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汽車匯流排都有哪些
目前汽車上普遍採用的汽車匯流排有局部互聯協議LIN和控制器區域網CAN,正在發展中的汽車匯流排技術還有高速容錯網路協議FlexRay、用於汽車多媒體和導航的MOST等無線網路技術。
A類匯流排:面向感測器或執行器管理的低速網路,它的位傳輸速率通常小於20Kb/S。
B類匯流排:面向獨立控制模塊間信息共享的中速網路,位速一般在10—125Kb/S之間。
C類匯流排:面向閉環實時控制的多路傳輸高速網路,位速率多在125Kb/S—1Mb/S之間。
C類匯流排:主要用於車上動力系統中對通訊的實時性要求比較高的場合,主要服務於動力傳遞系統。
D類匯流排:面向多媒體設備、高速數據流傳輸的高性能網路,位速率一般在2Mb/S以上,主要用於CD等播放機和液晶顯示設備。
❷ 目前廣泛應用的汽車網路技術有哪些
CAN BUS最典型。
CAN-BUS即CAN匯流排技術,全稱為「控制器區域網匯流排技術(Controller Area Network-BUS)」。Can-Bus匯流排技術最早被用於飛機、坦克等武器電子系統的通訊聯絡上。將這種技術用於民用汽車最早起源於歐洲,在汽車上這種匯流排網路用於車上各種感測器數據的傳遞。
CAN-BUS的工作原理
大家知道當今車輛的電控系統是越來越多,例如電子燃油噴射裝置、ABS裝置、安全氣囊裝置、電動門窗、主動懸架等等。同時遍布於車身的各種感測器實時的監測車輛的狀態信息,並將此信息發送至相對應的控制單元內。
CAN-BUS的發展
Can-Bus匯流排技術最早被用於飛機、坦克等武器電子系統的通訊聯絡上。將這種技術用於民用汽車最早起源於歐洲,在汽車上這種匯流排網路用於車上各種感測器數據的傳遞。
隨著CAN-BUS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作為一種技術先進、可靠性高、功能完善、成本合理的遠程網路通訊控制方式,CAN-BUS 不再僅僅局限於汽車電子領域,還被廣泛應用到其它各個自動化控制系統中。在歐洲、美洲,亞洲CAN-bus匯流排技術在工程機械領域都已經普遍應用,國際上一些著名的工程機械大公司如CAT、VOLVO、利勃海爾等都在自己的產品上廣泛採用CAN-bus匯流排技術,大大提高了整機的可靠性、可檢測和可維修性,同時提高了智能化水平。在國內,CAN-bus匯流排控制系統也開始在汽車的控制系統中廣泛應用,在工程機械行業(如自動控制、智能大廈、電力系統、安防監控等領域)中也正在逐步推廣應用。
CAN匯流排系統的優點:
① 比傳統的布線方式的數據傳輸速度更高。
② 比傳統布線方式要節省線束,降低了車身重量,同時優化了車身的布線方式。
③ 以CAN匯流排方式連接的控制單元中有一個發生故障,其它控制單元仍可發送各自的數據,互不影響。
④ CAN數據匯流排為雙線制,如果有一條發生故障,CAN系統會轉為單線運行模式,提高了整車的穩定性。
⑤ CAN系統的雙線在實際中是像「麻花」一樣纏繞在一起的,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電磁波的干擾和向外輻射。
⑥ 基於CAN匯流排系統可以實現更豐富的車身功能。
CAN匯流排系統的應用大大簡化了車身線路的布局,這一點可以從發動機艙簡潔、整齊的布局得以體現。車身功能增加了,但是線束卻相應的簡化了,同時線束的簡化也給維修帶來了更多的便利性。使用過程中,某個部件在發生故障的情況下,會自動關閉輸出功能,以使匯流排上的其它部件不受影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車身電控系統的穩定性。這種將各個功能件連在一起構成的完整的網路系統可以實現信息與數據的全車共享,使汽車在控制方面更加智能、精確。其實這項技術已經開始走入了普通的家用轎車,不再是豪華車的專屬。
❸ 對汽車車載網路有哪些要求
對汽車車載網路系統的要求:對傳輸速度要求不高,但要求性能穩定,可靠性高。使用方便,製造成本低。線路簡單,與應用系統一體化,實時性好。
汽車車載網路類型:
一:CAN控制器區域網。
CAN匯流排是德國BOSCH公司從80年代初為解決現代汽車中眾多的控制與測試儀器之間的數據交換而開發的一種串列數據通信協議,它是一種多主匯流排,通信介質可以是雙絞線、同軸電纜或光導纖維。通信速率最高可達1Mbps。
二:LIN局域互聯網路。
LIN標准包括了傳輸協議的定義、傳輸媒質、開發工具間的介面、以及和軟體應用程序間的介面。LIN提升了系統結構的靈活性,並且無論從硬體還是軟體角度而言,都為網路中的節點提供了相互操作性,並可預見獲得更好的EMC(電磁兼容)特性。
三:MOST多媒體定向系統傳輸。
面向媒體的系統傳輸是在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中越來越受推崇的一種網路標准。MOST網路以光纖為載體,通常是環型拓撲。MOST可提供高達25Mbps的集合帶寬,遠遠高於傳統汽車網路。也就是說,可以同時播放15個不同的音頻流。因此主要應用在汽車信息娛樂系統。
車載網路是早期的汽車內部感測器、控制和執行器之間的通訊用點對點的連線方式連成復雜的網狀結構。
