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清朝時期的義和團運動,為何有那麼多網上的噴子污衊
首先來說,義和團的出現,跟19世紀下半葉傳教士大量湧入中國有關。這些傳教士並不是簡單的來“傳教”,而是直接配合外國的侵略勢力的侵略滲透。
他們仰仗著清政府給予的種種特權,加上有自己國家為自己撐腰,於是便開始在中國的土地上為非作歹。
他們無視中國的法律法規,利用治外法權,庇護不法教徒;或者是直接干預地方事務,強行霸佔百姓的田產房屋,甚至還以放高利貸、私自征稅等方式,來進行經濟盤剝等等!可以說是無惡不作!
關於這個問題,大致有兩個原因:
第一,在古代,無論是起義還是其他軍事行動,都講究一個“名正言順”,只有找一個合適的理由或借口,那麼你的行為才是“合法”和“正義”的,這也就是所謂的“出師有名”。
第二,晚清時期這些團體打出的“扶清滅洋”,跟清朝初年的一些前明起義團體打出的“反清復明”口號,實際上都是一個性質的。在一個新的勢力湧入到自己國家裡的時候,肯定就要將自己與國家聯合來,一起反抗它!
❷ 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原因
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原因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日益激烈化。義和團運動表現了中國人民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反侵略的偉大氣魄和不甘屈服於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頑強的反抗精神,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力量。
義和團運動是一場愛國運動,這場運動由義和團發起。義和團是一個民間秘密的會社,原名為義和拳。這場運動的結果不僅很好地排了外,還削弱了請政府的統治,讓中國人民和政府有了改革的意識。
(2)網路義和團怎麼越來越多擴展閱讀: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滿血和淚的歷史,在1894年被日本打敗後中國被迫簽署了《馬關條約》,洋務運動因此失敗,這引起了歐洲列強又想瓜分中國的野心。對於中國這塊土地,列強總是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在1896年的時候,歐洲的列強又向中國提出了沒有依據的要求,並且要求准許修建鐵路和采礦。
❸ 大家對義和團怎麼看
這是一場在封建統治者和狹隘民族主義的煽動下的反人類、反現代化運動。
一,義和團的起源
在當時的中國能夠進入內陸地區的只有傳教士,而義和團運動仇恨的一個重要目標正是教會組織。教會在中國吸納教眾引起了當地人的很大不滿,這裡面固然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傳教者中間良莠不齊,不過就以幾個傳教士的能力,又能做出多少傷天害理的事情來呢,為何能夠掀起這么一場巨大的排洋風潮?
回顧當時發生的「教案」,絕大多數並非利益沖突,而是思想沖突,當時的中國人指責洋人的宗教是宣揚「無君無父」,還有婦女若是信教則被視做「傷風敗俗」之事。比如1875年元月,荊州教案,旗營婦女誦經,被其夫逼殺。
中國古代文化與西方宗教文化的對立是造成後來仇洋情緒泛濫的根源。除此之外,當時人們的無知和愚昧也是造成這種敵視情緒的重要因素。比如通過自己的想像虛構一些現在看來極其荒謬的「洋鬼子罪行」:
(洋)銀必取中國人睛配葯點之,而西洋人睛罔效,故彼國人死,無取睛事,獨中國人入教則有之。……(洋人)能咒水飛符,攝生人魂與奸宿,曰神合。又能取婦女發爪置席底,令其自至。取男童女童生辰粘樹上,咒之,攝其魂為耳報神,……甚或割女子子宮、小兒腎子,及以術取小兒腦髓心肝!(《反洋教書文揭帖選》9頁)
