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
網路文學的起源,泛指一切帶有玄奇幻想成分的網路小說,其中包括東方玄幻和西方玄幻。
東方玄幻,大背景在東方文化,特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元素,在幻想的基礎上加入東方的傳統神話傳說。典型作品《儒道至聖》《紫川》《斗破蒼穹》《遮天》等。
西方玄幻,是包含如十二主神、克蘇魯、巫師、等西方要素的幻想架空世界。典型作品《深淵主宰》《奧數神座》《惡魔法則》等。
㈡ 簡要說明網路文學的幾種重要體裁
文學體裁是指文學作品的類別。它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
散文
這里說的散文是指同詩歌、小說、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不是古文體的散文。
按照表達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議論散文。散文的重點是"形散神不散"。"形散"是指散文取材自由,不受時空限制,表達方式多種多樣。"神不散"是指散文的主題要明確集中。
小說
文學體裁的一種,它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人物、情節、環境是小說的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見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行動描寫、語言描寫、環境描寫及正面描寫和 側面描寫等。
小說情節起著展示人物性格、表現作品主題的作用,,它一般包括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等四部分,還有的包括序幕、尾聲。
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時代背景;自然環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景物,用以烘托氣氛,表現人物的感情等。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像、富有節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尚書.虞書》:「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禮記.樂記》:「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㈢ 網路文學的分類方式
所謂網路文學,就是以網路為載體而發表的文學作品。本身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如果說網路文學有什麼底線,就是對網路沒有了解的人所寫出的東西,沒有官方人士在網上發表過(或者說網友流傳上來的不算)的東西不是網路文學,僅此而已。
目錄
定義
含義
分類體裁
寫作目的
載體
篇幅
特點?
發展史(1)網路文學的早期歷史——理想時代
(2)網路文學的發展——商戰
(3)白銀時代2001~2003
(4)青銅時代2003~2004
(5)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媒體報道
值得思考的問題
網路文學社
中國網路文學社聯盟簡介
職能與目標
網路文學網
網路文學書籍推薦1、網路十大經典小說
2、高人氣網路小說(已完結)
3、高人氣網路小說(連載中)
4、其他網路小說
5、境外網路小說
6、網路文學十年盤點
同名書籍信息內容簡介
媒體推薦
作者簡介
目錄
序言
後記
定義
含義
分類 體裁
寫作目的
載體
篇幅
特點?
發展史 (1)網路文學的早期歷史——理想時代
(2)網路文學的發展——商戰
(3)白銀時代2001~2003
(4)青銅時代2003~2004
(5)總結過去,展望未來
媒體報道
值得思考的問題
網路文學社
中國網路文學社聯盟 簡介
職能與目標
網路文學網網路文學書籍推薦
1、網路十大經典小說 2、高人氣網路小說(已完結) 3、高人氣網路小說(連載中) 4、其他網路小說 5、境外網路小說 6、網路文學十年盤點同名書籍信息
內容簡介 媒體推薦 作者簡介 目錄 序言 後記展開 編輯本段定義
