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誰知道網路機房綜合布線視頻在哪裡下載
土豆網,六間房,56,mofile,youtube等~~~~ 第一種:利用臨時文件夾 首先你得耐著性子把整個片子先在線看一遍。一定要看完哦。在觀看的時候這個視頻文件已經下載到你的臨時文件夾里了。臨時文件夾在哪裡? IE-->工具-->INTERNET選項-->設置-->查看文件 (所以基本上,你上網看幾次視頻,c盤的垃圾文件就會變多,存著呢) 第二種:利用網站解析下載地址 復制視頻所在頁面的地址,點擊獲取地址按鈕,就給出視頻的真實地址,用迅雷下載。(這個是看來得,還沒試過) 第三種:利用視頻網站提供的下載工具 以土豆為例,在你看視頻時,下面有一個下載視頻,你只需下載土豆下載工具,就可以下載了,速度也還可以~(這個我長用)
❷ 綜合布線包括網路機房嗎
不包括
PDS是線路
網路機房是計算機網路設備
如果說包括的話,那麼所有與PDS相連接的電腦、其他系統主機都是PDS里的了
❸ 機房綜合布線有沒有做的比較好的啊,知道的可以告訴下嗎
應該對你有幫助的!就跟他們說的差不多。太厚的價格就高了。要看甲方有沒有對機櫃有什麼要了。還要看你是用什麼機櫃,伺服器機櫃是800x600等,還是一般的機櫃600x600
❹ 誰可以機房綜合布線的拓普圖啊
青島諾信電子工程有限公司業務范圍包括:計算機網路、機房建設、機房接地、電話網路、綜合布線、光纜敷設、視頻監控、防盜報警、可視對講、電子巡更管理系統、智能大廈、LED電子顯示屏、背景音樂、會議系統、樓宇自控、停車場及一卡通系統、噴泉水景工程、智能化小區及大型其它弱電項目的安裝、調試、維護、設計、施工、具有高素質專業的施工隊伍。
❺ 誰能提供機房綜合布線圖
嗯 郵件已發! CAD圖紙加方案說明
小菜一碟
兩小時完成
❻ 機房綜合布線有沒有做的比較好的
嗯,肯定有的啊,比如鑫融網路的系統是通過百分之百檢測,還有人員定期巡檢,有25年質量保障,和永久維護。
❼ 大家給電腦機房做綜合布線一般去哪裡
貴州天寶合力不就是的么,
❽ 機房綜合布線系統具體有哪些內容
綜合布線系統(PDS)是建築物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的簡稱,它是指建築物內或建築群體中信息傳輸媒介系統,它將相同或相似的纜線(如雙絞線、同軸電纜或是光纜)、連接硬體按一定的關系和通用秩序組合,設計成一個可擴展性的柔性整體,構成一套標准規范的信息傳輸系統。
目前,綜合布線系統一般是以通信自動化(CA)為主的結構化布線系統。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綜合布線系統的內容和工程會逐步提高和完善,形成能真正充分滿足智能化建築所需要的綜合應用系統。
它的組成作為網路的物理層,結構化布線系統構成了某種基本鏈路,像一條信息通道一樣來連接樓宇內或室外的各種低壓電子電器裝置。
通常,綜合布線由主配線架(MDF)、分配線架(IDF)、信息插座等基本單元經線纜連接組成。主配線架放在設備間,分配線架放在樓層配線間,信息插座安裝在工作區。規劃比較大的建築物,在分配線架與信息插座之間也可設置交叉配線架,中間交叉配線架(ICF)安裝在二級交接間。連接主配線架和分配線架的線纜稱為干線,連接分配線架和信息插座的線纜稱為水平線。若有二級交接,連接主配線架和中間交叉配線架的線纜也稱為干線;連接中間交叉配線架和信息插座的線纜統稱為水平線。
為便於設計和施工管理方便,綜合布線一般邏輯性地分為6個模塊化結構,它們相對獨立,形成具有各自模塊化功能的子系統,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的布線系統。
1、工作區子系統。包括辦公室、寫字間、技術室、機房等需要電話、計算機終端等設備的區域和相應設備的統稱。工作區子系統處在用戶終端設備(包括電話機、計算機終端、監視器、數據終端等)和水平子系統的信息插座(IO)之間,起著搭橋的作用。
2、水平子系統。是每個樓層配線架(DF)至工作區信息插座(IO)之間的線纜、信息插座,轉接點及配套設施組成的系統,作用是將樓層內的每一個信息點與樓層配線架相連,一般處在同一樓層,將電纜從樓層配線架連接到位各工作區的信息插座上。
