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急急!求蘋果公司的行業特徵-->
蘋果股份有限公司
Apple, Inc.
公司類型 公開 (NASDAQ: AAPL)
成立時間 加利福尼亞(1976年4月1日)
總部地點 加利福尼亞的庫比提諾
重要人物 斯蒂夫·喬布斯(CEO)
Timothy D. Cook(COO)
Peter Oppenheimer(CFO)
Philip W. Schiller(SVP Marketing)
Jonathan Ive(VP Instrial Design)
口號 Switch
產業 電腦硬體
電腦軟體
行動電話
產品
Mac OS X
iMac
PowerMac
PowerBook
MacBook
MacBook Pro
iBook
iPod
iPhone
Apple Cinema Display
Mac mini
Xserve
AirPort
QuickTime
iLife
iWork
營業額 .79億美元( $-22314億
與2004年財政年度相比)
員工數 14,800(2005年)
網站 www.apple.com
蘋果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蘋果公司,英文名Apple, Inc.(NASDAQ: AAPL) (LSE:ACP),原稱蘋果電腦(Apple Computer),在2007年1月9日於舊金山的 Macworld Expo 上宣布改名。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庫比提諾,核心業務是電子科技產品,目前全球電腦市場佔有率為3.8%。蘋果的Apple II於1970年代助長了個人電腦革命,其後的Macintosh接力於1980年代持續發展。最知名的產品是其出品的Apple II、Macintosh電腦、iPod數位音樂播放器和iTunes音樂商店,它在高科技企業中以創新而聞名。
[編輯本段]1、歷史
1.1簡史
蘋果在1976年之前使用的標志
早期的蘋果電腦,Apple IIc1976年,由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和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簡稱沃茲)創立。在當年開發並銷售Apple I電腦。
1977年發售最早的個人電腦Apple II。
1984年推出革命性的Macintosh電腦。
2001年推出iPod數位音樂隨身聽。
2003年推出最早的64位元個人電腦Apple PowerMac G5。
2005年斯蒂夫·喬布斯宣布下一年度將採用英特爾處理器。
1.2成立前
在他們一起創立蘋果電腦前,沃茲已經是一個電子學駭客,自1975年,他在HP上班和幫斯蒂夫·喬布斯設計Atari電子游戲。當時沃茲向由Alex Kamradt開設的分時電腦系統服務公司Call Computer租用小型電腦使用。當時的電腦只能夠以紙張印字輸出,而由德州儀器推出的Silent 700是當時最尖端的熱升華印字機型號。沃茲曾看到《大眾電子學》雜志 (Popular Electronics) 介紹如何自製電腦終端機,使用現成的零件,Woz設計了一部能夠和電腦溝通的電傳印字機。該部只能印出大階英文字元的印字機能印出每版24行,每行40個字,而且能夠接駁到Call Computer旗下的小型電腦使用。Call Computer 的老闆Alex Kamradt代理了這個設計,並售出少數目的機器。 從1975年起沃茲開始出席家釀計算機俱樂部(Homebrew Computer Club)的活動,當時新型的微型電腦如Altair 8800和IMSAI觸發Woz將微處理內建於其電傳印字機之內,成為一部完整的電腦。
當時在市面上能弄到的微機處理器只有179美元的英特爾(Intel)8080和170美元的摩托羅拉(Motorola)6800。沃茲軟喜歡6800,但兩者都超出他的預算范圍。所以他只能透過觀察和學習,在紙上設計電腦,並等待著能買得起處理器的那天。 1976年,當MOS Technology發表只需25美元的著名處理器6502時,沃茲為這顆處理器編寫了一個BASIC程式語言版本,再設計一部可運行這種BASIC程式語言的電腦。由於6502的設計者和6800是相同的(因為MOS Technology是由Motorola的前雇員成立的),故此Woz早前在紙上設計,建基於6800的電腦,只需作出輕微修改就可以使用6502作為微處理器。
沃茲完成機器後,把它帶到「家釀電腦俱樂部」的聚會,並向電子同行們展示它的系統。在那裡,他遇到了老朋友斯蒂夫·喬布斯。喬布斯意識到這些細小的業余機器的商業潛力。
1990年的蘋果電腦,Macintosh Classic
1.3蘋果的由來
喬布斯和沃茲兩人決定成立公司,他們想了好幾名字,喬布斯有次旅行回來後向沃茲建議把公司命名為蘋果電腦。從蘋果的第一個標志可以看出,這個蘋果就是近400年前落在牛頓頭頂上的那一個。
1.4早期
1971年,16歲的斯蒂夫·喬布斯和21歲的斯蒂夫·沃茲尼亞克(兩個斯蒂夫)經朋友介紹而結識。1976年,喬布斯成功說服沃茲裝配機器之餘更拿去推銷,他們另一位朋友,羅·韋恩(Ron Wayne)也加入,三人在1976年4月1日組成了蘋果電腦公司。
同年5月,喬布斯與一間本地電腦商店The Byte Shop洽商,負責人表示如果這部電腦完全裝配好才會感興趣。店主保羅·泰瑞爾(Paul Terrell)考慮得更長遠,他想訂購50部,並在交貨時支付每部0。取了這份訂單後,為了籌備資金,出售自己各種值錢的東西籌款(像計算機和一台大眾麵包車)。喬布斯到大型電子零件分銷商Cramer Electronics訂購零件,店鋪的信用部經理問喬布斯如何結帳,他說:「我有一份Byte Shop向我訂50部電腦的訂單,付款條件是貨到付款,如果你給我30天付款期,我可以在付款期限內把電腦裝配好,送貨給泰瑞爾後再付清帳款。」那名經理致電當時正在太平洋樹林市出席IEEE電腦討論會的泰瑞爾查詢,驚訝於喬布斯的堅韌,泰瑞爾向經理確實訂單說如果喬布斯送貨給他的話,喬布斯肯定有足夠的錢付款。他們三人與兩名朋友借用喬布斯家人的車房日夜不分地裝配和進行馬拉松式的測試,終於在期限前送貨給泰瑞爾,泰瑞爾也如當初承諾付錢給喬布斯,使他付清零件的帳單,而且賺了一筆可觀的羸利用來慶祝和留作本錢。
這部後來被命名Apple I的電腦有幾個顯著的特點。當時大多數的電腦沒有顯示器,Apple I卻以電視作為顯示器。對比起後來的顯示器,Apple I的顯示功能只能緩慢地每秒顯示60字。此外,主機的ROM包括了引導(Bootstrap) 代碼,這使它更容易啟動。最後,因為保羅·泰瑞爾的堅持下,沃茲也設計了一個用於裝載和儲存程序的卡式磁帶介面,以1200位/秒的高速運行。盡管 Apple I的設計相當簡單,但它仍然是一件傑作,而且比其他同級的主機需用的零件少,使沃茲贏得了設計大師的名譽。最終Apple I一共生產了200部。
此役後,沃茲已成功設計出比Apple I 更先進的Apple II。喬布斯想將公司擴充並向銀行貸款,但韋恩因為四年前冒險投資失敗導致的心理陰影而退出了。當時的蘋果電腦缺乏資金來源。喬布斯最後遇到麥克·馬庫拉 ("Mike" Markkula),麥克·馬庫拉注資9.2萬美元並和喬布斯聯合簽署了25萬美元的銀行貸款,1977年1月,蘋果電腦公司正式注冊成為『蘋果電腦有限公司』。擁有資金和新設計方案在手,同年4月,Apple II 在首屆的西岸電腦展覽會(West Coast Computer Fair)首次面世。
