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網路803謝希仁第八版教材重點勾畫
《計算機網路》謝希仁第八版教材重點概覽
本教材為考重郵803計算機網路同學提供了系統的學習框架與重點內容。
第一章,概述,關鍵點包括:P8 草案四個階段,P16 表1-1 分組交換的優點,P17 圖1-11三種交換的比較,P19 網路劃分的兩個方面,P21-P26 性能指標的定義與計算,時延的四個組成部分,P29 三要素。
第二章,物理層,關鍵點包括:P42 四種物理特性,P45 常用編碼方式,P46-47 奈氏准則和香農定理的理解與記憶,P56-P61 復用技術,P63 ADSL技術。
第三章,數據鏈路層,關鍵點包括:P71 三個基本問題的解釋,P73 點對點信道的主要步驟,P76 CRC編碼,P78 PPP協議,P81 位元組填充與零比特填充,P82 PPP的工作狀態,P83 PAP與CHAP協議。
第四章,網路層,關鍵點包括:P117 虛電路與數據報的對比,P119 網際協議IP及其配套協議,P120 不同中間設備與IP網的好處,P124-125 分類IP地址與CIDR,P129 IP地址特點,P130 IP地址與MAC地址,P133 ARP協議,P136 IP數據報首部與欄位用法,P142 最長前綴匹配與二叉線索查找,P146 ICMP報文格式與類型,P148 ICMP應用,P149 IPv6概念,P157 理想路由演算法,P159-P163 RIP工作原理與距離向量演算法,P164 OSPF基本特點,P166 OSPF分組類型,P168 BGP與熱土豆路由選擇演算法,P175 路由器結構,P179 IP多播概念,P185 VPN與P188 NAT概念。
第五章,運輸層,關鍵點包括:P211 進程間的通信,P213 TCP與UDP協議,P215 UDP特性,P219-P220 TCP特點與連接套接字,P221-P225 TCP可靠傳輸的工作原理與快重傳與快恢復控制方法,P226-P247 TCP擁塞控制與TCP連接建立與釋放。
第六章,應用層,關鍵點包括:P261 DNS概念,P264 域名伺服器,P267 迭代與遞歸概念,P269 FTP工作原理,P272 WWW與URL概念,P276 HTTP版本與請求網頁時間,P279 代理伺服器,P280 HTTP報文結構,P283 文檔分類,P293 電子郵件,P296 SMTP,P300 MIME概念,P304 DHCP概念,P281 SNMP概念。
第七章,網路安全層,關鍵點包括:P334 主動與被動攻擊,P338 對稱密鑰密碼體制,P339 公鑰密碼體制,P341 數字簽名,P346 中間人攻擊概念,P353 IPsec協議,P364 防火牆概念。
第八章至第九章,根據時間安排自行學習,可適當放棄。
附錄,P461 縮寫一覽。
『貳』 謝希仁《計算機網路》第七版和第八版相比有什麼不一樣可
謝希仁《計算機網路》第七版和第八版相比,主要存在以下不同:
內容組織和深度:
實踐應用:
理論與實踐結合程度:
知識體系構建:
技術更新和應對策略:
『叄』 求計算機網路工程師教程視頻 (完整的)
04謝希仁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肆』 如何評價謝希仁的計算機網路(第七版)
謝希仁的《計算機網路》在中文教材中屬於精品,但教學策略對初學者來說可能略顯挑戰。以下是具體評價:
優點:
不足之處:
建議:
『伍』 關於謝希仁著《計算機網路》(第四版)的兩個問題
1。連接簡單;在小規模的網路中不需要專用的網路設備;匯流排結構省線。星型結構比較穩定,任何一個線出問題了都不會影響其他埠;不使用共享匯流排,所以不會有匯流排擁塞問題;可擴展性好,可以通過級聯擴展網路。
2.
1)首先強調關於HDLC的定義問題:
約束通信雙方按一定規則進行通信的體系為數據鏈路控制規程(DLCP),也叫數據通信控制規程(DCCP)。自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世界上許多國家組織和大財團都在研究制定此類規程。從發布的規程體系看,共包括兩類——面向字元的控制規程和面向比特的控制規程。
面向字元的規程,典型代表有美國標准協會ANSI的X3.28,ISO的ISO1745、DEC公司的DDCMP、中國的GB3453-82、IBM公司的BSC。
後來,IBM公司在同步數據鏈路控制規程(SDLC)基礎上發展出面向比特的規程。再後來,ANSI和ISO兩組織以IBM的SDLC為基礎發展了兩個類似的規程,一個是ANSI的高級數據通信控制規程(ADCCP),另一個就是ISO的高級數據鏈路控制規程,即HDLC。
(2)一般情況下,HDLC規程幀格式中的8位地址碼段已經足夠(256個地址),若實在不夠,則該8位地址是可以擴展的(按8位擴展),並且可以許循環擴展下去,具體擴展方式是將地址的首8比特的第一位置0,表示下一個8比特是基本地址的擴展(沒有擴展時則表示是控制碼段)。
(3)地址的命名規則以實際系統構造方式為前提,是可以設計的。不同的系統,對規則的定義是不同的,應結合具體系統來理解。例如,基本地址方式下,256個地址是等同的,擴展後,前128位可以是主系統,後256位可以是子系統。也可以是128位與256位的組合形成新的獨立地址碼(但在解碼時需要設計具體進程)。還可以是其它解釋,一切看自己的系統規程設計。
(4)如第(2)點所說的地址擴展方式,一切以具體系統的具體規程為原則,不存在絕對的「網路層向鏈路層提供的是網路層地址」(此情況僅指你目前正在認識的系統),另一方面,在地址擴展方式下,很容易區分網路層地址和接入系統地址。
(5)MAC是和網路拓撲及具體互聯媒質相關的協議規程。但是,僅僅適合於區域網的規定結構方式(不能與網路拓撲重構概念混淆)。在許多網路中,其互聯媒質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技術要求有所規定,因此不存在MAC問題,但在區域網中,由於結構形式、聯結媒質可以多樣化,因此相關規程中作了一些定義,試圖全方位適應各種情況的規程協議(也是目前流行規程),將MAC接入控製作為規程要點之一。當然,目前一些區域網技術規程有擴大化應用趨勢(包括MAC方面),但MAC的重點是根據具體媒質和具體拓撲結構來選擇不同的數據傳輸進程式控制制方式或規程,是比地址碼概念更外圍的規程,一旦選定具體MAC規程(可以是動態選擇),通信進程便按照設計的HDLC規程約定完成
3.交換機應該用在區域網負荷重的那個網路。
4.因為無線網可靠性比較差,丟包率高,在底層協議做完整性檢查比較劃算。乙太網物理介質可靠性高,在高層協議做完整性檢查更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