網路文學,指新近產生的,以互聯網為展示平台和傳播媒介的,藉助超文本連接和多媒體演繹等手段來表現的文學作品、類文學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學成分的網路藝術品。其中,以網路原創作品為主。 由於藉助強大的網路媒介,網路文學具有多樣性、互動性和知識產權保護困難的特點。其形式可以類似傳統文學,也可以是博文、帖子等非傳統文體。實時回復、實時評論和投票是網路文學的重要特徵。由於網路文學傳播的便捷,導致知識產權不易受到保護。 需要注意的是: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不是對立的兩極,而是互相滲透的有機體系。不少傳統文學通過電子化成為了網路文學的一部分;網路文學的作者也都接受過傳統文學的熏陶。同時,網路文學通過出版進入了傳統文學領域;並依靠網路巨大的影響力,成為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影響到傳統文學。
編輯本段含義
網路文學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而產生的。互聯網路為上億網民提供了多如恆沙的各類文學資料信息,與此同時,一種以這種新興媒體為載體、依託、手段,以網民為接受對象,具有不同於傳統文學特點的網路文學悄然勃興。 網路文學分為三類樣態:一類是已經存在的文學作品經過電子掃描技術或人工輸入等方式進入互聯網路;一類是直接在互聯網路上「發表」的文學作品;還有一類是通過計算機創作或通過有關計算機軟體生成的文學作品進入互聯網路,如電腦小說《背叛》,以及具有互聯網路開放性特點、幾位作家幾十位作家甚至數百位網民共同創作的"接力小說"等。 付費閱讀改變網路文學生存狀態
[1]現在人們所說的網路文學多是指在網上「發表」的文學作品,包括那些經過編輯、登載在各類網路藝術刊物(電子報刊)的作品,電子公告欄(BBS)上不經編輯、個人隨意發表的文學作品,以及一些電子郵件(E-mail)中的文學作品。這種網路文學又被「榕樹下」等網站稱為「網路原創文學」。 目前較有影響的文學網站有「文學城」、「榕樹下」、「中文網路文學精萃」、「黃金書屋」、「碧海銀沙」、「莽昆侖「等網站。近一年來出版的較有影響的網路文學作品有《第一次的親密接觸》(蔡智恆著,知識出版社1999年11月版)、《小妖的網》(周潔茹著,春風文藝出版社2000年4月版)、《告別薇安》(安妮寶貝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舊同居時代》(張建等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1月版)、《智聖東方朔》(龍吟著,作家出版社2000年1月版),《點擊1999》(顧湘著,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0年1月版),「網路之星」叢書3卷(花城出版社2000年3月版)、「網路文學」叢書10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版)。有評論形容圖書市場將由「讀圖時代」進入「讀網時代」。[2]
編輯本段分類
體裁
(1)網路文學中也存在一些與傳統文學體裁類似的作品,如詩歌、散文、小說等。但由於與網路相結合,這些作品有一些自己的特點。不少網路小說就是在作者與讀者的即時互動中完成的。 (2)新的文學體裁。新文學體裁的劃分,雖未被廣泛認同,但確實存在著。論壇里有些通過接龍創造出來的故事,以及利用「隊形」達到特殊效果,就可以被認為是新的文學形式。
寫作目的
(1)文學愛好者為獲得更多認同而創作的作品。作品以小說為主,但可以看到一些很好的詩和散文。 (2)寫手的創作目的首先是出於愛好,但也抱著一定的功利性。作品中小說佔了絕大多數。 (3)雖首發於網路,卻以網路平台作為進入傳統媒體的跳板。作品也大多是小說。 (4)為了表達自己的觀點,看法,感情而在網上寫的作品。大多文學性較弱。體裁比較多樣。
載體
(1)網站(論壇)純粹以發表和交流寫手的作品為目的,有時還會辦一份電子刊物什麼的,但不和傳統媒體接觸。 (2)網站(論壇)以類似於傳統媒體的手段推銷寫手的作品。 (3)傳統媒體在網路上尋找適合紙媒的作品後出版。 (4)利用自由的,無償的,平民性的寫作平台——博客,增加廣告收入。 還有一種是網站(論壇)購買傳統媒體作品的版權在網上進行付費下載(閱讀),不能歸入網路文學。
篇幅
一般是20萬字以下的是短篇,中篇在20-60萬字,長篇在60萬字以上,其中100萬字以上的為超長篇。
特點?
