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互聯網的網路層包括哪些網路

互聯網的網路層包括哪些網路

發布時間:2022-10-09 05:05:58

計算機網路各層次有哪些

1、應用層

與其它計算機進行通訊的一個應用,它是對應應用程序的通信服務的。例如,一個沒有通信功能的字處理程序就不能執行通信的代碼,從事字處理工作的程序員也不關心OSI的第7層。但是,如果添加了一個傳輸文件的選項,那麼字處理器的程序就需要實現OSI的第7層。示例:TELNET,HTTP,FTP,NFS,SMTP等。

2、表示層

這一層的主要功能是定義數據格式及加密。例如,FTP允許你選擇以二進制或ASCII格式傳輸。如果選擇二進制,那麼發送方和接收方不改變文件的內容。如果選擇ASCII格式,發送方將把文本從發送方的字元集轉換成標準的ASCII後發送數據。在接收方將標準的ASCII轉換成接收方計算機的字元集。示例:加密,ASCII等。

3、會話層

它定義了如何開始、控制和結束一個會話,包括對多個雙向消息的控制和管理,以便在只完成連續消息的一部分時可以通知應用,從而使表示層看到的數據是連續的,在某些情況下,如果表示層收到了所有的數據,則用數據代表表示層。示例:RPC,SQL等。

4、傳輸層

這層的功能包括是否選擇差錯恢復協議還是無差錯恢復協議,及在同一主機上對不同應用的數據流的輸入進行復用,還包括對收到的順序不對的數據包的重新排序功能。示例:TCP,UDP,SPX。

5、網路層

這層對端到端的包傳輸進行定義,它定義了能夠標識所有結點的邏輯地址,還定義了路由實現的方式和學習的方式。為了適應最大傳輸單元長度小於包長度的傳輸介質,網路層還定義了如何將一個包分解成更小的包的分段方法。示例:IP,IPX等。

6、數據鏈路層

它定義了在單個鏈路上如何傳輸數據。這些協議與被討論的各種介質有關。示例:ATM,FDDI等。

7、物理層

OSI的物理層規范是有關傳輸介質的特性,這些規范通常也參考了其他組織制定的標准。連接頭、幀、幀的使用、電流、編碼及光調制等都屬於各種物理層規范中的內容。物理層常用多個規范完成對所有細節的定義。示例:Rj45,802.3等。

㈡ TCP/IP網路模型從上至下哪四層組成各層主要功能是什麼

1、組成: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鏈路層

2、各層主要功能:

應用層:負責向用戶提供應用程序,比如HTTP、FTP、Telnet、DNS、SMTP等。

傳輸層:負責對報文進行分組和重組,並以TCP或UDP協議格式封裝報文。

網路層:負責路由以及把分組報文發送給目標網路或主機。

鏈路層:負責封裝和解封裝IP報文,發送和接受ARP/RARP報文等。

(2)互聯網的網路層包括哪些網路擴展閱讀

OSI是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簡稱OSI),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聯合制定的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為開放式互連信息系統提供了一種功能結構的框架。

它從低到高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而TCP/IP簡單來說就是OSI的簡化版,把OSI的七層簡化為了四層。TCP/IP 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網際網路,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的標准。

協議採用了4層的層級結構,每一層都呼叫它的下一層所提供的協議來完成自己的需求。

㈢ internet的四層結構分別是

internet的四層結構分別是:

Internet的四層體系結構指的是TCP/IP模型,總共有四層結構即應用層、傳輸層、網路層和網路介面:

應用層:各種服務及應用程序通過該層利用網路,常用協議:HTTP,FTP,SMTP。

傳輸層:確認數據傳輸進行糾錯處理,常用協議:TCP UDP。

網路層:負責數據傳輸、路徑及地址選擇,常用協議:IP ARP(地址解析協議)。

網路介面:是針對不同物理網路的連接形式的協議:Erthernet。

㈣ 網路的七個層

OSI七層模型

ISO國際標准組織所定義的開放系統互連七層模型的定義和各層功能。它是網路技術入門者的敲門磚,也是分析、評判各種網路技術的依據—從此網路不再神秘,它也是有理可依,有據可循的。

