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網路檢舉的有哪些成功案例

網路檢舉的有哪些成功案例

發布時間:2022-08-12 10:37:20

A. 網路詐騙有沒有破案成功案例

網路詐騙有破案成功的案例。
案情回顧:在2月5日打響的「獵狐行動」中,廈門警方組織了200多名警力,兵分兩路,分別向這兩個犯罪集團的14處窩點同時發起「閃電式」沖擊,共抓獲82名犯罪嫌疑人,其中韓國籍2人、朝鮮籍2人、中國台灣省籍10人。目前,已有52名嫌疑人被依法刑拘,其他30人也分別受到處理。警方還繳獲存摺54本、現金11萬元人民幣、新台幣20.7萬元,以及用於作案的電腦39台、各類銀行卡200餘張、電話34部、手機85部、SIM卡163張、各類記賬本30本。
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遭遇到電信詐騙,建議在接到陌生人的電話號碼的時候,無論對方是怎麼說的,都不要相信,更不要把錢轉給陌生人。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情,如果真的對於電話裡面的內容掌握不清楚的,可以撥打110進行核實下,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相信人民警察。
相關規定:《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等等。
電信網路詐騙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別達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處罰;達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詐騙罪既遂處罰。
對實施電信網路詐騙犯罪的被告人裁量刑罰,在確定量刑起點、基準刑時,一般應就高選擇。確定宣告刑時,應當綜合全案事實情節,准確把握從重、從輕量刑情節的調節幅度,保證罪責刑相適應。

