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一名中國福建男子從寮國偷渡緬甸,在撣邦大其力市被抓
這名男子已經被抓住了,他是從中國偷渡到寮國去的,應該是一個福建人。按照新聞上來說,這個人好像是在寮國一家網路賭博公司,在離職之後乘著偷渡船,來偷渡到緬甸的大其利市,因為這個人並沒有持他的有效證件和護照,所以是屬於使用非法手段進入緬甸的,所以經發現大其力警察局就開始派遣很多警力去追捕他,緬甸的警察局辦事還是很有效率,沒用多長時間就將他擊捕歸案。
其實在之前就已經有很多中國人,因為偷渡到緬甸而被抓捕。在之前就有4個人,因為在寮國臨近緬甸水域的湄公河,搭一些偷渡船想要進入緬甸大其力被抓,這些人都抱著一種僥幸的心理,殊不知他們已經觸碰了法律的底線,他們將會被警察局以違反移民法相關條款進行拘捕,而等待他們的將會是刑事懲罰。
『貳』 中國緬甸大大其力使館在哪裡
中國駐緬甸的使領館只有2個,一個是在仰光的中國大使館,一個是在曼德勒的中國總領事館。大其力市沒有中國的使領館。
『叄』 大其力到小勐拉有多少公里
摘要 緬甸回國的最新政策如下
『肆』 如何通過正規渠道去緬甸佤邦投資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是緬甸聯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南面地區與泰國接壤,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佤邦的領導人絕大多數是佤族。
一 地理位置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是緬甸聯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北面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約在北緯22º—23º,東經98º—100º間,東北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耿馬縣、滄源縣,普洱市的瀾滄縣、西盟縣、孟連縣、西雙版納州的勐海縣接壤。北面與緬甸第一特區(果敢)相連。南面與緬甸撣邦第四特區相鄰。西面至緬甸第二條大江—薩爾溫江(怒江),與滾弄、當陽等城鎮隔江相望。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0萬。南面地區與泰國接壤,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佤邦的領導人絕大多數是佤族。
二 歷史
緬甸第二特區(佤邦)的歷史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1967年以前的幾千年。
是佤邦漫長的歷史階段。這段歷史是原始社會末期,封建社會初期的變革階段。鬼神支配著人們的思想,世襲的山官、頭人統治整個社會,其表現形式是部落制度。整個佤邦分為大大小小幾十個部落(佤語叫「恩」)。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由於外來武裝勢力的干預,佤邦境內出現了布來吳、岩帥、永和、岩小石、扎跌等部落武裝組織(稱自衛隊)。這些武裝組織和部落之間互相殘殺械鬥,戰亂不斷,民不聊生。
佤邦在歷史上曾為中國土司管轄的領土,但多數時期為分散在各地的眾多頭人部落,未有統一的政權出現。明代分屬孟定府、孟璉司、孟根府土司疆域。清代部分地區脫離原土司控制,成為甌脫地,較知名者有葫蘆、莽冷。
