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網購的利與弊
個人認為最主要的有兩點:1、利:可以不用走路、坐車、在品種繁多的商品里更快地找尋到自己需要的東西,不要排隊結賬; 弊:習慣里網購之後會減少自己出門的時間,其實現代人因為工作繁忙,各方面壓力大,更應該多出門走走,有利於發泄心情的煩悶和郁結的情緒,而且長期面對電腦,對人體也不好的,一是過度輻射會危害人體自身健康,最明顯的是皮膚會變差;二是長時間保持一更姿勢容易患特殊疾病(如腰椎間盤突出或肩頸部位的疾病)。 2、利:商品齊全,價格也能大致做格比較,能更簡單快捷地做到「貨比三家」。 弊:不能更切實直觀地看到商品,對網購經驗不足的人來說,很容易買到以次充好的商品;如果遇到質量問題,有些私人賣家或者商家是沒有質保的;有的商品你看到了,會有一更主觀意識在腦內出現,也許這件商品本身並沒有那個功能,或者說顏色、外觀與自己想像的不同、功能本身並不太實用或不能很好地發揮出該商品的作用等。
B. 網路購物的優勢和劣勢在那裡
當網路的每一個細胞開始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時,利用方便快捷的互聯網進行購物也成為了許多網民的「開門第八件事」。那麼,網上購物究竟面對哪些群體?網上賣的又是什麼?網上購物的亮點和雷區分別在何處?如何在網上操作購物?……這一系列的問題就是我們今天所要關注的焦點。
誰在網上購物?
一項調查表明,中國在網上購物的網民一般網齡在2年以上,占總數的92.4%,其中,3~4年網齡的最多。顯然,在網上購物的人群首先要具備對網路這樣一個新興傳媒的充分了解,知其利弊然後才敢做出行動。
另一項全球性的互聯網調查表明,最傾向於在網上購物的是中年人。分析認為,這與中年人的收入頗高同時工作又較為繁忙有關。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35~44歲之間的網民都比16~24歲或55~64歲之間的網民更可能上網購物。
從職業角度來說,這部分人群主要是知識層次較高的白領階層,還有部分家庭主婦和少量學生。白領階層的購物理由傾向於方便迅捷,而家庭主婦和學生的購物原動力則更多地含有網上「淘寶」的心理。
網上賣什麼?
筆者隨便打開一個購物網站,琳琅滿目而分類細致的商品就會呈現在面前。不了解的新手可能會以為任何商品都在這里賣得很走俏。
其實,經歷過網上購物的熟客心裡都有一個譜,就目前的購物市場來看,只有某些商品才會格外受到網民的青睞。首先是書刊、音像製品(如CD、軟體等)和日常用品(如化妝品、服裝等)這兩大類,因其價格相對較低,物品的欺騙性相對較小,成為了大多數網民的購物首選。其次是電器、電腦、通訊產品類和票務類,因其在網上所建立的信任度頗高,市場潛力巨大。第三就是金融服務類和網上教育類,這兩個類別的購物指數目前相對較低,西方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比我國要領先一步,但隨著中國國民經濟的不斷增長,這兩大類別的發展勢頭開始看好。
網上購物的利弊何在?
網上購物作為一種新興的購物方式出現在日常百姓的生活中,必然有其引人之處。
喜歡上網購物的網民認為,用互聯網來完成購物不僅節省了時間,免除了舟車勞頓,還有機會買到在本地市場難覓的商品。同時,對一些追求新奇的白領族、學生族來說,不失為一種時尚的消費方式。
不願使用網上購物的人最擔心的是商品質量難以保證,而這種擔憂的源頭來自於網路的虛擬和商家信用度的欠缺。其次,傳統的消費文化理念也使多數人更願意在商場購物。而且,對於具有購物慾望的消費者來說,無法預先體驗商品也是一大壁壘。除此之外,網路交易的安全性也是隱患,網民最擔心被人惡意侵犯隱私和被人偷盜銀行賬號和密碼。基於這種情況,易趣、搜狐、淘寶、當當等網站已經推出了大型個人交易平台。
不過,盡管網上購物存在著利弊的兩面性,但是只要消費者能夠仔細識別網上物品的真偽,把握購物的分寸,正確合理地參與網路購物的流程,那麼大部分的問題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
如何進行網上購物?
