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網路社會一詞出現在哪裡

網路社會一詞出現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7-24 18:24:27

Ⅰ 網路社會的名稱確定

為了區別Network society和Cyber society的同一個漢譯詞「網路社會」在漢語語境中的兩種不同所指,即區分作為信息化社會的共同的社會結構形態和基於互聯網技術架構的網路空間中的新的社會形式,有的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用「網路社會」來指涉前者(Network society),而用「賽博社會」(Cyber society的直譯)來指涉後者。但從目前的社會學相關文獻來看,關於「賽博社會」的稱謂的應用者很少,而且呈萎縮的趨勢。當然學術界也可以進一步商榷,另行確定Cyber society的一個漢語對應的合適的譯詞,從而與「網路社會」(Network society)區分開。
對於「網路社會」名稱確定,我們在這里提出兩種不成熟的建議。一種是用「網路社會」指涉前者(Network society),而用「虛擬社會」(Virtual society)指涉後者(Cyber society),從而得以在漢語中明確區分。不過這樣的話,由於虛擬社會強調Cyber society 的互動環境和空間的技術因素,即網路空間是一個互聯網虛擬技術架構的抽象的電子空間,雖然它與Cyber society 並不矛盾,但畢竟不等同於Cyber society,這是該建議的缺點。另一種是用「網路化社會」指涉前者(Network society),而用「網路社會」指涉後者(Cyber society)。這種建議似乎符合當前關於「網路社會」研究的實際情況,其主要缺點,在於兩個漢語名稱在構成上過於接近,易於混淆。提出各種設想的目的,都是為了使兩種「網路社會」的所指在漢語和英語的用詞上得到統一,避免由於語言上的混亂和模糊處理導致不必要的誤解和紛爭。
除了漢語「網路社會」的語用誤讀導致諸多分歧和混亂之外,基於網路空間的所謂「網路社會」的英文選擇目前也很混亂。比如有的人用network society,也許這種用法意指computer network society,即「電腦網路」社會。但一般將network society理解為「日常現實空間中的社會形態」的「網路社會」,而不將它指稱「網路空間」(cyber space)的社會形式。另外,還有人用network community來指稱基於網路空間的「網路社會」的。「community」一般被譯作「共同體」或「社區」。但「community」和「society」是有區別的。「community」指由諸如血緣、鄰里和朋友關系作為聯系紐帶的社會類型,而「society」則是以契約、交換和計算等理性關系為紐帶的社會類型。
鑒於這些眾所周知的分歧,我們建議,在沒有找到更好的用詞之前,「網路社會」的英文表述,仍然沿用西方一般的用法,即用Network society作為現實社會一種新社會結構形態的「網路社會」,以Cyber society來指涉存在於電腦網路空間(cyber space)的「網路社會」,就如同本文在開始時提到的那樣。至於Virtual society(虛擬社會),則是描述「網路社會」的另一種提法,主要是為了強調該社會的互動環境和空間的「虛擬性」,它與Cyber society並不矛盾。

怎麼解釋社會網路的概念

社會網路(socialnetwork)是一種基於「網路」(節點之間的相互連接)而非「群體」(明確的邊界和秩序)的社會組織形式,也是西方社會學從1960年代興起的一種分析視角。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進行和新的通訊技術的興起,社會呈現越來越網路化的趨勢,發生「社會網路革命」(socialnetworkrevolution),與移動革命(mobilerevolution)、互聯網革命(internetrevolution)並列為新時期影響人類社會的三大革命. 社會網路是指社會個體成員之間因為互動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關系體系,社會網路關注的是人們之間的互動和聯系, 社會互動會影響人們的社會行為。社會網路是由許多 節點構成的一種社會結構,節點通常是指個人或組織,社會網路代表各種 社會關系,經由這些社會關系,把從偶然相識的泛泛之交到緊密結合的家庭關系的各種人們或組織串連起來。社會關系包括朋友關系、同學關系、生意夥伴關系、種族信仰關系等。社會網路作為一種社會學視角發端於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Georg Simmel, 1858-1918),並在 1960 年代隨著冷戰的開始和西方普遍出現的社會動亂開始在西方廣為發展。社會網路分析不把人看作是由個體規范或者獨立群體的共同活動所驅動,相反它關注人們的聯系如何影響他們行動中的可能性和限制。一個多世紀以來,社會科學家都在使用「社會網路」這一隱喻表示不同尺度上的各種復雜社會關系。