以小說為主。 作者多數是年齡偏小甚至很小的孩子、但有一部分已經寫得出深刻而有內涵、文學性較強的作品、 年齡偏小以抒發感情、獲得認可、互動、提高為主、年齡較大的抱著一定的商業動機、 由於網路中年齡很小的LULI偏多、導致大部分人認為網路文學沒有內涵、幼稚、但這是片面的
編輯本段發展史
(1)網路文學的早期歷史——理想時代
中文網路文學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初。 1987年9月14日,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我們能達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中國人完成了對互聯網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觸碰。 1990年11月28日,中國正式在SRI-NIC(斯坦福研究所網路信息中心)注冊登記了中國的頂級域名CN,開通了使用中國頂級域名CN的國際電子郵件服務,邁出了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步。 1991年王笑飛在海外創辦了中文詩歌網。中國留美網路作家少君,1991年4月在網路上發表《奮斗與平等》,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一篇中文網路小說。 1992年,美國印第安那大學中國留學生在Usenet上建立第一個了使用GB-HZ編碼的中文新聞組alt.chinese.text,中文網路文學開始在全球的互聯網上傳播開來。 1993年3月詩陽開始通過電郵網路大量發表詩歌作品,此後在互聯網中文新聞組和中文詩歌網上刊登了數百篇詩歌,被學術文獻確認為歷史上第一位中國網路詩人。 1994年2月,方舟子等人創辦了第一份中文網路文學刊物《新語絲》。 1994年4月20日,互聯網進入普通人的生活。在這一年,「博客教父」方興東,首次在北大發出電子郵件。 1995年3月詩陽、魯鳴等人創辦第一份網路中文詩刊《橄欖樹》。1995年底,幾位原來活躍於中文詩歌網的女性作者創辦了第一份網路女性文學刊物《花招》。1995年中國的網吧開始陸續出現,但僅限於少數用戶。 1996年之後,中國的網吧開始在各大城市飛速發展,此時對中國網路文學產生影響的還是海外的留學生作家,如散宜生、圖雅等網路名家。 1997年11月2日的凌晨,老榕在四通利方(新浪前身)論壇里發表了一篇名為「10.31大連金州沒有眼淚」的文章,在短短的48小時之內,幾乎傳遍了整個網路。這是網路文學初次在傳統媒體上比較有影響的登台亮相。 發展到1998年,電子公告欄(BBS)上出現了蔡智恆所著的第一部最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中文網路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1998年第6期《天涯》就刊登了一篇"佚名"的網路小說《活得像個人樣》。由於這篇網路小說在電子公告欄上多次輾轉張貼,原作者據說為邢育森。此外黃易的《大唐雙龍傳》、莫仁的《星戰英雄》也風靡一時,文學門戶網站如黃金書屋以及各種各樣的個人網路書屋紛紛而起。 1999年開始,更多的文學網站如榕樹下、收費文學網站博庫等大量成立。 從21世紀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閱讀和寫作;文學網站在經歷了發展,整合,兼並,以及其他困難和波折之後,在新的建站模式和網路技術基礎上走向成熟,網路文學本身也出現了分化,2000年安妮寶貝的《告別薇安》、2001年今何在的《悟空傳》、2002年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和林長治的《沙僧日記》、2005年鄧安東的《有個流氓愛過我》和2008年的《不夠時間好好來愛你》等優秀的作品不斷出現。此後的幾年裡,個人博客的成熟和不斷壯大更是掀起了一場全民的寫作運動。 這個時期的文學作品往往是不求(也沒有注意到)名利的,而且也往往受傳統所控制,是網路文學的理想時代;但是網路的不健全,讀者的增多,維護費用的增加造成了理想時代的破滅。
