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網路制高點有哪些

網路制高點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7-12 06:56:21

1. 信息化戰場上,什麼將成為國際軍事競爭的新制高點

太空、網路

世界新軍事革命深入發展,武器裝備遠程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趨勢明顯。太空和網路空間成為各方戰略競爭新的制高點,戰爭形態加速向信息化戰爭演變。

要適應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新要求,更注重運用軍事力量和手段營造有利戰略態勢,為實現和平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1)網路制高點有哪些擴展閱讀:

推動國際太空戰略競爭

(1)公開宣示太空戰略,爭奪太空開發和治理話語權

爭奪太空話語權是太空戰略競爭的重要方面,基本途徑是公開宣示太空戰略。自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每屆政府都出台國家太空政策。

(2)競相組建執行太空戰略的專門領導機構、組織體系和功能系統

從各國實踐來看,既有專門從事戰略決策和規劃的領導機構,也有具體從事執行和實施工作的專業部門,還有專門從事咨詢輔助工作的研究和參謀機構,呈現出組織完備、功能完整和運轉順暢的特點,目的在於實現太空戰略的資源整合、集中領導和統一指揮。

2. 互聯網金融四個制高點哪個更重要

(1)基礎設施:最有可能產生顛覆性創新
此處的基礎設施主要指支付體系、徵信體系和基礎資產撮合平台。

支付體系是互聯網金融的不二法門,且競爭剛剛開始。支付是人們對金融最朴實的需求,也是應用場景最為豐富的一種金融產品。金融機構的誕生和發展首先起源 於支付。例如,17世紀荷蘭阿姆斯特丹銀行的誕生最早是為了滿足荷蘭強大的航海貿易在支付結算方面的需求;19世紀後半期中國山西票號的誕生也與山西鹽商 的支付結算需求緊密相關。如今,互聯網金融巨頭們同樣以支付為金融的切入點。

支付的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經過特定的加工和整理就能夠成為信用基礎。未來,隨著移動互聯和社交網路的進一步發展,數據的種類、數量及時效性也將得到極大提高,對個人的信用互聯的評價體系也將更為多元、立體和即時。

2014年6月,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的發布,我國社會徵信的法律基礎和標准體系有望在未來幾年逐步完善。徵信體系將會繼續維持政府主導的中心化格局,還是逐步向市場化、多元化發展?這一切也同樣值得期待。

基礎資產撮合平台是指股權、債權、產權、林權、地權、碳排放權等基礎資產的交易和撮合平台。此類平台的發展主要源自中國社會融資結構的改革。目前中國間 接融資和直接融資的比例是6∶4,仍主要依靠銀行貸款,融資手段較為單一,而在美國這一比例是3∶7,金融危機前一度達到過2∶8。未來中國必將改變社會 融資結構倒掛的局面,去中介化是趨勢所在,而互聯網金融新型業態的發展也將加速去中介化的實現。

(2)平台:互聯網模式在金融領域的延續
平台是指連接兩個或多個特定群體,為其提供行為規則、互動機制和互動場所(常常是虛擬場所),並從中獲取盈利的一種商業模式。拉卡拉公司創始人孫陶然在 《平台戰略》一書的序言中指出,一個成功的平台往往需要做好幾件事,一是選擇平台戰略的企業需要有能力積累巨大規模的用戶,二是需要提供給用戶有著巨大黏 性的服務,三是需要有合作共贏、先人後己的商業模式。成功的平台商們正在紛紛踐行以上准則。

平台模式在互聯網行業被廣泛應用,因此當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業務時也自然地延續了這一戰略。但對傳統金融機構來說,平台仍是相對陌生和抽象的概念,如何改變思路及試行平台化運營也可能是傳統金融的又一突破點。

(3)渠道:多渠道整合是關鍵
渠道則是互聯網時代對金融機構傳統核心資產的重新審視,也是互聯網企業線上線下整合的重要陣地。渠道的核心議題是多渠道整合,即客戶能夠自由選擇在何時 通過何種渠道獲得怎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其背後是機構的不同渠道在產品和服務、流程、技術上的無縫對接。這一點對於擁有較多實體渠道資產的傳統金融機構來 說尤為重要,需要通過兩方面的轉型來實現:一是渠道定位從「以我為主」向「以客戶為主」轉型,二是實體渠道功能和布局的轉型。

