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防沉迷游戲政策是什麼
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路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
核心內容
未成年人累計3小時以內的游戲時間為"健康"游戲時間,超過3小時後的2小時游戲時間為"疲勞"時間,在此時間段,玩家獲得的游戲收益將減半。如累計游戲時間超過5小時即為"不健康"游戲時間,玩家的收益降為0,以此迫使未成年人下線休息、學習。
收益為0,指無法獲得游戲中與游戲角色成長升級相關的所有數據和包括道具、裝備、虛擬貨幣等在內的虛擬財產。
由於未成年人上下線的行為比較復雜,會出現多種情況,因此網路游戲防沉迷系統的限時與提示的實現方法如下:
未成年人上線後,其在線時間將累計計算,稱為"累計在線時間"。
B. 國家防沉迷游戲政策是什麼
國家防沉迷游戲政策是要求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路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的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
不得以任何形式(含遊客體驗模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加強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有關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積極引導家庭、學校等社會各方面切實承擔監護守護職責。
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功能
「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內置於短視頻應用中,用戶每日首次啟動應用時,系統將進行彈窗提示,引導家長及青少年選擇「青少年模式」,使用更加方便。
進入「青少年模式」後,用戶使用時段受限、服務功能受限、在線時長受限,且只能訪問青少年專屬內容池。系統還將試點通過地理位置判定、用戶行為分析等技術手段篩選甄別農村地區留守兒童用戶,並自動切換到「青少年模式」。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網路游戲防沉迷系統
C. 國家游戲防沉迷政策
法律分析:網游企業僅可在周五六日、節假日晚8-9點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務 ,並且嚴格執行網游用戶的實名注冊登錄。
法律依據:《國家新聞出版署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通知》
一、實行網路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制度。所有網路游戲用戶均須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進行游戲賬號注冊。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網路游戲企業應建立並實施用戶實名注冊系統,不得以任何形式為未實名注冊的新增用戶提供游戲服務。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2個月內,網路游戲企業須要求已有用戶全部完成實名注冊,對未完成實名注冊的用戶停止提供游戲服務。對用戶提供的實名注冊信息,網路游戲企業必須嚴格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妥善保存、保護,不得用作其他用途。網路游戲企業可以對其游戲服務設置不超過1小時的遊客體驗模式。在遊客體驗模式下,用戶無須實名注冊,不能充值和付費消費。對使用同一硬體設備的用戶,網路游戲企業在15天內不得重復提供遊客體驗模式。
二、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路游戲時段、時長。每日22時至次日8時,網路游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為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網路游戲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的時長,法定節假日每日累計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累計不得超過1.5小時。
三、規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費服務。網路游戲企業須採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與其民事行為能力不符的付費服務。網路游戲企業不得為未滿8周歲的用戶提供游戲付費服務。同一網路游戲企業所提供的游戲付費服務,8周歲以上未滿16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16周歲以上未滿18周歲的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幣。
D. 游戲限制新政策
游戲限制新政策可分為四個方面:
1、嚴格限制,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的網路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一小時的網路游戲服務,其他時間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
2、嚴格落實,嚴格落實網路游戲用戶賬號實名注冊和登錄要求,所有網路游戲企業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實名注冊和登錄的用戶提供游戲服務。即網路游戲企業不得在游戲登錄界面提供所謂的無需實名驗證的」遊客「入口;
3、加強監管,國家將加強對網路游戲企業的監管,對未嚴格落實通知要求的企業依法依規進行嚴肅處理;
4、積極引導,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方面共同發力,加強對未成年人的引導,共管共治,幫助未成年人建立良好的上網習慣。各方面要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監護責任,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更加良好的網路環境。
此次通知下發基於近年來我國網路游戲快速發展、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嚴重這一引起廣泛關注的社會性問題。分析近幾年間出台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可知,國家對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監管力度逐漸加大。此次通知更是應廣大家長的要求,大幅度削減了未成年人網路游戲時間,對於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的身份信息進行登錄這一問題也加強了管控力度。同時,對於未成年人網路游戲不合理消費也增加了一些限制與處理措施。
【法律依據】
《網路游戲管理暫行辦法》第一條 為加強網路游戲管理,規范網路游戲經營秩序,維護網路游戲行業的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國家法律法規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E. 國家游戲政策
近年來,國家先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對網路游戲行業發展予以支持、鼓勵,主要相關政策如下:
一、《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
