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論述消費者選擇網上購物的心理因素和非心理因素是什麼
1、非心理因素:追求方便
對於惜時如金、工作繁忙的白領來說,在傳統的商品購買,對於一個購買願望的實現過程短則幾分鍾,長則幾小時,需要消耗消費者大量的精力在不同的商場和櫃台中選擇比較,且對於商品的信息往往因面對的不同銷售員而發生不對稱現象,但網上購物彌補了這個缺陷。
2、心理因素:追求價格優勢的消費心理
價格始終是我國消費者最為敏感的因素。網上銷售相比傳統商店而言,其不需要固定的場地費用,也比較少發生因消費者直接接觸商品而導致商品的損壞、遺失等各類原因導致的成本。
網購陷阱
1、低價誘惑
在網站上,如果許多產品以市場價的半價甚至更低的價格出現,這時就要提高警惕性,想想為什麼它會這么便宜,特別是名牌產品,因為知名品牌產品除了二手貨或次品貨,正規渠道進貨的名牌是不可能和市場價相差那麼遠的。
2、高額獎品
有些不法網站、網頁,往往利用巨額獎金或獎品誘惑吸引消費者瀏覽網頁,並購買其產品。
3、虛假廣告
有些網站提供的產品說明誇大甚至虛假宣傳,消費者點擊進入之後,購買到的實物與網上看到的樣品不一致。
4、設置格式條款
買貨容易退貨難,一些網站的購買合同採取格式化條款,對網上售出的商品不承擔「三包」責任、沒有退換貨說明等。
消費者購買了質量不好的產品,想換貨或者維修時,就無計可施了,對此,建議當地設有ITM實體服務店的,消費者網購一定要選擇OVS服務,才能確保有完善的售後服務。而對於當地未設立ITM店的則只能據理力爭。
B. 網路時代消費者心理特徵和行為特徵是怎樣的
消費者市場的基本特徵如下:
1.非盈利性。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獲得某種使用價值,解決自身生活消費的需求,而不是為了盈利去轉手銷售。
2.非專業性。消費者往往缺乏專業的商品知識和市場知識,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容易受商家,廠家宣傳,服務態度和商品質量的影響。
3.層次性。由於消費者收入水平不同,所處社會階級不同,因此消費者的需求會表現出一定的層次性。
4.廣泛性。消費者市場不僅購買者人數眾多而且分布地域廣,從國內到國外,從城市到農村,消費者無處不在。
5.替代性。消費者市場除了少數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數商品都能找到互換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費者市場的商品具有較強的替代性。
6.流行性。消費需求不僅受到消費者的內在因素影響,也會受到時尚,環境,價值觀等外在因素影響。因此消費者市場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C. 網路消費者的動機有哪些
(1)感情動機。人們對某種商品感興趣,一部分來自商品在促銷時能引導消費者可接受的情緒環境。例如,互聯網上提供的網上購買異地送貨服務,通過網上購物所體驗到的一種快樂感與個人的滿足感,就會讓消費者選擇網上購物。
(2)理智動機。網路消費者一般都對電腦比較了解,受教育的程度較高,網上購物時會多輪反復比較各個在線商場的商品,詳細了解所要購買商品的性能、功效、價格等多種因素,最後綜合比較才決定是否購買。
(3)信任動機。網路消費者一般會選擇公眾影響力較好,信任度和聲譽較好的網站和商家的商品。網路消費者根據理智經驗和感情,對認定好的網站和網上商場產生特殊的信任與偏好後,會經常光顧,忠誠消費,還會在網上對自己的交際圈進行宣傳和影響,以擴大網站的宣傳力度,從而對網站的推廣產生很大的作用。
(4)購買動機。網路消費者在購物時,網站界面的個性化設計,網站優秀的聲譽、較高的知名度、簡單便利的交易方式,將更能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從而刺激消費者產生某種需求並產生相應的購買動機。
(5)商品特性及質量對消費者購買決策的影響。網上消費者有著自身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其購買行為和不是所有的商品都適合在網上銷售及進行網上營銷活動。據有關資料顯示:消費者認為網上交易最大的問題是: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及廠商信用得不到保障(佔42.1%),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佔28.1%),價格不夠誘人(佔7.5%),付款不方便(佔7.4%),網上信息不可靠(佔6.7%)等。從這些資料可知,網上商品的特性和網路消費的安全性與服務對消費者進行購買決策時有重大的影響。
