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數據傳輸速率單位有:Kbps、Mbps、Gbps與Tb/s,最快的以太區域網理論傳輸速率(也就是所說的「帶寬」)為10Gbit/s。
傳輸速度指的是將數據從源地址傳送至目的地址的速度。根據傳輸設備和媒介的不同,傳輸速度有不同的含義。
針對傳輸網,傳輸速度是指將數字信號從起始地傳輸到終止地的傳輸速率。如SDH的一對光纖的傳輸速度為2.5Gbps或10Gbps。WDM的傳輸速度可以達到1.6T甚至更高。
交換機的傳輸速度是指交換機埠的數據交換速度。目前常見的有10Mbps、100Mbps、1000Mbps等幾類。除此之外,還有10GMbps交換機,但目前很少。
(1)計算機網路中wdm是什麼擴展閱讀
1Kbps=1000bps
1Mbps=1000*1000bps
1Gbps=1000*1000*1000bps
1Tbps=1000*1000*1000*1000bps。
數據傳輸速率是單位時間內傳送數據碼元的個數。它是衡量系統傳輸能力的主要指標,通常使用下列幾種不同的定義:
數據傳輸速率為每秒鍾傳輸二進制碼元的個數,又稱為比特率。單位為比特/秒(bit/s)。
調制速率為每秒鍾傳輸信號碼元的個數,又稱波特率,單位為波特(Bd)。
數據傳送速率為單位時間內在數據傳輸系統中的相應設備之間傳送的比特、字元或碼組平均數。在該定義中,相應設備常指數據機、中間設備或數據源與數據宿。單位為比特/秒(bit/s)、字元/秒或碼組/秒。
㈡ 計算機網路 多路復用技術一共有幾種請簡要說明
1、頻分多路復用技術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2、時分多路復用技術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3、波分多路復用技術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4、碼分多路復用技術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5、空分多路復用技術SDM(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
㈢ 我想知道什麼是MSAP,MSTP,PHD,SDH,QOS,PLAN,EPON等等
這些都是通信技術概念
我大致做一下分類
功能:傳輸接入類(MSAP、MSTP、SDH、EPON、WDM、TDM、DDN)
保障技術:QOS
網路:PLAN LAN WAN
MSAP:綜合業務接入系統(源於SDH技術)
MSTP:綜合業務傳送系統(源於SDH技術,加入乙太網處理等功能)
SDH:同步數字體系(PDH技術演進過來。包含TDM業務處理)
EPON:乙太網無源光網路(還有GPON:千兆無源光網路。都是源於PON技術)
WDM:波分多路復用(還有DWDM:高密度波分多路復用技術)
TDM:時分多路復用(數字通信常用技術手段)
DDN:數字數據網,公網上的ddn專線,提供2M
QOS:彈性帶寬控制功能,是一種服務質量保證。通信網路建設都會考慮這個指標,QOS能力比較而言MSTP>SDH>PDH
PLAN:個人計算機局部地區網路
LAN:區域網
WAN:廣域網
從網路應用上看,一般網路使用分層結構,最底層即接入層應用PDH,MSAP,PON,SDH技術;中間層即匯聚層,使用MSTP技術;最上層骨幹層採用MSTP和WDM技術。
幾個容易混淆的概念:
MSTP與MSAP:可以從A和T這兩個概念明白就容易區分了,MSTP重在傳輸,MSAP重
對於SDH與PDH的區別,MSTP與WDM的區別,可以參看「光網路基礎」,都有詳細說明,這些技術都是逐步演進過來的,即PDH---SDH---MSTP/MSAP---WDN,另外PON技術是獨立的,是「最後一公里」的熱門技術,擁有很多分支,包括EPON,GPON等
關於不同組網技術之間的具體差異,說起來就很復雜了,有興趣的話,可以留言探討
㈣ 求計算機網路名詞解釋!!
計算機網路,是指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台計算機及其外部設備,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在網路操作系統,網路管理軟體及網路通信協議的管理和協調下,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計算機系統。
通信子網:是指網路中實現網路通信功能的設備及其軟體的集合,通信設備、網路通信協議、通信控制軟體等屬於通信子網,是網路的內層,負責信息的傳輸。主要為用戶提供數據的傳輸,轉接,加工,變換等
網路拓撲(Topology)結構是指用傳輸介質互連各種設備的物理布局。指構成網路的成員間特定的物理的即真實的、或者邏輯的即虛擬的排列方式。如果兩個網路的連接結構相同我們就說它們的網路拓撲相同,盡管它們各自內部的物理接線、節點間距離可能會有不同。
網路協議的定義: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例如,網路中一個微機用戶和一個大型主機的操作員進行通信,由於這兩個數據終端所用字元集不同,因此操作員所輸入的命令彼此不認識。為了能進行通信,規定每個終端都要將各自字元集中的字元先變換為標准字元集的字元後,才進入網路傳送,到達目的終端之後,再變換為該終端字元集的字元。當然,對於不相容終端,除了需變換字元集字元外。其他特性,如顯示格式、行長、行數、屏幕滾動方式等也需作相應的變換。
網路體系結構是指通信系統的整體設計,它為網路硬體、軟體、協議、存取控制和拓撲提供標准。它廣泛採用的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79年提出的開放系統互連(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參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