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互聯網時代
網路時代簡單理解為,通過網路把各方面信息通過網路連接起來的嶄新時代,前期有PC端,後來的移動端,包括筆記本還有平板和手機這些設備去連接。
網路時代特徵,有一個是女性特徵,比較感性。其二是去中心化,把過去的工業時代那種系統的知識體系給零碎化。這樣更人性化。
也有人總結,互聯網時代的一個特徵是:混搭、跨界、穿越。
當中國的互聯網三巨頭還在為互聯網金融和移動互聯網你爭我奪打的不可開交的時候,谷歌卻悄悄收購了一家智能家居廠商Nest。
大部分人對google的收購沒有看出什麼門道,畢竟過去兩年穀歌花了170億美金進行收購,收購的公司數不勝數,nest只不過是其中一個而已。只有少數人能看出谷歌此舉並非僅僅只是廣撒網,其中蘊含著谷歌在後互聯網時代至關重要的未來戰略判斷——智能化。
和其他互聯網巨頭相比,谷歌近年來的動作似乎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無人駕駛汽車、谷歌眼鏡,這些google力推的項目似乎和目前最火熱互聯網領域距離有點遠,但隨著Nest的加入,我們猛然發現,無人駕駛—谷歌眼鏡—Nest被一條線串了起來,這條線就是智能化。
㈡ 現在這個時代是網路時代嗎現在網路在世界的普及率如何
熱心相助
您好!現在已經進入21世紀信息化時代,也可以稱為網路時代。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應用的快速發展,中國大陸地區互聯網用戶數量急劇增加。據估計,到2020年,全球網路用戶將上升至50億戶,移動用戶將上升100億戶。我國2013年互聯網用戶數已達到6.48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到4.61億。網民規模、寬頻網民數、國家頂級域名注冊量三項指標仍居世界第一,互聯網普及率穩步提升。
㈢ 互聯網時代是什麼時代
1:
網路時代是指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相互結合基礎上構建的寬頻、高速、綜合、廣域型數字化電信網路的時代
源自: 網路時代圖書館的聲像工作 《河北科技圖苑》 2002年 楊德初,洪燕
來源文章摘要:分析了網路時代的特徵和圖書館聲像工作 ,闡述了圖書館聲像資料在網路時代的特點 ,指出了網路時代圖書館聲像工作的發展方向 ,提出了開展圖書館聲像工作的一些新舉措
2:
網路時代是指在電子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相互結合基礎上構建的寬頻、高速、綜合、廣域型數字化電信網路的時代
源自: 網路時代圖書館的聲像工作 《河北科技圖苑》 2002年 楊德初,洪燕
來源文章摘要:分析了網路時代的特徵和圖書館聲像工作 ,闡述了圖書館聲像資料在網路時代的特點 ,指出了網路時代圖書館聲像工作的發展方向 ,提出了開展圖書館聲像工作的一些新舉措
3:
在信息高科技的強有力的支持下,Internet將人類的文化傳播帶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即人們所稱為的網路時代.人們幾乎每天都要與網路打交道,它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說網路等大眾傳媒已經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源自: 論網路傳播的後現代特徵與危機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年 趙虹
來源文章摘要:文章在介紹後現代主義的基礎上,分析了網路傳播的虛擬性、復制性和符號性等後現代特徵,並指出了這些特性使人類在利用網路時所潛伏的內在危機。文章認為,我們不應否定網路時代給文化傳播帶來的極大快捷與便利,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分地依賴數字化生存。
4:
在信息高科技的強有力的支持下,Internet將人類的文化傳播帶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即人們所稱為的網路時代.人們幾乎每天都要與網路打交道,它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說網路等大眾傳媒已經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源自: 論網路傳播的後現代特徵與危機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年 趙虹
來源文章摘要:文章在介紹後現代主義的基礎上,分析了網路傳播的虛擬性、復制性和符號性等後現代特徵,並指出了這些特性使人類在利用網路時所潛伏的內在危機。文章認為,我們不應否定網路時代給文化傳播帶來的極大快捷與便利,但是我們也不能過分地依賴數字化生存。
5:
所謂網路時代是指信息的採集從網路上取得信息的發布也可以拿到網路上去發布.網路時代已經是一個現實它對傳統的信息採集、信息加工和信息分析及信息公布的方式形成很強的沖擊對我國來說這也不是遙遙無期的事
源自: 烏家培談信息產業 《北京統計》 1996年 王軍
來源文章摘要:烏家培談信息產業本刊記者王軍烏家培,我國著名的信息專家,現任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和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等職,在我國信息領域享有很高聲望。同時,這位早年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統計系並在國家統計局工作過的學者,對我國統計的發展也很...