(6)商品價格的影響。互聯網上信息的豐富性和開放性,使消費者更容易比較商品的價格。對於同一種商品,消費者更傾向於價格便宜的。由於網上銷售沒有傳統營銷的成本高,所以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亞馬遜的大額折扣、免費送貨和低廉的商品價格是吸引廣大消費者的重要因素,這也證明了低價對消費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例如,針對消費者的這種心理的「特價熱賣」欄目。消費者只要進入該專欄,就可以輕松獲得各個熱銷產品的信息以及價格,進而通過鏈接快速進入消費者認為適合的網站,完成購物活動。這種網上購物滿足了消費者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
D. 消費者的心理特徵
消費者市場的基本特徵如下:
1.非盈利性。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獲得某種使用價值,解決自身的生活消費需求,而不是為了盈利去轉手銷售。
2.非專業性。消費者往往缺乏專業的商品知識和市場知識,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容易受到商家,廠家宣傳,服務態度和商品質量的影響。
3.層次性。由於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不同,所處社會階級不同,因此消費者的需求會表現出一定的層次性。
4.廣泛性。消費者市場不僅購買者人數眾多而且分布地域廣,從國內到國外,從城市到農村,消費者無處不在。
5.替代性。消費者市場除了少數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數商品都能找到互換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費者市場的商品具有較強替代性。
6.流行性。消費需求不僅受到消費者的內在因素影響,也會受到時尚,環境,價值觀等外在因素影響。時代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也不同。因此消費者市場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E. 網路消費者的心理特徵
1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2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3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4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F. 網路消費者的心理動機是指什麼啊
(1)理智動機。這是的購買動機是建立在人們對於在線商場推銷的商品的客觀認識基礎上的。
(2)感情動機。低級形態的感情購買動機,它是由於 喜歡、滿意、快樂、好奇而引起的,具有沖動性、不穩定性的特點;高級形態的感情購買動機,它是由於人們的道德感、美感、群體感所起的,具有較大的穩定性、深刻性的特點。
(3)惠顧動機。基於理智經驗和感情之上的,對特定的網站、圖標廣告、商品產生特殊的信任與偏好而重復地、習慣性地前往訪問並購買的一種動機。
G. 網路營銷消費者的群體特徵有哪些
消費者市場群體的基本特徵如下:
1.非盈利性。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獲得某種使用價值,解決自身的生活消費需求,而不是為了盈利去轉手銷售。
2.非專業性。消費者往往缺乏專業的商品知識和市場知識。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容易受到商家,廠家宣傳,服務態度和商品質量的影響。
3.層次性。由於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不同,所處社會階級不同,因此消費者的需求會表現出一定的層次性。
4.廣泛性。消費者市場不僅購買者人數眾多而且分布地域廣,從國內到國外,從城市到農村。消費者無處不在。
5.替代性。消費者市場除了少數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數商品都能找到互換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費者市場的商品具有較強的替代性。
6.流行性。消費需求不僅受到消費者的內在因素影響,也會受到時尚,環境,價值觀等外在因素影響。時代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也隨之不同。因此消費者市場的商品具有一定流行性。
H. 數字時代下消費者心理與行為透視
網上消費心理活動的三個階段
