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寶應蓮藕有什麼特點
寶應蓮藕色澤鮮艷,表皮光滑,體白個大,產量高,品質優秀。用它加工的多種藕菜也非常著名,明代為朝廷貢品,入選《中華名菜譜》,並被列入國宴「國菜」之列。
㈡ 中國蓮藕之鄉的寶應
寶應,聞名全國的荷藕之鄉。這里河網密布,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五湖四盪象九顆明珠鑲嵌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每逢盛夏,密密匝匝的荷葉從近向四面八方鋪陳開去,直至天地相接,渾成一色,形成頗為壯觀的「百里荷花香」的景色。
早在隋唐時期,寶應就開始人工栽培荷藕,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寶應藕農代代相傳,使荷藕越長越盛、越長越好。特產的蓮藕粉具有「純、白、薄、大」 的特點,向為明清御膳用品,有「鵝毛雪片」的美譽。
千年的荷藕種植史也造就了寶應源遠流長、七彩紛呈的荷文化,古今多少名人雅士留下了許多詠荷頌藕的佳作。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就有五次在寶應停舟策馬,乘興吟詩作對,驚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鄉景色,留下許多千古佳話。荷藕因其營養豐富、脆甜爽口,越來越深受海內外人士的青睞。荷藕的主體— —蓮藕含有多種營養成份,既可生食,也 可做菜。嫩藕生食,清涼解暑;老藕蒸食,補中益氣。除此之外,荷花有益色駐顏、養心安神之功能,荷葉則可清熱解暑,蓮子更是保健佳品,荷蒂、荷梗、藕節也都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可以說,「荷藕全身都是寶」。
寶應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荷藕第一縣,其荷藕產量、加工量、出口量均冠絕全國。寶應藕農通過歷代摸索,掌握了藕薄輪作、立體種植、多熟栽培、育苗診斷、合理用肥、科學田管等種植絕竅。荷藕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縣內種植荷藕達10 多萬畝。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潮,寶應縣荷藕的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步伐逐步加快。荷藕批發市場在荷藕上市季節每天向外省市批發荷藕20多萬公斤。全縣所有產藕鄉鎮都建立了荷藕交易市場,共有2萬多人常年從事荷藕的購銷和運輸, 寶應業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荷藕批發中心。荷藕的加工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全縣現有一定規模的藕製品加工企業達11家,其中省級集團3家。
㈢ 「中國荷藕之鄉」揚州市寶應縣有著豐富的荷藕資源,某荷藕加工企業已收購荷藕60噸,
(2006•揚州)「中國荷藕之鄉」揚州市寶應縣有著豐富的荷藕資源.某荷藕加工企業已收購荷藕60噸,根據市場信息,如果對荷藕進行粗加工,每天可加工8噸,每噸可獲利1 000元;如果進行精加工,每天可加工0.5噸,每噸可獲利5 000元.由於受設備條件的限制,兩種加工方式不能同時進行.
(1)設精加工的噸數為x噸,則粗加工的噸數為60-x
60-x
噸,加工這批荷藕需要15x+608
15x+60
8
天,可獲利(4000x+60000)
(4000x+60000)
元(用含x的代數式表示);
(2)為了保鮮的需要,該企業必須在一個月(30天)內將這批荷藕全部加工完畢,精加工的噸數x在什麼范圍內時,該企業加工這批荷藕的獲利不低於80 000元?
考點: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應用.分析:(1)根據題意直接列式即可;(2)根據「一個月(30天)內」「獲利不低於80000元」列不等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60-x,x 0.5 +60-x 8 =15x+60 8 ,4000x+60000
(2)由題意列不等式組得: x 0.5 +60-x 8 ≤30 5000x+(60-x)×1000≥80000
解得:5≤x≤12.
所以當5≤x≤12時,該企業加工這批荷藕的獲利不低於80000元.
