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9月有哪些網路謠言
TOP 1
將溺水兒童頭朝下可救命
有一種流傳甚廣的謠言,最近「卷土重來」:小孩子如果溺水,大人將其頭朝下控水可救命。
辟謠:除了這種「大頭朝下控水法」,還有倒背跑、放在牛背顛簸、倒掛在樹上、腹部沖擊等土方法也廣為人知。據東北新聞網、湛江網警巡查執法等多方介紹,實際上無論哪種控水方式,控出的基本都是胃內容物和胃內水,肺內水很難控出,反而可能造成誤吸。
TOP 2
手機放枕邊危害巨大
關於手機輻射的網帖總能引來大量關注。近日有文章羅列了晚上睡覺時,把手機放在枕頭邊的幾大危害,如手機輻射會造成不孕不育、提前衰老甚至致癌等。
辟謠:據春雨醫生、丁香醫生引用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李治中的觀點:手機確實有輻射,但目前來看致癌可能性很低。輻射能量較強,能夠產生電離的輻射,就是電離輻射;反之,則是非電離輻射。
人們日常接觸的手機、電視、電腦、微波爐、路由器、衛星接收設備等所產生電磁輻射,均為非電離輻射。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充足有效的證據證明生活中常見的非電離輻射能致癌。
TOP 3
3元可查微博微信訪客記錄
近期,一些「代查微博、微信訪客記錄」的服務賬號稱,只要花費3元到20元不等就能查到最近訪問過自己的人。
辟謠:@雲南網警巡查執法等網警表示,騙子一般會通過登錄查詢者的賬號,然後截取用戶的朋友列表或者黑名單中的一些人的頭像,有時候還會用一些陌生網友的頭像,偽造訪客記錄……而一旦告知騙子自己的賬號、密碼,就很有可能被盜取個人資料,或給好友發一些奇怪鏈接或借錢請求等,侵害用戶的利益。
⑵ 2016年度十大網路謠言你知道嗎
辭舊迎新之際,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根據網民舉報,篩選出了2016年度十大網路謠言。讓我們一起一一破解,不要讓這些謠言在新的一年繼續招搖撞騙。
1.難忍男友家貧困,上海女孩逃離江西農村
謠言:2016年2月6日,一位自稱上海女孩的網友發帖稱,第一次去江西農村男友家過年,因一頓年夜飯難以忍受農村的貧窮落後,連夜趕回上海。這篇帖子挑起了城鄉差異、地域歧視等熱門話題,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
真相: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相關部門展開調查,江西網信辦公開辟謠,證實這是一則假消息。發帖者並非上海人,而是江蘇省某女網民,因春節前與丈夫吵架,不願去丈夫老家過年而獨自留守家中,於是發帖宣洩情緒,內容純屬虛構。此事起源於個人泄憤,經過網民的大量轉發和媒體的廣泛報道,最終成為一起輿論事件。
2.公交車、銀行營業點、順豐快遞門店等成失聯兒童守護點
謠言:5月初,朋友圈、微博陸續流傳「5月1日起,順豐全國38萬員工包括順豐門店及嘿客門店將正式成為中國失聯兒童守護站」。7月、9月又陸續有「公交車成為失聯兒童守護站」「中國銀行營業點成為失聯兒童守護站」等類似網路謠言,引發網民大量轉發。
真相:各地警方、公交集團、銀監部門、順豐快遞公司等分別對公交車、中國銀行營業點、快遞門店成為失聯兒童守護站的說法進行了辟謠,並提醒廣大網民如有兒童走失應第一時間報警,以免影響案件偵辦。
3.「暴雨後自來水會濁兩三天」「政府決定放棄農村保城市」「某地已決堤」「抗洪官兵飲食供應不足」等涉雨情汛情網路謠言
謠言:7月份,全國普降暴雨,多地汛情嚴峻,防汛救災任務艱巨。然而,個別網民故意歪曲事實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暴雨後自來水會濁兩三天」「湯遜湖大堤決堤」「政府決定放棄農村保城市」「急需抗洪志願者」「抗洪官兵飲食供應不足」等謠言大行其道,令災情雪上加霜。
真相:針對以上謠言,各地網信、公安、水務、防汛等部門分別第一時間展開辟謠,保障防汛救災工作順利開展。在同舟共濟抗洪救災的關鍵時刻,大家應對網上傳言多加甄別,對不明來源的信息在權威部門發布前不轉發、不傳播,讓網路謠言無處容身。