3、干線子系統。垂直干線子系統是指每一個建築物內從主交換間(BD)與各(CD)之間的線纜及配套設施組成的系統。形成一個干線饋電網路。主幹線子系統提供建築物的主幹線纜路由,是綜合布線系統的神經中樞,實現主配線架和中間配線架的連接。
4、管理子系統。管理是真對設備間、交換間和工作區的配線設備和線纜按一定的模式進行標志和記錄的規定。內容包括管理方式、標識、色標、交叉連接等。管理子系統採用交連和互連等方式,管理垂直干纜和各樓層水平布線子系統的線纜,為連接其它子系統提供連接手段。
布線系統的靈活性和優勢主要體現在管理子系統上,只要簡單地跳一下線就可以完成任何一個結構化布線的信息插座對任何一類智能系統連接,極大地方便了線中重新布置和網路終端的調整。
5、設備間子系統。設備間是大樓的電信設備和計算機網路設備,以及建築物配線設備(BD)安裝地點,也是進行網路管理的場所。對綜合布線工程設計而言,設備間主要是安裝總配線設備、交換機、計算機主機、接入網設備、監控設備以及除強電設備以外的設備及其進線。
由設備間的電纜及連接器和相關支撐硬體組成的設備間子系統,把公用系統設備的各種不同設備互連起來。
6、建築群干線子系統。建築規模較大或是性質重要的機構(如一個企業或一所學校),一般都有幾座相鄰建築物或不相鄰建築物園區。它們彼此間有相關的語言、數據、圖像和監控等系統,可用傳輸介質(電纜或光纜)和各種支持設備(配線接續設備)連接在一起,成為一個系統。,這就是建築群子系統。它是由樓群配線架(CD)與其它建築物的大樓配線架(BD)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可以樓群以內交換、傳輸信息,並對電信公用網形成唯一的出入埠。
❾ 網路綜合布線的步驟有哪些
僅就綜合布線項目的系統集成而言,主要劃分為設計、施工、測試驗收3個主要階段,"方案論證"前為設計階段,中間為施工階段,"指標測試"之後為測試驗收階段。 1、勘察現場
主要任務是與客戶協商網路需求,現場勘察建築,根據用戶提出的信息點位置和數量要求,參考建築平面圖、裝修平面圖等資料,結合網路設計方案對布線施工現場進行勘察,初步預定信息點數目與位置,進行主幹路由和機櫃的初步定位。勘察對象包括:建築結構、機房(設備間)和配線管理間的位置、走線路由、電磁環境、布線設施外觀以及對建築物的破壞(如打過牆眼,等。還要考慮在利用現有空間的同時避開強電及其他線路,做出綜合布線調研報吉。
2、規劃設計
工程的規則設計將對布線全過程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應根據調研結果對費用預算、應用需求、施工進度等進行多方面綜合考慮,並著手做出詳細的設計方案。在綜合布線系統專業標准和法規的指導下,充分考慮網路設計方案對布線系統的要求,對布線系統總體進行可行性分析,如空間距離、帶寬、信息點密度等指標分析,並對各個子系統進行詳細設計。如果樓群正在籌建中,應當及時提出綜合布線方案,根據整體布局、走線路由情況對建築設計提出特定的要求,如樓與樓之間的主幹通道連接、樓層之間通道的走線規格、管道預埋等,以便後面的施工順利進行。如果布線系統設計方案存在重大缺陷,一旦施工完成,將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此,應當由用戶、網路方案設計人員、布線工程人員共同參與方案的評審。如果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必須在方案修改後再進行評審,直到形成最終方案。
3、施工方案
根據布線系統設計方案確定詳細施工細節(如布線路由、打過牆眼等),綜合考慮設計實施中的管理和操作,指定工程負責人和工程監理人員,規劃各料、各工以及內外協調施工組織和管理等內容。施工方案中需要考慮用戶方的配合程度,對於布線方案對路面和建築物可能造成的破壞程度最好讓用戶知曉並獲得對方管理部門的批准。施工方案需要與用戶方協商,且得到用戶方的認可簽字,並指定協調負責人予以配合。
4、經費概算
經費概算主要是根據建築平面圖等資料來結算線材的用量,計算布線材料費用、布線工具費用、人工費用和工期等。
5、現場施工
綜合布線系統的實現階段,主要包括土建施工:協調施工隊與業主進行職責商談,提出布線許可,主要是鑽孔、走線、信息插座定位、機櫃定位、製作布線標記系統等內容。技術安裝:主要是機櫃內部安裝,打信息模塊、打配線架。機櫃內部要布置得整齊合理,分塊鮮明,標識清楚,便於今後維護。不同品牌的產品可能有不同的打線專用設備。
