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網路社交的網路社交的類型
根據社交目的或交流話題領域的不同,目前的社會化網路(社交網站)主要分為四種類型:
(1)娛樂交友型。國外知名的如Facebook、YouTube、Myspace,國內知名的有貓撲網、優酷網、青娛樂等。
(2)物質消費型。涉及各類產品消費、休閑消費、生活百事等活動,比如前述的口碑網和大眾點評網,均以餐飲、休閑娛樂、房地產交易、生活服務等為主要話題。
(3)文化消費型。涉及書籍、影視、音樂等,例如國內知名的豆瓣網,主要活動是書評、樂評等。
(4)綜合型。話題、活動都比較雜,廣泛涉獵個人和社會的各個領域,公共性較強。例如人民網的強國社區以國家話題的交流影響較大;天涯社區是以娛樂、交友和交流為主的綜合性社交網站;知名的網路貼吧話題更無所不有。總的來說,所有社交網站都以休閑娛樂和言論交流為主要特徵,最終產物都是幫助個人打造網路關系圈,這個關系圈越來越疊合於網民個人日常的人際關系圈。藉助互聯網這個社交大平台,網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眾」的氛圍和集體的力量感。
網路不僅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而且也提供了廣泛的人際交流機會,提供了一種拓寬社會關系新的交互性的空間。在多元價值觀念的激盪中,網友們通過學習、交往和借鑒,達到溝通、理解或共識。在高度信息化、自動化的網路社會中,在家辦公、網上學校、網上商城、網上醫院、網上圖書館以及電子銀行等等已不再是夢想。總之,在網路特殊的交往環境中,人們會隨著網路信息的流動將自己融入到「無限」的網路群體中,社會接觸范圍成倍增大,有助於人們建立新型的社會關系,拓展自己的社會化。網路生活正日益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網路社交已成為現代人類的新型交往方式。這種全新的交往方式正對人類社會傳統的交往產生了深刻影響,它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與生活方式。
㈡ 你理想中的社交網路是什麼樣的
社交網路其實有很多種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社交網路也是越來越豐富多樣化,我自己談談我會期望中的社交網路的一些想法。
1、社交網路我感覺是用於大家在一起交流溝通和認識新朋友的,不希望社交中帶有色情,暴利或者誘導性的行為因素,但是往往很多人都會控制不了,越是不讓做的事情越感興趣,所以很多時候,我會看到一些很反感的小視頻、圖片或者動畫,這讓我很不理解。
但是每個時間段,我們的期望的社交需求肯定是不一樣的,在不同的時候我可能會有不同的需求,也希望有不同的內容能夠推送給我,這樣的社交溝通才會高效快捷,你希望的社交網路是什麼樣子的呢?也可以分享交流哦。
㈢ 如何打造網路社交形象
記住這個「核心思維」,讓你不再恐懼社交!
在上一篇中,蝸牛哥說到了影響我們日常社交的一大障礙:社交恐懼症!
雖然「誇張」地說了:每10個人中,有9個人會中槍,但是我們中大多數人所患的「社交恐懼症」都只是輕度的!
因為在日常社交中,輕度的恐懼症感受到的一般都會是尷尬、害羞臉紅、不自在、心慌、結巴等常見的心理狀態。
而「真正的社交恐懼症」患者感受到的才是強烈的恐懼、害怕、焦慮,甚至是出現很明顯的異常行為。
所以,也許你只是不善交際,而不是「真正的社交恐懼」!
「輕微的社交恐懼症」可能是由於我們缺乏社交經驗和技巧,還有成長環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導致的;也可能是因為你的性格內向,又或者你是個完美主義者,經常擔心自己表現的不夠好,所以才導致「恐懼症」的出現。
一、那麼,哪些人容易患上社交恐懼症呢?
一般來說,有膽小、自卑、內向、依賴等特徵的人群,以及自尊心強,比較在意他人評價,害怕被別人拒絕,對自己的外貌、能力等沒有太多信心的小夥伴,都是比較容易患上社交恐懼症的。
另外,社交恐懼症還與小夥伴們的家庭成長教養方式有關(比如:父母的教養方式過於嚴厲以,家長的過度保護等等),而有一些也很有可能是由生物原因造成的。
二、如何診斷你是否患上了社交恐懼症呢?