(2)網路文學的發展——商戰
國內的網路書屋大致是在1997後出現的,網易等公司提供的免費空間,為初期書站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在那個全民辦網的時代,有很多喜歡讀書的網民都開辦了自己的個人網站。 1998年3月,「文學城」問世,該站點目前月頁面瀏覽人數已超過100萬人次,郵件訂閱人數達到一萬人次。 1998年5月,「黃金書屋」在網上推出,詳盡的分類和多方位的信息使該站點現在每天的訪問人數大約在3萬人左右,郵件的訂閱數則接近1萬人。 1998年7月10日,「書路」正式創辦,目前已經發展成為首頁日訪問量過萬的大型文學網站。郵件列表自1999年1月開通後,短短三個月,訂戶達到5000人次。 初期的網路書站主要以轉載為主,版權意識薄弱。部分網站是通過將武俠、言情等實體書掃描到網上來充實網站內容,而更多的網站則是直接從別的站轉載。在這種情況下,各站的內容都大同小異。 在這個時期,《大唐雙龍》、《星戰英雄》等連載作品就成為各書站拉攏讀者的殺手鐧。很多新讀者都是為了追看黃易的《大唐雙龍傳》而接觸互聯網,「因為是連載,一個月在香港只出一卷,上網自然成了先睹為快的最佳方式」。哪個站上傳的快,哪個站掃校的質量高,哪個書站就能吸引更多的讀者。 在早期的書站中,卧虎居的校對口碑最好,其收錄作品校對之精緻,一時成為網友收錄的首選。卧虎居在掃校實體書的同時,也在網站上連載的風姿、水龍吟等原創作品。可以說,單論作品質量的話,卧虎居應該是那個時代最好的網路書站。然而,由於收藏作品的總體數量不多,網站的流量始終無法和那些以綜合書城相比。反而是採用卧虎居掃較版本的黃金書屋,依靠其海量的作品和詳細的分類成為中國大陸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個人站點之一,並在98個人主頁大賽上榮獲亞軍。 當時的網路還處在門戶為主時期 讀者發現新的文學類網站大都是通過雅虎等門戶進入,或者是通過各站間的友情鏈接。友情鏈接幾乎是很多網站發展新成員的唯一方式,新網站進入困難。 在這種大環境下,黃金書屋利用先發優勢牢牢占據了網路書站老大的位置。號稱「上網讀書不識黃金書屋,再稱網蟲也枉然」。 隨著網站的發展,黃金書屋注意到了「對網上原創作品的比重還不夠,在書評的重視度上也不夠」的問題,辦起了「網人原創」專欄,開始了對網路原創的培養。 可以說,以當時黃金書屋的壟斷地位來看,只要發展中不犯太大的錯誤,其他網路書站是很難威脅到它的。 然而,資本的介入改變了命運的軌跡。 1999年12月,多來米中文網以400萬人民幣的價格收購網易個人網站排行榜中前20位個人網站中的16家。包括黃金書屋、中國足球網、海闊天空下載、笑林廣記等國內著名網站。 黃金書屋被收購後,出於版權的考慮,在操作上不敢太放開手腳抄襲復制,很多可讀性的作品不能收錄其上,但原創又不多,造成讀者群逐漸流失,主動讓出了網路書站的霸主地位。 幾乎是在黃金書屋被收購的同時,博庫在美國矽谷成立,並在北京進行大規模招聘。單從國內一家知名圖書報紙,新生的博庫便一舉挖走了十幾名編輯記者,其中不少還是該報的骨幹人員,此事對當時的整個出版界造成了不小的震動。 因為有美國產業資本而非風險投資的支持,以及資深的書業人士坐鎮,博庫的前途一度被業界看好。創業之初,博庫一連串的推廣活動也讓人目眩神迷:先是在各大媒體進行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繼而與中國青年出版社、北大等單位聯手合作,推出「走馬黃河」、「敦煌行」等活動,大造聲勢,後又在大量收購作品電子版權之餘,以培養中國的「斯蒂芬·金」為名,與王朔、陳村等大批作家簽約合作。可以說為了拓展知名度和網站瀏覽量,博庫確實花費了不少心思。 但是,博庫所倡導的收費下載與收費閱讀精神,在這個免費成為通行法則的互聯網爭霸年代顯得格格不入。盜版風行,其最重要的上游資源——與幾乎所有的中文知名作家、作者、學者簽約的幾千本電子書——的優勢也根本沒有發揮出來。另外,當時的網路條件也不具備,上網人數少,網速慢且貴,沒有便捷的支付條件。 投資商在第一筆投資後,就以盈利模式不現實為由拒絕追加投資。到了2001年底,博庫的倒閉宣告了國內第一次ebook收費嘗試的失敗。 隨著互聯網免費泡沫的破滅,網路書站的黃金時期也宣告結束。大量初期的網路書站倒閉,倖存的網站也不得不開始想盡辦法盈利。
