版。
306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概論》,李嚴鋒,科學出版社,2008版。
307 通信原理(B) 《通信原理》(第六版),樊昌信等,國防工業出版社。
308 微機原理及應用 《微機原理及應用》,黃冰,重慶大學出版社。
309 計算機網路 《計算機網路》(第四版)(中文版),(美)特南鮑姆 著,潘愛民 譯,清華大學出版社。
310 微波技術 《微波技術與天線》,王新穩,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311 通信電子電路及EDA技術(B) 《高頻電子電路》(第二版),王衛東,電子工業出版社,佔50%。
《verilog數字系統設計教程》(第二版),夏宇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佔50%。
⑹ 潘愛民的簡介
他從中學時代開始接觸計算機編程,經歷了從DOS到Windows各種版本的發展歷程。潘愛民曾經長期從事軟體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工作,撰寫了大量軟體技術文章,1999年曾經是《微電腦世界》雜志社的合作專家。他著寫了《COM原理與應用》(1999年出版),翻譯了多部經典名作,如《VisualC++技術內幕》(第四、六版)、《C++Primer中文版》(第三版)、《COM本質論》、《計算機網路》(第四版)等。2013年1月,加入阿里雲OS,擔任首席架構師。
⑺ 計算機網路方面有哪些書籍值得推薦
如果想對網路有個清晰、全面的認識,可以閱讀三本書籍:
第一本就是潘愛民翻譯的Andrew S.Tanenbaum的《計算機網路》,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道,即計算機網路通信的主要原理;
第二本是W.Richard Stevens的《TCP/IP詳解卷一:協議》,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術,即TCP/IP協議簇的工作過程;
第三本是Douglas E.Comer的《計算機網路與網際網路》,此書嘗試在更廣泛意義上解答「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是如何工作的」這一基本問題,解釋了協議是如何使用硬體和應用是如何使用協議來滿足用戶的需求。
如果想自己設計一個網路系統,可以閱讀三本書籍:
第一本就是Douglas E.Comer的《Network Systems Design Using NPs》,此書從包處理演算法開始,引導我們了解發生在包上的每一件事。本書的獨特之處是以一種「與應用無關」的方式描述各種系統結構和設計思路。再多一句,大多數國外大學教授網路系統設計與實現課程的參考藍本;
第二本是George Varghese的《Network Algorithmics: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to Designing Fast Networked Devices》,此書對網路系統實現模型進行分析,抽象出設計網路系統的一般規則,同時分析在真實網路系統實現中如何運用這些規則。
第三本是「親自動手,從零開始構建一個網路系統」,選擇一款合適的硬體平台,Learn by doing。
⑻ 計算機網路技術的推薦書籍
如果想對網路有個清晰、全面的認識,可以閱讀三本書籍:
第一本就是潘愛民翻譯的Andrew S.Tanenbaum的《計算機網路》,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道,即計算機網路通信的主要原理;
第二本是W.Richard Stevens的《TCP/IP詳解卷一:協議》,此書講明白了網路之術,即TCP/IP協議簇的工作過程;
第三本是Douglas E.Comer的《計算機網路與網際網路》,此書嘗試在更廣泛意義上解答「計算機網路和網際網路是如何工作的」這一基本問題,解釋了協議是如何使用硬體和應用是如何使用協議來滿足用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