Apple II與Apple I最大分別包括重新設計的電視界面,把顯示整合到記憶體中,這不止有助於顯示簡單的文字,還包括圖像,甚至有彩色顯示。而且有一個改良的外殼和鍵盤。Apple II在電腦界被廣泛譽為締造家庭電腦市場的產品,到了1980年代已售出數以百萬部計。Apple II家族產生了大量不同的型號,包括Apple IIe和IIgs,這兩款電腦直到1990年代末仍能在許多學校找到。
當蘋果在1980年上市的時候,他們吸引的資金比1956年福特上市以後任何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IPO)都要多,而且比任何歷史上的公司創造了更多的百萬富翁。在五年之內該公司就進入了世界公司五百強,是當時的最快記錄。
1.5Apple III與Lisa
在80年代,蘋果在個人電腦業務遇到新興的競爭對手。他們之中份量最重的是電腦業的「頭號人物」——IBM。IBM的IBM-PC型電腦,裝有Intel的新型處理器:Intel 8088,並且運行微軟的操作系統MS-DOS(IBM方面的叫法是PC-DOS)。該電腦一經問世即成為大熱門商品(銷售量:1981年2萬5千台;1982年19萬台;1983年70萬台)。 正當小型企業還在使用Apple II時,蘋果感到它需要一個更新、更先進的型號以參與企業用電腦市場。Apple III的設計師被迫遵循喬布斯的極高和有時不切實際的要求,據說喬布斯覺得散熱扇「不雅緻」因而被省略了,結果導致電腦容易過熱,這迫使最早期的型號被回收。另外,Apple III售價高昂,雖然1983年推出了改善後的升級型,並隨之進行了降價促銷,但基本上仍是無法挽回Apple III在市場中的劣勢,這主要是因為1981年IBM推出的IBM PC及其兼容機席捲了個人電腦市場。Apple III總共只製造了90,000台。
與此同時,蘋果內部的各工作組正在日以繼夜地設計二款完全不同的新款個人電腦。使用了許多先進的技術,例如:圖形用戶界面、滑鼠、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網路功能。這些人,包括了傑夫·拉斯金和比爾·阿特金森,鼓動喬布斯把公司的焦點放在電腦功能上。1979年12月他們帶喬布斯前往Xerox的 PARC研究所,在參觀了他們的概念機Alto之後,喬布斯決定未來將在圖形集中、圖標友善的電腦上,將這種思想貫徹在蘋果的兩個下一代電腦項目:Lisa和Macintosh上。蘋果以允許Xerox向自己投資作為條件(一百萬美元的預售初次發行股票,約值18,000,000美元),換取蘋果的工程師進入PARC研究所工作3天的權利。而許多PARC的研究員如拉里·泰斯勒在同事們的反對聲中加入蘋果電腦工作。而傑夫·拉斯金則因與設計組意見不和而退出了蘋果公司(拉斯金設想的Mac是橫長型的機體,而且不帶滑鼠)。
Lisa是一款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腦,可以說沒有Lisa就沒有Macintosh(在Mac的開發早期,很多系統軟體都是在Lisa上設計的)。她具有16位CPU,滑鼠,硬碟,以及支持圖形用戶界面和多任務的操作系統。並且隨機捆綁了7個商用軟體。
Lisa在1983年1月以9,995美元的身價初次露面。蘋果再次推出了一款超越它所處時代的產品,但過於昂貴的價格(10,000美元)和缺少軟體開發商的支持,使蘋果再次失去獲得企業市場份額的機會。Lisa在1986年被終止,余貨被埋在猶他州的垃圾堆填區。
據說,Lisa是以喬布斯的女兒的名字來命名的。對此,蘋果並未發表任何言論。
1.6Macintosh 的推出
Lisa計劃從喬布斯控制的發展計劃中途被取消。喬布斯立刻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在Macintosh計劃上,最初把它預想為一種「廉價Lisa」。Apple Macintosh在1984年以一個著名的超級杯廣告(基於喬治·奧韋爾的小說《1984》)開始投放市場,其中更宣布「在1月24日,蘋果電腦將推出Macintosh。你將會見到為什麼1984將不會像『1984』。」。這明顯暗示了新的Mac和其「容易使用」的GUI將電腦和信息從公司和技術統治論者那裡解放出來。蘋果也大量生產由蘋果雇員與之後的蘋果人蓋伊·川崎首創的蘋果福音傳道的思想。
Macintosh延續了蘋果的成功,但不能達到它最輝煌時的水平。在一次比爾·蓋茨(現任微軟總裁)參觀蘋果位於庫珀蒂諾的總部時,喬布斯展示了Mac GUI的原型。在之後的1985年,微軟發布了Microsoft Windows,它讓IBM PC擁有了GUI。因為這一點,許多公司也開始製造IBM PC兼容機,廉價的PC復製品。不能容忍其他公司復制Mac的蘋果向微軟提出訴訟,微軟則以中止他們所提供的Macintosh用的商用軟體Microsoft Excel的開發相威脅,訴訟持續了4年結果不了了之,有人說這是因為當時IBM也在開發仿Mac的圖形界面TopView,如果把判決微軟侵權就意味著日後蘋果也能把IBM拉下馬。盡管首個版本的Windows在技術層面上不如Mac,但它加上一部PC復制機的價格則比Mac便宜許多,而且不久以後在Windows上也同樣出現了很多的軟體。
1.7近年
iBook G4在1989年推出銷量欠理想的手提電腦Macintosh Portable後,一台更受歡迎的手提電腦PowerBook在90年代初推出市面。這是首次與Sony聯合設計,並為現今流行的手提電腦設立了現代的外形標准。它通過後部的鉸鏈支撐屏幕,打開後平台的後半部分放置鍵盤,前方則是軌跡球(以後改為觸摸板)。這款來自蘋果的產品還包括了操作系統(如ProDOS、Mac OS和A/UX)、網路產品(如AppleTalk)和多媒體程序(QuickTime)。在1994年,蘋果更新了它的Macintosh產品線,推出了Power Mac系列。它基於IBM、摩托羅拉和蘋果三家共同開發的PowerPC系列處理器。這款處理器使用RISC(精簡指令集運算)結構,它超過了之前Mac所使用的Motorola 680x0系列,而且有本質的不同。蘋果的系統軟體經過調整,能讓大部分為舊處理器編寫的程序在PowerPC系列上以模擬模式運行。
在經過80年代與新的首席執行長約翰·斯卡利的權力斗爭之後,喬布斯辭去蘋果的職務,並創建NeXT Computer公司。此後,蘋果為了盡力挽救公司,買下整間NeXT和它基於UNIX的系統NeXTStep,此舉把喬布斯帶回了蘋果的管理層。作為新的首席執行長,他做的第一個動作就是促成iMac的發展,這同時挽救了公司免於破產,並使他們有時間開發新的操作系統。
在2001年,蘋果推出了Mac OS X,一個基於喬布斯的NeXTStep的操作系統。它最終整合了UNIX的穩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和Macintosh界面的易用性,並同時以專業人士和和消費者為目標市場。OS X的軟體包括了模擬舊系統軟體的方法,使它能執行在OS X以前編寫的軟體。通過蘋果的Carbon庫,在OS X前開發的軟體相對容易地配合和利用OS X的特色。
在2002年的剛開始,蘋果初次展示了新款的iMac G4。它由一個半球形的底座和一個用可轉動的脖子支撐的數字化平板顯示器組成。此產品在2004年的夏天停止生產,在2004年8月31日展示基於G5處理器的型號,並在9月中旬推出市場。此型號省掉了底座,把CPU和整台電腦的硬體藏在平板顯示器的後面,只由流線型的鋁腳支撐。新款的iMac稱為iMac G5,是世界上最薄的台式電腦,大約5.1厘米厚(約等於2英寸)。