㈣ 中國荷藕之鄉的荷藕之鄉簡介
寶應,聞名全國的荷藕之鄉。這里河網密布,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五湖四盪象九顆明珠鑲嵌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每逢盛夏,密密匝匝的荷葉從近向四面八方鋪陳開去,直至天地相接,渾成一色,形成頗為壯觀的「百里荷花香」的景色。
早在隋唐時期,寶應就開始人工栽培荷藕,在一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寶應藕農代代相傳,使荷藕越長越盛、越長越好。特產的蓮藕粉具有「純、白、薄、大」 的特點,向為明清御膳用品,有「鵝毛雪片」的美譽。
千年的荷藕種植史也造就了寶應源遠流長、七彩紛呈的荷文化,古今多少名人雅士留下了許多詠荷頌藕的佳作。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就有五次在寶應停舟策馬,乘興吟詩作對,驚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荷鄉景色,留下許多千古佳話。
荷藕因其營養豐富、脆甜爽口,越來越深受海內外人士的青睞。荷藕的主體— —蓮藕含有多種營養成份,既可生食,也可做菜。嫩藕生食,清涼解暑;老藕蒸食,補中益氣。除此之外,荷花有益色駐顏、養心安神之功能,荷葉則可清熱解暑,蓮子更是保健佳品,荷蒂、荷梗、藕節也都具有較高的葯用價值,可以說,「荷藕全身都是寶」。
寶應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荷藕第一縣,其荷藕產量、加工量、出口量均冠絕全國。寶應藕農通過歷代摸索,掌握了藕薄輪作、立體種植、多熟栽培、育苗診斷、合理用肥、科學田管等種植絕竅。荷藕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至目前,縣內種植荷藕達10 多萬畝。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大潮,寶應縣荷藕的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步伐逐步加快。荷藕批發市場在荷藕上市季節每天向外省市批發荷藕20多萬公斤。全縣所有產藕鄉鎮都建立了荷藕交易市場,共有2萬多人常年從事荷藕的購銷和運輸, 寶應業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荷藕批發中心。荷藕的加工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全縣現有一定規模的藕製品加工企業達11家,其中省級集團3家。 江蘇荷仙食品集團有限公涉農信息服務大全司核心層企業已建成鹽漬藕生產線兩條、水煮藕生產線一條,年加工能力在1萬噸以上。 以中日合資企業——寶應腌製品廠為核心的江蘇得寶集團有限公司97年加工荷藕1 萬多噸,實現銷售5000多萬元,創匯500多萬美元。今年以來,公司在擴大鹽漬、 水煮產品生產規模的基礎上,成功開發了花香藕真空包裝產品,糖水藕、清水藕、桂花藕片等新產品也將陸續問世。與此同時,江蘇五瓊漿集團年產5000萬罐藕汁飲料擴產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實施。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全縣荷藕加工品種日趨豐富,有鹽漬藕、水煮藕、速凍藕片、多維速溶藕粉、珍龍茶、藕汁飲料等多種蓮藕製品,主產品暢銷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地區,全縣年出口荷藕達2.5萬噸。
2004年7月「寶應荷藕」正式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㈤ 誰知道寶應蓮藕的外形特徵·用處蓮藕為什麼是寶應的特產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為本就亭亭於世的荷花更添一分散不去的人文氣息,讓我們走進荷藕之鄉——揚州寶應。
據明代《隆慶縣志》載:「清水湖在縣南,東西長十二里,南北闊十八里,西南連汜光湖;汜光湖在縣西南十五里,東西長三十里,南北闊十里,南會津湖,西通灑火湖;灑火湖在縣西南四十里,西通衡陽河,東北入汜光湖;津湖在縣南六十里,東通大運河,西北會汜光湖。清水、汜光、灑火、津湖匯合為一,人稱寶應湖。」寶應湖屬淺水、封閉型湖泊。
荷園位於水泗鄉新區的西側,總面積近兩萬畝,其中荷藕種植面積1.5萬畝。園區內河渠縱橫,水網密布。荷藕品種有「美人紅」、「大紫紅」、「雁來爭」、「水選1號」、「野蓮」等,近年又引進了「武植2號」、「鄂蓮」、「洪湖蓮」、「太湖蓮」、「太空蓮」等,是江蘇省蓮藕新品種引進和良種培育基地。園區的東湖和西湖盛產魚、蝦、蟹、龜、鱉等水產品,遍長蘆葦、蒲草,形成了較為獨特的生態旅遊景觀,有「蘇中沙家浜」之美稱。
因為盛產荷藕的緣故,寶應得蜜餞捶藕也成為寶應十大名菜之首,它是用荷藕、糯米、蜜餞、白蓮為主原料,配以青梅、桔餅、蜂蜜等佐料,經燜、拍、炸、蒸等10多道工序製作而成。此菜色澤醬紅,香甜酥爛,素而不淡, 濃而不膩,有健脾開胃、生津止渴之功效 。
寶應的荷藕不僅僅為寶應人帶來富饒和美味,還為城市的綠化添一分獨特,人在田田荷葉中行走的景象,城中處處可見,可謂美哉!
