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經常上網對人有哪些危害
1、操作電腦是一件視力相當集中的工作,會減少眼內潤滑劑和酶的分泌。一般來說,如果人每分鍾眨眼少於5次。而且持續時間較長,便會使眼睛乾燥、疲勞,出現重影、視力模糊以及頭頸疼痛等症狀,長期使用電腦會使人的眼睛出現多種不適症狀。
2、長期使用電腦的人對電腦產生依賴,如果電腦出現故障後不能使用,就會產生沮喪和焦慮,生氣憤怒甚至出現暴力傾向。
3、長時間使用電腦,手部會出現疼痛和陣發性麻木的現象,腕關節腫脹、手動作不靈活、手無力等症狀會加重。
4、通過電腦接觸到大量的信息,難免有人會缺乏必要的適應和承受能力,導致信息堵塞,令大腦皮質功能紊亂而出現一系列症狀,這就是電腦造成的信息障礙綜合征。
5、日常接觸的信息中有許多似是而非,交叉感染、相互矛盾的信息會干擾人們大腦的判斷和決策。一些缺乏又不善於處理信息的人就會無所適從,被信息「牽著鼻子走」。或心浮氣躁、易沖動、朝三暮四,或優柔寡斷、躊躇不前,處於困惑、焦慮等不良心境中,十分苦惱、煩躁、厭倦。
6、大量未能及時消化、處理的信息充滿大腦,產生食滯、飽脹等消化不良的結果,干擾大腦的正常功能。患者可能出現失眠或嗜睡、記憶力衰退、心悸、偏頭痛、眩暈、煩躁、易怒或抑鬱、食慾減退、大便秘結或腹瀉等症狀。
7、鍵盤是個"垃圾場",裡面有灰塵、頭發、汗毛、眼睫毛等等。據統計,這類污垢平均以每月2克的速度堆積。除此之外,鍵盤表面上還覆蓋著大量細菌,如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煙麴黴等等。
8、電腦屏幕發出的低頻輻射與磁場,會導致7~19種病症,包括眼睛癢、頸背痛、短暫失去記憶、暴躁及抑鬱等。有的出現眼睛癢、乾燥和酸澀,眼睛只是處於功能性損傷的階段,但是如果這時還不注意保護眼睛,使眼睛繼續長期處於乾燥的狀態,就會引起角膜上皮細胞的脫落,造成器質性的損傷,使症狀進一步惡化,嚴重影響視力。
9、頸部肌肉、軟組織長時間緊張或者損傷造成的"頸背綜合症",如果治療不及時,頸背綜合征會發展為頸椎病。
10、長期從事與電腦工作有關的女性比一般非電腦工作從業人員患乳癌的危險性要高出43%。停經前的女性又比停經後的女性患乳癌的幾率高。職業女性在生殖健康受到損害後,主要表現為月經紊亂、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絕經期提前、生育力下降、自然流產、新生兒低體重、先天畸形甚至胎兒死亡。
11、面對每天不斷更新的科學新名詞、新知識,有的人感到自己跟不上信息社會的潮流,被時代拋棄,因而產生失落感,對自己失去信心,抑鬱,甚至悲觀厭世,變得性格孤僻、煩躁。
② 如今是網路信息時代,你知道哪些網路風險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路已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極大地改變和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不過,在促進科技進步、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同時,網路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每個人都不再是網路風險面前的看客。前不久在全球范圍內爆發的「勒索病毒」即為一例。
網路安全與每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密切關聯。當前,網路侵權、網路暴力、網路傳播淫穢色情信息,以及網上非法獲取、泄露、倒賣個人信息等時常發生,嚴重威脅著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我們經常收到的騷擾和詐騙電話,就可能與網路信息保護不力有關。我們已進入一個大數據時代,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單位都會採集我們的信息,這些信息如果不能得到較好保護,可能會給我們的生命財產帶來嚴重威脅。只有網路安全法得到有效實施,個人網路信息泄露的風險才會降到最低。