(北京西什庫教堂)牆壁,具用人皮粘貼,人血塗抹,又有無數婦人赤身露體,手持穢物站於牆頭,又以孕婦剖腹釘於樓上,故(義和團)團民請神上體,行至樓前,被邪穢所沖,神即下法,不能前進,是以難以焚燒。又兼教堂有老鬼子在內,專用邪術傷人,固難取勝,反多受傷。(《庚子記事》28頁)
在當時廣為流傳的義和團揭帖中記載了眾多類似這樣的控訴洋教的文字,經受過現代科學教育的人們不會相信這一套,不過當時的義和團自己也到處開壇做法,人們自然深信不疑。
義和團運動於90年代後半期起源於山東和直隸,以「練拳」為名組織起來,攻打教堂,反洋教。1898年10月下旬,山東冠縣梨園屯拳民起義,使義和團運動迅速興起,從山東發展到直隸,並於1900年夏進入北京天津。
二,義和團的興旺
如果說這種極端情緒只是在民間的話,那還不至於惹出什麼大麻煩。不過很不幸的,這股力量捲入了一場更加巨大的政治斗爭之中並被迅速催生成更為可怕的政治運動。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慈禧通過政變重新實行訓政。但慈禧對於屢屢反抗自己意願的光緒皇帝仍然非常不滿,打算另立新君,不料各國公使都喜歡光緒的開明,聯合起來反對,慈禧只得作罷。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慈禧召集群臣,宣布封端郡王載漪之子為皇子,再次試圖廢光緒,兩天之後,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等1200餘人發電報反對廢立,稱「各國有調兵干預之說。」慈禧一心要廢光緒,但又被洋人打得怕了,就在此時,端郡王向其推薦了義和團,說他們可以到槍不入,不畏洋槍洋炮。
義和團原本在山東聲勢最為浩大,原因就是山東巡撫毓賢縱容當地義和團攻擊教會,直到後來他們闖了禍(殺死了洋人),惹的外國公使問罪,清廷才罷了毓賢的官,將其召回京城,改派袁世凱去當山東巡撫。袁到了山東後毫不留情的.,當地拳民紛紛逃往直隸京津一帶。再說毓賢到了京城,到處向王公大臣們吹噓義和團的刀槍不入。當時京城中頑固派勢力的代表端郡王、庄親王和大學士徐桐如獲至寶,鼓動慈禧利用義和團來對付洋人。說起這個徐桐,後來魯迅曾說他「只知道世界上有英格蘭、法蘭西,卻不知葡萄牙、西班牙,認為那是洋人要得太多不好意思了,所以才編出來的」,而這位徐中堂正是後來義和團的實際指揮者。
2 義和團的真相——籠罩中國一百年的陰影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慈禧派軍機大臣趙舒翹等前往涿州、良鄉宣撫義和團。該月二十日深夜,有人送了一份洋人的照會給榮祿,要求慈禧立刻歸政於光緒。二十三日,清廷召開會議,決定宣戰。後來慈禧才發現原來那份照會是假的,是端郡王為了讓自己兒子當皇帝所使的激將法,但為時已晚。次日德國公使克林德在北京崇文門大街被殺。清軍及義和團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及西什庫教堂。二十五日,清廷正式下詔與各國宣戰。六月起,義和團大規模進京,其強盜本性才真正暴露出來。搶教民之財物是常事,坐地賣所搶之物亦有之。他們稱"所燒皆奉教之家,並未延及良民。"(《庚子記事》第13頁)在義和團的邏輯中,凡是信了教的中國人全都該殺。7月15日開始,義和團進攻聚集在宋家河的三千多名教民;三天後陳澤霖又帶2500名新軍加入;到20日,義和團用炸葯包炸毀圍牆攻入,殺死了所有做最後抵抗的修女,然後對困在教堂中的1000名男女老少施以焚燒,只有五十人從窗口逃出;加上被陳澤霖帶回北京的、被義和團賣為奴隸的、夜間逃出的,只有五百人倖存。
義和團把傳教士稱為「毛子」,教民稱為「二毛子」,「通洋學」、「諳洋語」、「用洋貨」……者依次被稱為「三毛子」、「四毛子」……直到「十毛子」,統統在嚴厲打擊之列。他們經常隨便找一家大戶人家,指其「里通外國」,然後沖入家中洗劫一空。因為義和團仇視一切育洋人有關的東西,有用洋物者「必殺無赦,若紙煙,若小眼鏡,甚至洋傘、洋襪,用者輒置極刑。曾有學士六人倉皇避亂,因身邊隨帶鉛筆一支,洋紙一張,途遇團匪搜出,亂刀並下,皆死非命。」甚至有「一家有一枚火柴,而八口同戮者」……對開明官紳,維新派人士,義和團更是明言打殺,要「拆毀同文館、大學堂等,所有師徒,均不饒放」。
