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病毒具有什麼特性
計算機病毒一般具有如下特性:
1、傳染性
傳染性是病毒的最基本特徵,是判斷一段程序代碼是否為計算機病毒的依據。
2、破壞性
計算機病毒不僅佔用系統資源,還可以刪除或者修改文件或數據,加密磁碟中的一些數據、格式化磁碟、降低運行效率或者中斷系統運行,甚至使整個計算機網路癱瘓,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3、潛伏性
一個編制精巧的計算機病毒程序進入系統之後不會立即發作,可以在幾周甚至幾年內隱藏在合法文件中,對其他文件進行傳染,而不被人發現,只有條件滿足時才被激活,開始進行破壞性活動。
4、可觸發性
病毒因某個事件或者數值的出現,誘使病毒實施感染或進行攻擊的特性稱為可觸發性。病毒的觸發機制用來控制感染和破壞動作的頻率。
5、衍生性
病毒的傳染性和破壞性是病毒設計者的目的和意圖。但是,如果被其他一些惡作劇者或者惡意攻擊者所模仿,從而衍生出不同於原版本的新的計算機病毒(又稱為變種),這就是計算機病毒的衍生性。這種變種病毒造成的後果可能要比原版病毒要嚴重很多。
除了以上這些特點外,計算機病毒還有其他的一些特點,比如攻擊的主動性、病毒執行的非授權性、病毒的欺騙性、病毒的持久性、病毒檢測的不可預見性、病毒對不同操作系統的針對性等。
(1)網路病毒一般具有什麼特性擴展閱讀:
計算機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軟盤傳播:通過移動存儲沒備來傳播,這些設備主要包括軟盤、光碟、u盤等在移動存儲設備中,軟盤是使用最廣泛、移動最頻繁的存儲介質,因此也成了計算機病毒寄生的「溫床」。以前,大多數計算機都是從這類途徑感染病毒的。
(2)硬體設備傳播:通過不可移動的計算機硬體設備進行傳播,這些設備通常有計算機的專用的ASIC晶元和硬碟等。由於帶病毒的硬碟在本地或移到其他地方使用、維修等,將干凈的硬碟感染並再擴散。這種病毒雖然極少,但破壞力卻極強,目前尚沒有較好的檢測手段來預防。
(3)網路傳播:目前通過網路應用(如電子郵件、文件下載、網頁瀏覽)進行傳播已經成為計算機病毒傳播的主要方式。
(4)BBs電子布告欄(BBs):因為上站容易、投資少,因此深受大眾用戶的喜愛。BBs是由計算機愛好者自發組織的通信站點,用戶可以在BBs上進行交換(包括自由軟體、游戲、自編程序)。南於BBs站一般沒有嚴格的安全管理,也無任何限制,這樣就給一些病毒程序編寫者提供了傳播病毒的場所。
『貳』 計算機網路病毒有哪些特點
通過網路可以進行貿易活動,也可以進行郵件傳送,但同時,病毒數量也伴隨著網路迅速得以倍增,很多近乎絕跡的病毒也時有發生,宏病毒因其不分操作系統,在網路上傳播更是神速。大力發展網路的同時,病毒也得到大發展。網路中的病毒有的是良性,不作任何破壞,僅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而已,但更多的病毒是惡性的,會發作,發作的現象各有千秋:有的格式化硬碟,有的刪除系統文件,有的破壞資料庫。因此,有病毒時必須要盡快醫治,對網路更是如此,它對網路的破壞性遠大於單機用戶,損失則更不用談了。下面介紹計算機病毒是如何在網路上傳播的: 一般來說,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構成包括網路伺服器和網路節點站(包括有盤工作站,無盤工作站和遠程工作站)。計算機病毒一般首先通過有盤工作站到軟盤和硬碟進入網路,然後開始在網上的傳播。具體地說,其傳播方式有: 1、病毒直接從有盤站拷貝到伺服器中; 2、病毒先傳染工作站,在工作站內存駐留,等運行網路盤內程序時再傳染給伺服器; 3、病毒先傳染工作站,在工作站內存駐留,在病毒運行時直接通過映像路徑傳染到伺服器中; 4、如果遠程工作站被病毒侵入,病毒也可以通過通訊中數據交換進入網路伺服器中。 一旦病毒進入文件伺服器,就可通過它迅速傳染到整個網路的每一台計算機。