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網路介面驅動有哪些

網路介面驅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8-28 02:54:19

1. 設備管理器中的網路適配器下有哪些驅動程序

第一個是網路的免費WiFi驅動

第二個是主板自帶網卡驅動

第三個是無線USB網卡驅動

2. win7網路適配器里應該原有幾個驅動,各叫什麼名字

如果是筆記本電腦,那麼至少兩個,一個有線,一個無線的。

這個名字可不能給你肯定的答案,因為硬體品牌的不同,驅動名字也是不同的。

你可以下載一個驅動精靈類的軟體更新驅動即可。

3. 有哪些不同類型的jdbc驅動

Type 1: jdbc-odbc橋 Jdbc-odbc 橋 是sun公司提供的,是jdk提供的的標准api. 這種類型的驅動實際是把所有 jdbc的調用傳遞給odbc ,再由odbc調用本地資料庫驅動代碼.( 本地資料庫驅動代碼是指 由資料庫廠商提供的資料庫操作二進制代碼庫,例如在oracle for windows中就是oci dll 文 件) jdbc-odbc橋|odbc|廠商DB代碼---資料庫Server只要本地機裝有相關的odbc驅動那麼採用jdbc-odbc橋幾乎可以訪問所有的資料庫,jdbc- odbc方法對於客戶端已經具備odbc driver的應用還是可行的.但是,由於jdbc-odbc先調用 odbc再由odbc去調用本地資料庫介面訪問資料庫.所以,執行效率比較低,對於那些大數據量 存取的應用是不適合的.而且,這種方法要求客戶端必須安裝odbc 驅動,所以對於基於 internet ,intranet的應用也是不合適的.因為,你不可能要求所有客戶都能找到odbc driver. =====一般ACCESS用到的比較多,初學者用。實際項目是不用的。

Type 2: 本地Api驅動 本地api驅動直接把jdbc調用轉變為資料庫的標准調用再去訪問資料庫.這種方法需要本地 資料庫驅動代碼. 本地api驅動|廠商DB代碼---資料庫Server這種驅動比起jdbc-odbc橋執行效率大大提高了.但是,它仍然需要在客戶端載入資料庫廠商 提供的代碼庫.這樣就不適合基於internet的應用.並且,他的執行效率比起3,4型的jdbc驅動 還是不夠高.

Type3:網路協議驅動 這種驅動實際上是根據我們熟悉的三層結構建立的. jdbc先把對數局庫的訪問請求傳遞給網 絡上的中間件伺服器. 中間件伺服器再把請求翻譯為符合資料庫規范的調用,再把這種調用 傳給資料庫伺服器.如果中間件伺服器也是用java開法的,那麼在在中間層也可以使用1,2型 jdbc驅動程序作為訪問資料庫的方法. 網路協議驅動--中間件伺服器---資料庫Server 由於這種驅動是基於server的.所以,它不需要在客戶端載入資料庫廠商提供的代碼庫.而且 他在執行效率和可升級性方面是比較好的.因為大部分功能實現都在server端,所以這種驅動 可以設計的很小,可以非常快速的載入到內存中. 但是,這種驅動在中間件層仍然需要有配置 其它資料庫驅動程序,並且由於多了一個中間層傳遞數據,它的執行效率還不是最好.

Type4 純JAVA驅動 這種驅動直接把jdbc調用轉換為符合相關資料庫系統規范的請求.由於4型驅動寫的應用可 以直接和資料庫伺服器通訊.這種類型的驅動完全由java實現,因此實現了平台獨立性. 本地協議驅動---------資料庫Server 由於這種驅動不需要先把jdbc的調用傳給odbc或本地資料庫介面或者是中間層伺服器.所 以它的執行效率是非常高的.而且,它根本不需要在客戶端或伺服器端裝載任何的軟體或驅動. 這種驅動程序可以動態的被下載.但是對於不同的資料庫需要下載不同的驅動程序.