建立七層模型主要是為解決異種網路互連時所遇到的兼容性問題。它的最大優點是將服務、介面和協議這三個概念明確地區分開來;也使網路的不同功能模塊分擔起不同的職責。

網路發展中一個重要里程碑便是ISO(Internet Standard Organization,國際標准組織)對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開放系統互連)七層網路模型的定義。它不但成為以前的和後續的各種網路技術評判、分析的依據,也成為網路協議設計和統一的參考模型。

建立七層模型的主要目的是為解決異種網路互連時所遇到的兼容性問題。它的最大優點是將服務、介面和協議這三個概念明確地區分開來:服務說明某一層為上一層提供一些什麼功能,介面說明上一層如何使用下層的服務,而協議涉及如何實現本層的服務;這樣各層之間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互連網路中各實體採用什麼樣的協議是沒有限制的,只要向上提供相同的服務並且不改變相鄰層的介面就可以了。網路七層的劃分也是為了使網路的不同功能模塊(不同層次)分擔起不同的職責,從而帶來如下好處:

減輕問題的復雜程度,一旦網路發生故障,可迅速定位故障所處層次,便於查找和糾錯;

在各層分別定義標准介面,使具備相同對等層的不同網路設備能實現互操作,各層之間則相對獨立,一種高層協議可放在多種低層協議上運行; 能有效刺激網路技術革新,因為每次更新都可以在小范圍內進行,不需對整個網路動大手術; 便於研究和教學。

網路分層體現了在許多工程設計中都具有的結構化思想,是一種合理的劃分。

網路七層的功能

網路七層包括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其中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通常被稱作媒體層,是網路工程師所研究的對象;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則被稱作主機層,是用戶所面向和關心的內容。

那麼,網路七層的具體定義和相應職責各是什麼呢?下圖便是OSI七層模型的協議堆棧示意,它們由下到上分別為:

第一層—物理層:物理層定義了通訊網路之間物理鏈路的電氣或機械特性,以及激活、維護和關閉這條鏈路的各項操作。物理層特徵參數包括:電壓、數據傳輸率、最大傳輸距離、物理連接媒體等。

第二層—數據鏈路層:實際的物理鏈路是不可靠的,總會出現錯誤,數據鏈路層的作用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將數據分成幀,以數據幀為單位進行傳輸)將有差錯的物理鏈路轉化成對上層來說沒有錯誤的數據鏈路。它的特徵參數包括:物理地址、網路拓樸結構、錯誤警告機制、所傳數據幀的排序和流控等。其中物理地址是相對網路層地址而言的,它代表了數據鏈路層的節點標識技術;「拓樸」是網路中經常會碰到的術語,標記著各個設備以何種方式互連起來,如:匯流排型—所有設備都連在一條匯流排上,星型—所有設備都通過一個中央結點互連;錯誤警告是向上層協議報告數據傳遞中錯誤的發生;數據幀排序可將所傳數據重新排列;流控則用於調整數據傳輸速率,使接收端不至於過載。



第三層—網路層:網路層將數據分成一定長度的分組,並在分組頭中標識源和目的節點的邏輯地址,這些地址就象街區、門牌號一樣,成為每個節點的標識;網路層的核心功能便是根據這些地址來獲得從源到目的的路徑,當有多條路徑存在的情況下,還要負責進行路由選擇。

第四層—傳輸層:提供對上層透明(不依賴於具體網路)的可靠的數據傳輸。如果說網路層關心的是「點到點」的逐點轉遞,那麼可以說傳輸層關注的是「端到端」(源端到目的端)的最終效果。它的功能主要包括:流控、多路技術、虛電路管理和糾錯及恢復等。其中多路技術使多個不同應用的數據可以通過單一的物理鏈路共同實現傳遞;虛電路是數據傳遞的邏輯通道,在傳輸層建立、維護和終止;糾錯功能則可以檢測錯誤的發生,並採取措施(如重傳)解決問題。

