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大網路流行語是什麼
評選出來的十大流行語都讓我記憶猶新。
一、 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2022年,「踔厲奮發、勇毅前行」頻現於文件、報告、宣傳語、新聞報道。踔厲,義為亢奮昂揚、精神振奮;奮發,義為精神振作、情緒高漲。勇毅前行,義為勇敢堅毅地向前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偉大實踐中,「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成為「熱詞」在全社會流行,體現了在黨的帶領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精神面貌。
二、 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即中國樣式、中國特色;中國式現代化,即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實際的現代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大道。
三、 新賽道。
「賽道」指距離競賽或速度競賽時使用的比賽區域。經濟領域的「新賽道」指以新技術、新模式為核心競爭力的新興產業或行業細分領域,具有引領性發展、顛覆性創新、爆發式成長等特性,蘊含海量的市場和全新的增長機會,面向未來,呈現動態性。現在,「新賽道」含義進一步演化,可指一切新的起點、新的征程,以及新的努力、新的氣象等。
四、 大白。
「大白」是指身著白色隔離防護服、投身「抗疫」前線的醫務人員及志願者。三年來,我國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歷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有效應對多輪全球疫情的沖擊,把重症和死亡人數保持在世界最低水平。他們是守護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是「抗疫」英雄和功臣,為這個時代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五、 煙火氣。
「煙火氣」來源於古漢語,其本義指「燒煮食物的氣味」。時下流行的「煙火氣」則指生機盎然、充滿活力的生活氣息。
2022年高考天津卷作文題的一段文字對「煙火氣」的含義做了詩意滿滿的闡釋:「煙火氣是家人團坐,燈火可親;煙火氣是國泰民豐,歲月安好;煙火氣是溫情,是祥和,需要珍惜和守護,也需要奉獻和擔當。尋常煙火,就是最美的風景。」總之,「煙火氣」是黨和政府「時時放心不下」的民生,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美好生活。
六、 天花板。
「天花板」本指室內的天棚,有的上面有雕刻或彩繪。英語以「天花板」比喻「最高限度、上限」,這個用法傳入中文後含義進一步引申,指無法超越的「最高點、頂峰」。
這就是如今流行於不同領域的「天花板」:容顏俊美稱「顏值天花板」,社交能力超強稱「社交天花板」,帶貨能力突出稱「帶貨天花板」,大學生軍訓動作標准稱「軍訓天花板」,足球隊、籃球隊前鋒球技出眾稱「前鋒天花板」,等等。
七、 拿捏。
「拿捏」常指把握、掌握,如「拿捏分寸」「拿捏時機」。現今流行的「拿捏」常和一個簡單手勢的表情包一起使用,其搭配對象幾乎無所不包。
可以「拿捏」人,表示對某人完全掌握,也可以「拿捏」事,表示將某事徹底搞定。可以「拿捏」過程,表示對整個活動設計精準,也可以「拿捏」結果,表示對最終預期控制自如。
八、 雪糕刺客。
2022年夏天,「雪糕刺客」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沒有明碼標價,所有雪糕堆放在一起,結賬時才發現,其中有幾十塊甚至上百塊的,價格高得驚人;但已經進入付款流程,許多消費者只能硬著頭皮付錢。
「刺客」原指用武器進行暗殺的人,通常行蹤隱秘,在目標毫無防備時給予致命一擊。天價雪糕包裝普通,混跡於低價雪糕中,消費者結賬時才發現遭受暗算,彷彿遭遇「刺客」。「雪糕刺客」傷害了普通消費者,危害了正常商業秩序。有人呼籲:誠信經營,讓「雪糕刺客」無路可走!