4. packet和NDIS2網卡驅動

ndis驅動和PKT驅動是DOS下的網卡驅動程序的兩種標准。1、Packet Driver Packet drivers provide a simple,comm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that allows multiple applications to share a network interface at the data link level.可參看: http://www.ncu.e.tw/~center5/prog/pktdrv/PacketDriver/sld003.htm 符合此標準的網卡驅動程序通常是一個擴展名為.COM或者.EXE的文件,要載入它只要在命令行下行運這個文件即可。例如8139網卡的驅動程序為RTL8139.COM,則在DOS提示符下輸入 rtl8139 0x60 -m 100full 2、NDIS2 Drivers NDIS是網路驅動介面規范(Network Driv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的簡寫,設計NDIS的最初目的是為網路介面卡(Network Interface Card,NIC)定義一個標准API。一塊網路介面卡(NIC)的硬體執行細節都被封裝在一個稱為媒體訪問控制器(Media Access Controller,MAC)的設備驅動中,使用這種方法,就可以通過共有的編程介面來訪問應用於同一種媒體(例如:乙太網)的所有NIC。 NDIS也提供一個函數庫(有時被稱作「封裝」),可供MAC驅動或更高層的協議驅動(例如:TCP/IP)使用。封裝函數庫是為了隱藏(在某種程度上)平台依賴,使得MAC驅動和協議驅動的開發變得更加容易。 NDIS早期的版本是由Microsoft公司和3COM公司共同開發的,目前應用在Windows For Workgroups(WFW)、Windows 9x、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和Windows Server 2003上的NDIS的版本都是Microsoft擁有版權的規范。符合此標準的網卡驅動程序是一個擴展名為.DOS的文件。要在DOS下載入此種驅動請確認你有以下文件: 首先 當然是網卡的驅動程序了,我這里以AMD PCNet Family Ethernet Adapter為例,它的驅動是PCNet.DOS 其次 是Microsoft的NDIS支持文件,包括Protman.exe、protman.dos、Netbind.com三個文件 第三 是Ghost中自帶的Dis_pkt.dos 最後 是編寫一個protocol.ini文件

5. 網路驅動程序介面規范的介紹

網路驅動程序介面規范 (Network Driv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NDIS))是通過將不同的協議從網路介面卡上拆除,使得用戶可以訪問不同的協議。在設計過程中,協議並不需要關於網路卡的任何情況。沒有網卡規范介面,只有一個對協議的通用介面。為了使用NDIS卡,需要安裝卡和它的驅動程序,裝入希望使用的所有協議並通過使用一個稱為NETBIND的命令將它們連在一起。

6. NDIS2 是什麼

NDIS是Network Drive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即網路驅動介面規范。NDIS的主要目的就 是為NIC(網路介面卡,Netwok Interface Cards)制定出標準的API介面。MAC(介質訪問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ler)設備驅動封裝了所有的NIC硬體 實現,這樣一來所有的使用相同介質的NIC就可以通過通用的編程介面被訪問。 NDIS同時也提供一個函數庫(又時也稱作wrapper),這個庫中的函數可以被MAC驅動調用,也可以被高層的協議(例如TCP/IP)驅動調用。這些wrapper函數使得MAC驅動和協議驅動的開發變得更加容易。同時,這些wrapper函數也減 少了驅動程序對工作平台的依賴性。 NDIS()是網路驅動程序介面規范的簡稱。它橫跨傳輸層、網路層和數據鏈路層,定義了網卡或網卡驅動程序與上層協議驅動程序之間的通信介面規范,屏蔽了底層物理硬體的不同,使上層的協議驅動程序可以和底層任何型號的網卡通信。 NDIS為網路驅動程序創建了一個完整的開發環境,只需調用NDIS函數,而不用考慮操作系統的內核以及與其他驅動程序的介面問題,從而使得網路驅動程序可以從與操作系統的復雜通訊中分離,極大地方便了網路驅動程序的編寫。另外,利用NDIS的封裝特性,可以專注於一層驅動的設計,減少了設計的復雜性,同時易於擴展驅動程序棧。

NDIS2就表示第二代的意思。

7. 網路介面驅動程序有什麼用

動安裝上了
基於紅外線的傳輸技術最近幾年有了很大發展。目前廣泛使用的家電遙控器幾乎都是採用的紅外線傳輸技術。作為無線區域網的傳輸方式,紅外線方式的最大優點是不受無線電干擾,且它的使用不受國家無線管理委員會的限制。但是,紅外線對非透明物體的透過性較差,導致傳輸距離受限制。

