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電腦網路源頭在哪裡

電腦網路源頭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09 22:48:48

㈠ 大家都知道!手機上網得開通流量。電腦上網得鏈接寬頻。那麼手機和電腦用的網路源頭來自哪裡。如果沒有源

  1. 手機和電腦用的網路源頭

    原來來自你的網路接入商。

  2. 路由器和網路的關系

    路由器只是在接入網路後,擴展介面,讓你多個設備接入互聯網。

    網路即互聯網。

    不恰當的比喻:主水管和你家的分水管,洗手的,洗澡的。 主水管來自國家建設。

㈡ 誰能回答網路的源頭在哪

google裡面有個網頁,標題就是網路的盡頭,呵呵
其實他的意思就是讓你關閉計算機,離開網路,不然網路是永遠沒有盡頭的。
只能說域名是由美國的幾台根伺服器開始的吧

電腦網路設置在哪裡找

工具原料;電腦


1.在系統下面右擊任務欄上的電腦圖標,找到「打開網路和共享中心」點擊它就可以打開。

計算機網路的發源地是

美國國防部

㈤ 互聯網的源頭有幾個在哪些國家,

1: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簡稱CNNIC) 屬於中國的互聯網交接中心,中國的IP,域名好像都是由CNNIC管理的,
2.
Internet的IP地址和AS號碼分配是分級進行的。
IANA(),是負責全球Internet上的IP地址進行編號分配的機構。
按照IANA的需要,將部分IP地址分配給地區級的Internet注冊機IR(InternetRegistry),地區級的IR負責該地區的登記注冊服務。現在,全球一共有3個地區級的IR:InterNIC,RIPENIC,APNIC,
InterNIC負責北美地區,
RIPENIC負責歐洲地區,
亞太區國家的IP地址和AS號碼分配由APNIC管理。

也就是說 美國是源頭 和中心 國內域名和一些政府ip都是CNNIC 作為源頭
這個不是一兩句話說清楚的

IANA是全球最早的Internet機構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70年。今天,IANA被負責協調IANA責任范圍的非營利機構ICANN(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掌管。
通過上面這些介紹 也就是說美國是世界的中心 而美國國家都可以算作為本國的源頭

㈥ 計算機網路的起源來自哪裡

自1946年電子計算機問世以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計算機不僅非常龐大,而且極其昂貴,只有極少數的公司才買得起。那時,人們上機既費時,又費力,很不方便。為了克服這種困難,人們就想到能不能把計算題目要用的數據和程序利用電話線路送到計算機上,而計算結果再通過電話線路送回來?最早實現這個想法的是美國軍事部門。

1950年,美國在其北部和加拿大境內建立了一個地面防空系統,簡稱賽其(SAGE)系統。它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計算機與通信設備結合起來,是計算機網路的雛形。

賽其系統還不能算是真正的計算機網路,因為由通信線路所連接的,一端是計算機,另一端只是個數據輸入輸出設備,或稱終端設備。人們將這種系統稱為聯機終端系統,簡稱聯機系統。聯機系統很快就得到了推廣應用。按照這種方式,人們只要將一個終端通過通信線路與計算機聯起來,就可以在遠地通過終端利用計算機,好像人就在機房裡面一樣。

除了在科學計算上的應用外,聯機系統在商業上也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如用於航空公司的自動訂票系統。航空公司在各售票點的窗口都裝一台終端,通過通信線路連到總部的大型計算機上。這樣,總部的計算機隨時可知道每個航班已經發售了多少票,各終端上的售票員也隨時可知道哪些航班還有餘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在發展聯機系統的同時,人們也在探索能不能將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連接起來,使得一些計算機上的用戶能夠利用其他計算機強大的計算能力、昂貴的外部設備和豐富的信息資源。20世紀60年代,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資助計算機網路的研究,於1969年12月建立了只有4台主計算機的ARPA網路。這是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網路,它就是今天網際網路的前身。ARPA網的成功引發了計算機網路研究的熱潮,這些研究為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隨後,以IBM和數字設備公司(DEC)為代表的各大計算機廠商幾乎都推出了自己的網路產品,但是計算機網路的普及是俗稱個人計算機出現以後的事了。

㈦ 我們電腦的網路到底是通過哪裡發過來的,靠什麼打出來

網路是從寬頻運營商的伺服器提供的渠道!所有收到信息是從發送一方!傳送到伺服器再發送到你的終端

㈧ 寬頻信號的源頭在哪啊!

