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量子通信能代替傳統網路嗎
看到網路的回答之後我感覺到其實大家都只是覺得量子通信很牛叉,而並不知道量子通信是什麼,關於這一點希望大家先網路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需要有一條量子信道一條經典信道,經典信道還肩負著校驗量子通信有無被竊聽,而且量子通信的信道其實和經典光通信採用相同的信道,所以這種採用替代的說法是不合理的
2. 無線通信技術有哪些
1、LoRa技術
LoRa是LPWAN通信技術中的一種,是美國Semtech公司採用和推廣的一種基於擴頻技術的超遠距離無線傳輸方案。
是物理層或無線調制用於建立長距離通信鏈路。許多傳統的無線系統使用頻移鍵控(FSK)調製作為物理層,因為它是一種實現低功耗的非常有效的調制。
2、WiFi/ IEEE 802.11協議
WiFi,全稱Wireless-Fidelity,無線保真,是無線區域網(WLAN)中的一個標准。從1999年推出以來一直是是我們生活中較常用的訪問互聯網的方式之一。
3、ZigBee/802.15.4協議
Zigbee被正式提出來是在2003年,它的出現是為了彌補藍牙通信協議的高復雜,功耗大,距離近,組網規模太小等缺陷。
名稱取自於蜜蜂,蜜蜂 (bee)是靠飛翔和「嗡嗡」(zig)地抖動翅膀的「舞蹈」來與同伴傳遞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依靠這樣的方式構成了群體中的通信網路。
4、Thread /IEEE 802.15.4協議
Thread和ZigBee同屬802.15.4,但是針對802.15.4做了很大的改進。Thread是建立在IPv6的基礎之上的一個協議,無論在傳輸安全,還是系統可靠性上都做了非常棒的優化。它既可以承載高通海爾數十企業組物聯網盟AllSeen,也可以支持蘋果的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
5、Z-Wave協議
Z-Wave無線組網規格於2004年提出,由丹麥的晶元與軟體開發商Zensys主導,Z-wave聯盟推廣其應用。
Z-Wave工作頻率美國 908.42MHz、歐洲868.42MHz,採用無線網狀網路技術,因此任何節點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和通信范圍內的其它臨近節點通信。
3. 互聯網技術有哪些
1、感測技術
感測技術同計算機技術與通信一起被稱為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從物聯網角度看,感測技術是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志,作為第二屆杭州物聯網暨感測技術應用高峰論壇,推進我國感測器產業化快速發展。
2、通信技術
通信技術,又稱通信工程(也作信息工程、電信工程,舊稱遠距離通信工程、弱電工程)是電子工程的重要分支,同時也是其中一個基礎學科。該學科關注的是通信過程中的信息傳輸和信號處理的原理和應用。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電磁波、聲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過電脈沖,從發送端 (信源)傳輸到一個或多個接受端(信宿)。
3、計算機技術
計算機技術的內容非常廣泛,可粗分為計算機系統技術、計算機器件技術、計算機部件技術和計算機組裝技術等幾個方面。
計算機技術包括:運算方法的基本原理與運算器設計、指令系統、中央處理器(CPU)設計、流水線原理及其在CPU設計中的應用、存儲體系、匯流排與輸入輸出。
利用網路,人們不僅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還可以交換資料、保持聯系、進行娛樂等。現在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已經和網路密不可分了。網路的實現,使單一的、分散的計算機有機地連成一個系統,它主要有以下功能:
1、資源共享
網路的主要功能就是資源共享。共享的資源包括軟體資源、硬體資源以及存儲在公共資料庫中的各類數據資源。網上用戶能部分或全部地共享這些資源,使網路中的資源能夠互通有無、分工協作,從而大大提高系統資源的利用率。
2、快速傳輸信息
分布在不同地區的計算機系統,可以通過網路及時、高速地傳遞各種信息,交換數據,發送電子郵件,使人們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3、提高系統可靠性
在網路中,由於計算機之間是互相協作、互相備份的關系,以及在網路中採用一些備份的設備和一些負載調度、數據容錯等技術,使得當網路中的某一部分出現故障時,網路中其他部分可以自動接替其任務。因此,與單機系統相比,計算機網路具有較高的可靠性。
4、易於進行分布式處理
在網路中,還可以將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或任務分解為若干個子問題或任務,分散到網路中不同的計算機上進行處理計算。這種分布處理能力在進行一些重大課題的研究開發時是卓有成效的。
5、綜合信息服務