紅外線是波長在750nm至1mm之間的電磁波,它的頻率高於微波而低於可見光,是一種人的眼睛看不到的光線。紅外通信一般採用紅外波段內的近紅外線,波長在0.75um至25um之間。紅外數據協會(IRDA)成立後,為了保證不同廠商的
紅外產品能夠獲得最佳的通信效果,紅外通信協議將紅外數據通信所採用的光波波長的范圍限定在850至900nm之內。

IRDA標准包括三個基本的規范和協議:物理層規范(Physical Layer Link Specification)、鏈接建立協議(Link Access Protocol:IrLAP)和鏈接管理協議(Link Management Protocol:IrLMP)。物理層規范制定了紅外通信硬體設計上的目標和要求,IrLAP和IrLMP為兩個軟體層,負責對鏈接進行設置、管理和維護。在IrLAP和IrLMP基礎上,針對一些特定的紅外通信應用領域,IRDA還陸續發布了一些更高級別的紅外協議,如TinyTP、IrOBEX、IrCOMM、IrLAN、IrTran-P和IrBus等等

8. 網路適配器裡面有8個驅動

不是的。有兩種驅動。
1.適配器就是網卡的學名,通常有有線網卡、無線網卡及各種特殊網卡等。這些設備通常都需要安裝驅動程序,而且出現在電腦的網路設備中;
2.一般的台式機中有有線網卡驅動,如果安裝有無線網卡也有無線網卡驅動程序;
3.如果有藍牙設備,還有藍牙驅動程序;
4.在筆記本電腦中由於都安裝了有線無線網卡,因此一般都有這兩個驅動。

9. 電腦各種驅動的英文名是什麼

電腦各種驅動的英文名是:

驅動程序(DeviceDriver)、主板晶元組(Chipset)、顯卡(VGA)、音效卡(Audio)、網卡(LAN)、無線網卡(WirelessLAN)、紅外線(IR)、觸控板(Touchpad)、PCMCIA控制器(PCMCIA)、

讀卡器(FlashMediaReader)、數據機(Modem)、攝像頭(camera)、藍牙驅動(blutetooth)、讀卡器(cardeader)、無線網卡驅動(wirelesslan)。

(9)網路介面驅動有哪些擴展閱讀:

1.主板驅動的安裝

目前所有的主板都提供「傻瓜化」安裝驅動程序,只要依次用滑鼠選安裝條即可。筆者建議在安裝驅動程序的時候先安裝主板驅動程序。不少主板,特別是採用intel晶元組的產品,都要求在先安裝主板驅動以後才能安裝別的驅動程序。

2.顯卡驅動的安裝

在顯卡附帶的驅動盤內一般都附帶了多個版本的驅動程序,但不是最新的驅動就一定最合適。安裝win2000以上的操作系統的朋友最好安裝通過微軟認證的驅動。

驅動程序安裝的一般順序:主板晶元組(Chipset)→顯卡(VGA)→音效卡(Audio)→網卡(LAN)→無線網卡(Wireless LAN)→紅外線(IR)

→觸控板(Touchpad)→PCMCIA控制器(PCMCIA)→讀卡器(Flash Media Reader)→數據機(Modem)→其它(如電視卡、CDMA上網適配器等等)。

10. 什麼是電腦介面常用介面有哪些呀

一、 並行介面

並行介面又簡稱為「並口」。目前,計算機中的並行介面主要作為列印機埠,使用的不再是36 針接頭而是25 針D 形接頭。所謂「並行」,是指8 位數據同時通過並行線進行傳送,這樣數據傳送速度大大提高,但並行傳送的線路長度受到限制 ,因為長度增加,干擾就會增加,數據也就容易出錯。現在有5 種常見的並口:4 位、8 位、半8 位、EPP 和ECP,大多數PC 機配有4 位或8 位的並口,支持全部IEEE1284 並口規格的計算機基本上都配有ECP 並口。