而對於無盤工作站來說,由於其並非真的「無盤」(它的「盤」是網路盤),當其運行網路盤上的一個帶毒程序時,便將內存中的病毒傳染給該程序或通過映像路徑傳染到伺服器其它文件上,因此無盤工作站也是病毒孽生的溫床。 由以上病毒在網路上傳播方式可見,在網路環境下,網路病毒除了具有可傳播性、可執行性、破壞性等計算機病毒的共性外,還具有一些新的特點: 1、感染速度快。在單機環境下,病毒只能通過軟盤從一台計算機帶到另一台, 而在網路中則可以通過網路通訊機制進行迅速擴散。根據測定,針對一台典型的PC網路在正常使用情況,只要有一台工作站有病毒,就可在幾十分鍾內將網上的數百台計算機全部感染。 2、擴散面廣。由於病毒在網路中擴散非常快,擴散范圍很大,不但能迅速傳染區域網內所有計算機, 還能通過遠程工作站將病毒在一瞬間傳播到千里之外。 3、傳播的形式復雜多樣。計算機病毒在網路上一般是通過「工作站 伺服器 工作站」的途徑進行傳播的, 但傳播的形式復雜多樣。 4、難於徹底清除。單機上的計算機病毒有時可通過刪除帶毒文件。低級格式化硬碟等措施將病毒徹底清除, 而網路中只要有一台工作站未能消毒干凈就可使整個網路重新被病毒感染,甚至剛剛完成清除工作的一台工作站就有可能被網上另一台帶毒工作站所感染。因此,僅對工作站進行病毒殺除,並不能解決病毒對網路的危害。 5、破壞性大。網路上病毒將直接影響網路的工作,輕則降低速度,影響工作效率,重則使網路崩潰, 破壞伺服器信息,使多年工作毀於一旦。 6、可激發性:網路病毒激發的條件多樣化,可以是內部時鍾、系統的日期和用戶名, 也可以是網路的一次通信等。一個病毒程序可以按照病毒設計者的要求,在某個工作站上激發並發出攻擊。 7、潛在性; 網路一旦感染了病毒,即使病毒已被清除,其潛在的危險也是巨大的。根據統計,病毒在網路上被清除後,85%的網路在30天內會再次感染。
『叄』 網路病毒的特點是什麼、還有怎麼清除、
網路病毒特點有 1.傳染性。2.破壞性。3.潛伏性與可觸發性。4.非授權性 5,隱藏性。6.不可預見性,我們通常過一些技術手段來消除網路病毒。如殺毒軟體來清除病毒。如,卡巴 瑞星 金山 360
『肆』 計算機病毒的特點有哪些
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序,一段可執行碼。就像生物病毒一樣,計算機病毒有獨特的復制能力。計算機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難以根除。它們能把自身附著在各種類型的文件上。當文件被復制或從一個用戶傳送到另一個用戶時,它們就隨同文件一起蔓延開來。
除復制能力外,某些計算機病毒還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個被污染的程序能夠傳送病毒載體。當你看到病毒載體似乎僅僅表現在文字和圖象上時,它們可能也已毀壞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碟驅動或引發了其它類型的災害。若是病毒並不寄生於一個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過占據存貯空間給你帶來麻煩,並降低你的計算機的全部性能。 例如,某些病毒會大量釋放垃圾文件,佔用硬碟資源。還有的病毒會運行多個進程,使中毒電腦運行變得非常慢。
可以從不同角度給出計算機病毒的定義。一種定義是通過磁碟、磁帶和網路等作為媒介傳播擴散 ,能「傳染」 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種是能夠實現自身復制且藉助一定的載體存在的具有潛伏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的程序。還有的定義是一種人為製造的程序 ,它通過不同的途徑潛伏或寄生在存儲媒體(如磁碟、內存)或程序里。當某種條件或時機成熟時 ,它會自生復制並傳播 ,使計算機的資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壞等等。這些說法在某種意義上借用了生物學病毒的概念 ,計算機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處是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和網路 ,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體」。它能夠對計算機系統進行各種破壞 ,同時能夠自我復制 , 具有傳染性。