6:
所謂網路時代是指信息的採集從網路上取得信息的發布也可以拿到網路上去發布.網路時代已經是一個現實它對傳統的信息採集、信息加工和信息分析及信息公布的方式形成很強的沖擊對我國來說這也不是遙遙無期的事
源自: 烏家培談信息產業 《北京統計》 1996年 王軍
來源文章摘要:烏家培談信息產業本刊記者王軍烏家培,我國著名的信息專家,現任國家信息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和中國信息經濟學會理事長等職,在我國信息領域享有很高聲望。同時,這位早年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統計系並在國家統計局工作過的學者,對我國統計的發展也很...
7:
近來美國著名的網際網路雜志「wIRED」將信息時代指稱為網路時代.3、高校網路框架為了更好地管理信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高校圖書館引入了圖書館管理集成系統,從而較早就與網路接觸,而且幾乎所有的高校圖書館已具備了圖『B館內部區域網
源自: 房子里走出來的機遇——兼談廣美圖書館電... 《美術學報》 2003年 李顓
來源文章摘要:本文討論高校圖書館在網路時代的延伸和發展的兩個最基本的條件網路和電子文獻,並對廣美圖書館電子文獻服務建設提出了展望。
8:
若將網路作為社會交往和生活的主要和重要的手段的社會歷史階段稱為網路時代,我們可以說,當前我們正處在向網路時代過渡的時期
源自: 現實人與虛擬人的對話——網路時代教育主... 《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年 劉國永
來源文章摘要:網路時代的現實人和虛擬人是有其特殊內涵的 ,建立在對話基礎上的交往關系是他們相互生成的根本。現實人與虛擬人的對話關系與現實世界中主體與主體之間的對話關系有著本質差異 ,它可以超越一定的時空限制 ,將客觀世界、社會
㈣ 互聯網時代真的到來了嗎還是要過去了
早都到來了,從網易,搜狐這些,利用pc的時候開始,互聯網時代就到來 了,到現在平板,智能手機的興起,已經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了,在到現在的020,智慧家庭,智能家居,開始物聯網的時代,了,不過物聯網時代,投資巨大,很多還只是停留在概念上,實質性進展沒有很大。現在我們去網購,去網上查價,比價,就是一種互聯網的優勢的體現。總之,社會在進步,網路是好的,快速的,去了解事件,去還原事件本身的一種方式,至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媒體(微博,微信,論壇)去表達自己的觀點,去展現自己的想法,就是一直生活在利用互聯網啊
㈤ 網路時代的現狀和壞處
自從我們進入了網路時代,紙質稿不再成為主流,於是我們,或許說我個人更加合適。我,不再那麼依賴拿筆書寫日記,記錄生活中發生的事,寫下自己的想法。其實這是不對的。我以為有了電子的東西,有了雲,有了電腦、手機,紙質的本子就不再重要,也不再需要,因為我有什麼想記的想保留的,信手就是手機就是電腦,那個不可以供我記錄?但是,事實上,有了這一層意念,我反而更少記錄了,則更少思考,更少反思。 這是為什麼?因為我本來就沒有在電子產品上輸入心思的習慣,與其說不想寫,不如說更沒有安全感。是的,我是個沒有安全感的人,我考慮的比較多,但是,在這樣一個充滿了盜竊、破譯的高科技網路時代,誰還能有那百分之百的安全感依賴感?恐怕少之又少了。你寫在電腦上的東西,很難加密,加密了也有人能破解,用更高超的手段打敗你。若是儲存在網上,你知道你的信息是只有你一個人知道的嗎?那你太天真了,我們的網路不僅有當局者監控,還有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監控呢?你以為還保險還真空?早已不是你一個人的秘密了。所以,心裡話也不敢都寫到網上。再有,手機,跟電腦同樣的道理,而手機還有一個更不安全的隱患,那就是被偷,你的手機,在你手上,不聯網的狀態下當然還算安全,但是你能保證它一定永遠都在你手上嗎?拿去修了,借人用了,更壞的就是被偷了,那麼你的秘密就不由你掌控了。哦還有,一個不安全因素就是也可能你寫著寫著,就關機了,沒電了,死機了,或者一不留神就刪了,因為太方便了。