1.先看看「輕度社交恐懼」的常見表現:
(1)在網上和別人聊得很嗨,面對面互動時卻「啞口無言」。
(2)老遠就看到了認識的人,但不知道是應該打招呼還是繞道走。
(3)大眾聚會時,手機離不開身,別人以為你是愛玩手機,其實只是怕尷尬。
(4)和別人說話時(特別是異性),不敢看對方的眼睛。
(5)去到新的場合會害怕認識新朋友,不敢上前打招呼。
(6)從來不會主動聯系以前的同學朋友,對別人的主動聯系也不知如何是好。
(7)和不熟的人交流時,容易成話題終結者,你問我答沒幾句,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2.再來看看「真正社交恐懼」的症狀:
關於真正社交恐懼症的判別,蝸牛哥參考「具有臨床意義的社交焦慮症診斷標准(DSM-5)」給出以下判別方向。
(如果小夥伴們看完後,發現自己並不是「真正的社交恐懼症」,那蝸牛哥就放心了!)
(1)在一種或多種社交情境下都感到「非常顯著」的恐懼或焦慮。不敢在人們的注視下操作、書寫或進食;害怕聚會,害怕與人近距離相處互動(談話、見一些不熟悉的人等),害怕被觀察、被注視(吃飯或者喝水等),更害怕組織以自己為中心的活動(如發言、表演等),甚至害怕與別人的視線相遇。
(2)極度擔心自己的表現會被冠上負面地評價,進而出現各種異常的心理狀態和舉動!比如:面紅耳赤,焦慮不安、手心出汗、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等等
(3)不敢進入商店、公共汽車、劇院、教室等公共場所和人群集聚的地方,或者是黑暗空曠的場所,擔心忍受不了那種場合下將要產生的極度焦慮和恐懼,因而主動迴避。甚至根本不敢出門,對配偶和親屬的依賴突出。
(4)某個情境下的害怕或焦慮感受是不合理的(比如說,恐懼一般是生命受到威脅時,才會激發的感受!而在和別人互動時產生了,那就是不合理的)
(5)以上所有的這種恐懼、焦慮、迴避給患者帶來了不可忍受的痛苦,而且這種恐懼、焦慮、迴避一直持續很久,並存在半年以上的時間。或者說這些狀態給自身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和困擾(例如:無法好好上班、工作、交朋友等)。
看過這些判別標准,小夥伴們有沒有覺得自己與「真正的社交恐懼症」還差了十萬八千里呢?
就算你中槍了一兩條也沒有關系,按下面的方法去做,就可以慢慢改善!
三、強化社交核心思維,做最真實的自己。
在社交中,我們大都是希望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且基本也都有希望被別人認可、被贊同的慾望!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才會表現得很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而這也是導致「社交恐懼的的原因」:內心安全感缺失,害怕受到指責和負面評論,進而影響到自己的社交位階!
所以你社交的核心就是:做最真實的自己。
1.降低社交需求,做真實的自己
首先,要明白一個事實:我們是在為自己的生命體驗而活著,而不是為了別人的贊同、認可,或是一味的讓別人開心而存在!只有你才能對自己存在這個世界的生命體驗完全地負責。
所以,開始一切社交活動之前,提醒自己降低社交認同需求!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你自己想去做,而不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認可和好感而做。
2.接受當下的自己,並暗示自我
當自己在某個場合出現緊張的狀態時,不是要求自己「不要緊張」,而是去接受這個狀態,並暗示自己:這個場合出現緊張是正常的,適應一下就好了。然後,繼續做正面積極的言語暗示:深呼吸一下,就會放鬆了!
3.正確評價和分析自己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信,自信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在人際社交中要揚長避短,多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進行社交互動,增強內在的核心自信!比如:你會彈吉他,那你就去參加吉他團隊,和其他人多進行溝通和交流!
另外,不要想著自己處處優秀,高人一籌。因為這容易給自己造成心理壓力,反而無法更好地和別人進行互動交往。
4.慢慢走出舒適區,循序漸進的去開始自己的社交生活
當你能慢慢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進行正常的社交互動後,就要開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子和社交方式!
多去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和組織,去結識一些熱情開朗的朋友。多閱讀學習社交心態思維和技巧,積極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自己的生活。多去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不斷積累的社交經驗和閱歷!
慢慢的你就會發現自己,可以在社交場合會毫無困難地表達你的想法,樹立更多的自信,進而一點點克服「社交恐懼」!
