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蘋果修改了App Store審核規則,取消了第三方應用中個人對個人的打賞抽成,蘋果不再從中收取三成「過路費」。
此次,蘋果對iOS軟體的審核政策進行了幾部分修改,其中一條就是不再抽取三成分成,允許個人面向個人的「金融禮物」繞過蘋果內部交易支付體系。這意味著,未來蘋果將不會對這些個人到個人的禮物交易提取抽成,但是蘋果也同時規定,移動軟體的開發商不得從這些虛擬禮物支付中直接受益或者抽成。
以網路直播為例,也就是說,個人可以直接向主播打賞,而直播服務公司則不得從這些支付中抽取費用。而這與目前直播公司從主播所得中抽成的現狀顯然不同。有消息顯示,微信已准備重新上線打賞功能,而其他第三方開發商尚未表態如何應對新規則。
取消抽成的原因蘋果目前沒有對外公開,但近日不斷有消息稱蘋果因涉嫌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而在中國被舉報。資料顯示,今年以來,蘋果公司已累計下架了100多萬款中國應用,比美區多了近20萬款。 此前,微信不得已選擇關閉iOS版微信贊賞功能,知乎、陌陌、映客、今日頭條、微博問答等也與蘋果起過糾紛,引發眾多原創作者不滿。
Ⅱ 取消蘋果稅誰是真正獲利的為什麼網友那麼興奮
取消蘋果稅,蘋果的邏輯是,我認同你微信的打賞不算應用內購買,我不抽成了,但是你們平台也別想抽成。
這個規定對微信影響不大,因為微信本來也不指望打賞抽成活著,但是這對各種直播平台說不上毀滅性打擊也可以算沉重打擊。
因為各大直播平台給主播打賞必須要購買禮物,然後平台和主播按比例分賬。如果按照此規定的話,打賞的錢全都進主播腰包了,平台毛都撈不到,那平台為了利潤就必須退出IOS,但是如果退出IOS的話直播平台基本上客戶就要流失一大塊,生存更困難。
對於蘋果說不上喜歡,但對直播平台則是充滿了厭惡。其實網友高興的並不是取消蘋果稅,而是因為取消了蘋果稅,所以各大平台你們也不準收稅。
Ⅲ 蘋果取消打賞抽成喧囂過後誰最終獲益
蘋果最近又一次修改了App store的審核規則,其又一次取消了對於第三方應用打賞抽成的規定,對於應用平台上個人對個人的打賞,蘋果也不再抽成30%,此前蘋果一直被認為是「吸血鬼」、「霸王條款」。蘋果規定了自身不再抽成之外,還規定第三方應用開放商或平台也不得對個人對個人的打賞抽成。
不過,順著蘋果的邏輯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蘋果方面還是第三方平台,都是作為原創內容產出的渠道,我們內容創作者都屬於這個商業鏈條的末端,始終不能主導話語權。
風雲過後,看誰主沉浮。
Ⅳ 蘋果收微信30%打賞費用怎麼回事
打賞功能一直處於灰色地帶。許多應用開發商,特別是直播類 App 更多的是依靠打賞功能來獲得收入。中國信息平台的「打賞」功能是免費使用的,它允許用戶通過轉賬的方式向其他的內容創作者進行「打賞」。但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蘋果公司已經裁定,現在「打賞」將像用戶購買的游戲、音樂和視頻一樣,被視為應用內購買(in-aPPpurchases),此舉將讓蘋果得以獲得30%的分成。
一些社交應用公司認為蘋果關閉打賞功能的策略是一種強迫手段。有兩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表示,蘋果告訴他們,如果拒絕改變,則其應用的升級版本將不再可供用戶使用,甚至有可能被踢出應用商店。其中一位高管抱怨稱,他公司的平台沒有收取任何費用,但蘋果什麼都不做就可以抽成30%。
那麼,蘋果收取的「蘋果稅」,真的就只有打賞抽成這30%嗎?
