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網路空間是什麼
網路空間
網路原指用一個巨大的虛擬畫面,把所有東西連接起來,也可以作為動詞使用。
在計算機領域中,網路就是用物理鏈路將各個孤立的工作站或主機相連在一起,組成數據鏈路,從而達到資源共享和通信的目的。
凡將地理位置不同,並具有獨立功能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和線路而連接起來,且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網路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及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資源共享的系統,可稱為計算機網路空間。
中文名
網路空間
誕生
現代互聯網技術約建於1982年底。
范圍
遍布全世界
所需裝備
一台能上網的電腦
快速
導航
四要素
網路空間
名字起源
1984年,移居加拿大的美國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寫下了一個長篇的離奇故事,書名叫《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小說出版後,好評如潮,並且獲得多項大獎。故事描寫了反叛者兼網路獨行俠凱斯,受雇於某跨國公司,被派往全球電腦網路構成的空間里,去執行一項極具冒險性的任務。進入這個巨大的空間,凱斯並不需要乘坐飛船或火箭,只需在大腦神經中植入插座,然後接通電極,電腦網路便被他感知。當網路與人的思想意識合而為一後,即可遨遊其中。在這個廣袤空間里,看不到高山荒野,也看不到城鎮鄉村,只有龐大的三維信息庫和各種信息在高速流動。吉布森把這個空間取名為「賽伯空間」(Cyberspace),也就是所說的"網路空間"。
"工業世界的政府,你們這些肉體和鋼鐵的巨人,令人厭倦,我來自網路空間,思維的新家園。以未來的名義,我要求屬於過去的你們,不要干涉我們的自由。我們不歡迎你們,我們聚集的地方,你們不享有主權。"
我們沒有民選政府,將來也不會有,所以我跟你們講話,運用的不過是自由言說的權威。我宣布,我們建立的全球社會空間,自然地不受你們強加給我們的專制的約束。你們沒有任何道德權利統治我們,你們也沒有任何強制方法,讓我們真的有理由恐懼。政府的正當權利來自被統治者的同意。你們從來沒有要求過我們的同意,你們也沒有得到我們的同意。我們沒有邀請你來,你們不了解我們,不了解我們的世界。網路空間不在你們的疆界之內。不要認為你們可以建造這樣一個疆界,好像建造一座公共建築。你們沒有這個能力。這個疆界是一件自然行為,它將從我們的集體行動中生發出來。你們從來沒有參加過我們的大會,你們也沒有創造我們的市場財富。對我們的文化,我們的道德,我們的不成文法典,你們一無所知,這些法典已經在維護我們社會的秩序,比你們的任何強制所能達到的要好得多。
你們說我們有問題,你們要解決這些問題。你們用這個借口侵犯我們的領地。你們所宣稱的這些問題,許多都不存在。真正沖突出現的時候,不公正出現的時候,我們自己會鑒定它,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它。我們正在形成我們自己的社會契約。治理將出現,但根據的是我們世界的情況,不是你們的。我們的世界,是不同的。
網路空間由交易、關系和思想本身構成,它們像一道永恆的波浪,在我們的交流之網上部署著。我們的世界無處不在,又無處可尋,我們的世界不是肉體存在的世界。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新世界,人人都可以進入這個世界,而不必考慮由種族、經濟力、武力、出生地而來的特權或偏見。
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新世界,人人、處處可以表達他或她的信仰,無論這種信仰是多麼古怪,而不再害怕被強制沉默或強制一律。
四要素
1、通信線路和通信設備 2、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 3、網路軟體支持 4、實現數據通信與資源共享
⑵ 教師個人網路空間具有哪些功能
網路教學空間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發展而出現的新的教學應用服務形式,是網路教學教研向個性化方向發展的結果。隨著WEB2.0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網路個性化服務受到人們的歡迎,互聯網從社會化向個人網路化轉變,建設和應用個人網路空間成為個性化服務的一種新趨勢。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充分發揮網路空間教學的優勢,創新教學觀念、教學模式和方法,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為網路空間互動教學,將給教育教學的發展帶來巨大的變革。國家已把「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作為「十二五」期間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標之一。
⑶ 計算機網路由幾部分組成各有什麼功能
計算機網路通常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是資源子網、通信子網和通信協議。