第五層—會話層:在網路實體間建立、管理和終止通訊應用服務請求和響應等會話。

第六層—表示層:定義了一系列代碼和代碼轉換功能以保證源端數據在目的端同樣能被識別,比如大家所熟悉的文本數據的ASCII碼,表示圖象的GIF或表示動畫的MPEG等。

第七層——應用層:應用層是面向用戶的最高層,通過軟體應用實現網路與用戶的直接對話,如:找到通訊對方,識別可用資源和同步操作等。

網路七層的底三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路層)通常被稱作媒體層,它們不為用戶所見,默默地對網路起到支撐作用,是網路工程師所研究的對象;上四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則被稱作主機層,是用戶所面向和關心的內容,這些程序常常將各層的功能綜合在一起,在用戶面前形成一個整體。大家所熟悉的網上應用WWW、FTP、TELNET等,都是這多層功能的綜合。

在數據的實際傳輸中,發送方將數據送到自己的應用層,加上該層的控制信息後傳給表示層;表示層如法炮製,再將數據加上自己的標識傳給會話層;以此類推,每一層都在收到的數據上加上本層的控制信息並傳給下一層;最後到達物理層時,數據通過實際的物理媒體傳到接收方。接收端則執行與發送端相反的操作,由下往上,將逐層標識去掉,重新還原成最初的數據。由此可見,數據通訊雙方在對等層必須採用相同的協議,定義同一種數據標識格式,這樣才可能保證數據的正確傳輸而不至走形。
OSI與實際應用模型

七層模型是一個理論模型,實際應用則千變萬化,完全可能發生變異。對大多數應用,我們只是將它的協議族(即協議堆棧)與七層模型作大致的對應,看看實際用到的特定協議是屬於七層中某個子層,還是包括了上下多層的功能。

網路中實際用到的協議是否嚴格按照這七層來定義呢?並非如此,七層模型是一個理論模型,實際應用則千變萬化,完全可能發生變異。何況有的應用由來已久,不可能在七層模型推出後又推翻重來。因此對大多數應用,我們只是將它的協議族(即協議堆棧)與七層模型作大致的對應,看看實際用到的特定協議是屬於七層中某個子層,還是包括了上下多層的功能。我們在以前的篇幅中曾介紹過的TCP/IP協議,它與七層模型的對應關系如下:

OSL與TCP/IP模型的對應關系(簡單圖二)

應用層 *

表示層 應用層

會話層 *

傳輸層 傳輸層

網路層 網路層

數據鏈路層 網路介面層

物理層 *

由圖二可看出,TCP/IP的多數應用協議將OSI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的功能合在一起,構成其應用層,典型協議有:HTTP、FTP、TELNET等;TCP/UDP協議對應OSI的傳輸層,提供上層數據傳輸保障;IP協議對應OSI的網路層,它定義了眾所周知的IP地址格式,做為網間網中查找路徑的依據;TCP/IP的最底層功能由網路介面層實現,相當於OSI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實際上TCP/IP對該層並未作嚴格定義,而是應用已有的底層網路實現傳輸,這就是它得以廣泛應用的原因。

㈤ 互聯網分為哪幾層結構

理論上是七層.物理層.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㈥ 計算機網路體系分為哪四層

1.、應用層

應用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高層,為用戶提供所需要的各種服務,例如:FTP、Telnet、DNS、SMTP等.