從地理上講,佤邦遠離緬甸聯邦政府,使政府對這一地區的行政管理權失控。從1948年開始,佤邦各族人民被國民黨領導了20年。1966年在佤邦先後出現了四家游擊隊後開始削弱了國民黨的勢力。1969年緬共利用佤邦地區是聯邦政府管理的薄弱地區,又控制了佤邦20年。佤邦在1989年脫離了緬甸共產黨的錯誤領導,在當年的5月份就與緬甸聯邦政府達成停火協議,從此走向了和平發展的道路。在英國統治緬甸時期,佤邦曾和英屬緬甸分開,有過佤邦(WaState)這一名稱。
第二階段(1967—1989年):
在部落混戰、各族群眾處於暗無天日的危難時刻,佤邦許多有識志士勇敢地站出出來。他們認識到,要拯救處於水火之中的人民,必須推翻反動的部落制度。必須組織革命的武裝力量,以實現佤邦的統一和和解。
1966年6月,以鮑有祥、鮑三板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昆馬游擊隊。
1967年5月,岩肯、岩克龍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岩城游擊隊。
1968年,以魯興國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戶雙游擊隊。
1969年2月以趙尼來為首的領導人組織了紹帕游擊隊。
這些游擊隊的出現,鼓舞了人民求解放的願望,受到了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人民群眾積極參軍參戰、傳遞情報,隊伍發展迅速。但這些游擊隊組織都是自發的、分散的。對統一佤邦、解放佤邦很有局限性。各游擊隊領導人不謀而合地意識到:必須統一組織、統一領導、統一指揮。趙尼來、鮑有祥、魯興國、岩肯等領導人加強了聯絡,經過很多曲折,找到了緬甸共產黨。以誠懇的態度請緬甸共產黨來領導游擊隊鬧革命。
1969年三月,緬共代表來到紹帕、戶雙,7月到昆馬、岩城。緬共代表與游擊隊領導經反復協商,密切合作,對各游擊隊進行了整編。以戶雙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緬甸人民軍東北軍區4048營,以紹帕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4049營,以昆馬游擊隊的基礎,成立了502營,以岩誠游擊隊為基礎,成立了501營。
部隊成立後,組成了江東指揮部。指揮部成員有:周昆系、郭志明、楊福康、魯興國、郭志、趙尼來、鮑有祥等人。指揮部成立後,70年4月30日解放了勐冒(新地方)、隨後解放了營盤、邦腰、金廠等地。根據東北軍區的命令,4048、4049部隊到外區域作戰,501、502部隊留佤邦地區作戰。
1971年11月,佤邦的部隊和民兵群眾參加了滾弄戰役。
1972年3月,緬共東北軍區總部遷到勐冒,進駐佤邦的部隊有4045、4046、4047、3035、炮營等。本年底,佤邦境內大都獲解放,北佤南佤實現了統一。1973年解放了勐波地區,孟延地區的大部分及勐寧等地區。1973年4月,東北軍區總部遷到邦康,1978年7月中央總部也遷到邦桑,直到1989年4月16日。
緬甸共產黨在佤邦地區20年,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以階級斗爭為綱;以農民為基礎;以軍事為中心;以農村包圍城市、贏得戰爭、奪取政權為方針路線,解放了佤邦、統一了佤邦,使佤邦人民擺脫了部落統治的桎梏與枷鎖,佤邦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20年來,緬共除以上部隊編號外,還先後組建了2旅、5旅、8旅、683旅、685旅、768旅、859旅、12旅、6旅、7旅、48師、68師等部隊編號。在地方,還廣泛地成立了民兵,各縣成立了縣大隊。武裝力量形成了民兵、地方軍、主力軍三結合體制。
在地方政權方面,組建了北佤縣、南佤縣、景北縣、邦傘特區。
緬共在佤邦20年,為佤邦辦了20多所學校、5個醫院,動員群眾修了乾季公路300公里,搞了部分開田挖溝等農田水利工作。
