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網路教學的建議怎麼寫 對於網路課程的建議以及自己的想法500字
可以說這是一套全新的教學方式,也是可實施的教學方式。但其實對於我們這些剛來的非外語專業的老師來說,根本還沒有機會進行這樣的教學嘗試,網路教學平台對於我們來說仍然是海市蜃樓,熟悉又陌生的。所以我們只是知道有這樣一個全新的快捷的教學方式,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去運用。如果說看法,其實也就是上面的也是別人對網路教學的一種評價而已,不過平時也聽到外語系運用過網路教學的老師對其有一些描述,從他們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上面所說的優勢,同時我們也發現這種教學方式可能也會造成一些同學的惰性增強,教學質量也可能沒想像的那麼完美。
建議:網路教學平台應該是教育心理學、教育技術、網路科技和網路視覺藝術美學、再加上課程內容的完美結合。因此應該建立一個豐富的知識資料庫,給學生提供課內學習外的一些資源;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應該又更加完善的評價系統,不至於讓學生惰性增強。再就是既然是一種高效快捷的教學方式,就不應該是讓一部分人去運用,應該讓更多的或是全部的老師都盡快的熟悉、適應這種教學模式。
❷ 落後地區連網路都沒有,怎麼能實現翻轉課堂
一、什麼是微課?關於微課有各種定義,我通過網路搜索後結合我的認識歸納整理如下.「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同時還包含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它們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境」.因此,「微課」既有別於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又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佛山市教育局胡鐵生老師對微課的定義是:微課又名「微課程」,是「微型視頻網路課程」的簡稱,它是以微型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知識點(如重點、難點、疑點、考點等)或教學環節(如學習活動、主題、實驗、任務等)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在培訓會上黎教授展示了大量的國內外微課讓學員觀摩體驗.其中,微課做得最早也最好的是可汗學院(KhanAcademy)的微課.可汗學院是一個非盈利教育組織,通過在線收藏了3500多部可汗老師的教學視頻,向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免費的高品質教育.該項目由薩爾曼·可汗給親戚的孩子講授的在線視頻課程開始,迅速向周圍蔓延,並從家庭走進了學校,甚至正在「翻轉課堂」,被認為正打開「未來教育」的曙光.現在國內很多微課製做都以可汗學院的微課為範例.國內以李玉平的微課最有影響,李玉平老師是內蒙古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教研中心副主任,國內微課程創始人之一,他製做了大量的微課放到網上交流.在廣東,在微課推廣方面以佛山教育局胡鐵生老師最有影響.一般人對微課的誤解是易把它理解為課堂實錄片斷,以為微課就是一段短小的教學片斷.其實不然,用黎教授的話來說,微課不是「瞎子摸象」,只看到局部,而應當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微課製做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機錄象,也可以用各種錄屏軟體錄制.微課的生命力在於創意,沒有創新的微課完全失去了微課的意義.微課要突出「微」以「微」見長,其長度一般不要超過5分鍾.二、什麼叫翻轉課堂?這是從英語「FlippedClassModel」翻譯過來的術語,一般被稱為「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布置家庭作業,讓學生回家練習.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家完成知識的學習,而課堂變成了老師學生之間和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識的運用等,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理解的翻轉課堂核心理念是課堂由「先教後學」向「先學後教」翻轉.在我國最提出「先學後教,以教定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是江蘇洋思中學.推行新課改,教師角色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轉變;由傳統的教學支配者、控制者向學生的組織者、促進者和指導者轉變;由傳統的靜態知識佔有者向動態的研究者、學習者轉變.只有翻轉了課堂才能真正實現教師角色轉變.所以說課堂翻轉與其說是課堂教學方式的反轉,不如說是教師的教育觀念的翻轉.三、微課與翻轉課堂的關系傳統課堂教學中,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課後通過作業、操作或者實踐來完成的.在翻轉課堂上,這種形式受到了顛覆,知識傳授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在課前完成,知識內化則在課堂中經老師的幫助與同學的協助而完成的,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真正意義的翻轉課堂需要網路環境和數字化學習資源和平台的支撐,課前學生通過手機、PC在網路中學習微課.