我國是網路大國,但算不上網路強國。我們的網路安全工作起點低、起步晚,相關舉措滯後,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我們目前最緊迫的,是必須解決網路安全意識不足的問題。許多網路建設者、運營者、服務提供者都缺乏足夠的網路安全意識,不少重要的網路信息系統未部署任何防護設備,就在互聯網上「裸奔」,但系統運營者甚至毫不知情。更致命的是,不少領導幹部認為網路安全是「很遙遠的事」,不願意在此方面加大投入,不關心不重視網路系統的安全,從而埋下了網路安全隱患。專業調查也顯示,普通的網路終端使用者同樣缺乏足夠的安全意識,總覺得網路攻擊與己無關。
③ 網路有什麼危害
1、傷害身體
迷戀游戲,通宵達旦地玩,能達到可以不吃飯、不睡覺的地步。身體傷害很大!尤其對腦部的傷害很大,上網打游戲時會暫時降低智商,時間長了會導致智商下降。
2、心理方面
由於網迷對網路有著很大的依賴心理,輕者影響學習,使注意力難以集中,重者可能會心理變態!!部分網癮少年會有嚴重的孤僻傾向,甚至會產生與人交往的障礙。
3、易惹是非
進出網吧的大多是中小學生,他們大多有收入,為了能弄到上網的錢,有的敲詐,有的搶劫。還有一類人進出網吧,他們純粹是敲詐一些小學生,經常有打架斗毆的事在網吧發生。
4、影響學業
學生一旦迷戀上網,成績肯定會直線下降。其主要的問題是上網佔用了大量的時間。有個例子,一個孩子初中開始時成績是全班第5,僅僅一年就降到了倒數第6名,由此可見其影響!
5、安全問題
大多數網吧都未請專業人員安裝安全,也未經消防、安全、文化、衛生等部門允許,更沒有保安人員,所以存在著很大的安全隱患。
6、網路內容的傷害
網上的一些內容也是對人特別是未成年人的傷害是巨大的。其不良的如黃、毒內容及其不負責任的胡言亂語,一些不健康的視頻及圖片,直接導致了上網者的個人素質下降,真實的精神毒品!
7、社會角色及觀念的改變
在網路游戲中,動輒幾十上百萬的一個武器裝備,一個網路虛擬級別,使得許多孩子的價值觀念有了改變。殺幾十個人,結幾十次婚,養個私生寶寶這在網路中簡直就不是什麼怪事了。有的游戲及空間里還對殺人進行獎勵,與社會實際的法律法規相抵觸、矛盾,也是對孩子的法制觀念的戕害。
④ 網路安全威脅有哪些
第一、網路監聽
網路監聽是一種監視網路狀態、數據流程以及網路上信息傳輸的技術。黑客可以通過偵聽,發現有興趣的信息,比如用戶賬戶、密碼等敏感信息。
第二、口令破解
是指黑客在不知道密鑰的情況之下,恢復出密文件中隱藏的明文信息的過程,常見的破解方式包括字典攻擊、強制攻擊、組合攻擊,通過這種破解方式,理論上可以實現任何口令的破解。
第三、拒絕服務攻擊
拒絕服務攻擊,即攻擊者想辦法讓目標設備停止提供服務或者資源訪問,造成系統無法向用戶提供正常服務。
第四、漏洞攻擊
漏洞是在硬體、軟體、協議的具體實現或者系統安全策略上存在的缺陷,從而可以使攻擊者能夠在未授權的情況下訪問或破壞系統,比如利用程序的緩沖區溢出漏洞執行非法操作、利用操作系統漏洞攻擊等。
第五、網站安全威脅
網站安全威脅主要指黑客利用網站設計的安全隱患實施網站攻擊,常見的網站安全威脅包括:SQL注入、跨站攻擊、旁註攻擊、失效的身份認證和會話管理等。
第六、社會工程學攻擊
利用社會科學並結合常識,將其有效地利用,最終達到獲取機密信息的目的。
⑤ 常見的網路安全風險有哪些
網路安全可以從狹義及廣義兩個定位進行分析。狹義方面,網路安全主要可以分為軟硬體安全及數據安全,網路安全指的是網路信息安全,需對其中數據進行保護,保證相關程序不會被惡意攻擊,以免出現不能正常運行的情況;廣義方面,會直接涉及到網路信息的保密性及安全完整性,會隨重視角度變化而變化。