(3)白銀時代2001~2003
隨著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之後,大部分免費空間消失,早先的個人網站紛紛關閉,西陸的bbs通過相對低廉的價格,成為網路玄幻文學的新中心,很多著名的書站都是由這里起步的。
㈣ 文學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戲劇、詩歌、小說、散文等。
㈤ 什麼是網路文學
網路文學,就是以網路為載體而發表的文學作品,其本身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網路文學所具有的特徵並不是局限於所傳播的一個媒介,更重要的則是這樣的一個文學載體在網路傳播之中所形成的一種寫作特徵和行文方式,符合現今網路文學作品所應當具有的商業化價值。如果屬於網路文學所包括的寫作范疇而沒有在網路傳播而是通過實體渠道出售,也是有著網路文學的本質特徵。如果強求網路文學的客觀底線,那就是對網路沒有了解和接觸的人所寫出的作品以及沒有官方人士在網上發表過(或者說網友流傳上來的文字信息)這類的作品在傳播形式之上大致不屬於網路文學,僅此而已。
㈥ 網路文學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目前,網路文學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接龍小說」 「接龍小說」是指由多人接力參與的,網上及時性創作的文學作品。目前包括:「新浪網」上已有一批作家與網民共同續寫了網路接龍小說《網上跑過斑點狗》:「中文網路文學」網站也開展了故事接龍《譜寫你自己的故事一一千年之戀》;「榕樹下」網站也開展了網友接龍小說《城市的綠地》;「億龍」網站開設了《青春校園,我唱我歌》和《情愛悠悠,共渡愛河》等接龍作品欄日。
此外,網路上還有流行一時的《超情書》、《危險》等回環鏈接詩歌活動。
二、「互動小說」 「互動小說」是指在網上由作者與讀者互動完成的文學作品。目前包括:「花臉道」網站開展了「花臉道雙媒體互動接龍小說」活動,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BBS留言跟貼小說《風中玫瑰》等。
三、「填空圖書」 「填空圖書」是指編制故事框架,提出若干問題,將結局留給讀者,給讀者以想像空間填寫文學作品。「文學咖啡屋」網站已經開展了「多結局小說網路競寫」活動。歐陽友權教授將互動文本分為三類:
第一類:非線性鏈接的「超文本」小說。在有「電子超文本小說大本營」之稱的英文網站叢!B;』』墅鯉:!魚曼±g旦!!:!塑上能看到很多這類作品。如喬伊斯的超文本開山之作《下午》,以及《微光交響曲》、《到達》,莫爾索絡普的超文本小說《維克托花園》、《黃金時代》《漫遊網際》等。
第二類:由作者和讀者共同完成的「互動小說」。如BBS留言跟貼小說《風中玫瑰》就是在作者與眾多讀者的互動中共同完成的。2001年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風中玫瑰的BBS小說《風中玫瑰》,這本書把作者一貼一貼的寫作及與網友的交流互動的過程全印了出來,形成一種全新的互動文本。主持這一工作的唐敏
(風中玫瑰)在出版序言中說:「《風中玫瑰》最大的特點就是作者與讀者現場互動的效果,讀者不是等待著讀一部完整的作品,而是與作者一起完成一個「帖子」的寫作過程,真是同生共死的交情啊。。這種互動寫作帶來的樂趣,是傳統寫作無從獲得的,但如果將它變為出版物出版,倒會阻止故事的進程,所以互動文本的最佳棲居地只能在網上。
第三類:由多人接力參與創作的「接龍小說」,又稱「合作小說」、「接力小說」。1999年新浪網上有一批青年作家與網民共同續寫的網路接龍小說《網上跑過斑點狗》,最後得了一篇6萬字的中篇小說。再如1997年加拿大人在互聯網上舉辦了一個全國性的寫作活動,12名知名作家在12個小時內完成了一個叫《跨國故事》的接龍小說。