渠道定位向「以客戶為主」轉型:傳統金融機構對渠道互聯網化的嘗試由來已久。從1997年招商銀行率先推出網上銀行「一網通」至今,幾乎所有的銀行、證 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都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建立了互聯網渠道。但傳統的網銀或手機渠道更多的只是將網點的流程電子化、網路化,仍是從金融機構流程管理的角度進 行設計,而非從客戶需求和便利的角度進行改造。因此,金融機構多渠道整合的難點並非在於技術,而是在於思維的轉變。

實體渠道功能和布局的轉型:雖然實體渠道對金融機構來說是重資產、高成本,但在可預見的未來,客戶對實體渠道的心理依賴,尤其是針對復雜產品和服務的面 對面交流的需求不會消失,因此實體網點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實體網點需要轉型,比如更多地將目前低價值的簡單交易(如現金存取、轉賬匯款等)轉移到ATM 和電子渠道中,從而使網點人員有更多時間來進行銷售和咨詢工作。

互聯網企業大多依託於電子渠道,較少具備實體渠道資產,但僅僅依靠單一的線上渠道可能不一定適用於所有的客群和場景。因此,多渠道整合同樣是互聯網企業值得思考的方向。

(4)場景:找准客戶生活的主場景
場景是金融「生活化」以及「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體現。互聯網金融版圖的擴張實際上依靠兩個維度的擴展,一是擴大目標客群,二是佔領客戶的生活時間。擴 大客群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地域的擴張、年齡層的擴張、財富層的擴張等等。而佔領客戶的生活時間則需要佔據盡量多的應用場景,即流量入口。占據用戶上網時 間流量最多的是娛樂、溝通、信息獲取和電子商務這四大類活動,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統計,中國網民2011年每周的上網時間中,9.3小時用於娛樂,7.6小 時用於溝通,5.1小時用於獲取信息,5.3小時用於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巨頭們對客戶時間的爭奪也緊緊圍繞這幾大領域展開。

個人認為這四點是相互依靠的!離開任何一個都是不能獨立存活的!另外,還要根據你的發展進度而言!每個階段的重點都是不一樣的!

3. 網路營銷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公司的網路營銷方案,比較正規和正式一點
大概的框架是這樣的:
1.項目概要
2.項目周期
3.項目核心
4.項目目標
5.執行方式
6.效果評估
7.項目預算
具體的內容就要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去細分了。

4. 中國、芬蘭和韓國已在著手開始6G預研,為什麼通訊標准永遠是一個要爭奪的制高點

通訊標准永遠是一個要爭奪的制高點,現在這場爭奪已經開始了。中國、韓國和芬蘭公司在5G技術研發中具有較大優勢,5G專利排名前列。越早進入6G的研發,就越能發揮此前的技術積累,搶占技術制高點。

2009年華為開始了5G技術的研究,當年中國剛剛開始發放3G牌照。據了解,6G的研究節奏與5G基本符合,其周期可能會持續10年以上,預計將在2030年後才會投入商用。