較近期的產品包括使用無線區域網科技連接不同品牌的電腦的蘋果AirPort,也包括iBook和G4電腦。
蘋果電腦諸如PowerBook和更新的iBook和iMac,經常成為電影和電視劇集中的道具。通常英雄或好人使用蘋果電腦,而惡棍或壞人則使用PC兼容機。曾經,蘋果使用電影《碟中諜》和《ID4星際終結者》中展現PowerBook功能的片段作為廣告競爭的手段。
除了電腦產品,蘋果也製造消費者設備。在1990年代,蘋果發表了Newton,創造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 一詞,為最早的PDA。它雖然銷量欠理想,但成為如Palm Pilot和PocketPC等產品的先驅者。整個1990年代,微軟開始比蘋果獲得更多新電腦用戶。蘋果的市場佔有率十年內從20%滑落到5%。公司在財政上努力掙扎,到1997年8月6日,微軟使用1.5億美元購買蘋果公司非投票股票以換取蘋果放棄控告微軟侵犯版權的官司和以後每一部Macintosh 上內置Internet Explorer。(微軟在後來已全部售出了所持有的蘋果股票。)或許更意味深長的,微軟同時宣布了繼續支持它在Mac版本上的office系列,並很快成立了Macintosh軟體部門。這個扭轉了微軟之前Mac版軟體較PC版落後的情況,這也讓它獲得數個大獎。 2000年代初推出的iPod數碼音樂播放器大獲成功,配合其獨家的iTunes網路付費音樂下載系統,一舉擊敗索尼公司的Walkman系列成為全球佔有率第一的攜帶型音樂播放器,隨後推出的數個iPod系列產品更加鞏固了蘋果在商業數字音樂市場不可動搖的地位。
2001年5月,蘋果宣布開設蘋果零售店。商店兩個主要目的:1、抑止蘋果的市場佔有率下滑趨勢;2、改善代銷商欠佳的行銷策略。最初,蘋果零售店只在美國開店。2003年底位於東京銀座店開幕,這也是蘋果在美國以外開了首家蘋果零售店。銀座店之後,2004年8月開幕的大阪店,名古屋店和歐洲首家的英國倫敦的店亦相繼開幕。2006年5月蘋果在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開設24小時營業,具近10米玻璃立方入口的旗艦店。
而在2005年6月6日的WWDC大會上,CEO喬布斯宣布從2006年起Mac的產品將開始使用Intel所製造的CPU(Intel Core)。2006年4月5日,蘋果電腦推出允許採用英特爾微處理器的Mac電腦運行微軟Windows XP的軟體Boot Camp。它簡化了在Mac上安裝Windows的任務,有一步一步的指導,用戶還能夠在重啟機器時選擇是採用Mac OS X還是Windows。[1]
2006年8月29日,蘋果電腦公司發布聲明,Google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已加入蘋果公司董事會。[2]
2007年1月9日,蘋果電腦公司正式推出iPhone手機,並正式更名為蘋果公司。[3]
[編輯本段]2、蘋果電腦作為一家企業
2.1蘋果電腦歷任行政總裁
1977年 - 1981年:Michael Scott
1981年 - 1983年:Mike Markkula
1983年 - 1993年:John Sculley
1993年 - 1996年:Michael Spindler
1996年 - 1997年:Gil Amelio
1997年 - 現在:斯蒂夫·喬布斯
[編輯本段]3、主要硬體產品
蘋果電腦主要的硬體產品有
iPod, iPod nano, ipod shuffle, iPod Hi-Fi (個人數位影音隨身聽)
PowerBook, iBook, MacBook, MacBook Pro,MacBook Air (筆記型電腦)
PowerMac, eMac, Mac Pro, iMac (個人電腦)
Mac mini (小型電腦)
20", 23" & 30" Apple Cinema Display
Xserve, Xserve RAID (Server)
iSight (Webcam)
AirPort Extreme (54Mbps 802.11g base station)
iPhone(行動電話)
蘋果電腦已在2006年全面採用Intel CPU。未來可以期望Apple硬體產品邁向低價格時代。
3.1電腦
Apple I
Apple II
Apple III
Lisa
Macintosh
Power Macintosh / Power Mac
Power Mac G3
Power Mac G4
Power Mac G4 Cube
Power Mac G5
iMac
eMac
Mac mini
Xserve / Xserve RAID
PowerBook
iBookG3/G4
MacBook Pro
MacBook
Mac Pro
MacBook Air
3.2個人數位產品
iPod
Newton
iPhone
Apple TV
3.3其它
AirPort
AirPort Extreme
iSight
LaserWriter
Color OneScanner
QuickTake 100/150/200 digital camera
Pippin game station
[編輯本段]4、主要軟體產品
4.1操作系統
Mac OS
Mac OS X
Mac OS X v10.0
Mac OS X v10.1
Mac OS X v10.2 "Jaguar"
Mac OS X v10.3 "Panther"
Mac OS X v10.4 "Tiger"
Mac OS X v10.5 "Leopard"
4.2iLife
iTunes
iPhoto
iMovie
iDVD
GarageBand
iWeb
4.3iWork
Keynote
Pages
4.4其他軟體
Safari
QuickTime
HyperCard:名片簿軟體
.mac 網上服務
5.5專業軟體
Final Cut Studio
Final Cut Pro
Soundtrack Pro
Motion
DVD Studio Pro
Logic Pro
Shake
Aperture
蘋果電腦公司
公司董事會:史蒂夫·喬布斯 | 比爾·坎裴爾 | 傑瑞·約克 | 米拉德·德雷克斯勒 | 艾伯特·戈爾 | 亞瑟·里文森
硬體產品:(列表)· 麥金塔電腦 · eMac · iMac · iPod · Mac mini · MacBook · MacBook Pro · Power Mac · Xserve · Xserve RAID
周邊產品:AirPort Express · AirPort Extreme · iSight
軟體產品:(列表)· AppleWorks · Aperture · Final Cut Studio · iLife · iWork · Logic Pro · Mac OS X · Mac OS X Server · QuickTime
參見:蘋果電腦歷史 · 未繼續發展產品列表
會計年度營業額:$1.393千萬美元(
68% 2005會計年度)· 員工數:14,800(2005年)· 股市代號:AAPL
『貳』 蘋果公司和亞馬遜,誰更厲害
2018年8月3日,蘋果成為美國第一個萬億美元市值的上市公司。不久之後,9月初亞馬遜的市值超過1萬億美元。兩個科技公司過去的幾年持續增長,但增長將會繼續嗎? 蘋果和亞馬遜,兩個科技巨頭誰有更好的增長前景?
