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讓「政府輿情監測」找准其真實的功能定位
當前,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創新,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媒介平台快速發展壯大,便捷的信息分享傳播模式促使網路成為民意表達的重要渠道,成為輿情形成、傳播和發展的重要載體,政府輿情監測因此得到越來越多部門單位的重視。然而,當遭遇洶涌而來的輿情危機時,很多政府部門在輿情監測領域的作為仍存不少問題和誤區,如何讓「政府輿情監測 」找准其真實的功能定位,是對建設服務型政府、落實部門務實作風的新考驗。
一、預警負面。處在社會轉型期的中國迎來了矛盾多發期,公共危機或者社會性的突發事件已不是罕見之物,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從近年頻繁爆發的輿情危機事件來看,不是事件本身多麼有爆炸性,更多的時候是因為政府應對不及時造成的種種困難與後患。自媒體的發展突破了信息傳播空間上和時間上的限制,特別是負面信息極易形成病毒式傳播,在很短時間內足以發酵成一場空前的輿情危機。有研究機構在輿情應對方面提出了「黃金4小時」法則,強調輿情處置的及時性,這也表明對輿情負面預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負面信息處在萌芽狀態時就能都發現,及時採取措施而滅之考驗著政府部門的輿情預警能力。
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政府輿情監測的功能之一就是預警負面輿情。通過建立政府輿情監測制度,利用輿情監測系統,更具政府部門的監測需求設置監測「關鍵詞」,然後對網路媒體、微博、論壇、貼吧、博客等輿論集中的平台為對象實施全網72小時監測,一旦發現負面信息,及時向上級監管部門發送預警報告。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的很多的政府輿情監測系統的監測時長都可以達到分鍾級,像深圳樂思軟體輿情分析師介紹,其公司的政府輿情監測系統監測速度就可以達到30分以內。而作為輿情監管部門領導,可以根據報送的預警報告對負面信息做評估,以此決定是否啟動輿情應急預案,是否需要迅速做出反應及回應。通過負面預警,極大縮短負面信息的發酵時間,壓縮負面信息發酵空間,保障輿情應對的「黃金4小時」。
二、危機公關。近年來,突發性輿情危機事件的頻發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一種常態,而面對頻發的輿情危機,政府輿情危機公關能力受到極大的挑戰。古語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政府輿情危機公關同樣需要「知己知彼」。當突發事件發生後,公眾輿論出現爆棚,各種批評聲、譴責聲、質疑聲會接踵而至,這時候公眾在關注什麼、批評什麼、譴責什麼、質疑什麼、訴求什麼等,都是政府部門只要獲知的輿情情報。而在輿情處置過程中,如果對這些內容不清楚、不了解,容易讓政府輿情應對策略出現走偏,甚至走向公眾輿論的對立面,從而引發此生輿情危機,不僅不利於危機的化解,更是嚴重損害政府部門的公共形象。
2011年的甬溫動車事故發生後,網上輿情瞬間暴漲,關於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情況、事故成因、事故救援情況成為公眾輿論關注的焦點。然而,在面對媒體的質疑時,當時的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以一句「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引發輿論轟動,這種回應與公眾的輿論的截然想法使得其快速成為輿論攻擊的對象,輿情次生危機迅速發酵。其實究其原因,主要是相關部門在輿情處置時,對當事的事件所產生的輿情動態不了解,沒有抓住輿論焦點,最後導致回應與輿論訴求出發太大,引發新的危機。而利用政府輿情監測,政府部門可以對突發事件進行全網、全時段跟蹤監測,收集「與我相關」的輿情信息,通過數據分析報表,總結公眾輿論的關注點,了解公眾所說所需,把握事件輿情整體動態及走勢,然後「對症下葯」,對公眾的質疑、譴責、批評和訴求有針對性的回應,及時採取合理引導,最終化解危機。
三、反饋民意。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把我們帶入了「全民網路」時代,人們的話語空間在這「全民網路」時代得到極大的拓展,加之互聯網即時、互動性特點,網路成為了公眾表達民意、參與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的一個重要的輿論平台。網路輿論正逐漸成為政府傾聽民聲、了解民意的一個重要渠道,甚至影響著政府公共決策,雖然說網路輿情不代表真實意義上的民意,但網路輿情成為民意的「晴雨表」這一共識將隨著自媒體的發展會越來越清晰,而政府輿情監測則可以很好的滿足政府部門對民意動態了解的需要。