施工現場指揮人員要有較高素質,應充分理解布線設計方案,並掌握相應的技術規范,必要時才能做出正確的臨場判斷。當裝潢與布線同時開展是,布線應爭取主動,早進場調查,把能做的事先做,如挖溝、打鑽、敷設管道等,有計劃的施工。一時無法解決的問題,設計人員必須盡快修改設計方案,早日拿出解決辦法。
6、測試驗收
根據相應的布線系統標准規范對布線系統進行各項技術指標的現場認證測試。信息點測試:一般採用12點測試儀,單人可以進行,效率較高,主要測試通斷情況,深層測試通常可用FLUKEDSP-叫00O或DTX線纜測試儀,根據TSB一67標准,對接線圖(WireM印)、長度(Len拙)、衰減量(AMenu啪on)、近端串音(NEXT)、傳播延遲(PropagationDelay)等多方面數據進行測試,並可聯機列印測試報告。
負載試驗:即載入網路設備後進行部分網路連通性能抽測。
最後是竣工驗收審核以及技術文檔的移交。
7、文檔管理
工程驗收完後,必須提供給客戶驗收報告單,內容包括材料實際用量表、測試報告書、機櫃配線圖、樓層配線圖、信息點分布圖以及光纖、語音和視頻主幹路由圖等,為日後的維護提供數據依據。
8、布線維護
當綜合布線系統的通信線路和連接硬體出現故障時,應當快速作出響應,提供現場維護,排除故障點,並根據客戶需要對現有布線系統進行擴充和修改。
</SPAN>
❿ 網路綜合布線包括哪些呢
從別的地方抄的 不是自己寫的 不知道對不對 建設智能城市與智能化建築將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已是一個國家和一個城市科學技術和經濟水平的體現。所以,「十五」計劃中也指出: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我國產業優化升級和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環節,要把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放在優先位置。 根據對智能建築的不同理解,有人在現代建築上簡單地提出了「3A」系統,也就是BA(樓宇自動化),OA(辦公自動化)和CA(通信自動化),具體包括以下內容:模擬與數字的話音系統;高速與低速的數據系統;圖形終端和設備控制系統的圖象資料;電視會議與安全監視系統的視頻信號;建築物的安全報警和設備控制系統的感測器信號。 一般來講,一座辦公樓的生命周期要遠遠長於計算機、通訊及網路技術的發展周期。因此,智能樓宇採用的通訊設施及布線系統一定要有超前性,力求高標准,並且有很強的適應性、擴展性、可靠性和長遠效益。 綜合布線的發展與建築物自動化系統密切相關,傳統布線如電話、計算機區域網都是各自獨立的。各系統分別由不同的專業設計和安裝,傳統布線採用不同的線纜和不同的終端插座。而且,連接這些不同布線的插頭、插座及配線架均無法互相兼容。辦公布局及環境改變的情況是經常發生的,需要調整辦公設備或隨著新技術的發展,需要更換設備時,就必須更換布線。其改造不僅增加投資和影響日常工作,也影響建築物整體環境。 隨著全球社會信息化與經濟國際化的深入發展,人們對信息共享的需求日趨迫切,就需要一個適合信息時代的布線方案。美國電話電報(AT&T)公司的貝爾(Bell)實驗室的專家們經過多年的研究,在辦公樓和工廠試驗成功的基礎上,於20世紀80年代末期率先推出SYSTIMATMPDS(建築與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現時已推出結構化布線系統SCS。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GB/T50311-2000命名為綜合布線GCS(Generic cabling system)。綜合布線是一種預布線,能夠適應較長一段時間的需求。 綜合布線系統(Premises Distributed System,簡稱PDS)是一種集成化通用傳輸系統,在樓宇和園區范圍內,利用雙絞線或光纜來輿信息,可以連接電話,計算機,會議電視和監視電視等設備的結構化信息傳輸系統.PDS使用標準的雙絞線和光纖,支持高速率的數據傳輸.PDS使用物理分層星型拓撲結構,積木式,模塊化設計,遵循統一標准,使系統的集中管理成為可能,也使個信息點的故障,改動或增刪不影響其它的信息點,使安裝,維護,升級和擴展都非常方便,並節省了費用. 綜合布線是一種模塊化的、靈活性極高的建築物內或建築群之間的信息傳輸通道。