2.、傳輸層

傳輸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傳輸層,為應用層實體提供端到端的通信功能,保證了數據包的順序傳送及數據的完整性。該層定義了兩個主要的協議:傳輸控制協議(TCP)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

TCP協議提供的是一種可靠的、通過「三次握手」來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而UDP協議提供的則是不保證可靠的(並不是不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

3.、網際互聯層

網際互聯層對應於OSI參考模型的網路層,主要解決主機到主機的通信問題。它所包含的協議設計數據包在整個網路上的邏輯傳輸。注重重新賦予主機一個IP地址來完成對主機的定址,它還負責數據包在多種網路中的路由。

該層有三個主要協議:網際協議(IP)、互聯網組管理協議(IGMP)和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ICMP)。

IP協議是網際互聯層最重要的協議,它提供的是一個可靠、無連接的數據報傳遞服務。

4.、網路接入層(即主機-網路層)

網路接入層與OSI參考模型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相對應。它負責監視數據在主機和網路之間的交換。事實上,TCP/IP本身並未定義該層的協議,而由參與互連的各網路使用自己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協議,然後與TCP/IP的網路接入層進行連接。地址解析協議(ARP)工作在此層,即OSI參考模型的數據鏈路層。

(6)互聯網的網路層包括哪些網路擴展閱讀:

OSI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architecture)劃分為以下七層:

物理層: 將數據轉換為可通過物理介質傳送的電子信號相當於郵局中的搬運工人。

數據鏈路層: 決定訪問網路介質的方式。

在此層將數據分幀,並處理流控制。本層指定拓撲結構並提供硬體定址,相當於郵局中的裝拆箱工人。

網路層: 使用權數據路由經過大型網路 相當於郵局中的排序工人。

傳輸層: 提供終端到終端的可靠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跑郵局的送信職員。

會話層: 允許用戶使用簡單易記的名稱建立連接 相當於公司中收寄信、寫信封與拆信封的秘書。

表示層: 協商數據交換格式 相當公司中簡報老闆、替老闆寫信的助理。

應用層: 用戶的應用程序和網路之間的介面老闆。

㈦ 從拓撲結構上看,物聯網的網路層包括什麼和什麼兩部分網路

物聯網中的網路層包括接入網和傳輸網兩部分的網路。分別實現接入功能和傳輸功能。傳輸網由公網與專網組成,典型傳輸網路包括電信網(固網、移動通信網)、廣電網、互聯網、電力通信網、專用網(數字集群)。接入網包括光纖接入、無線接入、乙太網接入、衛星接入等各類接入方式,實現底層的感測器網路、RFID網路最後一公里的接入。

物聯網的網路層基本上綜合了已有的全部網路形式,來構建更加廣泛的「互聯」。每種網路都有自己的特點和應用場景,互相組合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信息往往經由任何一種網路或幾種網路組合的形式進行傳輸。

(7)互聯網的網路層包括哪些網路擴展閱讀:

網路層位於物聯網三層結構中的第二層,其功能為「傳送」,即通過通信網路進行信息傳輸。網路層作為紐帶連接著感知層和應用層,它由各種私有網路、互聯網、有線和無線通信網等組成,相當於人的神經中樞系統,負責將感知層獲取的信息,安全可靠地傳輸到應用層,然後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進行信息處理。

由於物聯網的網路層承擔著巨大的數據量,並且面臨更高的服務質量要求,物聯網需要對現有網路進行融合和擴展,利用新技術以實現更加廣泛和高效的互聯功能。物聯網的網路層,自然也成為了各種新技術的舞台,如3G/4G通信網路、IPv6、Wi-Fi和WiMAX、藍牙、ZigBee等等。

㈧ 計算機網路技術:TCP/IP體系結構將網路分為哪幾層TCP/IP體系結構與OSI模型的對應關系是

計算機網路技術:TCP/IP體系結構將網路分為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傳輸層,網路層,數據鏈路層,物理層。

TCP/IP體系結構與OSI模型的對應關系是:osi的上三層對應tcp的應用層,傳輸層與網路層是一一對應的。

應用層、表示層、會話層三個層次提供的服務相差不是很大,所以在TCP/IP協議中,它們被合並為應用層一個層次。由於運輸層和網路層在網路協議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在TCP/IP協議中它們被作為獨立的兩個層次。



(8)互聯網的網路層包括哪些網路擴展閱讀:

對不同種類的應用程序它們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使用應用層的不同協議,郵件傳輸應用使用了SMTP協議、萬維網應用使用了HTTP協議、遠程登錄服務應用使用了有TELNET協議。