由於義和團是「奉旨造反」,其威勢無人能匹,他們甚至膽大到沖進紫禁城去捉拿光緒這個「頭號賣國賊」,結果被慈禧罵了出去。其他大小官員,外國使節,更是不放在他們眼中。本來洋務大臣李鴻章也是義和團的目標,不過他倒是有先見之明,提前討了個兩廣總督的差事避難去了,直到後來慈禧逃出京城之時下旨讓他全權負責收拾殘局。
三,義和團的衰亡
義和團的衰亡可以說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他們「刀槍不入」的神話在一支臨時拼湊起來的約20000人的「八國聯軍」面前徹底破滅了。可笑的是,八國聯軍已經打來了,義和團卻還仍然熱衷於燒教堂、殺教民的運動,甚至於為了保私仇,天津的義和團還從背後攻擊正在抵抗八國聯軍的清軍聶士誠部。
六月十二日,慈禧調兩廣總督李鴻章為直隸總督,辦理對外交涉。十八日,八國聯軍陷天津。二十七日,主和派官員許景澄、袁昶奏劾大臣信崇邪術,誤國殃民。七月初四日,慈禧將許景澄、袁昶處死。十七日,又將同樣為主和派的徐用儀、立山、聯元處死。二十日,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次日,慈禧與光緒帝出北京西奔逃走。
這場運動最終以簽訂辛丑條約告終,四億五千萬中國人每人為義和團陪一兩銀子,同時俄國還趁機佔領了東北。
四,後世對義和團的看法
鄒容在其著作《革命軍》中說「有野蠻之革命,有文明之革命。」「野蠻之革命有破壞,無建設,橫暴恣睢,知足以造成恐怖之時代,如庚子之義和團,義大利加波拿里,為國民添禍亂。」
魯迅在《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中說:「清光緒中,曾有康有為者變過法,不成,作為反動,是義和團起事……」。
蔡元培在1916年說:「滿洲政府,自慈禧太後下,因仇視新法之故,而仇視外人,遂有'義和團'之役,可謂頑固矣。」(《華工學校講義》)
李大釗在他著名的宣言性論文《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1918年7月1日)中說:「時至近日,吾人所當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長,以濟吾東洋文明之窮。斷不許以義和團的思想,欲以吾陳死寂滅之氣象腐化世界。」
陳獨秀在發表在《新青年》上的《克林德碑》一文,更是全面分析了義和團運動在五個根本方面反時代潮流的特徵,陳獨秀最後總結說:「照上列的事實看起來,現在中國製造義和拳的原因,較庚子以前,並未絲毫減少,將來的結果,可想而知。我國民要想除去現在及將來國恥的紀念碑,必須要叫義和拳不再發生;要想義和拳不再發生,非將製造義和拳的種種原因完全消滅不可。 現在世上是有兩條道路:一條是向共和的科學的無神的光明道路;一條是向專制的迷信的神權的黑暗的道路。我國民若是希望義和拳不再發生,討厭克林德碑這樣可恥的紀念物不再豎立,到底是向哪條道路而行才好呢?」
3 義和團的真相——籠罩中國一百年的陰影
甚至於,聞一多談到自己從支持國民黨到支持共產黨的轉變時說,因為蔣介石1943年出版了《中國之命運》一書,要大力弘揚八德四維等中國傳統文化,他這樣寫道:「《中國之命運》一書的出版,在我一個人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我簡直被那裡面的義和團精神嚇一跳,我們的英明的領袖原來是這樣想法的嗎?五四給我的影響太深,《中國之命運》公開向五四挑戰,我是無論如何受不了的。」(《八年的回憶與感想》)
可見就在義和團之亂的幾十年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者們對於義和團的認識有著驚人的相似。
❹ 愚昧又野蠻,用狗血對付洋槍洋炮的義和團,究竟是誰在嘲笑他們呢
《走向共和》這部劇,其實並非是為了刻意洗白某某,而是給我們展現了一幅畫面。一幅歷代國人為爭取國家的未來,對抗中外阻礙勢力,而做出的眾多努力。
既然如此,也沒必要糾正,我們就將錯就錯,繼續打著談《走向共和》的幌子,來談一下走向共和!