網上購物既是一個人性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操作性較強的流程。筆者咨詢了一些網上購物經驗豐富的網友、參看了一些專業報刊的提示,總結了一些網上購物的須知供大家參考。
首先,上網購物之前要認真選擇專業購物網站,核實該網站是否具有通信管理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書。如今市場上認可度較高的主要有易趣、搜狐、淘寶、當當等大型專業網站。
其次,在進入網站選購自己所需的物品之前,先要查看售貨公司和個人的信用度。公司查看是否已經通過工商登記注冊,消費者也可以通過撥打該公司在網上提供的電話來核實其真偽。個人的信用度查看主要通過該人的交易次數、個人信用度、網友對其的留言三方面綜合考察,一般來說交易次數越多越可靠,個人信用度在80%以上較為可信。
第三,在交易之前,認真閱讀交易規則及附帶條款,不要被不合常理的低價所誘惑。建議選擇貨到付款和同城交易的方式。
最後,保留有關單據,如確認書、用戶名、密碼等。使用信用卡支付時,要建立專門的信用卡,切忌一卡多用;卡內金額以購物付款額為准,不宜多放;用後及時更換密碼,防止他人以不法手段盜用。
在對網上購物進行了一個較為全面的盤點之後,我們不僅對網上購物的消費群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對網上貨物的出售重點也知曉一二,而且在較為全面地了解了網上購物的利與弊之後,能夠以更加科學、正確的態度在互聯網進行購物,從而使得整個互聯網在這一環上順利健康地發展成長。
C. 網路購物的好處和壞處
網路購物的好處:
1、網上購物可供選擇的網站有很多,可以不費力地多比較幾家的價格;
2、網路購物平台商品比較綜合齊全,影音設備、電器、通訊產品、電腦、軟體、圖書、化妝品等,這些產品在網上都有;
3、不必跑腿,滑鼠一點,送貨上門,省時省力。
網路購物的壞處:
1、多數購物網站都得注冊成為其會員才能購買其產品,個人資料容易流失;
2、不能直接感受到商品的質量,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解決問題的流程太復雜;
3、網上支付還存在風險。
網上購物,簡稱網購,是通過互聯網檢索商品信息,並通過電子訂購單發出購物請求,之後支付、發貨等一系列環節完成交易的網上購物形式,有方便、快捷、經營成本低、庫存壓力小等優勢。國內的網上購物一般付款方式是款到發貨(直接銀行轉帳、在線匯款),擔保交易(淘寶支付寶、網路百付寶、騰訊財付通等的擔保交易)則是貨到付款等。
D. 網上購物有什麼優勢和劣勢嗎
(一)網上購物的優點:
第一,可以在家「逛商店」,訂貨不受時間的限制;
第二,獲得較大量的商品信息,可以買到當地沒有的商品;
第三,網上支付較傳統拿現金支付更加安全,可避免現金丟失或遭到搶劫;
第三,從訂貨、買貨到貨物上門無需親臨現場,既省時又省力;
第四,由於網上商品省去租店面、召雇員及儲存保管等一系列費用,總的來說其價格較一般商場的同類商品更便宜。
其次,對於商家來說,由於網上銷售沒有庫存壓力、經營成本低、經營規模不受場地限制等,在將來會有更多的企業選擇網上銷售,通過互聯網對市場信息的及時反饋適時調整經營戰略,以此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
再次,對於整個市場經濟來說,這種新型的購物模式可在更大的范圍內、更多的層面上以更高的效率實現資源配置。
綜上可以看出,網上購物突破了傳統商務的障礙,無論對消費者、企業還是市場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新經濟時期無疑是達到「多贏」效果的理想模式。
(二)我國現階段網上購物存在的八大問題
我們在看到網上購物優點的同時更要認清它在現階段存在的問題,以便盡早地找到解決方案以促進網上購物的良性發展。可以說,現階段我國消費者對網上購物狀況的評價是「痛並快樂著」,而這其中痛的指數要高於快樂指數。