它既能使語音、數據、圖像設備和交換設備與其它信息管理系統彼此相連,也能使這些設備與外部相連接。它還包括建築物外部網路或電信線路的連接點與應用系統設備之間的所有線纜及相關的連接部件。綜合布線由不同系列和規格的部件組成,其中包括:傳輸介質、相關連接硬體(如配線架、連接器、插座、插頭、適配器)以及電氣保護設備等。這些部件可用來構建各種子系統,它們都有各自的具體用途,不僅易於實施,而且能隨需求的變化而平穩升級。 2.綜合布線系統構成 綜合布線系統是開放式結構,能支持電話及多種計算機數據系統,還能支持會議電視、監視電視等系統的需要。綜合布線系統可劃分成六個子系統,工作區子系統;配線(水平)子系統;干線(垂直)子系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 2.1 工作區子系統 工作區子系統圖 一個獨立的需要設置終端的區域,即一個工作區,工作區子系統應由配線(水平)布線系統的信息插座,延伸到工作站終端設備處的連接電纜及適配器組成。一個工作區的服務面積可按5~10m2估算,每個工作區設置一個電話機或計算機終端設備,或按用戶要求設置。 2.1.1綜合布線系統的信息插座應按下列原則選用: (1)單個連接的8芯插座宜用於基本型系統; (2)雙個連接的8芯插座宜用於增強型系統; (3)信息插座應在內部做固定線連接; (4)一個給定的綜合布線系統設計可採用多種類型的信息插座。 工作區的每一個信息插座均支持電話機、數據終端、計算機、電視機及監視器等終端的設置和安裝。 2.1.2工作區適配器的選用應符合下列要求: (1)在設備連接器處採用不同信息插座的連接器時,可以用專用電纜或適配器; (2)當在單一信息插座上開通ISDN業務時,宜用網路終端適配器; (3)在配線(水平)子系統中選用的電纜類別(媒體)不同於工作區子系統設備所需的電纜類別(媒體)時,宜採用適配器; (4)在連接使用不同信號的數模轉換或數據速率轉換等相應的裝置時,宜採用適配器; (5)對於網路規程的兼容性,可用配合適配器; (6)根據工作區內不同的電信終端設備可配備相應的終端適配器。 2.2 配線(水平)子系統 水平子系統圖配線子系統由工作區用的信息插座,每層配線設備至信息插座的配線電纜、樓層配線設備和跳線等組成。配線子系統應根據下列要求進行設計: 2.2.1根據工程提出近期和遠期的終端設備要求; 2.2.2每層需要安裝的信息插座數量及其位置; 2.2.3終端將來可能產生移動、修改和重新安排的詳細情況; 2.2.4 一次性建設與分期建設的方案比較。 配線子系統應採用4對雙絞電纜,配線子系統在有高速率應用的場合,應採用光纜。配線子系統根據整個綜合布線系統的要求,應在二級交接間、交接間或設備間的配線設備上進行連接,以構成電話、數據、電視系統並進行管理。配線電纜宜選用普通型銅芯雙絞電纜,配線子系統電纜長度應在90m以內。 2.3 干線(垂直)子系統 垂直干線子系統圖干線子系統應由設備間的配線設備和跳線以及設備間至各樓層配線間的連接電纜組成。在確定干線子系統所需要的電纜總對數之前,必須確定電纜話音和數據信號的共享原則。對於基本型每個工作區可選定1對,對於增強型每個工作區可選定2對雙絞線,對於綜合型每個工作區可在基本型和增強型的基礎上增設光纜系統。 選擇干線電纜最短、最安全和最經濟的路由,選擇帶門的封閉型通道敷設干線電纜。干線電纜可採用點對點端接,也可採用分支遞減端接以及電纜直接連接的方法。如果設備間與計算機機房處於不同的地點,而且需要把話音電纜連至設備間,把數據電纜連至計算機房,則宜在設計中選取不同的干線電纜或干線電纜的不同部分來分別滿足不同路由干線(垂直)子系統話音和數據的需要。當需要時,也可採用光纜系統予以滿足。 2.4 設備間子系統 設備子系統圖設備間是在每一幢大樓的適當地點設置進線設備、進行網路管理以及管理人員值班的場所。設備間子系統由綜合布線系統的建築物進線設備、電話、數據、計算機等各種主機設備及其保安配線設備等組成。設備間內的所有進線終端應採用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設備間位置及大小根據設備的數量、規模、最佳網路中心等內容,綜合考慮確定。 2.5 管理子系統 管理子系統圖管理子系統設置在每層配線設備的房間內。管理子系統應由交接間的配線設備,輸入/輸出設備等組成,管理子系統也可應用於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應採用單點管理雙交接。