目前,在我國,在非數字化學習環境下,特別是在全寄宿制學校,學校無法提供網路環境和教學資源,學生無法通過終端進行網路學習,如何利用微課實現課堂的翻轉值得我們思考.權宜之計是,我們可以在把微課學習環節搬到課堂上,根據翻轉課堂理念先讓學生通過微課對教學的重難點進行自學,再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間的協作學習掌握和內化知識,實現先學後教的課堂反轉.目前,在我國微課和翻轉課堂方興未艾,但微課的管理卻是全新課題,黎教授提出通過微信和慕課來管理微課程是目前比較成熟的兩種微課管理模式.這讓我對微信這種社交平台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有了全新的認識.以上是參考解釋都是概念性的東西如果想串聯起來的話還是需要專業的如esoho網路課堂這樣的網校系統來落地實施希望能幫到你
❸ 學生怎麼進行網路學習
教導學生充分認識利用網路學習的優點
「板書+講解+習題」這樣三位一體的模式似乎已經成了傳統教學的標准模版。在學生厭倦了這種一成不變、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後,網路教學的新概念本身已經使他們眼前一亮。再加上網路中生動形象的圖片、逼真的聲音、豐富的軟體功能和遍布全球的信息都是促使學生使用網路學習的激發點。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做過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多媒體技術既有視覺,又有聽覺,還能自己動手操作。很明顯,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多媒體技術這種綜合了各種感官的途徑所獲得的信息量,比傳統的單一聽課效果要好得多。
網路學習的優點還包括: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沒有時空限制、可以重復學習、多樣的學習手段、主動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學習、實時互動性的交流等。學生可以在只支付低廉的網路費用的前提下,根據自身的學習要求,以及需要掌握的程度與學習興趣,隨意安排時間來控制課程進度以及學習的方式,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因為網路是神奇的,不管你在哪裡,只要有一台計算機,用任何一種方法接入網際網路,都可以快速地獲得幾乎一切你所需要的信息,並且可以更方便、更廣泛地交流信息。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自身。」我們教師所應做的,就是把感受到的這些網路學習的優點在教學過程中慢慢地感染給學生,並引導他們進入網路去切身體驗這種優點,然後自己在今後的學習中、工作中不斷地去挖掘網路學習更多的功能,變為己用。這才是真正的我們的學生應該掌握的終身授用的本領。
培養學生利用網路學習的興趣
「平凡的老師教學生讀書,優秀的老師教學生愛讀書。」著名的教育學家誇美紐斯所倡導的教學法原理中就有很重要的一個「興趣與自發原理」。他認為其實學生求知的慾望是很自然的,因此不能用強制和懲罰的方法來強迫他們學習。應當使教學成為一種輕松愉快的事情。應當採取一切可能的辦法,來激發對於知識和學習的強烈願望。不能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那樣會喪失持續學習的動機,也就失去了教導學生的最好的源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internet本身的多媒體效果已經吸引了眾多學生的眼球,使得原本枯燥的教學也開始變得多姿多彩起來。倘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再多使用一些生動有趣的網路效果來代替傳統的教學方式,則可以非常輕易的使學生「迷」上網路學習。
比如我在實施vb的標准坐標系這個知識點的教學時,就首先帶領學生在internet上遨遊了一些設計美觀的網站。在瀏覽這些網站時,讓他們觀察這些網站上的滑鼠與我們平時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學生們都驚奇地發現這些滑鼠都帶了些尾巴,有的是帶一長串五顏六色的小星星的,有的是一閃一閃的,有的是會變顏色的,還有的則不是普通的箭頭形狀等等。同學們都爭相討論自己有了什麼新的發現。顯然他們對此新奇的事物都非常的感興趣,都想能很快的把這個技巧學會。這時我再實施理論性的教學,他們就不會再有厭倦心理,而是非常用心的聽講了。每次當有學生最先演示出了新奇的效果時,他總是會大聲地向其他同學炫耀自己的成果,進而也就激發了他們利用網路學習更多更復雜的vb技巧的願望。象其它課程的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必須利用網路多向他們展示一些美妙新奇的事物,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進入神奇的網路學習的新世界。
教會學生使其自己能使用一些輔助教學軟體