1、計算機技術方面
網路設備及系統安全是網路系統中安全問題的潛在問題,計算機系統實際運行中會因為自身設備因素,導致相應安全問題的出現。除此之外,網路信息技術相關優勢一般會體現在信息資源共享及資源開放上,所以更容易被侵襲,計算機網路協議在整體安全方面也存在潛在問題。
2、由於病毒引起的安全風險
計算機網路安全中最常出現的問題為病毒,病毒是由黑客進行編寫的計算機代碼或計算機指令,可以對計算機中相關數據造成嚴重破壞。按照數據實際摧毀力度分析,可以分為良性及惡性,這兩種病毒都能夠進行迅速傳播,具有較強的摧毀性能力,病毒可進行自行復制。現代社會計算機網路逐漸普及,病毒在網路上的傳播也更加迅速,通過網頁瀏覽或郵件傳播等,都可以受到病毒影響,使得計算機系統內部收到計算機病毒攻擊而癱瘓。
3、用戶問題
目前我國網路用戶對安全問題沒有較為清晰的認識及正確的態度,使用非法網站、下載安全風險較大的文件、不經常清除病毒、為設置安全保護軟體及防火牆等問題,用戶的不重視很容易讓黑客對網路安全進行攻擊。互聯網用戶使用網路時,並不能看到病毒,所以對病毒問題沒有足夠的重視,也缺乏相關防範意識。用戶一般情況下只能看到網路帶來的便利,忽視安全問題,部分用戶不注重隱私保護,隨意泄露隱私,所以近年來網路欺詐事件層出不窮。
⑥ 在外連接公用wifi有哪些風險該如何防範
目前有些不法分子在公共場所提供免費WiFi,持卡人使用後,極易被植入木馬病毒,被盜取移動終端內的銀行卡信息;除此之外,不法分子會把正規網站的網址「綁架」到自己的非法網站上,當持卡人使用其WiFi網路並輸入正確網址時,會跳轉到一個高度模擬的假網站,如進行網路支付,就會導致卡片信息泄露。為防範上述詐騙行為,保護您的賬戶資金安全,需提醒您:
1.在連接公用免費WiFi前,最好與工作人員確定下哪個才是真正的WiFi。此外,目前國內運營商提供的免費WiFi熱點安全性相對較高,可通過電話或簡訊,獲取免費的WiFi賬號、密碼。
2.及時為各類移動終端安裝安全防護軟體,可以有效降低在使用公用網路時遭受病毒侵害的風險。
3.不要打開WiFi自動連接功能,減少連接上「釣魚」WiFi的風險。
4.切勿在連接公用WiFi時使用一些重要賬號,包括銀行卡信息、網銀賬號、支付寶賬號、微信賬號等。
⑦ 無線網路的安全風險有哪些
無線網路的安全風險有無線網路安全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問題,企業需要認識到應該在幾條戰線上對付攻擊者,但有許多威脅是無線網路所獨有的,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無線網路存在的威脅的相關資料,供你參考。
企業無線網路所面臨的安全威脅
1、插入攻擊
插入攻擊以部署非授權的設備或創建新的無線網路為基礎,這種部署或創建往往沒有經過安全過程或安全檢查。可對接入點進行配置,要求客戶端接入時輸入口令。如果沒有口令,入侵者就可以通過啟用一個無線客戶端與接入點通信,從而連接到內部網路。但有些接入點要求的所有客戶端的訪問口令竟然完全相同。這是很危險的。
2、漫遊攻擊者
攻擊者沒有必要在物理上位於企業建築物內部,他們可以使用網路掃描器,如Netstumbler等工具。可以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上用筆記本電腦或其它移動設備嗅探出無線網路,這種活動稱為「wardriving
」 ; 走在大街上或通過企業網站執行同樣的任務,這稱為「warwalking」。
3、欺詐性接入點
所謂欺詐性接入點是指在未獲得無線網路所有者的許可或知曉的情況下,就設置或存在的接入點。一些雇員有時安裝欺詐性接入點,其目的是為了避開公司已安裝的安全手段,創建隱蔽的無線網路。這種秘密網路雖然基本上無害,但它卻可以構造出一個無保護措施的網路,並進而充當了入侵者進入企業網路的開放門戶。哪些?
