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供應環節上看;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過程需經歷若干環節,某些 環節並不具有增值作用,相反卻帶來了諸多弊端。從質量角度而言,農產品 所經過的中間環節越多,質錄越難以得到保證。據統計,我國水果蔬菜等農 產:品在運輸和儲存等物流環節上的損失率在25%至30%左右,而發達國家 則控制在5%以下。二、從利潤上看;中間環節將分享原本已並不豐厚的利 潤,甚至占據了大部分利潤。因此從增加農民收入的角度考慮,必須優化目 前農產品的流通過程。三、從供銷信息上看;過長的供應鏈導致供霜信息傳 遞緩慢。目前我國農產品生產並不是以當前的市場需求為導向,而通常依照 往年的需求信息,其直接結果是某些品種產童驟增,市場供應遠遠大於需求, 廣大農民遭受巨額損失。
通過發展農產品網路銷售,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網路銷售平台為供求 雙方提供了一個接洽、交易的平台,藉助於網路的優勢,信息能快速、直接、有 效地在雙方之間傳遞,楫去了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提高了農產品流通的效率, 保證了農產品的質量,也使供求雙方獲得了切實的利益。此外,農產品網路 銷售平台也是對各級各類批發市場的有益補充。
網路銷售婊近幾年像雨後春筍,並呈現出星火燎原之勢;目前,幾乎涵蓋 了所有商品。隨著基礎設施的穩固以及市場的擴大,可以肯定,農產品網路 銷售必將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場革命。
農產品網路銷售平台是一個整合各類資源的交易、溝通、協作的平台,功 能上可以分為企業對企業、商業機構對消費者兩種。網路銷售與傳統批發市場最大的區別在於,買家在交易前無法直觀地獲得農產品信息,因此有必要 實現農產品標准化,主要包括產品品名和類別、質量等級、重量標准、包裝規 格、保鮮標准等,通過標准化這些信息,保證處於同一級別的產品具有相同或 相似的特徵,以利於買賣雙方的溝通和接洽,保障雙方的利益。當然,如果是 網店銷售,就得讓消費者更直觀地了解你的產品,因而需要對產品拍照等。
網路銷售,買賣雙方互不相識,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在所難免,因此必須 強化對用戶的身份認證,一旦發生欺詐行為,保證對相關責任人的可追溯性。
農產品網路銷售是對農產品傳統交易方式的革新,也是提升我國農業綜 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做得好,可以實現多方共贏。
『貳』 怎樣做農產品的網路營銷
淺談網路營銷怎麼做
第一、要從產品自身做起。品質不好只能是一次性買賣,不能長久持續經營。成功的營銷要讓消費者有不同一般的體驗感受和值得購買的感覺,這樣才能擁有一批忠實的客戶。要讓消費者擁有不同一般的體驗感受可以從產品的生產過程和產品品質兩個方面入手。 在標准化生產的基礎上,利用信息採集和二維碼技術,將生產信息上線。客戶只要手機一掃就能知道產品具體產地所在,何時播種、何時施肥、何時採收以及產品安全檢測結果等信息,完全掌握所購買農產品從種子到餐桌的所有信息,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要提高產品品質,就必需對產品進行分等、分級,這是農產品生產和銷售的一個的一個大趨勢。農產品的檔次高不僅僅是體現在外包裝和內包裝上,根重要的是產品本身的一些指標,比如產品的完整度,同一包裝內產品的大小、成熟度、色澤等指標是否一致,這就是精緻。
第二,網路營銷一定要建立產品品牌。無論什麼產品在網路上銷售,都必須有自身的品牌,農產品也不例外。在做好產品定位的基礎上,充分發掘自身產品的特色,通過品牌宣傳,不斷增強產品的影響力和公信力,讓更多的消費者願意做出第一次的嘗試,進而成為產品的忠實客戶。在農產品的網路營銷中,我覺得獨一無二、私人訂制是其優勢。
第三,網路營銷就必需利用好網路的信息流通快、覆蓋面廣的特性,進行大力的宣傳和炒作,增加人們對產品的關注度,擴大購買群體。無論是採用類似「柳橙」的故事宣傳,還是多利農庄「有機」的概念炒作,就是要突出特色,吸引眼球,通過產品的亮點的展示,讓消費者願意去關注,在了解之後有購買的沖動。