四、「多媒體小說」 「多媒體小說」是指運用文字、聲音和圖像的手段綜合創作完成的文藝作品。在網上有一部名為《望星空》的小說作品,在你的整個閱讀中,始終伴隨著一段美妙的音樂,文字背景是頗具神秘色彩的月夜星空,而且,在每一章結束後,都會有一部簡短的動畫短篇概述一下這一章描寫的主要內容。又如網路上的《若枚文集》,它的內容是古色古香的壘圖片詩文,配以纏綿溫柔的MIDI作為背景音樂。
五、「超文本小說」 「超文本小說」是指基於網路技術的實時性、交互性和包容性三大特點的新文體,有文字、聲音和圖像按照非線性鏈接的文藝作品。1據介紹,台灣的李順興等人在搞超文本實驗。他的《圍城》及《文學獄》等作品以看作是中文超文本小說的典範。大陸超文本實驗很少見,東北的詩人阿紅可算一個。在艨朧詩大爭論的年代,他曾用電腦進行隨機詩實驗,他把許多詩句都輸入電腦,然後讓他們隨機排列。不管成功與否,荒誕與否。這種實驗應該說在我國超文本試驗史上寫了一筆。。但嚴格的來說,阿紅的實驗仍不能算是超文本。在上述幾種新形式的電腦文藝作品中,「超文本」比較有發展前途,如同電視文學
一樣,未來的文學可能將是綜合文字、聲音、圖像諸要素和互聯網的即時性、互動性、多選擇性等長處,朝著藝術化而不僅僅是「文學化」的方向發展。薦者,由於互聯網的商業氣息,網路文學有可能被同化為一種商業文學。網友毛小蟲以《網路作家:做「知本家的乏走狗」?》為題,發出這樣的憂慮:說走狗有點難聽,說被利益驅使應該沒有異議。宣揚共享,鼓吹免費的網路,如果不是利益的誘惑,哪裡會有著一拔一撥的趕潮人?原本自發的,玩票性質的網上文學創作,一旦出現評獎活動,一旦讓網上的字元變成印刷品擺在街頭,知本家用名利編制的網就越縮越緊,網路作家被招安的時代到了。⋯⋯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到網上找稿子,或者直接向網路作家約稿,也有一些網站開始以簽約的形式向網路作家支付報酬,一批網路作家逐漸被知本家「收買」,另一批網路作家正一頭扎入網路經濟,努力成為知本家⋯⋯因為有所謂知本家介入,有所謂商業模式和商業技巧的運用,小團體的、孤芳自賞的固上文學創作,其傳播通道被有組織、有計劃的擴充千百倍,受眾的規模也是原來的N倍。好的東西被更多人更快的分享,這一互聯網的精神居然在庸俗的金錢游戲里涅槊,再現。寫手們無心栽柳與知本家們有心栽花結合,倒也成了皆大歡喜的局面。。
鑒於網路文學的市場行情,越來越多的文學網站正在靠版權養活自己,為了保證最大可能的出售作品,文學網站也在加緊審稿力度,以期能在市場上建立品牌、得到市場的認可。這樣下去,總有一天,文學網站也會變得像傳統刊物一樣 「正規化」,當然這也是它該終結的一天。
㈦ 什麼叫網路文學
網路文學定義:
指新近產生的,以互聯網為展示平台和傳播媒介的,藉助超文本連接和多媒體演繹等手段來表現的文學作品、類文學文本及含有一部分文學成分的網路藝術品。
特點:
首先,是文學創作的平民化。
傳統的文學創作,其創作主體是那些具有明顯專業特長的作家,他們的作品通過報刊書籍得以和讀者見面,作品在發表之前必須經過文學編輯或出版商的選擇。因為報刊書籍的質量與其訂戶和銷量密切相關,所以出版商、編輯對作家的專業水平和作品的質量會相應提出較高的要求。然而當互聯網的BBS出現之後,在各種網站的文學論壇上,苛嚴的專業編輯消失了,滿腦子利潤的出版商消失了,訂戶、銷量和利潤等概念幾乎也消失了,發表作品沒有了「門檻」,作者可以將自己的作品自由上傳發表。即使像「榕樹下」這樣著名的文學網站,發表作品雖然需要經過社團編輯的審核,但因為要考慮到照顧網友的創作熱情和社團人氣,加上網站容量空間似海,所以審核的標准也還是比較寬松,只要過得去,文從字順,不反黨反人民,一般都會獲得通過。網路這種新興的媒體為所有人提供了自由表達自我、自由發表自己作品的機會。過去那種環繞在專業作家頭頂的神聖光環被電子網路技術的暴風驟雨吹打得煙消雲散。
其次,是作品發表和信息反饋的快捷化。
