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的網路從哪裡出來的
不知道你問的是不是中國如何接入國際互聯網?
世界各國接入互聯網基本都相同,只是接入的路由品牌和公共互聯網有一點小差異,你需要知道Internet的原理,最早沒有internet,只是在實驗室里方便兩台或幾台電腦連接或訪問,組建了一個小型的區域網,後來在這個小型區域網里為了方便使用和訪問一些常用的數據,於是就在上面添加了一個伺服器,那時候應該都是dos的,後來一個區域網發展成了幾個,而伺服器也進行了改造,它們之間可以進行互聯,然後區域網擴大,伺服器訪問量提高,同時出現了早期的操作系統,這就是internet的開始,後來就出現了各大網路提供商,基於操作系統的網站,然後一直到現在,總的來說INTERNET是由於許多小的網路(子網)互聯而成的一個邏輯網,每個子網中連接著若乾颱計算機(主機)。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資源為目的,基於一些共同的協議(如OSI七層模型,TCP/IP協議),並通過許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聯網而成,它是一個信息資源和資源共享的集合。
1994年4月20日,中國終於可以全方位地訪問國外Internet。 在北京計算機應用研究所錢天白研究員和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Zorn教授的協助下,1994年5月21日完成了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的注冊,運行了中國自己的域名伺服器,在NCFC主幹網設了主伺服器,在美國和歐洲設了四個副伺服器,改變了中國的頂級域名伺服器一直在國外運行的歷史,揭開了我國互聯網發展的歷史。 互聯網正式接入中國後,中國四大骨幹網相繼展開建設,拉開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序幕。
以教育網為例,大學是在西安讀的,學校的網基本靠交換機連接,通過路由器接入到西北平台-西交大核心機房,所有西北區的網最終匯聚到西交大,從西交大再通過路由出去匯聚到清華,再通過路由接入到教育網,教育網接入到運營商,運營商接入到亞太地區,亞太地區接入到國際互聯網中,最終實現網路互聯......
㈡ 各個國家的網路都是哪裡接進的
海底光纜相連接的,中國出去的光纜也就那麼幾條,網上也有海底光纖圖,一般都是海底光纜,當然現在也有衛星信道,不過最可靠地還是光纜。
㈢ 中國的網路是用的美國的嗎
中國的網路不是用的美國的,但一定程度上受美國管理。
美國政府機構2014年3月14日宣布,將放棄對國際互聯網名稱和編號分配公司(ICANN)的管理權,但技術實力最強的美國依然能對互聯網管理保持最大的影響力。
互聯網(英語:Internet),又稱國際網路,互聯網始於1969年美國的阿帕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議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聯網,而Internet則特指網際網路。
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結構。
(3)國家用的網路都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互聯網的發展:
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
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另一個推動 Internet發展的廣域網是NSF網,它最初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建設的,目的是連接全美的5個超級計算機中心,供100多所美國大學共享它們的資源。NSF網也採用TCP/IP協議,且與Internet 相連。
ARPA網和NSF網最初都是為科研服務的,其主要目的為用戶提供共享大型主機的寶貴資源。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
一些公司還陸續在Internet上開展了商業活動。隨著Internet的商業化,其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使Internet有了質的飛躍,並最終走向全球。
中國互聯網狀況:
中國互聯網已經形成規模,互聯網應用走向多元化。互聯網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工作以及生活方式,甚至影響著整個社會進程。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億,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互聯網普及率較上年底提升4個百分點,達到38.3%。
㈣ 我國的網際網路是屬於哪個國家的
