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搭建企業網路平台的環節是什麼
步驟:
1、環境分析:環境分析是企業信息化規劃的依據,深入分析企業所處的國內外宏觀環境、行業環境、企業具有的優勢與劣勢、面臨的發展機遇與威脅等。
2、企業戰略分析:明確企業的發展目標、發展戰略和發展需求。明確為了實現企業級的總目標,企業各個關鍵部門要做的各種工作。同時還要理解企業發展戰略在產業結構、核心競爭力、產品結構、組織結構、市場、企業文化等方面的定位。明確上述各個要素與信息技術特點之間的潛在關系,從而確定信息技術應用的驅動因素,使信息化規劃與企業戰略實現融合。
3、分析與評估企業現狀:分析企業的業務能力現狀和企業的IT能力及現狀。這個方面把握得更好的當屬企業自己,如果加上管理咨詢公司的輔助效果更好。
4、企業關鍵業務流程分析與優化:發現能夠使企業獲得競爭力的關鍵業務驅動力以及關鍵流程,使其和信息系統相融合。
5、信息化需求分析:在企業戰略分析和現狀評估的基礎上,制定企業適應未來發展的信息化戰略,指出信息化的需求。需求分析包括系統基礎網路平台、應用系統、信息安全、資料庫等需求。
6、信息化戰略的制定:首先是根據本企業的戰略需求,明確企業信息化的遠景和使命,定義企業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和企業信息化在實現企業戰略過程中應起的作用。其次是起草企業信息化基本原則。它是指為加強信息化能力而提出的基本的准則和指導性的方針。然後是制定信息化目標。
7、確定信息化的總體構架和標准:從系統功能、信息架構和系統體系三方面對信息系統應用進行規劃,確定信息化體系結構的總體架構,擬定信息技術標准。使企業信息化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兼容性、擴展性、靈活性、協調性和一致性。
8、信息化項目分解:定義每一個項目的范圍、業務前提、收益、優先次序,以及預計的時間、成本和資源;並對項目進行分派和管理,選擇每一項目的實施部門或小組,確定對每一項目進行監控與管理的原則、過程和手段。
9、信息化保障分析:針對每個項目,進行保障性分析,即按重要性排列優先順序,進行准備度評分,並根據結果做出初步取捨,形成路標規劃。然後對項目進行財務分析,根據公司財力決定取捨。
⑵ 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架構都包括哪些內容
簡單講,就兩個維度:IT基礎架構(硬體網路)和業務應用架構(不涉及具體軟體系統,僅以企業的發展戰略,核心業務模式和流程,組織結構來規劃);
復雜來講就多了,建議搜索專業書籍或網站學習。
推薦一個:支點網
⑶ 網路規劃和設計人員在進行總體規劃時,應著重考慮哪些方面
規劃咯,各方面缺一不可。
1.從前期的調查開始,了解用戶的需求,以及項目的限制,從實際出發才可行,不能盲目擴容和添加應用。
2.在資金和技術可行的前提下,用兼容性好的配件(節約投資,賺錢利潤),比較成熟的產品(可靠,易維護)。因為越是好的產品價格越是高,能把所有網路節點都管好的軟體也有,但只有大企業才用得起。
3.其中施工也很關鍵,各種標記完整清晰易識別,工程記錄詳細可查可追溯,隱蔽工程驗收才放行。線亂了是大事,破牆找線或走明線都是敗筆,獎懲和技術知識能力都要事先明確。
4.後期實施起來,也要有好的制度和好的管理,完成後不想客戶老是打電話來報修吧。
⑷ 進行企業網規劃的時候,應該遵循哪些原則哪些流程
如果是作業題,不知道,
如果是實際中,工程價格談下來了,總體就是按照需求方的要求來干,這點在談合同的時候就談過了,比如明明不大的一個企業,幾十台電腦用量,非要把網路做的復雜化,按照標准,應該有防火牆,可需求方不願意出錢買,明明該用千兆交換機,可需求方認為公司網路流量小,不需要千兆,明明一個辦公室應該安裝3個網路介面,確偏偏要求安一個,等等情況,實際施工中經常遇到,所以,書本上的理論只能做參考,,流程題目,太廣泛
⑸ 急求:中小企業網路規劃與設計方案
悲劇!每個公司的企業架構是不一樣的,導致部門劃分是不一樣的。首先要考慮企業內部管理流程,主要許可權分配。而其還要看已經上線了那些信息系統,以及現有的it配置,總的來說很復雜。不可能沒調研10幾家中小企業就能整出一套解決方案。反正很悲劇,項目很龐大。
許多客戶的營銷部門仍把互聯網當做一個新媒體來看待,對互聯網的認知度只停留在媒體層面。營銷,也只是照搬傳統的思路來做。互聯網營銷,不變的是需要建立維護產品服務與用戶的關系。
那企業網路營銷制定思路從哪幾個方面著手呢?