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里,個人、辦公室、圖書館、企業和學校等,每時每刻都在產生並處理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是文字、數字、圖像、聲音甚至是視頻,通過網路就能夠收集、處理這些信息,並進行信息的傳送。因此,綜合信息服務將成為網路的基本服務功能。
4. 使用什麼技術可以把復雜的計算機網路簡化
簡化計算機網路要依靠各類網路協議和網路設備,比如各種網關,各種集線設備,還有各種路由器,在考慮簡化網路的同時,千萬不能忽略了網路安全,不僅僅是外部入侵還有來自內部的有意或者是無意的網路危害。
5. 急用!敘述TCP/IP取代OSI被廣泛使用的原因。 簡述從IPV4過渡到IPV6常用技術。 簡述網路安全策略的概念及制
TCP/IP起源於1969年美國國防部(DOD: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Defense)高級研究項目管理局(APRA: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對有關分組交換的廣域網(Packet-Switched wide-area network)科研項目,因此起初的網路稱為ARPANET。1973年TCP(傳輸控制協議)正式投入使用,1981年IP(網際協議)協議投入使用,1983年TCP/IP協議正式被集成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UNIX版本中,該「網路版」操作系統適應了當時各大學、機關、企業的旺盛的連網需求,因而隨著該免費分發的操作系統的廣泛使用,TCP/IP協議得到了流傳。TCP/IP技術得到了眾多廠商的支持,不久就有了很多分散的網路。所有這些單個的TCP/IP網路都互聯起來稱為INTERNET。基於TCP/IP協議的Internet已逐步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擁有用戶和資源最多的一個超大型計算機網路,TCP/IP協議也因此成為事實上的工業標准。IP網路正逐步成為當代乃至未來計算機網路的主流。
從IPv4向IPv6過渡主要有下面幾種:
Ⅰ.雙棧
Ⅱ.隧道技術
Ⅲ.翻譯技術
雙棧技術(RFC1933):雙棧技術實際上就是在主機和路由器上同時實現IPv4和IPv6雙協議棧,各自獨立實現IPv4和IPv6的處理和轉發。目前,這種過渡方式是最簡單實用的,而且在國家標准中已將它列入標准,這種方式的過渡技術使用可以取代隧道技術,但是在組網過程中全部使用雙棧實現勢必要提高用戶的投資成本,而且這種過渡方式無法實現IPv4和IPv6的互通。因此雙棧的應用場景往往是小規模混合組網,並且IPv4和IPv6網路互相獨立的前提下的。而在其它大規模組網的場景下的邊緣路由器往往也必須要支持雙棧,目的是為了實現隧道、翻譯等其它只需要在網路邊緣實現的過渡技術。
隧道策略是IPV4/V6綜合組網技術中經常使用到的一種機制。用於實現V4報文穿越V6網路,或者v6報文穿越V4網路。隧道是用一種協議來傳輸另一種協議的數據。隧道包括隧道入口和隧道出口(隧道終點),這些隧道端點通常都是雙棧節點。在隧道入口以一種協議的形式來對另外一種協議數據進行封裝並發送;在隧道出口對接受到的協議數據解封裝,並做相應的處理。
翻譯技術,顧名思義,通過特有機制實現IPv4地址和IPv6地址的互相轉換。
6. 自考中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中計算機網路可不可以代替計算機網路技術
不可也的 但是兩者之間是有一定的 聯系 技術是指的硬體 是網路硬體損害的的處理 你 的是參數處理
7. 保護網路安全的常用技術手段有哪些
為了保護網路安全,常用的技術手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用備份技術來提高數據恢復時的完整性。備份工作可以手工完成,也可以自動完成。現有的操作系統一般都帶有比較初級的備份系統,如果對備份要求高,應購買專用的系統備份產品。由於備份本身含有不宜公開的信息,備份介質也是偷竊者的目標,因此,計算機系統允許用戶的某些特別文件不進行系統備份,而做涉密介質備份。
2、防病毒。定期檢查網路系統是否被感染了計算機病毒,對引導軟盤或下載軟體和文檔應加以安全控制,對外來軟盤在使用前應進行病毒診斷。同時要注意不斷更新病毒診斷軟體版本,及時掌握、發現正在流行的計算機病毒動向,並採取相應的有效措施。
3、補丁程序。及時安裝各種安全補丁程序,不要給入侵者以可乘之機。
4、提高物理環境安全。保證計算機機房內計算機設備不被盜、不被破壞,如採用高強度電纜在計算機機箱穿過等技術措施。
5、在區域網中安裝防火牆系統。防火牆系統包括軟體和硬體設施,平時需要加以監察和維護。
6、在區域網中安裝網路安全審計系統。在要求較高的網路系統中,網路安全審計系統是與防火牆系統結合在一起作為對系統安全設置的防範措施。
7、加密。加密的方法很多可視要求而定,如:通訊兩端設置硬體加密機、對數據進行加密預處理等。
8. pon 能代替乙太網嗎用PON技術直接組網,不用乙太網來實現區域網可以嗎
PON與乙太網不是一個類型的概念。如果你說的乙太網指的是5類或超5類雙絞線構成的區域網的話,用PON替代當然是沒有問題的。現在廣泛使用的FTTx,不就是這種應用么。
不過小型的對等性的區域網,用PON的成本應該會很高吧。
9. 未來我們的WiFi會被什麼新技術所取代
能會被一些光纖技術所取代,這是一個必然的結果。