傳統文學作品的問世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且不說審稿、改稿、錄入、校對、印刷、發行等一連串繁瑣的環節,僅僅是作品由作者寄到編輯手中就需要大約一周的時間,而網路文學作品的問世就大大簡化了,假定網路選手和專業作家同時完成了創作,當專業作家還在按傳統做法將稿件裝入信封的時候,網路選手只需用滑鼠輕輕一點「確認」,其文本就已經和讀者見面了!網路文學的快捷化還體現在讀者對文本的迅速反饋、作者和讀者之間、讀者和讀者之間的及時交流上。一個文本剛在網上發表,有時也許只要幾分鍾就會見到讀者的評論,讀者怎麼想就怎樣說,毫無顧慮,也無需顧慮。系統上總是准確地顯示出點擊人次,哪些人什麼時候發表了什麼評論。《第一次親密接觸》在台灣成功大學的BBS網站上連載時,這種及時交流的特點得到很充分的體現:當時數百上千的讀者紛紛發表看法,甚至不少人給痞子蔡建議,要求他「別讓女主角死」、「不要讓她服葯變丑」等等。這種自由寫作、自由發表、自由交流最大程度地激發了寫手的創作熱情,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是以每天兩節的速度產生的。在泉B論壇,我目睹了哭泣的鍵盤《明天去見面》誕生的全過程,每一節一發表,總是有眾多的網友第一時間去閱讀評論,交互性強,激發了作者的創作熱情。
再次,是創作意圖的自由化。傳統理念中崇高的創作目的,迅速被網路文學的自我宣洩和自娛自樂所刷新,在傳統的文學創作理念中,總是強調要體現文學的認識價值、教育價值和審美價值,甚至在特定時期還強調過文學要為政治服務,為工農兵服務,為人民大眾服務,但網路文學恰恰是有意無意地漠視了這些戒律,絕大部分網路選手創作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宣洩和自娛,文學的認識價值、教育價值和審美價值都成了次要因素,更別說什麼宏大主題了。當然這些只是就大多網路文本而言,那些專業作家參與進來所發表的文本,或有較高文學素養的業余作者所發表的文本,還是與傳統文學作品比較接近的。
創作目的的變化,使網路文學作品表現個人經驗的內容居多,傳統文學中那種表現時代、社會精神的題材往往被擱置了。文學深度淡化了,網路文學呈現出非常鮮明的廣度化傾向。有些網路作者,他們往往隨著自己的興致,隨寫隨貼,不太注重作品的藝術性和嚴密性,使網路文學在形式上呈現出十分濃厚的拼盤化色彩。
最後,是新詞彙不斷涌現,語言風格鮮明。
網路文學文字版本迅速更新,在快速互動的要求下,用符號代替表情,使語言變得幽默,簡潔,更意味深長,例用:)代表微笑,用:(代表沮喪;用縮寫代替正常拼音,例如用MM代表妹妹,用GG代表哥哥;用數字諧音表示意思,例如用88表示拜拜,用55表示嗚嗚地哭,用314表示我愛你一生一世等等。大量新詞彙不但涌現,例青蛙、恐龍、大蝦、菜鳥、斑竹、當機、下線、東東等。網路語言風格主要是口語化和幽默風趣。《第一次親密接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讓語言產生幽默感、詼諧感的方法多種多樣,仿擬就是其中的一種。
以上四個特點只是一種不完整歸納,深入探討,還可以列舉一些。網路文學雖然發展很快,但還只是一個新生兒,它不可避免的存在著弱點。題材過窄是當前大家公認的網路文學流行病。在網路誕生然後回歸到傳統書刊熱銷的作品,題材多以言情為主。網路文學雖然讓更多的人有機會展現自己的作品,但如果作者不加強自己的文學素養,難免會流於卡拉OK的水準。
不管怎麼說,網路文學作為一種新的文學存在樣式,給文壇帶來了一陣清新之風。就文學發展的歷史規律來看,一切文學門類都是由最初的大眾創作、民間創作走向文人創作,從而走向成熟的,雖然網路文學目前尚處在大眾寫作的階段,但隨著時間的演進,傳統作家會進一步融人網路,網路也會產生自己的作家,在新的規范產生之後,網路文學必將進一步走向成熟。
㈧ 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有什麼區別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網路文學確實是更受人們的歡迎的,很多的人他們都喜歡在空餘的時間拿著手機看網路小說,而不喜歡待在家裡面捧著一本書。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因為現在科技的飛速發展,還有就是現在社會邁入了快節奏的社會。
所以在我看來,網路文學和傳統文學他們兩個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差異之別。但無論是網路文學還是傳統文學,都對於我們社會的進步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在閱讀書本的同時能夠令人們的情操得到陶冶,心靈境界得以提升。