蘋果和亞馬遜是彼此不同的兩家公司,蘋果公司是科技公司,也是一個時尚消費品牌。 其電腦手機登硬體往往是很多人的必需品,消費者願意支付貴地多的價格享用蘋果的產品。另一方面,當消費者想要一個更便宜的產品,他們會選擇亞馬遜,而且這里購買更便捷。
自從IPhone首次發售以來,蘋果股價已飆升了1100%,在過去一年上漲了近1/3. 作為網路零售巨頭的亞馬遜處於穩布發展期, 但它的股價快速上升, 在短短16天內其市值從6000億美元飆升到7000億美元。同樣的市值增加,蘋果用了622
『叄』 蘋果市值一夜蒸發1363億美元,美國股市為何突然暴跌
蘋果市值一夜蒸發1363億美元,而對於這則信息的出現,大家也是非常驚慌的。不得不說,蘋果公司確實是賺了不少的錢,很多的網友都非常的喜歡使用蘋果旗下的一些產品。而蘋果公司市值一下子蒸發了這么多錢,可以看出公司確實是遇到了一些問題。美國股市突然出現暴跌的現象,有人分析,可能是因為市場出現了拋售潮,對於通脹的擔憂導致整個市場都遇到了一些問題,同樣也影響到了蘋果公司的一些經濟。
蘋果市值的蒸發跟市場零售商的財報也是有著一定的關系,公布了令人比較失望的財報,市場也出現了拋售潮,而這也是導致市場無法繼續的承壓,所以說造成了一些經濟方面的影響。對於這個問題,相關的人員肯定也是會給予一定的回應。
『肆』 揭曉蘋果手機零售店成功秘密
揭曉蘋果手機零售店成功秘密
近幾年蘋果是做的很好的企業,他的產品很受顧客喜歡,銷售量一直很好,看看蘋果是怎麼成功的。
喬布斯用iPad和iPhone等高科技產品將蘋果公司變成了世界最具價值的科技公司。但蘋果公司成功的一個支柱卻出人意料地低科技:實體零售店連鎖。
看看機密的培訓手冊、一次門店會議的記錄以及對十幾名現任及前任店員進行采訪,就能看出蘋果店的一些秘密。這些秘密包括:嚴格控制員工與顧客互動的方式,對現場技術支持人員的用語進行規范培訓,考慮門店的每個細節,細致到樣機上的預載圖片和音樂。
根據蘋果和Themed Entertainment Association的數據,去年全年華特-迪斯尼公司最大的四個主題公園有6000萬遊客,而一個季度中訪問蘋果326個門店的顧客人數就超過這個數字。據投資銀行統計,蘋果店每平方英尺的年銷售額已經攀升至4,406美元,不包括網上銷售。加上包括iTunes在內的網上銷售,平均每平方英尺銷售額就達到了5,914美元。
據估計,這比珠寶商蒂芙尼公司、奢侈品零售商Coach Inc.和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公司實體店每平方英尺銷售額和網上銷售額高得多,三者的銷售額分別為3,070美元、1,776美元和880美元。
蘋果店擁有寬敞清新的空間和優美的光線,展現出輕松隨意的氛圍。不過蘋果對這些店如何經營卻守口如瓶。據蘋果現任和前任員工說,員工被告知不得討論有關產品的傳言,技術人員不得過早承認普遍的小故障,任何人只要被發現在網上撰寫有關蘋果公司的東西都會被解僱。
蘋果店的幕後人物是52歲的約翰遜。彭尼公司周二證實,約翰遜將於11月成為其新任首席執行長。
蘋果零售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人們對公司產品的需求。零售分析師說,蘋果相對於百思買等競爭對手的許多優勢是技術方面的:蘋果賣的是單一品牌,產品少得多,只有幾百家店,而百思買有4000多家店。
隨著蘋果繼續擴張,有些分析師預計蘋果會面臨始終如一地提供良好客戶服務的更大壓力。部分前員工說,隨著零售網路擴張,同時蘋果招募員工時可從中選擇的狂熱蘋果產品迷人數減少,他們已經看到蘋果零售員工的素質在下降。
蘋果發言人拒絕置評。
不過,蘋果在客戶服務和門店設計的許多方面都被視為先鋒。根據幾位員工的描述以及培訓手冊的內容,銷售專員被傳授了一種非同尋常的銷售哲學:不是為了銷售,而是為顧客解決問題。其中一本培訓手冊說,你的.工作是了解客戶的所有需求,其中有些需求可能是客戶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鑒於此,員工們沒有銷售提成,也沒有銷售配額。
26歲的安普羅斯在弗吉尼亞州阿靈頓的一家蘋果店工作到了2007年。他說,你永遠不是在試圖敲定一筆銷售交易,而是為客戶找到解決方案,找到他們的痛點。
根據《華爾街日報》查看的一份2007年員工培訓手冊,蘋果將其“服務步驟”濃縮成了“APPLE”,每個字母代表一個步驟。這本手冊目前仍在使用。
用個性化的熱情歡迎詞迎接客戶”,“禮貌地詢問以了解客戶的一切需求”,“向客戶提供一個可以今天帶回家的解決方案”,“傾聽並解決任何問題或擔憂”,“以溫和的再見結束,並請客戶再次光臨”。
蘋果對客戶體驗的控制延伸到最微小的細節。蘋果門店的保密培訓手冊指導技術人員具體該向客戶說些什麼富有感情的話:傾聽,將你的反應限制在簡單保證你正在照做。“嗯嗯”,“我理解”,等等。
蘋果員工如果六個月內在交接班時有三次遲到六分鍾以上,就可能被解僱。據前蘋果員工說,盡管沒有銷售配額規定,員工們必須隨產品銷售服務包。視具體門店而定,銷售量不足的員工會接受再培訓,或被安排到其他崗位。
分析人士說,很多零售商努力提供優秀的客戶服務和具有吸引力的店面設計,不過很少有公司像蘋果那樣精心安排每個細節。舉例來講,連鎖百貨商店 Nordstrom Inc.幾乎沒有客服培訓,而是指望銷售人員在工作中學習。行業組織零售設計學會會長戴切斯說,至於店面設計,大部分零售商會選擇一個樣板,然後大批推出;相比之下,蘋果常常變換門店的外觀和氛圍。