好了,這篇就先說到這里了!
PS:下一篇蝸牛哥會講解分享:在社交互動中,如何更好的做自己,並強化核心社交思維!讓你能更勇敢的面對社交,發現真實勇敢的自己!
參考來源:【蝸牛社交】(公號:WONEW100),只分享實用的。
㈣ 社交形象的定義
是由人體多種形態、手勢、頭部動作、面部表情、眼睛和舉止行為所組成的。它在日常工作、面試,以及各種社交場合展示人的綜合素質和形象的優良程度,個人的站立、行走,舉手投足,乃至每一個席位的姿勢和眼神都屬於社交形象。
㈤ 什麼是社交形象在微信上它包括那幾個方面
就是你想給別人展示出怎麼的你。
微信上的話,網名、頭像、簽名、朋友圈。你可以選擇展示你的哪一面,比如搞笑、成功人士、哲學家等等。
㈥ 網路社交包括哪些
網路社交其實是SNS(社會化服務)的代名詞,主要包括:
社會化媒體:新浪微博;
社會化交友:QQ,微信,陌陌;
社會化問答:quera,知乎;
社會化管理:雲之家,yammer;
社會化求職:linkdin,大街,天際
每類下面都有很多代表,就不一一列舉啦
㈦ 網上交往具有哪些特點
1、網路社交具有虛擬特性
網路社交是以虛擬技術為基礎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以間接交往為主,以符號化為其表現形式,現實社會中的諸多特徵,如姓名、性別、年齡、工作單位和社會關系等都被「淡」去了,人的行為也因此具有了「虛擬實在」的特徵。
與真實社會情境中的社會化相去甚遠,網路的虛擬性與匿名性導致了網路上青少年道德感的弱化現象。
廣東團省委謝宗寶的一份調查報告提到:有31.4%的青少年並不認為「網上聊天時撒謊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認為「偶爾在網上說說粗話沒什麼大不了的」,還有24.9%的人認為「在網上做什麼都可以毫無顧忌」。青少年網路道德感的弱化主要是因為網路的高度隱蔽性。
每個人在網路上的存在都是虛擬的、數字化的、以符號形式出現的,缺少「他人在場」的壓力,「快樂原則」支配著個人慾望,日常生活中被壓抑的人性中惡的一面會在這種無約束或低約束的狀況下得、到宣洩。這種網上道德感的弱化直接影響和反作用於青少年現實生活中的道德行為。
2、網路社交具有多元特性
網路信息的全球交流與共享,使時間和空間失去了意義。人們可以不再受物理時空的限制自由交往,它們之間不同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等等的沖突與融合變得可能。這種價值取向的「多源」和「多歧」,給每一個網路青少年創造了空前寬松的道德生活空間。
而對於沒有主體意識、沒有獨立進行道德選擇的能力和自信、沒有道德選擇的權利感和責任感的他們來說,此空間所給予的「自由」與其說是道德生活的福音,毋寧說是道德生活的「陷阱」。道德生活的相當一部分主體則會淹沒在這「陷阱」中迷失自我。
而其人格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人格危機,具體表現為「三失」,即傳統人格的「失效」、現實人格的「失范」和理想人格的「失落」。因此,建構主體性道德人格,是解決當前社會中道德問題的現實性要求。
3、網路社交具有創新特性
網路是創新的產物,其創新的形式,使信息的傳輸過程變成參與者主動的認知過程。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容易滋生出更多元化的、甚至偏離社會正常行為規范約束的各種奇觀異念。
中央電視台《社會經緯》播報了一個關於17歲少年黑客利用自己高超的電腦網路技術設計了一個黑客網站,使登錄這個網站的上萬台計算機陷入癱瘓,經濟損失無法估量的故事。
而面對警察的詢問,這個少年竟然輕松地說,我只不過是在網路世界展示自己的才華,證明一下自己的價值,這難道也犯法嗎?況且網路世界是虛擬的世界,能造成多大損失呢?