1985年9月9日,緬共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趙明同志,被選為中央委員。趙尼來、鮑有祥、李自如被選為中央候補委員。緬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後,內部發生了許多問題:根據地越來越小,階級斗爭越搞越激烈,中央主要領導年齡老化,思想僵化,教條主義十分頑固。大民族主義、宗派主義日趨明顯,幹部中培置親信,拉幫結伙。連年戰爭,群眾生活逐年下降,部隊供給短缺……對此形勢,當時許多中下層幹部提了許多改進意見,但緬共主要領導聽不進,還加上「反黨」帽子。在這種情況下,3月11日,原緬共東北軍區副司令員彭家聲在果敢宣布脫離緬共領導,成立了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
為了解決群眾溫飽問題,佤邦政府決定在第三個五年計劃(1999年—2003年)中把發展農業作為重點項目實施。為加強對農業工作的領導,於一九九八年二月組建了「農林水利部」。委任聯合黨中央政治局委員趙文光同志任部長。並盡力爭取國際禁毒組織、聯邦政府的援助和配合,決定在勐戛、王冷、納番三個地方開發糧食基地。現國際禁毒組織預算投入資金1500萬美元,聯邦政府投入緬幣2600萬文,佤邦政府已撥出1000萬元人民幣,作為三個糧食基地的開發資金。力爭第三個五年計劃結束時全佤邦基本達到糧食自給。
(十一)交通建設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佤邦只有一條從戶板到勐冒的臨時公路,且長年失修。整個佤邦交通十分閉塞。運輸靠人背、肩挑、馬馱。緬共執政20年,忙於作戰,只修了300公里的單車道毛路。和平建設十年來,交通建設被列為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的主要項目,已修築通車毛路3000公里,其中交通干線的730公里,已鋪和正在鋪設彈石路面,90%以上的區已修通公路。
在交通建設中,還修造了造價50萬元人民幣以上賀島、勐康、哈中、龍跨、南板等13座大橋,共修大小橋19座,其中聯邦政府撥款修建的有7座。
十年的艱辛,十年的輝煌。現在佤邦境內交通網路已初步形成,交通閉塞的狀況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十二)能源建設
能源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是解放生產力、發展工業、農業、加工業的重要基礎。89年以前,佤邦只有一個70個千瓦的水力發電站。和平建設第二個五年計劃中,佤邦政府為解決經濟發展中急需的動力問題,決定從1996年起,在佤邦建造四個水力發電站。這些電站是:
(1)松普電站:裝機容量7500千瓦,位於邦康市以西29公里的南板河;
(2)榮齋電站:裝機容量2000千瓦,位於勐冒(新地方)以東29公里的榮齋河;
(3)康達電站:裝機容量1200千瓦,位於南登以南5公里的南達河;
(4)昆馬電站:裝機容量800千瓦,位於昆馬以西3公里的南瑪河。
四座電站均於一九九九年四月以前通電啟用。四座電站的建成,為佤邦的建設與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動力基礎。
(十三)財政·商貿·礦業
脫離緬共時,緬共留下的有大米9萬斤,老盾700個,港幣4萬元,人民幣3600元,美金50元,緬幣30萬文,還留下了債務,那時真是一窮二白。九O年以前,財政靠集資,向群眾借貸、募捐等方式來維持。1990年度財政收入1000萬元,支出900多萬元,略有盈餘。九一年以後,收入逐年增加,收支平衡,並有一定積累。一九九八年同一九九O年相比,財政收支增加了近八倍,財政收入來源是:
1、 聯邦政府撥款佔20%
2、 民間捐款佔12%
3、 商貿收入佔18%
4、 稅收佔20%
5、 入股紅利佔19%
6、 礦產佔10%
7、 旅遊業佔1%
