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路經濟的基本特徵
1、快捷性
消除時空差距是互聯網使世界發生的根本性變化之一。
(1)首先,互聯網突破了傳統的國家、地區界限,被網路連為一體,使整個世界緊密聯系起來,把地球變成為一個「村落」。在網路上,不分種族、民族、國家、職業和社會地位、人們可以自由地交流、漫遊,以此來溝通信息,人們對空間的依附性大大減小。
(2)其次,信息突破了時間的約束,使人們的信息傳輸、經濟往來可以在更小的時間跨度上進行。網路經濟可以24小時不間斷運行,經濟活動更少受到時間因素制約。
(3)再次,網路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信息網路可用光速傳輸信息,網路經濟以接近於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節奏大大加快了。
2、高滲透性
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務業迅速地向第一、第二產業擴張,使三大產業之間的界限模糊,出現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相互融合的趨勢。三大產業分類法也受到了挑戰。
3、自我膨脹性
網路經濟的自我膨脹性突出表現在四大定律上
(1)摩爾定律(Moore's Law)這一定律是以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命名的。1965年,摩爾預測到單片硅晶元的運算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而與此同時,價格則減半。
(2)梅特卡夫法則(Metcalf Law)按照此法則,網路經濟的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這說明網路產生和帶來的效益將隨著網路用戶的增加而呈指數形式增長。
(3)馬太效應 (Matthews Effect)在網路經濟中,由於人們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在一定條件下,優勢或劣勢一旦出現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不斷加劇而自行強化,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壟斷局面。馬太效應反映了網路經濟時代企業競爭中一個重要因素——主流化
(4)吉爾德定律(Gilder's Law)據美國激進的技術理論家喬治·吉爾德預測:在可預見的未來(未來10年),通訊系統的總帶寬將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長。
隨著通訊能力的不斷提高,吉爾德斷言,每比特傳輸價格朝著免費的方向下躍,費用的走勢呈現出「漸進曲線」(Asympototic Curve)的規律,價格點無限接近於零
4、外部經濟性
一般的市場交易是買賣雙方根據各自獨立的決策締結的一種契約,這種契約只對締約雙方有約束力而並不涉及或影響其它市場主體的利益。但在某些情況下,契約履行產生的後果卻往往會影響到締約雙方以外的第三方(個體或群體)。
5、可持續性
網路經濟是一種特定信息網路經濟或信息網路經濟學,它與信息經濟或信息經濟學有著密切關系,這種關系是特殊與一般、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從這種意義上講,網路經濟是知識經濟的一種具體形態,知識、信息同樣是支撐網路經濟的主要資源。
6、直接性
由於網路的發展,經濟組織結構趨向薄平化,處於網路端點的生產者與消費者可直接聯系,而降低了傳統的中間商層次存在的必要性,從而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為解釋網路經濟帶來的諸多傳統經濟理論不能解釋的經濟現象,
(1)網路經濟定律有哪些擴展閱讀
網路經濟的發展,對生產力要素理論產生了全面的影響,這表現在:
1、使生產力的首要因素勞動力對其信息能力即獲取、傳遞、處理和運用信息的能力的依賴空前增強,並促進新型勞動者即信息勞動者的出現與快速增加。
2、使生產力中起積極作用的活躍因素勞動工具網路化、智能化以及隱含在其內的信息與知識的份量急劇增大,信息網路本身也成了公用的或專用的重要勞動工具。
3、使不可缺少的生產要素勞動對象能得到更好的利用,並擴大其涵蓋的范圍,數據、信息、知識等都成了新的勞動對象。
4、使生產力發展中起革命性作用的科學技術如虎添翼,由於科技情報交流的加強和科技合作研究的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信息科技成了高科技的主要代表,它對社會和經濟的滲透作用和帶動作用不斷強化。
5、使對生產力發展有長期的潛在的重要作用的教育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遠程教育、終身教育日趨重要,本來就是與信息相互交融的教育更加信息化、社會化和全球化了。
6、使組合、協調生產力有關要素以提高它們綜合效益的管理對生產力發展的決定性作用更加強化,導致管理科技甚至也成了高科技。管理信息化已發展到內聯網、外聯網、互聯的網際網新階段,並與各種業務流程信息化相融合。信息不僅是管理的基礎,而且與知識一道也成了管理的對象。
7、使作為生產力特殊軟要素的信息與知識通過對生產力其他要素所起的重大影響和通過對這些要素的有序化組織、總體性協調,發揮其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兩個過程相互結合的特殊作用。
2. 數字經濟三大定律
數字經濟的三大定律
第一個定律是梅特卡夫法則:網路的價值等於其節點數的平方。所以網路上聯網的計算機越多,每台電腦的價值就越大, 「增值」以指數關系不斷變大。
第二個定律是摩爾定律:計算機硅晶元的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翻一番,而價格以減半數下降。