當前國際輿論對於網路犯罪案件的宣傳,使不少人覺得網路犯罪是個人智慧、能力與膽識的體現,它既不傷天害理,也不兇狠殘暴,只是一種「孤膽英雄」式的「壯舉」。在個人主義盛行的西方國家,許多人並不以其為可恥,反而羨慕和欽佩這種行為,這種善惡不分、是非顛倒的輿論導向對網路犯罪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一些青少年利用信息技術盜竊金錢、獲取情報、傳播不健康內容、誹謗他人、侵犯他人隱私等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這是一個值得我們德育工作者警覺的信號。
4、網路社交具有自由特性
「網路社會」分散式的網路結構,使其沒有中心、沒有階層、沒有等級關系,與現實社會中人的交往相比,「網路社會」具有更為廣闊的自由空間,傳統的監督和控制方式已無法適應它的發展。
一些學者在青少年網民中進行了一項調查,結果令人擔憂:承認自己「曾經」瀏覽過色情網站的佔34.6%,承認「經常」去看的有4.9%。其中很多青少年因此而荒廢學業,成為「電子海洛因」的吸食者,對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損害。
而在對接受調查的人的統計中,90%以上的青少年都是因為缺少外界的有力約束力,再加上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而頻繁地去訪問色情站點……
武漢市公安部門調查顯示,進入網吧的以大中小學生為主,約佔70%,大專院校周邊可達90%,熱衷聊天室的佔76%,選擇玩游戲的佔35%,只有不到20%的學生上網是搜索信息或下載軟體。因此,網路在給我們帶來巨大的便利的同時,也給傳統的道德法制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5、網路社交具有異化特性
「網路社會」中的交往主要是以計算機為中介的交流,它使人趨向孤立、冷漠和非社會化,容易導致人性本身的喪失和異化。
「網路社會」開放的、自由的信息系統提供的是一種嶄新的,動態的和超文本式的傳播模式,這種人機系統高度自動化、精確化而缺少人情味,容易導致人們對現實生活中的他人和社會的幸福漠不關心,容易使人產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的問題,並失去現實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斷力;
嚴重時會導致人性的喪失和異化,出現一些反人類的極端事件。據調查,大學里有不少學生上網的大部分時間里不是在學習而是在玩網路游戲,精於此道的人也不少。當前大部分網上游戲充斥著戰爭、暴力、兇殺等血腥內容,痴迷於此的學生容易養成冷漠、無情和自私的性格,既不關心集體,也不關心他人。
德國聯邦憲法保衛局1998年7月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提醒人們對德國和其他國家的新納粹等極右翼勢力利用網際網路加強宣傳的事態予以關注。這份報告認為,盡管這種趨勢尚「不至於使新納粹勢力的行動能力得到增強」,但右翼勢力的宣傳材料在網際網路上越來越多,產生的影響已引起人們的擔憂。
㈧ 如何管理網路社交形象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網路上我們的形象很重要,因為我們要了解一個陌生人,首先就會先進入他的朋友圈,或者是他發的動態去了解她的形象,或者是去了解它的軌跡和它曾經做過哪些事情,以及他發的一些東西。
另外在我們去發言的時候,也盡量發一些正能量,都去花和贊賞別人的東西,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所說的話,所說的,敲打的每一個字都代表著自己的形象,那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讓自己所敲打的字產生責任。
㈨ 網路社交提供更廣泛的人際交流,網路社交具有哪些自身的特點
網路社交具有即時化、多元化、內容化、形式化、虛擬化等特點。網路社交空間就如同現實世界開辟出的另一個平行空間,我們在這個空間當中擁有了全新的自我,打造了全新的人設,擁有了不一樣的人生,就好像一個普通人掌握了一個自由穿梭的系統可以體驗超乎想像的內容。而我們在這個寬廣的網路社交平台當中得到了更廣泛的人際交流,融入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融入的社交圈子,也掌握到了很多現實生活中很難去了解到的內容知識,不得不說,在網路社交的迅速發展過程中,我們受益頗豐。
網路社交最大的特點莫過於傳播速度廣,傳播速度快。在同一個時間能夠幾億人同時觀看一個信息,獲取同一個信息的內容,並且進行廣泛的傳播。而且網路社交的各個平台都是彼此互通的關聯性的,無論是短視頻還是微博,還是朋友圈,我們都能夠刷到全新的消息,也能夠感觸到驚心動魄的外界。這是原始的人與人之間的傳播社交所不能帶來的,我們驚嘆如此迅速的傳播力度。網路社交需要即時化的特點,需要緊跟著社會新聞的腳步,及時的更新不同狀態下的輿論,讓眾多的網民能夠及時准確的接受到外界的信息,並且做出最正確的判斷,也進一步的滿足了網民的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