B. 有哪些關於網路謠言的典型案例

1、柑橘蛆蟲事件。

2、」地震」傳言令山西數百萬受驚民眾。

3、「爆炸謠言」導致江蘇鹽城群眾大逃亡和部分民眾遇難。

C. 介紹幾個近年來由於公民網路參政而被揪出來的典型案例

躲貓貓,
欺實馬,
取款機里無限提錢那傢伙叫什麼來著?
還有個倒霉男,老人跌倒去扶結果被訛,
用鞋帶上吊。
用人民幣開鎖

這些網路里都有。搜搜

D. 網路反腐的網上舉報

官方網路舉報最早出現在2003年。那一年,最高人民檢察院開始建立網路舉報平台,而2005年12月28日,中央紀委、監察部首次公布了中央紀委信訪室、監察部舉報中心的網址。這標志著,網上舉報正式納入了官方權威反腐渠道。
新華社在09年也通過新華網公布了中央和地方網路舉報方式
據知情人透露,「其實,2003年的時候,中央紀委已經有人提議開通舉報網站,但當時考慮到網路的安全性問題,怕泄密。到了2005年覺得安全問題已經完全解決了,才正式推出。」如今,全國已有15個省級紀檢監察機關相繼開通舉報網站。
相對於民間網路舉報的爭吵與喧鬧,官方的網上舉報走的是一條沉穩的路子,不事張揚,而事功漸成。中央紀委網上舉報中心僅開通半年,就受理舉報32500件,月均2700件,其中署名舉報、有效舉報比較多。而最高檢提供的數字顯示,全國網上舉報案件數量年均達3萬多件。「網上舉報已經成為舉報人向檢察機關提供線索的主要途徑。」最高檢控告檢察廳舉報工作處副處長白會民說。
據調查,80%的職務犯罪是通過舉報發現的。舉報在反腐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充分發揮舉報的質量對於有效打擊腐敗尤為重要。「網上舉報,是一條最經濟、最便捷、最互動和最保密的舉報方式。」2005年初在全國首批開通舉報網站的四川省紀委信訪室主任黃秀川對記者說,「在網上,匿名的舉報者也能和辦案機關進行互動交流,這是傳統的信訪方式無法比擬的。」
「網路舉報的利用率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經濟發達地區。」最高人民檢察院控告檢察廳舉報工作處處長何延安告訴記者,江蘇某檢察院曾在9個月,一共查處了12起經濟大案,其中有8件是來自網上舉報。
為什麼民間網路反腐能引發大眾狂歡,而官方的網上舉報的影響卻顯得有些波瀾不興呢?「因為我們對網上舉報強調保密,整個過程只在我們和舉報人之間進行,不像一些民間網站那樣大肆宣揚炒作。」
網路廉政文化清風撲面
中共中央頒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強調:「加強反腐倡廉網路宣傳教育,開設反腐倡廉網頁、專欄,正確引導網上輿論。」
全國各地反腐機構積極運用網路載體進行反腐倡廉的宣傳教育,搶占網路文化的制高點。大量的反腐倡廉歌曲、廉政公益廣告在網路上廣為傳播。在五彩繽紛的網路文化中,廉政文化已然成為一朵奇葩,卓爾不群,幽香自遠。
清華大學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任建明認為,網路具有信息傳遞迅速、信息量大、受眾面廣等特點,並且集文字、聲音和圖像於一體,在廉潔教育的推廣上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特殊優勢,通過網路公開腐敗案例具有強烈的警示震懾作用。如中央對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案件的處理以及原國家葯監局局長鄭筱萸因受賄、玩忽職守被判處死刑,這些重大案件在網路上迅速地傳播開來並引起了網民的熱烈討論。
全國從中央到地方,從省市到區縣,從黨政機關到企業院校,紛紛建立了獨立域名的廉政網站,有的建立了廉政網頁,有的設立了廉政專題,還有的在全國知名的門戶網站上開辟廉政文化宣傳窗口。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現有的官方廉政網站已超過200家。
四川省紀委宣教室副主任郭世一對記者說:「網路是知識群體比較集中的地方,是當前最重要的輿論陣地之一。通過網路開展反腐倡廉宣傳,不僅讓群眾知曉我們在做什麼,增強他們對反腐敗的信心,也能消除誤解,澄清錯誤認識。現在,四川省市縣三級都已經開通了廉政網路,有的地方幹得風風火火。」
記者在網上打開「四川平昌廉政網」,這雖然只是一個縣級紀委的門戶網站,但自7月正式公開運行以來,瀏覽量已逾18萬人次,平均每天有1200餘人次瀏覽。記者發現,該網站的「舉報中心」特設「紀檢監察幹部監督崗」,方便群眾通過郵件反映對紀檢監察幹部的監督意見。
在網路的信息高速通道上,網路廉政文化的形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山西省新絳縣紀委在網上建了中國第一個紀委博客「絳州廉政博客」,作為「了解社情民意的一個通道」。7月下旬,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紀委、區西門街道黨工委等推出國內第一個以廉政文化建設為主題的網路游戲《清廉戰士》。雖然這款游戲面世後引發爭議不斷,並於3周之後宣布關閉,但它還是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反腐的新思路。
電子政務成腐敗剋星
當前,以網路為基礎的電子政務已經在我國各級政府推廣和應用。人們驚奇地發現,它在提供了高效透明規范的管理和技術功能的同時,其反腐的效果也日益顯現。
北京大學電子政務中心主任楊鳳春認為,電子政務開啟了我國反腐倡廉工作的新局面,實現了反腐敗從管人到管事、從思想到業務、從紀律到流程、從事後查處到實時監控、從內在自我控制到外部技術控制的轉變,從而降低了監督和追懲的成本,提高了反腐敗的效率和「效度」,創新出了具有技術誘致能力的技術防控腐敗的制度環境和文化。
權力缺乏必要的限制、權力的運作不透明往往是產生腐敗的兩大原因。而電子政務具有公開、透明的特點,它可以用「陽光」殺滅滋生腐敗的「病菌」。利用網路可將公共權力的范圍公之於眾,也使政府行為更具公信力。如河北省邯鄲市專門建立了行政權力運行公開透明網,列出「權力清單」,接受民眾的監督。廣東省推廣「實時在線財政預算監督系統」,將省級國庫集中支付系統與省人大聯網,實現人大對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的實時、全程監督。11月我國首個政府采購網上監督系統——蘇州政府采購網上監察系統正式啟動。該系統集廉政監察、效能監察、執法監察於一體,全程監督模塊涵蓋了政府采購從中介機構選定到驗收付款的全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察。
絕大多數官員腐敗案件與行政審批有關。深圳市紀檢監察機關曾經做過一項統計,深圳建市以來,因腐敗而被繩之以法的黨員幹部,90%以上都涉嫌行政審批——領導幹部腐敗就是利用手中掌握的權力「批」出來的。因此深圳市對行政審批制度進行了信息化改革,運行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在這個系統下,軟體系統會自動採集每一項行政審批辦理過程的詳細信息,監察機關同步監控行政審批的實施過程。服務窗口上還設有視頻監控,能夠現場監督公務員的服務態度和辦事效率等情況。
據統計,全國已經建立1900多個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把過去分散式、封閉式、串聯式的審批,改為集中式、開放式、並聯式的審批。從7月1日起,成都市對多項企業市場准入前置審批項目試運行並聯審批制度,申請人不用再分頭到各審批部門辦理手續,只要通過市政務服務中心的綜合窗口提交一份申請材料,各部門就可以通過網路連接實行在線審批。
網路就像一個透明魚缸,權力的運作在其中纖毫畢現。有人說,利用網路反腐敗雖不是萬能的,但它的透明度無疑使它成為腐敗的一大剋星。而今,網路反腐已日益成為世界潮流。在第四屆全球反腐敗論壇上,一些西方國家代表和專家建議將互聯網作為一種控制和預防犯罪的工具。他們建議各國政府建立一種便於各企業和市民關注和評估政府的服務質量的電子系統,以避免出現腐敗問題。