⑧ 互聯網隱藏的危險有哪些
偽裝的數據包
讓我們來談談一種相對較新的方式,攻擊者正在逃避檢測,特別是通過埠欺騙。有許多變化和細節,但基本思想是攻擊者試圖通過使用非標准(讀取:意外)埠以惡意目的引導網路流量來繞過外圍安全措施。
示例:埠欺騙SSH流量
我將在這里深入探討最常見和最危險的例子之一是欺騙安全shell協議(SSH)流量。 SSH通常分配給埠22.安全工具假設SSH流量將使用埠22,並且幾乎世界上的每個網路團隊都將該埠完全鎖定。畢竟,他們不希望隨機的局外人在他們的網路中啟動SSH會話,控制伺服器和傳輸文件。
完成,保護。對?
不完全的。
不是22號港口,而是443號港口
如果有人欺騙他們的SSH流量怎麼辦?假設他們將它發送到埠443而不是埠22.埠443廣泛用於HTTPS / SSL / TLS。對於關鍵業務和個人活動,HTTPS流量在現代企業中完全無處不在。 IT防火牆不會經常阻止埠443 / HTTPS,因此使其成為攻擊者的理想入口點。
圖1.惡意攻擊者通過埠443欺騙SSH繞過邊界保護
圖1:惡意攻擊者通過埠443欺騙SSH繞過邊界保護
漏洞:僅按埠評估流量
您看到了問題:如果您的安全基礎架構僅通過埠確定合法流量,那麼它將不會注意到這些虛假HTTPS數據包的任何異常情況,這些數據包可能是偽裝成惡意軟體或傳輸機密數據的SSH會話。
為了增加對傷害的侮辱,認為此流量是HTTPS,網路甚至可能會將此惡意SSH流量發送到您無法分析它的套件中的無關工具(例如,Web應用程序防火牆)。如果你對我說外語,我不會理解其含義。同樣,當大多數安全工具收到錯誤的流量時,他們無法解析它。他們將接收SSH並將其視為HTTPS,在繼續忽略之前聳聳肩並說「我不知道這是什麼」。
SSH:這是來自眾議院內部的呼喚
這很糟糕,因為SSH是組織可以允許的最具風險的協議之一。
多麼糟糕?惡意行為者可以使用欺騙在企業網路內部創建SSH客戶端,將其設置為偵聽某個外部埠。然後通過外部命令和控制伺服器向它發送命令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攻擊者可以做各種各樣的破壞,無論是植入惡意軟體,泄露文件,還是將內部資料庫查詢重定向到他們控制的外部資料庫,沒有更明智的。
另一名攻擊者可能會賄賂清潔人員,將Raspberry Pi隱藏在地板下並將其連接到網路。 IT注意到某個IP地址的「SSL」流量有所增加,但是,嘿,那是Web服務的東西,所以沒有安全工具的更深入的洞察力,他們只是假設開發人員正在研究某個項目並將其留在那裡。同樣,攻擊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全權行事。
這可能正在發生。如果您的監控工具不夠智能,無法超越目標埠等表面指示符,您怎麼知道?