在很多零售商運營艱難之際,蘋果在門店上的成功令其表現出眾。2009年零售額下滑2.4%之際,蘋果零售額卻上升了約7%。據零售顧問公司Customer Growth Partners的數據,2009年是幾十年來零售額首次出現下滑。2010年,蘋果不包括在線銷售的零售額飆升70%,至117億美元,佔了收入 (763億美元)的約15%,輕松超過整體零售業4.5%的銷售增幅。
其他零售商一直試圖復制蘋果的一切,從蘋果在內部提供技術支持的做法到店面布局。2002年10月,也就是在蘋果開設了第一家門店的次年,百思買收購了電腦修理服務公司Geek Squad,不過卻沒能重振公司的業務。據Customer Growth Partners估計,百思買的稅前利潤率徘徊在約1%。相比之下,Needham & Co.估計蘋果門店的利潤率為26.9%。
2009 年微軟在亞利桑那州開設第一家專賣店時,很多建築及客服點子來自蘋果,包括硬木地板、寬敞的空間、免費課程和一對一的培訓。盡管微軟很少披露零售業務的細節,分析人士說,微軟利潤率較低,部分是因為微軟基本上是再銷售其他公司生產的電腦,而蘋果則是銷售自己生產的產品。
百思買沒有回復記者的置評請求。微軟拒絕置評。
盡管如今門店是蘋果進攻的武器之一,開設門店的初衷卻是為了防守。1996年喬布斯在被逐11年後重返蘋果時,蘋果處境艱難。蘋果Macintosh電腦在CompUSA等大型零售商那裡幾乎看不到。
當時喬布斯的首要任務就是調整蘋果的零售策略,因為蘋果的品牌已經非常脆弱,大型零售商拒絕備貨Macintosh電腦。據了解當時情況的人士透露,盡管當時蘋果公司還在研發新產品,但喬布斯知道如果顧客無處購買這些產品,那麼就算推出新品也沒有用。
蘋果很快就嘗試在CompUSA等大型零售商店內部建立自己的產品陳列室。上述知情人士說,但喬布斯意識到在零售商場內蘋果公司無法對顧客的切身體驗加以掌控。此時建立自己的零售店成了一個自然的選擇。
『伍』 為啥蘋果降價這么多了
前些年蘋果的產品一直非常的火爆,不僅傳出「賣腎」也要購買蘋果的荒誕信息,提前一晚排隊購機卻依舊無功而返的情況也是有不少,但蘋果這最近一兩年來銷量持續下降,近日還傳來降價的消息,這是為何呢?
蘋果降價原因是什麼
4月1日,包括蘋果官網、蘋果天貓官方旗艦店、蘋果零售店(apple store)同步調整了產品價格,其中蘋果手機iphone的整體降幅達到500元。業內人士分析,蘋果此次調整價格應該與4月1日起落地的新增值稅率有關。從當天起,原先的16%稅率調整為13%。作為一項「普惠性」的政策,數碼產品、化妝品、奢侈品等均成為重要受益者,除了蘋果公司,不少化妝品牌、奢侈品牌也紛紛調低了產品售價,降幅在3%至5%左右。
蘋果降價了多少
(圖片來源網路 侵權聯系刪除)
再看此次蘋果官方降價的具體情況,可以發現蘋果「用價格換銷量」的企圖。其中,推出不到一個月的新品耳機air pods配無線充電盒版本已在降價之列,降價前的價格是1599元,降價之後為1558元。去年秋季發布會推出的iphone xs系列降價幅度更大,整體降價幅度在500元:價格調整前,iphone xs 64gb的售價是8699元,降價之後只要8199元;256gb的價格是10099元,降價之後只要9599元;最大屏幕的iphone xs max為9099元起。可以預見的是,隨著蘋果降價、國產手機發布新品,4月的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陸』 喬布斯提早十年發布蘋果手機
喬布斯與蘋果之迷:從「叛逆小子」到「蘋果神話」
</TBODY>史蒂夫?喬布斯光明網科技配圖
北京時間2011年10月6日(當地時間10月5日),蘋果公司董事會對外發表聲明:我們沉痛宣布,斯蒂夫?喬布斯今天去世。斯蒂夫的才華、激情和精力是無盡創新的來源,豐富和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世界因他無限美好。他對妻子勞倫和家庭付出了極大的愛。我們向他的家人,以及所有被他的傑出天才而觸動的人表達哀悼之情。 隨後,美國各界人士紛紛致辭――
微軟公司主席比爾?蓋茨:很少有人對世界產生像喬布斯那樣的影響,這種影響將是長期的。對於我們這些有幸與喬布斯共事的人來說,這是一種無上的榮幸,我將深刻懷念喬布斯。 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我們失去了一個無與倫比的科技潮流先驅和導演者,他懂得如何創造出令人驚嘆的偉大產品。 新聞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魯珀特?默多克:喬布斯無疑是他所處時代最偉大的首席執行長。
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喬布斯的名字將與愛迪生和愛因斯坦一同被銘記。他們的理念將繼續改變世界,影響數代人。在過去的四十年中,喬布斯一次又一次預見了未來,並把它付諸實踐。他的熱情、信念和才識重新塑造了文明的形態。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喬布斯是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之一,他勇於與眾不同地思考,敢於相信自己能夠改變世界,並自己的才華付諸實施。
此外,還有全世界數以億計的「果粉」和「非果粉」們,在不同的國度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這位「蘋果教父」表達著崇敬、懷念與哀思!
1975,喬布斯和沃茲在車庫工作
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喬布斯?
中國為什麼沒有自己的「蘋果」?