E. 最新網路輿論監督案例

1.2005年,地方法規首次確定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權。
深圳市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通過的《深圳市預防職務犯罪條例》4月1日生效,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新聞媒體對國家工作人員履行職務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並對其宣傳報道負責。有關單位和國家工作人員應當自覺接受新聞媒體的監督」。「新聞工作者在宣傳和報道預防職務犯罪工作過程中依法享有進行采訪、提出批評建議和獲得人身安全保障等權利。」在第二十三條「責任追究」中規定,「阻礙新聞媒體依法開展輿論監督,造成惡劣影響的」,將「由上級機關或者主管部門給予通報批評、責令限期整改;情節嚴重的,由監察部門或者主管部門對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新聞出版總署頒布《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規定全國新聞機構使用統一樣式的記者證,由新聞出版總署統一編號並加蓋新聞出版總署印章和新聞記者證核發專用章、新聞記者證年度審核專用章和本新聞機構鋼印。
3.中辦、國辦頒布《全國性文藝新聞出版評獎管理辦法》,規范整頓全國性評獎,以解決評獎過多過濫問題,進一步提高全國性評獎的公正性、科學性、權威性。
4.中宣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規定》要求,新聞媒體刊發新聞報道要實行實名制。

F. 12377有舉報成功案例嗎

估計是用處不太大,畢竟這事不是很嚴重的事,不會得到重視,也未必有空理會。

12377是中央網信辦(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設立的免費舉報電話、舉報網站、舉報郵箱。

舉報中心的工作目標是維護互聯網信息傳播秩序,維護網民權益,搭建公眾參與網路治理的平台,建設文明健康有序的網路空間。

12377對打擊網路謠言、保護公民個人隱私、凈化網路環境等工作取得了重大作用。

接受和處置社會公眾對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的舉報;指導全國各地各網站開展舉報工作;指導全國具有新聞登載業務資質的網站開展行業自律;開展國際交流,向境外網站舉報違反中國法律法規的有害信息。

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總體網民中有46.3%遭遇過網路安全問題,而在安全事件中,賬號或密碼被盜情況最為嚴重,達到 25.9%。而據媒體披露,通過QQ群、微信等網路工具,僅花費5毛錢。