http://county.aweb.com.cn/2005/9/1/1037229.htm
其實外型沒什麼特別
一個專做寶應藕的公司網頁,希望對你有幫助!
http://www.lufood.com/cp1.htm
㈥ 中國荷藕之鄉的寶應荷文化
寶應地區古為東海,由於江淮泥沙的逐年淤積,至秦漢以來逐步發育為古瀉湖沼澤平原。建國以前全縣有幾十個湖盪星羅棋布,加之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沃泥肥,自古以來就是種植荷藕的天然佳地。寶應植藕早在唐朝已見於文字記載,唐代詩人儲嗣宗《宿范水》一詩雲:「行人倦遊宦,秋草宿湖邊。露濕芙蓉渡,月明漁網船。寒機深竹里,遠浪到門前。何處思鄉甚?歌聲聞采蓮。」可以令人想像出當時蓮葉接天,芙蓉映日,姑娘們一面采蓮,一面唱歌的秀美的水鄉風光。
至明代荷藕已成為寶應大宗生產的土特產品,《萬曆志》列「寶應十景」中有「西盪荷香」。清代《康熙志》列「寶應十二景」中有「蓮葉接天」,植荷盛況可知。明清時期的寶應畫家如陶成、刁銳、陳務人等都喜歡畫荷花。寶應詩人詠及荷花的詩詞更不勝枚舉,如喬萊詩「蒓絲繞翠頻留棹,荷蓋分青遠送人」。喬大鴻詩「十里盡荷蒲,迷漫失溪口」。陳鈺詩「淪漣水照白菡萏,蕭疏葦立紅蜻蜓。」朱雯「霜稻幾畦鐮似月,風荷一片藕如船。」王孫晉詩「赤腳捕魚何處郎,素手賣藕誰家女?」等等,這些詩句都散發著荷藕之鄉的一片清香。
明清時期寶應科舉興盛,達官貴人紛紛在寶應城郊修築園林,其中有不少都是以荷置景的。如縱棹園湖泊,昔為一片荷塘,學宮前原有愛蓮池。城東蓮池庵,「高朗雅潔,竹梧疏密相錯,庵前有池,池種藕,春則田田綠葉,夏則亭亭紅蕖,秋則離離碧蓮,致足樂也。」其附近有劉家珍藕花書屋,「絳紗浮水朝霞起,翠蓋憑欄落日低」,別是一番景色。城南迎秀門外有朱曰藩之白蓮堂,盪舟荷花盪中,清香馥郁,又名花園庄。運西寶應湖邊又有朱曰藩的鏡心樓,旁有水樂亭,「樓下有荷花盪,可數百畝,夏日棹小舟采蓮,蓮高於葉,葉高於人,前後皆不可見,聞歌始覺有人來。」湖濱又有吳禮的蓼花庄,有詩雲:「荷花香里雙蘭槳,楊柳蔭中一草亭。」在寶應最大的園林——縱棹園中,有「竹深荷凈堂」,蓋取杜甫「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之詩意也。 傳說很久以前,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來瑤池散步,他們撥開雲層,遙望人間,只見寶應東盪百里方圓,萬頃碧波,水光連天,好一派湖盪風光,恰似人間仙境,但缺少花卉點綴,便命荷花仙子捧出一把瑤池蓮子,撒向寶應的金湖銀盪。從此,這里蓮葉田田,荷花盛開,一片清香,宛如天上的瑤池仙境。
五十年代,八一電影製片廠在這人間仙境拍攝了電影《柳堡的故事》,風靡國內外數十年,一曲「九九艷陽天」傳唱了我國幾代人。1984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又來我縣獐獅盪拍攝了神話故事片《八仙的傳說》,從此,這里便被人們稱為荷仙姑的家鄉。九十年代,寶應將荷花定為縣花,並逐步形成以水泗荷園和荷仙生態園為中心的旅遊觀光景點,被納入運河旅遊風光帶。
位於揚州、鹽城、淮安三市交界處的寶應東盪水泗荷園,佔地2萬畝,其中植藕15000畝,另有蘆葦、蒲草等水生作物,並盛產魚蝦蟹鱉,園有曲橋、風車、沙鷗浮游,白鷺翱翔,「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被譽為「蘇中沙家浜」。每年荷藕節期間,迎來眾多的中外遊客前來觀光。2002年荷花盛開時期,中央電視台、上海東方電視台、江蘇電視台、法國公共電視台等新聞媒體,紛紛到荷園取景,拍攝專題片,並在法國、美國、加拿大等國播放,產生了國際影響。 寶應是一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文明古縣,秦建東陽縣、漢為平安縣、射陽「九里一千墩」是漢文明的象徵,隋稱安宜縣,唐改寶應縣。宋代文天祥留下軍師廟。元代馬可.波羅將寶應寫入了他的游記,明代泰山殿號稱「天下第一名山」,清代又出了狀元王式丹、榜眼季愈、探花朱士彥「三鼎甲」,水巷口3號是周恩來少年讀書處。歷史名人有「建安七子」之一的大詩人陳琳,明代大畫家陶成、京劇鼻祖高朗亭、經學大師劉寶楠等。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在寶應停舟策馬,題匾賦詩,這里是吳風漢韻的交匯處,淮揚文化的融合區,民風淳樸,尤具水鄉情韻。