要防治計算機病毒須做到「三打三防
「三打」 就是安裝新的計算機系統時,要注意打系統補丁,震盪波一類的惡性蠕蟲病毒一般都是通過系統漏洞傳播的,打好補丁就可以防止此類病毒感染;用戶上網的時候要打開殺毒軟體實時監控,以免病毒通過網路進入自己的電腦;玩網路游戲時要打開個人防火牆,防火牆可以隔絕病毒跟外界的聯系,防止木馬病毒盜竊資料。
「三防」 就是防郵件病毒,用戶收到郵件時首先要進行病毒掃描,不要隨意打開電子郵件里攜帶的附件;防木馬病毒,木馬病毒一般是通過惡意網站散播,用戶從網上下載任何文件後,一定要先進行病毒掃描再運行;防惡意「好友」,現在很多木馬病毒可以通過 MSN、 QQ等即時通信軟體或電子郵件傳播,一旦你的在線好友感染病毒,那麼所有好友將會遭到病毒的入侵。
『伍』 計算機網路病毒都具有哪些相同或相似的特徵
計算機病毒有獨特的復制能力。計算機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難以根除。它們能把自身附著在各種類型的文件上。
一個被污染的程序能夠傳送病毒載體。當你看到病毒載體似乎僅僅表現在文字和圖象上時,它們可能也已毀壞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碟驅動或引發了其它類型的災害。若是病毒並不寄生於一個污染程序,它仍然能通過占據存貯空間給你帶來麻煩,並降低你的計算機的全部性能。
一種定義是通過磁碟、磁帶和網路等作為媒介傳播擴散,能「傳染」 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種是能夠實現自身復制且藉助一定的載體存在的具有潛伏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的程序。還有的定義是一種人為製造的程序,它通過不同的途徑潛伏或寄生在存儲媒體或程序里。當某種條件或時機成熟時,它會自生復制並傳播,使計算機的資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壞等等。這些說法在某種意義上借用了生物學病毒的概念,計算機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處是能夠侵入計算機系統和網路,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體」。
『陸』 計算機病毒的特點有哪些
計算機病毒的特點(特徵):
1、潛伏性
一般情況下,計算機病毒感染系統後,並不會立即發作攻擊計算機,而是具有一段時間的潛伏期。潛伏期長短一般由病毒程序編制者所設定的觸發條件來決定。
2、傳染性
計算機病毒入侵系統後,在一定條件下,破壞系統本身的防禦功能,迅速地進行自我復制,從感染存儲位置擴散至未感染存儲位置,通過網路更可以進行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病毒傳染。
3、破壞性
計算機系統一旦感染了病毒程序,系統的穩定性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計算機病毒發作時,由於其連續不斷的自我復制
大部分系統資源被佔用,從而減緩了計算機的運行速度,使用戶無法正常使用。嚴重者,可使整個系統癱瘓,無法修復,造成損失。
4、隱蔽性
計算機病毒通常會以人們熟悉的程序形式存在。有些病毒名稱往往會被命名為類似系統文件名,例如假IE圖標Internnet Explorer,其中Internet單詞的一個「n」被假圖標改為了兩個「n」