就能買到包括姓名、電話、地址、工作單位、開戶行等完整個人信息的一條信用卡開戶數據。有了「12377」,可以更方便直接地向舉報中心提供線索,打擊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的非法行為。



G. 網路謠言的典型案例

微信上的一些自媒體,已成為謠言和不實信息的「放大器」。這些謠言對實際生活和社會產生的危害遠遠超過所謂風險對人們健康的損害。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
六翅肯德基怪雞、康師傅地溝油、娃哈哈肉毒桿菌……近期,這些食品謠言源源不斷地成為近百家微信公眾號熱門推送內容,並在朋友圈中刷屏。
「僅2015年第一季度,部分產品就遭受20億元損失。」娃哈哈公開表示,微信等網路平台上滋生的謠言,不僅給品牌造成了巨大傷害,市場銷量也出現了嚴重下滑。
面對流言的屢次侵襲,4月起,娃哈哈、康師傅、肯德基等巨頭,紛紛將涉嫌傳謠微信號背後的運營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賠償經濟損失。
此次各大食品企業共起訴超過十家微信公眾號運營公司,總體索賠金額超過6100萬元,這也是近年來網路食品謠言索賠第一案。
進一步調查發現,利用微信公眾號傳謠已呈現公司化運作趨勢,背後則清晰呈現出一條各家微信運營公司借謠生利的商業模式,其中也不乏一些大型食品企業炮製謠言惡意競爭。 2014年10月,微信公號「蜜琪兒」發布了《農夫山泉停產,這水我再也不敢喝了!我要買水機!》的文章,圖文並茂地宣稱農夫山泉天然飲用水污染嚴重,已停產。一經推出,短時間內就得到十餘萬的轉發量。
新京報記者查閱「蜜琪兒」過往的微信內容發現,與農夫山泉這篇文章相比,其普通微信內容的轉發量通常在數千次左右,十餘萬的轉發量使蜜琪兒公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農夫山泉按捺不住了,將「蜜琪兒」背後的無錫伊泰蓮娜商貿有限公司告上法庭。江蘇無錫市工商信息顯示,這家無錫伊泰蓮娜商貿有限公司注冊於2006年,企業法人張霞,注冊資本3萬元,經營項目包括首飾、工藝品、日用品、化妝品、經濟貿易咨詢等。
據伊泰蓮娜在中國製造交易網注冊的信息,這家公司早期經營女性飾品,並在淘寶商城擁有一家皇冠級信譽商鋪。
「蜜琪兒」最近一次官方認證日期顯示為2015年3月24日,從推送的微信內容來看,伊泰蓮娜的業務已整體轉向直銷品牌「無限極」的運作。由於旗下擁有化妝品、保健品、凈水器等產品,美容養生類內容成了「蜜琪兒」的推送重點。
《母乳毒死寶寶,無知害死人》、《癌症8個早期危險信號》《遠離奶茶,真愛生命!以後別喝了》,從這些微信標題和內容看,「蜜琪兒」的推送手法主要依靠健康警示、提醒等吸引讀者閱讀並轉發。
新京報記者以公關公司身份聯繫上無錫伊泰蓮娜商貿有限公司,其公眾號負責人林某告訴記者,開設「蜜琪兒」公號主要是宣傳「無限極」產品。
當詢問是否可花錢推送特定內容時,他提供了每條每次800元的價位,如製作成頭條的話價格會更高,但不保證閱讀數量和轉發數量。 梳理涉嫌傳謠的多家微信號,新京報記者發現,微信推廣已呈公司化、鏈條化趨勢。許多微信公號已成其背後公司的主要業務,絕大多數涉事公號背後均有母公司的身影,且同一家公司旗下擁有幾十甚至上百個公眾號來推動謠言傳播。
肯德基起訴的10家微信公眾號,分屬3家公司,為深圳市贏陳安之成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太原零點科技有限公司和山西微路況科技有限公司。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僅深圳「贏陳安之成功」旗下就有6個公眾號轉載了肯德基怪雞謠言。
山西微路況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也有近10個公眾號,諸如「微路況」、「冷幽默笑話」、「微路況交通眼」、「人生感悟勵志語錄」等。新京報記者嘗試撥打該公司公開的手機,就連手機號碼的提示信息也是「太原最大的微營銷聯盟」。