第四,線上線下要相互結合。在線上銷售的同時,設立實體體驗店是不可缺少的。線下體驗,線上支付。網上消費取代不了實體店的功能,兩者相互結合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叄』 農產品網路營銷的問題研究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產業布局的調整,我國農產品市場迅速擴大,特別是加入WTO後,國外農產品大量湧入,國內農產品的供給轉為相對過剩,農產品營銷市場的競爭也更加激烈。本論文通過理論與實證研究的方法找出農產品傳統營銷方式中的弊端,利用網路營銷的原理,在傳統營銷模式的基礎上,找出一條適應我國農產品網路營銷的方式。同時,通過對我國農產品網路營銷的縱向思考,為促進我國農產品的流通,解決農民生產、銷售中的現實問題提出理論依據和現實範例,以便在我國農產品生產相對過剩的環境中為農產品貿易提供一種新措施。本論文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對農產品傳統營銷方式與網路營銷方式的利弊進行全面的分析,指出在網路時代,農產品網路營銷是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一種全新的營銷方式,是利用其無時空性、高效率性、交互性、整合性等特點來拓展農產品的營銷市場空間,也是解決農產品的「賣難」問題,提高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本論文採用實證分析和理論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影響農產品網路營銷的各種因素,如社會環境、技術環境、基礎設施、營銷觀念、營銷人才、物流系統等進行了全面分析與論證。對我國農產品網路營銷的實施與發展,提出了構建農產品網路營銷框架結構體系的觀點,並對其實施策略與方法進行了探討。
『肆』 農村電子商務營銷體系分析
農村電子商務營銷體系分析
農產品上行除了需要供應鏈服務體系和物流體系的支撐之外,還需要專門的營銷體系支持才能將農產品通過電子商務遠銷全國。下面由我為大家分享農村電子商務營銷體系分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1.品牌化
與營銷體系相關的第一個問題是農副產品的品牌化。目前各地農村電商主要以初級農產品為主,農產品深加工程度不夠。區域內初級農產品同質化嚴重,難以差異化以形成有效品牌效應,這是制約農產品品牌化的主要問題。對此,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解決:首先,產品質量是關鍵,外部市場,尤其是外部城市市場對綠色、生態和健康的農副產品具有相當的需求,電子商務可以解決市場對接問題,但沒有辦法解決消費者信任問題,這需要一系列能夠讓消費者感知到的質量控制體系的支撐;其次,產品升級是出路,初級農產品的附加值較低,只有將初級農產品在本地完成加工後,本地所獲得的價值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對此,安徽碭山的黃桃罐頭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黃桃本身的價格提升有限,但是一旦加工成黃桃罐頭後,其價格獲得了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提升。再次,整合資源是手段,縣域需要對本地的特色農副產品進行系統梳理,將分散的農戶聚合起來,形成產品規模,獲得議價能力,從而才能形成區域公共品牌。最後,品牌意識是根本,必須讓品牌所有者願意打造和呵護產品品牌,才能為農產品品牌化提供持續的內生動力。
基於此我們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農產品品牌化建設。首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硬體方面。不少地方農產品品牌化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例如網路覆蓋、物流設施等;軟體方面,需要在區域內形成品牌保護意識,營造品牌建設氛圍,並制定相應的品牌保護法規制度,對侵犯他人品牌或對公共品牌的破壞行為進行懲處,加強對區域品牌的保護力度。其次,要出台政策吸引品牌包裝企業和人才。農產品網路營銷對專業人才的要求較高,要求既懂得農業知識,同時也要熟悉電子商務運營,對此,一方面要大力開展針對該類人才的培訓,另一方面也要適度引進此類專業的操盤手和經營團隊。引進方式需要不拘一格,“但求所用,不求所有”。最後,加強對農產品電商品牌的保護。各地需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的申請、認證、授權、使用和管理相關規定及章程,為符合資質的企業和農戶提供宣傳和擔保服務,為區域品牌“背書”。此外,農業主管部門要建立專門的監督部門,對區域能農產品公共品牌進行統一管理和服務。