九、 精神內耗。
內耗,本指機器等空耗的能量,引申指無謂消耗的精力、物力。精神內耗則是精神上、心理上無用的消耗,若長期存在有害身心健康。
2022年7月,有博主上傳視頻《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一時火遍全網。「二舅」一生雖然遭遇了諸多不幸,但他「從不回頭看」,從未被打倒,積極生活。「二舅」的故事「治好」了博主的「精神內耗」,引起了廣泛共鳴。
「精神內耗」是一種普遍的心理現象,所有人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做好心理調節,像「二舅」一樣向前看,是可以走出來的,可以得到「治癒」。
十、 沉浸式。
「沉浸」即浸入水中,引申比喻人處於某種氣氛或思想活動中。「沉浸式」指在活動中全情投入,過濾無關知覺,達成融合體驗,獲得充分的心理愉悅。
比如「沉浸式閱讀」指以進入讀物營造的情境、深層次掌握讀物內容為指引的一種專注的、體驗和認知相融合的閱讀方法。
⑵ 2022年十大網路流行語都是什麼
12月8日,由《語言文字周報》主辦的2022年「十大網路流行語」「十大網路熱議語」公布結果。
上榜2022年「十大網路流行語」的有:「栓Q(我真的會謝)」「PUA(CPU/KTV/PPT/ICU)」「冤種(大冤種)」「小鎮做題家」「團長/團」「退!退!退!」「嘴替」「一種很新的XX」「服了你個老六」「XX刺客」。
入選2022年「十大網路熱議語」的有:「冰墩墩(冬奧會)」「二十大」「中國式現代化」「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做核酸」「俄烏沖突」「劉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數字經濟」「網課」「卡達世界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十大網路流行語」中,本年度新出現的詞語佔到一半以上,展現出了大眾極強的語文創造力。比如「栓Q」「退!退!退!」「CPU/KTV/PPT/ICU」(「PUA」在2022年的幾種新表達方式)等。
亦有網路流行語重現了過往的流行,創造了新意。比如老詞「團長/團」在一段時間內的高頻熱用,與疫情生活現實分不開;2020年就已誕生的「小鎮做題家」在2022年再次風行,也與社會熱點事件緊密相聯;在大眾的創造性運用下,「大冤種」從東北方言進入了普通話。《語言文字周報》由上海市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上海教育出版社主辦,已連續四年舉辦年度熱詞評選活動。編輯部主張年度語言盤點應注意區分「流行語」與「新聞熱詞」「關鍵詞」等概念,在2021年的年度熱詞評選中首次區分了「十大網路流行語」和「十大網路熱議語」。
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常務副主任、上海師范大學教授陳昌來認為,「熱議語」和「流行語」確實不同。二者的差異在於,「流行語」更多地被使用,「熱議語」更多地被議論,後者潛藏著大眾對某些社會話題與事件的關心。這兩個榜單都能客觀地反映出2022年度的語言現象。
今年「流行語」與「熱議語」的評選和往年一樣,依然經歷了讀者提名、網路海選、專家評議三個階段。徵集階段,讀者共推薦800餘條流行語條目。編輯部根據流行度和熱度高低,遴選出35條流行語進行網路海選。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北京大學、北師大、復旦大學、華東師大、上海師大、浙江大學、浙江師大、杭州師大、浙江科技學院等機構院校的專家學者參與了評議。
「網路語言生活將成為語言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上海師范大學語言學博士研究生車飛提及,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4.4%,網路流行語是網路語言生活圖景的全面反映。在他看來,年度流行語也幫助我們釐清雅與俗的關系,啟發我們重新認識流行語創造與使用的主力軍——當年青年群體,推動我們重新認識網路公共空間的話語平等問題,引導我們更加理性看待網路流行語。
復旦大學現代語言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史濛輝表示,世界上最早的網路流行語可能是1982年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語言技術和人機互動研究教授斯考特所創造的笑臉符號「:-)」。時至今日,網路與現實社會生活的互動日趨頻繁且有重疊之勢,網路流行語已成為人類社會普遍的交往方式之一,更是當代青年重要的生存空間與精神庇護所。藉助網路平台,大眾在公共言論空間中對社會環境與社會價值「發聲」,以彰顯個性、標新立異的方式,或是宣洩特定的社會情緒,或是表達對當下處境的群體感受,或是尋求深層次的情感共鳴與認同。