所謂通信子網就是計算機網路中負責數據通信的部分;資源子網是計算機網路中面向用戶的部分,負責全網路面向應用的數據處理工作;而通信雙方必須共同遵守的規則和約定就稱為通信協議,它的存在與否是計算機網路與一般計算機互連系統的根本區別。
(3)網路空間具有哪些功能擴展閱讀:
一般地說,將分散的多台計算機、終端和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起來,彼此間實現互相通信,並且計算機的硬體、軟體和數據資源大家都可以共同使用,實現資源共享的整個系統就叫做計算機網路。
連入網上的每台計算機本身都是一台完整獨立的設備。它自己可以獨立工作。例如 們可以對它進行啟動、運行和停機等操作。 們還可以通過網路去使用網路上的另外一台計算機。
計算機之間可以用雙絞線、電話線、同軸電纜和光纖等有線通信,也可以使用微波、衛星等無線媒體把它們連接起來。
參考資料:計算機網路系統_網路
⑷ 網路空間有什麼特點
網路空間同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我們既要尊重網民交流思想、表達意願的權利,也要依法構建良好網路秩序,這有利於保障廣大網民合法權益。網路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路空間是虛擬的,但運用網路空間的主體是現實的,大家都應該遵守法律,明確各方權利義務。要堅持依法治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同時,要加強網路倫理、網路文明建設,發揮道德教化引導作用,用人類文明優秀成果滋養網路空間、修復網路生態。
⑸ 計算機網路主要具有哪些功能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信息交換、資源共享、分布式處理。
⑴信息交換
這是計算機網路最基本的功能,主要完成計算機網路中各個節點之間的系統通信。用戶可以在網上傳送電子郵件、發布新聞消息、進行電子購物、電子貿易、遠程電子教育等。
⑵資源共享
所謂的資源是指構成系統的所有要素,包括軟、硬體資源,如:計算處理能力、大容量磁碟、高速列印機、繪圖儀、通信線路、資料庫、文件和其他計算機上的有關信息。
由於受經濟和其他因素的制約,這些資源並非(也不可能)所有用戶都能獨立擁有,所以網路上的計算機不僅可以使用自身的資源,也可以共享網路上的資源。因而增強了網路上計算機的處理能力,提高了計算機軟硬體的利用率。
⑶分布式處理
一項復雜的任務可以劃分成許多部分,由網路內各計算機分別協作並行完成有關部分,使整個系統的性能大為增強。
(5)網路空間具有哪些功能擴展閱讀:
從用戶角度看,計算機網路是這樣定義的:存在著一個能為用戶自動管理的網路操作系統。由它調用完成用戶所調用的資源,而整個網路像一個大的計算機系統一樣,對用戶是透明的。
一個比較通用的定義是:利用通信線路將地理上分散的、具有獨立功能的計算機系統和通信設備按不同的形式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及協議實現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從整體上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計算機與專門的外部設備用通信線路互聯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系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硬體、軟體、數據信息等資源。簡單來說,計算機網路就是由通信線路互相連接的許多自主工作的計算機構成的集合體。
最簡單的計算機網路就只有兩台計算機和連接它們的一條鏈路,即兩個節點和一條鏈路。
時延是指數據(一個報文或分組,甚至比特)從網路(或鏈路)的一端傳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時間。時延是個很重要的性能指標,它有時也稱為延遲或遲延。網路中的時延是由以下幾個不同的部分組成的。
① 發送時延。
發送時延是主機或路由器發送數據幀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從發送數據幀的第一個比特算起,到該幀的最後一個比特發送完畢所需的時間。
因此發送時延也叫做傳輸時延。發送時延的計算公式是:
發送時延=數據幀長度(bit/s)/信道帶寬(bit/s)
由此可見,對於一定的網路,發送時延並非固定不變,而是與發送的幀長(單位是比特)成正比,與信道帶寬成反比。
② 傳播時延。
傳播時延是電磁波在信道中傳播一定的距離需要花費的時間。傳播時延的計算公式是:
傳播時延=信道長度(m)/電磁波在信道上的傳播速率(m/s)
電磁波在自由空間的傳播速率是光速,即3.0×10km/s。電磁波在網路傳輸媒體中的傳播速率比在自由空間要略低一些。
③ 處理時延。
主機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組時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處理,例如分析分組的首部,從分組中提取數據部分,進行差錯檢驗或查找適當的路由等,這就產生了處理時延。
④ 排隊時延。
分組在經過網路傳輸時,要經過許多的路由器。但分組在進入路由器後要先在輸入隊列中排隊等待處理。在路由器確定了轉發介面後,還要在輸出隊列中排隊等待轉發。這就產生了排隊時延。