中國的Internet四大主幹網 Internet一詞來源於英文Interconnect networks即「互連各個網路」,簡稱「互聯網路」,又叫「網際網路」。中國與Internet發生聯系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正式加入Internet是1994年,由中國國家計算機和網路設施NCFC,代表中國正式向InterNIC的注冊服務中心注冊。注冊標志著中國從此在Internet建立了代表中國的域名CN,有了自己正式的行政代表與技術代表,意味著中國用戶從此能全功能地訪問Internet資源,並且能直接使用Internet的主幹網NSFnet。 在NCFC的基礎上,我國很快建成了國家承認的對內具有互連網路服務功能、對外具有獨立國際信息出口(連接國際Internet信息線路)的中國四大主幹網: 1.中國科技網——— CSTNET隨著國內網路事業的飛速發展,NCFC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中科院網路系統的一部分)與其它一些網路一起演化為中國科技網———CSTNET。CSRNET現有多條國際出口信道連接Internet。中國科技網為非盈利、公益性網路,主要為科技界、科技管理部門、政府部門和高新技術企業服務。目前,中國科技網已接入農業、林業、醫學、地震、氣象、電子、航空航天、環境保護以及中國科學院分布在京地區和全國各地45個城市共1000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上網用戶達四十萬人。中國科技網的服務主要包括網路通信、域名注冊、信息資源和超級計算等項目。 2.中國教育與科研網——— CERNETCERNET是由政府資助的全國范圍的教育與學術網路。1994年由國家教委主持、北大清華等十幾所重點大學籌建,到1995年底投入使用。目前已有800多所大學和中學的區域網連入中國教育與科技網。中國教育與科技網的最終目標是要把全國所有的大學、中學和小學通過網路連接起來。 3.金橋網——— CHINAGBN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簡稱金橋網,是面向企業的網路基礎設施,是中國可商業運營的公用互聯網。CHINAGBN實行天地一網,即天上衛星網和地面光纖網互聯互通,互為備用,可覆蓋全國各省市和自治區。目前有數百家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接入金橋網,上網撥號用戶達幾十萬。金橋網在北京、上海、廣州等20多個大城市建立了骨幹網節點,並在各城市建設一定規模的區域網,可為用戶提供高速、便捷的服務。中國金橋信息網目前有十二條國際出口信道同國際互聯網路相連。金橋網還提供多種增值服務如:國際、國內的漫遊服務、IP電話服務等。金橋工程的發展目標是覆蓋全國30個省級行政建制、500多個大城市,連接國內數萬個企業,同時對社會提供開放的Internet接入服務。 4.中國公眾互聯網——— CHINANETCHINANET是郵電部門主建及經營管理的中國公用Internet主幹網,1995年4月開通,並向社會提供服務。到1998年,CHINANET已經發展成一個採用先進網路技術,覆蓋國內所有省份和幾百個城市、擁有數百萬用戶的大規模商業網路。CHINANET主要以電話撥號為主,省、市及大部分縣一級地域鋪設了電話撥號用戶接入設備。 隨著入網用戶的迅速增加,CHINANET骨幹網節點和省網內部通信線路的帶寬也在快速增加,從而有效地改善了國內用戶使用CHINANET訪問國外的In-ternet和國外用戶訪問中國的Internet的業務質量。 CHINANET建立了靈活的訪問方式和遍布全國各城市的訪問站點,用戶可以方便地訪問國際Inter-net,享用Internet上的豐富資源和各種服務,也可以利用CHINANET平台和網上的用戶群組建其他系統的應用網路。 我國四大主幹網發展速度驚人,據2002年1月統計,我國接入國際Internet的出口帶寬總量已達7597.5Mbps,連接的國家有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我國上網計算機數約1254萬台,上網用戶人數約3370萬人。信息網路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國教育科研以及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對促進社會進步、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等方面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㈤ cdma2000網路都在哪些國家使用哪些國家使用的多
cdma2000網路使用的國家有:
中國、阿聯酋、巴基斯坦、韓國、喬治亞、阿賽拜疆、巴林、菲律賓、哈薩克、柬埔寨、寮國、科威特、黎巴嫩、馬來西亞、馬爾地夫、日本、泰國、土耳其、烏茲別克、葉門、印度。
蒙古、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塔吉克、汶萊、新加坡、以色列、約旦、愛爾蘭、白俄羅斯、比利時、丹麥、俄羅斯、印度尼西亞、越南、阿爾巴尼亞、奧地利、保加利亞、冰島、波蘭、荷蘭。
法國、芬蘭、捷克、立陶宛、羅馬尼亞、馬爾他、摩納哥、挪威、瑞典、聖馬利諾、斯洛維尼亞、西班牙凡蒂岡、德國、拉脫維亞、列支敦斯登、盧森堡、摩爾多瓦、塞爾維亞、葡萄牙、瑞士、斯洛伐克等。
其中在亞太地區、加勒比海和拉丁美洲地區(CALA)以及北美地區、非洲、中東、西歐和東歐以及俄羅斯使用最多。