這是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的頻率加快,周期大大縮短,同時知識本身的高度綜合和各門學科的滲透、交叉,個人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變得格外重要。過去那種一味的應試教學,考什麼才教什麼的教學策略已經跟不上網路時代的步伐。我們必須額外地教授一些新的、超出課本和考試范圍之外的知識給我們的學生。比如最基本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dreamwaver等,以及flash、photoshop等應用范圍非常廣泛的實用軟體,再進一步的有asp、jsp、java等網頁中常見的製作動態網頁的工具。教師在教授書本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對這些有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輔助學習軟體加以傳授和指導。當然,也不能就拋開課本,一味的灌輸課外知識,而是應該循序漸近,在傳授課本知識的過程中穿插進行,並且要依據學生的接受程度,適當地傳授。而且由於課堂上的講授時間有限,所以教師所做的關鍵還是在於對課外知識的引入,更多的仍然要靠學生在課余時間自己去修行。這也就是為什麼在起初要大力培養學生網路學習的興趣的原因。
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適應網路社會的快速發展。不至於出現在面向社會,需要展示某些技藝的時候捉襟見肘,死抱著書本知識、一籌莫展,面對招聘人員的某些實踐要求「一問三不會」的窘境。
指導學生如何利用網路自學
在信息時代,各種事物變化萬千,發展的速度也如計算機本身的發展一樣,相當的驚人,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而我們也必須更快更好地順應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活到老學到老」、「終身學習」已經不再僅僅是一種願望,在internet的幫助下它們已經實實在在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那麼如何抓住這近在手邊的工具(internet)來真正的體驗這種「終身學習」呢?那就得靠學生自己。無論教師的素養有多高,知識有多淵博,有多麼的盡力向學生傾囊相授,終究也有江郎才盡的時候。所以對於一名優秀的教師來說,很好的指導學生如何利用網路自學才是更為重要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個道理。
internet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包羅萬象,我們所需要的有價值的信息應有盡有。而如何獲取信息,分析、加工信息和最終利用信息,就是教師指導學生的主要內容。比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學習利用搜索引擎來搜索信息,告訴他們一些常用的、功能較強大的搜索引擎網站,象google、等。以及教會他們如何才能有效地搜索到有價值信息的技巧和方法。再如可以利用一些視頻課件學習一些實用軟體、在實際使用中遇到疑難問題時可以在某些專題的bbs論壇中發貼來尋求解決辦法。諸如此類。要讓學生知道:「網路上的老師是無窮無盡的。」正如我校針對校外在業人員的網上開放教育模式一樣,我認為在校全日制學生也應學會這種開放式、自我學習式的學習方法。特別是對於他們離開校園後的長足發展是大有益處的。
只有在採取上述方法教會學生利用網路自學後,才能使他們最大限度地貼近現實生活,跟得上網路時代的快節奏步伐,利用自己所具備的信息能力來解決實際問題。
❹ 如何迅速開展網路教學網路教學的意義大嗎
為了防止預防和控制新的冠狀動脈病毒肺炎流行病,教育部倡導學校的學校延伸,利用在線平台進行網上教學,在線教育已成為整個社會注意力的關注話題。
❺ 如何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路
(三)如何引導學生將注意力轉到有用的信息上,避免沉溺於網路娛樂
針對以上原因,家長和老師應該採取相應措施:
1、首先,家長和老師對待網路交友的問題應該不迴避、不否定,而是通過正面教育讓學生明白,習慣於網路交流方式,會降低在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特別是對於性格較為內向的同學,容易形成對網路的依賴心理,不利於形成健全的性格。另外,網路交流方式是通過昵稱之間的溝通來完成的,別人確認你存在的依據就是你的昵稱。如果換一個昵稱,在網路中你就是另一個全新的存在,一切從頭開始。正因為如此,網路上的人往往只是其真實個性在某個方面的投影,很難完整地認識一個人。網上聊天時一定要注意進行自我保護,「防人之心不可無」。同時自身也應該注意培養網路道德意識,「害人之心不可有」。
各種媒體上關於網路騙局的報道屢見不鮮,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能夠有助於引起學生的警惕、增加自我保護意識。
2、通過言傳身教,使學生更多地意識到網路作為資源寶庫的作用。
「身教重於言教」,德高才能為師。老師是學生最好的榜樣,應該在嚴格要求自身的同時,注重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
例如,當筆者有一次批評個別同學「上網只有聊天一件事好做嗎?」時,學生問筆者:「老師,你平時上網做什麼?」此時筆者並未將之作為學生的頂撞,而是態度平和地正面回答了他的提問:「每天必做的工作是收發郵件、查看校園網信息平台上有無新消息發布和了解天氣情況,另外常做的是到感興趣的站點了解一些相關信息。在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更是離不開網路,它是我最好的信息庫。」既讓學生對自己單一的使用方式感到慚愧,又真切體會到網路的巨大作用。這樣的回答顯然比粗暴地批評效果好得多。
還有一次,學生問及一個問題時,筆者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指導她在Internet上搜索答案,結果她發現相關的解答很多,內容詳盡而且清楚。她高興地說,這樣的辦法太好了!