4.「G20峰會期間杭州城區大部分加油站將被關閉」「安保警察每人補貼10萬元」「G20杭州峰會預算1600億元」等涉G20峰會網路謠言
謠言:8月中旬,G20峰會召開前夕,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流傳「G20期間杭州不能寄快遞」「杭州周邊300公里內,含有液體、粉末的快遞不得進出」「G20峰會期間杭州城區大部分加油站將被關閉」「安保警察每人補貼10萬元」「G20杭州峰會預算1600億元」「西湖景區不準明火做飯,一律由公安配送」等圍繞G20峰會的各類不實信息增多。
真相:浙江省、杭州市相關部門以及浙江省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微信「浙江發布」已對上述傳言逐一辟謠。G20峰會是舉世關注的一大盛事,不法分子借機造謠,妄圖擾亂民心和輿論。舉報中心提醒大家,及時關注官方發布的消息,不靠譜的消息莫輕信。
5.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女飛行員在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事故原因系「兩架表演機空中相撞」「余旭殲-10隻飛80個小時」
謠言:11月12日,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女飛行員余旭在飛行訓練中,不幸犧牲。事故初期,各種猜測性信息流傳,以至於以訛傳訛,由此產生了諸如「兩架表演機空中相撞」「余旭殲-10隻飛80個小時」等眾多謠言。
真相:飛行事故的認定是一門科學,要用事實、數據說話,而不是靠腦袋猜測!據後來多家權威媒體報道,兩架表演機空中並未發生相撞;余旭不幸犧牲前,殲-10總飛行時間已接近500小時,飛行表演超過300小時。無論技術還是經驗,余旭早就不是菜鳥飛行員。
6.年收入12萬元以上是高收入群體,要加稅
謠言:10月23日,一則「年收入12萬元以上被稱為高收入群體,要加稅」的消息在多個公眾號和朋友圈廣泛流傳,除了對加稅的不滿,「年收入12萬元以上」這一標准,也引發各種吐槽。
真相: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專家10月24日回應表示,這一觀點純屬謠言,12萬元不是劃分高低收入人群的界限,不存在以年收入12萬元為分界加稅的情況。
7.中科院震驚調查:30年1000高考狀元下場悲慘,沒有行業領袖
謠言:2016年高考後,一則很老的謠言又在網路上冒了出來,標題聳人聽聞:《中科院震驚調查:30年1000高考狀元下場悲慘,沒有行業領袖》。聲稱調查了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發現沒有一位成為行業領袖。抽查全國100位科學家、100位社會活動家、100位企業家和100位藝術家,發現除了科學家的成就與學校教育有一定關系外,其他人所獲的成就和學校教育根本沒有正相關關系。
真相:6月29日,中科院官方微博「中科院之聲」再次辟謠:「截圖內容不實,此前我們曾多次辟謠。」更有甚者,將所謂的「中央科教院」說成是中科院。這些所謂調查都沒有公布詳實的數據,「下場悲慘」的說法更是毫無邏輯。
8.「北京霧霾中檢測出60餘種耐葯菌,抗生素對其無效」「此次霧霾特殊可致人死亡」「微距鏡頭下的北京霧霾」等有關霧霾的網路謠言
謠言:12月份,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遭遇大范圍霧、霾天氣。「此次霧霾含有硫酸銨、可以致人死亡」「在4000流明燈光下用微距鏡頭拍攝的北京霧霾」「北京霧霾中檢測出60餘種耐葯菌,抗生素對其無效」等圍繞霧霾對網路謠言也在網上大肆傳播。這些謠言偽裝成科普文章,只告訴人們部分事實,卻遮蔽了更多真相,危言聳聽、流毒不淺。
真相:國家衛生計生委專家、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果殼網等科普機構、專家分別對以上謠言進行科普辟謠。空氣污染治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科學論證,網路謠言只會擾亂人心