(5)國家用的網路都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CDMA2000制式也在50多個國家和地區運營,美國、南美洲、日本、韓國、中國(包括澳門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也有運營商在運營CDMA2000網路。
所以說在三種3G制式中,TD-SCDMA的覆蓋面是最小的,而且沒有3G數據漫遊(因為全球只有中國有商用的TD-SCDMA網路)。
不過接下來的LTE網路制式中,TD-LTE相對來說處境比現在的TD-SCDMA好一點,已經有些國家的運營商開始建設FDD-LTE/TD-LTE雙頻網路了,雖然目前支持TD-LTE的運營商遠遠少於支持FDD-LTE的運營商,但是起碼也算是走進國際了。
㈥ 現在中國人使用的三大網路是中國提供還是其他國家提供呢
國內是一個大的區域網,所以上外網的話很吃虧,我們玩戰地三上橘子下東西的時候用的就是外網,才100多k
㈦ 哪些國家的手機通訊使用:CDMA網路的
截止2008年年末,全球已經有102個國家和地區的276家電信運營商部署了CDMA2000網路。
中國大陸:電信,中國香港:電訊盈科移動通信,中國澳門:2006年由中國聯通投得牌照,2008年中國電訊業重組後改由中國電信經營,中國台灣:亞太電信,日本:KDDI,韓國:SK電訊、KTF、LG電信,美國:Verizon Wireless、Sprint Nextell、US Cellular等。
CDMA2000(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 是一個3G移動通訊標准,國際電信聯盟ITU的IMT-2000標准認可的無線電介面,也是2G CDMAOne標準的延伸。 根本的信令標準是IS-2000。 CDMA2000與另一個3G標准WCDMA不兼容。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CDMA2000正迅速風靡全球並已佔據20%的無線市場。截止2012年,全球CDMA2000用戶已超過2.56億,遍布70個國家的 156家運營商已經商用3G CDMA業務。包含高通授權LICENSE的安可信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在內全球有數十家OEM廠商推出EVDO移動智能終端·2002年,高通公司晶元銷售創歷史佳績;1994年至今,高通公司已向全球包括中國在內的眾多製造商提供了累計超過75億多枚晶元。
㈧ 我們現在用的網路互聯網是來自美國的英特網還是中國的
這個昨說呢,互聯網說白了只是一個通訊標准,這里有個引用可以看一下:「Internet的中文意義是「網際網」,它實際上就是將全球各地的區域網連接起來而形成的一個「網之間的網(即網際網)」。
Internet的原型是ARPANET,一個軍用網,在Internet還沒有形成之前,世界各個地方已經建立了很多小型的區域網,然而,這些各式各樣的區域網卻存在不同的網路結構和數據傳輸規則,如果要將這些區域網連接起來,就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規則來傳輸數據,即TCP/IP協議。
Internet並沒有明確的管理組織,它是由總部位於美國的Internet協會進行協調,任何遵循這個標準的計算機或網路都可以接入Internet。你可以這樣理解,中國用美國的標准組建了中國自己的國內網路,然後用同樣的標准接入全球的互聯網。
㈨ 我們現在上的網都是美國網際網路!國家怎麼交費的
我們是自己的網不需要繳納費用。但根域名許可權在美國。現在我們正在設立自己的根域名。
㈩ 現在中國用的網是哪個國家的
為美國的。
根伺服器主要用來管理互聯網的主目錄,全世界IPv4根伺服器只有13台(這13台IPv4根域名伺服器名字分別為「A」至「M」),1個為主根伺服器在美國。其餘12個均為輔根伺服器,其中9個在美國,歐洲2個,位於英國和瑞典,亞洲1個位於日本。
在與現有IPv4根伺服器體系架構充分兼容基礎上,中國主導,並聯合國際互聯網WIDE機構的「雪人計劃」於2016年在全球16個國家完成25台IPv6根伺服器架設,事實上形成了13台原有根加25台IPv6根的新格局,為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10)國家用的網路都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根域名伺服器的相關情況:
1、2018年末,IPv6活躍用戶數達到2億,在互聯網用戶中的佔比不低於20%;2020年末,IPv6活躍用戶數超過5億,在互聯網用戶中的佔比超過50%,新增網路地址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
2、根伺服器為國際互聯網最重要的戰略基礎設施,是互聯網通信的「中樞」。「雪人計劃」作為一個實驗項目,目的並不在於完全改變互聯網的運營模式,而在於為真正實現全球互聯網的多邊共治提供一種解決方案。
3、「雪人計劃」基於IPv6等全新技術框架,旨在打破現有國際互聯網13個根伺服器的數量限制,克服根伺服器在拓展性、安全性等技術方面的缺陷,制定更完善的下一代互聯網根伺服器運營規則,為在全球部署下一代互聯網根伺服器做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