面對越來越豐富的支付場景,蘋果公司連續公布了兩項關於支付的新規定:蘋果將推出iOS個人轉賬業務,同時正式規定將在虛擬貨幣的打賞中抽三成。極速發展起來的支付寶支付和微信支付,已經讓蘋果感覺到了危機感。與前兩者一樣,蘋果也在試圖在更多的應用場景中植入支付產品。
蘋果將在今年秋季推出iOS個人轉賬業務,不過用戶如果在轉賬過程中使用的是信用卡則需要額外支付3%的手續費,該標准和競爭對手Venmo、Sqaure Cash一樣。如果不想支付這部分手續費,用戶可選擇借記卡進行轉賬。不過即便如此,Apple Pay也很難和國內的支付寶、微信在支付職場的地位,即便後兩者在用借記卡轉賬時會收取手續費。
顯然,此舉並非單純地為蘋果增收所做出的決定。在Apple Pay市場份額較小且面對強大競爭對手的背景下,蘋果用規則約束所有App內的支付行為實際上是一個關於支付場景的博弈。
Ⅳ 蘋果或取消30%打賞抽成不強推應用內購買
據了解7月18日,蘋果公司正在考慮允許用戶向原創作者「打賞」時,不再強制通過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的「應用內購買」(In-App Purchase,簡稱IAP)機制進行。
《App Store審核指南》,蘋果近期計劃在其現有的打賞規范下,增加了一條內容:「App可讓個人用戶能夠在不使用App內購買的情況下,向另一位個人贈予P2P貨幣式禮物,但需滿足以下條件:a) 贈予者完全自主的決定是否進行贈予,b) 獲贈者收取100%的禮物金額,c) 禮物沒有對應或包含接收任何數字內容或服務。」
蘋果官方尚未對上述消息置評。不過,有接近蘋果的人士稱,有關打賞政策的調整還沒有明確說法,「情況比較復雜。」
截至目前,蘋果官方沒有回應。蘋果開發者官方網站的《App Store審核指南》條款還沒有更新。
中國人現在對蘋果已經是平常心了,國產手機都成世界品牌了,用國產的也不錯呀,蘋果已經不是喬布斯時代了,諾基亞的今天就是蘋果的明天,市值8千多個億,一夜會變成負資產滴。
Ⅵ 蘋果遭舉報壟斷 80家APP開發者聯合舉報 取消蘋果稅
蘋果遭舉報壟斷,蘋果的秋季新品發布會已經真是結束了,帶來的iPhone8、iPhone8Plus以及iPhoneX其實果粉們好似並不滿意。
熱點背景
導讀近日,蘋果遭國內80多家App開發者集體舉報壟斷,無故下架APP、差別對待、店大欺客,這已經不是蘋果第一次這么幹了。因此對於此事,國家工商總局非常重視,表示將於近日約談此案件。目前工商總局正在評估審查對蘋果涉嫌壟斷的舉報,以確定是否啟動對蘋果的正式立案調查。
熱點關注
蘋果遭舉報壟斷遭80家APP開發者舉報
2017-09-1915:22:45
據開發者稱,蘋果公司下架程序很不透明,開發者根本不知道為何會被下架,申訴問題的話也無法妥善解決。導致開發者損失很大。據數據統計,中國區App應用下架問題非常嚴重,僅在2016年8月至10月,就有3萬多款中國區應用程序被下架,包括汽車之家、今日頭條在內的多款的知名應用程序也曾經被蘋果下架處理。對於開發者來說,開發App投入很大,若無故被下架,損失很嚴重,而且所有的勞動成功全部毀於一旦。據悉,就因為亂下架問題,蘋果一個月內就被舉報了兩次,蘋果在華涉嫌壟斷或難逃此劫。不少網友表示,和iOS相比,更喜歡安卓的開放自由,且安卓與iOS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北京時間9月18日,蘋果官網應用商店更新了AppStore指南,允許個人用戶可以在不使用應用內購的情況下向另一個人贈送現金禮物,應用開發者不得從現金打賞中抽成,必須把全部打賞交給內容創作者。此前,蘋果曾有嚴格規定:無論用戶何時購買虛擬商品,蘋果都會從所有交易中強制抽取30%的分成。他們把這種行為稱作「應用內購」,業內則稱為「蘋果稅」。此舉一度引起了中國應用開發者、內容創作者及其粉絲的強烈不滿。因為打賞服務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一大特色,從2016年開始,微信、映客、今日頭條等內容平台紛紛上線「打賞」功能,以提醒和激勵用戶對喜愛的優質內容進行「打賞、贊賞、給小費」等方式,自主決定付費金額。