在數字時代下,商家才開始真正做到以消費者需求為主導,消費者網上購物將擁有比過去更大的選擇權力與自由,特別是能根據自己的特點和需求在全球范圍內找尋滿足他們的商品,不受地域限制。正因為如此,在21世紀各類營銷中網路購物發展最快也是最有前景的領域。但要真正做到數字時代下的個性化營銷,還需要深入認識消費者購買心理與行為。
數字時代下營銷特別注重消費者在購物前的心理活動。它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需求確定、購前學習和備選評價。可以將其理解為三種主要信息活動,
一是瀏覽:即需求的確定。它是非正式性的和非目的性的信息認知,有關信息可能成為購買動機的誘因。這時候,消費者瀏覽的目標網站大多是自己經常登錄的網站,當然他們也可能是漫遊式的在網上游盪,一旦發現有自己的興趣點便會收藏或訂閱。
二是搜索:即購前學習。消費者通過搜索引擎尋找和收集特定的品牌和商品信息,從搜索結果中訪問眾多不同的信息源,其有效性依賴於關鍵詞以及其他搜索路標。搜索中收集到的信息有助於消費者發現某一品牌、某一商品的更多新信息。
三是比較:即備選評價。它是在大信息量的信息集里對特定信息進行判斷,從而達到品牌比較和商品比較的目的。實際上比較已屬於信息處理的過程,其目的性較強。現在有很多電子商務的平台網站和部分門戶網站已經開始提供商品和品牌比較的功能,而這種實現比較的個性化需求恰恰是傳統信息媒體難以做到的。
網上消費心理與行為的三大趨勢
消費者自我價值認識日漸提高,購買決策的自主性更強
在消費心理方面,網購的消費者變得更有主見、更易懷疑,不再全盤相信品牌向他們灌輸的信息內容。大多數消費者表示網路上第三方發表的評價比品牌廠商自己發布的信息更加真實可靠,同樣,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為自己的需求與感受和別人有很大不同,在選擇品牌與產品時,會更有主見。另外,網購消費者們更加註重對信息「真實性」的把控,而不再唯聽廠商自我宣傳,消費者會經常查看與關注那些由真實用戶發表與分享的產品使用體驗與回饋,據此全面了解從不同管道得到的各種品牌/產品信息。這樣獲得的信息,消費者認為會更加真實和可靠。
消費者購買的自主決策意願更加強烈
在數字時代,消費者有自己的思想,他們願意表達自己的觀點,明白企業的營銷策略會干擾他們的消費決策,甚至有時會發起一場「對抗營銷」的討伐。在消費行為方面,消費者會花些時間與心思去琢磨品牌廠商通過各種廣告到底想要傳達什麼樣的信息,消費者會在看電視或上網的時候盡量避開廣告等。
今天的消費者已經被各種工具「武裝」起來,現在科技就在消費者兜里或包里,令他們可以與大量的信息實時相連,廠商、零售商們相對於消費者的競爭優勢正在大幅削弱。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表示非常樂於使用科技產品/服務(如計算機、手機、互聯網等)來獲取信息,幫助自己做出「聰明」的購買決策,並認為如果沒有盡力對品牌/產品進行充分的了解與比較就做出購買決定,通常會有一定的風險。
消費者自我表達慾望更強,注重實時聯系與信息分享
消費者生成海量、自發、不受限、非結構化的評論與信息,通過這種行為與方式,消費者不再是單獨的個體,他們現在相互聯系,擁有群體的力量與權利。大多數消費者表示,如果其他人對我所分享的經歷與體驗予以關注或有所受益,我會有一種成就感,並願意更多分享,與那些有共同興趣或話題的人建立聯系,傾聽他們的經驗與建議,並積極分享自己的看法與感受。這也意味著企業/品牌不得不改變與消費者溝通、對話的方式,找出與這些「極富經驗」的消費者進行有效互動的新方式。無論是營銷者還是市場研究者都要力圖利用他們的知識,而不是試圖漠視或迴避,要吸引消費者,與他們進行長期、開放的對話與協作,充分利用消費者分享交流的興趣以及參與的積極性。
網上消費行為的四大特徵
消費者的主動性。傳統銷售是生產者-中間商-消費者的商品流轉,信息反饋是消費者-中間商-生產者的間接傳遞,消費者所選擇的產品和服務是生產者已經設計製造出來後再通過各種渠道環節最終到達消費者手中。在這種模式下,消費者是產品的被動接受者,他們對於產品的意見主要是通過中間商傳達到生產廠家那裡,而經過這種傳遞以後,信息的滯後、丟失和失真,使得這種反饋對於生產者的作用明顯減弱。在網上購物過程中,消費者可以直接繞開商業流通各環節而與生產者直接溝通。互聯網使得產品銷售模式變為生產者-消費者,減少了中間環節,同時又由於網路傳播的交互性和即時性,消費者一旦對產品有不同意見,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直接反饋到生產者那裡,從而讓生產者可以直接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對產品進行改造,調整營銷策略。通過這種方式,消費者就能對生產者的行為進行干預,影響生產者的設計、生產和決策,在購物過程中將會變得越來越主動。
消費者購買方式個性化。消費者在購物消費的同時也在追求較高層次的心理需求滿足,更加重視商品的象徵意義,更加註重通過消費來獲取個性和精神的愉悅、舒適及優越感。這種消費個性趨勢的出現,標志著感性與理性結合的信息時代新消費主義的到來。數字時代下的新消費主義者所注重的不僅是消費的數量和質量,而且更注重消費與自身形象和個性關系的密切程度,他們購買的往往是由理性判斷和心理認同的個性化商品,乃至要求完全個性化的定製服務。