記得「網路法」的課上老師曾放過一個《經濟與法》欄目中報道的有關網上購物的案子,講述了某男幾次網上購物的經歷,結果是多數時候都不滿意,比如一次他買到的光碟與宣傳不符,而且還是質量很差的盜版碟。又有一次他花了一元錢淘到的書居然沒有標價,而且書上清楚地印著「贈品」兩字,他深感受騙,認為即使出得價錢再便宜如果商家拿別的商品的贈品即非賣品濫竽充數的話顯然是侵犯了消費者的權利。一怒之下,他將網站經營者告上了法庭,可惜的是沒有律師願意為他代理,因為訴訟標的太低了。是啊,這一元錢的官司表面上看實在是沒什麼爭訟的必要,可是從「一粒沙里看世界」,從「一朵花里看天堂」的邏輯中推理便可得從「一元錢里看誠信」。當然,網上誠信問題的最終解決還是要基於健全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同時建立網上交易的誠信機制。
像上面這種通過網上購物令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例子還有很多,這表明現在網上購物的消費者其利益並沒有得到切實充分的保護。作為弱者一方,消費者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一、交易對象認定的模糊性。明確交易對象對於消費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關繫到法律責任的承擔問題。為此《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條規定:「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租賃他人櫃台或者場地的經營者,應當標明其真實名稱和標記。」在傳統購物環境下交易對象非常明確,商店裡掛的營業執照就表明了經營者的身份。一旦出了問題可以直接到原購物地點追討責任。但是在網路環境下,消費者只有通過經營者網站中提供的信息了解對方,但是至於信息是否真實、對方到底是誰根本不清楚。
二、知情權難以保證。知情權是消費者享有的一項基本權利也是一項重要權利。《消法》第八條明確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後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然而上網購物時,消費者獲取信息的范圍是有限的,它並不像傳統購物時能看到、摸到真實立體的商品,並向售貨員詳細打聽有關商品的基本情況。此時的消費者只能從網上提供的內容中獲取有關商品的部分信息,看到的充其量也就是一張或幾張關於商品的平面照片。因此,網上購物的消費者一般對商品信息的了解都是缺失的。
三、格式合同的制約。《消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由於網上購物的特殊性,格式合同不可避免地成了消費者和經營者達成合意的必要環節。現在的問題是經營者往往利用特權制定一些又長又復雜甚至危害消費者權利的條款,有時為逃避責任還會使用一些模稜兩可的語言,一旦出了問題會以此為自己辯解。消費者有時為了圖省事不會仔細閱讀每一條款,有時就算讀了也很有可能領會不到其中的微妙之處,有時即便發現有什麼可疑的地方但為了及時買到所需商品也無所顧忌,因此,有時一個「我同意」的點擊會給消費者帶來了購物後一系列的麻煩。
www.taobao.com淘寶網(大多數是C2C.可以自己開店)
www.dangdang.com 當當網
你也可以去這看看:http://..com/question/8916177.html
或http://www.gogoemule.com/Theory/2007-4-25/--2eer01.html
E. 網購對社會發展有什麼幫助
網上購物的發展主要是得到了網民的認可,低價作為核心競爭力也成為網上購物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但是,是什麼塑造了網路的低價呢。
首先,網路銷售成本優勢。由於當當網和出版供應商之間的長期良好合作關系,當當網建立了強大的供應鏈系統,可以進行大量采購,大大降低了采購成本。同時,在年底,當當網還將得到供應商的大量返點,這就再次降低了其采購成本;其次,對於購物網站來說,本身具有媒體傳播價值,這就增加了另一筆營業收入;再次,網上產品群有很高的利潤空間,例如出版社的庫存圖書,網站也可以包銷、定製、買斷產品來做低價銷售。同時,針對新產品線的百貨、禮品、飾品等可以做貼牌銷售,毛利空間很高,彌補了其他產品線低價的損失;第四,網上購物無店面成本,並且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針對性的跟蹤推廣,市場廣告成本比較低,整體的運營成本低。