Ⅲ 網路社會這一詞最早是由誰提出來的

網路社會這一詞最早是由誰提出來的,沒有明確的記錄
網路社會的特徵有:

1)開放性:Internet網是一個開放的網路,網路上的每一處信息資源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開放的,平等的,人與人之間可以開放地進行交流、學習。
2)復雜性:網路畢竟是一個虛擬的社會,人與人之間不可能面對面交流、溝通。有一句話說:「盡管上網吧,即使屏幕那頭是一條狗,也沒人會知道。」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未成年人沉迷於網路聊天和網路游戲中,荒廢學業,虛度青春。
3)全球性:網路把全球縮小到一台電腦上,通過一根網線,世界就呈現在你面前了。 4)豐富性:網路上的資源豐富多彩,用一個搜索引擎,搜尋到的網頁就可達到幾十、幾百萬。
5)虛擬性:網路社會是人們通過網線虛構的一個社會,看不到彼此,卻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既真實又虛幻。

Ⅳ 網路社會的對比分析

由於「網路社會」是新興的社會形態,因此不但有上述不同指稱的兩種說法,而且還有幾個其他名稱來代稱,這些相近的概念也容易「網路社會」相混淆。這里擬對與「網路社會」相近的其中幾個概念,略加比較分析。試圖經過這樣的比較分析,可以相對更清楚界定「網路社會」的概念。 「信息社會」(Information society)或「信息化社會」(Informational society)是脫離工業化社會以後,信息將起主要作用的社會。「信息社會」強調信息的社會角色,而「信息化社會」則強調的是社會在信息滲透下的轉型特徵。「信息社會」與「網路社會」的兩種說法應當說都有一定的關系。以計算機、微電子和通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革命是社會信息化的動力源泉,並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而兩種「網路社會」同樣深深地依賴於以計算機、微電子和通信技術為主的信息技術革命。從關系來說,「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是一個基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具有獨特「實在」的社會場域,是作為轉型社會的信息化社會的產物;就空間和互動場域而言,它與日常社會生活是不同的,但可以視為日常社會即「信息社會」的「變體」。然而在概念上,「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與「信息社會」相距較遠,而網路社會(Network society)也許與「信息社會」的相似點更多些。
從「信息化」視域出發,我國專家在《信息化與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報告中指出,「信息化包括:集成電路技術所構成的信息設備、裝置和原材料;通信網路,它負責聯結總體系統中的各子系統,將它們組織成為一個復雜的巨型系統;計算機智能系統,它是信息化的指揮、計算協調和運籌中心」等。這種理論認識,恰好是描述網路化的結果,即一種結構、聯系和系統的特徵,突出社會聯結、系統內部的關系、管理與控制、信息通過網路系統的整合過程等。因此,人們關於「信息化」特徵的認識和揭示,與其說是「信息化社會」的特點,還不如說是「網路化社會」的特徵。所以從信息社會的現狀和發展的趨勢來判斷,網路的生存和發展的結果使「信息化社會」實際上是「網路化社會」。全社會的信息化是前提,網路化是結果和目的。只有信息化到一定程度,各種社會實體網路才能成為信息網路的一個節點,各種社會網路的信息才可能轉化為信息網路上的數字化信息。而這個過程中的技術基礎正是包括Internet在內的現代信息技術。可見,所謂「網路社會」(Network society),指的是信息化社會的共同的社會結構形態。 所謂「賽博社會」的稱謂,是有人根據英文「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的音譯而成,意思等同於電腦網路空間(Cyber space)的「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英文「賽博社會」Cyber society來源於「賽博空間」(Cyber space,也譯為「網路空間」),加拿大科幻小說家威廉·吉布森(W.Gibson)於20世紀80年代中葉首先使用「賽博空間」一詞。他在一本科幻小說中描寫了計算機網路化把全球的人、機器、信息源都聯結起來的新時代,昭示了一種社會生活與交往的新型空間。隨後,以Cyber為前綴的詞彙迅速流行起來,出現了《賽博文化》雜志、《賽博空間獨立宣言》(1996),並每兩年召開一次「國際賽博空間會議」。一些以賽博空間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機構的相繼建立,使「賽博」一詞逐漸進入各國政府的文件和報告之中。