第三個定律是達維多定律: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所以任何企業在本產業中必須第一個淘汰自己的產品。實際上達維多定律體現的是網路經濟中的馬太效應。這三大定律決定了數字經濟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徵。
3. 網路經濟問題研究的三大基本定律(或法則)是什麼
1、經濟人假設
2、需求遞減率
3、稀缺性決定價格
網路經濟,一種建立在計算機網路(特別是Internet) 基礎之上,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的經濟形態。它不僅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產業的興起和快速增長,也包括以現代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整個高新技術產業的崛起和迅猛發展,更包括由於高新技術的推廣和運用所引起的傳統產業、傳統經濟部門的深刻的革命性變化和飛躍性發展。因此,不能把網路經濟理解為一種獨立於傳統經濟之外、與傳統經濟完全對立的純粹的「虛擬」經濟。它實際上是一種在傳統經濟基礎上產生的、經過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的高級經濟發展形態。
4. 網路經濟學中的基本規律有哪些
網路經濟的三大基本定律:
1、網路的最主要設備CPU等的性能18個月增加一倍,而生產成本成比例遞減規律。
2、網路主幹網寬頻速率每6個月增加一倍,網路接入點成比例遞增規律,接入收費逐步趨於零,但永遠不等於零。
3、網路商品的價值與接入點數的平方成正比。
還有其它一些與傳統經濟發展規律不同的規律,基本規律是以上這三個。
5. 網路經濟的邊際效益是遞減還是遞增
摘要 (一)網路經濟中的三大定律。網路經濟存在著「馬太效應」,即強者恆強,弱者恆弱。這最終會強化壟斷,直至贏者通吃。除此之外,網路經濟中還有三大定律,即梅特卡夫法則、摩爾定律、達維多定律。
6. 怎麼理解網路經濟基本規律吉爾德定律有什麼例子可以解釋
吉爾德定律(Gilder's Law)
據美國激進的技術理論家喬治·吉爾德預測:在可預見的未來(未來10年) ,通訊系統的總帶寬將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長 .隨著通訊能力的不斷提高 ,吉爾德斷言 ,每比特傳輸價格朝著免費的方向下躍 ,費用的走勢呈現出「漸進曲線」(Asympototic Curve)的規律 ,價格點無限接近於零 .
7. IT行業中的四大定律是什麼各定律的含義分別是什麼
IT行業中的四大定律是:
(一)、摩爾定律(Moore『s
Law):
這一定律是以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命名的。摩爾觀察了從1959-1965年半導體工業的實際數據,以1959年數據為基準,發現每隔18個月左右,晶元技術就大約進展一倍。1965年4月,摩爾發表論文,提出「摩爾定律」。
計算機晶元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密度每18個月左右就會增長一倍,性能也會提升一倍,而價格下降一半。
實踐證明,30多年來,這一預測一直比較准確。估計到2010年,一台普通電腦的運算能力是1975年時一台普通電腦的1000萬倍。
(二)、梅特卡夫法則(Metcalf
Law):
•梅特卡夫法則(Metcalfe』s
Law):網路的價值以網路用戶數量的平方速度增長,即V≈n²(V表示網路的總價值,n表示該網路的用戶數量)。
•這說明網路產生和帶來的效益將隨著網路用戶的增加而呈指數形式增長。網路外部性是梅特卡夫法則的本質。
網路外部性體現為隨著一個新用戶的加入,會使網路中其他用戶的效用增加,進而整個網路的總效用也增加。
•這個法則不僅對網路的通信價值有效,對業務價值同樣有效。例如,手機簡訊業務的價值與手機簡訊使用者的平方成正比。
(三)、馬太效應(Matthews
Effect):在網路經濟中,
由於人們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在一定條件下,優勢或劣勢一旦出現並達到一定,就會導致不斷加劇而自行強化,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壟斷局面。馬太效應反映了網路經濟時代企業競爭中一個重要因素——主流化。
(四)、吉爾德定律(Gilder『s
Law):
•美國激進的技術理論家喬治·吉爾德預測在未來25年,主幹網的帶寬將每6個月增加一倍。其增長速度超過摩爾定律預測的CPU增長速度的3倍!。光纖技術和無線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將帶動寬頻通信的快速普及。
•
這一規律對電信運營商的挑戰和機遇主要涉及互聯網與寬頻用戶兩個方面:互聯網的發展速度將空前提高。
寬頻用戶的增長速度將空前提高。
8. 網路經濟馬太效應,達維多定律
這個定律和摩爾定律一樣也是英特爾公司人發明的,這個公司的人喜歡預測,而且預測得還特別地准,以至於讓大家以為這是一家「算命」公司。
英特爾公司的副總裁達維多首先提出這個定律,當時的主要觀點是認為,企業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產品能力,這樣才可以在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具體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搶跑」,不管性能如何初級,必須第一個推出,佔領市場的制高點,新產品就是新生命。
達維多定律:進入市場的第一代產品能夠自動獲得50%的市場份額。
達維多定律是現代網路經濟大形勢下的馬太效應。
這就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社會現象,在網路社會的新時代得到了放大的效果。
結果是造成了社會政治經濟的兩極分化,讓富的更富,導致窮的更窮,社會矛盾加劇,如果不加以解決,後果不堪設想。
9. 網路經濟的表現形式.加舉例說明..