甲午中日戰爭之後,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浪潮,也正是在這一時期,義和團運動起來了……
三、
自從太平天國運動之後,清廷對地方的統治越發薄弱,尤其是民間,這時候傳教士來了。由於傳教士不受大清法律約束,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教會,在教會的庇護下干一些違法亂紀的事。
受苦受難的老百姓為了對抗教會勢力,不得不抱團取暖,這就是義和團最初的來源。
但義和團運動總得給一個時間節點,這個節點應該是1899年10月上旬,在山東冠縣蔣家莊,當地的教民和老百姓發生了沖突。
冠縣知縣蔣楷派兵前往鎮壓,而義和團首領朱紅燈則率團民數百人與前來鎮壓的清軍進行戰斗,最終打贏了,於是當地流傳這么一句諺語:
“義和團起平原,不到三月遍地傳。”
說到底就是老百姓沒法活了,要麼入教,讓教會庇護,但入西方教得先回家砸了自己祖宗牌位,換上耶穌的,還不能退教。要麼就等死,被官府欺壓,被教徒欺負,要麼就奮起一搏,這就是義和團起來的原因所在。
可是,這樣的拳民哪裡是武裝到牙齒的洋人厲害,端著狗血硬剛洋槍洋炮,結果可想而知……
於是,義和團在清廷和八國聯軍的共同圍剿下,砍殺殆盡,連老弱病殘都不放過。不僅殺得他們片甲不留,還給他們扣上了“愚昧”、“無恥”、“野蠻”的帽子,讓他們在歷史長河中,飽受謾罵。
❺ 如何評價義和團
如何評價義和團,講真話不是講好話,講好話也不是講真話。該用哪種立場來評判一個歷史事實?《一個英國觀察家眼中的義和團運動》是篇舊文,發表後引起了較好的反響,很多網站都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也全文轉載了。不過,也有網友提出了一些問題,跟夏河年先生的意見有相似之處,不可不適當辯之。
夏河年先生認為,「對義和團的譴責是西方文化入侵的勝利。」這種貌似很正確的判斷,其實是一種民族主義情緒蘊涵其中。民族主義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重大動力之一,是一國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凝聚力量。但狹隘的民族主義卻是極有害的東西。現在網路也盛行民族主義,愛國喊得很響,某些外國就罵得很兇。這種現象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情緒的泛化表明立場可以,但不解決問題。再說了,喊愛國喊得最響的未必是最愛國的,罵外國罵得最凶的,不少是投入敵方陣容最快的,當然,不可一概而論。
回過頭來,對義和團運動這樣一種歷史事實來說,也是如此,是用事實說話還是站在一個什麼立場說話,是立場決定我們的思維呢,還是事實決定我們的思維?立場不可不要,但事實卻也不能不要啊。我在回答朋友的時候,有過這樣的話,先引在這里:「義和團研究曾與太平天國研究一樣,曾是近代史學研究的一大熱點。近年來都有中落的趨勢,這其間,既有其自身內涵的原因,也有現實對歷史的一種支配。所謂對一歷史事實的評價,往往是一種現實對歷史的支配,一種意識的嫁接。我們不拒絕對一歷史事實進行評價,但我們得盡量避免現實的尺度,來以今律古,更不可削足適履,剪裁史料來將就自己的成見。」我對義和團的正義性當然是持肯定的態度的,但對其方式、方法和組織等確實是持否定態度,我們不顧此失彼,不因後者而否定其前者,但也不因其前者就肯定後者,這是需要申明的。
義和團是近代中國歷史上,一件很短暫但內涵很豐富,也是一個代表中國轉型的一個大事件。落實到義和團運動上來,沒有取義和團同種態度和反帝方法的,是否是就給掛上二鬼子、不愛國的「桂冠」,這些問題是值得思考的。方法的選擇,不足以進行動機的考量。義和團運動,我們始終認為其勇氣可嘉,是民氣可畏,但其方法不足取,有人說不用此法,又有何法。法是有的,前有變法,後有革命,都有其詬病處,都有其可取處。相比起來,我們不能不說義和團運動很多方面很荒唐。我們不能因為其民氣可嘉就遮掩其這方面的毛病,不能因為所謂時代局限就不指出這樣的毛病(實際上同樣的時代,並非都有這樣的毛病)。
先寫到這里,我的基本結論就是:任何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是可以批評的,可以表揚的,前提是 拿證據來。需要說明,我在本文中並無對義和團的「譴責」之詞,只是一種客觀描述,對義和團運動爆發的正義性 是給予了充分的評價和肯定的
❻ 歷史上的義和團,到底是不是群愚昧無知的暴民
關於義和團究竟是“反帝國主義的愛民者”還是一群“愚昧無知的暴民”,歷來爭議不斷。那麼義和團到底是“愛國者”還是一群“暴民”,今天我們不妨來討論一波!