「賽博空間」概念的提出,顯然受到「控制論」(Cybernetics)的影響。由維納創立的Cybernetics一詞,在我國已習慣譯作「控制論」。如果音譯,則是「賽博論」。按維納的定義,它是一門「關於在動物和機器中控制和通訊的科學」。把它譯作「控制論」,難於體現「通訊交流」的內涵,亦無法看出其前綴「賽博」所暗示的與維納理論的關系。從關於控制和通訊的賽博論,到人們將計算機數字化信息儲存和處理能力通過現代通訊網路技術聯結起來,造就了一個嶄新的社會生活與交流的空間——賽博空間。這是一種虛擬空間、精神生活空間和文化空間。它需要使用計算機、電腦,也需要現代的通訊網路技術,以及種種有關的未來技術。可見,「賽博社會」實際上是「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的同義語,但也許是譯文選詞不妥或別的原因,它沒有出現能夠代替「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的跡象。 「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是一種數字化的社會結構、關系和資源整合環境。從這一視角來解讀「網路社會」,可以有三個基點:一是「數字化社會結構」的認知,在於凸顯數字化決定了網路社會系統的社會功能和由此構建的關系網路具有虛擬的特徵;二是「數字化社會結構」命題顯示其特殊性,在於它作為一種社會結構具有中觀的、技術性的特質;三是「數字化社會結構」表明網路社會結構是由信息技術、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聯結而發生的具有數字化和技術化特性的新型社會結構,而不是現實社會結構的延續。「網路社會」數字化特質的形成源於兩個方面:一是結成網路社會物質的、物理的要件是信息設施、通信設施、計算機設備和以數字形式流動的信息。二是網路社會結構的形成以信息技術、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通過數字化整合與互聯實現。
正是因為Internet與「數字化」技術有著不可分割的深度關系,因而「網路社會」與「數字化社會」之間也應當具有本質的關系。有一個關於「網路社會」的定義,似乎可以說明問題:所謂「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就是以數字信息關系為紐帶、通過數字化的信息交往與互動而結合形成的人類共同體。就是說,網路社會是在數字化信息的生產與交換中形成的,依託於數字化信息的生產關系。因此根據這樣的理解,將「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稱為「數字化社會」(Digitized society),也是未尚不可的。 「虛擬社會」(Virtual society)實際上就是「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它強調了該社會的「虛擬化」特性。虛擬社會是在網路空間中所形成的一個全新的社會,是由現實的和想像的虛擬化的產物——虛擬實體以及它在網路空間中的組合、聯系、作用、活動,並聯結在虛擬世界交互作用的人及其虛擬化存在所構成的社會。而且這四個概念產生的順序,反映了虛擬社會產生、發展的內在邏輯。這就像人類社會的形成一樣,首先是人與自然實在共處於地球空間,然後相互之間發生聯系和作用,最後形成了群體和社會。虛擬社會是一種奇特的存在,它既不是物理的,也不是心理的,而是數字化或電象的。不過「虛擬社會」的提出,還有另外的多種原因,其中可以肯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區別同一個譯詞「網路社會」在漢語語境中的兩種不同所指,即作為信息化社會的共同的社會結構形態和基於互聯網技術架構的網路空間中的新的社會形式。
需要提請注意的是,「虛擬社會」這一術語可能在「虛擬」上引起誤解,這種誤解出現的一個原因在於「虛擬」和「現實」在它的英語和漢語詞義轉換中的文化和語用誤讀。據考證,「虛擬」 (virtual)指的是「嚴格而論或名義上雖然不是,但實際上是」,或者指「事實上的、實際上的、實質上的,但未在名義上或正式獲承認」(《牛津高級英漢雙解詞典》(第四版增補本),2002)。也就是說,「虛擬」的英文從來沒有常識意義上的「不現實」或「不真實」的含義。而在漢語語境中,「虛」具有或暗示著虛無、虛假和不真等語義;而「虛擬」則意指「假設的,不符合或不一定符合事實的」,其與「虛構」、「虛假」、「編造」等詞近義,與「真實」和「實在」反義。在《詞源》、《現代漢語規范用詞大詞典》等工具書里都有這種類似的解釋。因此用漢語的「虛擬」理解英語virtual就會產生誤解。在研究「虛擬」與「現實」的相互關系時,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將引起我們研究視角的差異;同時也應當注意到:從現實的角度看,虛擬社會是「虛擬的」社會;從虛擬的角度看,虛擬社會是現實社會中的一種「真實」。虛擬社會,即是一個在網路空間產生的、由各種網路實在構成的真實社會,也就是「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
在學術界,對於「虛擬社會」尚有許多不同的看法。比如認為,「虛擬社會」不等同於「網路社會」,「虛擬社會」的命題大於「信息社會」和「網路社會」。另外也有人提出,在「虛擬社會」這個組合詞中,「社會」的含義和傳統理解並無明顯不同;而作為修飾詞的「虛擬(Virtual)」明顯脫胎於「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英文縮寫VR),虛擬現實實際上是「虛」的,只是用戶感覺是「實」的。虛擬社會的「虛擬」與此不同,只表明它存在於網路環境中,而不是真實物理環境中,人們不是面對面交流,而是在計算技術和通訊技術的支持下交流,但成員都是真的,在交流過程中產生的觀點、感情和社會關系都是真的,建立在這種群體交流之上的社區也是真的。