1.快捷性
消除時空差距是互聯網使世界發生的根本性變化之一。首先,互聯網突破了傳統的國家、地區界限,被網路連為一體,使整個世界緊密聯系起來,把地球變成為一個「村落」。在網路上,不分種族、民族、國家、職業和社會地位、人們可以自由地交流、漫遊,以此來溝通信息,人們對空間的依附性大大減小。其次,信啟、網突破了時間的約束,使人們的信息傳輸、經濟往來可以在更小的時間跨度上進行。網路經濟可以24小時不間斷運行,經濟活動更少受到時間因素制約。再次,網路經濟是一種速度型經濟。現代信息網路可用光速傳輸信息,網路經濟以接近於實時的速度收集、處理和應用信息,節奏大大加快了。如果說80年代是注重質量的年代,90年代是注重再設計的年代,那麼,21世紀的頭10年就是注重速度的時代。因此,網路經濟的發展趨勢應是對市場變化發展高度靈敏的「即時經濟」或「實時運作經濟」。最後,網路經濟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全球化經濟。由於信息網路把整個世界變成了「地球村」;使地理距離變得無關緊要,基於網路的經濟活動對空間因素的制約降低到最小限度,使整個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大大加快,世界各國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加強。
2.高滲透性
迅速發展的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具有極高的滲透性功能,使得信息服務業迅速地向第一、第二產業擴張,使三大產業之間的界限模糊,出現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相互融合的趨勢。三大產業分類法也受到了挑戰。為此,學術界提出了「第四產業」的概念,用以涵蓋廣義的信息產業;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波拉持在1977年發表的《信息經濟:定義和測量》中,第一次採用四分法把產業部門分為農業、工業、服務業、信息業,並把信息業按其產品或服務是否在市場上直接出售,劃分為第一信息部門和第二信息部門。第一信息部門包含現在市場中生產和銷售信息機械或信息服務的全部產業,諸如計算機製造、電子通訊、印刷、大眾傳播、廣告宣傳、會計、教育等。第二信息部門包括公共、官方機構的大部分和私人企業中的管理部門。除此之外,非信息部門的企業在內部生產並由內部消費的各種信息服務,也屬於第二信息部門。從以上產業分類可以看出,作為網路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產業已經廣泛滲透到傳統產業中去了。對於諸如商業、銀行業、傳媒業、製造業等傳統產業來說,迅速利用信息技術、網路技術,實現產業內部的升級改造,以迎接網路經濟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是一種必然選擇。
不僅如此,信息技術的高滲透性還催生了一些新興的「邊緣產業」,如光學電子產業、醫療電子器械產業、航空電子產業、汽車電子產業等。以汽車電子產業為例,汽車電子裝置在20世紀60年代出現,70年代中後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80年代已經形成了統稱汽車電子化的高技術產業。可以說,在網路信息技術的推動下,產業間的相互結合和發展新產業的速度大大提高。
3.自我膨脹性
網路經濟的自我膨脹性突出表現在四大定律上:
一是摩爾定律(Moore's Law)
這一定律是以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命名的。1965年,摩爾預測到單片硅晶元的運算處理能力,每18個月就會翻一番,而與此同時,價格則減半。實踐證明,30多年來,這一預測一直比較准確,預計在未來仍有較長時間的適用期。估計到2010年,一台普通電腦的運算能力是1975年時一台普通電腦的1000萬倍。
二是梅特卡夫法則(Metcalf Law)
按照此法則,網路經濟的價值等於網路節點數的平方,這說明網路產生和帶來的效益將隨著網路用戶的增加而呈指數形式增長。從目前的趨勢來看,互聯網的用戶大約每隔半年就會增加1倍,而互聯網的通信每隔100天就會韶一番。目前全世界的網路用戶已達到3.5億,預計4年內就將飆升到10億。這種大爆炸性的持續增長必然會帶來網路價值的飛漲。這正是凱文·凱利所說的「傳真效應」,即「在網路經濟中,東西越充足,價值就越大」。
三是馬太效應 (Matthews Effect)
在網路經濟中,由於人們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在一定條件下,優勢或劣勢一旦出現並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不斷加劇而自行強化,出現「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壟斷局面。馬太效應反映了網路經濟時代企業競爭中一個重要因素——主流化。「非摩擦的基本規律其實很簡單——你佔領的市場份額越大,你獲利就越多,也就是說,富者越富。」Compuserve和AOL是美國的兩家聯機服務供應商,1995年之前,Compuserve佔有市場較大份額,在相互競爭中佔有優勢。而從1995年開始,AOL採取主流化策略,向消費者贈送數百萬份PC機桌面軟體,「閃電般地佔領了市場」,迅速趕超了 Comuserve公司。
10. 網路經濟學的三大定律對電子商務個體的影響
我只知道「馬太效應」應該是講富者越富,貧者越貧吧。要做領跑者,要創新,比別人最先開發新的領域,不能停滯不前。至於對電子商務個體的影響,我覺得應該是促使它的產品形式多樣,創新多樣,競爭帶來更多的提升性的深層次競爭吧,反正是越大做強了,越強越多人做,越多人做就越要創新,繼而又提升~~循環的你要寫論文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