2.品控
產品質量是網上交易的根本保證,產品質量控制是縣域電子商務,尤其是農村電子商務能否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因此,嚴格可靠的品控管理體系是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體系建設的重中之重。
一個完整的農產品品控管理體系包括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後和流通,需要將質量控制標准充分貫徹到種植、生產和交易的各個環節,並將這一套質量控制體系開放給所有參與主體,尤其是要讓合作夥伴和消費者認識到這套質量控制標準的.價值,從源頭上解決農副產品、食品安全問題。基於此,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打造品控體系。
首先,加強農副產品產前、產中和產後質量檢驗。應積極引入域外第三方檢測組織為本地農副產品提供檢測服務,並將檢測結果經過商業化包裝後向社會公開。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客戶購買慾望;另一方面也能夠對供應商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
其次,大力引入現代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農產品質量控制是一個系統運作的過程,各個環節,包括生產、採摘、入庫、包裝等,以及各環節之間的處理程序,如產後預冷、初加工、存儲保鮮和冷鏈運輸等,都需要建設集成系統加以統一控制,應大力推廣和應用諸如條形碼、RFID(無線射頻識別)、GPS(全球定位系統)、感測器、移動物流信息等技術,實現不同環節之間無縫連接和統一控制,確保生鮮農副產品的物流速度、效率和質量安全。
最後,加大對網路銷售劣質農副產品的懲罰力度。整體而言,我國市場監督部門對電子商務交易缺乏有效把控,進而對諸如農葯殘留、腐爛、包裝不合格等問題缺乏行之有效的監督和處理規則。這方面需要**積極與電子商務平台進行對接,將行政部門的執法監督權利與電子商務平台的信息優勢結合起來,形成優勢互補,實現對劣質農副產品銷售的精確識別和精確執法,確保本地上行農副產品質量過硬。
3.包裝
農副產品包裝環節的主要問題主要體現在包裝功能定位不明確,包裝的展示功能、保護功能、差異化功能、品牌化功能沒有充分結合產品特色、區域特色、品牌特色,導致包裝效果不理想。對此,應當鼓勵市場主體重視產品包裝規劃和設計,一方面,在進行包裝規劃時,需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有針對性地對相關資料進行收集和分析,之後根據市場偏好確定產品包裝要向客戶傳遞的價值定位,最後綜合上述因素實施產品包裝規劃;另一方面,在產品包裝設計層面需要考慮包裝材料、工藝、造型和視覺效果,綜合考慮這些要素組合起來將給客戶傳遞何種有價值的信息,要將包裝設計的功能、目標、價值和成本進行統籌設計,此外還可以根據客戶的體驗和反饋對包裝設計進行改進,以更好地傳遞品牌價值,實現較好的營銷效果。
;『伍』 農產品網路營銷的特點
1.打破傳統的時空限制,擴大農產品流通半徑。
2.使農產品信息更加透明化,減少由於沒有銷售渠道而帶來的不必要的浪費。
3.有得於實現農產品的產供銷一體化,實現產業鏈的整合。
『陸』 互聯網+農產品形式與農產品傳統流通銷售方式比有哪些優勢
農產品網路營銷是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一種全新營銷理念和銷售服務模式,藉助互聯網路來實現農產品營銷目標。
通過網路交易平台和網站實現農產品信息發送,買賣交易對接、品牌營銷等。
與傳統的營銷渠道相比,在廣告效果上,可以短時間讓產品為全國客戶知曉;
在推廣費用上,比傳統宣傳推廣形式節省至少6倍的開支;
在產品銷售上,可以更快獲取潛在客戶關注,提升銷售總量。
網路渠道服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圍繞農產品建立並完善網路銷售通路是這一服務的顯著特點,也是農產品營銷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