5. 信息化戰爭中,什麼成為新的制高點

制電磁權成為信息化戰爭中的新制高點。
一、制電磁權的含義和奪取手段
制電磁權,如同制空權、制海權,是指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對電磁頻譜的控制權。電子戰依託的電磁空間是信息存在和依附的最重要、最核心的載體,是現代戰爭中信息獲取、傳遞和利用的最主要媒介,是戰爭雙方控制與反控制的焦點。奪取了"制電磁權",就為最終奪取"制信息權"創造了有利條件,奪取了制電磁權就意味著己方能自由使用電磁頻譜,不受對方的電磁威脅;同時剝奪了對方自由使用電磁頻譜的權利。制電磁權有其時空性。在總體上處於相對劣勢的一方,並不是一籌莫展,若科學指揮,合理集中力量,能在某一時域或地域內,奪取局部的制電磁權。
制電磁權的奪權是靠電子對抗來實現的。電子對抗(ECM-Electroniccountermeasures),美國及北約國家稱為「電子戰」,俄羅斯稱為「電子斗爭」。 電子對抗技術主要是指以專用電子設備、儀器和電子打擊武器系統降低或破壞敵方電子設備的工作效能。同時保護己方電子設備效能的正常發揮。電子對抗的基本手段是電子偵察與反偵察,電子干擾與反干擾,反輻射摧毀與反摧毀。
西方軍事強國在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中利用電磁脈沖武器上演的一幕幕「電磁珍珠港事件」給世人敲響了警鍾,電磁脈沖武器已成為21世紀的大規模電子破壞性武器;西方某些專家甚至將其稱為「21世紀的原子彈」。「無網不在」的現代信息社會,將經濟、軍事等各個領域的每一個部門都轉化成網路上的一個個節點,數字化的網路快車在提供便捷快速服務的同時,也把這種電磁平台的「軟肋」展露無遺。西方一些軍事強國秘密研發的專門瞄準電子設備的電磁脈沖武器,輕則可破壞一個城市的供電或金融系統、癱瘓一個戰場的指揮控制網路,重則甚至威脅到一個國家的綜合安全。透過科索沃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硝煙,石墨炸彈造成的貝爾格萊德的大停電,微波炸彈造成的巴格達電視轉播信號的消失都給世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二、搶占信息化戰爭的制高點必須打造堅固的電磁防禦之盾
眾所周知,任何電子設備都要在一定的電磁環境下才能正常工作,實驗證明,在電磁脈沖輻射超過其閾值時,該電子設備將失去功能。戰時,各種電子設備將處於十分惡劣的電磁環境中,一旦其屏蔽和加固條件受到破壞,就將面臨嚴重後果。就目前電子設備的防護現狀來說,越是數字化、信息化程度高的基礎設施、設備越容易受到攻擊。
電磁戰爭中的「防禦」主要包括兩方面:
(一) 武器正常應用的積極一面。就是所謂的電磁兼容,避免武器本身因為自身的電磁干擾帶來武器應用的實際問題(內因)。
(二)武器被動應用的消極一面也算是主動對抗外界電磁干擾的基本應用能力(外因)。一件武器的優劣關鍵在於自身抗電磁干擾和自身電磁兼容的能力的統一體,也就是內、外因共同優化之後的綜合體。
可以預見,在未來信息化戰爭,戰場電磁環境將極為復雜,如果不能正確採取應對措施,勢必導致戰場感知迷茫、指揮協同紊亂、用頻裝備效能下降,從而影響作戰進程甚至戰爭成敗。在未來信息化條件下作戰,對待復雜電磁環境,既不能等閑視之,也不能盲目躲避,只有準確把握其本質特徵,科學分析其對信息作戰的影響,才能搶占未來戰爭的制高點。
越是尖端的武器,其抗電磁干擾和自身電磁兼容的任務就越繁重,畢竟在這一類武器裡面太多的微電子元器件的大量使用,這就給電磁戰爭帶來了諸多的攻擊漏洞。不要說普通工業控制計算機,就算是已經加固的軍用計算機也未必能在電磁環境下發揮效力,這就說明提升武器裝備的綜合電磁能力至關重要。
未來的電磁環境,或者說干擾源,主要包括高壓靜電、雷電、核電磁脈沖、超寬頻電磁脈沖、連續波等強電磁環境,這些電磁環境可以在實驗室內構建成各種模擬的電磁環境,用來實現對武器的測試。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對電磁環境防護的研究早已開展多年,新研製的軍用電子設備、計算機、通訊系統等都加強了對電磁武器的防護能力,但很多其他新型裝備仍不能避免存在電磁漏洞。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今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少發達國家針對對手的武器存在的電磁漏洞大做特做文章,利用其電磁漏洞讓這類武器在戰場上全部失效,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神話。
這確實對於我國這些沒有經歷過戰爭洗禮的新式武器提出了很緊迫的課題和艱巨任務,畢竟即使在優秀的電磁環境試驗室也無法模擬出全部戰場下的惡劣電磁環境。