諸如此類,網路給我們帶來那麼多便利,但別開心太早,它還給我們帶來了那麼大的不安全感。所以,是的,還是我們原來的紙質稿最可靠,可以說至少還有它,可是,恐怕記著它的人也不多了,因為我的生活早就被網路充斥,早就被所謂電子儀器的便利所填滿。我們很難再分出一點心來給最原始的紙質,若是有寫電子稿習慣的人還好,還有個發泄傾訴的途徑,而想我這種,還沒來得及養成寫保密電子稿的人,(也保密不了,以前寫的還被我媽看了呢) 我就又失去了原來的途徑,已經很少去「執筆寫青春」了。所以,我們變得越來越麻木,越來越不清楚每天自己干什麼,因為少了記錄,少了思考,我們人變得空虛,彷彿這一天就這樣毫無痕跡的飄過了。一天變得如此輕描淡寫,蜻蜓點水,但是我們人是需要深刻的,需要思考和回憶,要在我們來的路上留下我們踏過的腳印,這樣我們的心才是安的,腳才落地。
其實今天也有要記錄的東西,所以我才會這么晚才沒睡,因為怕自己這些寶貴的想法會稍縱即逝,手邊又沒有可以及時記錄的日記,所以才會焦慮不安,因為明天醒來估計就不會再有同樣想法了,也懶得再去回憶。所以,決定明天去買本上鎖的日記本。
㈥ 互聯網現在是什麼時代
現在是互聯網加的時代,不單單是互聯網了,現在早已經步入物聯網時代,抓住這個機會吧
㈦ 中國進入互聯網時代了嗎
你好,是1998年,那個時候中國的門戶網站才興起,真正意義上的網路時代正式進入。
㈧ 現在是網路時代嗎
現在是網路信息時代,對呀,現在網路很發達
㈨ 什麼是網路時代網路時代有什麼特點
我理解的互聯網思維:1、永遠站在用戶一邊,而不是對立面。2、核心競爭力產品一定免費,越有競爭力的東西越要免費。3、不要期待每個用戶都會給錢,但是總會有用戶給錢。究竟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創業的形式五花八門,途徑也多種多樣,但是最重要的一點,還是堅持和相信,如果你沒有這份決心和毅力還是乖乖找份工作吧。創業初期難免經歷挫折,但最難的還不是這個,而是孤獨,沒有人會教你怎麼做,也沒人會因加班而獎勵你,而在於你為這些網民帶來了什麼價值,當你能創造出價值的時候,才算熬過了這最難的幾天。這個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3個月到1年的時間,但多數人是死在年三十兒的晚上,聽得起來你可能覺這有些不可思議,但事實確實這樣,堅持看起來容易,卻很少人能做到。往往就差那0.01的努力,就會淘汰大多數人,所謂「剩」者為王就體現在這細微的差距上。
說到這里,我想大家都看清了時下的形勢,希望大家在這個新的時代把握機會把握自己,千里馬不一定需要伯樂,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做自己的伯樂。
㈩ 網路時代是何時開始的
互聯網始於1969年,是在ARPA(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史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有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到1970年6月,MIT(麻省理工學院)、Harvard(哈佛大學)、BBN和(加州聖達莫尼卡系統發展公司)加入進來。到1972年1月,Stanford(史坦福大學)、MIT』sLincolnLabs(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Carnegie-Mellon(卡內基梅隆大學)和Case-WesternReserveU加入進來。緊接著的幾個月內NASA/Ames(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Mitre、Burroughs、RAND(蘭德公司)和theUofIllinois(伊利諾利州大學)也加入進來。之後越來越多的公司加入,無法在此一一列出。 1968年,當參議員TedKennedy(特德.肯尼迪)聽說BBN贏得了ARPA協定作為內部消息處理器(IMP)」,他向BBN發送賀電祝賀他們在贏得「內部消息處理器」協議中表現出的精神。 