同時,網上購物給用戶提供方便的購買途徑,只要簡單的網路操作,足不出戶,即可送貨上門,並具有完善的售後服務。同時,在向當當網這樣的地方購買商品,都能實現送貨上門,貨到付款,使網上購物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這些都是顧客熱衷網上購物和網路銷售快速增長的原因。
網路購物在中國的發展概況
早在1999年以前,中國互聯網的先知們就開始建立B2C網站,致力於在中國推動網路購物。但這種做法在當時遭到了經濟學界的普遍質疑。這種質疑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第一,是否會有足夠多的消費者會在線購物?答案是沒有。到2000年,中國的網民人數僅為890萬,而且大部分人並沒有形成網路購物的習慣。所以,網路購物不會有很大市場。
第二,網路購物能否解決物流配送的問題?答案是不能。網路購物需要全國性的物流配送體系,而當時的快速物流、快速遞送行業還只是處於起步階段。很多經濟學家一談物流配送,就想到中國郵政,愈發覺得物流配送問題的不可解決性。
第三,網路購物能否解決網路支付的問題?答案是不能。中國人喜歡現金交易,還沒有形成刷卡消費的習慣,現在又要求大家直接在網路上輸入銀行資料,直接通過網路實現銀行轉賬,短期內要解決這一問題顯然絕無可能。
然而,在之後的時間看來,這些質疑卻都不是問題了,它們已經被大型購物網站和除了郵政以外的快遞公司及眾多與各大銀行對接的第三方網上支付所解決。
自1991年起,我國先後在海關、外貿、交通航運的部門開展了EDI(電子數據交換)的應用,啟動了金卡、金關、金稅過程。1996年,外貿部成立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1997年,網上書店開始出現,網上購物及中國商品訂貨系統初現端倪。1998年7月,中國商品交易與市場網站正式運行,北京、上海啟動了電子商務工程。
1998年3月6日下午3:30,國內第一筆INTERNET網上電子商務交易成功。中央電視台的王軻平先生通過中國銀行的網上銀行服務,從世紀互聯公司購買了10小時的上網機時。3月18日,世紀互聯和中國銀行在京正式宣布了這條消息。事隔不久,滿載價值166萬元的COMPAQ電腦的貨櫃車,從西安的陝西華星公司運抵北京海星凱卓計算機公司,這是在中國商品交易中心的網路上生成的中國第一份電子商務合同。由此開始,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在中國從概念走入應用。
1999年底,正是互聯網高潮來臨的時候,國內誕生了300多家從事B2C的網路公司。2000年,這些網路公司增加到了700家。但隨著納指的下挫,到2001年人們還有印象的只剩下三四家。隨後網路購物經歷了一個比較漫長的「寒冬時期」。
SARS開辟了中國網上購物的新紀元。面對非典的襲擊,多數人被困在屋內,而要想不出門就買到自己所需的東西只能依賴網路,許多防範意識很強的人也試著網上購物。至此,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網上訂貨、送貨上門」的方便,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接受網上購物。2003年非典過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網路購物。以當當和卓越為代表的中國B2C的早期拓荒者,從圖書這個低價格、標准化的商品作為網路購物的切入點,藉助快遞配送和貨到付款的交易流程,開始逐步建立自己的市場基礎,在度過互聯網的寒冬之後獲得了快速的成長。
隨著經濟的發展,網路購物逐漸重放異彩。2005年,當當網實現全年銷售4.4億,這一數字大大超過兩三年前絕大部分投資機構的預期。這一數字,證明了AMAZON.COM(亞馬遜,著名電子商務網站)模式在中國的成功,也證明了經濟學家的過分悲觀主義和市場力量的偉大。
在當當、卓越這樣的以圖書切入市場的綜合性網路商城模式之外,淘寶網和易趣網兩家C2C網站也隨後興起,並在交易額上後來居上,在短期內贏得了很大的成功。而以八佰拜、億人購物商城、NO5時尚廣場、日日美服裝網、全球通商旅網、18900手機網為代表的一批定位明確的專業購物網站也獲得了較快速的發展。
爆發性增長的前夜