凡事皆有因緣,再韜略的雄辯也抵不過事實的真相。所以,當世人如此感慨和發問的時候,我們不妨遵循著喬布斯的成長足跡,去探尋一下他和「蘋果」之間到底埋藏了多少驚世之迷。
喬布斯與「蘋果」之迷
1955年2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一家醫院里,一位年輕的、未婚女大學畢業生產下了一名男嬰。由於這位年輕的母親無法親自養育男嬰,只得將他送人。但她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大學畢業生收養,所以在男嬰出生的時候,她已經做好了一切准備工作。
一天半夜,舊金山附近的芒廷維尤市,一對夫婦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我們現在這兒有一個不小心生出來的男嬰,你們想要他嗎?」「當然!」這對夫婦高興的回答。但是未婚母親隨後發現,這對夫婦從來沒有上過大學,而男嬰未來的養父甚至沒有讀過高中。於是,她拒絕簽這個收養合同。幾個月過後,這對夫婦再次和男嬰的生母聯繫上,並承諾將來一定要讓男嬰上大學。這時,男嬰的生母才勉強同意讓他們收養。
這對夫婦給男嬰取了一個普通、但叫起來朗朗上口的名字――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1977年,蘋果公司推出Apple II型PC。(木盒內的是Apple I) 「高人」偶遇記
雖然是養子,但養父母視他如親子。學生時代的喬布斯聰明、頑皮,肆無忌憚,常常喜歡別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惡作劇。
當時,喬布斯一家生活在著名的「矽谷」附近,鄰居都是「矽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職員。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很迷戀電子學。在一次惠普公司的聚會中,喬布斯第一次見到了電腦,這讓他對計算機有了朦朧的認識。
十來歲時,喬布斯知道了自己是一個被收養的孩子,「生身父母究竟是誰?他們為什麼會拋棄他?」這個孤單的、相當愛哭的男孩內心充滿迷惑。
喬布斯不喜歡自己所讀的中學,決定不去上學。於是,養父母只好將家搬到洛斯阿爾托斯市,到了那裡,喬布斯覺得自己進了天堂:他隨時都能在各處的箱子翻到一兩只廢棄不用的電子元件,拆開來看個究竟,玩上好幾個小時。
就在這時,喬布斯結識了對他後來成功最重要的人――斯蒂夫?沃茲尼亞克。他比喬布斯大5歲,是遠近聞名的電子學小專家,當時已是科羅拉多州立大學一年級學生,曾因惡搞學校管理部門的計算機而被趕出學校。
當看到沃茲尼亞克設計的計算機時,一直為自己電子學知識自豪的喬布斯清醒了,「在電子學方面沃茲是我遇見的第一個水平比我高的人。」
1983年12月,Macintosh團隊全家福 「叛逆小子」退學記
上個世紀70年代,個人主義的思潮在美國西海岸興起,喬布斯很快就吸收了這種反文化傳統的價值觀。他對個人主義非常嚮往,拒絕受各種規則的約束或者脅迫,沉迷於迷幻般的自由世界,常常和女友一起喝酒、吸食大麻。
到了上大學年齡,喬布斯決定去讀俄州一所崇尚自由思想但收費昂貴的私立大學。他告訴養父母,說那是他唯一想去的大學。夫婦倆再一次滿足了養子的任性要求,窮其所有,把他送進了里德學院。
幾十年後,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一次畢業典禮上回憶了這段往事:
「我在里德學院讀了6個月後就退學了,但是在18個月以後――我真正的做出退學決定之前,我還經常去學校。我為什麼要退學呢?
…… 當時,我很愚蠢的選擇了一個幾乎和你們斯坦福大學一樣貴的學校,我父母還處於藍領階層,他們幾乎把所有積蓄都花在了我的學費上面。6個月後,我已經看不到其中的價值所在。我不知道我真正想要做什麼,也不知道大學能怎樣幫助我找到答案。但是在這里,我幾乎花光了我父母這一輩子的全部積蓄。所以我決定要退學,我覺得這是個正確的決定。
不能否認,我當時確實非常害怕,但是現在回頭看看,那的確是我這一生中最棒的一個決定。在我做出退學決定的那一刻,我終於可以不必去讀那些令我提不起絲毫興趣的課程了。
然後,我可以開始去學那些看起來有點意思的課程。 但是這並不是那麼浪漫。我失去了我的宿舍,所以我只能在朋友房間的地板上面睡覺,我去撿可以換5美分的可樂罐,僅僅為了填飽肚子。星期天的晚上,我需要走七英里的路程,穿過這個城市到Hare Krishna神廟(位於紐約Brooklyn下城),只是為了能吃上好飯――一個星期里唯一的一頓好一點的飯,我喜歡那裡的飯菜。」
退學後的喬布斯依舊住在學校,這時他的興趣已經轉移到東方哲學上。他跑到印度,光著腳、穿著破爛衣服開始精神之旅。回來後,穿著橘黃色的長袍,剃光頭發,越發冷漠,沉默寡言,他內心的那種慾望仍舊沒有得到滿足。
他決定,以一種與從前不同的方式重新開始他的人生。
1984年,《蘋果世界》雜志第一期封面――喬布斯 「蘋果」誕生記
1975年1月,一篇名為《大眾電子學》的文章介紹了一台阿爾泰(Altair)計算機的詳細情況,這標志著人們一直爭論的「個人」計算機誕生了,一些計算機發燒友成立了家庭計算機製造俱樂部。
喬布斯開始考慮他和搭檔沃茲如何在這個新的領域獲得商業利潤。
可當時他的內心處在一種矛盾狀態:既想做百萬富翁,又想做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親生父母依然是個迷團,他還處於精神上的迷茫狀態。他開始吃素,並在附近的一個禪宗中心靜坐冥想,領悟禪宗。
而沃茲已經一頭扎到個人計算機的世界,設計出了電路板。喬布斯知道後很高興,他告訴沃茲,他要把這項技術變成電子企業。但沃茲的家人對他和喬布斯的關繫心存疑慮,沃茲的父親不明白「這個沒做任何事的傢伙憑什麼五五分成」。直到1976年愚人節這一天,沃茲才最終在合作書上簽字。
新公司有一個文雅而生動的名字――蘋果。沃茲賣掉了心愛的惠普65可編程計算機,喬布斯賣了自己的大眾汽車,湊了1000美金作為啟動資金。兩人在新公司占相等的股份,剩下的10%歸答應幫助他們的羅恩?韋恩。
這一年,喬布斯21歲。
蘋果公司的產業模式非常簡單:由沃茲設計電路模型,然後生產出電路板投放市場。3個人都沒有意識到一個宏偉的明天即將到來。
十年之後,這個公司從那兩個車庫中的窮小子發展到了超過4000名雇員、價值超過20億的大公司。
閉門思過中的喬布斯 「被驅逐」記
在蘋果公司成立的第九年,他們發布了一款新產品――Macintosh。但在那一年,喬布斯被炒了魷魚。
他怎麼可能被自己創立的公司炒了魷魚呢?
喬布斯是這樣解釋的:「在蘋果快速成長的時候,我們僱用了一個很有天分的傢伙和我一起管理這個公司,在最初的幾年,公司運轉的很好。但是後來我們對未來的看法發生了分歧,最終我們吵了起來。當爭吵到不可開交的時候,董事會站在了他的那一邊。所以在三十歲的時候, 我被炒了。在這么多人目光下我被炒了。在而立之年,我生命的全部支柱離自己遠去,這真是毀滅性的打擊。」
在最初的幾個月里,喬布斯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他覺得自己令上一代的創業家們很失望,自己把他們交過來的接力棒弄丟了。於是,喬布斯和創辦惠普的David Pack、創辦Intel的Bob Noyce見面,並試圖向他們道歉。
喬布斯開始覺得把事情弄得糟糕透頂了,但是他漸漸發現了曙光:他仍然喜愛自己從事的這些東西。蘋果公司發生的這些事情絲毫的沒有改變這些,一點也沒有!