您無法從深度數據包檢查中隱藏
僅僅監控進出埠的流量是不夠的;您需要深入了解該流量實際上是什麼 - 能夠超越埠號,使用深度數據包檢測(DPI)來正確識別應用程序和協議。在Gigamon,我們將此稱為應用程序智能。
Gigamon最近推出了應用過濾智能,它使用深度數據包檢測識別了3,000多種常見的商業和消費者應用。應用程序過濾智能不只是查看外部標頭,它還會更深入地查看數據包。我們深入研究定義給定應用程序的數據包的獨特特徵。
⑨ 請你舉例說說互聯網有哪些安全危險
危害網路安全的行為包括三種類型:
一是直接非法 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或者竊取網路數據;
二是為他人實施上述行為提供專門的程序和工具;
三是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而為其提供技 術支持、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行為。
《網路安全法》第27條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 從事非法侵入他人網路、干擾他人網路正常功能、竊取 網路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不得提供專門用於從事侵入網路、千擾網路正常功能及防護措施、竊取網路 數據等危害網路安全活動的程序、工具;明知他人從事危害網路安全的活動的,不得為其提供技術支持、廣告 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危害網路安全行為侵害他人權利的,應承擔相應的 民事責任。情節嚴重的,還可能受到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應承擔刑事責任。
⑩ 大學校園網路安全威脅有哪些
1、病毒侵襲或黑客攻擊。
當前,雖然各類院校在校園網路硬體配置上有了很大改善,但是網路硬體設置與運用上還是會存在一些漏洞,如防火牆的功能沒有啟用、病毒庫更新不及時等,這就給了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導致校園網路被非法入侵,信息被非法盜取,嚴重的甚至會導致整個校園網路系統癱瘓。
與此同時,現在的黑客攻擊都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潛伏性,他們利用自己的互聯網信息技術,設計一些木馬程序,能夠成功逃避檢測,具有很強的破壞性,一旦被木馬入侵,會導致計算機各項功能喪失,如蠕蟲病毒就可能通過文件中的地址信息或者網路共享進行更大范圍內的破壞。
此外,網路病毒的傳播速度快、范圍廣、殺毒難,師生在瀏覽或下載文件或者使用網路進行信息交互傳播時很可能感染網路病毒,進行對整個校園網路信息安全造成威脅。
2、使用者安全意識不高。
校園網路的使用者主要是在校學生,目前來看,學生使用校園網的安全意識普遍不高,再加上現在的互聯網環境比較雜亂,各種帶病毒的不良網頁或軟體屢見不鮮,學生在使用校園網路時很容易引發信息安全問題。
一方面,在校學生可能多數認為維護校園網路信息安全是專業網路管理技術人員的事,自己只管隨便使用,不需要負責,這就為網路信息安全埋下了諸多隱患。
另一方面,在校學生多數具有喜歡上網,經常收集或了解各類資源信息,隨意的打開網頁、點播連接或下載資源,這些行為極易被感染病毒,給校園網路造成傷害,即便是管理人員不斷維護,也會出現惡性循環的現象。
3、校園網路管理不到位。
校園網路網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許多院校並沒有配備齊全的網路專業管理人員。對於校園網路信息安全的管理多是體現在對現有計算機硬體的實施維修方面,對於校園網路安全管理的專項監督做到並不到位,導致校園網路信息安全性不高。
再者,多數院校有關專門的互聯網實施維護人才較少,不能有效地檢測校園網路信息安全狀況,並且,當發生病毒侵襲或黑客攻擊時,不能及時採用最佳方案進行制止。
此外,相關管理工作機制不健全,存在一些安全管理漏洞,對於機密文件信息的維護力度不夠,這些都對校園網路信息安全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