9.「引力波」引發宇宙射線 靠近手機可能造成傷亡
謠言:2月16日,一則「宇宙射線將貼近地球通過,可能對身體有害」的傳言在微信朋友圈瘋傳,傳言稱:「今天晚上12時30分到凌晨3時30分,請務必關手機,危險的、高輻射的宇宙射線將貼近地球通過。所以,不要讓你的手機靠近你的身體,可能造成傷亡或者損壞。」適逢11日美國科研人員宣布「探測到引力波的存在」,許多人將二者混為一談,一時人心惶惶。
真相:北京師范大學「引力波天文學」教授張帆介紹,該傳言「完全是無稽之談」。宇宙射線指的是來自於宇宙中一種具有相當大能量的帶電粒子流,這與「引力波」是兩碼事。而「監測到引力波」是指兩個黑洞約13億年前碰撞,兩個巨大質量結合所傳送出的擾動,於2015年9月14日抵達地球並被偵測到。中國電信客服人員表示,這類聳人聽聞的傳言有詐騙嫌疑,此前曾發生多起因為被騙關機導致親友被人詐騙錢財的案例。
10. 無籽葡萄是用避孕葯種出來的
謠言:8月中旬,一段指稱無籽葡萄是用避孕葯培育出來的視頻在朋友圈瘋傳,視頻中一位「無名水果店」水果商販在車內與人對話,稱無籽葡萄都「沾了避孕葯」不能給孩子吃,導致山東無籽葡萄大量滯銷,愁壞了廣大果農。
真相:對此,葡萄園主和農業專家均表示,葡萄無籽化栽培最常用的一類植物生長調節劑是赤黴素,與避孕葯無關,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農業部相關專家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葡萄栽培時使用赤黴素濃度極低,且從花期施用至葡萄採收要經歷兩三個月,先前噴施的赤黴素已基本降解。
盡管這些網路謠言已被相繼澄清,但對社會秩序造成的干擾、對人民生活造成的影響卻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消除。舉報中心在此提醒廣大網民,面對網路謠言,應當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情緒發泄,多一些較真拷問,少一些盲目轉發。只有積極參與辟謠的人越來越多,阻擋網路謠言傳播的防火牆才越來越牢固。
2017年,讓我們共同營造更加清朗的網路空間,歡迎廣大網民積極舉報網路謠言等網上有害信息。
以上信息來源——新華網
⑶ 我們如何辨別網路謠言
1、要核實信息來源。在看到某篇特別聳人聽聞的信息時,不要著急相信,先注意一下消息來源是否權威可靠,發消息人能否為所發的消息負責,如果來源僅僅是來自個人的博文或QQ群里的傳播,而非主流媒體,其作為謠言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2、要多做冷靜分析。針對某個事件仔細推敲其的可行性和可信度,用理智去看待問題。
3、要增強責任感。網路謠言固然可怕,但每一名網民都是網路構成的主體,都應該有責任意識。為自己在網上所說的每一句話,傳播的每一條消息負責,認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會關繫到整個互聯網大環境的純凈,網路謠言也會隨之減少。
4、要有一定的科學、法律、社會常識,提高「免疫力」。比如,傳言說吃「轉基因」食物會被「轉基因」。運用高中生物學知識可知,我們食入的食物,最終被消化為氨基酸等小分子才能被吸收,之後在體內重組成構成人體的肌肉等物質,所以不能吸收「轉基因」。
5、對網上瘋狂煽情、口水四濺,感嘆號密集的,有「是某某人就頂」之類話的,要十分警惕其真實性,因為真相的力量足夠強大,不需要煽情。
網路謠言的主要特徵是虛假,違背科學依據、常識、真實情況,主要依靠不知道真相的網民轉發。平時的網路謠言不會被網路通緝,如果嚴重的話會坐牢。
⑸ 那些網路盛行的健康謠言,你都聽說過哪些呢
1. 隔夜燒開的水、「千滾水」只要干凈都可以喝。即使是燒開多次的水,亞硝酸鹽含量也遠比不上泡菜,不會中毒,更不會致癌。
2. 隔夜茶也可以喝。隔夜茶變色是因為茶多酚氧化了,口感差一些,並不會致癌。
3. 隔夜菜也可以吃,前提是放冰箱。室溫下的肉菜隔夜沒事,下一頓熱透就行,但葉菜的亞硝酸鹽會大量增加,最好6小時內吃完。
4. 隔夜泡發木耳、銀耳、蘑菇才是真危險,常溫下會產生米酵菌酸毒素,會讓人昏迷甚至死亡,煮熟了也滅不掉。所以泡發干貨最好別超4小時!