2014年3月17日,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聯合發布《關於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意見》提出要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演出院線、動漫遊戲、藝術品互聯網交易等支付結算系統,鼓勵第三方支付機構發揮貼近市場、支付便利的優勢,提升文化消費便利水平,完善演藝娛樂、文化旅遊、藝術品交易等行業的銀行卡刷卡消費環境。探索開展藝術品、工藝品資產託管,鼓勵發展文化消費信貸。鼓勵文化類電子商務平台與互聯網金融相結合,促進文化領域的信息消費。
二、《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4年2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意見》要求,大力推動傳統文化單位發展互聯網新媒體,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提升先進文化互聯網傳播吸引力。深入挖掘優秀文化資源,推動動漫遊戲等產業優化升級,打造民族品牌。推動動漫遊戲與虛擬模擬技術在設計、製造等產業領域中的集成應用。
三、《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
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之「十一、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中明確提出,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流動。繼續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對按規定轉制的重要國有傳媒企業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並重組,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擴大政府文化資助和文化采購,加強版權保護。健全文化產品評價體系,改革評獎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四、《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發展規劃》
2012年9月12日,文化部發布《文化部「十二五」文化科技發展規劃》。該《規劃》提出,要加快發展文化裝備製造業,以先進技術支撐文化裝備、軟體、系統研製和自主發展。提高演藝業、娛樂業、動漫業、游戲業、文化旅遊業、藝術品業、工藝美術業、文化會展業、創意設計業、網路文化業、數字文化服務業等重點產業的技術裝備水平與系統軟體國產化水平;發展面向公共文化服務與傳播渠道建設的文化資源處理裝備、展演展映展播展覽裝備和流動服務裝備與系統平台。
五、《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
2012年5月28日,文化部發布《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該《規劃》提出,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逐步完善文化產業各門類政策,改造提升演藝、娛樂、文化旅遊、工藝美術等傳統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動漫、游戲、網路文化、數字文化服務等新興文化產業,構建結構合理、門類齊全、科技含量高、競爭力強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形成各行業百花齊放、共同繁榮的良好局面,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
六、《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
2011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高技術服務業的指導意見》。該《意見》提出,促進數字內容和信息網路技術融合創新,拓展數字影音、數字動漫、健康游戲、網路文學、數字學習等服務,大力推動數字虛擬等技術在生產經營領域的應用。
七、《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
2010年3月,中央宣傳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該《意見》要求,對於動漫、游戲,出版內容的採集、加工、製作、存儲等相關設備的企業,可發放融資租賃貸款。積極開發文化消費信貸產品,為文化消費提供便利的支付結算服務。各金融機構應積極培育文化產業消費信貸市場,通過消費信貸產品創新,不斷滿足文化產業多層次的消費信貸需求。可通過開發分期付款等消費信貸品種,擴大對動漫遊戲、數字產品、創意設計等消費信貸投放。
八、《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2009年9月,文化部發布《關於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增強游戲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民族原創網路游戲的發展,提高游戲產品的文化內涵。鼓勵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網路游戲技術、電子游戲軟硬體設備,優化游戲產業結構,提升游戲產業素質,促進網路游戲、電子游戲、家用視頻游戲的協調發展。鼓勵游戲企業打造中國游戲品牌,積極開拓海外市場。
F. 2021國家對游戲行業的政策
自從2016年開始《關於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政策的出台後我國游戲行業的監管力度頻頻加強,從對游戲內容的審核變嚴格到強制要求游戲版號,我國移動游戲逐漸規范。同時為了對青少年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以及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國也針對青少年保護出台了不少相關政策,其中青少年防沉迷為主要工作內容,各個游戲廠商也相應國家呼籲,針對自身游戲性質出台了各自的防沉迷措施。自從2016年開始《關於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政策的出台後,我國移動游戲行業整改加速;隨後國家還提出《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青少年防沉迷初顯苗頭;之後國家陸續針對游戲內容審核以及青少年保護方面有針對性的出台了不少政策,近來《游戲審查評分細則》指出從2021年4月1日起,低分游戲將無法進入版號審批的排隊流程,移動游戲產品質量更上一層樓。除了對游戲的內容審查更加嚴格外,我國對青少年防沉迷的管控也逐漸嚴格。從2019年發布的了《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通知》開始,未成年防沉迷工作正式拉開序幕,《通知》中指出要網路游戲實名制,要進一步減少未成年人游戲時間,控制未成年人游戲充值等主要舉措。2020年《網路游戲適齡提示》標准發布,指出遊戲應當以三個不同的年齡為標准(8、12、16歲),對應不同的使用場景。從長遠來看,未成年防沉迷管制工作能夠助於行業健康發展,未來國家或將出台更多合理措施對未成年防沉迷進行管制。
在版號發放數量逐漸穩定之後,通過對政策出台前後過省的游戲類型進行統計可以發現,在監管更加嚴格後,對玩家成長較有利的益智休閑類游戲成長空間得到釋放,2016年監管政策發布之前,過審的益智休閑游戲佔比僅有25%;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間,過審的益智休閑游戲佔比達到了47%。
G. 國家針對游戲的政策
法律分析: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路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游戲的通知》 第一條 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的時間。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所有網路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網路游戲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路游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