互聯網最初設計是為了能提供一個通訊網路,即使一些地點被核武器摧毀也能正常工作。如果大部分的直接通道不通,路由器就會指引通信信息經由中間路由器在網路中傳播。 最初的網路是給計算機專家、工程師和科學家用的。當時一點也不友好。那個時候還沒有家庭和辦公計算機,並且任何一個用它的人,無論是計算機專家、工程師還是科學家都不得不學習非常復雜的系統。乙太網-----大多數區域網的協議,出現在1974年,它是哈佛大學學生BobMetcalfe(鮑勃.麥特卡夫)在「信息包廣播網」上的論文的副產品。這篇論文最初因為分析的不夠而被學校駁回。後來他又加進一些因素,才被接受。 由於TCP/IP體系結構的發展,互聯網在七十年代迅速發展起來,這個體系結構最初是有BobKahn(鮑勃.卡恩)在BBN提出來的,然後由史坦福大學的Kahn(卡恩)和VintCerf(溫特.瑟夫)和整個七十年代的其他人進一步發展完善。八十年代,DefenseDepartment(美國國防部)採用了這個結構,到1983年,整個世界普遍採用了這個體系結構。 1978年,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部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同樣地,BITNET(一種連接世界教育單位的計算機網路)連接到世界教育組織的IBM的大型機上,同時,1981年開始提供郵件服務。Listserv軟體和後來的其他軟體被開發出來用於服務這個網路。網關被開發出來用於BITNET和互聯網的連接,同時提供電子郵件傳遞和郵件討論列表。這些listserv和其他的郵件討論列表形成了互聯網發展中的又一個重要部分。 當e-mail(電子郵件)、FTP(文件下載)和telnet(遠程登錄)的命令都規定為標准化時,學習和使用網路對於非工程技術人員變的非常容易。雖然無論如何也沒有今天這么容易,但對於在大學和特殊領域里確實極大地推廣了互聯網的應用。其它的部門,包括計算機、物理和工程技術部門,也發現了利用互聯網好處的方法,即與世界各地的大學通訊和共享文件和資源。圖書館,也向前走了一步,使他們的檢索目錄面向全世界。 第一個檢索互聯網的成就是在1989年發明出來,是由PeterDeutsch和他的全體成員在Montreal的McFillUniversity創造的,他們為FTP站點建立了一個檔案,後來命名為Archie。這個軟體能周期性地到達所有開放的文件下載站點,列出他們的文件並且建立一個可以檢索的軟體索引。檢索Archie命令是UNIX命令,所以只有利用UNIX知識才能充分利用他的性能。 McFill大學,擁有第一個Archie的大學,發現每天中從美國到加拿大的通訊中有一半的通信量訪問Archie。學校關心的是管理程序能否支持這么大的通訊流量,因此只好關閉外部的訪問。幸運的是當時有很多很多的Archie可以利用。 大約在同一時期,BrewsterKahle,當時是在ThinkingMachines(智能計算機)發明了WAIS(廣域網信息服務),能夠檢索一個資料庫下所有文件和允許文件檢索。根據復雜程度和性能情況不同有很多版本,但最簡單的可以讓網上的任何人可以利用。在它的高峰期,智能計算機公司維護著在全世界范圍內能被WAIS檢索的超過600個資料庫的線索。包括所有的在新聞組里的常見問題文件和所有的正在開發中的用於網路標準的論文文檔等等。和Archie一樣,它的介面並不是很直觀,所以要想很好的利用它也得花費很大的工夫。 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開發出來。當時學校只是想開發一個簡單的菜單系統可以通過區域網訪問學校校園網上的文件和信息。緊跟著大型主機的信徒和支持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擁護者們的爭論開始了。開始時大型主機系統的追隨者占據了上風,但自從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宣稱他們可以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型系統之後,他們不得不承認失敗。客戶-伺服器體系結構的倡導者們很快作了一個先進的示範系統,這個示範系統叫做Gopher。