5. 熱飯菜別急著馬上放冰箱,可能影響製冷效果,但也不用完全放涼。可以先蓋緊涼一會,產生負壓減少細菌進入,再放進冰箱。
⑹ 網路謠言到底是什麼內容
以捏造、變造、誇大的事實,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廣泛傳播的一種言論,大致分為政治謠言、社會謠言和個人八卦三類。
政治謠言以煽動民眾不滿、製造社會動盪,從而引發內亂,導致政權更迭為目的。政治謠言包括:鎮壓、屠殺、示威、民族仇恨、種族歧視、動亂、暴亂、迫害……
除此之外,政治謠言也包括一些泄私憤的相似言論。
社會謠言主要兩類:一類以煽動資源緊張、製造資源性恐慌從而從中漁利為目的。包括以自然災害、供應短缺、政策緊縮、成本上升、產量下降為借口散發的物資供應緊張言論,內容如:地震、海嘯、暴雨、乾旱、泥石流等導致物資供應短缺(如近兩年的豆你玩兒、蒜你狠、葁你軍……)。
除此之外,社會謠言還有一類純屬為吸引眼球而惡搞的不實言論,比如大橋垮塌、地震、海嘯……
個人八卦也有兩類:一類通常以捏造、變造、誇大個人隱私、行為,滿足民眾獵奇心理,從而達到提高人氣、增加經濟效益為目的,如一些網站媒體發布的XXX明星跳樓死……;
另一類以捏造、變造、誇大個人隱私、行為,詆毀個人聲譽來達到個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如一些個人在論壇、微薄等網路媒體上發布的XXX局長貪污、淫亂……
⑺ 網路謠言的三個特徵都是什麼要如何辨別這些謠言
要知道無論是在疫情比較嚴重的期間,還是在一些大事發生的過程當中,總是會伴隨著一些謠言。要知道對於我們來說是能夠去接受真相的,但是卻不能夠接受,來自於謠言的擺布。而且這些謠言當中,大多數都是帶有一些惡意中傷的。但有的時候正是因為這些謠言的散播速度比較快,所以很難很快的去控制,並且抓到這些謠言散播的源頭。
其實網路謠言的存在,無論是對於官方來說,還是對於個體來說傷害都是非常大的,而這些謠言的散播者也並非一定能夠從中獲利,而是單純擾亂了整個社會的秩序,造成了一些民眾的恐慌。
⑻ 有哪些知名的網路謠言
馮紹峰出軌,這樣的一個事情就是發生在最近的,而且這樣的一個事情,我們也會發現大家都是特別的關心的,而且這樣的一個事情,在當時被曝出來的時候,真的是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但是好在馮紹峰自己去發了一條否認的聲明,才把整個事情抑制住。
⑼ 如何辨別網上的謠言
第一、謠言多為聳人聽聞,一看讓人情緒激動。一旦你看到這樣的信息,有這樣的情緒反應,就應該冷靜下來想一想:「這是真的嗎?」
第二、謠言多會引起大眾的鼓噪和情緒失控。當很多人義憤填膺、抨擊、鞭撻、謾罵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的時候,你要想方設法搞清真相,看是不是背後有人在陰謀搗亂。
第三、謠言多喜歡用數字「一」、「三」以及很大的整數,比如動車事故中,秦火火就用了賠償「3000萬歐元」給兩位義大利人。當看到這些數字時,就要警覺,這很可能是謠言。
第四、謠言常使用一些不確定的詞語,諸如「據說」、「根據可靠的來源」、「可能」、「也許」,對自己消息的來源含糊其辭,不能提供第一手的證據。
第五、謠言往往有「獨家發布」的特點,就是只有一個來源。所以確認謠言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看看各個大的傳媒是否有獨立的報道,如果不見其他媒體報道,就很可能是謠言。
第六、謠言往往有自身的矛盾,一旦發言內容不合情理,前後相互矛盾,就很可能是假信息。
第七、造謠者往往首先把自己撇清,把信息來源指向不確定的第三方,常用些「信不信由你」的詞語,就是說「你相信了,後果自負」。
第八、造謠者的身份與內容不符。比如,秦火火就是社會上的普通人員,他怎麼會首先獲得國家賠償外籍遇難者的數額的消息?
第九、造謠往往是一種習慣性的行為,如果聳人聽聞的消息總是來自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那麼這個人很可能是有意造假者。比如以前網路上經常有明星的性丑聞,但都是來自北京的一位網民,他就是靠這種新聞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