隨著眾多微信公號被密集起訴,更多微信聯盟、微信營銷圈浮出水面。一位不願具名的廣東營銷公司負責人說,與當初微博上的「福建幫」一樣,目前此類微信運營公司集中在廣東、福建等華南地區,並將觸角延伸到全國范圍,初具規模。
「經營模式就是傳幫帶,當一家營銷公司在省內發展出近十個有影響力的微信公眾號後,還會發展近十個公眾號定位全國其他城市,在當地發展代理商、運營商加盟。」該人士說。
娃哈哈遇到的「爽歪歪、AD鈣奶含肉毒桿菌」謠言攻擊中,正是微信營銷公司層層推手的加工誕生。
杭州法院公開庭審資料顯示,這條謠言的始作俑者為吉林女子於秋紅,今年1月在騰訊微博發布了「娃哈哈AD鈣奶、爽歪歪都含有肉毒桿菌」的文章。4月10日,武漢鑫眾昌商貿有限公司通過「嘟嘟童年」公號發布《幼兒園老師剛發的啊!做媽媽的都轉過去,看好自己的寶寶》,稱娃哈哈「含有肉毒桿菌」。同天,廣州魔斯網路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微獅嶺」公眾號發布《獅嶺得白血病的小孩越來越多,原因竟如此驚人》一文,聲稱「喝娃哈哈飲料會導致白血病。」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廣州魔斯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擁有微獅嶺、花都抵野等微信公眾號,粉絲數超10萬。負責人林某聲稱,其是華南最大微信營銷聯盟WeMedia廣東分公司,該聯盟下面擁有近500家微信公眾號,覆蓋面達5000萬粉絲。 6月3日,新京報記者聯系被起訴的營口飛翼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無錫無極道健康咨詢有限公司、廣州魔斯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對方給出一致的答復:微信刊出的涉謠文章皆是隨手轉發的網路新聞。
「那條康師傅使用地溝油的新聞,只是從網站轉載過來的,並不是付費廣告。發出後就被投訴,我們已刪掉了相關鏈接。」最早於4月27日刊發康師傅地溝油文章的「熱門搜索」一位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如是說。
另一家傳播「肯德基雞翅中有活蛆」而被起訴的太原零點科技公司,也稱自己是無意轉發。一位梁姓負責人說,微信公眾號刊出的文章是轉載廣東一家電視台播出的內容,「我們也是剛從網上看到被肯德基起訴的消息,只能應訴了。」
事實上,涉事公眾號堅稱的「隨手轉發」,已成為業內慣用的牟利手段。藉助誇張的標題和內容獲取大量粉絲、傳播量後,通過企業投放廣告費生財,是微信營銷的標准做法。
一位負責深圳多個微信號運營推手告訴新京報記者,改編拼湊網上內容,是慣用的營銷手法。「標題內容越聳人聽聞越好,模糊掉事發地,或直接改成當地。或是拿其他微信推手製造的話題,移花接木後二次傳播,這種區域化的帖子閱讀量非常高。」
煞費苦心的炮製謠言,最終目的仍是攢粉後攫取廣告費。微信營銷圈內,公眾號一般獲得幾萬以上的粉絲,就具有一定廣告價值,企業主也自然找上門來。
因涉嫌傳播康師傅謠言被起訴的「營口自媒體」負責人董某向新京報記者透露,藉助企業投放廣告仍是主要盈利模式,並已有手錶、面膜等企業主動找上門,廣告投放價格一般是150~300元/1萬粉絲左右。「營口自媒體」粉絲數達到8萬多,其公眾號頭條植入廣告報價是2000左右,「部分達到10萬粉絲的公眾號,廣告價格是3000元左右/條。」 新京報記者采訪中,對於一些集中爆發的網路謠言,多家食品企業首先都將懷疑的矛頭指向了競爭對手。但這些需要警方的進一步調查。
「地溝油謠言去年就出現在網路上,但今年五一節假日期間卻再次集中爆發。」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李宜霖告訴記者,短短幾天時間,轉載量超過600餘次,閱讀量逾百萬,爆發的時間節點和動機都值得懷疑,「這樣有組織、短時間內爆發的數量巨大的謠言攻擊,應有幕後黑手推動。」