這樣,數據在網路中經歷的總時延就是以上四種時延之和:
總時延=發送時延+傳播時延+處理時延+排隊時延
⑹ 網路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網路不僅僅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相互通信的途徑,而且還是一個有史以來人類最豐富的信息資源庫,還是一龐大的,可供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自由論壇,還是一場當代高技術與商貿相結合的電子商務革命。
Internet主要可以幫助網上用戶實現以下基本功能:
(1)收發電子郵件
收發電子郵件是Internet最基本且使用很廣泛的服務之一,人們使用Internet電子郵件系統可方便、快捷、經濟地與世界各地聯網的用戶收發郵件。普通國際郵件一般要一周左右才能送達,而電子郵件則在轉瞬間完成郵件發送,價格約為普通郵件的1/10—1/5,由於多用途的郵件協議(MIME),使用電子郵件系統可以發送多媒體信息(包括圖像、文本文件、聲音等)。電子郵件提高了人們對信息的利用速度和利用水平,從而使電子郵件成為最受人歡迎的通信方式,它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的郵政系統,在Internet用戶較多的國家,傳統的郵政系統已經受到嚴重的沖擊。
(2)網路文件傳輸服務
在Internet發展早期,網路中許多文件信息特別是電腦共享自由軟體,是以匿名網路文件傳輸(Aobryroods,FTP),在網路中進行傳遞的,它對Internet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現在,網路文件傳輸服務在Internet信息傳輸中仍是不可缺少的。
人們使用網路文件傳輸服務可以下載各種實用軟體、數據、文件等,對信息共享、傳送、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網路信息資源檢索
Internet作為一個有史以來人類最大最豐富的信息知識空間,目前它的信息量近乎是無限的。它的信息資源主要存放在世界各地的網路伺服器中,它的信息內容極其廣泛,包括藝術、建築、文學、商業投資、國際貿易、經濟、教育、聯機圖書館資料庫、娛樂、電影、音樂、時實新聞、雜志、報紙、體育、游戲、政治、軍事、法律、科學、技術、環境、宗教等,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目前,Internet的資源以WWW超文本信息內容最為豐富,WWW檢索工具的訪問使用率最高。主要的WWW檢索引擎有:Yahoo、AltaVista、BigBook公司、EXeife、Infoseek、Lyeos公司、WebnCrawler,上述檢索引擎一般向用戶提供兩種檢索方式,即目錄檢索和關鍵詞檢索。
總之,只要你需要信息,就可以直接進行網路檢索,獲取信息,為我所用。
(4)Internet網路新聞
在Internet中,還有一個世界范圍的自由論壇,即網路新聞。它利用Internet網路通信系統進行網路新聞傳輸。網路新聞是免費的,它包括8000多個專題,涉及的內容極其豐富,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題目,並與世界各地互不相識的人們進行問題討論和思想交流。
通過網路新聞,你可以向世界各地素不相識的人們提問,並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如果你經常閱讀網路新聞,你將從中獲取許多有益的幫助,它將成為你的良師益友。
除了網路新聞USENET外,讀者還可以通過WWW網址:http://WWW.cnn.com瀏覽Internet多媒體新聞,它是由美國有線新聞網路CNN在Internet上建立的WWW新聞站點,CNN是世界上最大的從事電視新聞的公司。讀者通過該站點不僅可以瀏覽CNN發布的世界各地新聞內容,還可以獲取有關天氣、運動、科.技、保健、娛樂等信息內容,包括北京地區四天內的天氣預報。
⑺ 個人網路學習空間可以實現哪些功能
所謂網路學習,就是指通過計算機網路進行的一種學習活動,它主要採用自主學習和協商學習的方式進行。相對傳統學習活動而言,網路學習有以下三個特徵:
一是共享豐富的網路化學習資源。
二是以個體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為主要形式。
三是突破了傳統學習的時空限制。
中國遠程教育網基於網路的交互具有高度的空間靈活性和相對的時間靈活性。空間靈活性體現在以網路為媒體的交流與學習者、教師所處的地理位置無關,而相對靈活的時間取決於小組學習約定的時間范圍。教師和學習者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在約定的時間或時間范圍內參與討論。而面對面的交流,討論必定是發生在確定的時間、確定的地點。
文本特性
基於網路的交互具有文本的特性。基於網路的討論主要是基於文本的,缺乏身體語言,沒有目光的接觸、手勢、模仿等非語言的交流信息,而這些特徵卻是面對面交流的重要組成部分。
持久性
基於網路的交互具有持久性。持久性是網路交流的特徵,學習者討論的觀點存在資料庫中,可以被隨時提取,重復利用,並不斷引發學習者的思考。而對於面對面交流來說,討論是以即時性及不可復制為特徵的。
技術依賴性