這個Gopher被證明是非常好用的,之後的幾年裡全世界范圍內出現10000多個Gopher。它不需要UNIX和計算機體系結構的知識。在一個Gopher里,你只需要敲入一個數字選擇你想要的菜單選項即可。今天你可以用theUofMinnesotagopher選擇全世界范圍內的所有Gopher系統。 當UniversityofNevada(內華達州立大學)的Reno創造了VERONICA(通過Gopher使用的一種自動檢索服務),Gopher的可用性大大加強了。它被稱為VeryEasyRodent-的首字母簡稱。遍布世界的gopher象網一樣搜集網路連接和索引。它如此的受歡迎,以致很難連接上他們,但盡管如此,為了減輕負荷大量的VERONICA被開發出來。類似的單用戶的索引軟體也被開發出來,稱做JUGHEAD(). Archie的發明人PeterDeutsch,一直堅持Archie是Archier的簡稱。當VERONICA和JUGHEAD出現的時候,表示出非常的厭惡。 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orldWide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連接。盡管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圖形瀏覽器Mosaic的出現極大的促進了這個協議的發展,這個瀏覽器是由MarcAndressen和他的小組在NCSA(國際超級計算機應用中心)開發出來的。今天,Andressen是Netscape公司的首腦人物,Netscape公司開發出今為止最為成功的圖形瀏覽器和伺服器,這一成就是微軟公司始終難以超越的。 由於最開始互聯網是由政府部門投資建設的,所以它最初只是限於研究部門、學校和政府部門使用。除了以直接服務於研究部門和學校的商業應用之外,其它的商業行為是不允許的。90年代初,當獨立的商業網路開始發展起來,這種局面才被打破。這使得從一個商業站點發送信息到另一個商業站點而不經過政府資助的網路中樞成為可能。 Dephi是最早的為他們的客戶提供在線網路服務的國際商業公司。1992年7月開始電子郵件服務,1992年11月開展了全方位的網路服務。在1995年5月,當NFS(國際科學基金會)失去了互聯網中樞的地位,所有關於商業站點的局限性的謠傳都不復存在了,並且所有的信息傳播都依賴商業網路。AOL(美國在線)、Prodigy和CompuServe(美國在線服務機構)也開始了網上服務。在這段時間里由於商業應用的廣泛傳播和教育機構自力更生,這使得NFS成本投資的損失是無法估量的。 今天,NSF已經放棄了資助網路中樞和高等教育組織,一方面開始建立K-12和當地公共圖書館建設,另一方面研究提高網路大量高速的連接。 微軟全面進入瀏覽器、伺服器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市場的轉變已經完成,實現了基於互聯網的商業公司。1998年6月微軟的瀏覽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電腦顯示出BillGates(比爾.蓋次)在迅速成長的互聯網上投資的決心。 過去幾年裡微軟的成功招來了關於他們統治地位的官司。您認為這場爭論是在法庭還是會在市場中結束? 關於未來發展的流行趨勢是提高網路的連接速度。56k的Modem(數據機)和支持它的硬體廠商的迅速發展對於緊接著的發展來說只是走出了一小步。然而新的技術迅速發展,比如多芯Modem,DSL(數字專線)和人造衛星廣播網現在已經在小范圍內實現了,在未來的幾年內就能在大范圍內實現。目前的這些技術問題不僅僅是用戶的連接問題,還有保證數據能從信息源高速可靠傳輸到用戶的問題。相信這些問題在不久的將來就能解決。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壯大的時期,商業走進互聯網的舞台對於尋找經濟規律是不規則的。 免費服務已經把用戶的直接費用取消了。Dephi公司,現在提供免費的主頁、論壇和信息板。在線銷售也迅速的成長,例如書籍、音樂和計算機等等,並且價格比較來說他們的利潤是非常少的,然而公眾對於在線銷售的安全性仍然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