交接場的結構取決於工作區、綜合布線系統規模和選用的硬體。在管理規模大、復雜、有二級交接間時,才設置雙點管理雙交接。在管理點,根據應用環境用標記插入條來標出各個端接場。 交接區應有良好的標記系統,如建築物名稱、建築物位置、區號、起始點和功能等標志。交接間及二級交接間的配線設備宜採用色標區別各類用途的配線區。交接設備連接方式的選用宜符合下列規定: 2.5.1對樓層上的線路進行較少修改、移位或重新組合時,宜使用夾接線方式; 2.5.2在經常需要重組線路時應使用插接線方式。 2.5.3在交接場之間應留出空間,以便容納未來擴充的交接硬體。 2.6 建築群子系統 建築群干線子系統圖建築群子系統由兩個及兩個以上建築物的電話、數據、電視系統組成一個建築群綜合布線系統,包括連接各建築物之間的纜線和配線設備(CD),組成建築群子系統。建築群子系統宜採用地下管道敷設方式,管道內敷設的銅纜或光纜應遵循電話管道和入孔的各項設計規定。此外安裝時至少應預留1~2個備用管孔,以供擴充之用。建築群子系統採用直埋溝內敷設時,如果在同一溝內埋入了其他的圖像、監控電纜,應設立明顯的共用標志。電話局引入的電纜應進入一個阻燃接頭箱,再接至保護裝置。 2.7 光纜傳輸系統 當綜合布線系統需要在一個建築群之間敷設較長距離的線路,或者在建築物內信息系統要求組成高速率網路,或者與外界其它網路特別與電力電纜網路一起敷設有抗電磁干擾要求時,應採用光纜作為傳輸媒體。光纜傳輸系統應能滿足建築與建築群環境對電話、數據、計算機、電視等綜合傳輸要求,當用於計算機區域網絡時,宜採用多模光纜;作為遠距離電信網的一部分時應採用單模光纜。 綜合布線系統的交接硬體採用光纜部件時,設備間可作為光纜主交接場的設置地點。干線光纜從這個集中的端接和進出口點出發延伸到其它樓層,在各樓層經過光纜級連接裝置沿水平方向分布光纜。 光纜傳輸系統應使用標准單元光纜連接器,連接器可端接於光纜交接單元,陶瓷頭的連接應保證每個連接點的衰減不大於0.4dB。塑料頭的連接器每個連接點的衰減不大於0.5dB。 綜合布線系統宜採用光纖直徑 62.5μm光纖包層直徑 125μm 的緩變增強型多模光纜,標稱波長為850nm或1300nm;也可採用標稱波長為1310nm或1550nm的單模光纜。光纜數字傳輸系統的數字系列比特率、數字介面特性,應符合如下系列規定: 2.7.1PDH數字系列比特率等級應符合國家標准 GB4110-83《脈沖編碼調制通信系統系列》的規定。 2.7.2數字介面的比特率偏差、脈沖波形特性、碼型、輸入口與輸出口規范等,應符合國家標准GB7611-87《脈沖編碼調制通信系統網路數字介面參數》的規定。 光纜傳輸系統宜採用松套式或骨架式光纖束合光纜,也可採用帶狀光纖光纜。光纜傳輸系統中標准光纜連接裝置硬體交接設備,除應支持連接器外,還應直接支持束合光纜和跨接線光纜。各種光纜的接續應採用通用光纜盒,為束合光纜、帶狀光纜或跨接線光纜的接合處提供可靠的連接和保護外殼。通用光纜盒提供的光纜入口應能同時容納多根建築物光纜。 3.綜合布線的特點 布線技術是從電話預布線技術發展起來的,經歷了非結構化布線系統到結構化布線系統的過程。作為智能化樓宇的基礎,綜合布線系統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滿足建築物內部及建築物之間的所有計算機、通信以及建築物自動化系統設備的配線要求。綜合布線同傳統的布線相比較,有著許多優越性是傳統布線所無法相比的。其特點主要表現在它具有兼容性、開放性、靈活性、可靠性、先進性和經濟性。而且在設計、施工和維護方面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方便。 3.1 兼容性 綜合布線的首要特點是它的兼容性。所謂兼容性是指其自身是完全獨立的而與應用系統相對無關,可以用於多種系統中,由於它是一套綜合式的全開放式系統,因此它可以使用相同的電纜與配線端子排,以及相同的插頭與模塊化插孔及適配器,可以將不同廠商設備的不同傳輸介質全部轉換成相同的屏蔽或非屏蔽雙絞線。 綜合布線將語音、數據與監控設備的信號線經過統一的規劃和設計,採用相同的傳輸媒體、信息插座、交連設備、適配器等,把這些不同信號綜合到一套標準的布線中。由此可見,這種布線比傳統布線大為簡化,可節約大量的物資、時間和空間。 