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網路服務提供商有哪些法律責任

網路服務提供商有哪些法律責任

發布時間:2022-08-29 07:30:01

A.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負有哪些法定義務

根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負事前審查義務和事後監督義務

一是事前審查義務。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不得製作、復制、發布、傳播含有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等內容的信息。

二是事後監督義務。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發現其網站傳輸的信息明顯屬於上述謠言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並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實踐中,不少網路謠言得以廣泛傳播,與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疏於履行上述審查、監督義務直接相關。

(1)網路服務提供商有哪些法律責任擴展閱讀

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需強化內容管理責任意識和行為合法性:

2018年,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具有輿論屬性或社會動員能力的互聯網信息服務安全評估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第三條明確了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開展安全評估的責任義務,區分了輿論屬性或者社會動員能力尚未發生變化和發生變化兩類不同情形,明確了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開展安全評估的要求,並規定其對評估結果負責。這是對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如何自行開展安全評估的統籌指導。

規定「對評估結果負責」明確其風險職責,意在強化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內容管理責任意識和行為合法性,規避或因政策重視不足、理解不透徹、執行不到位帶來的風險,促使其貫徹落實政策法規,提高安全責任意識,提升其履行職責的自覺性、有效性。

B. 網路運營者在保障網路運行安全方面負有哪些

網路運營者在保障網路運行安全方面負有以下義務:
1、網路運營者應當依法履行安全保護義務;
2、網路運營者應當依法履行落實網路實名制要求的義務;
3、網路運營者應當依法履行為國家機關維護國家安全和偵查犯罪的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的義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條
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條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通知應當包括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及權利人的真實身份信息。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C. 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如何規定的

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條之一,網路服務提供者不履行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信息網路安全管理義務,經監管部門責令採取改正措施而拒不改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一)致使違法信息大量傳播的;
(二)致使用戶信息泄露,造成嚴重後果的;
(三)致使刑事案件證據滅失,情節嚴重的;
(四)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有前兩款行為,同時構成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D. 網路運營商的侵權行為有哪些

法律分析:網路用戶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一)是侵害人格權。主要表現為:1、盜用或者假冒他人姓名,侵害姓名權;2、未經許可使用他人肖像,侵害肖像權;3、發表攻擊、誹謗他人的文章,侵害名譽權;4、非法侵入他人電腦、非法截取他人傳輸的信息、擅自披露他人個人信息、大量發送垃圾郵件,侵害隱私權。(二)是侵害財產利益。基於網路活動的便捷性和商務性,通過網路侵害財產利益的情形較為常見,如竊取他人網路銀行賬戶中的資金,而最典型的是侵害網路虛擬財產,如竊取他人網路游戲裝備、虛擬貨幣等。(三)是侵害知識產權。主要表現為侵犯他人著作權與商標權:1、侵犯著作權。如擅自將他人作品進行數字化傳輸,規避技術措施,侵犯資料庫等。2、侵犯商標權。如在網站上使用他人商標,故意使消費者誤以為該網站為商標權人的網站,惡意搶注與他人商標相同或相類似的域名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條 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條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通知應當包括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及權利人的真實身份信息。

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應當及時將該通知轉送相關網路用戶,並根據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和服務類型採取必要措施;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權利人因錯誤通知造成網路用戶或者網路服務提供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條 網路用戶接到轉送的通知後,可以向網路服務提供者提交不存在侵權行為的聲明。聲明應當包括不存在侵權行為的初步證據及網路用戶的真實身份信息。

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聲明後,應當將該聲明轉送發出通知的權利人,並告知其可以向有關部門投訴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網路服務提供者在轉送聲明到達權利人後的合理期限內,未收到權利人已經投訴或者提起訴訟通知的,應當及時終止所採取的措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條 網路服務提供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網路用戶利用其網路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E. 網路服務提供者承擔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是

法律分析:網路侵權責任歸責原則有三種,包括:1、過錯歸責原則:適用於網路服務提供商在客觀上已參與網路,對每一次受侵權行為都有客觀上的參與,具備了追究其責任的客觀要件,所缺的只是主觀要件,即適用過錯原則來追究其侵權責任。網路服務提供商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未受到合法保護,仍應考察其主觀意識狀態,適用過錯歸責原則。2、無過錯責任原則:適用於網路著作權提供方參與網路著作發表,但這是一種無形資產,只有在等到侵權行為發生後,以被動的方式加以保護。3、過錯推定原則:適用於對被告人和著作權人採用平等原則,使被告人有辯解的機會,著作權人有較好的舉證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條 網路用戶、網路服務提供者利用網路侵害他人民事權益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F. 網路服務提供者對於權利人通知負有什麼義務