標准並行口指4 位、8 位和半8 位並行口。4 位口一次只能輸入4 位數據,但可以輸出8 位數據;8位口可以一次輸入和輸出8 位數據。EPP 口(增強並行口)由Intel 等公司開發,允許8 位雙向數據傳送,可以連接各種非列印機設備,如掃描儀、LAN 適配器、磁碟驅動器和CD-ROM 驅動器等。ECP 口(擴展並行口)由Microsoft 、HP 公司開發,能支持命令周期、數據周期和多個邏輯設備定址,在多任務環境下可以使用MA(直接存儲器訪問)。目前幾乎所有Pentium 級以上的主板都集成了並行口,並標注為Par-allel 1 或LPT 1,這是一個25 針的雙排針插座。

2.中斷處理方式

在這種方式下,CPU 不再被動等待,而是一直執行其他程序,一旦外設交換數據准備就緒,就向CPU提出服務請求。CPU 如果響應該請求,便暫時停止當前執行的程序,執行與該請求對應的服務程序,完成後,再繼續執行原來被中斷的程序。中斷處理方式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不但為CPU 省去了查詢外設狀態和等待外設就緒的時間 ,提高了CPU 的工作效率,還滿足了外設的實時要求。但是需要為每個設備分配一個中斷號和相應的中斷服務程序,此外還需要一個中斷控制器(I/O 介面晶元)管理I/O 設備提出的中斷請求,例如設置中斷屏蔽 、中斷請求優先順序等,這樣將會加重系統的負擔。此外中斷處理方式的缺點是每傳送一個字元都要進行中斷,啟動中斷控制器,還要保留和恢復現場以便能繼續原程序的執行,系統的工作量很大,這樣如果需要大量數據交換,系統的性能會很低。

3.DMA(直接存儲器存取)傳送方式

DMA 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採用一個專門的硬體電路——DMA 控制器控制內存與外設之間的數據交流,無須CPU 介入 ,從而大大提高了CPU 的工作效率。在進行DMA 數據傳送之前,DMA 控制器會向CPU 申請匯流排控制權。如果CPU 允許,則將控制權交出,因此在數據交換時,匯流排控制權由DMA 控制器掌握,在傳輸結束後,DMA 控制器將匯流排控制權交還給CPU,所以現在採用DMA 方式的設備CPU 佔用率都比較低。

不過由於計算機的外圍設備品種繁多,而且大多採用了機電傳動設備,因此現在CPU 在與I/O 設備進行數據交換時仍存在以下問題:

(1)速度不匹配。I/O 設備的工作速度要比CPU 慢許多,而且由於種類的不同,他們之間的速度差異也很大,例如硬碟的傳輸速度就要比列印機快出很多。

(2)時序不匹配。各個I/O 設備都有自己的定時控制電路,以自己的速度傳輸數據,無法與CPU 的時序取得統一。

(3)信息格式不匹配。不同的I/O 設備存儲和處理信息的格式不同,例如可以分為串列和並行兩種,也可以分為二進制格式、ACSII 編碼和BCD 編碼等。

(4)信息類型不匹配。

以上這些問題都是造成計算機實際使用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串列介面

計算機的標准介面叫做串列介面,簡稱為「串口」。現 在的PC 機一般有兩個串列口COM 1 和COM 2 。串列口不 同於並行口之處在於它的數據和控制信息是一位接一位 地傳送出去的。 雖然這樣速度會慢一些,但傳送距離較並行口更長, 因此若要進行較長距離的通信時,應使用串列口。通常 COM 1 使用的是9 針D 形連接器,而COM 2 有的使用的是 老式的DB25 針連接器。

三、USB 介面

USB 即「Universal Serial Bus 」,中文名稱為通 用串列匯流排。這是近兩年逐步在PC 領域廣為應用的新型介面技術。理論上講,USB 技術由3 部分組成:具備USB 介面的PC 系統、能夠支持USB 系統軟體和使用USB 介面 的設備。

自從微軟推出Win9x 以後,USB 進入實用階段。據 Dataquest 公司統計結果顯示,僅1999 年全球已有1 億台USB 設備售出,而這個數字到2000 年已增加到1 億 5000 萬台,預計到2001 年這個數字至少還會在這個基礎上翻一番。