當代寶應 人不但愛荷、賞荷,而且對荷文化也頗有研究。縣政協文史委員會副主任、縣文聯副主席劉世昌同志,在中國荷花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早在1992年就出版了近20萬字的《中國荷文化》一書,《中國當代著作家大詞典》評價說:「《中國荷文化》一書分為荷花概論、荷花之美、品種辨異、芙蓉軼事、蓮花 與美女名人、蓮花與佛教名山、蓮花與文學藝術、全國荷景攬勝及歷屆荷展共8章93篇,並附詠荷詩文選萃。花卉界認為此書實為我國首本系統研究荷花歷史文化現象的專著。」這本書曾在第七屆全國荷展上交流,得到許多專家學者的好評,中華詩詞學會會刊主編晨崧先生贈詩曰:「輕吟重唱醉荷花,玉潔凌波濯萬家。二十四番春信後,泛舟爭向世昌誇。」1994年10月,劉世昌的論文《孫中山、郭沫若與「中日友誼蓮」》又獲「中國現代史優秀研究成果獎」,為此他還獲得了《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榮譽狀》。2004年他又為縣質監局編寫了《荷之舞》畫冊,為荷藕節禮品書。
1993年,陳宗道、陳躍父子編著出版了《蓮藕世界》,分「涉足蓮藕世界、摸熟蓮藕脾氣、結識蓮藕家族、發展蓮藕生產、開拓蓮藕領域」等五章,詳細介紹了寶應蓮藕的栽培方法。
2002年,劉海鵬、薛水利出版了《荷之戀》攝影作品集。2004年鄧連俊出版了《荷趣》攝影作品集。這三本書從不同的角度生動地反映了荷花的自然之美,玉潔冰清、活色生香,迎陽帶露,嬌艷無比,令人賞心悅目,得到無窮的藝術享受。
㈦ 寶應荷藕的生產情況
早在唐朝,荷藕種植就有文字記載。詩人儲嗣宗《宿范水》:「行人倦遊宦,秋草宿湖邊。露濕芙蓉渡,月明漁網船。寒機深竹里,遠浪到門前。何處思鄉甚?歌聲聞采蓮。」至明代,荷藕已成為寶應大宗生產的土特產品,《萬曆志》列「寶應十景」中有「西盪荷香」。清代《康熙志》列「寶應十二景」中有「蓮葉接天」,植荷盛況可知。1933年《江蘇全省物品展覽會特刊》載:「寶應植藕85000畝,畝產1500斤,年產藕12750萬斤;藕粉2000擔,品質純真,性黏味美,富營養質。」20世紀70年代時,寶應開始「漚改旱」,湖盪減少,但依然留下了「五湖四盪」:寶應湖、白馬湖、汜光湖、廣洋湖、射陽湖、獐獅盪、綠草盪、和平盪、三里盪,共90萬畝灘塗水面。其中,荷藕種植面積20萬畝。 據2010年統計,寶應縣常年種植荷藕近20萬畝,遍及全縣鄉鎮,商品藕年產量突破30萬噸,實現年產值10.6億元,是江蘇乃至全中國著名的荷藕產區。全縣圍繞荷藕食品開發的大小企業有49家,其中江蘇荷仙食品集團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全縣荷藕產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全縣各加工企業生產的產品有保鮮、水煮、鹽漬等八大系列共100多個品種。
21世紀以來,縣內加工企業與揚州大學、武漢水生植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進行合作,准備進行NEC果蔬汁、濃縮汁、果膠等項目的開發,進一步增加產品的種類。全縣荷藕加工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創匯3500萬美元,其中寶應的藕製品占日本市場的70%以上份額。為大力發展荷藕產品流通,寶應荷藕基地建設逐步優化,訂單農業穩步發展。荷藕加工龍頭企業主動與鄉鎮、村、種藕大戶簽訂收購協議,加強了產業鏈條的銜接,大力發展以「公司+基地+農戶」為主要形式的經濟共同體。到2010年,全縣還有荷藕流通經濟服務組290多個,從業人員2500多人,從事商品藕的批發銷售。