美國、前蘇聯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就開始研究武器系統受電磁危害的問題,從早期的射頻對軍械的危害研究逐漸擴展為現在的武器裝備電磁環境效應研究,在概念和研究范圍上不斷更新和擴展。早在1979年美國總統卡特發布的第59號指令中,就強調核電磁脈沖對美國的嚴重威脅,要求國防部在開發每一種武器時,必須考慮電磁脈沖防護能力。1986年,美軍完成了電子元器件易損性與加固測試計劃;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美軍已經把各種電磁危害源的作用歸納為武器系統在現代戰爭中遇到的電磁環境效應問題,並於1993年完成了「強電磁干擾和高功率微波輻射下集成電路防護方法」的研究。目前對電磁脈沖的防護能力已列入其軍標和國標中。俄羅斯也在1993年完成了電磁脈沖對微電子電路的效應實驗和防護技術研究,他們的武器系統一般都有抗靜電和抗電磁脈沖的技術指標。
在試驗對象上,美軍從電子元器件,到F-16戰斗機和B-52轟炸機等大型武器裝備都進行了整機電磁脈沖模擬實驗,建立了武器裝備電磁脈沖效應實驗資料庫。即使是陸軍使用的常規武器裝備,他們也進行電磁環境效應考核試驗,如雷達等電子裝備部件和彈葯包裝袋都有抗靜電和防電磁危害的功能。俄軍的某些炮彈和導彈等武器裝備,也有抗靜電、抗電磁脈沖的技術指標。
在對手電筒磁防護的盾牌尚未鑄就之前,電磁打擊必然擁有致命的威脅。目前少數國家軍隊擁有的電磁打擊優勢在信息化戰場上造成了不對稱的局面,以至於大多數國家和軍隊的基礎設施和信息化裝備的軟肋完全暴露在潛在敵手的打擊下。這種現狀如不及時改變,我軍未來戰爭中的制勝就可能變成一句空話!
三、搶占信息化戰爭的制高點必須磨礪鋒利的電磁攻擊之劍
我國必須跟蹤世界軍事強國,開發具有創新性和實戰價值的電磁脈沖武器,作為打贏「電磁戰爭」的進攻手段之一,這一類電磁武器優勢明顯,主要有三點:
(一)電磁武器比其他武器更具優勢
電磁武器發射的能量以輸出點為頂點呈錐形向外延伸,在傳輸過程中不受大氣、雲霧等影響,能量損失少,並且其作用目標是其有效空間內的所有電子設備,其對於精確定位技術的依賴性不高,因此,遠比以往電子戰中的精確制導炸彈、反輻射導彈或者常規炸彈有優勢。
(二)電磁武器充分體現現代武器的高效率和人道主義精神
電磁炸彈爆炸後其電磁輻射主要是造成電子設備和設施的毀傷,一般距離上不會危及人員安全,輕者造成煩躁不安、頭痛、記憶力減退,重者造成肌膚燒傷、內部組織損傷,如白內障等,能擾亂人的大腦神經系統、使人暫時失去知覺,但無強烈副作用。
(三)電磁武器是隱形武器的剋星
除了造型上的獨特設計之外,隱形武器的主要秘密在於靠吸波材料吸收電磁波,從而減少電磁波的反射和被發現的概率。普通雷達發射的電磁波因能量弱可以被吸波材料吸收,因此能達到隱身的效果,而電磁脈沖武器的脈沖能量密度大,瞬間就能使吸波材料的溫度上升從而使其「原形畢露」。
電磁脈沖武器分為三大類:核電磁脈沖武器、高功率微波炮和超寬頻電磁輻射器。
(一)核電磁脈沖武器
核電磁脈沖武器是指以核武器爆炸產生的電磁脈沖輻射對敵方軍事或民用目標實施打擊的武器。早在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和美國的專家對原有核武器的設計進行了改造,使核彈在爆炸時能將更多的核能量轉換為電磁脈沖能量。1962年7月8日,美國在約翰斯頓島上空400公里進行了1.4兆噸TNT當量的高空核試驗,爆炸引起距離1300公里之外的夏威夷瓦胡島30多條路燈同時發生故障;電力線路中許多斷路器跳閘,數百個報警器響成一片,檀香山與威克島之間的短波通信也一時中斷;通信和指揮控制系統失靈,警戒雷達故障叢生,熒光屏出現無數回波和亮點。
(二)高功率微波炮
高功率微波炮是另一種電磁脈沖武器,它能產生GW量級的微波,就像探照燈和手電筒射出的光束一般,可瞬間擊毀電子元器件。1977年,蘇聯克格勃曾利用高功率微波對美駐莫斯科大使館進行照射,造成一個機房的電器設備短路起火,火情在使館的機要房間蔓延開來,偽裝成消防人員的克格勃特工則伺機安裝竊聽裝置。
(三)超寬頻電磁輻射器
超寬頻電磁輻射器是近年研發的一種新型電磁脈沖武器,它就像雷公電母的兵刃,由於頻帶很寬,可瞬間大范圍覆蓋目標系統的響應頻率,使跳頻通信變得毫無意義,因此對電子設備有很大的威脅。這類武器的最大優點是體積小、操作方便,置於車輛、飛機和衛星上,可破壞敵方的電子信息系統、信號接收機或阻塞對方雷達。
當然以上三類電磁脈沖武器僅僅是從工作機理上分類的,如果將該技術分別應用於不同的技術平台,也就會衍生出來更多的武器類型,如將高功率微波炮、超寬頻電磁輻射器等安裝在低軌道的軍事衛星之上,該衛星就會具備攻擊各個軌道衛星的能力,這種基於衛星平台的武器系統,勢必會成為今後太空霸權爭奪的主戰場,也是美國繼續謀求「星球大戰計劃」的重要體現之一。
與西方發達國家軍隊相比,我軍對電磁武器的攻防研究以及在復雜電磁環境下聯合訓練、作戰電磁頻譜的認識均起步較晚。如何科學籌劃用頻,實時管控用頻,靈活組織電磁攻防,最大限度發揮作戰頻譜資源效能,是今後聯合作戰中亟待解決的難題。解決這個難題,僅靠某一部門、某一系統遠遠不夠,必須整體聯動,形成合力,突出重點,強力推進。
相對於機械化戰爭的「物理戰場」而言,「電磁戰場」、「電磁空間」對信息化作戰具有關乎成敗的重要影響。因此,要牢固確立「制電磁權」的首位意識,從強化用頻管頻意識做起,切實像重視武器