3、作為教師,應在現代信息技術和研究性學習的課程整合方面花大力氣,創設出適合本學科的課程模式。在教學中盡量多設置研究性問題,引導學生利用網路這一信息工具分析與解決問題。從而用更多的精力關注網路上真正有價值的信息,通過網路接觸社會,提高學生的辨識和思考的能力。
例如,筆者在網頁製作課程中就指導學生建立自己的個人站點。選好主題後,素材怎麼搜集?教會學生使用GOOGLE這一當前最好用的搜索工具。搜集到的相關素材很多,哪些好用,哪些不好用?則要由學生判斷素材與自己主題的相關程度,然後進行選擇。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們對信息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比以前有了顯著提高。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只講授最為基本的知識點,然後推薦一些網路教學資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到相應網站進行學習,真正實現了教學的個性化,並引導學生在「學會學習」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當課程結束後,學生們能夠通過Internet瀏覽到自己的頁面,都有一種成就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4、與學生一起上網。
家長們應該意識到:作為主宰新世紀的一代,學生終歸是離不開網路的。所以,我們的家長不妨放下對網路的成見,權把它當作一種生活的工具來看待,和學生一起來上網。畢竟成人的社會經驗和辨識抵制能力比學生豐富,如果師長們對學生上網持的是支持但不失適當引導的態度,相信會比盲目的抵制更對學生有利。同時,對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家長們來說,信息能力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在與孩子一起上網的過程中,既能利用自己的社會經驗對孩子的網路行為適當加以引導,又能提高自身信息素養,實在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筆者認識的一位高中生家長就是在自己兒子的引導下走入網路世界的,讀高一的兒子成為他學習信息技術的「啟蒙老師」。他對筆者說,網路並沒有我以前想像的那麼神秘和混亂啊,還是有很多用處的。而他兒子也為擁有這樣一位「能和他一起上網吧」的老爸而自豪。作為一名教師,我多麼希望能多一些這種能讓孩子自豪的家長啊!
5、教師應該具備更強的信息技術能力,擁有更高的信息素養,從網路中發現更多積極的因素,因勢利導,促進學生的素質教育。
例如,網路游戲是學生們很感興趣的新生事物,可是由於它大量佔用學生的時間、精力甚至金錢,加之游戲中的暴力和色情成分,成為名副其實的「精神鴉片」。可是,一昧地反對學生接觸網路游戲是沒有用的,反而容易引發學生的逆反情緒,為教育帶來更大困難。其實,從辯證的觀點來看,沒有什麼事物是真正一無是處的。游戲也是依據現實構造的虛擬世界,游戲世界是虛擬的,但正義戰勝邪惡這個道理是同現實社會一樣的。在戰爭游戲中,參戰各方的損失都慘重,我們可以以此教育學生熱愛和平。只要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就會發現許多新的內容,而這些新的思想正是我們引導學生時所必需的。
我相信,通過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將學生的網路活動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充分利用現有網路資源,提高全民信息素養。當然,這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了足夠的耐心和愛心,還要求老師迅速提高自身信息能力,以適應信息社會教育的要求。
❻ 農村學生家裡沒網,該如何進行網上學習
我們都知道現在是特殊時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學生不能返校上學,所以很多地方就開始了網上教學。但是對於農村家裡面沒網的學生來說,該如何進行網上學習實在是一個困難的問題。
我們唯一希望的就是這次的疫情馬上過去,孩子們能夠快點回到學校裡面去上課。
❼ 如何將網路資源運用到教學中
隨著社會地不斷發展,遠程教育迅速發展,
它在人們的生活中日益重要。作為一名教師,
面對眾多的遠程教育資源,如何深刻認識遠程教育資源,正確把握遠程教育資源特點、整合使用遠程教育資源,更好地提高課堂地教學效率呢?