娃哈哈則稱,近期攻擊飲料企業產品的謠言,「是別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散布,目前已整理搜集出了部分網路水軍的資料,作為進一步維權的證據使用。」
康師傅還在聲明中指出,目前食品行業中的市場競爭已刺刀見紅,導致某種程度上催生了利用網路謠言攻擊對手的惡性競爭局面。
這種做法並非沒有先例。去年,康師傅就因謠言攻擊,和競爭對手統一集團鬧上了法庭。
根據2014年康師傅起訴統一的立案文書,去年8月,湖北孝感統一企業食品有限公司員工周某在天涯論壇、槐蔭論壇連續發布《日資產品不可信,逆天的康師傅》、《康師傅你讓小夥伴們都驚呆了》的帖子,聲稱康師傅提前標注方便麵生產日期,呼籲抵制日貨康師傅。
在康師傅向法庭提交的材料中,周維尼因捏造事實散布謠言,被公安機關進行了警告處罰。同時,康師傅還起訴統一集團和周維尼,稱其指示員工在網上散布詆毀康師傅的謠言,導致康師傅當季銷量受嚴重影響,要求賠償相應經濟損失。
而新京報記者在當事雙方提交給法院的舉證資料中看到,周某稱利用微信朋友圈轉帖是公司安排。統一公司在孝感地區有110多名員工,規定業務員要通過微信溝通,成立了專門的微信群下達工作指令。關於康師傅的帖子,統一公司員工在群里交流了半天時間後,上至主任下至經理都紛紛轉發到了自己的朋友圈。
今年5月26日,孝感市南區法院判決,統一公司員工周某向康師傅公開賠禮道歉連續30天,並賠償康師傅1.3萬元。
而對於散播康師傅謠言的動機,統一公司員工在應訴時辯稱是出於市場競爭目的,「我們是賣統一方便麵的,看見康師傅方便麵的負面信息就很關注,畢竟是競爭對手,康師傅的生意差了,我生意就會好點兒。反正只要是有損康師傅的事件,對我們經營統一方便麵就有好處。」
8日,統一集團大陸新聞發言人楊壽正回復新京報記者稱,對這件事「不知道」。
超6100萬元索賠能否止住謠言?
從郵件、論壇、微博,再到微信,肯德基「6個翅8條腿」、康師傅「越南地溝油」、娃哈哈「肉毒桿菌」其實流傳已久,近期卻被微信公號通過加工製作再次快速傳播。
肯德基官方提供給新京報記者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肯德基共發現微信公眾號有4000多條內容,其中超過130個賬號的帖子閱讀數超過10萬。按此數量計算,這則肯德基「負面信息」被至少轉發了1300萬次。
今年五一期間出現的康師傅地溝油謠言,截至5月6日,這則信息在微信號刊出699次,閱讀量累計達152萬次,而閱讀量超過5000條以上的達到70餘條。
被反復炮製的還有「娃哈哈肉毒桿菌」。4月12日,杭州娃哈哈集團聲明稱這些謠言使娃哈哈部分產品今年第一季度損失高達20億元。
面對傳播迅猛的謠言,各大食品企業紛紛選擇起訴,提出了巨額索賠。根據新京報記者獲得的法院立案文書,目前康師傅已起訴了營口飛翼網路有限公司、無錫無極道健康咨詢有限公司、德惠市雅諾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並獲得正式立案。同時,還向上海公安提交了17家公眾賬號傳謠證據,並在黑龍江、遼寧、江蘇等地連環起訴3家傳謠的微信公眾號,賠償超5000萬元。
「共統計出800餘家涉嫌傳謠的微信公眾賬號,重點選擇數十家逐一起訴,每家索賠金額達到150萬」,康師傅法務部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已在東北、華南等地區發起連環訴訟,通過刑事、民事起訴了近40餘家傳謠微信號公司。
肯德基也於近日對涉嫌傳播謠言的10個公眾號提起訴訟,向每個被告提起最高達150萬元的賠償。 新京報記者初步統計,目前農夫山泉、娃哈哈、康師傅均向微信公眾號背後的運營公司提出索賠,其中康師傅索賠金額為5000萬元,娃哈哈索賠金額100萬元、肯德基索賠金額450萬元、農夫山泉索賠金額20萬元、王老吉索賠600萬元,整體金額超過6100萬元,這或將成為網路謠言索賠第一案。
大多數食品企業稱這並不足以彌補損失。肯德基總裁屈翠容認為,「索賠金額遠遠不能彌補由此遭受的損失。但做錯事就必須付出代價。」康師傅也表示,謠言嚴重損害了康師傅的商業信譽、品牌聲譽,「造成的傷害是無法估算的」。