在使用時,用戶可不用定義某個工作區的信息插座的具體應用,只把某種終端設備(如個人計算機、電話、視頻設備等)插人這個信息插座,然後在管理間和設備間的交接設備上做相應的接線操作,這個終端設備就被接入到各自的系統中了。 3.2 開放性 對於傳統的布線方式,只要用戶選定了某種設備,也就選定了與之相適應的布線方式和傳輸媒體。如果更換另一設備,那麼原來的布線就要全部更換。對於一個已經完工的建築物,,種變化是十分困難的,要增加很多投資。而綜合布線由於採用開放式體系結構,符合多種國際上現行的標准,因此它是開放的,如計算機設備、交換機設備等;並對所有通信協議也是支持的,如ISO/IEC8802-3,ISO/IEC8802-5等。 3.3 靈活性 傳統的布線方式是封閉的,其體系結構是固定的,若要遷移設備或增加設備是相當困難而麻煩的,甚至是不可能。綜合布線採用標準的傳輸線纜和相關連接硬體,模塊化設計。因此所有通道都是通用的。每條通道可支持終端、乙太網工作站及令牌環網工作站。由於綜合布線系統採用相同的傳輸介質、物理星形拓撲結構,因此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信息通道可支持電話、傳真、多用戶終端、ATM、10BASET工作站。所有設備的開通及更改均不需改變布線系統,只需增減相應的網路設備以及進行必要的跳線管理即可。另外,組網也可靈活多樣,甚至在同一房間可有多用戶終端,乙太網工作站、令牌環網工作站並存,系統組網也可靈活多樣,各部門即可獨立組網有可方便地互連,為用戶組織信息流提供了必要條件。 3.4 可靠性 傳統的布線方式由於各個應用系統互不兼容,因而在一個建築物中往往要有多種布線方案。因此系統的可靠性要由所選用的布線可靠性來保證,當各應用系統布線不當時,還會造成交叉干擾。綜合布線採用高品質的材料和組合壓接的方式構成一套高標準的信息傳輸通道。每條通道都採用專用儀器校核線路衰減、串音、信噪比,以保證其電氣性能。系統布線全部採用物理型拓撲結構,應用系統布線全部採用點到點端接,結構特點使得任何一條線路故障均不影響其他線路的運行,同時為線路的運行維護及故障檢修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所有線槽和相關連接件均通過ISO認證,從而保障了系統的可靠運行。各應用系統往往採用相同的傳輸媒體,因而可互為備用,提高了備用冗餘。 3.5 先進性 綜合布線系統是應用極富彈性的布線概念,採用光纖與五類雙絞線混和布線方式。所有布線均採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標准,所有信息通道均按(ISDN)標准,按八芯雙絞線配置。通過五類雙絞線,數據最大速率可達到155Mbps,6類雙絞線帶寬可達200MHz,對於特殊用戶需求可把光纖鋪到桌面(Fiber to the Desk)。干線光纜可設計為500M帶寬,為將來的發展提供了足夠的餘量。通過主幹通道可同時多路傳輸多媒體信息,同時物理星形的布線方式為將來發展交換式網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同時傳輸多路實時多媒體信息提供足夠的帶寬容量。 3.6 經濟性 綜合布線比傳統布線具有經濟性優點,主要綜合布線可適應相當長時間需求,傳統布線改造很費時間,耽影響日常工作。綜合布線系統與傳統布線方式相比,綜合布線是一種既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資特性,又具有極高的性能價格比的高科技產品,布線產品均符合國際標准ISO/IEC1180和美國標准EIA/TIA568,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優質服務。 綜合布線較好地解決了傳統布線方法存在的許多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對信息資源共享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尤其以電話業務為主的通信網逐漸向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過渡,越來越重視能夠同時提供語音、數據和視頻傳輸的集成通信網。因此,綜合布線取代單一、昂貴、復雜的傳統布線,是「信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