1、企業網頁設計框架;
2、網路營銷戰略規劃
3、網路營銷應注意的問題。
4、網路營銷的基本步驟;
5、網路營銷計劃;
6、網路營銷實施方案;
7、網路營銷目標;
8、企業實施網路營銷的內容與方式;
9、總體目標與戰略方案;
方案制定步驟:
將自己的企業全面快速地搬到互聯網,企業在建立自己的網路營銷方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到自己的網站屬於營銷型的網站。
通過多種網路營銷工具和方法來推廣和維護自己的企業網站,我們在互聯網做的任何宣傳和推廣活動都必須以企業的網站為核心。
網站流量監控與管理:通常我們採用流量監控與分析系統和在線客服系統來實現,營銷型網站需要一套功能齊聚的在線客服系統,以此來幫助我們時時主動將發出洽談,能夠及時將有效的流量(潛在客戶或意向客戶)轉換為網上銷售。(轉載自網路)
更多網路營銷知識可以去上海海淘科技網站查詢
⑺ 企業架構的如何規劃
企業架構方法有很多,但TOGAF是最主流的,不僅有80%的福布斯全球排名前50的公司在使用,而且支持開放、標準的SOA參考架構。企業架構規劃最常採用TOGAF架構方法。TOGAF架構開發方法ADM是一個可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以發展能夠滿足企業商務需求的企業架構。
1、預備階段
這一階段關注的是滿足新企業架構的業務指導所需的准備和初始活動,在此階段,應當採納面向服務的原則。這將幫助本階段兩項額外的輸出——治理和支持策略,以及初始架構庫進行相互的調整適應。
2、架構願景
本階段關注於願景、范圍、業務驅動力以及准備情況評估。需要在這個階段定義架構項目的規模,風險承擔者以及架構視圖。
3、業務架構
這個階段關注於業務架構方面的事情,如人員、流程和職能。需要在這一階段開發出一個基準和目標業務架構,並進行支持已有架構視圖的缺口分析。
4、信息系統架構
這一階段解決的是應用和數據架構問題。需要開發基準和信息系統架構,進行支持已有架構視圖的缺口分析,架構信息系統服務,並將它們與業務服務相關聯。
5、技術架構
本階段定義架構所需的軟硬體基礎設施。在定義技術時,應當使用SOA參考模型。
6、機會及解決方案
本階段關注於初級實施規劃,然後確認前面階段所定義的架構的交付工具。對解決方案組合、集成以及管理,以及內部或外部服務供應商的確認在本階段完成。
7、遷移規劃
本階段的關注點是利用一個支撐性的先前階段確認計劃搭建一套細化的系列過渡架構,和項目實現團隊一同創建可行的實施和遷移。
8、實施治理
本階段關注實施的架構性監管。架構實施應當堅持按照先前階段所定義的TOGAF和SOA治理及策略模型進行。
9、架構變更管理
本階段關注新架構的變更管理,並幫助考慮採納面向對象的原則。架構變更管理的目標是要確保架構能夠實現其原有的目標業務值。這一目標包括以緊湊的架構方式管理架構變化。
10、需求管理
處理所有類型的需求,包括顯著的業務推動者、關系,及新的功能和變更請求。
⑻ 網路方案設計過程主要分哪幾個步驟
步驟如下:
1,需求調研
2,需求分析
3,概要設計
4,詳細設計
設計方案內容包括:網路拓撲、IP地址規劃、網路設備選型等等。
(8)企業網路架構規劃從哪些方面著手擴展閱讀:
網路工程設計原則
網路信息工程建設目標關繫到現在和今後的幾年內用戶方網路信息化水平和網上應用系統的成敗。在工程設計前對主要設計原則進行選擇和平衡,並排定其在方案設計中的優先順序,對網路工程設計和實施將具有指導意義。
1,實用、好用與夠用性原則
計算機與外設、伺服器和網路通信等設備在技術性能逐步提升的同時,其價格卻在逐年或逐季下降,不可能也沒必要實現所謂「一步到位」。所以,網路方案設計中應採用成熟可靠的技術和設備,充分體現「夠用」、「好用」、「實用」建網原則,切不可用「今天」的錢,買「明、後天」才可用得上的設備。
2,開放性原則
網路系統應採用開放的標准和技術,資源系統建設要採用國家標准,有些還要遵循國際標准(如:財務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系統)。其目的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有利於網路工程系統的後期擴充;第二,有利於與外部網路互連互通,切不可「閉門造車」形成信息化孤島。
3,可靠性原則
無論是企業還是事業,也無論網路規模大小,網路系統的可靠性是一個工程的生命線。比如,一個網路系統中的關鍵設備和應用系統,偶爾出現的死鎖,對於政府、教育、企業、稅務、證券、金融、鐵路、民航等行業產生的將是災難性的事故。因此,應確保網路系統很高的平均無故障時間和盡可能低的平均無故障率。
4, 安全性原則
網路的安全主要是指網路系統防病毒、防黑客等破壞系統、數據可用性、一致性、高效性、可信賴性及可靠性等安全問題。為了網路系統安全,在方案設計時,應考慮用戶方在網路安全方面可投入的資金,建議用戶方選用網路防火牆、網路防殺毒系統等網路安全設施;網路信息中心對外的伺服器要與對內的伺服器隔離。
5, 先進性原則
網路系統應採用國際先進、主流、成熟的技術。比如,區域網可採用千兆乙太網和全交換乙太網技術。視網路規模的大小(比如網路中連接機器的台數在250台以上時),選用多層交換技術,支持多層幹道傳輸、生成樹等協議。
6,易用性原則
網路系統的硬體設備和軟體程序應易於安裝、管理和維護。各種主要網路設備,比如核心交換機、匯聚交換機、接入交換機、伺服器、大功率長延時UPS等設備均要支持流行的網管系統,以方便用戶管理、配置網路系統。
7,可擴展性原則
網路總體設計不僅要考慮到近期目標,也要為網路的進一步發展留有擴展的餘地,因此要選用主流產品和技術。若有可能,最好選用同一品牌的產品,或兼容性好的產品。在一個系統中切不可選用技術和性能不兼容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