21世紀人類社會更加趨於全球一體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態勢。信息技術的支持、互聯網平台的建立、多媒體的綜合運用都為藝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了新天地。而藝術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於新課程標準的實現,教學水平的提高,教學方式的改變至關重要。實際上,網際網路上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信息資源。今年來,越來越多的教室配置了多媒體教學系統。電腦和網路也進入了辦公室。internet資源及其豐富,是人類社會寶貴的共享財富。應用網路資源,對共享資源去粗取精,用以提高教學效果不再是紙上談兵。越來越多的老師們都在利用網路進行各種各樣教學實踐探索。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網路應用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把信息技術、網路信息資源、信息方法、人力資源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把知識與思維、理論與實際、感性與理性辯證統一起來,共同完成課程學習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與學方式。網路海量的學習信息資源和多樣化的呈現形式,不僅對是學生受益,也使老師受益。
網路資源對老師來說:網路使我們有條件採用全新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用信息技術提供集成化的學習環境,通過學校數學專題學習網站,培訓網站如江西教師網,在這里教師可以利用網路充分表達教學意圖,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集成工具或網頁開發工具將需要呈現的學習內容以多媒體、友好互動界面,為學生提供數字化資源所創設的虛擬環境,讓學生作為創造者在真實的體驗中探索和發現,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數學規律。學生可以通過下載學習軟體、網上查尋資料,通過實時交流系統、電子郵件等與教師、同學交互聯系等方式來探索問題、討論問題和完成學業,這種教學模式不同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在網路資源豐富多彩環境下,學生既可以向教師學習,也可以通過網路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既可以在數學課堂進行學習,又可以利用課外時間進行二次學習,在這種環境下,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實際上是經歷前人的發現過程,經歷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是 「再創造」的過程,從而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變革。
網路資源對學生來說: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把課堂教學向課外延伸,使教與學發生了本質性的變革。利用網路資源,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這一網路資源,發揮網路特有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苦學變為樂學。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通過完成作業,使學生認識並學會一種現代的學習方法——網路查詢法。
總之,網路數學教學就是以現代網路技術為依託,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立體化的數學教學與學習環境,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網路數學教學利用豐富的網上資源和網路技術,在教學實施上充分顯示了其靈活性、針對性、實時性和自主性的個性化教學特徵,利用網路輔助數學教學確實有著傳統教學所不可比擬的優越性.所以將網路資源應用到教學中十分有必要,而且在運用上頗具挑戰性。
❽ 如何在網路環境下開展小學英語教學
在最新的初中英語教學大綱的前言中提到:「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主要標志的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濟活動的全球化使外語,特別是英語,日益成為我國對外開放和與各國交往的重要工具。」為此,國家對中學英語教材作了全新的整合,課本中的信息量和閱讀量大幅度增加,對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這一形勢。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其教學理論則要求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可見,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主要理論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要求在學習過程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相應的教學設計則主要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方面進行。建構主義所倡導的學習環境是一種支持學習者進行建構性學習的各種學習資源的組合。近年來,以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迅速興起,並逐步進入課堂,它集聲音與動畫於一體,視聽結合,以聲像並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表現力,大大增強人們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
那麼在網路環境下如何優化英語教學,實現「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也就是如何利用多媒體和網路技術創建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的英語情境,將抽象化為具體,將枯燥變為生動,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吸引學生參與學習過程,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探索式學習?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活潑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根據新教材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聽、說、讀、寫並重,更主要的是注重「說」的能力培養,注重英語的應用能力訓練。教材上的課文雖然配有磁帶、掛圖,有聲音有圖像,但畢竟無法動起來,不生動,無法讓學生融入到情境中去,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長時間的注意力,傳統教學中,教師雖在此作了不少工作,想了很多辦法,但從總體來看效果不是很好,最終英語教學仍停留在黑板、小黑板、收錄機、投影機上。教師講解語言點,然後用投影機打出例句或把例子寫在黑板上,學生做筆記。這種教學模式既費時,又沉悶,活躍不了課堂氣氛,難以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內容局限在教材里的課文,教師只能依綱靠本按部就班,分單元、分課完成教學任務。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就很有限,難以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這樣的英語課,學生累,教師也累,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有了計算機輔助手段,教師可以利用網上現有的資源或自己製作的與課文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將課文中的內容放到課件中,運用動畫效果創設情境,有圖有動畫有聲音,並可對課文中的重點內容、難點內容分層顯示,反復強調。例如:在英語課《Call telephone》,用flash製作一個動畫,首先出現提示:你是李雷,家裡電話是83376195,接到朋友王芳的電話,希望下午去火車站接表妹麗麗。而後出現李雷家的全景,桌上有一部電話,電話鈴響,李雷接電話,同時出現王芳在打電話,並隨著嘴動在屏幕下方出現以下對話字幕和聲音:
李雷:Hello, 83376195.
王芳:Hello, May I speak to Li Lei?
李雷:This is Li Lei speaking. Who's that?