商貿方面:為了解決建設資金,必須跳出佤邦尋找財源,經向聯邦政府申報,同意佤邦在緬甸大中城市開展商貿活動。為便於領導和管理,於一九九O年12月在臘戍成立了「佤邦綜合開發貿易總公司」。並先後在仰光、瓦城、棟枝、景棟、大其力、木姐等城鎮組建了分公司,後來向聯邦政府提出開採珠寶玉石的申請,得到了批准,先後在孟休、帕干、抹谷等組織開采寶石、玉石。為廣開渠道,多路經營,十年來先後組建了宏邦公司、一星公司、德康公司、康隆有限公司、康祥珠寶公司、999公司、飛亞公司、佤油麻公司、思茅金鳳大酒店、邦康自來水公司、康樂有限公司、佤邦銀行、恆源煙草工業製造公司、當陽紅磚廠、木姐自來水公司等商貿金融單位。從事商貿的已有5000多名幹部職工。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從不會經商到學會經商,從不會管理到學會管理。在發展過程中付出了很大代價,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現在全面的商貿網路初步形成。這些商貿單位的組建,使佤邦的財政收入逐年增加。為佤邦的經濟建設做出了貢獻。
礦業:佤邦礦藏豐富,但尚未得到普查。十年來,對金廠的鉛鋅礦和龍潭的錫礦組織了開采,有了一些效益,掌握了部分資料,培養了一批礦務管理人員。為今後的礦業開發打下了基礎。
在礦業方面,聯邦政府給了優惠照顧,同意佤邦在勐休、莫谷開采寶石、同意在帕剛開采玉石,還歡迎佤邦去經營南馬都的礦渣等等。勐休寶石場的開采,幾經波折,目前發展良好,效益可觀。龍潭錫礦,潛力大,品位高,質量好。現正採取措施,有計劃地開采,嚴禁破壞性,毀壞性的開采。佤邦政府計劃在第三個五年計劃中發展2—3個重點礦廠,作為佤邦礦業開發的龍頭,使之成為佤邦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柱,及全面禁種禁毒事業的堅實基礎。
(十四)城鎮建設
佤邦在緬共時期,只有邦康的緬共廣播電台,東北軍區總部有幾間磚木結構的瓦房,建築面積約2000㎡,全邦沒有一條像樣的街道。和平建設十年來,城鎮建設發展迅速,邦康已建成初具規模的城鎮,為迎接十年大慶,98年對全鎮重新進行規劃,擴寬了街道,鋪設了地下水溝,安裝了自來水管,架設規范化的能源線路。還修建了運動場、大禮堂。南鄧、勐冒、昆馬、王冷、勐波、賀島、勐片等地也建了不少樓房,全邦建築面積約100萬㎡,是89年的500倍,集貿市場、街道路面,逐年規范,市容正在改觀。
(十五)毒品種植和禁毒方針
緬甸自從1885年淪為英帝國的殖民地以後,鴉片(罌粟)就被傳入緬甸。佤邦屬撣邦高原,山多平壩少,地理、氣候、土質適合於罌粟種植。一百多年來,人民群眾以種植罌粟為主要經濟來源。群眾不了解其毒害性,只為了用鴉片換取糧食、衣物、鹽巴等生活用品,維持最低的生活。加之過去佤邦處於原始部落社會,文化、科學、交通十分落後,鴉片成了群眾包治百的葯物,不少百姓因而染上吸鴉片的惡習,佤邦的毒品種植和吸毒、販毒,有著深遠的歷史的社會的背景。
緬共執政時期,雖有禁毒的號召,但沒有實際的措施和行動。禁毒並無實際效果。
禁毒工作
1989年,佤邦脫離緬共後,聯合黨中央就意識到毒品種植的危害性和禁毒工作的艱巨性。決心把禁毒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歷史使命來完成。