你好,這叫根伺服器,在北京信息產業部國際互聯網伺服器上,望採的

㈨ 網際網路的源頭在哪裡是否有人控制

(以下為古代通信詳解,答題的話就不用看了)
古人傳遞信息主要用以下方法:飛鴿,烽火,快馬,暗號,手語,書信,旗幟等。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組織的傳遞信息系統的國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傳遞就已見諸記載。乘馬傳遞曰驛,驛傳是早期有組織的通信方式。位於嘉峪關火車站廣場的「驛使」雕塑,它取材於嘉峪關魏晉壁畫墓,驛使手舉簡牘文書,驛馬四足騰空,速度飛快。此磚壁畫圖於一九八二年被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作為小型章郵票主題圖案使用,由此看出嘉峪關是中國信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古代信息傳遞的出現離不開「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的長城。「長城」一詞始見於戰國時代的文獻記載。在古代不通朝代有著不同的修築形式,所以對這種防禦工程的稱謂也有所不同,如:列城、方城、塞、暫洛、界壕、邊牆等,實際上均指「長城」,其實廣義的長城是對中國古代所有的巨型軍事工程體系而言。
在歷代長城修築過程中都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因地制宜、據險致塞」。一是根據地型來構築工程。二是充分利用地理天險防禦敵人。長城以垣牆為主體,包括了城障、關隘、兵營、衛所、墩台、烽堠和觀察、通訊等綜合功能,形成了古代最為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其中,設於長城內側的烽火台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西周時期,為了防備敵人入侵,採用「烽隧」作為邊防告急的聯絡信號。在古史書《周禮》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在各國從邊疆到腹地的通道上,每隔一段距離,築起一座烽火台,接連不斷,台上有桔槔,桔槔頭上有裝著柴草的籠子,敵人入侵時,烽火台一個接一個地燃放煙火傳遞警報。每逢夜間預警,守台人點燃籠中柴草並把它舉高,靠火光給領台傳遞信息,稱為「烽」,白天預警則點燃台上積存的薪草,以煙示急,稱為「燧」。古人為了使煙直而不彎,以便遠遠就能望見,還常以狼糞代替薪草,所以又別稱狼煙。周朝規定:天子舉烽燧各地諸侯必須馬上帶兵前去救援,共同抵抗敵人。由此可見,烽燧制度的實施,意味著早在周時就已出現了龐大而又完善的軍事信息聯系網路。我國考古工作者於1972年至1976年在居延通過發掘獲得了漢代木簡三萬余枚,並發掘了烽燧遺址,對我們了解漢代烽燧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據木簡可知兩漢時代,從河西四郡(今甘肅省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一直到鹽澤都有烽燧設置,而且規模很大,管理極嚴,號稱「烽燧萬里相望」,據說是「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塞」舉放烽火,晝夜不同,白天放煙,夜晚舉火。此外,還採用各種不同的暗號表示進犯敵人的多少,敵人在五百人以下的放一道烽火,在五百里以上的放兩道烽火等等。在出土的《塞上烽火品》中記載了當時朝廷制定的臨敵報警和舉放烽火的條例,即「聯防公約」。該條文規定了在匈奴侵擾的不同部位、人數、時間、意圖、變動以及天氣異常等情況下,各塞舉放烽火的類別、數量、傳遞方法以及發生失誤如何糾正等細則,就連燧長有病請假都要經上級批准。這種信息傳遞方法,對防守邊疆、抵禦敵人曾起過一定的作用。
烽火傳遞信息是非常快速的,在公元前119年大將衛青和霍去病率領幾十萬大軍分路出擊,以舉放烽火作為進軍的信號,僅僅一天的時間,這一信號就從河西傳到幾千里外的遼東。由於烽燧報警的迅速及時,直到明、清時代仍然沿用不衰。山東省的煙台市就是因為明朝在那裡設置狼煙台,以防倭寇入侵而得名的。
烽火傳遞軍情固然迅速,但它不能完整地表達深刻復雜的軍事內容,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政治、軍事的需要,依靠畜力傳遞信息的通信方式逐漸占據了支配地位,形成了傳遞官府文書的更為嚴密的驛傳制度和烽燧報警配合使用。
西周時期,為了適應周王同諸侯之間聯系需要,在大道上每隔30里設一個驛站,備良馬周車,專門負責傳遞官府文書,接待來往官吏和運送貨物等。孔子曾說:「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意思是說,他所提倡的道德學說,比郵驛傳送命令傳播得更快。可見當時的郵驛通信不僅已相當完備,而且速度也已相當快了。
秦漢時期,形成了一整套驛傳制度。特別是漢代,將所傳遞文書分出等級,不同等級的文書要由專人、專馬按規定次序、時間傳遞。收發這些文書都要登記,註明時間,以明責任。
隋唐時期,驛傳事業得到空前發展。唐代的官郵交通線以京城長安為中心,向四方輻射,直達邊境地區,大致30里設一驛站。據《大唐六典》記載,最盛時全國有1639個驛站,專門從事驛務的人員共二萬多人,其中驛兵一萬七千人。郵驛分為陸驛、水驛、水路兼並三種,各驛站設有驛舍,配有驛馬、驛驢、驛船和驛田。
唐代對郵驛的行程也有明文規定,陸驛快馬一天走6驛即180里,再快要日行300里,最快要求日馳500里;步行人員日行50里;逆水行船時,河行40里,江行50里,其它60里;順水時一律規定100到150里。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詩中寫到「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幕及隴山頭」。在這里他把驛騎比做流星。天寶十四載十一月九日,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當時唐玄宗正在華清宮,兩地相隔三千里,6日之內唐玄宗就知道了這一消息,傳遞速度達到每天500里。由此可見,唐朝郵驛通信的組織和速度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
宋代將所有的公文和書信的機構總稱為「遞」,並出現了「急遞鋪」。急遞的驛騎馬領上系有銅鈴,在道上賓士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晝夜兼程。南宋初年抗金將領岳飛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從前線強迫召回臨安,這類金牌就是急遞鋪傳遞的金字牌,含有十萬火急之意。
驛站是官府的通信組織,只許傳遞官府文書。除宋朝准許高官顯宦附寄家信之外,都不準附寄私人信件,私人書信只能託人捎帶。1975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省一處秦代墓室中發掘出兩件木牘家信,第一封信是「黑夫」和「驚」聯名寫給一個叫「中」的人;第二封信是「驚」寫給「中」的,這是我國現知最早的家書實物。據估計這兩封信是由同在軍中服役期滿後返鄉的同鄉捎往家中的。古代人民通信之困難,由此可見。
到了明朝,才出現了專為民間傳遞信件的通信機構——民信局。在明永樂年間湖北麻城縣孝感鄉被遷往四川開墾的移民,由於思念故鄉,相約每年推選同鄉代表回鄉幾次,來往帶送土特產和信件。久而久之建立了固定的組織稱「麻鄉約」。後來就形成了專業的民信局。
郵驛通信在邊防和經濟、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進步作用,成為我國古代信息傳遞的主要形式。歲月流轉,那些古老的信息傳遞方式已被今日方便、快捷的現代化通訊方式所取代。