隨著這一新興商業模式逐漸被認可,「打賞」也隨之成為眾多內容從業者的經濟來源之一,甚至是主要經濟來源。然而,蘋果卻雁過拔毛,強制上繳30%的「蘋果稅」,這就意味著任何一筆打賞的錢,蘋果要吃掉將近三分之一。這既侵害了應用開發者和內容創作者的利益,也讓打賞的用戶心裡不舒服。一時間,微信、知乎、映客、陌陌、今日頭條、微博問答等都與蘋果就打賞問題起了糾紛,網上也是一片關於蘋果「店大欺客」的聲討。之後,有的應用開發者選擇了妥協,有的則一直不妥協,其中不妥協的代表就是微信。經過長時間交涉無效後,微信只得遺憾地關閉了iOS微信贊賞功能。由於微信擁有9.63億的龐大用戶群,使得騰訊牢牢把控著中國的社交媒體和游戲行業。不少媒體甚至懷疑,如果蘋果與微信的關系鬧掰了,可能導致很多中國用戶放棄iPhone,直到蘋果允許他們在微信上使用所有功能為止。
蘋果顯然感受到了騰訊對中國互聯網文化的巨大控制力,與此同時,中國手機品牌的迅速崛起,也讓蘋果壓力倍增。2017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數據顯示:華為市場佔有率為20%,增長4%;OPPO佔有率為18.3%,同比增長3%;vivo佔有率為14.1%,同比增長1%;而蘋果佔有率為9.2%,同比下降了3.5%。另據蘋果財報顯示,今年二季度蘋果中國區的收入為107億美元,同比大跌14%,中國成為其收益持續下滑的全球唯一市場,而且是連續第五個財季營收下滑了。如何拯救中國區的業績,是蘋果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蘋果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傲慢」可能得罪了很多中國消費者。為此,他們不得不做出妥協,取消打賞抽成,主動融入目前中國規模龐大的打賞經濟。然而,在妥協的背後,也隱藏著蘋果的不少心計。世譽鑫誠知識產權www.suthink.net
Ⅶ 蘋果欲叫停打賞抽成是捕風捉影還是認慫服輸
7月19日朋友圈又被蘋果的相關消息刷屏,細細一看,原來是蘋果欲取消打賞抽成30%的過路費(消息還未徹底坐實)。雖蘋果不予置評,但此消息的爆出恐怕也不是捕風捉影那麼簡單,無風不起浪,目前此事還難斷真假。
蘋果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葛越
蘋果在中國推進本土化來勢洶洶,10億美元『投民狀』以納,Apple
Pay最大促銷活動已展開,甚至任命葛越後,葛越的自身形象將使蘋果更中國化。蘋果這時候想中國化,想徹底扭轉在中國市場的不利局面,想要在支付市場與微信、支付寶爭一日之長短,想在硬體銷售上重俘用戶歡心……就勢必要避免用不解風情的西方觀念強行植入中國市場。其中,引發爭議的打賞抽成就成了蘋果要果斷棄之的產物之一。
除去蘋果因推進本土策略外,是否還有其它的原因,使得蘋果改弦易轍?有的!
據相關報道,有互聯網高管向外界透露,中國監管部門在接到相關舉報後,已正式約談蘋果公司。如若是真,蘋果取消強制打賞抽成,那麼此原因,也必將是重點因素之一。甚至此報道後,有網友戲言,蘋果也有被逼妥協的時候。
蘋果被逼妥協也好,是根據自身中國區業務發展也罷,總之,蘋果如若真的取消打賞抽成,最先受益的便
是原創作者們,他們是受打賞最龐大的一群體,蘋果取消規則後,這部分先前受影響而發起向蘋果抗議信的作者們終於可以一熄怒火了。
此事還沒坐實,蘋果也不預置評,而現在,輿論方面已經鬧的沸沸揚揚,難道是向蘋果施壓?而蘋果則不動如山嶽,難知如陰陽,真亦假時假亦真,我等就坐等蘋果開發者指南更新之時,再看真相吧!
本文由ASOhttps://www.chandashi.com/蟬大師原創,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禁止轉載!
Ⅷ 蘋果對打賞的強制抽成涉嫌不正當競爭
據報道,近日蘋果公司在其開發者網站上更新《安全審核指南》,明確應用內向原創作者的「打賞」屬於「應用內購買」,所有支付行為均需通過蘋果公司提供的通道,並向蘋果公司分成30%,專家表示蘋果公司「打賞」強制抽成行為,真正涉嫌的是不正當競爭。
專家稱無論是否涉及不正當警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業決定是企業的自由,蘋果公司向「打賞」「強制抽成」,對消費者和其他經營者都構成了利益侵犯,監管部門要及時介入。
Ⅸ 蘋果醞釀取消"打賞"抽成
7月18日,幾家中國互聯網公司高管透露,蘋果公司正在考慮允許用戶向原創作者「打賞」,不再強制通過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的「應用內購買」(In-App Purchase,簡稱IAP)機制進行。
不過,蘋果官方尚未對上述消息置評,蘋果開發者官方網站的《App Store審核指南》條款也還沒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