6. 為什麼說互聯網時代是人類語言技術、語言生活發展的歷史制高點

摘要 要過好虛擬和現實兩個空間的語言生活。網路不僅產生了網路媒體,促生了「人—機—人」的交際模式,而且還為人類在現實空間之外建造了一個虛擬空間。虛擬空間的語言生活,使用的是現代信息技術和現代信息產品,如網頁瀏覽、鍵盤輸入、電子郵件、PPT製作、QQ、簡訊、微信等,寫字的機會漸少,鍵盤打字、觸屏寫字及屏幕閱讀逐漸成為新習慣。而網路新媒體的「碎片化」傾向和「自媒體」性質也會影響到人類的語言使用習慣,且需要更高的判斷信息真偽的能力。在「互聯網+」的今天,中國網民數量已超過7億,這使虛擬空間的「虛擬性」極大減弱,虛實兩個空間的重合度越來越高,形成了「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新特點。

7. 海康制高點攝像頭有哪些型號

海康威視的螢石C3、C4、C5系列攝像頭都有這個功能。

8. 誰掌握了網路,誰就搶佔了意識形態斗爭戰場的制高點

可以這么說,畢竟網路的發展速度以及普及速度已經達到影響全人類了。
至於掌握這個比喻不好,如果叫掌控如何?

9. 網路空間,軍人素質,太空哪些是軍事競爭的制高點。

網路空間和太空
不過現在最重要的是太空,想像一下,我拿一根棍子,扔到你的家上空, 引發輻射災難

閱讀全文

與網路制高點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兼職有哪些好的建議 瀏覽:996
網路時代用戶有多少 瀏覽:405
上海徐匯有哪些網路醫療公司 瀏覽:644
列印機網路共享列印機需要設置嗎 瀏覽:419
網路終端無法連接 瀏覽:260
康佳k43遙控器壞了如何連網路 瀏覽:263
賽科達電視機頂盒怎麼設置網路 瀏覽:608
游族網路有什麼稱號 瀏覽:907
網路地址異常是什麼意思 瀏覽:875
網路延遲跟網路信號有什麼關系 瀏覽:816
移動網路上傳比下載還快為什麼 瀏覽:163
醫院網路營銷招聘 瀏覽:647
我國五g網路用戶超過了多少 瀏覽:683
網路營銷中第三方支付的心得體會 瀏覽:669
香港的移動網路制式 瀏覽:305
學校網路安全方案百度文庫 瀏覽:717
計算機網路要過時了嗎 瀏覽:691
華碩x570e網路喚醒bios設置 瀏覽:172
濟寧網路安全工程師培訓基地 瀏覽:546
紅米手機怎麼從連網路 瀏覽:63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