隨著電控系統的日益復雜,以及對汽車內部控制功能電控單元相互之間通信能力要求的日益增長採用點對點的鏈接會使得車內線束增多,這樣在考慮內部通訊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重量方面都給汽車設計和製造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因此為了減少車內連線實現數據的共享和快速交換,同時提高可靠性等方面在快速發展的計算機網路上,實現CAN、LAN、LIN、MOST等基礎構造的汽車電子網路系統,即車載網路。
開發車載網路一般需要模擬開發工具,比如CANOE,PFautoCAN等,車載網路是個非常復雜的系統,裡面同時存在多重通訊網路。常見的有CAN匯流排,而即便是CAN匯流排也會分不同速率的CAN匯流排,比如,動力系統的發動機控制、變速箱控制等,會採用高速的500K CAN匯流排控制,舒適系統的,比如,門、燈、窗的控制,會採用低速的125K的CAN匯流排控制。
❹ 目前車載乙太網有哪些技術
1.針對汽車環境開發的數據傳輸技術
2.乙太網供電技術
3.乙太網音頻視頻橋接技術
4.時間觸發乙太網
❺ 目前車上常用的車載網路有哪些
目前對VANET的研究基於多種無線技術,如專用短距離通信(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DSRC),UMTS,WiMAX和Bluetooth等。雖然具體採用哪種技術實現車輛間互聯還沒有定論,但協議標准化的進程大致沿著DSRC這條技術路線。1999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在5.9GHz分配了75MHz頻段用於DSRC通信。2002年ASTM(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組織確定了DSRC規范E2213-02,將5.9GHz納為規格制定方向,IEEE802.11a則被採用作為物理層傳輸技術。2003年底時ASTM又推出下一版本E2213-03,並受到FCC的青睞,成為北美DSRC規范。與此同時FCC又在DSRC頻段制定了相應的服務規則[7]。之後ASTM決議將E2213-03標准移往IEEE制定,主要是期待以IEEE的影響,對DSRC規范的推廣有所幫助。2004年,IEEE成立了802.11p工作組以制定IEEE802.11在車輛環境下無線接入(Wireless Access in the Vehicular Environment, WAVE)的版本,並以IEEE1609系列協議作為上層協議,從而形成車輛通信網路的基本協議構架。目前WAVE標準的正式版本尚未發布,VANET歷時十餘年的標准化進程仍在繼續。
❻ 車載乙太網和PC端乙太網的聯系和區別是什麼
車載乙太網和PC端乙太網的聯系和區別如下:
1、為了使網路系統中的軟硬體設備不受生產廠家和型號等不同的限制,制定了各種各樣的標准來保證他們之間的相互通,乙太網標准就是其中之一。
乙太網標准即乙太網規定的包括物理層的連線、電信號和介質訪問層協議的內容。
2、車載乙太網主要採用基於一對雙絞線進行數據傳輸的100BASE-T1或1000BASE-T1標准,而我們電腦則使用RJ45介面採用基於4對雙絞線進行數據傳輸的1000BASE-TX標准。
與傳統的乙太網不同,傳統的乙太網使用4對非屏蔽雙絞線電纜,而車載乙太網可以在單對非屏蔽雙絞線上實現100兆、甚至100萬兆(10G/s)的傳輸速率。
車載乙太網是指連接車內不同汽車電子設備的新型區域網技術。它通過有線網略微連接車內各種部件,旨在滿足汽車市場的需求,包括電氣要求、帶寬要求、延遲要求、同步和網路管理要求。
據相關統計,2020年將有近4億個汽車乙太網埠投入使用,到2022年,汽車乙太網埠總數預計將高於所有其他乙太網埠。
隨著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主動安全系統甚至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出現,CAN的網路帶寬和傳輸速度不能滿足汽車內部龐大數據量的傳輸,促進了乙太網的推廣和普及。
因為現在汽車內部的電子設備越來越多,所以對於帶寬的的挑戰也越來越高。車載乙太網可以滿足汽車中不同設備的計算和通信。相關研究表明,使用非屏蔽雙絞線(UTP)電纜以100Mbps的速度傳輸數據,以及更小、更緊湊的連接器,連接成本可降低80%,布線重量可降低30%。
❼ 汽車A類網路
A類低速網路:傳輸速率一般小於10kbit/s(千比特每秒),主流協議是LIN(局域互聯網路),主要用於電動門窗、電動座椅、照明系統等
❽ 智能網聯汽車汽車網路技術的構成
以車內匯流排通信為基礎的車載網路
以短距離無線通信為基礎的車載自組織網路
以遠距離無線通信為基礎的車載移動互聯網路
❾ 車載goip什麼意思
goip設備指的是「虛擬撥號設備」,是網路通信的一種硬體設備,通過通信嵌入式軟體,可以接入GSM、CDMA、WCDMA、LTE頻段的手機卡,支持SIP協議,也可以對接到AI機器人交互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