H. 網路誹謗的典型案例

杭州「出軌快遞員」案。

各方聚焦的杭州「出軌快遞員」誹謗一案,正是行為以捏造虛假信息的方式,並且在行為人故意為之的情況下實施的,在互聯網空間廣泛地傳播,不僅直接侵犯了公民在網路空間中的「安寧」與「平靜生活」,也對網路空間的秩序造成了重大的破壞。

進言之,在網路空間與社會個體生活高度粘合的背景下,這種在網路空間捏造虛假信息並肆意傳播的,不僅侵犯個人名譽權,更導致網路空間安全陷入「集體不安」的無序狀態。對此,刑法應當作為。在網路空間對個體權益的保護,同時也是為了維護網路空間安全。這是今後刑法長期需要直面的新課題。

案件原委

杭州28歲女子吳女士在一次取快遞過程中被偷拍,隨後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在流傳的出軌故事中,吳女士是獨自在家帶孩子的「小富婆」,是兩次主動勾引快遞小哥偷情的「風騷少婦」。引人遐想的「香艷劇情」瞬間發酵,從吳女士小區業主,到其領導、同事、朋友都在議論,甚至還有國外網友發來信息罵她。

和以往為降低影響不願露面的謠言受害者不同,吳女士第一時間報警,接受媒體采訪,積極收集證據,在微博隨時發布事件動態。6天後,警方發布通報,兩位嫌疑人郎某和何某因誹謗他人被行政拘留9日。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女子被造謠出軌快遞小哥」法院立案 當事人:不再接受道歉賠償

以上內容參考:最高人民檢察院-民法典時代網路誹謗案件的刑法應對——以杭州「出軌快遞員」案為視角

I. 網路犯罪的案例有哪些

1.江蘇徐州「神馬」網路盜竊案

2014年3月19日,江蘇徐州警方聯合騰訊雷霆行動成功搗毀了一個以「下訂單」為名,通過向多個網店店主的手機植入木馬、攔截網銀簡訊進行網路盜竊的犯罪團伙,在14省抓獲涉案犯罪嫌疑人37名,瓦解了一個完整的「寫馬—免殺—種馬—洗錢—分贓」黑產犯罪鏈條。該案受害人達261名,涉案金額2000餘萬元。

2.廣州「1101-黑客」銀行卡盜竊案

2014年5月,廣州警方成功破獲了一起利用黑客技術、對銀行卡實施盜竊的特大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1名。經調查,該團伙通過網路入侵的手段盜取多個網站的資料庫,並將得到的數據在其他網站上嘗試登錄,經過大量沖撞比對後非法獲得公民個人信息和銀行卡資料數百萬條,最後通過出售信息、網上盜竊等犯罪方式,非法獲利1400餘萬元。