藉助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系統建設完善政府輿情監測機制,政府部門可以最大限度收集網上任何「與我相關」的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聚類分析,了解網上輿論反映出來的公眾對政府服務的態度、對政策法規的評價、對部門業務的,對自身利益的訴求等,並以此為參照改進政府工作質量、完善政策法規建設、提升部門業務能力等,從而減少政府工作的推進和政策法規實施的阻力。例如,政府部門需要推出某項政策後,可以圍繞該項政策建立監測專題,收集網上關於該政策的各種言論、評價、建議,分析該項政策的民意效果怎麼?是否獲得的大多數人的認同?是否照顧到大多數人的利益等,一旦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發現好的建議及時補充,以最大限度保證政策的實施代表大多數人的利益訴求,這樣不但可以減小政策實施阻力,還有利於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貳』 網路輿情到底是什麼呀
TOOM輿情監測來答,突發事件出現之後,2小時會在網上有所體現,6小時左右會被很多網站轉載,24小時左右才會形成社會熱點。但是就現在而言,一個熱點的發生在一分鍾內就會形成輿論,輿論發酵繼而別更多人知道,成正比例反復增長,1小時就會形成熱點話題,2小時內就會成為社會的熱點。就形成了輿情
『叄』 什麼是網路輿情監測輿情有什麼好處
隨著網路的發展,網路言論呈現爆發式增長,一旦發生負面言論並且迅速擴大勢必會對相關單位造成嚴重的影響。網路言論就是輿情的一種解釋。
監測輿情對於公安部門以及政府部門維護社會穩定,了解社情民意也具有很大的意義。
有時候企業也需要,負面新聞監測,控制,比如之前的自如甲醛門時間。
『肆』 網路輿論的定義是什麼
網路輿論又稱網路輿情,是指在互聯網上流行的對社會問題不同看法,是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公眾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問題所持的有較強影響力、傾向性的言論和觀點。
網路輿情是以網路為載體,以事件為核心,廣大網民情感、態度、意見、觀點的表達、傳播與互動,以及後續影響力的集合。
(4)網路輿情定位是什麼擴展閱讀
網路輿情表達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動。網路的開放性和虛擬性,決定了網路輿情具有以下特點:
1、直接性
通過BBS、新聞點評和博客網站,網民可以立即發表意見,下情直接上達,民意表達更加暢通;網路輿情還具有無限次即時快速傳播的可能性。
在網路上,只要復制粘貼,信息就得到重新傳播。相比較傳統媒體的若干次傳播的有限性,網路輿情具有無限次傳播的潛能。網路的這種特性使它可以輕易穿越封鎖,令監管部門束手無策。
2、隨意性和多元化
「網路社會」所具有的虛擬性、匿名性、無邊界和即時交互等特性,使網上輿情在價值傳遞、利益訴求等方面呈現多元化、非主流的特點。加上傳統「把關人」作用的削弱,各種文化類型、思想意識、價值觀念、生活准則、道德規范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地,有積極健康的輿論,也有庸俗和灰色的輿論,以致網路輿論內容五花八門、異常豐富。
網民在網上或隱匿身份、或現身說法,縱談國事,嘻怒笑罵,交流思想,關注民生,多元化的交流為民眾提供了宣洩的空間,也為搜集真實輿情提供了素材。
3、突發性
網路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重大新聞事件在網路上成為關注焦點的同時,也迅速成為輿論熱點。在當前,輿論炒作方式主要是先由傳統媒體發布,然後在網路上轉載,再形成網路輿論,最後反饋回傳統媒體。網路可以實時更新的特點,使得網路輿論可以最快的速度傳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網路輿情
『伍』 什麼叫網路輿情
什麼叫網路輿情?
你是企業還是政府,兩者對輿情監控的需求是不同的,甚至相差很大,所以先明確方向,再明確需求。
如果你沒有明確的一個需求,那麼我建議你還是上網找找資料,搞清楚一些問題再 進行產品選擇,因為公司的忽悠有時候會誤導你,必須要有個辨別力。現在的輿情公司太多了,但實際真正做到輿情監控的好像不多,且方向也不同。所以,自己一定要明確自己的需求。
其實選擇輿情監測系統主要的注意事項也就是監測的覆蓋范圍、操作是否簡便、信息量要全。
網路輿情監測產品能做到全網監測,這就要求除了對專業媒體言論進行監測外,
更要對微博、BBS、BLOG、SNS等社會性媒體中的網民、消費者言論進行監測;還有就是您使用在什麼行業對了
Rank輿情監測系統 是面向全國服務的 我們公司一直在使用他們根據不同行業可以制定不同的需求,比較靈活,而且他們採集的信息不僅全面,而且使用了國內領先的自然語意分析技術,更加精準的分析輿情信息。
2011-11-0711:39:50
『陸』 什麼是網路輿情
網路輿情是在一定的網路空間內發生的可以在網路上監測到影響社會或企業正常運作的信息,利用五節輿情能夠准確的監測到企業的這些負面信息,從而有效避免社會的穩定和公司的發展受到影響。五節數據輿情監測系統值得嘗試。
『柒』 網路輿情是什麼
網路輿情是網路空間內發生的一些負面的,可能公眾共同感興趣共同傳播的一類信息,它主要是存在於一個共享空間,大眾可以通過共享共建知道的一種信息,這類信息通常都是一些輿論信息,如何監測到這些信息,可以利用五節輿情信息系統進行監控,能快準的了解到這些信息的來源。謝謝您這么認可我的回答,祝工作順利
『捌』 什麼是網路輿情網路輿情有哪些具體的功能
「網路輿情」是較多群眾關於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等等表現的總和。
網路輿情形成迅速,對社會影響巨大,加強互聯網信息監管的同時,組織力量開展信息匯集整理和分析,對於及時應對網路突發的公共事件和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很有意義。