一九九O年八月二十六日,佤邦發布了《佤邦對禁種根除大煙的策略與措施》文件;一九九一年六月十一日,頒布了《禁毒通令》;一九九二年二月一日,趙尼來總書記代表佤邦,主持了有國際禁毒組織和聯邦政府參加的在雲線斬除鴉片幼苗3000多畝的活動;同年六月二日,又在勐冒縣納威區燒毀了價值9000多萬美元的毒品加工廠;一九九四年三月八日,景棟戰略指揮官吳覺溫帶領中、日、美、英、法、澳大利亞等十一個國家的大使、武官到永定、賀島參加燒毀了兩個毒品加工廠;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四日,作出了《關於加強佤邦地區毒品管理的若干決定》,組建了毒品管制委員會;1995年5月17日,佤邦政府作出了《關於在佤邦的部分地區實現三年無毒區的行動計劃》;為進一步落實禁種禁毒計劃,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成立了團級單位的稽查大隊。縣、特區成立了稽查中隊、小隊;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聯合黨中央向全黨全軍全民做出了《公元二00五年全佤邦實現無毒地區》的決定。
經過十年的努力,佤邦種植面積及毒品產量正在逐年減少:1990年種植面積約10000英畝,產量約60000公斤。
1994年種植面積約8000英畝,產量約48000公斤。
1997年種植面積約5000英畝,產量約30000公斤。
為了實現徹底禁毒的目標,十年來,特別是第二個五年計劃(1994年)以來,鼓勵和發動單位和個人試種經濟作物,加大了替代作物的投資,取得較好的成績。在邦康地區,炮團、獨立團、418師、邦康特區、萬蚌農場等單位和個人,已種植橡膠、咖啡、果樹萬余畝;南鄧特區、勐冒縣、龍潭特區、勐波縣等單位,發動群眾,因地制宜,種植橡膠、茶葉、荔枝、芒果、杉木等經濟作物已達5萬余畝,目前長勢良好。南面地區,氣候溫熱,土質肥沃,171軍區已種植柚木80多萬株。開發了兩個龍眼基地,已種下龍眼樹苗5000多畝。
佤邦的禁種禁毒工作是一項艱苦而長期的工作,不容樂觀。由於境內外少數謀取高額利潤的制毒販毒分子,變換各種手法,或明或暗地與佤邦禁毒方針相對抗,對這些抗拒勢力打擊不力,國際援助兌現遲緩,佤邦的禁毒阻力還很大。部分已禁種的地區出現反復,群眾外流現象也隨之突出,他們遷往外地繼續種植毒品……但佤邦政府禁毒決心已定,只要全黨全軍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加上國際禁毒組織和聯邦政府的援助配合,佤邦的禁毒大業一定會取得全面勝利!二OO五年全佤邦為無毒源地區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實現!
『伍』 緬甸大奇力有沒有中國網路
摘要 緬甸大其力沒有中國網路
『陸』 大其力的旅遊攻略
到了金三角的中心城市大其力,遊客往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對換泰銖。這里與泰國的美塞城隔河相望,有相同的習俗和語言,通用泰國的貨幣的通信網路。兩座相鄰的城市幾乎融為一體,這片金三角地區最繁華的城鎮,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一城兩國。 大其力橋是連接兩座城市的通道。不管是到了泰國的美塞還是緬甸的大其力,來金三角旅遊的遊客都要到這座橋上看一看。因為在毒品泛濫的年代,橋下的美塞河兩岸曾是金三角的毒品交易中心。 每天通過大其力橋往返於緬泰之間的車特別多,緬甸的車輛靠右側行駛,泰國的車輛是靠左側行駛,在橋中間兩邊的車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場面。這是大其力橋上的一景。 因為是金三角的核心城市。一直以來,人們將大其力看做是金三角的晴雨表。金三角的變化,在這座城市隨時都能得到體現。走在這里的街道上,一切都在向我們證明當年盛產毒品的金三角已經在漸漸變成新興的旅遊目的地。作為旅遊地,大其力能夠吸引遊人還在於這里多彩的民族風情等。金三角地區居住著90多種不同的民族。
讓女人在脖子上戴銅項圈是緬甸克揚族的習俗。人們習慣將他們稱作長頸族。這是一支生活在母系社會的山地民族,大部分生活在緬甸和泰國的北部。 克揚族婦女一生都戴著這樣的銅項圈,除了行動稍有不便,在他們看來,這是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克揚族認為,長頸是美貌的象徵,而且越長越漂亮。用項圈來拉升脖子的長度,最終可以達到40公分,克揚族人最多可以戴27隻這樣的銅項圈,最重達到10公斤。