Ⅳ 網路用語「社會」是什麼意思

該詞字面上的含義為形容對方很厲害,有著社會大哥霸氣的氣場,一般人都惹不起不敢惹,比較常見的用法是嘲諷一些比較喜歡放狠話愛裝逼的小年輕,例如之前網路上火起來的不怕事的校園初一扛把子,以及你若是感覺你有實力和我玩,良辰不介意奉陪到底的葉良辰...等等。

該詞是由早先的「社會我x哥」、「社會我x姐」...演變而來的,真正火起來是源自於一張「社會社會」的表情包,常在聊天中被大家使用,使得該詞不斷的走紅網路,被大家所熟知。

(5)網路社會一詞出現在哪裡擴展閱讀

網路語言是指產生並運用於網路的語言。網路語言從網路中產生或應用於網路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中英文字母、標點、符號、拼音、圖標(圖片)和文字等多種組合。這種組合,往往在特定的網路媒介傳播中表達特殊的意義。20世紀90年代誕生初,網蟲們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或詼諧、逗樂等特定需要而採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語言了。進入21世紀的十多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革新,這種語言形式在互聯網媒介的傳播中有了極快的發展。目前,網路語言越來越成為人們網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要注意的是,部分網路語言並不符合我們現代漢語的語法規定,因此並不具備教學意義,不能引進教學領域。

2018年9月,北京市多個區近期出台了各自的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各區要求對政務「兩微一端」加強管理,不得發布與政府職能沒有直接關聯的信息,善於使用網言網語。

Ⅵ 社會一詞源自何處

社會(society) 人類生活的共同體。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在本質上是生產關系的總和,只有具體的社會,沒有抽象的社會。具體的社會是指處於特定區域和時期、享有共同文化並以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的人類生活的共同體。
詞源 在中國的古籍中,「社會」一詞始於《舊唐書.玄宗上》(本記第八)。書中記載:「禮部奏請千秋節休假三日,及村閭社會,並就千秋節先賽白帝,報田祖。然後坐飲,散之。」此處「社會」一詞是村民集會的意思,是一動名詞,由「社」和「會」兩字演進而來,「社「是指用來祭神的一塊地方。《孝經.緯》記載:「社,土地之主也。土地闊不可盡敬,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會」為聚集之意。後來兩字連用意指人們為祭神而集合在一起。古籍中有時也指「社」是志同道合者集會之所,如「文社」、「詩社」,或指中國古代地區單位,如「二十五家為社」。在西方,英語society 和法語société均源出於拉丁語socius 一詞,意為夥伴。日本學者在明治年間最先將英文「society」一詞譯為漢字「社會」,近代中國學者在翻譯日本社會學著作時,襲用此詞,中文的「社會」一詞才有現代通用的含義。
社會的特徵