消費方式便捷化。消費者不用離開他們的辦公室或住所就可以找到有關公司、產品、價格、競爭者等方面的可比信息;他們不必排隊等候,而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24小時訂購產品;甚至懶得到銀行取現,而讓商家順便在支付寶劃取相應金額後把現金支付憑證連同其所購貨物帶給他,當然前提是要快、便捷。
互動性空前提高。隨著QQ、MSN等交互平台的崛起以及交互技術的迅猛發展,網上消費的互動性已經大大增強。網上購物的互動性,一方面讓供應商更加充分地了解以及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同時也讓品牌和商品信息傳播有了更多樣化的途徑。
網上消費的四大心理障礙
盡管數字時代下消費者購物具有很多新的特點與優勢,但是這種消費模式不可避免地也會讓消費者產生一些心理上的障礙。具體表現為:
商家信譽問題。商家信譽是網上購物最突出的問題。商家提供的商品信息、商品質量保證、商品售後服務是否和傳統商場一樣,購買商品後是否能夠如期拿到商品,以及商家無法兌現維修和退換貨等承諾時如何追究等都是消費者所擔憂的問題。
網路資金安全問題。在網上購物中,消費者對網路安全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的擔憂,諸如用戶的個人信息隱私、交易過程中銀行賬戶密碼、轉賬過程中資金的安全等問題是妨礙網購發展的重要原因。近來出現越來越多以仿冒網站進行詐騙的網路犯罪新形式,這無疑給網上購物蒙上了另一層陰影。
配送責任與配送周期問題。傳統購物一般都是現貨交易,在選好商品並付錢後即可以直接拿走所購之物,而網上購物就需要一個訂貨後或長或短的等待送貨過程。現在雖然有越來越多的物流和快遞公司加入競爭,為網上購物的送貨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但即使同城配送,最快的也需要一個小時,最長的則需要一兩天,跨省配送則時間和成本都相應增加。配送成本和配送周期的增加無疑會削弱網上購物成本節約的優勢。
網上購物的體驗問題。網上購物可以解決消費者對商品的視覺和聽覺的判斷,甚至由於影像的功能還能比現場購買更好地了解商品的內部結構和成分,可以產生消費者教育的信息統一性,但其缺乏了觸覺、嗅覺和味覺的體驗,那麼就會對某些側重於該方面嘗試的商品產生較大的消費者心理與行為障礙,譬如化妝品和食品,就必須解決好觸覺、嗅覺和味覺的體驗問題,網上銷售才能有長足突破。
I. 互聯網時代的消費特徵是什麼樣的
(1)消費者選擇的自主權。有人稱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堅持己見積極為自己的主張辯護的時代」。消費者不習慣被動接受,而習慣於主動選擇。這種選擇權的張揚源於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時代天生的探奇心理使消費者善於和樂於主動選擇信息並且進行雙向溝通。因此,消費者變得早熟,在個性上就表現出選擇商品的自主權。所以,傳統的營銷宣傳策略未必對這一代人奏效,如何在網上獲取網民的注意力對於互聯網時代的營銷者而言是巨大的挑戰。
(2)消費者選擇的個性化。互聯網時代自主獨立的個性,要求企業能生產出定製化的產品,消費者會把自己對產品外形、顏色、尺寸、材料、性能等多方面的要求直接傳遞給生產者,而不願再接受商店內有限范圍的選擇。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將親自參與生產設計,所以又有人將互聯網時代的消費者稱為「產銷者」。同時,消費者要求有多樣化商品的選擇范圍。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會產生經常性的變動。
(3)選擇的多樣化。互聯網時代強烈的求新、求異思維將可能終結品牌忠誠度的年代。互聯網時代追求品牌但又往往不會死守一個品牌。消費者始終對現實世界中的新興事物抱有極大的興趣,渴望更換品牌體驗不同的感受。而且,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商品的極大豐富,這種改變又是非常容易的。
(4)選擇的效用性。互聯網時代是非常現實的一代。消費者崇尚高科技的產品,但沒有以往時代面對高科技所產生的畏懼感。消費者不會被高技術的時髦外表所眩惑,消費者更加註重產品所提供的價值及利益。這種價值和利益必須是實在和顯著的,否則便難以在互聯網時代立足。
(5)選擇的互動性。互聯網時代在選擇商品時,喜歡互動式的選擇方式。
消費者希望能夠提供互動的環境,讓自己能充分地發表見解,希望自己對商品的意見能夠得到回饋,要求得到及時滿足。互聯網時代將會拒絕在信息溝通不充分、信息的不對稱性比較強的環境中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