在TCP/IP協議中,網路介面層位於第四層。由於網路介面層兼並了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所以,網路介面層既是傳輸數據的物理媒介,也可以為網路層提供一條准確無誤的線路。

㈨ 網路分為幾個層

分七層:

1、物 理 層(Physical Layer)

要傳遞信息要利用些物理媒體雙紐線、同軸電纜等具體物理媒體並OSI7層之內有人把物理媒體當作第0層物理層任務上層提供物理連接及們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 規定使用電纜和接頭 類型傳送信號電壓等層數據還沒有被組織僅作原始位流或電氣電壓處理單位比特。

2、 數 據 鏈 路 層(Data Link Layer)

數據鏈路層負責兩相鄰結點間線路上無差錯傳送幀單位數據每幀包括定數量數據和些必要控制信息和物理層相似數據鏈路層要負責建立、維持和釋放數據鏈路連接傳送數據時接收點檢測所傳數據有差錯要通知發方重發幀 。

3、 網 絡 層(Network Layer)

計算機網路進行通信兩計算機之間能會經過多數據鏈路也能還要經過多通信子網網路層任務選擇合適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 確保數據及時傳送網路層數據鏈路層提供幀組成數據包包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其含有邏輯地址信息-,源站點和目站點地址網路地址 。

4、 傳 輸 層(Transport Layer)

該層任務時根據通信子網特性佳利用網路資源並靠和經濟方式兩端系統(也源站和目站)會層之間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功能負責靠地傳輸數據層信息傳送單位報文 。


5、 會 層(Session Layer)


層也稱會晤層或對層會層及上高層次數據傳送單位,再另外命名統稱報文會層,參與具體傳輸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管理內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機制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由會層完成 。

6、 表 示 層(Presentation Layer)

層主要解決擁護信息語法表示問題欲交換數據,從適合於某用戶抽象語法轉換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壓縮和解壓縮,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

7、 應 用 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性質滿足用戶需要及提供網路與用戶應用軟體之間介面服務。

㈩ 究竟網路有幾個層次

為了使不同計算機廠家生產的計算機能夠相互通信,以便在更大的范圍內建立計算機網路,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在1978年提出了「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即著名的OSI/RM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它將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通信協議劃分為七層,自下而上依次為:物理層(Physics Layer)、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網路層(Network Layer)、傳輸層(Transport Layer)、會話層(Session Layer)、表示層(Presentation Layer)、應用層(Application Layer)。其中第四層完成數據傳送服務,上面三層面向用戶。

除了標準的OSI七層模型以外,常見的網路層次劃分還有TCP/IP四層協議以及TCP/IP五層協議

1)物理層(Physical Layer)

激活、維持、關閉通信端點之間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以及過程特性。該層為上層協議提供了一個傳輸數據的可靠的物理媒體。簡單的說,物理層確保原始的數據可在各種物理媒體上傳輸。物理層記住兩個重要的設備名稱,中繼器(Repeater,也叫放大器)和集線器。

2)數據鏈路層(Data Link Layer)

數據鏈路層在物理層提供的服務的基礎上向網路層提供服務,其最基本的服務是將源自網路層來的數據可靠地傳輸到相鄰節點的目標機網路層。為達到這一目的,數據鏈路必須具備一系列相應的功能,主要有:如何將數據組合成數據塊,在數據鏈路層中稱這種數據塊為幀(frame),幀是數據鏈路層的傳送單位;如何控制幀在物理信道上的傳輸,包括如何處理傳輸差錯,如何調節發送速率以使與接收方相匹配;以及在兩個網路實體之間提供數據鏈路通路的建立、維持和釋放的管理。數據鏈路層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質上提供可靠的傳輸。該層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定址、數據的成幀、流量控制、數據的檢錯、重發等。

有關數據鏈路層的重要知識點:

1>數據鏈路層為網路層提供可靠的數據傳輸;

2>基本數據單位為幀;