1、它是有文化、有組織的系統。社會由人群組成,但不像動物結群那樣生活,人類文化是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組織起來的,而只有人類社會才有文化。

2、從事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大特徵。生產活動是一切社會活動的基礎,任何一個社會都必須進行生產。

3、在任何特定的歷史時期,社會都是人類共同生活的最大社會群體。它獨立存在,不從屬於任何其他群體。

4、具體社會有明確的區域界限,存在於一定空間范圍之內。

5、連續性和非連續性是社會的又一特徵。任何一個具體社會都是從前人那裡繼承下來的一份遺產;同時,它又同周圍的社會發生橫向聯系,具有自己的特點,表現出明顯的非連續性。

6、社會有一套自我調節的機制,它是一個具有主動性,創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機體」。能夠主動地調整自身與環境的關系,創造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條件。
社會的類型 K.馬克思以物質生產方式為依據提出:「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做是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83頁),並預見到共產主義社會的出現,後來人們將社會基本形態概括為4種:原始社會、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及其初級階段)。

Ⅶ 網路社會的發展狀況

人類世界正經歷由原子(atom)時代向比特(bit)時代(即由A到B)的轉變,「網路社會」就是這種轉變過程的產物,而且預示著,這一切對即將爆發革命性變革的人類社會而言,也才僅僅是個開始。在這樣的大變動的時代,目前關於「網路社會」這一能指在所指上的混亂,事實上是在所難免的,而且很可能是時代大變動的徵兆。但這並非說,不必對「網路社會」(Network society)和「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的界定進行研究。恰恰相反,我們需要對「網路社會」和相關概念進行討論。因為一方面,「網路社會」概念的不明晰,進一步的相關研究和學術對話很難有效實施;另一方面,對「網路社會」界定的研究,是有助於人類社會的革命性變革的。本文對「網路社會」概念的芻議,可以說就是在這方面的一種嘗試,而且我們認為,學術界還應當繼續關注對於「網路社會」概念的探索。
當然,由於「網路社會」還正在形成、生長、發展變化之中,所以,「網路社會」這一名詞就像「生命體」一樣,事實上很難給出確定的內涵;而且試圖為「網路社會」概念下一個確切不易的標準定義,也不符合網路技術和網路社會日新月異發展的精神。因此,這里更傾向於將「網路社會」作為一種與時俱進的概念而存在,同時也成為網路時代每個人日常實踐的技術和環境。「網路社會」就其本質上來說,是一個開放的概念,不需要作嚴密的定義將它禁錮。我們認為將「網路社會」這一概念界定的探討,應當限於「目前」或「未來」等的某種時域內,這樣更容易達到共識,並且這也許更符合網路技術和網路社會日新月異發展的實際情況。