圍繞發展特色經濟,寶應荷藕這一傳統農業支柱產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到2010年,寶應已成功舉辦了四屆中國寶應荷藕節。吸引了一批全球知名公司和海內外客商投資興業,促進了全縣開放型經濟的發展。
㈧ 江蘇寶應縣 怎麼樣啊
寶應縣位於東經119°07′43″—119°42′51″、北緯33°02′46″—33°24′55″,地處江蘇省中部,夾於江淮之間,京杭運河縱貫南北,是揚州市的「北大門」。全縣總面積145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佔66.7%,水域佔33.3%。轄13個鎮,17個鄉和一個農場,總人口90。61萬。 寶應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水豐沛,年平均降水量966毫米。日照充足,呈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14.4℃,適宜動植物繁衍生長。
1996年,寶應縣國內生產總值40.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15.2億元,第二產業14.1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8億元,分別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7.9%、35.2%和26.9%。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423元,增長21.3%鄉以上工業企業銷售收入36.1億元。利稅1.69億元。全縣有5個企業銷售過億元,10個企業銷售過5
[寶應縣]
寶應縣
000萬元。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3家。30家重點企業銷售和利稅分別佔全縣總量的60%、86%。寶勝集團產銷、利稅躍居全國同行第一位,跨入江蘇省1996年十大重點企業集團、機械工業部百戶巨人企業和國家重點扶持的1000家大型工業企業行列。 農業總產值17.1億元,多種經營70%。糧食總產57.2萬噸,比上年增長13.5%,棉花總產0.9萬噸,油料1.8萬噸,河藕9.3萬噸。水產品總量6.6萬噸,蛋品總量3.75萬噸,生豬出欄42萬頭。農民人均純收入2517元。
建築業年產值16.4億元,實現增加值4.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1.9%和46.4%。
市場建設步伐加快。興建了蘇北規模最大的水產品批發交易市場,沿淮江公路寶應臨城段兩側興建了鋼瓶灶具市場。全縣擁有52個各類市場,年成交額8億元。商品流通繁榮活躍,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3億元。
財政收入1.62億元,基本保持當年財政收支平衡。年末各項存款余額20.6億元,其中居民儲蓄余額16.3億元,貸款余額21.4億元。
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年新進區項目4個,總投資2000萬元,區內共完成總投資10億元。
完成鹽金公路寶應運東段35公里建設和淮江公路寶應段46公里GBM工程;鋪設縣鄉黑色公路53公里。城鄉電話擴容23400門,全縣電話普及達每百人4.2部。220千伏變電所正式投運,形成了以220千伏為龍頭、110千伏為主體、35千伏為基礎的供電新網路。實施安居工程,建成6萬平方米商品房,其中經濟實用房1.18萬平方米。通過了省級衛生城的復驗和環境綜合整治的驗收,榮獲省級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城稱號。
開發科技產品100多個,其中電子、機械、食品等方面的13個新產品被確定為省高新技術產品和省級新產品,有5個新產品獲國家新產品博覽會金、銀獎,新產品產值率達20%。3月份,被國家科委命名為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