3.浙江湖州「5·15」詐騙簡訊案

2014年5月,浙江湖州警方摧毀了一個群發詐騙簡訊的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8名。經調查,自2012年以來,該團伙由組織者聯系詐騙上家人員接收群發詐騙簡訊業務,再用電話、網路等渠道將任務派單給下家,由下家通過群發器、sim卡和電腦等設備,累計群發中獎等網路詐騙簡訊上億條,非法獲利300餘萬元。

4.重慶簡訊攔截木馬盜竊案

2014年5月27日,重慶警方破獲了一起利用簡訊攔截木馬實施網路盜竊、並將贓款通過電商平台以購物、充話費、購買彩票等方式套現的案件,抓捕犯罪嫌疑人3名,兩名主犯為應屆大學生。經調查,嫌疑人將簡訊攔截木馬偽造成婚戀網站的交友簡訊,通過感染受害人手機截取網銀驗證碼,再修改其網路支付應用的密碼,最後用受害人的銀行卡去電商平台「套現」。

5.江蘇揚州「3·18」釣魚盜號案

2014年5月30日,江蘇揚州警方成功搗毀了一個通過租用韓國伺服器架設釣魚網站、盜取受害者網路聊天賬號及密碼的盜號團伙,在廣東和廣西抓獲犯罪嫌疑人6名。經調查,2014年1月至5月期間,該團伙向下游的網路詐騙犯罪分子出售非法盜取的180935組網路聊天賬號及密碼,獲利157萬余元。

6.北京「2·28」釣魚盜刷信用卡案

2014年6月,北京警方成功摧毀了一個利用釣魚網站盜取用戶信用卡資料、並通過盜刷牟利的犯罪團伙,抓獲盜號人員、機票代理、詐騙人員等嫌疑人31人,涉及盜刷案件520餘起。經調查,該團伙通過某網站平台發布虛假信息,誘騙網民登錄釣魚網站,非法盜取網民的個人信息及信用卡資料;再與機票代理勾結,通過網上快捷支付的方式購買機票並出售。該犯罪團伙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盜取公民個人信息、盜刷信用卡的黑色產業鏈條,涉案金額達300餘萬元。

7.山東濟南「1·15」航空旅客信息泄露案

2014年6月,山東濟南警方成功摧毀了一個利用航空旅客信息進行詐騙的犯罪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3名,查清了某航空公司訂票信息泄露源頭,堵塞了安全漏洞。經調查,該犯罪團伙通過盜取旅客個人信息、倒賣信息、實施詐騙、取款分贓等犯罪環節,詐騙旅客30餘人,涉案金額達70餘萬元。

閱讀全文

與網路檢舉的有哪些成功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安全法多少日內完成 瀏覽:775
酷劃軟體顯示網路錯誤 瀏覽:247
什麼叫搶購網路 瀏覽:530
如何應用電腦上的網路連接到手機 瀏覽:565
無線網網路差怎麼解決oppo 瀏覽:787
預警網路如何形容 瀏覽:693
電腦上如何改無線網路 瀏覽:507
影樓行業怎麼做網路運營 瀏覽:1001
室內的無線網路會加大嗎 瀏覽:587
安卓如何打開網路磁碟 瀏覽:954
游拍網路平台哪個好 瀏覽:192
mac共享沒有網路 瀏覽:225
電腦wifi能上去網但是顯示無網路 瀏覽:941
四大名著和網路小說哪個好看 瀏覽:780
手機網路的特徵 瀏覽:22
矢量網路分析儀適合哪些專業 瀏覽:600
電視上出現網路異常請重試是怎麼回事 瀏覽:979
蘋果手機改變網路 瀏覽:421
網路教育哪個學校可以報 瀏覽:330
usb共享網路榮耀手機 瀏覽:57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