USB 設備有兩種不同的連接器,稱為A 系列和B 系 列。A 系列連接器主要是為那些要求電纜保留永久連接 而設計的,比如集線器、鍵盤和滑鼠。大多數主板上的 USB 介面都是A 系列連接器。B 系列連接器是為那些需要可以分離電纜的設備二設計的。如列印機、掃描儀、Modem 等。物理的USB 插頭是小型的,與典型的串 口或並口電纜不同,插頭不是通過螺絲和螺母連接。

理論上USB 可以串列連接127 個設備,但在實際應用測試中,也許串聯3 ~4 個設備就已經力不從心了。

而且,作為USB 產品本身,只有鍵盤具備輸入、輸出雙頭設計,其 他產品一律只有一個輸入介面,所以就無法再連接另外一個USB 設 備。此時如果需要進行多個USB 設備的連接,就需要一個連接的橋 梁——USB HUB 。

目前的ATX 主板一般只有兩個內建的USB 介面(815E 晶元組將 此數量提升了一倍),但要連接4 個甚至4 個以上的USB 設備就必 須加裝USB HUB,通過USB HUB 來擴充USB 介面數量。

USB HUB 可以連接USB 設備,同時也可以串接另外一個USB HUB 。但是USB HUB 連續串接時不能超過三個,也就是說,不能 在第3 個被串聯的USB 介面上再串接USB HUB 。

USB HUB 的安裝步驟如下:

首先應開啟主板上的USB 介面。檢查 CMOS SETUP 中的USB 選項,如果是選擇為 Disabled,請將此選項改成Enabled,存 儲後進入Windows 便可找到USB 控制器。一 般的HUB 有一對二、一對四和一對五3 種 類型。所謂一對二,就是通過原來的一個 USB 介面,擴充出兩個USB 介面。說是一 對二,但由於會佔用原先的一個USB 口, 因此雖然擴充出兩個介面,但實質上只多出一個USB 介面。依此類推,一對四便可多出三個USB 介面,而一對五則可多出四個USB 介面(介面越多HUB 的價格當然也就越高,相應的耗電量也會增加)。以一對四的USB HUB 安裝舉例,這種USB HUB 有1 個輸入接頭和4 個輸出接頭。輸出接頭與輸入接頭的形狀不一樣,很容易區分。

同時,隨HUB 一般都會提供一條連接USB 裝置的導線,導線接頭一端用來連接USB 裝置(或USB HUB)的輸入端。導線的另一端接頭則是用來與USB HUB 輸出端連接的部分,依次對接安裝就可以了。值得注意的是,現在許多USB 設備本身已經具備了USB HUB 的功能。比如某些顯示器,其機殼背面有4 個USB輸出接頭(當然,還有一個是USB 輸入接頭),所以這台顯示器也可承擔一個USB HUB 的責任。還有一點就是電源,一對二的USB HUB 通常沒有外接電源,而一對四的USB HUB 則大部分附帶電源適配器,不過一對四的USBHUB就算不接電源,也是可以工作的,只是每個介面只能供電約100mA 左右,而一旦接上電源適配器,則可提升至500mA 左右。

目前最新的USB 標准為USB 2.0,它與上一版本的最大區別就是速度大幅提升。USB 2.0 數據傳輸率將達到480Mbit/s,整整比USB 1.1 超出40 倍。同時USB 2.0 保持了很好的兼容性,數據電纜和介面與以前的介面相同。換言之,USB 2.0 設備可以插在USB 1.1 介面上,而USB 1.1 設備也能夠插在USB 2.0介面上使用。

時至今日,USB 已經在PC 機的多種外設上得到應用。輸出設備方面 ,包括掃描儀、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音頻系統、顯示器等等。掃描儀、數碼相機和數碼攝像機是最早使用USB 技術的產品,這幾種產品主要還是利用USB 的高速數據傳輸能力。輸入設備方面,USB 鍵盤、滑鼠器以及游戲桿都表現得極為穩定,很少出現問題。此外還有DSL 的USB 「貓」、IOMEGA 的USB ZIP 驅動器以及eTek 的USB PC網卡等等。如今越來越多的筆記本電腦都帶有USB 介面,這並不是說筆記本電腦可以從USB 介面中獲得多大的好處,關鍵在於那些經常在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傳輸數據的用戶,可以使用USB 介面提高工作效率。