3> 主要的協議:乙太網協議;

4> 兩個重要設備名稱:網橋和交換機。

3)網路層(Network Layer)

網路層的目的是實現兩個端系統之間的數據透明傳送,具體功能包括定址和路由選擇、連接的建立、保持和終止等。它提供的服務使傳輸層不需要了解網路中的數據傳輸和交換技術。如果您想用盡量少的詞來記住網路層,那就是「路徑選擇、路由及邏輯定址」。

網路層中涉及眾多的協議,其中包括最重要的協議,也是TCP/IP的核心協議——IP協議。IP協議非常簡單,僅僅提供不可靠、無連接的傳送服務。IP協議的主要功能有:無連接數據報傳輸、數據報路由選擇和差錯控制。與IP協議配套使用實現其功能的還有地址解析協議ARP、逆地址解析協議RARP、網際網路報文協議ICMP、網際網路組管理協議IGMP。具體的協議我們會在接下來的部分進行總結,有關網路層的重點為:

1> 網路層負責對子網間的數據包進行路由選擇。此外,網路層還可以實現擁塞控制、網際互連等功能;

2> 基本數據單位為IP數據報;

3> 包含的主要協議:

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網際網路互聯協議);

ICMP協議(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網際網路控制報文協議);

ARP協議(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協議);

RARP協議(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逆地址解析協議)。

4> 重要的設備:路由器

4)傳輸層(Transport Layer)

第一個端到端,即主機到主機的層次。傳輸層負責將上層數據分段並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傳輸。此外,傳輸層還要處理端到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問題。

傳輸層的任務是根據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網路資源,為兩個端系統的會話層之間,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的功能,負責端到端的可靠數據傳輸。在這一層,信息傳送的協議數據單元稱為段或報文。

網路層只是根據網路地址將源結點發出的數據包傳送到目的結點,而傳輸層則負責將數據可靠地傳送到相應的埠。

有關網路層的重點:

1>傳輸層負責將上層數據分段並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傳輸以及端到端的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問題;

2> 包含的主要協議:TCP協議(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UDP協議(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戶數據報協議);

3> 重要設備:網關。

5)會話層

會話層管理主機之間的會話進程,即負責建立、管理、終止進程之間的會話。會話層還利用在數據中插入校驗點來實現數據的同步。

6)表示層

表示層對上層數據或信息進行變換以保證一個主機應用層信息可以被另一個主機的應用程序理解。表示層的數據轉換包括數據的加密、壓縮、格式轉換等。

7)應用層

為操作系統或網路應用程序提供訪問網路服務的介面。

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重點:

1> 數據傳輸基本單位為報文;

2> 包含的主要協議:FTP(文件傳送協議)、Telnet(遠程登錄協議)、DNS(域名解析協議)、SMTP(郵件傳送協議),POP3協議(郵局協議),HTTP協議(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摘抄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的網路層包括哪些網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啥有網路無線連不上 瀏覽:901
去哪裡推廣網路 瀏覽:32
網路安全說法正確的有哪些 瀏覽:281
什麼叫環網網路 瀏覽:48
怎樣設計手機增強手機信號網路 瀏覽:72
甘肅京東網路運營電話多少 瀏覽:79
密碼技術保證網路安全的核心技術 瀏覽:112
一加5t網路設置教程 瀏覽:522
wifi玩網路游戲卡不卡 瀏覽:316
wifi網路覆蓋選哪家 瀏覽:908
昆廣網路信息閱覽如何操作 瀏覽:561
融媒體中心網路安全培訓 瀏覽:828
蘋果6破解4g網路 瀏覽:937
蘋果查詢網路鎖免費 瀏覽:49
2016年出的網路說唱有哪些 瀏覽:435
4g網路每分鍾消費多少流量 瀏覽:324
神經網路怎麼畫 瀏覽:568
手機信號顯示網路中斷 瀏覽:86
網路滿格狀態欄設置 瀏覽:62
移動的3g網路怎麼用 瀏覽:3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