的確義和團的成員們沒有文化,還搞封建迷信、斷電線、喝紙灰,打仗也不行基本上一遇到洋人即刻崩潰,也有不少不法之徒混進他們之中,不分好歹濫殺無辜,最後還被清政府出賣送給了洋人。
❼ 小時候學的歷史課本講清末的義和團打洋人是民族英雄,但現在怎麼看到網路對義和團評論那麼差還帶有貶義
也不能講是升了~還是降了,不那麼大肆宣揚,但還是表揚的,義和團是當時大背景下造成的,就是當時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就是滿清政府和人民的矛盾)降至次要矛盾,自然是主要矛盾,肯定就要激發沖突,而山東又是帝國主義爭奪及侵略的重點,矛盾也是最激烈的地區,故而爆發義和團, 從這一點來看義和團是人民反侵略的斗爭,是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反侵略的精神體現,應該歸屬於民族英雄, 但是農民階級或城市貧民,或小資產階級他們的局限性也導致盲目排外,和過於依賴清政府,沒有一個有力的領導核心,和嚴密組織,太鬆散,定然要失敗,外加很大程度藉助跳大神,各地神壇很多,迷信色彩濃厚, 當然他的後果很嚴重,與八國聯軍侵華有直接關系,可以說直接導致了八國聯軍侵華,不過慈溪在其中起了催化劑的作用就是了, 這個不影響義和團的正面影響, 就像林則徐,你不能講林的禁煙導致鴉片戰爭一樣,林是民族英雄,因為他是正義的, 我們初中或高中的歷史書都是正面的,義和團是好樣的,八國聯軍或是英國他們發動的侵略根本原因都是非正義擴張,擴大殖民地,掠奪資源和銷售產品。
❽ 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引起了怎麼樣的社會變化
義和團運動標志著近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濫觴。
守舊頑固派被清除
義和拳運動的結果之一是朝廷體制內的守舊頑固派被清除,因而在1901年清政府延續戊戌變法的思潮,啟動了一場政治體制改革——新政,以求避免清朝滅亡。
統治威信下降
前往鎮壓義和團的日本海軍陸戰隊。
在中國仕紳階級看來,清政府在事件中對聯軍勢力無能為力,統治威信大幅下降。東南各省總督在事件中擅自違令行動,事後反而得到褒獎。各地督撫開始出現不受中央控制的政治意向,統一集權的態勢開始解體。十年後,南方革命黨反政府的活動激進化,團結各省新軍於1911年武昌爆發辛亥革命,南方各省直接違抗清政府自行宣布獨立或觀望。最終袁世凱進逼清帝退位,中華民國得以肇建。而地方政治實力上升所造成的割據局面,導致民國軍閥混戰的政局。
俄日在中國的擴張
俄國乘機占據了大量中國東北(或稱滿洲)的領土。俄國對遼東的租界得到承認。俄國的行動威脅英美所希望維持的中國的領土完整及貿易開放(門戶開放)政策;並最終與在遼東和滿洲東部省份希望擴展勢力范圍的日本沖突。經過兩年的談判,最終雙方關系破裂並在1904年2月爆發了慘烈的日俄戰爭。
日本駐屯軍
根據辛丑條約,日本可以在中國一部分地區駐軍,保護僑民和交通路線,這為日後的中日沖突埋下了禍患。
列強對華政策的改變
義和團事件亦改變了列強的對華政策,減緩了當時列強殖化中國的步伐,正如當時諺語所講:「老百姓怕官,官怕洋鬼子,洋鬼子怕老百姓」。列強意識到利用虛弱不堪的清政府統治中國百姓,顯然比列強直接派總督統治百姓有利。
❾ 在當下中國,為什麼「流氓愛國者」和「義和團式愛國者」越來越多
混賬邏輯。愛國者和流氓相提並論就是別有用心!
❿ 人人都知「義和團」,但是你知道義和團是怎麼形成的嗎
眾所周知,中國的晚清時期國家危機存亡,那個時候為了保護國家抵禦外敵,產生一批又一批的組織,著名的義和團就是應運而生。其實,義和團一開始就是一個小團體,但是為了可以抵禦外敵組織也就發展越來越大,所以也就有了歷史上的義和團。
在早期,團民們幾乎每一次戰爭都會失敗。到了中期的時候,義和團出現了避戰、怯戰等現象,所以在歷史上對於義和團的評價更是沒有多少人非常贊揚,在別人很多人看來義和團可能對於當時根本沒有任何作用,但是要我說這是對於當時社會的一種反抗。
總之,任何時候思想都需要進步,要隨時跟上潮流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