『柒』 妙瓦地和大其力有什麼區別
沒有多大的區別地區不同而已。
在2022年2月28日這天,外交部和中國駐緬甸使領館提醒中國公民對「高薪招聘赴緬甸木姐、妙瓦底、大其力打工」等網路虛假招募信息提高警惕,切勿上當受騙,謹慎前往緬甸北部及妙瓦底、大其力地區。
可能許多人看到這則提醒消息會以為當地是有什麼反對緬甸中央的武裝控制,也可能會聯想到木姐、妙瓦底和大其力似乎和近期網路上廣泛流傳的緬北「割腰子、挑腳筋」梗有關,這些地方敢於肆意妄為到近乎緬甸政府無法管控的程度。
『捌』 中國人在絢甸有人權嗎
在一個沒有人權的國家,在不管是哪國都一樣沒有人權。根據全球恐怖主義指數(2022 Global Terrorism Index)日前發布的報告,在163個國家中,緬甸的恐怖主義指數排名第9位,是最嚴重的10個國家之一。緬甸這個位於東南亞的小國家,內部勢力眾多。「佤邦聯合軍、克欽軍、果敢同盟軍、北撣邦軍、南撣邦軍、撣邦東部同盟軍、德昂武裝、」等都是緬甸各地的武裝力量,這些力量就連緬甸政府都沒辦法。一旦與國內失去聯系,就很難營救。緬甸一直就是犯罪的聚集地,金三角是一個種植毒品的地方,這些毒品流向了全世界。毒品槍支泛濫。外交部也提醒中國公民謹慎前往緬甸。很多中國公民輕信「高薪招聘赴緬甸木姐、妙瓦底、大其力打工」等網路虛假招募信息,赴緬後被強迫從事網路詐騙、賭博等非法活動,甚至遭到毆打、非法拘禁和敲詐勒索。對於黑社會而言自古對人平等。絕不會因為你是哪國人就不傷害你。
『玖』 "黃金四角」經濟合作區的四角位於哪些國家該地區有哪些資源優勢在哪些重要的領域可以開展合作
「黃金四角」開發計劃,是1993年泰國首先提出的一個倡議,即在泰國、寮國、緬甸、中國四國鄰接地帶的上湄公河流域,建立所謂的「黃金四角」經濟合作區,進行小范圍的國際經濟合作。這一倡議很快得到有關各方的響應。
「黃金四角」范圍涵蓋中國雲南的西雙版納及思茅、寮國的北方七省、緬甸的景棟及大其力地區、泰國的清邁及清萊兩府。
該計劃主要是利用瀾滄江-湄公河流域豐富的礦產資源、水力、勞力及土地優勢,通過大舉進行交通、能源、通訊基礎設施建設,構築由中國西南通向中南半島的陸上通道和經濟走廊;
進而實現中國與東盟兩大市場的聯結,以及廣泛開展經貿、旅遊和技術的雙邊和多邊國際合作,推動這一地區經濟共同發展。
在公路建設方面,有關各方一致同意優先建造東、西兩線國際公路而把四國連接起來。
在航運開發方面,各方正式簽署了《瀾滄江-湄公河商船通商協定》,就航道改善工程達成共識,以打通連接中國大西南與東南亞的內陸水上國際大通道。在航空運輸方面,各方同意著力改善區域機場與航空服務,開通往返曼谷-清邁-昆明航線。
在鐵路計劃方面,主要有兩個方案:一是修築從泰國清萊經緬甸景棟至雲南境內的鐵路;二是修築從雲南西雙版納連接寮國琅勃拉邦、萬象,經第一座湄公河大橋,通往泰國廊開府的鐵路。
(9)大其力網路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中緬泰老交界的「黃金四角」經濟合作區,位於東南亞山地林區,瀾滄江一湄公河中上游,地勢北高南低,作為中國與東盟接壤地帶,已經成為唯一多國地緣經濟區。
自1993年泰國政府正式提出「金四角計劃」以來,在「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動下,該區在諸多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
『拾』 中國離緬甸大其力最近的地方在哪裡
中國最靠近緬甸大其力的地方是打洛。
打洛是西雙版納南部邊陲勐海縣的一個小鎮,距離景洪市133公里,勐海縣城70公里。打洛江是湄公河的一條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