「從更宏觀的語言演變的角度看,無論是曇花一現抑或歷久彌新,每年的網路流行語都是反映時代變遷的注腳,值得我們去關注、記錄與理解。」史濛輝說。
⑶ 什麼是十大網路流行語
時間過得飛快,如今2022年就剩下最後20幾天了,到了年終歲尾,各行各業也在做著總結,在回顧這一年的經歷的同時。
也能找出不足的地方,並加以改正,為來年能更好的的工作和生活做准備,近日2022年「十大網路流行用語」名單新鮮出爐,讓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吧。
2022「十大流行語」出爐,栓Q老六成小學生口頭禪,家長表示有點懵
現在的網路發展的速度真的是飛快,一天不上網可能就跟不上「潮流了」,據說現在網路流行語的命脈都掌握在「10後」小學生的手裡。
很多家長也都表示,現在小學生嘴裡天天念叨著的詞他們都聽不懂了,近日2022年「十大網路流行語」名單新鮮出爐,家長們可以看看小學生們口中經常說的口頭禪是什麼意思。
1、栓Q
這個詞語是英文單詞「Thank you」的諧音,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謝謝你」的意思,但實際上主要是用來表達特別無語的狀態,或者是非常厭煩的情緒。
並非真的是用來表示對他人的感謝,另外與「栓Q」一個意思的還有,「我真的會謝」以及「聽我說謝謝你」。
所以千萬不要聽到這個詞,還以為別人是真心的感謝你呢,同樣的也不要隨意的用這個詞向別人道謝,不然會很尷尬。
2、大冤種
「冤種」一詞來自東北地區的方言,原指因為蒙受委屈而悶悶不樂的人,如今網路中會常常用這個詞來泛指做了傻事的人,即冤大頭、倒霉鬼等,可以用來形容別人,也可以用來自嘲。
3、服了你個老六
「老六」是出自某款射擊游戲的一個梗,通常帶有貶義的色彩,因為游戲對戰通常是「5V5」的模式,但有些人不和隊友打配合,在其他隊友正面拼殺的時候。
這群「老六」則是躲在暗處,以陰險狡詐的方式取勝,因此「老六」也常被用來嘲諷那些以出其不意的方式獲勝或玩陰險手段的人,總之「老六」並不是什麼好的形容詞。
網路用語融進小學生學習生活並非是件好事,家長們千萬要重視起來
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有超六成的小學生擁有屬於自己的手機,而如今「10後」的小學生在網路上的活動也較為頻繁。
他們有著自己的交流平台、社群和圈子,並有著圈內獨特的代號、符號等,小學生們喜歡使用這些網路詞彙,一方面是融入社群的社交需求,也是群體劃分的認同感表達。
而另一方面則是孩子與成年人之間存在的代際文化差別,他們也需要符號來展現差異,但是過於頻繁的使用這些網路詞彙,就很容易「溢出」他們的圈子。
除了在日常與人交流的時候會時不時冒出一兩句以外,甚至還會出現到作業和試卷等現實空間中來,這樣很容易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平時的日常交流還好,但是像考試這種正式且嚴肅的場合,使用網路用語就不太合適了,所以家長們千萬要重視起來。
家長們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使用網路用語
首先家長要幫助孩子篩選正能量的流行語,畢竟小學生的心思還很單純,對於一些低俗的網路用語可能並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只是覺得說著好玩。
這個時候家長不要粗暴的,去阻止孩子說這個詞語,這樣反而還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應該用委婉的方式告訴孩子這個詞不好,說出來會讓聽得人不舒服,這樣孩子就明白了,這個詞語是不好的。
其次,家長們也要「與時俱進」,想要搞清楚孩子的想法,就要走進孩子的世界,家長們可以花點時間。
去了解一下時下在孩子們之間流行的事物,這樣在和孩子交流時,就會讓他們感到非常的親切、有趣,孩子也願意對家長敞開心扉。
最後家長們要告訴孩子,正規語言的重要性,網路流行語不是不可以使用,只是不要隨意的使用,家長要告訴孩子正規語言是最重要的,網路流行語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口頭使用。
但是這並不代表它們可以出現在書面語言中,特別是考試這種嚴肅的場合,家長要告訴孩子千萬不要把兩者混淆。
寫在最後
雖然時代在進步,有些老舊的觀念也註定會被拋棄,但是這也不代表所有新鮮事物都是正確的。
很多學者也曾給出善意的提醒,一些無意義的網路流行語的濫用,會導致學生思維活動的情緒化傾向。
所以青少年學生應該加強對經典的閱讀,要學習和訓練優美的書面表達方式,培養「雅言」的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