「我被驅逐了,但是我仍然鍾愛我所做的事情。所以我決定從頭再來。」
「我當時沒有覺察,」喬布斯說,「但是事後證明,從蘋果公司被炒是我這輩子發生的最棒的事情。因為,作為一個成功者的負重感被作為一個創業者的輕松感覺所重新代替,沒有比這更確定的事情了。這讓我覺得如此自由,進入了我生命中最有創造力的一個階段。」
在接下來的五年裡,喬布斯創立了一個名叫NeXT的公司,還有一個叫Pixar的公司,然後和一個後來成為他妻子的優雅女人相識。
Pixar製作了世界上第一個用電腦製作的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在1995年感恩節前一天首映時,僅僅一周內全美票房收入達到2900萬美元,隨後繼續攀升,成為當年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在全球范圍內共創下了3.5億美元的票房,另有1億美元的電影錄像帶租金收入。首映第6日,當日收盤價創下49美元。公司頃刻間從4700萬美元的赤字變為7600萬黑字。
之後的幾年裡,Pixar接連製作了屢創票房新紀錄的幾部動畫電影。到2001年,成為好萊塢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影製作公司,Pixar現在也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電腦製作工作室。
1987年,在參觀NeXT公司在加州弗里蒙特的在建工廠後,喬布斯和NeXT員工乘公交回來。一年後,NeXT公司的第一台計算機問世。
「王者」歸來記
Pixar上市後一年,喬布斯神奇般地回到了蘋果。
1997年的蘋果公司已處於破產的邊緣。過去一年虧損了10億,而且數字還在擴大。在幾任外來者手裡,蘋果公司喪失了所有曾使它如此成功的能力。在矽谷興旺的年代,蘋果股價從1992年的60美元跌落到1996年底的17美元。
此時主政蘋果公司的是吉爾?阿梅里奧,他始終沒能適應蘋果那種異樣的企業模式和管理風格,那正是喬布斯塑造的。為了重振蘋果的信心,他答應喬布斯以3.775億美元現金收購NeXT,並支付150萬股票給喬布斯本人。此外,他還任命兩位蘋果創始人為「特別顧問」。
喬布斯的運氣實在太好了:是吉爾把NeXT這家失敗的公司從被人遺忘的角落裡拯救出來,讓喬布斯重新獲得了財富,也是吉爾幫助他重回蘋果公司。現在,「是時候幹掉這個阻礙道路的人了。」
忠誠法則不適用於喬布斯。他始終對蘋果懷著強烈的情感,從一開始就深信自己是唯一扭轉蘋果局面的人,畢竟這是他――斯蒂夫?喬布斯創建的企業。
1997年夏天,喬布斯正式執掌蘋果公司。他要了1美元年薪,頭銜是「臨時首席執行官」。上任後,他對蘋果公司的股票期權進行重新評估,把員工的工作業績和股票獎金掛鉤;在公司內部重塑平等主義的氛圍。幾周內,他以董事長的身份輕而易舉地趕走了大部分和他意見不合的公司主管。
喬布斯在很大程度上延續著吉爾的改革政策,力度更大、紀律更嚴、管理得更加細致入微。宣傳欄、辦公室和大樓上到處貼著一句簡單的標語「新的思想」。這一切表明蘋果要有一個新的開始了。這句標語大大激發了蘋果公司員工的士氣。
這些年來,蘋果公司都是由局外人交替執掌,他們都不能理解、掌控蘋果公司特有的企業文化。只有一個人有能力掌控這種「特殊企業文化」,他,就是蘋果公司的創始人――斯蒂夫?喬布斯。
喬布斯在會議室 1996年,蘋果公司4.29億美元收購NeXT,喬布斯回歸。不久後,喬布斯擔任臨時CEO。
喬布斯的商業奇跡又回來了。1998年1月舊金山的蘋果世界產品展銷會上,在主題演講快結束時,喬布斯好像忘了什麼,又回到麥克風面前:「噢,我差點忘了告訴你們了,蘋果公司又開始贏利了。」他已經把展銷會變成他精彩的個人秀。
觀眾們心醉了:才幾個月時間,「神奇小子」就讓他們心愛的蘋果又贏利了!
事實上,沒有人能在幾個月里改變一家大公司的困境。
2000年1月的展銷會上,喬布斯站在舞台中心,感謝自己重回蘋果後員工們兢兢業業的工作,談到自己經營兩種產業的辛苦,「今天我很高興地向你們宣布,我要放棄"臨時首席執行官的頭銜了"。」
呼喊著「斯蒂夫」的聲音越來越大,幾乎把所有的一切都淹沒了,所有的觀眾把所有的愛都傾注到他的身上。他臉上帶著溫順的笑容,被一種溫情和愛所包圍。
成為4個孩子的父親、被驅逐又歸來的「國王」應該變得更成熟、更富有人情味了嗎? 然而,喬布斯就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他是個自我為中心並且有著強烈控制欲的人。當失敗把他打倒,他會變得謙卑而富有人性;而成功會立刻喚起他性格中的陰暗面。一旦在事業高峰時期,他又恢復暴君的面目。
波士頓MacWorld會展 1997年,在波士頓舉行了MacWorld會展。會展結束後,喬布斯和同事走回酒店。稍後,喬布斯制定了「Think Different」的廣告系列活動。後來事實證明,這讓蘋果重獲生機。
復興「蘋果」記
重返王國的喬布斯開始尋找能夠帶來革新性創新的方向。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重新「復興」蘋果公司。
他的目光最終落在音樂領域:既然一款失敗的技術都能做成PAD,他相信人們會更加需要音樂領域的產品。
2001年的展示會上,喬布斯宣布了一種把蘋果公司帶到音樂世界的產品iTune。通過iTunes,麥金托什機的用戶可以把CD盤上的音軌復制到自己的電腦上,用戶也可以從互聯網上下載MP3音樂。
此時,喬布斯已經預見到音樂領域的一場變革:傳統的音樂產業利潤下滑,音樂愛好者們更願意從互聯網上下載音樂作品,而不是去商店把CD唱片買回來。他儼然把自己當作這場變革的時尚先鋒。
情況對蘋果非常有利。只要在蘋果早就掌握的PDA技術平台上開發出一種音樂播放器就萬事大吉。可是,喬布斯完美主義的「狂躁」顯得超乎尋常,比蘋果II電腦時代要求電腦焊接線筆直、完美,他對細節的苛刻已經到了常人很難理解的地步。
喬布斯曾闡述過他對設計的深刻理解:「它的真正含義是:如果要想把一種產品設計好,你就要抓住這種產品的靈魂所在。你要深入而全面地了解這種產品,要想完全了解一樣東西需要一個人的積極投入,然而大多數人不願意花費時間。」
從蘋果公司2001年的iPod到2007年的iPhone手機,無一不體現著喬布斯對設計與用戶體驗的理解。2004年夏天,當喬布斯開車行駛在紐約麥迪遜大街上,他注意到每個街區都有人耳朵上戴著白色耳機。他當時想:「哦,我的上帝啊,iPod真得開始流行了。」
等2007年iPhone上市時,已經有大批的蘋果產品迷在全美各個iPhone銷售門店提前排隊,以爭取在第一時間使用上這款新時代手機產品。
2007年,帶著蘋果氣息的蘋果專賣店的零售額達到10億美元,增長速度超過了任何一家其他公司。
從iPod到iPhone再到iPad,「蘋果」已經成為一個全世界時尚流行文化的象徵。很少有人能有一種魔力把公眾熟知的產品轉變成一個企業文化的象徵,更難預計哪種產品會獲得文化的象徵地位。
――斯蒂夫?喬布斯做到了!