王芳:Hello, Li Lei. This is Wang Fang. Would you please come with me to the railway station to meet Lili this afternoon?
李雷:Ok, I would love to. When and where shall we meet?
王芳:Let's meet at school gate at 3:00 pm.
一列火車從遠方緩緩進站,火車站出口處,李雷看到人群中麗麗走出來,走上前打招呼,出現以下對話:
李雷:Good afternoon. Are you Lili?
麗麗:Yes, I am.
李雷:Oh, Good, I'm Li Lei. How do you do?
麗麗:How do you do?
這樣的動畫效果大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帶入了現場,對話過程比老師解說要生動得多,學生也容易接受,學生理解後,可以將李雷的聲音及字幕去掉,讓學生從鍵盤輸入要講的話,與電腦里的人物聲音對話,當學生輸入的字句有錯時,電腦顯示錯誤,並讓學生選擇返回糾正或繼續,直到全部正確,通過這種情景練習,使學生的交際能力得以提高,從而使情景學習在學生腦中得以深化、鞏固,為學生自主學習英語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利用網路進行合作學習
近十年來,Internet飛速發展,隨著上網人員和組織的增加,Internet所能提供的信息也在迅速增長。如今的Internet,是一個擁有信息最豐富、交流信息最為快捷的媒介。每天,千百萬人正在通過Internet學習、交流,從某種意義上說,Internet可以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學校。學生可以在世界范圍伺服器主頁上瀏覽,可以利用E-mail雙向非同步交流,可以通過聊天室雙向同步通話,可以通過BBS進行雙向同步討論,可以使用同步多媒體環境的虛擬教室。因此,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問題放到網上去,讓同學或其他人為他解答問題。他也可以通過閱讀、查資料等方法去解答其他人的一些問題,當他為別人成功地解答好一個問題的時候,心裡就會充滿歡樂和成就感。特別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平時見到老師都會臉紅,更談不上向老師提問了,而在網上,他們就可以無所顧忌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了。學生上網用英語聊天,可以到一些著名的網站去和同學、網友用英語進行交談,這樣學生們既增強了運用英語的能力,還學到了很多書本學不到的知識,在聊天中也使學生對英語越來越感興趣。這對於學生們的協作學習很有好處。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遠方的專家、教師、同學替代計算機有針對性地來幫助、讓學生集體通過交互討論、合作解決復雜問題。同時,學生還可以向網路資料庫、知識資料庫學習,從而形成最合理、最科學的學習途徑。這對於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和製作信息的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都是很有成效的。
三、利用網路進行分層教學,分層評價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於背景知識、學習習慣和能力、認知風格都有很大的差異,必然會產生好的學生吃不飽,學習困難的學生又消化不了的現象。而在傳統的講授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存在著無暇顧及學生接受能力存在差異的現象,往往按照「一刀切」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很難「讓胃口小的吃飽,胃口大的吃好」,效果肯定是不盡如人意。校園網路的起用,計算機的交互性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希望,可以在不「分班」的情況下,切實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把主要精力用於優生的點撥與對後進生的個別輔導上。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薄弱的環節學習,有的放矢的學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針對學生的不同認知水平,按難易層次設計的練習,通過計算機的交互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則依據自己的實際能力有選擇性地做各種練習,無論是能力高還是低的學生都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內容,速度快的學生在完成練習之後,可以去有關網站,如中小學教育教學網、碧海英文網站等,去閱讀英語短文,自己去獲取知識,基礎弱的學生則可以多次重復練習,也可以回過來復習、鞏固課文中自己掌握得不太好的知識,這樣給每個學生都提供了發展的機會,有利於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於人才的培養,同時也給基礎薄弱的學生提供了多次嘗試的機會,利於他們在自己選擇的練習中建立自信心。
實踐證明,在英語教學中引入CAI教學,充分利用網路資源,提高了課堂效率,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能超時空、多方位感受世界,激發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不僅能學到課本知識,還能學到豐富的課外知識,更能感受到現代科技帶給他們的樂趣。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CAI的深入開展,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的整合將成為一種趨勢,這必將引起一場新的革命,並形成一個新的英語教育前景。
❾ 教師該如何正確利用網課進行教學,讓學生自主探討
因為此次疫情,全國各地的學習都無法按期開學,就開展了網課教學。但網課教學是令很多老師苦惱的,因為很多學生無法自主學習。
此外,為了讓學生增強同學之間的交流,以便於更好地促進學習,可以組建學習小組。同學之間互相督促,也會有很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