以行業做的比較出色的樂思為例:系統的核心包括以下功能:熱點識別能力、自動分類、聚類分析、傾向性分析與統計、主題跟蹤、信息自動摘要功能、截取證據、趨勢分析、突發事件分析、報警系統、統計報告等
『玖』 網路輿情是什麼意思
網路輿情是指在互聯網上流行的對社會問題不同看法的網路輿論,是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公眾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問題所持的有較強影響力、傾向性的言論和觀點。
網路輿情是社會輿情在互聯網空間的映射,是社會輿情的直接反映。傳統的社會輿情存在於民間,存在於大眾的思想觀念和日常的街頭巷尾的議論之中,前者難以捕捉,後者稍縱即逝,輿情的獲取只能通過社會明察暗訪、民意調查等方式進行,獲取效率低下,樣本少而且容易流於偏頗,耗費巨大。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眾往往以信息化的方式發表各自看法,網路輿情可以採用圖靈輿情網路自動抓取技術手段方便獲取,效率高而且信息保真(沒有人為加工),覆蓋面全。
『拾』 什麼叫網路輿情
輿情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圍繞中介性社會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民眾對社會管理者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政治態度。它是較多群眾關於社會中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等等表現的總和。網路輿情形成迅速,對社會影響巨大。
互聯網在全球范圍內的飛速發展,網路媒體已被公認為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的「第四媒體」。網路成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之一。網路環境下的輿情信息的主要來源有:新聞評論、BBS、聊天室、博客、聚合新聞(RSS)。網路輿情表達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動,具備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
網路的開放性和虛擬性,決定了網路輿情具有以下特點:1、直接性:通過BBS,新聞點評和博客(blog)網站,網民可以立即發表意見。下情直接上達,民意表達更加暢通;2、突發性:網路輿論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個熱點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種情緒化的意見,就可以成為點燃一片輿論的導火索;3、偏差性,由於發言者身份隱蔽,並且缺少規則限制和有效監督,網路自然成為一些網民發泄情緒的空間。在現實生活中遇到挫折,對社會問題片面認識等等,都會利用網路得以宣洩。因此在網路上更容易出現庸俗、灰色的言論。
互聯網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並且形式多樣,僅依靠人工的方法難以應對網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處理。輿情分析系統彌補了人工難於處理的不足。它具備以下的功能:
1.輿情分析引擎。這是輿情分析系統的核心功能,包括:(1) 熱點話題、敏感話題識別,可以根據新聞出處權威度、評論數量、發言時間密集程度等參數,識別出給定時間段內的熱門話題。利用關鍵字布控和語義分析,識別敏感話題。(2) 傾向性分析,對於每個話題,對每個發信人發表的文章的觀點、傾向性進行分析與統計。(3) 主題跟蹤,分析新發表文章、貼子的話題是否與已有主題相同。(4) 自動摘要,對各類主題,各類傾向能夠形成自動摘要。(5) 趨勢分析,分析某個主題在不同的時間段內,人們所關注的程度。(6) 突發事件分析,對突發事件進行跨時間、跨空間綜合分析,獲知事件發生的全貌並預測事件發展的趨勢。(7) 報警系統,對突發事件、涉及內容安全的敏感話題及時發現並報警。(8) 統計報告,根據輿情分析引擎處理後的結果庫生成報告,用戶可通過瀏覽器瀏覽,提供信息檢索功能,根據指定條件對熱點話題、傾向性進行查詢,並瀏覽信息的具體內容,提供決策支持。
2.自動信息採集功能。現有的信息採集技術主要是通過網路頁面之間的鏈接關系,從網上自動獲取頁面信息,並且隨著鏈接不斷向整個網路擴展。目前,一些搜索引擎使用這項技術對全球范圍內的網頁進行檢索。輿情監控系統應能根據用戶信息需求,設定主題目標,使用人工參預和自動信息採集結合的方法完成信息收集任務。
3.信息抽取功能。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如格式轉換、數據清理,數據統計。對於新聞評論,需要濾除無關信息,抽取並保存新聞的標題、出處、發布時間、內容、點擊次數、評論人、評論內容、評論數量等。對於論壇BBS,需要記錄帖子的標題、發言人、發布時間、內容、回帖內容、回帖數量等,最後形成格式化信息。輿情分析系統的核心技術涉及自然語言處理、文本分類、聚類、觀點傾向性識別、主題檢測與跟蹤、自動摘要等信息處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