2006年開始,中國的網購市場開始進入第二階段。經過了前幾年當當、卓越、淘寶等一批網站的培育,網民數量比2001年時增長了十幾倍,很多人都有了網上購物的體驗,整個電子商務環境中的交易可信度、物流配送和支付等方面的瓶頸也正被逐步打破。
從1999年以來,網路購物的物流配送問題就在持續地改進。到了2005年,對於當當、D1便利網、淘寶網、18900手機網們來說,物流配送已經不是問題。一個包括多倉儲中心、異地批量運輸、本地快速單件遞送在內的非常草根的物流體系開始趨於成熟,並在中國網路購物的發展過程中起著實質性的支撐作用。網上支付手段也取得了重大突破。貨到付款曾經是網路購物的主要交易方式,大部分人一直對中國網上支付的發展不抱信心。但從2005年的商業銀行創新和第三方網上支付工具的發展來看,很多人開始變得非常樂觀。
彷彿一夜之間,原先影響中國網路購物發展的絆腳石都已不復存在。按照上海艾瑞市場咨詢有限公司當時發表的《2004年中國網上購物研究報告》估計,2005年中國網路購物的市場規模會達到87.1億。但實際的數字要遠遠超過這一規模,按照CNNIC發布的數字,2005年上半年,中國網上購物的規模就達到100億,而全年超過200億。
2007年是中國網路購物市場快速發展的一年,無論是C2C電子商務還是B2C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都分別實現了125.2%和92.3%快速增長。根據艾瑞咨詢公司最新推出的《2007〜2008中國網路購物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B2C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到43億元,其中當當以14.6%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卓越與當當份額差距逐步縮小,達到11.9%,隨後是北斗手機網、京東商城分別以9.7%和8.1%位列第三、四位;2007年中國C2C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到518億元,其中淘寶網的交易份額佔比達到83.6%,由於TOM與易趣合資處於磨合期,因此2007年整體成交狀況並不理想,拍拍網成交額首次超越TOM易趣,以8.7%的交易份額位居第二。
網路購物年均增長50%,中國網路購物的市場規模將在2009年實際接近1000億。考慮影響未來3年中國網路購物市場發展的因素,總體而言利好因素更多,影響也更大,因此艾瑞咨詢預測至2011年中國網路購物市場規模將達到4060億元。
F. 網路購物中常見的問題有哪些
1、信息泄露:
由於利益的驅使,一些不法人士設計釣魚網站盜取用戶賬號和銀行卡密碼,或者實施虛假交易騙錢。在網路購物的過程中,客戶會填寫個人真實信息,不法分子盜賣盜用信息牟利,給用戶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
2、惡意報復:
網上常曝光賣家因為買家給差評而採取郵寄死老鼠、靈牌等作為報復手段,另外收到的商品貨不對版、質量有嚴重問題也很常見。
3、商品不合格:
消費者可以從網店賣家的客戶評價、成交記錄等方面來了解賣家信譽,以防上當受騙;注意商品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要素,網購食品要選正規廠家,對於進口食品,要確認其有無中文標簽,是否具有檢驗檢疫合格證書等。
(6)網路購物可以解決哪些問題擴展閱讀:
網購除了問題之外,也有其明顯的優勢所在。中國互聯網中心互聯網發展研究部的分析師陳晶晶指出,電子商務網站提供的品類和商家數量豐富,便於用戶「一站式」查詢、比較、購買。網購一般可提供送貨上門服務,不必出門,便可享受貼心服務,獲得所需商品省時省力。
在網購出現之前,傳統零售業界已經進入市場發展惰性周期,網購打破了這一平靜,整合優化供應鏈,提升用戶體驗,促進整個商品銷售效率的大幅提升。
當前電子商務行業的利潤模式不再是簡單的商品差價,而是減少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如實體店高額的租金。網路商家通過高質量的服務,如快捷的物流、打破時間和地域限制、「一站式」購物等,提升產品的溢價能力,從而獲得利潤。
G. 網上購物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