四、IEEE 1394 介面

IEEE 1394 介面具有高速、可熱插拔等特點,在視 頻系統中被廣泛應用。由於電腦的飛速發展,現在已經在PC 機上看到1394 的身影了,如技嘉推出的GA-6VX7- 1394 主板就具有3 個1394 介面。IEEE 1394 的主板可廣 泛利用在各種視頻系統中,可通過IEEE 1394 介面簡單 地將數碼相機(VCR)里的數據直接送到PC 機里進行處理, 或通過IEEE 1394 介面傳輸到1394 硬碟里保存。而且 IEEE 1394 介面還可以用於網路連接,所有的設備均可通過IEEE 1394 介面高速傳輸數據。

可以預見,隨著USB 和IEEE 1394 介面的發展,以後機箱後面的介面種類有可能會大大減少,也許除了這兩種介面以外不會再有其他介面了。

五、磁碟介面

1.IDE 介面

IDE 介面也叫ATA 介面,只可以接兩個容量不 超過528MB 的硬碟驅動器。IDE 介面的成本很低, 因此在386 、486 時期非常流行。但大多數IDE 接 口不支持DMA 數據傳送,只能使用標準的PC I/O 埠指令來傳送所有的命令、狀態和數據。

2.EIDE 介面

EIDE 介面較IDE 介面有了很大改進,是目前 最流行的介面。首先它所支持的外設不再是2 個, 而是4 個。其支持的設備除了硬碟,還包括CD- ROM 驅動器和磁碟備份設備等。 其次,EIDE 標准取消了528MB 的容量限制,並 有更高的數據傳送速率和更低的系統資源佔用率。

3.SCSI 介面

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 介面又稱為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在伺服器和圖 形工作站中被廣泛採用。除了硬碟使用這種介面 以外,SCSI 介面還可以連接CD-ROM 驅動器、掃描 儀和列印機等。

SCSI 介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可同時連接7 個外設;

(2)匯流排配置為並行8 位、16 位或32 位;

(3)支持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SCSI 通常可以達到5MB/s,FAST SCSI(SCSI-2)能達到10MB/s,最新的SCSI-3 甚至能夠達到40MB/s;

(4)成本比IDE 和EIDE 介面高很多,而且SCSI 介面硬碟必須和SCSI 介面卡配合使用,SCSI 介面卡
也比IED 和EIDE 介面貴很多;

(5)SCSI 介面是智能化的,可以彼此通信而不增加CPU 的負擔。在IDE 和EIDE 設備之間傳輸數據時,CPU 必須參與,而SCSI 設備在數據傳輸過程中是主動運行的,能在SCSI 匯流排內部執行具體步驟,直至完成再通知CPU 。

此外還有藍牙介面,紅外線介面

閱讀全文

與網路介面驅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賣產品需要多少錢 瀏覽:500
怎麼讓家裡的網路快速如新 瀏覽:510
單位網路安全要求會議 瀏覽:673
全國網路安全軍民融合 瀏覽:519
筆記本網路本地連接好還是無線 瀏覽:818
網路貸款多少錢利息 瀏覽:496
沈陽哪裡能網路搶票 瀏覽:971
智慧屏看電視需要連接網路嗎 瀏覽:852
怎麼看電腦可不可以連xbox網路 瀏覽:273
華為家庭網路信號全覆蓋 瀏覽:307
施樂無線網路連接設置 瀏覽:41
我的移動網路密碼 瀏覽:792
如何提高網路文化出海 瀏覽:106
新網路詞在哪裡有 瀏覽:423
計算機網路重點簡答題 瀏覽:168
開數據但網路連接超時 瀏覽:321
移動接網路的路由器怎麼更換 瀏覽:997
上海美猴網路怎麼樣 瀏覽:502
3g網路哪個運營商快 瀏覽:919
在校園如何使用有線網路 瀏覽:29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