㈨ 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有何區別
一、網路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區別
1、存在方式及范圍不同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路文學較之傳統文學在存在方式及范圍上有了極大的變化。傳統文學是發表在書本、雜志、報紙等「硬載體」上的文學作品。網路文學是直接發表在電腦網路上,以電子符號的軟載體形式存在的文學作品。網路文學以其獨有的存在方式而具有更大的創作開放性和隨意性,從當前的網路文學來看,其寫作自由度大,表達范圍廣,通過網路我們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任憑流露自己的情感。而傳統文學在寫作時,常常出於各方面的考慮而顯得拘謹、壓抑、沉重,在心理活動的表達上無法做到淋漓盡致。
2、作品表現的思想內容不同
網路文學具有娛樂性較強的特徵。它是以大眾所喜歡的作品內容和藝術形式為重點,重視是否能給網民們帶來愉悅,注重對自己情感的盡力表達,而忽略文化內涵的存在,從而常常造成作品文化魅力的流失和不完善。在網路文學中,常見的寫作題材為武俠(仙俠)的、都市言情的,青春校園的、旅遊筆記、玄幻的、妖孤的、靈異、瑣碎人生等各種內容。網路文學在思想內容方面所體現出的平民化、世俗化特色,正好迎合了大多數人的心理需求。而傳統文學在思想內容方面都是以表現重大現實題材為主要內容,內容較為嚴肅。這類「高雅」、「經典」的純文學在人們的生活方式中已越發枯燥乏味。
3、語言表達不同
網路文學作品在主導語言上與傳統文學作品無異,因網路文學具有在線創作與閱讀的特性,因此它具有語言表達方面的時代性與能動性。
一方面,與傳統文學語言表達上追求語言的新穎性、准確性、形象性,注重詞語的錘煉、語言的修飾、句式的選擇不同,網路文學語言一般都不太講求文句的修飾,結構較簡單、形式較短小、表達較直接,具有明顯原始性、大眾化的特點。另一方面,網路文學打破了原有的語言表達模式,一些獨特的輔助性符號沖破禁忌被廣泛使用在網路作品中,用來表達相對固定的思想內容或情緒,給網路作品帶來了獨特的閱讀感覺。如:「FB」代表腐敗,「斑竹」代表論壇討論區的「版主」,「大蝦」,代表技術很高的「大俠」,「520」代表我愛你,「54」就是無視;「-_-P」,代表流汗,3Q表示多謝,7456即為氣死我了等等。這些俏皮幽默,生動形象的語言徹底顛覆了傳統文學追求審美、追求高雅的語言模式,具有很強的時代網路氣息。
4、表現形式不同
網路文學由於是以電子符號的軟載體形式存在的文學作品,為了滿足大眾的需求,追求作品的通俗易懂,因此其表現形式多以章回小說形式連載於網路上,每寫一次更新一次,作者可根據網友的評論隨時調整寫作計劃。傳統文學主要是在書本、報刊、雜志上發表,因書冊、雜志容量大,它一般不採用連載形式。
5、價值取向和評價標准不同
網路文學注重的是點擊率,面對的是大眾,它以通俗易懂和喜聞樂見為價值取向和評價標准,更貼近生活;而傳統文學的價值取向和評價標准傾向於思想深刻和藝術精湛。傳統文學它不是走大眾路線,而是精英路線,受眾很少,影響力在一個狹小的范圍內。
6、創作主體及讀者參與不同
網路是開放的、自由的,因此網路文學的創作對創作主體無論在年齡、性別、創作水平等方面都沒有任何限制,從初學者的塗鴉到造詣精湛者的傑作都能被容納,文學創作不再是由少數作家壟斷的職業行為,它已走進了民間大眾。
與傳統文學文本無法參與和改變相比,網路文學具有文本的開放性,即讀者能參與創作。傳統文本一經創作出來就具有了「特權」,讀者面對作品,只能是靜觀閱讀再加以想像,大大限制了讀者的讀解權。網路文學則不同,它能夠實現創作者與讀者間的雙向互動。在網路小說連載過程中,讀者可以跟帖對文本進行點評或回應,發表自己看法、建議、見解等,作者可參考讀者的跟帖留言,去構思小說情節的推進、人物的塑造、細節的鋪成……甚至採納讀者的意見,選擇讓一對夫妻是離婚還是繼續相愛;主人公養的寵物是溫順的小兔還是兇猛的獵狗;小說是以悲劇還是喜劇結尾等。這種作者、讀者共同參與創作的過程,展現出了網路文學蓬勃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