之所以能夠做到,用他的話說是,「我跟著我的直覺和好奇心走,遇到的很多東西,此後被證明是無價之寶……必須要相信某些東西:勇氣、目的、生命、因緣……這個過程從來沒有令我失望,只是讓我的生命更加的與眾不同。」
50歲的時候,喬布斯已經成為3個產業領域的偶像。
</TBODY>喬布斯於2002年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Macworld大展上發布了配備平板顯示器的iMac。
「秘密」探尋記
當喬布斯重返蘋果公司,並兌現了復興蘋果的承諾後,回觀當初「被驅逐」的境遇,他的講述發人深省:「我可以非常肯定,如果我不被蘋果公司開除的話,這些事情一件也不會發生。這個良葯的味道實在太苦了,但是我想病人需要這個葯。有些時候,生活會拿起一塊磚頭向你的腦袋上猛拍一下,不要失去信仰。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所做的事情令我無比鍾愛……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偉大的工作,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下來,只要全心全意的去找,在你找到的時候,你的心會告訴你的。就像任何真誠的關系,隨著歲月的流逝只會越來越緊密。所以繼續找,直到你找到它,不要停下來!」
喬布斯十七歲時,曾讀到一句話: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最後一天去生活的話,那麼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是正確的。這句話給他留下了一個印象。
從那時起,喬布斯每天早晨都會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你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當答案連續多天是「No」的時候,他知道自己需要改變某些事情了。
「記住你即將死去」是喬布斯一生中最重要的箴言,它幫喬布斯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選擇。因為幾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榮譽、所有的驕傲、所有對難堪和失敗的恐懼,這些在死亡面前都會消失。這句話讓他明白「你已經赤身裸體了,你沒有理由不去跟隨自己內心的聲音。」
18歲時曾和喬布斯一起去印度朝聖的老朋友丹?科特里說:「喬布斯的成功源自他內心懷有的一種深切的不安全感,正是這種不安全感使得他必須出去闖盪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TBODY>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的畢業典禮上說:「據我所知,時刻記住"人總有一死"是避免患得患失的最好辦法。人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沒有什麼理由不順心而為。」
2005年,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公開了自己身患癌症的消息:
「大概一年以前,我被診斷出癌症。醫生告訴我那很可能是一種無法治癒的癌症,還有3到6個月的時間活在這個世界上。醫生叫我回家,然後整理好我的一切。那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准程序。那意味著你將要把未來十年對你小孩說的話在幾個月裡面說完.;那意味著把每件事情都安排好,讓你的家人會盡可能輕松的生活;那意味著你要說再見了。
我拿著那個診斷書過了一整天,那天晚上醫生給我做了一個活切片檢查。我當時是被麻醉的,妻子後來告訴我,當醫生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細胞的時候他們開始尖叫, 因為這些細胞最後竟然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可以用手術治癒的胰腺癌症細胞。我做了這個手術,現在我痊癒了。」
「從死亡線上又活了過來,」喬布斯感慨地說,「那是我最接近死亡的時候,我可以比以前把死亡只當成一種想像中的概念的時候,更肯定一點地對你們說:沒有人願意死,即使人們想上天堂,也不會為了去那裡而死。但是,死亡是每個人共同的終點。從來沒有人能夠逃脫它,也應該如此。因為死亡就是生命中最好的一個發明。它將舊的清除以便給新的讓路。」
此時的喬布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懂得死亡對於生命的意義,「不要將時間浪費在重復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條束縛,那意味著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結果一起生活;不要被其他人喧囂的觀點掩蓋你真正的內心的聲音;還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氣去聽從你直覺和心靈的指示――它們在某種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為什麼樣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求知若飢,虛心若愚)!」這是喬布斯留給世人的激勵,也是他一生不斷超越自我、攀登巔峰的秘密!
</TBODY>2010年1月27日,喬布斯在舊金山芳草地藝術中心的iPad發布會上手持這款觸摸屏設備。蘋果希望藉此拓展Macintosh、iPod和iPhone以外的市場。
[編者感言]
其實,在知道「喬布斯」這個名字之前,我只知道有一個電腦的牌子叫「蘋果」,據說用著還不錯,但價格很貴;後來看到有人在用一種叫「iPhone」的手機,可以全屏幕觸控;再後來,似乎一夜之間,大街小巷隨處可見「iPhone4」的身影,而擁有一部「iPad2」更成為年輕人的時尚夢想與炫耀資本。
然而這個時候,我仍然不知道喬布斯與這些有什麼關聯。直到有一次看到有人在微博里強烈推薦「斯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斯坦福大學2005年畢業典禮上的演講」這條信息,我才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仔細地聽完了他所講的每一句話。至此,才了解到喬布斯的魅力以及他與「蘋果」的淵源。
喬布斯和他「蘋果」為什麼能夠與眾不同?
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喬布斯?
中國為什麼沒有自己的「蘋果」?
――這是值得我們幾代人去好好反思的問題! 喬布斯雖然離開了,但正如周鴻禕所說的,他將是一本古典名著,值得我們每一個創業者去學習,去研究。我們不要把喬布斯捧上神壇,他也有失敗的地方。作為創業者,我們能思考,會學習,放棄我們無法學習的,研究我們能夠學到的,憑借我們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走出我們自己的成功之道。
『柒』 蘋果公司的基本銷售模式是什麼
軟體硬體結合。
蘋果公司成功的秘密上至喬布斯,下至蘋果公司的普通一兵,都沒有向外界提供一個明確的答案。有的或許是諱莫如深,無可奉告,而更多的人則是認為:蘋果的成功天經地義。
終於,蘋果一個高管偶然接受采訪的一句話泄露了天機:「蘋果成功的秘密在於把最好的軟體裝在最好的硬體里。」
最簡單的語言往往直指人心,蘋果如此誘人的秘密就在於其創造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就是如何創造和傳遞客戶價值和公司價值的系統。商業模式創新比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更為重要,有時其功力絲毫不亞於偉大的技術發明。
蘋果公司的關鍵資源就是它擁有一個出類拔萃的CEO 喬布斯,一個代表電腦產業歷史和獨立精神的高端品牌,還有一批業界領先,非常有創新能力和完美精神的產品設計和開發人員。
因為在矽谷和好萊塢的豐富創業經歷,喬布斯成為遊走於IT 和電影產業之間的幾乎獨一無二的CEO,一個集技術、藝術和戰略才華三位一體的CEO.如果電影和音樂界非要在IT 界選一個代言人的話,那無疑就是喬布斯。
只有喬布斯才能意識到內容需要網路,才能在網路需要內容的適當時機將信任自己的電影和音樂界綁到自己的船上來。
盡管蘋果公司在上個世紀90 年代漸趨衰落,但是其品牌仍然在很多人心中光芒萬丈,不可替代。還是以iPod 為例,iPod 在設計上的唯美,加上完整的價格體系,覆蓋高、中、低端的產品線,出色的銷售方案,Apple 的品牌形象達到了空前高度。
作為時尚新寵,iPod 吸引了各界的關注,在短短不到6 年的時間,iPod 累計銷售量已經接近1.1 億台,更有超過1000 家公司皈依到iPod 門下。到第6 代iPod 亮相,iPod 已經穩固地成為全球化商業和群體性流行趨勢的頭號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