法律分析:網路服務提供者對於權利人通知負有轉通知義務,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應當及時將該通知轉送相關網路用戶,並根據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和服務類型採取必要措施;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條 網路用戶利用網路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路服務提供者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通知應當包括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及權利人的真實身份信息。 網路服務提供者接到通知後,應當及時將該通知轉送相關網路用戶,並根據構成侵權的初步證據和服務類型採取必要措施;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該網路用戶承擔連帶責任。 權利人因錯誤通知造成網路用戶或者網路服務提供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G. 網路安全法企業責任有哪些

1、用戶發布信息管理義務網路運營者對其平台上的信息負有管理義務。《網路安全法》第47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加強對其用戶發布的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手段包括對網上公共信息進行巡查。工信部《通信簡訊息服務管理規定》、公安部《互聯網危險物品信息發布管理規定》、國信辦《互聯網信息搜索服務管理規定》等規定均要求網路服務提供者對公共信息進行實時巡查。2、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義務網路運營者在運營中會收集大量的個人信息,保障個人信息安全是網路運營者的基本義務。《網路安全法》第40—44條對網路運營者的個人信息保護義務做了較為具體的規定。3、違法信息處置義務網路運營者發現其用戶發布的違法信息,應當立即進行處置。《網路安全法》第47條規定,網路運營者發現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發布或者傳輸的信息的,應當立即停止傳輸該信息,採取消除等處置措施,防止信息擴散,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4、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義務網路運營者通常是通過公司章程、用戶協議、網路管理制度等對網路平台、用戶進行管理。網路運營者要落實安全管理責任,首先就需要建立健全內部安全管理制度。《網路安全法》第21條規定,網路運營者應當制定內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確定網路安全負責人,落實網路安全保護責任。5、用戶身份信息審核義務建立用戶身份信息制度有助於構建誠信的網路空間。《網路安全法》第24條規定,網路運營者為用戶辦理網路接入、域名注冊服務,辦理固定電話、行動電話等入網手續,或者為用戶提供信息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在與用戶簽訂協議或者確認提供服務時,應當要求用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網路運營者不得為其提供相關服務。

H. 網路服務平台是否要承擔賠償責任

法律分析:網路服務平台是要承擔賠償責任,但根據本條例規定斷開與侵權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的鏈接的,不承擔賠償責任。但是,明知或者應知所鏈接的作品、表演、錄音錄像製品侵權的,應當承擔共同侵權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四條消費者通過網路交易平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於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I. 網路平台承擔的法律責任

法律分析:網路交易法律關系的多重性與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擔責任的關系。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銷售者或者服務者利用其平台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未採取必要措施的,依法與該銷售者或者服務者承擔連帶責任。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四十四條 消費者通過網路交易平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銷售者或者服務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消費者也可以向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賠償;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作出更有利於消費者的承諾的,應當履行承諾。網路交易平台提供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閱讀全文

與網路服務提供商有哪些法律責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路賣產品需要多少錢 瀏覽:500
怎麼讓家裡的網路快速如新 瀏覽:510
單位網路安全要求會議 瀏覽:673
全國網路安全軍民融合 瀏覽:519
筆記本網路本地連接好還是無線 瀏覽:818
網路貸款多少錢利息 瀏覽:496
沈陽哪裡能網路搶票 瀏覽:971
智慧屏看電視需要連接網路嗎 瀏覽:852
怎麼看電腦可不可以連xbox網路 瀏覽:273
華為家庭網路信號全覆蓋 瀏覽:307
施樂無線網路連接設置 瀏覽:41
我的移動網路密碼 瀏覽:792
如何提高網路文化出海 瀏覽:106
新網路詞在哪裡有 瀏覽:423
計算機網路重點簡答題 瀏覽:168
開數據但網路連接超時 瀏覽:321
移動接網路的路由器怎麼更換 瀏覽:997
上海美猴網路怎麼樣 瀏覽:502
3g網路哪個運營商快 瀏覽:919
在校園如何使用有線網路 瀏覽:29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