很難被用戶發現,一旦點擊訪問這些圖標指向的網站,很有可能面臨釣魚或掛馬威脅;又如文件夾EXE病毒,其圖標與Windows XP默認的文件夾圖標是一樣的,十分具有迷惑性,當用戶雙擊打開此文件夾時,就會激活病毒。
5、多樣性
由於計算機病毒具有自我復制和傳播的特性,加上現代傳播媒介的多元化,計算機病毒的發展在數量與種類上均呈現出多樣性特點。
6、觸發性
一般情況下,計算機病毒侵入系統後,並不會立刻發作,而是較為隱蔽地潛伏在某個程序或某個磁碟中,當達到病毒程序所敲定的觸發條件,例如設定日期為觸發條件
或設定操作為觸發條件,當條件滿足預設時,病毒程序立即自動執行,並且不斷地進行自我復制和傳染其它磁碟,對系統進行破壞。
『柒』 6. 什麼是計算機病毒網路病毒的特點有哪些
以破壞計算機軟硬體為目的的能夠自我復制的軟體或計算機代碼。
隱蔽性、潛伏性、寄生性、觸發性、破壞性、傳染性
『捌』 簡述網路病毒的特點和種類
特點:網路病毒最大的特點是通過網路途徑傳播的,按破壞方式可以分為蠕蟲類病毒,木馬類病毒和攻擊型病毒。
種類:
蠕蟲類病毒的特點是感染後不進行任何破壞,只不斷的復制自己,消耗電腦資源,直到電腦死機無法運行。
木馬類病毒一般有一定的反殺毒軟體能力,不容易被發現,一般也沒有破壞性,但被感染後會引導其他的蠕蟲或攻擊型病毒。
攻擊型病毒就是在感染後對計算機的軟體甚至硬體進行攻擊破壞。
現在還有混合型的病毒,同時具有上述三種特徵。
從傳播方式來分,有通過電子郵件傳播的郵件型病毒,有隱藏在網頁中的網頁型病毒也叫網頁掛碼,有通過網路連接主動傳播的連接式病毒,還有通過P2P傳播的P2P病毒等。
『玖』 網路病毒都有哪些特點
網路病毒的特點有:(1)破壞性強;(2)傳播性強;(3)具有潛伏性和可激發性;(4)針對性強;(5)擴散面廣。
『拾』 什麼是計算機病毒計算機病毒有哪些主要的特點
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是編制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數據的代碼,能影響計算機使用,能自我復制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計算機病毒具有傳播性、隱蔽性、感染性、潛伏性、可激發性、表現性或破壞性。計算機病毒的生命周期:開發期→傳染期→潛伏期→發作期→發現期→消化期→消亡期。
破壞性
病毒入侵計算機,往往具有極大的破壞性,能夠破壞數據信息,甚至造成大面積的計算機癱瘓,對計算機用戶造成較大損失。如常見的木馬、蠕蟲等計算機病毒,可以大范圍入侵計算機,為計算機帶來安全隱患。
傳染性
計算機病毒的一大特徵是傳染性,能夠通過U盤、網路等途徑入侵計算機。在入侵之後,往往可以實現病毒擴散,感染未感染計算機,進而造成大面積癱瘓等事故。
隨著網路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短時間之內,病毒能夠實現較大范圍的惡意入侵。因此,在計算機病毒的安全防禦中,如何面對快速的病毒傳染,成為有效防禦病毒的重要基礎,也是構建防禦體系的關鍵。
(10)網路病毒一般具有什麼特性擴展閱讀
通過對計算機網路病毒的分析與了解,網路病毒傳播具有隱蔽性、隨機性、破壞性與突發性的特點,實施計算機網路安全防範工作時,需要架構防火牆與防毒牆的技術屏障,要求在病毒隔離層面出發來提升防禦性能。
防火牆技術主要是藉助網路空間隔離技術,從網路安全形度出發,控制好網路通信訪問,其中所使用的技術有網關技術、包過濾技術與狀態監測技術。包過濾技術主要是篩選傳輸層內的網路數據,遵循事先約定的相關過濾原則,科學檢測每個數據包的目標地址、源地址與埠,
進而對整個系統安全系數進行合理的判斷。狀態監測技術主要是藉助防火牆來從網路安全策略之上來檢測網路狀態,提升網路環境的安全性與通暢性。例如,可抽取相關的狀態信息來與安全策略進行對照,科學檢查網路動態數據包,若發覺意外,應即刻停止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