Ⅷ 網路社會的相關說法

對於「網路社會」,大家似乎形成某種約定俗成的共識,即它是在以Internet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用下,人類社會所開始進入的一個新的社會階段或所產生的一種新的社會形式。但仔細分析一下,此文獻中的 「網路社會」與彼文獻中「網路社會」,所指的意思往往並不相同。諸如把網路社會視為「現實社會的延伸」,或一種「全新的社會存在方式」,一種「我們潛在的家」,一種「流動空間」、「另類空間」,以及新近的說網路社會「相對於社會宏觀結構而言,是一種中觀的、技術性的社會結構」,等等,都是在說「網路社會」,但他們所指的並不都是同一種意思的「網路社會」。
經過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我們似可將「網路社會」的涵義歸納為兩大類,即作為現實空間一種新社會結構形態的「網路社會」(Network society)和基於互聯網架構的電腦網路空間(cyber space)的「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盡管在中文上是同一個詞,但各有不同「所指」。比如,2001年1月20日《人民日報》所載《政府推動:中國信息化的關鍵》一文中說:「通過政府上網、企業上網,帶動學校上網和家庭上網,形成網路社會。」 實際上是指「網路社會」(Network society);而2001年4月6日《人民日報》所載的《網路社會還需要誠信為本嗎》一文中說:「網路社會不同於我們接觸的真正的現實,更多的是停留在一個虛擬的世界,……」 則是指「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
實際上,社會之「網路」,在互聯網或電腦網路出現之前就存在;在此意義上的「網路社會」之「網路」(network)也並非專指互聯網(Internet)或電腦網路(Computer network),而是指「一組相互連接的節點(nodes)」。至於具體的節點是什麼,則根據我們所談的具體網路種類而定。在現實生活中,從個人、家庭、組織乃至國家都存在於與其他單位的關系網路中。就是說,人類社會正是由各種具體社會網路組成,社會資源則在這些網路中流動,社會運行就在於這些網路的穩定和其中資源的順暢交流。如果將存在「社會網路」的社會可以稱之為「網路社會」,那麼「網路社會」早就存在,雖然它的形式在漫長的人類歷史中變化緩慢。
兩種「網路社會」問題之所以在現代產生,乃是因為隨著20 世紀90年代信息技術革命的掀起,產生了不同於以往任何網路的嶄新的「網路」——基於計算機網路技術的「電腦網路」或「信息網路」,這開始為網路形式的大變革奠定了物質基礎,也崛起了現代意義上的「網路社會」。高度發展的信息網路,一方面通過現實社會的投射,構成了自己虛擬的「網路社會」(Cyber society);另一方面通過信息網路的滲透,融合了各種已存的社會實體網路,使「網路社會」(Network society)成為整個現實社會的結構形態。

Ⅸ 社會網路的發展歷程

社會網路作為一種社會學視角發端於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Georg Simmel, 1858-1918),並在 1960 年代隨著冷戰的開始和西方普遍出現的社會動亂開始在西方廣為發展。社會網路分析不把人看作是由個體規范或者獨立群體的共同活動所驅動,相反它關注人們的聯系如何影響他們行動中的可能性和限制。
一個多世紀以來,社會科學家都在使用「社會網路」這一隱喻表示不同尺度上的各種復雜社會關系。然而直到 1950 年代他們才開始系統化而自知地使用這一詞彙表示一種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有邊界的社會群體(比如村莊和家庭)和將人看作分離的個體的社會類別(比如性別與種族)的聯系方式。自 1960 年代中期開始,一種詳盡的學說開始出現來幫助我們理解人們是如何以網路化方式相互連接的。
「社會網路」這一概念的興起,源於其對社會互動的恰當描述。如果將咖啡館里的人、一起工作的同事或者在互聯網上互動的人認為是一個有邊界社會群體,就會錯誤地認為他們是相互認識的,而對共同群體有歸屬感。然而事實上人們是在不斷地進入和退出一個社會網路,而這種社會網路中又具有復雜的結構,含有叢、裂痕和分離的聯結。而其中一些重要聯結往往是越過網路邊界的。

Ⅹ 社會什麼意思網路用語

【解釋】: 一定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的整體;泛指由於共同利益而互相聯系起來的人群;指社團;古時社日舉行的賽會。

閱讀全文

與網路社會一詞出現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米7網路設置方法 瀏覽:909
移動無線網路亮黃燈 瀏覽:473
725無線網卡沒有網路連接 瀏覽:874
網路被路由器拖累 瀏覽:8
手機換電池後怎麼沒有網路了 瀏覽:782
上網找不到網路連接路由器 瀏覽:256
原平哪個地方有5g網路 瀏覽:427
網路直播的歌曲都是在哪裡下載的 瀏覽:496
視聯接入路由器有幾個網路介面 瀏覽:45
wifi信號強但電腦網路差 瀏覽:267
家庭網路工作網路選哪個好 瀏覽:93
吃雞網路異常是什麼情況 瀏覽:92
網路對講機一個小時多少錢 瀏覽:519
網路和李晨交多少錢 瀏覽:312
移動網路ip不固定怎麼設置網路 瀏覽:621
福田田面村什麼網路信號好 瀏覽:813
路由器無線網路有時斷斷續續 瀏覽:851
下雨天後電腦網路特別差怎麼辦 瀏覽:488
同一個id網路怎麼共享 瀏覽:763
dwd網路營銷 瀏覽:4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