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點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點是網路通信的雙方都是計算機,即以通信子網為中心。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興起於60年代後期,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以分組交換為主,可以使負載均衡,單機的響應速度提高。
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1)以資源子網為中心的計算機網路是擴展閱讀
組成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
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Ⅱ 計算機網路以什麼為中心,共分幾代網路
計算機網路以地理上分散的多個終端通過通信線路連接到一台中心計算機為中心。
共分為四個代
第一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單個計算機為中心的遠程聯機系統。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是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
第三代計算機網路是具有統一的網路體系結構並遵循國際標準的開放式和標准化的網路。
第四代計算機網路從80年代末開始,區域網技術發展成熟,出現光纖及高速網路技術。
(2)以資源子網為中心的計算機網路是擴展閱讀: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與一般的事物分類方法一樣,可以按事物所具有的不同性質特點(即事物的屬性)分類。計算機網路通俗地講就是由多台計算機(或其它計算機網路設備)通過傳輸介質和軟體物理(或邏輯)連接在一起組成的。
總的來說計算機網路的組成基本上包括:計算機、網路操作系統、傳輸介質(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形的,如無線網路的傳輸介質就是空間)以及相應的應用軟體四部分。
Ⅲ 什麼是資源子網
資源子網是OSI參考模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據處理功能的集合。以下是關於資源子網的詳細解釋:
定義:資源子網被定義為網路主機、終端和相關設備的集合,這些設備共同承擔著數據處理任務,因此也被稱為「資源中心」。
構成:資源子網主要包括網路中的用戶端系統,如調度自動化網、MIS網和變電站區域網等,這些系統中的伺服器、故障收集計算機、外設等都屬於資源子網的一部分。此外,連入網路的主計算機及其用戶端設備,如智能終端、磁碟存儲器和監控設備等也屬於資源子網。
功能:資源子網的核心作用在於全網的數據處理和資源管理。它為網路用戶提供包括數據處理資源和存儲資源在內的豐富服務,是網路用戶與計算機網路交互的橋梁。通過提供數據處理、資源共享以及網路服務的關鍵功能,資源子網使得信息的傳輸和處理更為高效。
與通信子網的關系:資源子網與通信子網共同構成了計算機網路。通信子網專注於數據傳輸,而資源子網則專注於數據處理和資源管理。兩者相互協作,共同實現了計算機網路的各種功能。
Ⅳ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點是:
第二代計算機網路的主要特點是網路通信的雙方都是計算機,即以通信子網為中心。以多個主機通過通信線路互聯起來,以分組交換為主,可以使負載均衡,單機的響應速度提高。典型代表是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協助開發的ARPANET。
主機之間不是直接用線路相連,而是由介面報文處理機(IMP)轉接後互聯的。IMP和它們之間互聯的通信線路一起負責主機間的通信任務,構成了通信子網。通信子網互聯的主機負責運行程序,提供資源共享,組成資源子網。
(4)以資源子網為中心的計算機網路是擴展閱讀:
第二代電子計算機是用晶體管製造的計算機。在20世紀50年代之前,計算機都採用電子管作元件。電子管元件有許多明顯的缺點。例如,在運行時產生的熱量太多,可靠性較差,運算速度不快,價格昂貴,體積龐大,這些都使計算機發展受到限制。
於是,晶體管開始被用來作計算機的元件。使用了晶體管以後,電子線路的結構大大改觀,製造高速電子計算機的設想也就更容易實現了。第二代基本技術是機器穩定性提高。磁芯存貯器和各種輔助存貯器使用更為發展。採用中斷觀念,主要矛盾逐步轉向軟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