基於網路的交互具有對技術依賴性。技術媒體是師生雙向交互所必需的中介。通過技術媒體,遠程教育才把時空分離的師生教與學的過程再度聯系起來。不同的媒體在交互中的作用不同,根據交互的需要,選擇不同的媒體實現非同步交互或同步交互、文本的交互或是音視頻的交互等等,這是和面對面直接交流不同的。
任務依賴性
基於網路的交互具有對任務的依賴性。能否很好的通過網路實現協作學習及對媒介在支持交互方面的要求,還取決於要協作完成的任務本身。對信息收集,共享資源等工作,計算機網路非同步交互是非常理想的媒介,而對一些復雜的任務,特別是需要談判或解決沖突,採取同步網路交互或面對面交流更有效。
開放性
中國遠程教育網基於網路的交互具有開放性。通過網路支持平台可以方便地設置討論區向學習者開放,可以允許只有瀏覽許可權或允許參與討論。
⑻ 什麼是網路空間的運用和擴展
網路空間的運用和拓展指的是通過網路平台進行一些實際的交易或者買賣或者信息的傳遞,網路拓展指的則是在網路平台基礎之上所衍生出來的更多的功能性產品
網路空間是指某一網站的伺服器留出一部份空間讓網友存東西,你把你的文件傳到他們的網站上他們就幫你存下來;你也可以理解為他們那有個電腦,像銀行一樣專門放網友傳給他們的東西,等你什麼時候需要了,根據他們給你的一個號碼去取你的東西。
⑼ 互聯網的哪些功能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和功能
(1)定義
凡是利用通信設備和線路按不同的拓撲結構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連接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網路通信協議、信息交換方式及網路操作系統等)實現網路中硬體、軟體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稱為計算機網路系統。"地理位置不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可以小到一個房間內,也可以大至全球范圍內。"功能獨立"是指在網路中計算機都是獨立的,沒有主從關系, 一台計算機不能啟動、停止或控制另一台計算機的運行。"通信線路"是指通信介質,它既可以是有線的(如同軸電纜、雙絞線和光纖等),也可以是無線的(如微波和通信衛星等)。"通信設備"是在計算機和通信線路之間按照通信協議傳輸數據的設備。"拓撲結構"是指通信線路連接的方式。"資源共享"是指在網路中的每一台計算機都可以使用系統中的硬體、軟體和數據等資源。
(2)功能
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緊密結合的產物。它不僅使計算機的作用范圍超越了地理位置的限制,而且也大大加強了計算機本身的能力。計算機網路具有單個計算機所不具備的下述主要功能:
1) 數據交換和通信
計算機網路中的計算機之間或計算機與終端之間,可以快速可靠地相互傳遞數據、程序或文件。例如,電子郵件(E-mail)可以使相隔萬里的異地用戶快速准確地相互通信;電子數據交換(EDI)可以實現在商業部門(如銀行、海關等)或公司之間進行訂單、發票、單據等商業文件安全准確的交換;文件傳輸服務(FTP)可以實現文件的實時傳遞,為用戶復制和查找文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資源共享
充分利用計算機網路中提供的資源(包括硬體、軟體和數據)是計算機網路組網的目標之一。計算機的許多資源是十分昂貴的,不可能為每個用戶所擁有。例如,進行復雜運算的巨型計算機、海量存儲器、高速激光列印機、大型繪圖儀和一些特殊的外部設備等,另外還有大型資料庫和大型軟體等。這些昂貴的資源都可以為計算機網路上的用戶所共享。資源共享既可以使用戶減少投資,又可以提高這些計算機資源的利用率。
3) 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在單機使用的情況下,如沒有備用機,則計算機有故障便引起停機。如有備用機,則費用會大大增高。當計算機連成網路後,各計算機可以通過網路互為後備,當某一處計算機發生故障時,可由別處的計算機代為處理,還可以在網路的一些節點上設置一定的備用設備,起全網路公用後備的作用,這種計算機網能起到提高可靠性及可用性的作用。特別是在地理分布很廣且具有實時性管理和不間斷運行的系統中,建立計算機網路便可保證更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 均衡負荷,相互協作
對於大型的任務或當網路中某台計算機的任務負荷太重時,可將任務分散到較空閑的計算機上去處理,或由網路中比較空閑的計算機分擔負荷。這就使得整個網路資源能互相協作,以免網路中的計算機忙閑不均,既影響任務又不能充分利用計算機資源。
5) 分布式網路處理
在計算機網路中,用戶可根據問題的實質和要求選擇網內最合適的資源來處理,以便使問題能迅速而經濟地得以解決。對於綜合性大型問題可以採用合適的演算法將任務分散到不同的計算機上進行處理。各計算機連成網路也有利於共同協作進行重大科研課題的開發和研究。利用網路技術還可以將許多小型機或微型機連成具有高性能的分布式計算機系統,使它具有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而費用大為降低。
6) 提高系統性能價格比,易於擴充,便於維護
計算機組成網路後,雖然增加了通信費用,但由於資源共享,明顯提高了整個系統的性能價格比,降低了系統的維護費用,且易於擴充,方便系統維護。 計算機網路的以上功能和特點使得它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