65
| 評論(1)

向TA求助

回答者:蜘蛛俠991023|三級採納率:6%

擅長領域:暫未定製

參加的活動: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相關內容

2012-1-24什麼是遺傳信息的傳遞
2011-11-26遺傳信息的傳遞途徑有5個,但在正常人大腦的神經細胞中能發生的途...1
2011-10-93G手機採用第三代數字通信技術進行信息的傳遞,它場地信息利用的是
2011-9-12信息的傳遞性,普遍性,不完全性,時效性,依附性的實例快幫我啊啊...20
2011-9-2有沒有初二物理第十章信息的傳遞詳細內容

閱讀全文

與電腦網路源頭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明明有網路手機卻說沒網路怎麼辦 瀏覽:323
移動網路申訴失敗 瀏覽:356
廣電網路貓能用wifi 瀏覽:586
沈北網路掉了找哪裡 瀏覽:972
網路詞放驢什麼意思 瀏覽:631
哈爾濱5g網路費用多少 瀏覽:210
無線路由器網路信號燈紅 瀏覽:344
nds怎麼連接任天堂的網路 瀏覽:910
監控通道檢查網路設置 瀏覽:644
淘寶客網路電話怎麼設置 瀏覽:487
無線網路機頂盒置物架 瀏覽:559
網路不好請稍後再試怎麼回事 瀏覽:460
正在連接網路如何知道密碼 瀏覽:178
長沙月湖一期什麼網路好 瀏覽:417
搭建網路怎麼讓山頂有信號 瀏覽:567
攜號轉網後手機網路卡 瀏覽:691
兩百兆網路測速應該是多少 瀏覽:884
蘋果6共享電腦的網路 瀏覽:403
網路可以設置不能看抖音嗎 瀏覽:531
鄭州電信網路信號好不好 瀏覽:46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