1、可以在家「逛商店」,訂貨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獲得較大量的商品信息,可以買到當地沒有的商品;網上支付較傳統拿現金支付更加安全可避免現金丟失或遭到搶劫;
2、從訂貨、買貨到貨物上門無需親臨現場既省時,又省力;由於網上商品省去租店面、招雇員及儲存保管等一系列費用,總的來說其價格較一般商場的同類商品更物美價廉。
缺點:
1、由於當前中國國內法律和產業結構不平衡,大量的假冒偽劣產品充斥著網購。
2、不能試穿
3、網路支付不安全,可能被偷窺,密碼被盜。
4、誠信問題
由於網上銷售庫存壓力較小、經營成本低、經營規模不受場地限制等。在將來會有更多的企業選擇網上銷售,通過互聯網對市場信息的及時反饋適時調整經營戰略。
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再次,對於整個市場經濟來說:這種新型的購物模式可在更大的范圍內、更廣的層面上以更高的效率實現資源配置。
綜上可以看出,網上購物突破了傳統商務的障礙,無論對消費者、企業還是市場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在新經濟時期無疑是達到「多贏」效果的理想模式。
H. 網路購物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有哪些方法可以防止被騙
現在網路購物越來越火爆,科技功能日新月異,越來越強大,我們在網上購物的時候,要注意哪些事情才能保證是安全購物呢。
3
注意交易方式,每個網站都有交易平台,要選用安全的交易平台,收到貨後自己也滿意確認收貨,再把錢由交易平台打給商家,不然很容易物財兩空。
4
注意密碼的安全,賬戶裡面是有錢的,如果密碼被盜取,錢肯定也沒了,設置密碼不要過於簡單,最好是英文與數字結合,賬戶要綁定手機號,那樣能隨時掌握賬戶消費情況。
I. 網上購物的好處和壞處
總的來說有
一、方便。 試想只要你的電腦能上網就可以一邊喝茶一邊挑選你想要的東西,網上購物就是這樣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性。不管你是白天還是三更半夜,都可以上來挑選,所以,方便是第一位的。
二、便宜 當然了,便宜是相對來說的。由於省卻了地麵店鋪租金等的費用。網上店鋪的商品價格有一定優勢。同時由於有貨的商家都可以在網上出售自己的東西,而網路是世界共通的,因此地域的限制減少。本來某個地方如果某種東西少了,那麼物以稀為貴,這種東西價格就會比較高,但是由於可以通過網上購買所以你一樣可以以較低價格買到。雖然網上購物會有郵費的問題,但是你也一樣可以省卻車馬費,所以總體來說,價格便宜。 上面兩點是最主要的優點。
當然,網上購物也有缺點。
主要 一、看不到實物 只能是看介紹和圖片,因此有的時候有一定誤差
二、容易受騙 容易受騙也是相對地面購物來說的。地面購物可以看到實物,可以辨別真假,而網上只有圖片,有時候難免魚龍混雜,被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混水摸魚。 但是只要你有一定的意識,還是可以識別的。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記住: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價格差別太大的就該懷疑了,不要以為是檢到寶貝。
三、需要郵寄 這個說缺點也不算,但是由於你不能即時拿到東西,總歸要等待。等待的環節有時候也會出問題,所以也暫且算一個缺點
J. 網路購物給人們帶來了哪些便利
現代人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似乎不願意把許多時間消磨在繁瑣的購買活動上。網路購物在幾分鍾內便可完成,無需耐著性子排隊,也無需看售貨員的臉色,因為網路面前人人平等,這樣,也容易使購物人的心理得到平衡。
網路商場同真實的商場沒什麼兩樣,貨物分門別類地陳列著,任你挑選,比較有關商品的介紹資料可為你提供參考意見。網路購物使購物變得輕松而有趣,而且你在網路上一個小時能夠瀏覽的物品,恐怕要比你在商業街逛一天看到的商品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